鲟鳇魚

鲟鳇魚

鲟科鲟屬動物
鲟鳇魚,學名達氏鳇,是白垩紀時期保存下來的古生物,曾與恐龍在地球上共同生活,素有水中“活化石”之稱,是鲟魚和達氏鳇兩種魚類的總稱,人們常将兩者相提并論,稱鲟鳇魚,成年魚的體重可達1000公斤,是我國淡水魚類中體重最大的魚類。鲟鳇魚因起源于億萬年前的白垩紀時期,因而具有“水中熊貓”的美稱。1998年聯合國華盛頓公約将鲟鳇魚認定為瀕危物種。據說早在乾隆年間,鲟鳇魚因肉質細膩而被作為貢品,但一直沒有得名。清末光緒年間,撫遠大都督那斌上京進貢,慈禧太後見其體龐、食其味美而問曰:“此為何魚?”,那斌答曰:“無名,請賜名。”慈禧太後曰:“此魚如此健碩,真乃魚中之皇,就叫“皇魚”吧。”後人稱其為“鳇魚”。
    中文名:鲟鳇魚 拉丁學名: 别名: 界:動物界 門:脊索動物門(Phylum Chordata) 亞門:脊椎動物亞門(Vertebrata) 綱:硬骨魚綱(Osteichthyes)有資料歸輻鳍魚綱(Actinopterygii) 亞綱:輻鳍魚亞綱(Actinopterygii)有資料歸腕鳍亞綱 目:鲟形目(Acipenseriformes) 亞目:鲟亞目(Acipenseroidei) 科:鲟科(Acipenseridae) 亞科:鲟亞科(Acipenserinae) 族: 屬:鲟屬(Acipenser) 亞屬: 種:鲟鳇魚 亞種: 分布區域:黑龍江和烏蘇裡江流域。 命名者及年代: 保護級别:

曆史沿革

鲟魚是白垩紀時期保存下來的古生物群之一,曾與恐龍在地球上共同生活。由于其原始古樸的外形2億年來幾乎沒有改變,故有水中“活化石”之稱。鳇魚是鲟魚的一種。1998年,聯合國華盛頓公約将全世界野生鲟魚認定為瀕危動物,列入《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

鲟魚類為古老魚類,起源于一億三千萬年前,世界現存約28種,我國有8種,其中具有經濟意義和現實捕撈價值的僅為黑龍江的施氏鲟和達氏鳇。

施氏鲟:地方名七粒浮子、鲟魚,曾用名:黑龍江鲟魚。體長無鱗,體色背部棕灰或褐色、腹部銀白。栖息生活在河道中,在水體底層遊動,以水生昆蟲幼蟲、底栖生物及小型魚類為食。産卵期在5—6月。壽命很長,已發現40齡以上的個體;性成熟晚,一般雌性為9-10年,雄性為7-8年。黑龍江從上遊至下遊,烏蘇裡江、松花江下遊均有分布,我國境内以黑龍江中遊數量為最多。

鳇:地方名鳇魚,曾用名達氏鳇、黑龍江鳇魚。個體甚大,為淡水中最大型的魚類之一,大的個體長達3.9米,重500公斤,最大的重達1000公斤。終生在淡水中生活,在江水中不作遠距離洄遊,系底栖魚類。曆年5-6月是其産卵繁殖活動的主要季節,為肉食性兇猛魚類,壽命很長,能活50年以上,性成熟最小年齡雌性為16-17齡,雄性為12齡以上。

施氏鲟和鳇同為黑龍江水域的名貴經濟魚類。鳇魚肉味鮮美,全身是寶。鲟卵和鳇卵都用以制作魚子醬,營養豐富,價格昂貴,被國際上稱為“黑色軟黃金”。鲟鳇魚,是黑龍江的名産,體重可達幾百斤至上千斤,有淡水魚王的美稱。過去是向皇帝敬獻的貢品。此魚肉鮮味美,骨脆而香,全身幾乎沒有廢料,胃、唇、骨、鳔、籽都是烹制名菜的上等原料。

鲟鳇魚是黑龍江一群古老的軟骨魚類,從下侏羅紀至今已有兩億年的繁衍史,屬世界瀕危滅絕物種二類保護動物,素有“活化石”之稱。經科學家對野生動物分類,把鳇魚根據生物學特征分成鲟魚和鳇魚。黑龍江鲟魚學名“史氏鲟”,鳇魚學名“達氏鳇”,合稱黑龍江鲟鳇魚。

據說早在乾隆年間,鲟鳇魚因肉質細膩而被作為貢品,但一直沒有得名。清末光緒年間,撫遠大都督那斌上京進貢,慈禧太後見其體龐、食其味美而問曰:“此為何魚?”,那斌答曰:“無名,請賜名。”慈禧太後曰:“此魚如此健碩,真乃魚中之皇,就叫“皇魚”吧。”後人稱其為“鳇魚”。

形态特征

鲟鳇魚體長無鱗,體色背部棕灰或褐色、腹部銀白。栖息生活在河道中,在水體底層遊動,以水生昆蟲幼蟲、底栖生及小型魚類為食。鲟鳇魚是珍稀名貴的大型魚類,是魚類中壽命最長、個體最大的類群。最大個體體長可達8米,體重1500千克,壽命可達100齡以上。

生活習性

鲟鳇魚是區域性洄遊魚類,栖息在河道中,長期在黑龍江和烏蘇裡江撫遠縣境内江段作較大水域洄遊活動,喜在底質砂礫江段索餌,冬季遊集在河流深水區越冬,幼魚在春季河流解凍進入淺水水域索餌,成魚在春季5~6月份開始産卵遊動,在河流水溫16℃~18℃進入産卵場,開始産卵。

産地分布

黑龍江和烏蘇裡江不僅是中俄界河,更是我國北方自然漁業的重要水域。這裡特産的鳇魚、鲟魚等珍貴魚類作為白垩紀時期保存下來的古生物群之一,曾與恐龍在地球上共同生活過,其原始古樸的外形1億多年來幾乎沒有改變,具有珍貴的科研價值。佳木斯市特有的鲟鳇魚肉含有比其他魚類高出3~5倍的不飽和脂肪酸和造血維生素葉酸,而且赫赫有名的魚子醬就來自其卵,經濟價值極高,被列為高級滋補品,出口價格每公斤高達300美元。而鲟魚皮是制作高檔皮革制品的好原料,可與鳄魚皮媲美。

佳木斯市為了保護豐富的漁業資源,使特有的鲟鳇魚等資源得到開發、利用和有效的保護,近年來在撫遠縣相繼投資建設成全國最大的鲟鳇魚種魚繁育養殖基地,全面實施人工繁育技術并取得了巨大成功。每年都實施大規模的人工放流,放流魚苗在100萬尾以上。并在大力加湖試驗成功網箱繁殖和養殖鲟鳇魚,使珍稀的鲟鳇魚既得到了合理保護,又能發揮出最大的經濟效益。撫遠縣已經成為中國鲟鳇魚之鄉,也是世界著名的“中國鲟鳇魚之鄉”。

物種現狀

2014年5月17日,吉林省大安市在嫩江發現一條重約280斤的大鲟鳇魚,已得到妥善保護,救治後将放生。

當地漁民在嫩江老北江起網時,發現一條大魚挂在網上。經實測,這條鲟鳇魚長2.4米,重約280斤,其脖下、背鳍、腹鳍等部位已受傷出血,急需救治。

據了解,未到禁捕期,漁民捕到鲟鳇魚,事屬偶然,為當地人近百年來所未見。專家認為,鲟鳇魚絕迹很久之後再度出現,說明嫩江生态環境有所好轉。

鲟鳇魚是史氏鲟和達氏鳇兩種魚類的總稱,因起源年代久遠而被稱為“水中活化石”。1997年國際瀕危動植物種貿易公約大會,把其列為世界珍稀瀕危保護物種。野生鲟鳇魚已經瀕臨滅絕,人工繁育是維持鲟鳇魚物種的重要措施之一。

價值

營養價值

鲟鳇魚不僅在研究魚類進化上具有重大意義,而且還有很高的經濟價值,其肉質鮮美、肌間無細刺,屬高蛋白、高脂肪食品,含人體所必需的8種氨基酸,不飽和脂肪酸及12種維他命。特别是由鲟鳇魚卵加工而成的“黑魚子醬”,經濟價值極高,有“黑珍珠”的美譽,國際市場供不應求。

經濟價值

鲟鳇魚經濟價值很高,1998年,鲟魚肉在國際上售價為60美元/公斤、魚籽300美元/公斤、魚籽醬高達700美元/公斤,鲟魚皮是制作高檔皮革制品的好原料,抗撕裂性、耐靡性、柔韌性可與鳄魚皮媲美。

在北美,直到十九世紀中葉,才認識到鲟熏制肉、鮮肉、魚籽醬和魚膠的價值,在俄羅斯,自本世紀初捕鲟業急速發展,使鲟魚資源量急劇下降,到五十年代,采取科學的工人增養殖措施,鲟鳇魚資源量逐漸恢複。我國的鲟鳇魚資源量不大,又沒有采取人工增養殖措施,長時期沒有鲟魚供應市場,才開始發展養殖。由于水環境變遷,污染及人為過度捕撈等原因,天然鲟鳇魚資源日趨減少,有的已瀕臨滅絕,不少國家已将其多數品種列為重點保護對象,我國已加強人工增養殖技術的研究與開發,以滿足人們對鲟鳇魚美味儀器的生活需要。

藥用價值

《本草綱目》詳細記載了鲟鳇魚的藥用價值:“(鲟魚)肝主治惡瘡;肉補虛溢氣,令人康健;煮汁飲,治血淋;鼻肉作脯,補虛下氣;子狀如小豆,食之健美,殺腹内蟲”。另外,鲟鳇魚還是一種很神奇的魚,不同的髒器,不同的部位,會有不同的藥效。加拿大和美國的一些最新研究表明,鲟魚軟骨所含抗癌因子(生物有效活性成分),是鲨魚軟骨的15-20倍。鲟魚肉長期食用,對久治不愈的腰痛、脫發和胃病有明顯作用;魚鰓可清熱解毒,魚肝主治瘡疥,魚油治療燙傷有特效,魚鼻補虛下氣等等。

據中國科學院海洋所檢測:鲟鳇魚肌肉含有八種人體必需的氨基酸,脂肪含有12.5%的“DHA”和“EPA”(亦稱腦黃金),對軟化心腦血管,促進大腦發育,提高智商,預防老年性癡呆具有良好的功效;軟骨和骨髓(俗稱“龍筋”)有抗癌因子,可完全直接食用,素有“鲨魚翅,鲟魚骨”之說。

保護措施

由于過分捕撈和生存環境惡化,黑龍江鲟鳇魚已經面臨滅絕的危險。黑龍江水産研究所評估報告表明,野生鲟鳇魚在撫遠江段100多公裡範圍内測定為870尾。專家預測,如不采取有效措施加以保護,作為淡水魚中的珍稀物種鲟鳇魚将不複存在。我國已經通過法規來保障這一珍稀物種的“生存權利”。黑龍江漁業行政主管部門制定了《黑龍江省鲟鳇魚管理辦法》,通過建立保護區,強制休漁,降低鲟鳇魚捕撈量等措施,為鲟鳇魚提供安全的生息繁衍場所。

養殖馴化

鲟鳇魚适合流水養殖,對水中溶氧量要求較高6mg/L,氨氮含量不超過0.5mg/L,喜弱光怕強光,是冷水性魚類水溫要求15~22度。最佳PH7~8,其養殖方式很多網箱、水庫、池塘都可以。

上一篇:樹懶

下一篇:馬來貘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