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文炳

黃文炳

黃文炳:中國小說《水浒傳》角色
黃文炳是中國古典文學名着《水浒傳》中的一個虛構人物,[1]其本是一個在無為軍小城裡閑住的“在閑通判”,“這人雖讀經書,卻是阿谀谄佞之徒,心地褊窄,隻要嫉賢妒能,勝如已者害之,不如已者弄之,專在鄉裡害人……無為軍都叫他做‘黃蜂刺’。”“聞知這蔡九知府是當朝蔡太師兒子,每每浸潤他,時常過江來谒訪知府,指望他引薦出職,再欲做官。”他在浔陽樓上發現宋江題寫的“反詩”,向蔡九知府告密,将宋江捕獲,後識破戴宗與梁山欲救宋江所定下的計策,勸蔡九知府将這二人就地處決,梁山好漢劫法場,将其捉住處死。
    中文名: 外文名: 别名: 飾演: 配音: 登場作品: 生日: 年齡: 身高: 體重: 三圍: 姓名:黃文炳 别名(綽号):黃蜂刺 所屬作品:《水浒傳》 作者:施耐庵,羅貫中 初登場時間:第39回 國籍:中國 職業:在閑通判

人物簡介

在閑通判

黃文炳,《水浒傳》中一人物,首次出場在第39回“浔陽樓宋江吟反詩梁山泊戴宗傳假信”中;其本是一個在無為軍小城裡閑住的“在閑通判”,“這人雖讀經書,卻是阿谀谄佞之徒,心地褊窄,隻要嫉賢妒能,勝如已者害之,不如已者弄之,專在鄉裡害人,心裡隻想害人,慣行歹事,無為軍都叫他做‘黃蜂刺’。”

“聞知這蔡九知府是當朝蔡太師兒子,每每浸潤他,時常過江來谒訪知府,指望他引薦出職,再欲做官。”

幾句話便把黃文炳的為人和品行交待的一清二楚:首先他是個讀經書明事理而且還很有才能的讀書人;其次他有很強的升官欲望;三是他心胸狹窄嫉賢妒能;四是他專愛撥弄是非以害人為樂。

人物品質

有的人把我國的讀書人歸結為四種人:一是讀書做官,這是讀書人最崇高的理想和信念;二是歌功頌德,為有權有錢有勢力的人歌功頌德來換取自己的利益達到個人目的;三是告密,出賣别人為達到個人目的鋪平道路;四是嫉賢妒能背後整人,使用陰謀詭計去害别人,達到目的之後便開始小人得志,在害别人的同時還嘲笑那些不如自己的人。

黃文炳可是把這四條都占全了。可以說在《水浒傳》這部書中,作者通過對黃文炳、王倫等文人的描寫,便把中華文人的劣根性展露無馀了。

人物結局

可惜的是黃文炳卻沒有落下個好的下場,因為這次他想害的人是個走黑白兩道、道道通天翻手為雲複手是雨的及時雨宋江,你黃文炳的才能再高但比起孝義黑三郎宋公明來說可謂是天地之懸相差甚遠矣!

在小說第41回“宋江智取無為軍張順活捉黃文炳”中,那位宋江得救後要做的第一件事便是報仇雪恨,馬上帶人殺到黃文炳的家裡,“衆好漢亦各動手,見一個殺一個,見兩個殺一雙,把黃文炳一門内外大小四五十口盡皆殺了,不留一人。

等捉到黃文炳之後,宋江手指着他大罵:“你這厮,我與你遠日無冤近日無仇,如何要加害于我?三回五次的教唆蔡九知府殺我!你即是讀聖賢之書,如何要做這等毒害之事?我又不曾與你有殺父之仇,如何定要謀我?”“你這厮平日在鄉中隻是害人,結交權勢之人,浸潤官長欺壓良善,勝如己者妒之,不如己者害之,滿城人皆稱你做黃蜂刺!我今日且替你撥了這個刺!”

随着一聲“那個兄弟替我下手!”黃文炳馬上就被茹毛飲血殺人不眨眼的魔王黑旋風李逵“把尖刀先從腿上割起,揀好的就當面炭火上炙來下酒,割一塊炙一塊,無片時割了黃文炳,李逵把刀割開胸膛取出心肝,把來與衆頭領做醒酒湯。”從此,宋江這個文筆小吏也開始了他成為強盜最後當了強盜頭子的綠林生涯。

人物解讀

此人雖為水浒塑造的反派角色,但細思此人事迹,此人生活中不忘工作,聽童謠,揪反詩;推理能力強,從童謠中推斷出耗國因家木、刀兵點水工的宋江;明察秋毫,一眼看出僞造信件中的破綻。實為大宋王朝難得的優秀探員,最終因公殉職,可歌可泣。再看看大宋其他“正面”公務員:強收賄賂、私通梁山的戴宗戴院長;見到朝廷通緝犯史進坐下來喝茶的魯達魯提轄;牆頭草兩邊倒樂得收錢的鐵臂膊蔡福、一枝花蔡慶……實在是對比鮮明啊!

人物評價

黃文炳該不該殺?該殺,早就該殺,但不是因為他舉報宋江這件事才該殺,如果僅僅是因為他舉報宋江題反詩一事,那這個黃文炳反倒不該殺了。

從一個純法制角度來看,黃文炳舉報宋江題反詩,這是在維護宋朝利益,盡管這個朝廷現在不怎麼“健康”,不過健康與否那是朝廷自己的事,黃文炳這個小公務員管不着,也管不了,他隻管了自己該管的事。黃文炳所為完全在法律框架之内,違法的反倒是宋江。

有人寫反詩,并公開題在公共場合,我把他舉報給當地政府,這有錯嗎?顯然沒錯。尤其是黃文炳,他的身份還是一個基層的小公務員(雖然已經離職),這種身份背景下他如果不舉報宋江,知情不報,這反倒有了違法嫌疑。說他縱容犯罪,包庇反動勢力不為過吧。宋江題反詩沒有錯,黃文炳舉報宋江反倒錯了,這公平嗎?

我們說黃文炳這個角色之所以屢遭讀者憤恨、唾罵,主要原因不在于他是否舉報了,而在于它舉報的是誰。倘若寫反詩的不是宋江,是諸如薛永、侯健這些不入流的角色,那麼黃文炳遭讀者唾罵的程度恐怕會減輕大半。這便是了,隻因為犯罪主體是宋江,讀者便将黃文炳的依法舉報看成大奸大惡,這對黃文炳公平嗎?

吳用假冒蔡京書信,企圖蒙混過關營救宋江,不巧這條計策被戳穿,宋江沒救出來還搭上一個戴宗。戳穿吳用這條計策的還是黃文炳,這就有點特意跟宋江過不去的意味了,本來已經柳暗花明,黃文炳一攪合事情又變得山窮水盡了。讀者每讀到此,痛恨黃文炳的情緒愈發濃烈,可以說是恨得咬牙切齒牙根癢癢。黃文炳揭穿“假信”陰謀有錯嗎?吳用耍聰明讀者拍手稱快,黃文炳棋高一着讀者咬牙切齒,都是靠頭腦吃飯的,這對黃文炳公平嗎?

有人要說了,這也不公平,那也不公平,黃文炳難道不該殺?還是那句話,該殺,但不是因為宋江這件事才該殺。黃文炳被鄉裡人稱作“黃蜂刺”,足見其毒性害人之甚,早就該死。不過具體到宋江題反詩這件事,似乎找不到黃文炳該死的理由。不過具體到梁山好漢這裡,他們就不管什麼理由不理由了,誰得罪了我哥哥誰就得死。我們再看看宋江殺黃文炳的理由:

理由一“我與你往日無冤,近日無仇,你如何隻要害我”。你寫反詩,人家舉報,官府按律定罪,何談一個“害”字;理由二“三回五次,教唆蔡九知府殺我兩個!”殺你是根據宋朝法律,跟教唆有個鳥關系;理由三“你既讀聖賢之書,如何要做這等毒害的事!”聖賢書讀多了才越曉得忠君報國,舉報謀反的人也算毒害?……看看,這就是宋江殺黃文炳的所謂理由,貌似很合理,其實沒一個站得住腳。施耐庵弄出黃文炳一個哥哥來,無非是為了表現梁山好漢懲惡揚善。宋江拿黃文炳來說事,證明自己多麼多麼仗義,黃文炳多麼多麼無賴,一席話貌似慷慨激昂,實則空洞的很。

且看梁山好漢們是如何處死黃文炳的——“便把尖刀先從腿上割起。揀好的,就當面炭火上炙來下酒。割一塊,炙一塊。無片時,割了黃文炳,李逵方把刀割開胸膛,取出心肝,把來與衆好漢看醒酒湯。”瞧瞧,多麼血腥的場面,這也是行俠仗義的好漢該做的?黃文炳也算條漢子,受那麼大罪,自始至終沒吭一聲,隻說了句“隻求早死。

客觀的說,黃文炳這人還是蠻有特點的:能從牆上混亂如麻的文字中挑出宋江這首反詩,說明他眼光獨到;能一眼辨出“假信”漏洞,說明他機警過人;不顧個人安危一心回家看火勢,說明他戀家顧家;遭受酷刑不出一聲,說明他是條漢子。黃文炳的智商估計不在吳用之下,隻可惜他用得不是地方,他原想拿住宋江,做自己“轉正”的敲門磚,結果事與願違,自己丢了性命不說,還連累全家四五十口慘遭滅門。

黃文炳拿宋江當敲門磚的确打錯了算盤,宋江是什麼人,能随便被人當磚用嗎。黃文炳是個小人不假,但他也有理想、有抱負,想出人頭地,這本身沒錯,錯就錯他不該踩着宋江往上爬。說宋江栽在了黃文炳手裡,倒不如說黃文炳栽在了宋江手裡。

水浒傳作者簡介

施耐庵名子安(一說名耳),又名肇瑞,字彥端,号耐庵。

籍貫:河北遵化人。

身份:中國古代著名作家,元末明初人,長篇古典小說《水浒傳》作者。《水浒傳》原名《江湖豪客傳》在當時為禁書,後被人改名為現在的《水浒傳》。《水浒傳》是我國第一部歌頌農民起義的長篇章回體小說.

生平:施耐庵是孔子第七十二弟子施之常的後代。有關施耐庵生平事迹材料極少,搜集到的一些記載亦頗多矛盾。自20世紀20年代以來,在今江蘇省興化、大豐、鹽都等地陸續發現了一些有關施耐庵的材料,有《施氏族譜》、《施氏長門譜》等,另有《興化縣續志》卷十三補遺載有《施耐庵傳》一篇,卷十四補遺載有明初王道生撰《施耐庵墓志》一篇。據這些材料分析:施耐庵是孔子七十二子弟之一施之常後代,唐末施之常後人在蘇州為家。其父名為元德,操舟為業,母親卞氏(卞氏後裔亦遷至今江蘇省大豐市境内)。施耐庵自幼聰明好學,才氣過人,事親至孝,為人仗義。19歲中秀才,28歲中舉人,36歲與劉伯溫同榜中進士。其曾在錢塘(今浙江省杭州市)為官三年,因不滿官場黑暗,不願逢迎權貴,棄官回鄉。張士誠起義抗元時,施參加了他的軍事活動。張據蘇以後,施又在他幕下參與謀劃,和他的部将卞元亨相交甚密。後因張貪享逸樂,不納忠言,施與魯淵、劉亮、陳基等大為失望,相繼離去。施與魯、劉相别施時,曾作《新水令秋江送别》套曲,抒發慷慨悲痛之情。不久,張士誠身亡國滅。施浪迹天涯,漫遊山東、河南等地,曾與山東郓城縣教谕劉善本友善,後寓居江陰徐氏初,為其塾師。随後還舊白駒,隐居不出,感時政衰敗,作《水浒傳》寄托心意,又與弟子羅貫中撰《三國志演義》、《三遂平妖傳》等說部。他還精于詩曲,但流傳極少。

小說取材

《水浒傳》的成書,取材于北宋末年宋江起 義的故事。據《東都事略·侯蒙傳》:“江以三十六人橫行河朔,京東官軍數萬無敢抗者。”

又據《宋史·徽宗本紀》:“淮南盜宋江等犯淮陽軍,遣将讨捕,又犯京東、河北,入楚、海州界,命知州張叔夜招降之。”

《宋史·張叔夜傳》:“宋江起河朔,轉略十郡,官軍莫敢嬰其鋒。聲言将至,叔夜使間者觇所向,賊徑趨海瀕,劫钜舟十馀,載擄獲。于是募死士得千人,設伏近城,而出輕兵距海誘之戰,先匿壯卒海旁,伺兵合,舉火焚其舟,賊聞之皆無鬥志,伏兵乘之,擒其副賊,江乃降。”此外宋代陳均《九朝編年備要》和徐夢莘的《三朝北盟會編》,也都有類似的記載。還有的記載說宋江投降後曾參加過征方臘之役。從這些記載裡,可以知道這支起義軍,人數不多(但也決不止36人),戰鬥力很強,在群衆中甚有影響,曾經給宋王朝造成一定的威脅。宋江等起義的年代大約在宣和元年(1119年)至宣和三年(1121年),前後三年多。

宋代說書伎藝興盛,民間流傳的宋江等36人故事,很快就被說書人采來作為創作話本的素材,南宋羅烨《醉翁談錄》記有小說篇目《青面獸》、《花和尚》和《武行者》,這當是說的楊志、魯智深、武松的故事,此外,《石頭孫立》一篇可能也是水浒故事。這是有關《水浒傳》話本的最早記載。

南宋末有龔開的《宋江三十六人贊并序》,序裡說:“宋江事見于街談巷語。”并說在龔開之前有畫院待诏李嵩,曾畫過宋江等人像。但龔開的贊并未說故事内容。現在看到的最早寫水浒故事的作品,是《大宋宣和遺事》(見《宣和遺事》),它或出于元人,或為宋人舊本而元時又有增益。有的研究者認為它是說書藝人的底本。它所記水浒故事梗概,從楊志賣刀殺人起,經智取生辰綱、宋江殺惜、九天玄女授天書,直到受招安平方臘止,順序和現在的《水浒傳》基本一緻。這時的水浒故事已由許多分散獨立的單篇,發展為系統連貫的整體。

元代雜劇盛行,有大量的水浒戲出現,元雜劇和《大宋宣和遺事》所記水浒的人物姓名大緻相同,但聚義地點不同,雜劇說的是梁山泊,《遺事》說的是太行山;雜劇中已有“一百八個頭領”之語,《遺事》隻提到了36将的綽号姓名;《遺事》中寫李逵位列第14,燕青位列第28,雜劇中李逵是第13頭領,燕青是第15頭領。凡此種種,可見在《水浒傳》成書以前,水浒故事在流傳中内容細節上頗有異同。這或者同在不同地區流傳也有關系。

施耐庵正是把這些在不同地區流傳的故事,彙集起來,經過選擇、加工、再創作,才寫成這部優秀的古典名着《水浒傳》。

小說版本

簡本

簡本包括了受招安,征遼,征田虎、王慶,打方臘以及宋江被毒死的全部情節。之所以稱為簡本,主要是文字比較簡單,細節描寫少。已發現的簡本有:一百十五回本、一百十回本、一百二十四回本

繁本

繁本寫得較細緻,也是流傳最廣的。但主要改寫增添的部分都是在招安之後的情節。

一百回本:在宋江受招安後,又有“征遼”,征方臘等情節;一百二十回本:明萬曆末楊定在一百回本的基礎上又插入了征田虎、王慶等情節,合成一百二十回本;七十回本:清朝金聖歎進行删改,腰斬一百回本招安以及之後的事,以原書第七十一回盧俊義的夢作為結尾,再将第一回作為楔子,此為七十回本。

一般認為隻有百回本可能是《水浒》故事成型定書的最早本子,也最接近傳說故事的版本。現知和現存《水浒傳》較早刻本都系明刊本。正德、嘉靖間人李開先《詞谑》記有20冊本的《水浒傳》,有的研究者認為“二十冊”即“二十卷”。

一般認為,嘉靖時郭勳刊刻的武定闆《水浒傳》比較接近于原本,但郭勳原刊本已無存,有的研究者認為今殘存5回的嘉靖刊本《忠義水浒傳》即郭本,并且由此認為郭本是20卷本。

明嘉靖年間高儒《百川書志》所錄《忠義水浒傳》為100卷,今天所能見的比較早而又比較完整的100回本是天都外臣序本,序文撰于萬曆己醜(1589年)。天都外臣序本從郭本出,不過分卷不同,郭本是20卷100回,天都外臣序本是100卷,100回。這個本子于排座次之後緊接受招安、征遼、平方臘,而無平田虎、王慶故事。萬曆年間又出現了楊定見的120回本,主要是根據100回本,又插增平田虎、平王慶的故事(文字和繁本不同,或是吸收簡本而加以潤色)。

明末金聖歎(見金人瑞)删去了排座次以後的部分,添了個盧俊義的噩夢作為結尾,夢中一百單八人全部被殺。又把原來的第一回改為楔子,作成70回本。這個本子,入清以來最為流行。

今存較早的簡本有明刊《新刊京本全像插增田虎王慶忠義水浒全傳》和明刊《忠義水浒志傳評林》,惟都為殘本。清刊本10卷115回《忠義水浒傳》是今存比較齊全的簡本。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陸續整理出版過70回本及120回本、100回本等繁本,并影印過100回本,及排印過幾種繁本。還影印過簡本《水浒志傳評林》。

譯本

英文版通常将《水浒傳》翻譯成Water Margin或Outlaws of the Marsh。衆多譯本中,最早的當屬賽珍珠女士在1920年代中後期翻譯的All Men are Brothers(四海之内皆兄弟)。書名出自《論語》“四海之内,皆兄弟也”。1933年出版,是《水浒傳》的第一個英文全譯本,當時在美國頗為暢銷。

迄今為止《水浒傳》被認為比較好的英文版本,應該是中國籍的美國猶太裔學者沙博理先生(Sidney Shapiro)在文革期間受命譯的一百回版的"Outlaws of the Marsh"(水泊好漢)。其譯本,被認為更忠實于原着,且很貼切地反應了原文的神韻,符合翻譯的“信,達,雅”的原則。法語版則将其直譯為Au bord de l'eau。

除此之外,還有許多搞笑的翻譯,居然是《一百零五個男人和三個女人在山上的故事》,智取生辰綱則節譯為《強盜設置的圈套》。日文版的《水浒傳》的版本非常之多,甚至被改編和演繹成了許多漫畫,電影,電視作品。

上一篇:布蘭登·羅斯

下一篇:蒂爾達·斯文頓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