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觀

黃觀

中國元末明初任禮部右侍郎
黃觀(公元1364~公元1402),字瀾伯,又字尚賓,池州府貴池縣清江金墩(今安徽省池州市平天湖風景區清溪街道上清溪聯盟村,今為聯盟社區)人。[1]明洪武二十三年(公元1390),黃觀以貢生入太學。同年八月,在南京應鄉試,中解元。明洪武二十四年(公元1391)三月應會試,中會元。是年四月,黃觀複參加由明太祖朱元璋親發策問殿試。取殿試一甲第一名(狀元),授翰林院修撰。乃明朝曆史上第一位“連中三元”者。從秀才到狀元,在縣、府、院三級經過六次考試(縣考、府考、院考、鄉試、會試、殿試),均獲第一名,時人贊譽他“三元天下有,六首世間無”。洪武二十九年(公元1396),黃觀升任禮部右侍郎(正三品)。經朝廷恩準遂複原姓。建文元年(公元1399),建文帝朱允炆改舊制,黃觀任右侍中,參與重要國事奏議。婡建臫文頭筿四年在永樂帝朱棣篡權後,黃觀盡忠投江而死,其名從登科錄上劃去。在萬曆年間才得以還清白,追加谥号文貞。
    本名:黃觀 字:瀾伯、尚賓 所處時代:元末明初 民族族群:漢 出生地:池州府貴池縣清江金墩 谥 号:文貞

人物生平

黃觀(1364~1402),字瀾伯,又字尚賓,池州府貴池縣清江金墩(今安徽省池州市平天湖風景區清溪街道上清溪聯盟村,今為聯盟社區)人。他的父親入贅于邑城許氏,生下了他,給他取名為許觀。他師從元末學者黃冔自幼勤奮、治學嚴謹,注重時論,不尚浮文。黃冔去世後,黃觀越來越努力,他以忠義自許。

洪武二十三年(1390),黃觀以貢生入太學,這一年,黃觀鄉試中舉。後黃觀入國子監深造,和他同住的人都對他的努力感到十分的佩服。黃觀曾經繪制父母墳墓的圖,并攜帶在身上,每次看的時候都流下了眼淚。

洪武二十四年(1391)三月,黃觀應會試,中會元。是年四月,黃觀複參加由明太祖朱元璋親發策問殿試。他在策論中極力主張“屯兵塞上,且耕且守,來則拒之,去則防之,則可中國無擾,邊境無虞”。從而深得朱元璋的嘉許,取殿試一甲第一名(狀元),授翰林院修撰。此年,黃觀虛歲二十八歲(《皇明三元考》作“三十二歲”)。

洪武二十九年(1396),黃觀升任禮部右侍郎(正三品)。經朝廷恩準遂複原姓。

建文元年(1399),建文帝朱允炆改舊制,黃觀任右侍中,參與重要國事奏議。是時,燕王朱棣自恃皇叔,态度傲慢,入朝不拜惠帝。群臣畏其權勢,緘口不敢言,唯獨黃觀當面頂撞朱棣曰:“虎拜朝天,殿上行君臣之禮;龍顔垂地,宮中叙叔侄之情”,緻使朱棣懷恨在心。後來,朱棣以讨伐齊泰(賜名)、黃子澄為名,号稱“靖難”,起兵北平府(今北京),直逼南京。期間,黃觀在長江上遊督促各地赴援,當船行至安慶下遊羅刹矶時,到達安慶時,燕王已經渡江進入京城,下令揭露左班文職奸臣罪狀,黃觀名列第六。不久朱棣搜尋國寶,不知所在,有人說已交給黃觀去募兵了。朱棣下令,命官府追捕黃觀,逮捕其妻翁氏及二個女兒交給象奴。象奴索取钗镯去買酒菜,翁氏便讓其全部拿去,然後迅速帶領二個女兒及家屬十人,跳下淮清橋而死。得悉惠帝已死,黃觀獲悉金川門失守,歎道:“我妻守節操,必死無疑。”于是招魂葬于江上。然後下令将船開到羅刹矶,黃觀身穿朝服向東拜别,在江水湍急處投江而死。

永樂元年(1403年),都察院副都禦史陳瑛上奏,請求将黃觀等二十九人進行追戮,朱棣道:“我曾經舉兵誅的奸臣,不過隻是黃子澄和齊泰他們罷了,如今你說的那二十九人(包括黃觀)和他們不一樣,既然食他(指建文帝)俸祿就要忠心于他,這件事以後不要再提了。”于是沒有對黃觀進行追戮。

弘光年間,黃觀補谥“文貞”。在黃觀的故居貴池上清溪建“黃公祠”,在縣城複建狀元坊;清末,在南京秦淮河畔建黃公祠;翠屏山發現的黃觀墓是黃觀衣冠冢。

主要影響

黃觀早年師從元末明初學者黃冔,自幼勤學,洪武二十四年(1391年),黃觀中會元,殿試仍賜黃觀第一,此後曆任翰林院修撰、戶部右侍郎等職。

曆史評價

明洪武二十三年(1390),黃觀以貢生入太學。同年八月,在南京應鄉試,中舉人,次年應會試,中會元。是年,黃觀複參加由明太祖朱元璋親發策問殿試。他在策論中極力主張“屯兵塞上,且耕且守,來則拒之,去則防之,則可中國元擾,邊境元虞”。從而深得朱元璋的嘉許,取殿試一甲第一名(狀元〉,授翰林院修撰。他自幼勤奮、治學嚴謹,注重時論,不尚浮文。從秀才到狀元,經過六次考試(縣考、府考、院考、鄉試、會試、殿試),均獲第一名,時人贊譽他“三元天下有,六首世間無。洪武二十九年(1396),黃觀升任禮部右侍郎(正二品)。建文元年(1399),明惠帝朱允炆改舊制,黃觀任右侍中,參與重要國事奏議。是時,燕王朱棣自恃皇叔,态度傲慢,入朝不拜惠帝。群臣畏其權勢,緘口不敢言,唯獨黃觀當面頂撞朱棣曰:“虎拜朝天,殿上行君臣之禮;龍顔垂地,宮中叙叔侄之情”,緻使朱棣懷恨在心。建文四年,朱棣以讨伐齊泰、黃子澄為名,号稱“靖難”,起兵北平府(今北京),直逼南京,并公布“文職奸臣”名單,黃觀名列第六。其間,黃在長江上遊督促各地赴援,當船行至安慶下遊羅刹矶時,得悉惠帝已死,燕王已即位,自知大勢己去,乃投江自盡。黃觀死後,朱棣餘怒未消,黃氏九族受誅,親朋受監禁,谪戍者達百餘人。

轶事典故

黃觀在縣考、府考、院考、鄉試、會試、殿試中均取得第一名;明清時,院試、府試、縣試第一名則通稱“案首”,鄉試、會試、殿試的第一名則分别稱為解元、會元、狀元。黃觀不僅連中三元,而且堪稱“六首狀元”。黃觀之外,另一個“六首狀元”是清朝的錢棨,但據《吳縣志》卷七十一記載,錢棨曾多次參加童試,但都落榜。

至乾隆三十一年(1766),他才以第一名考中生員,接着參加鄉試,卻又是連連失利:六進考場,六次落榜。

至乾隆四十四年(1779年)才中鄉試第一名解元,時年47歲;而黃觀一口氣考完,27歲即中狀元。 

人際關系

是年四月,黃觀複參加由明太祖朱元璋親發策問殿試。他在策論中極力主張“屯兵塞上,且耕且守,來則拒之,去則防之,則可中國無擾,邊境無虞”。

是時,燕王朱棣自恃皇叔,态度傲慢,入朝不拜惠帝。群臣畏其權勢,緘口不敢言,唯獨黃觀當面頂撞朱棣曰:“虎拜朝天,殿上行君臣之禮;龍顔垂地,宮中叙叔侄之情”,緻使朱棣懷恨在心。

人物争議

有說法稱黃觀是明朝第一個中“三元”的人,明朝人王圻的《欽定續文獻通考》裡面曾提到:“辂淳安人,宣宗乙夘浙江榜第一人,三試皆第一,明代三元黃觀後,惟辂一人而已”,意思是黃觀比商辂中三元還要早,但許多史料、筆記沒有提及此事,所以黃觀是否中“三元”,存在一些争議,更别提“六首”了

據張廷玉《明史·黃觀傳》記載:“二十四年,會試、廷試皆第一”,并未提及黃觀是解元(鄉試第一),《明史·選舉志》、《明史·商辂傳》也提到:“三試皆第一,士子豔稱為三元,明代惟辂一人而已”、“商辂,字弘載,淳安人。舉鄉試第一。正統十年,會試、殿試皆第一。終明之世,三試第一者,辂一人而已。”按《明史》人物列傳的格式,如果這個人在鄉試中第一,那麼一定會在前面提到“舉鄉試第一”然而黃觀傳沒有這樣的記載。

清人彭孫贻曾經為《明史紀事本末》增補内容,作《明史紀事本末補編》,其中有一卷名叫“科舉開設”,也記載了明朝自洪武到崇祯二百餘年的時間所有的會元、殿試一甲進士。文中這樣記載“洪武二十四年(1388年)辛未,天下會試者六百六十人,取中許觀(即黃觀)等三十一人。廷試仍賜許觀第一,張顯宗次之,吳言信又次之。”這裡也沒有提到黃觀在鄉試中第一。

一些文人筆記也記載了商辂為明代唯一一個連中三元的人。明代著名文學家王世貞在《弇山堂别集》便記載了:“辂浙江解元也,本朝中三元者惟辂一人”并沒有提到黃觀中過三元;天順年間大學士李賢的《天順日錄》:“終明之世,三試第一者,辂一人而已”,徐鹹在《徐襄陽西園雜記》提到:“西涯長沙入,故雲湘江。 國朝中三元者,金溪吳公伯宗、淳安商文毅公辂。”即明朝中三元的人,隻有吳伯宗和商辂,裡面也沒有提到黃觀。

一些文人筆記對于黃觀,同樣也是記載他中“兩元”,而非“三元”明朝人李樂在《見聞雜記》記載:“侍中黃觀,字伯瀾,貴池人,洪武中會試廷試皆第一。”未曾提到鄉試是第一;焦竑的《國朝獻征錄》:“觀益砥砺,以忠義自許,洪武甲子貢入太學……辛未會試廷試皆第一”,沒有黃觀中三元的記載。

明太祖實錄也同樣沒有許觀(黃觀)在鄉試中第一的記載

上一篇:冰王

下一篇:姜毅英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