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學洢

魏學洢

明末散文家
魏學洢(1596年-1625年),字子敬,嘉善(今浙江省嘉善縣)人,明末散文作家。[1]魏大中長子。生于神宗萬曆二十四年(1596年),七歲能詩,生性孝順,年少曾和父親在帷蕭寺苦讀。天啟五年(1625年),魏大中因彈劾魏忠賢被捕,魏學洢哭着要随行,魏大中說:“複巢焉有完卵耶?父子俱碎,無為也。”魏學洢暗中随牢車北上。在京城時,學洢白天藏匿于客店,晝伏夜出,四處向父執舊識求救。魏大中死于獄中,學洢扶柩南歸,日夜号泣。魏大中死後,追贓行動未止,下學洢于浙江監獄。同年亦逝。崇祯初年,诏旌為孝子。一生未仕,好學善文,着有《茅檐集》。《王叔遠核舟記》即其作品。
    本名: 别名:子敬 字: 号: 所處時代: 民族族群: 出生地:明朝末嘉善(今浙江省嘉興市) 主要作品: 主要成就:明末散文作家 中文名:魏學洢 國籍:中國 民族:漢族 職業:散文作家 代表作品:《核舟記》、《茅檐集》

人物生平

魏學洢(約1596—約1625),明末散文作家。字子敬,一代明臣魏大中的長子,嘉善(今屬浙江嘉興)人,萬曆四十年(1612)為諸生。魏學洢在七歲時就能做詩,生性孝順。曾經有一次不小心摔下橋,斷了腳,也不敢大聲喊痛,唯恐父母擔心受怕。年少時,曾和父親魏大中一起到帷蕭寺苦讀,生活清苦,效法範仲淹日夜吟誦。

成年之後,以擅長寫文章聞名于鄉裡之間,而他所做的賦更是精妙,頗受大家的欣賞。魏學洢生活在晚明閹黨橫行的時期,天啟年間,父親魏大中因上疏指責權奸魏忠賢結黨樹威,被誣下獄,魏學洢暗中随檻車進京,欲上書替父罪,未能如願。父死獄中,魏學洢匍匐扶棺返裡,日夜哭不絕聲。距父死不逾月,竟哭而亡。隻活了三十歲左右。崇祯初年,曾诏旌他為孝子。一生沒做過官,着有《茅檐集》8卷,為《四庫全書》收錄,明崇祯元年(1628),閹逆伏誅,魏大中次子學濂刺血上《痛陳家難疏》,訴說父死并白兄學洢殉孝狀。思宗白其冤,追贈大中為太常卿,谥“忠節”,予祭葬,學洢配祭附葬,私谥“孝烈”。

于城中敕建忠孝祠特祀,後又于祠前建忠臣孝子坊,邑人稱為魏家祠堂、魏家牌樓。祠坊屢經修葺,民國26年(1937)11月被日本侵略軍飛機炸毀,原址即今嘉善影劇院址。

相關事件

魏忠賢在三十歲那年又造《百官圖》,污蔑清廉的官員,甚至再唆使同黨刑科給事中傅櫆劾汪文言、左光鬥及魏大中,給這三人冠上莫須有的罪名,說他們“招權納賄”,更說左、魏兩人“醜心險,色取行違,自命為血性男子,實為匪類”。魏忠賢更矯旨責怪:“魏大中互讦未悛,不得赴新任”玩弄言官于股掌之中。楊漣等人彈劾魏忠賢,不僅使其原形畢露,也使依附其下的幹兒義孫們大為恐慌,為了惜恩邀寵,于是天啟五年三、四月間,衆人籌謀獻策,倡興大獄。誣陷楊漣等六君子,接受熊廷弼的賄賂,判定楊漣左光鬥各坐贓二萬,魏大中三千。魏大中被捕之時,鄉人号送者近萬人。

轶事典故

魏大中被捕之時,魏學洢泣血号呼,想随牢車北上。他不聽從父親勸阻,改換姓名、容貌,秘密地在後跟随缇騎,沿途打聽父親的起居。抵達北京後,白天藏匿在客店之中,晝伏夜出,四處求救,但父執輩之人有的拒不相見,有的則對他仰天長歎,相對而泣,無可奈何而已。魏學洢雖然也想上書以己代父,但未能如願。

魏忠賢又矯旨下令,對六人“嚴刑追贓比較,五日一回奏”,于是獄卒鞭笞拷掠,棍棒交加,臀血流離,骨肉俱腐。魏大中被誣接受熊廷弼等人賄賂,亦為欲加之罪。最後竟被誣陷坐贓而死。死之時溽暑殷雷,相驗領埋之旨,遲遲不下,過了六七天才差官發屍,和楊漣、左光鬥等三人屍體由牢穴中拖出,骸脹而黑,肌生蛆蚋,潰爛零落,幾難以辨認,那年魏大中五十一歲。魏學洢領了父親的屍體,匍匐扶襯歸鄉,日夜伏草啼号。魏大中雖死,但追贓的行動并未停止,因此魏學洢被下浙江監獄。

視死如歸

魏學洢在家庭遭此大變,對當時政治的黑暗痛心疾首,因此也視死如歸。果真在這同一年,魏學洢也因病而死,死時才二十九歲。崇祯初,魏忠賢失勢。魏學洢之弟魏學濂瀝血上書,陳述父受冤獄,兄死孝之慘狀。又上書彈劾阮大钺等人交通逆閹,罪大惡極。不久,魏大中被追谥為忠節,魏學洢也被下诏旌表為孝子。

相關詞解

核舟記:選自清代張潮編選得《虞初新志》,略有删節。魏學洢(約1596——約1625),字子敬,明末嘉善(浙江嘉興)人。“記”是古代散文的一種文體。以叙事為主,也可以抒情和議論。本文是一篇說明性的文章。

明有奇巧人曰王叔遠:奇巧,特殊精湛的技藝。奇巧人,這裡指具有奇妙精巧手藝的人。

能以徑寸之木,為宮室、器皿、人物:徑寸,直徑一寸,用來形容圓形物的細小。以;拿,用。徑寸之木:直徑一寸長的木頭。為,做。這裡指雕刻。器皿:碗碟杯盤一類的用具。

罔不因勢象形:罔,無、沒有。因,根據、依據。這裡指就着。象,模仿,這裡指雕刻。

嘗贻餘核舟一:嘗,曾經。贻,贈送。

蓋大蘇泛赤壁雲:刻的是蘇轼遊赤壁。大蘇,蘇轼(公元1036-1101年),字子瞻,号東坡,宋代眉山(四川省眉山縣)人,著名文學家。人們稱他和他的弟弟蘇轍為“大蘇”“小蘇”。泛,泛舟,坐着船在水上浏覽。蘇轼曾遊赤壁,寫過《前赤壁賦》《後赤壁賦》。赤壁,在湖北省黃岡縣城外。蓋……雲,表推測之意。泛,泛舟。

舟首尾長約八分有奇:奇,零數,還有一些。

高可二黍許:大約有二個黃米粒那樣高。可,大約。許,上下,左右。

中軒敞者為艙:敞,寬敞、明亮。

箬篷複之:箬篷,名詞用動詞,用箬篷。用竹葉做成的船篷。

焉;語氣詞。這裡指陳述。

雕欄相望:雕刻着花紋的欄杆左右相對。

山高月小,水落石出:蘇轼《後赤壁賦》裡的文句。

清風徐來,水波不興:蘇轼《赤壁賦》裡的文句,清涼的秋風緩緩地吹來,江面上沒有泛起波紋。徐,緩緩地。興,起。

石青糁之:意思是用石青塗在刻着字的凹處。石青,青綠色顔料。糁之,塗在刻的字上。

中峨冠而多髯者為東坡:峨冠而多髯者,戴着高高的帽子而且有很多胡須的人。髯,兩腮的胡須。這裡泛指胡須。

佛印居右:佛印,人名,是個和尚,蘇轼的朋友。

魯直居左:魯直,宋代文學家黃庭堅,字魯直。他也是蘇轼的朋友。

蘇、黃共閱一手卷:手卷,橫幅的書畫卷子。

其兩膝相比者:相比,蘇東坡的左膝和黃庭堅的右膝互相靠近。比,靠近。者,……的人,這裡指“……的樣子”。

佛印絕類彌勒:絕,極。類,像。彌勒,佛教菩薩之一。

袒胸露乳,矯首昂視,神情與蘇、黃不屬:袒,裸露。矯首昂視,擡頭仰望。矯,舉。不屬,不相類似。

卧右膝,诎右臂支船:卧右膝,右膝卧倒。诎,同“屈”。彎曲。

左臂挂念珠倚之——珠可曆曆數也:念珠,念佛經的人手裡拿的串珠。曆曆,分明可數的樣子。

舟尾橫卧一楫:楫,船槳。

楫左右舟子各一人:舟子,船夫。

居右者椎髻仰面:椎髻,束成椎形發髻。

左手倚一衡木:衡,同“橫”。

其人視端容寂:視端容寂,眼睛正視茶壺,神色平靜。端,正。

其船背稍夷:背,脊背。這裡指船頂。夷,平,平坦。

天啟壬戌:天啟壬戌年,就是一六二二年。天啟,明熹宗年号。

虞山王毅叔遠甫刻:常熟人姓王名毅字叔遠的人刻的。虞山,江蘇省常熟縣西北,這裡用來代替常熟。過去文人常常用自己家鄉的名勝代替自己的籍貫。甫,通“父”,古代加在男子名字後面的美稱。

鈎畫了了:了了,清清楚楚。

其色墨:墨,黑。

篆章:篆字圖章。

其色丹:丹,朱紅色。

為人五:為,刻有。

曾不盈寸:還不滿一寸。曾,尚、還。盈,滿。

蓋簡桃核修狹者為之:簡:挑選。修狹,長而窄。

技亦靈怪矣哉:技藝也真神奇啊。矣哉,加重驚歎的語氣詞,相當于“了啊”。

詞類活用

箬篷複之(箬篷,名詞作狀語,用箬篷。)

居右者推髻仰面。(仰面:名詞作形容詞,梳着錐形發髻)

中峨冠而多髯者為東坡(名詞作動詞,戴着高高的帽子,長着長長的胡須。)

石青糁之(名詞作狀語,用石青)

卧右膝,诎右臂支船(卧:動詞的使動用法,使……平放。诎:動詞的使動用法,使……彎曲)

右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右,名詞作狀語,在右邊)

倒裝句

嘗贻餘核舟一,原句應為:嘗贻餘一核舟。

又用篆章一,原句應為:又用一篆章。

蓋簡桃核修狹者為之,原句應為:蓋簡修狹桃核為之。

倒裝句表強調。

省略句

則題名其上,省略于,原句應為:則題名于其上。

雙重否定

罔不因勢象形:全都是按照(材料原來的)形狀刻成(各種事物的)形象。

罔,沒有;無。

罔不,無不;全都。

因,順着;就着。

象,模仿,這裡指雕刻。

定語後置句

其兩膝相比者……“相比”是中心詞“兩膝”的定語

原文典源

墓志銘

(明)魏學洢

白雞來自吳江,畜餘家。朱冠素裳,其行昂昂,聲嘹亮可裡許。最善鬥,數攻敗其群。聲息所至,鄰雛率望風逃去。而其雌之來,與雄俱,一飲一啄,心偕焉。亦時時借雄之勢,以侮鄰雛,稱霸者數矣。客曰:“餘嘗遊燕趙青徐之間,樗蒲六博,蹴鞠獵飲,稱豪俠者相踵也。竊觀其鬥雞焉,茲雄蓋英、彭之次雲。”

居亡何,田家子诒餘雞一,黑鬣而绛身,内之群。會日且暮,失白雞處,則血淋漓被毛羽,雜他雞無聲,與黑鬣者鬥方罷也。蓋初角時各無聲,似銜枚然,又似恐人中解之,故各不相舍至困,而白雞之左目遂喪明。值老妪至,乃分置他所。而雌适以其雛來,見之驚而卻,徐而前,遂狂叫不止。雄稍稍就之,若相慰焉者。雌則轉而奔雞群,熟睨之,見黑鬣者兩翮血縷縷,遂奮翅搏之,逐數百步,觀者壯焉。然雄亦從此疲矣。雌遂不複食,相徙倚一夕死,而雄之死顧反後。其雛凡十三,悲鳴母傍。主人憐而瘗之園。自是之後,則黑鬣者稱霸裡中矣。

銘曰:生乎雄,死乎恫,取而瘗之同其宮。楚子之葬馬欤?夫子之埋狗也。嗟!甯從其隆。

注釋:

瘗(yì):埋葬,掩埋。

數(shuò):屢次。

樗(chū)蒲六博:古代的兩種博戲。樗蒲,以五木作骰具比采或行子。六博,在六博盤上擲骰行棋。

蹴鞠:我國古代的一種足球運動。

相踵:相繼接。踵,追随。

英、彭:英布、彭越。英布,又叫黥布,秦末率骊山刑徒起義,作戰常為先鋒,十分英勇。彭越,字鐘,秦末聚衆起義,楚漢戰争時領三萬兵歸劉邦,率軍攻項羽于垓下。

居亡河:過了沒多久。

诒:同贻,贈送。

銜枚:古代軍隊行軍時為避免出聲,每人口中銜一塊木片,叫銜枚。

楚子之葬馬:楚莊王有愛馬死,莊王欲以大夫禮葬之,見《史記·楚世家》。此指厚葬。

夫子之埋狗:《禮記·檀弓》下:“仲尼之畜狗死,使之貢埋之,曰:‘吾聞之也,敞帷不棄,為埋馬也,敝蓋不棄,為埋狗也。’”此指薄瘗。

核舟記

原文

明有奇巧人曰王叔遠,能以徑寸之木,為宮室、器皿、人物,以至鳥獸、木石,罔不因勢象形,各具情态。嘗贻(yí)餘核舟一,蓋大蘇泛赤壁雲。

舟首尾長約八分有(yǒu)奇(jī),高可二黍(shǔ)許。中軒敞(chǎng)者為艙,箬(ruò)篷複之。旁開小窗,左右各四,共八扇。啟窗而觀,雕欄相望焉。閉之,則右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刻“清風徐來,水波不興”,石青糁(sǎn)之。

船頭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rǎn)者為東坡,佛印居右,魯直居左。蘇、黃共閱一手卷。東坡右手執卷端,左手撫魯直背。魯直左手執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語。東坡現右足,魯直現左足,各微側,其兩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zhě)中。佛印絕類彌勒,袒胸露乳,矯首昂視,神情與蘇、黃不屬(zhǔ)。卧右膝,诎(qū)右臂支船,而豎其左膝,左臂挂念珠倚之——珠可曆曆數也。

舟尾橫卧一楫(jí)。楫左右舟子各一人。居右者椎(zhuī)髻(jì)仰面,左手倚一衡木,右手攀右趾,若嘯呼狀。居左者右手執蒲葵扇,左手撫爐,爐上有壺,其人視端容寂,若聽茶聲然。

其船背稍夷,則題名其上,文曰:“天啟壬(rén)戌(xū)秋日,虞山王毅叔遠甫刻”,細若蚊足,鈎畫了了,其色墨。又用篆(zhuàn)章一,文曰“初平山人”,其色丹。

通計一舟,為人五;為窗八;為箬篷,為楫,為爐,為壺,為手卷,為念珠各一;對聯、題名并篆文,為字共三十有(yǒu)四。而計其長曾不盈寸。蓋簡桃核修狹者為之。嘻,技亦靈怪矣哉!

譯文

明朝(有一個)手藝奇妙精巧的人,叫王叔遠。(他)能用直徑一寸的木頭,雕刻出宮殿房屋、盛東西的日常用具、人物,甚至飛鳥走獸、樹木石頭,全都是按照材料原來的形狀,刻成各種事物的樣子,各有各的神情姿态。(他)曾經送給我一艘用桃核雕刻的船,(刻的)應當是蘇轼泛舟遊赤壁的情景。

船從頭到尾長約八分多一點,大約有兩個黃米粒那麼高。中間高而寬的是船艙,用箬竹葉做成的船篷複蓋着它。旁邊有小窗,左右各四扇,一共八扇。打開窗戶來看,雕刻着花紋的欄杆左右相對。關上窗戶,就看到右邊刻着“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邊刻着“清風徐來,水波不興”,用石青塗在字的凹處。

船頭坐着三個人,中間戴着高高的帽子,兩側長着濃密的胡須的人是蘇東坡,佛印在右邊,魯直在左邊。蘇東坡、魯直一起看一幅書畫手卷。蘇東坡用右手拿着卷的右端,左手撫着魯直的背。魯直左手拿着卷的左端,右手指着手卷,好像在說些什麼。蘇東坡露出右腳,魯直露出左腳,各自略微側轉(身子),他們的互相靠近的兩膝,各自隐藏在手卷下面的衣褶裡。佛印極像彌勒佛,敞胸露懷,擡頭仰望,神情和蘇東坡、魯直不相類似。佛印平卧右膝,彎曲右臂支撐在船上,而豎起他的左膝,左臂挂着念珠倚靠在左膝上——念珠可以清清楚楚地數出來。

船尾橫放着一支船槳。船槳的左右兩邊各有一個船夫。在右邊的人梳着椎形發髻,仰着臉,左手靠在一根橫木上,右手扳着右腳趾,好像在大聲叫的樣子。在左邊的人右手拿着蒲葵扇,左手撫着火爐,爐子上有個水壺,那個人眼睛正視茶壺,神色平靜,好像在聽茶水燒開了沒有的樣子。

船的頂部較平,作者就在它上面刻字,文字是“天啟壬戌秋日,虞山王毅叔遠甫刻”,筆畫細小得像蚊子的腳,一筆一畫都清清楚楚,它的顔色是黑的。還刻着一枚篆書圖章,文字是:“初平山人”,它的顔色是紅的。

總計一條船,刻有五個人,八扇窗戶;刻有竹葉做的船篷、船槳、爐子、茶壺、手卷、念珠各一件;對聯、題名和篆文,共計文字三十四個。可是計算它的長度,竟然不滿一寸。原來是挑選了一個長而窄的桃核刻成的。啊,這樣技藝也真奇妙啊!

上一篇:秦公伯

下一篇:黃柏語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