黃飛鴻

黃飛鴻

清末民初武術家
黃飛鴻(1856年7月9日-1925年4月17日),原名黃錫祥,字達雲,号飛鴻,幼名飛熊。生于佛山市南海縣,原籍南海縣西樵嶺西祿舟村。清末民國武術家、中醫外科名醫、舞獅名家。[1]黃飛鴻是清末民初的洪拳大師,三歲起随父親學武,七八歲時,就開始跟随父親闖蕩江湖,賣藝為生。1869年(同治八年),黃飛鴻開始随林福成學習“鐵線拳”及“飛铊”等絕技。1872年(同治十一年),黃飛鴻移居廣州,在第七甫水腳開設武館。1874年(同治十三年),黃飛鴻被廣州三欄行聘為武術教練。1925年(民國十四年)4月17日,黃飛鴻病逝于廣州城西方便醫院,終年69歲。黃飛鴻縱橫武壇數十年,對洪拳的普及和振興起到了重要的作用,門下弟子中不乏出類拔萃的武術家。
    本名:黃錫祥 别名: 字:達雲 号: 所處時代:清末民國 民族族群:漢族 出生地:廣東省南海縣 主要作品: 主要成就: 外文名:Wong Fei-hung 所屬流派:南拳派洪拳系

人物生平

從父習武

1856年(清鹹豐六年)7月9日,黃飛鴻出生于廣東省南海縣,其父黃麒英乃晚清著名武師,“廣東十虎”之一,武藝高強,長于治療跌打損傷。但黃麒英家中貧窮破落,隻能靠賣藝勉強度日。黃飛鴻三歲起随父親學武,習得虎拳、鶴拳。但黃麒英并不希望兒子像自己一樣,靠着武藝維持生計,過貧困潦倒的生活,而是指望他有朝一日能考取功名。

于是将賣藝得來的積蓄供給黃飛鴻念書之用。但黃飛鴻對念書全無興趣,反而對父親傳給他的武功格外上心,甚至不惜逃學,在路邊偷偷觀看父親賣藝。黃麒英得知黃飛鴻逃學的事後十分生氣,可是黃飛鴻執意不肯念書,要與父親一起賣藝走江湖,黃麒英也隻得同意了。黃飛鴻學武的天份很高,很多招式往往學一遍就會了。到了黃飛鴻七八歲的時候,他正式開始跟随父親闖蕩江湖,靠賣藝行醫為生。

賣武生涯

1868年(同治七年),随父在南海縣佛山、南海縣廣州城(南海縣和番禺縣共治廣州城)、順德一帶賣武,其間以四象标龍棍勝武師鄭大雄左手釣魚棍法,得“少年英雄”之名。

1869年(同治八年),正在南海縣佛山豆豉巷(今升平路)賣武的黃飛鴻父子救助了鐵橋三的高徒林福成。林福成為表謝意,在兩年的時間裡,向黃飛鴻傳授了“鐵線拳”及“飛铊”等絕技。

1872年(同治十一年),移居廣州,銅、鐵行工人集資為其設武館于第七甫水腳,開始為銅、鐵行工人授武,結束賣武生涯。

武術教練

1874年(同治十三年),廣州三欄行(果欄、菜欄、魚欄)中人聘黃飛鴻為行中武術教練。1875年,黃飛鴻在西樵官山墟一當鋪夜宿時遇賊人打劫,一人擊退數十人,在當地一時傳為佳話,随後應邀到在石龍鄉授徒。

1876年(光緒二年),香港水坑口大笪地小販彭玉攤擋被一惡棍強占,人被打傷,黃飛鴻路見不平相助,被對方同夥數十人持械圍攻,黃飛鴻施展五郎八卦棍将對方擊敗。

約1877年(光緒三年),黃飛鴻另設館于廣州西關廻瀾橋附近,教徒授藝兼醫刀傷跌打,三欄教席由梁寬代替。1878年(光緒四年),黃飛鴻在南海縣佛山平政橋鬥蟀場為盧九叔任"護草"(現場保镖)時,嚴懲歹徒,因而名噪一時。

1882年(光緒八年),黃飛鴻受聘廣州水師武術教練,并考取廣州将軍衙門“靖汛大旗手”一職。1885年,記名提督吳全美聘黃飛鴻為軍中技擊教練,停辦廻瀾橋所設武館。

1886年(光緒十二年),黃飛鴻之父黃麒英染疾去世。月餘後,吳全美去世,黃飛鴻心生退意,辭去了軍中技擊教練職務,在廣州仁安街設跌打醫館“寶芝林”。

1911年(宣統三年)8月,應廣東省民團總長劉永福邀聘,任廣東民團總教練。1912年(民國元年),魚欄夥記馬如燦(賣魚燦)遭歹徒勒索被毆,黃飛鴻見義勇為嚴懲歹徒,“義救賣魚燦”一事在羊城廣為傳頌。

1918年(民國七年),黃飛鴻在廣州十八甫福安街梁氏蟋獵場任職。1919年(民國八年)4月9日,黃飛鴻在廣州海珠戲院廣東省精武會成立大會上表演飛铊。

憂郁去世

1924年(民國十三年)10月,廣州國民政府鎮壓商團暴亂,西關一帶房屋被毀,仁安街“寶芝林”也受累被焚,所有資财付于一炬,長子又告失業,黃飛鴻憂郁成疾。

1925年(民國十四年)4月17日,黃飛鴻病逝于廣州城西方便醫院,終年69歲。因家徒四壁無力殡葬,由女弟子鄧秀瓊出資相助,安葬在白雲山麓。

主要影響

武術

黃飛鴻是清末民初有代表性的洪拳大師。黃飛鴻的洪拳,一方面由陸阿采、黃泰、黃麒英所傳,一方面由鐵橋三、林福成所傳。黃飛鴻對洪拳進行了較為全面的整理,革除了以往南派拳法沉滞狹隘、動作重複之弊病,集各家之精華融會貫通而創立了虎鶴雙形拳。套路中既取虎的“勁”(如虎之猛)和“形”(如虎爪),又取鶴的“象”(如鶴嘴啄食)和“意”(如鶴的靈秀飄逸)。

虎形練氣與力,動作沉雄,聲威叱咤,有龍騰虎躍之勢;鶴形練精與神,身手靈捷、動作迅速、有氣靜神閑之妙,故稱虎鶴雙形拳。整套動作既吸取佛家拳的淩厲攻勢,又吸取洪家拳的嚴密守勢,拳勢威武,剛柔并用,長短兼施,為黃飛鴻一門之代表拳法。

此外,黃飛鴻還以飛铊入埕、采高青、五郎八卦棍、無影腳等絕技聞名,對洪拳的普及和振興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現傳下的重要拳術套路有工字伏虎拳、虎鶴雙形拳、鐵線拳、五形拳;主要器械套路有五郎八卦棍、子母刀、單刀、飛铊、行者棒、瑤家大耙、形意箫、挑、十字梅花劍等。

黃飛鴻門下弟子中不乏出類拔萃的武術家。現今流傳世界各地的洪拳,也多為黃飛鴻及其弟子林世榮一脈。黃飛鴻的拳術,特别是虎鶴雙形拳、鐵線拳、工字伏虎拳等,通過其傳人的大力推廣,成為世界著名的功夫流派。而今,廣東、香港、台灣以至新加坡、馬來西亞、歐洲、美洲等地,都有黃飛鴻的拳術流傳,影響日益擴大。

醫學

黃飛鴻的醫術,主要是随其父親學習,黃麒英的醫術主要是跌打損傷之術,黃飛鴻在父親醫術的基礎上,完善了跌打之術,形成了自身的一套防治跌打的醫術體系。當今流傳的寶芝林傷科跌打酒(牛大力1兩,千斤拔1兩,半風荷1兩,寬根藤1兩,田七5錢,金耳環5錢,以上諸藥浸酒1斤5兩,15天後可用),相傳是由陸阿采所傳。

而黃飛鴻本人也先後研制出大力丸、通脈丹等跌打藥,1888年,黑旗軍統領劉永福受傷後多方醫治不愈,黃飛鴻治愈了他的傷病,黃飛鴻不但因此得到了兩廣總督張之洞書寫的醫藝精通的牌匾,而且被劉永福聘請為軍醫官和技擊總教練。

寶芝林和黃飛鴻的醫術聲名在外和黃飛鴻本人的醫德也有很大關系,他不但不藏私,還向社會公開跌打酒浸泡方法和防暑涼茶驗方,希望有助于勞苦大衆。

舞獅

黃飛鴻對民間傳統藝術醒獅進行挖掘、整理、刻苦訓練,在原有的南派醒獅技藝的基礎上,吸收融入武術舞獅的技藝,由高樁醒獅、民間武術梅花樁與南派民間醒獅套路相融合,并彙入當地民間風格特色,技藝高難,編排巧妙,融舞蹈、武術、雜技、力度、美學于一體,形成新一派醒獅。

黃飛鴻以表演獅子出洞、獅子滾球、獅子采靈芝、獅子上樓台、獅子吐球等獅藝著稱,其中飛佗采青更稱一絕,他将飛佗絕技與獅藝套路巧妙結合,以飛佗采青百發百中,黃飛鴻還首創女子舞獅之先河,其妻莫桂蘭及女弟子鄧秀瓊的柳藝表演出神入化,享譽廣州、香港.黃飛鴻的醒獅為佛山黑獅,具有青鼻鐵角,長頸的特征,獅被黑白相間,使用七星鼓法表演的套路至今仍盛行,基本動作“工字點、鉸刀點、騎龍步”。

轶事典故

寶芝林

黃飛鴻在廣州十三行附近的仁安街開設的醫館叫“寶芝林”,門前懸有對聯“寶劍出匣,芝草在林”,據朱愚齋所載,黃飛鴻有一個位居翰林的弟子伍铨萃,曾為黃飛鴻書寫“寶劍騰霄漢,芝花遍上林”的對聯。黃飛鴻在創辦跌打醫館時就取了兩個開頭的字和最後一個字“寶芝林”作為醫館的名稱,後被另一弟子夏重民知悉。

夏重民剛直性急,富革命思想,竟以案上的墨硯傾墨遍塗“芝花遍上林”句。夏重民對黃飛鴻表示,對聯的下句充滿向滿洲皇帝做奴隸叩頭之意。并謂凡稍具血性的漢人莫不以受滿人統治為奇恥的大辱。黃飛鴻向他征詢意見,最終改成“寶劍出匣”與“芝草在林”。

擊斃惡犬

1876年(光緒二年),香港有一英國人攜帶一頭大如牛犢的兇猛狼狗,在香港上環大笪地設擂台向華人挑戰。對國人極盡輕視,許多人上前比試,卻都被狼狗咬傷。黃飛鴻不甘國人受辱,毅然答允弟子陸正剛的邀請,自廣州抵達香港,用“猴形拐腳”一舉擊斃惡犬,名揚香江。

老少姻緣

1911年(宣統三年),已經55歲的黃飛鴻仍然熱衷于舞獅表演,但在一次表演中不小心将布鞋舞掉,飛出身外,正好擊中了在台下觀看的19歲的莫桂蘭,為表達歉意,黃飛鴻事後專門登門道歉,卻沒想到這次的舞獅成就了黃飛鴻與莫桂蘭的老少姻緣。

不授兒武

黃飛鴻在諸子中酷愛黃漢森(因其幼時生得肥肥白白,人稱肥仔二),最得黃飛鴻真傳。1919年(民國八年),精通武術的黃漢森在一個名叫保商衛旅營當護衛。一名叫鬼眼梁的同事見其年少,要和他較技并說“我怕黃飛鴻,絕不怕他的兒子。”

可是動手僅兩招就被打翻在地,因此懷恨在心。在中秋節晚設法使漢森喝得酩酊大醉,乘機開槍擊斃漢森,反說漢森醉後拔槍殺他,他不得已才自衛誤殺至死,以擺脫罪責。經過此事,黃飛鴻知道兒子是為了較技才喪生的,痛心之餘,發誓不再教子習武。

藝術形象

文學形象

關于黃飛鴻的記載中,以朱愚齋寫的《黃飛鴻别傳》為最早,朱愚齋是黃飛鴻的徒弟林世榮的弟子。在黃飛鴻去世後,他開始整理有關的資料,并于1933年(民國二十二年)開始,在香港《工商晚報》上連載《黃飛鴻别傳》,雖然作者聲明“事皆紀實”、“據其生平所曆”,但明顯有不少虛構之處。《黃飛鴻别傳》開創了以黃飛鴻為題材的藝術創作先河。

後來朱愚齋又将從其他黃門弟子處聽來的逸事寫成小說,連載《黃飛鴻行腳真錄》,最後編成《黃飛鴻江湖别記》,結集出版。此後,還分别有“忠義鄉人”“我是山人”“禅山人”等小說家出版了以黃飛鴻為題材的小說,在20世紀的40年代最為鼎盛,影響也最大。“

忠義鄉人”的《黃飛鴻再傳》,自1947年(民國三十六年)5月1日起在《成報》連載4年,共1300集,是最長的一部黃飛鴻小說。由黃飛鴻第四子黃漢熙口述的《黃飛鴻師傅傳》,自1957年起在“香港商報”連載,亦受到讀者的歡迎。

影視形象

粵劇

1944年(民國三十三年),編劇家唐滌生開始着手把黃飛鴻的故事編寫為《黃飛鴻正傳》,一共三集,交給了自己的夫人鄭夢霞以及粵劇演員羅品超擔綱的香港超華劇團進行演出。羅品超成了第一個在粵劇中扮演黃飛鴻的藝人。

1951年,藝名“新靓就”的關德興把電影“黃飛鴻傳”搬上了粵劇的舞台,同時把南派武打以及獅藝表演揉人其中,在馬來西亞的吉隆坡、柬埔寨的金邊以及美國的三藩市等多個城市巡回演出時,受到當地華人以及僑胞的歡迎。同台演出的還有廣州粵劇武生梁蔭棠。這個劇本後來也被佛山和廣州當地的粵劇藝人采納而演出。

廣播劇

1950年,鐘偉明在“麗的呼聲”電台裡講述黃飛鴻的故事,節目開場白“話說黃飛鴻”成了當時的流行語。1998年,佛山演員吳元标,在佛山廣播了作家任流的《少年黃飛鴻》。

電影

上映時間

片名

演員

2014年11月21日

黃飛鴻之英雄有夢

彭于晏

2017年11月13日

王者歸來黃飛鴻

許京川

2018年5月18日

黃飛鴻之南北英雄

趙文卓

2018年12月18日

黃飛鴻之怒海雄風

趙文卓

2019年2月21日

黃飛鴻之獅魂覺醒

吳逸迦

2019年3月16日

黃飛鴻之王者無敵

薛江濤

2020年12月7日

摩登黃飛鴻

易揚

人際關系

父親

黃麒英,曾拜在少林傳人陸阿采的門下,得其真傳,為南少林洪拳第四代的衣缽傳人,是清末武林“廣東十虎”之一,曾受聘于鎮粵将軍所部任職軍中技擊教練。

哥哥

黃造天。

妻子

1879年(光緒五年),娶妻羅氏,婚後三月羅氏病卒。

約1896年(光緒二十二年),續娶馬氏為妻,生二女、二子(漢林、漢森),不久馬氏病卒。

約1902年(光緒二十八年),續納岑氏為妻,生二子(漢樞、漢熙),不久岑氏病卒。

因人們迷信黃飛鴻有克妻命,所以在1915年(民國四年)娶莫桂蘭時不得不以納妾為名成了婚,莫桂蘭于1982年于香港逝世。

兒子

黃漢林、黃漢森,馬氏所生。

黃漢樞、黃漢熙,岑氏所生。

人物争議

生卒年争議

關于黃飛鴻生卒年月的具體日期,說法不一。有研究者認為其生于1847年(道光二十七年),也有的認為生于1856年(鹹豐六年)。至于其去世年份,一說學界普遍認為其逝世于1924年(民國十三年)爆發的廣州商團事變之後,但具體日期亦不可考。

另一說1924年(民國十三年)10月,北伐之前廣州國民黨割據政府鎮壓商團暴亂,西關一帶房屋被毀,仁安街“寶芝林”受累被焚,資财付于一炬,黃飛鴻長子漢林又告失業,因而憂郁成疾。次年農曆三月廿五日(1925年4月17日),病逝于廣州城西方便醫院。

照片争議

黃飛鴻的照片在寶芝林大火中全部焚毀,随着黃飛鴻系列電影的大賣,香港媒體向其遺孀莫桂蘭索要照片,莫桂蘭便将與其父最為相像的第四子黃漢熙中年時候的照片交給該媒體,從此便以訛傳訛。時至今日,這張照片仍然被認為是黃飛鴻像,廣泛地使用于各大百科和相關書籍的“黃飛鴻”詞條之下。

後世紀念

黃飛鴻獅藝武術館位于佛山市南海區西樵山下的祿舟村。館内主體建築為清末風格,分别設有黃飛鴻故居、史迹陳列影視室,寶芝林堂、骨傷科堂、練武場等。館外還有黃飛鴻影視城、黃飛鴻武術學校和武術村等。

曆史評價

廣東民間順口溜:

(一)虎癡平生多轶事,雖無正史稀人知;唯是民間廣有說,粵者口碑多振詞。

(二)金錢镖出鎮四衆,饒人不癡是英雄;黃門一家有三傑,西樵山下出虎龍。

(三)前清十虎說太公,麒英衣缽傳飛鴻;西樵山下顯三傑,祿舟一村現虎龍。

黃飛鴻研究專家、廣州藝博院副院長肖海明:黃飛鴻的功夫套路中既汲取佛家拳的淩厲攻勢,又有洪家拳的嚴密守勢,革除了以往南派拳法沉滞狹隘、動作重複的弊病,有獨特之處。

一代宗師黃飛鴻,是南海著名武術家,在南派武術的發展中有着重要的影響,他的一生充滿傳奇色彩,曾追随著名愛國将領劉永福在抗日保台戰争中立下功勳。

佛山醒獅會秘書長張傑奎:黃飛鴻喜歡舞獅,他是一個舞獅的高手。

黃飛鴻第三代傳人餘志偉:黃飛鴻在美國很厲害的,在李小龍之後,他是其中一個外國人都知道的功夫高手。

大連新聞網:黃飛鴻的功夫剛柔并用,長短兼施,為武術界獨樹一幟。

上一篇:山崎龍二

下一篇:包貝爾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