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級微觀經濟學

高級微觀經濟學

2006年北京大學出版社出版的書籍
《高級微觀經濟學》黃有光和張定勝所着的這本《高級微觀經濟學》,體系合理,語言風趣。雖然是高級水平的微觀經濟學教材,但作者反對過分的數理形式主義,認為數理方法隻是分析問題的工具,不能把經濟學變成與現實世界無關的數學遊戲,因而整本書在必要的、嚴謹的數學表述之外,穿插了不少生動有趣的例子和經濟學家之間的逸事,來闡述原本艱深的微觀經濟學理論。同時,行文中夾雜小問題和習題,以緊跟學生的思維予以啟發,有些章結束後還有練習,以幫助學生鞏固所學内容。
    書名:高級微觀經濟學 别名: 作者:蔣殿春 類别: 原作品: 譯者: 出版社:北京大學出版社 頁數:199頁 定價:52 開本:16 裝幀: ISBN:9787309076189, 7309076184 語種:簡體中文 類型:經濟管理

内容簡介

本書是以經濟學相關專業碩士和博士研究生為對象的一本中高層次的微觀經濟學教材,它力圖在較為系統地介紹标準的新古典微觀經濟理論的同時,突出展現該學科近年來的最新發展趨勢。

本書内容分為兩大闆塊:(1)規範的新古典微觀經濟學:包括傳統廠商理論、消費者理論、市場理論(局部均衡理論)、一般均衡理論與福利經濟學、不确定性理論,強調比較态分析方法;(2)博弈論及其應用:包括非合作博弈論基礎、寡占理論、拍賣理論、市場失效理論和信息經濟學,重點以代表性模型展示相關理論的思想和發展脈絡。附有習題及參考解答。

作者簡介

蔣殿春

蔣殿春,經濟學博士,南開大學經濟學院國際經濟研究所教授、副所長,博士生導師;南開大學跨國公司研究中心研究員,南開大學證券與公司财務研究中心執行主任;第十一屆(2004年度)孫冶方經濟科學獎獲得者;曾出版學術着作五部,論文二十餘篇。

黃有光

黃有光,著名華裔經濟學家,澳大利亞蒙納士(Monash)大學教授,2007年獲得澳大利亞經濟學會頒發的最高獎項“傑出學者”(Distinguished Fellow)獎。研究領域為中國經濟問題、福祉經濟學與公共政策、綜觀經濟學、新興古典經濟學。

編輯推薦

本書涵蓋傳統高級微觀經濟學的主要内容,包括信息經濟學(第11章)與行為經濟學(第3章3-12節)。另外,本書還特地介紹了由已故著名華裔經濟學家楊小凱開拓的新興古典經濟學或超邊際經濟學(第13章)與本書第一作者黃有光開拓的綜觀經濟分析法(第9章)。

新興古典經濟學,用現代數理方法,分析勞動分工及專業化與經濟成長及經濟組織的演變的關系的古典問題,并得出許多新的重要結論。綜觀經濟分析法,把經濟學中的微觀、宏觀與全局均衡分析綜合為一,不必采用完全競争這一不現實的假設,證明凱恩斯學派與貨币學派都隻是其結論中的特例,并且能解析傳統經濟學難以解析的重要現象,例如金融危機為何能影響實值經濟變量以及經濟預測為何困難等,又能用來預測重要事件對經濟的影響。相信讀者對這兩章會有特别的興趣。

在當代經濟學的殿堂中,黃有光教授是最具純正經濟學感受(sense)的華人經濟學家之一。作為一位大師級的福利經濟學家,黃有光教授與張定勝教授合着的這部獨具特色的《高級微觀經濟學》,會對中國高校未來的經濟學教育做出其獨特的理論貢獻。

——韋森複旦大學經濟學教授

序言

這本《高級微觀經濟學》由複旦大學出版社首版于2002年,轉眼已經8年多了。在這8年裡,我一直堅持在教學的第一線,與我的同事們一起每個學年為碩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開設《中級微觀經濟學》和《高級微觀經濟學》兩門課程。而本書作為教材或參考的教材也一直得到學生們的使用。事實上,這本教材最初就是我在複旦大學經濟學院為教學:而準備的講義,經過了多年的教學實踐、補充和修改才定型的。

2005年我和我的五位學生一起曾經為清華大學出版社的“新坐标經濟系列精品課程,,提交過《高級微觀經濟學》的另一個版本的教科書。那本教科書是在複旦大學版的基礎上編寫的,保留了大部分的内容,隻是對章節安排稍作調整并取消了每個部分的“專論”。但是到了2008年,随着我們在教學中對這兩版的教科書不斷積累起的修改内容越來越多,要對教科書做比較大的修改的時機也就成熟了。于是就有了我和王世磊在2009年于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高級微觀經濟學》。這個版本的教科書在内容上和結構上均做了比較大的改動,增減的内容幾乎占到原來的70%。

時隔8年之後,複旦大學出版社決定再版《高級微觀經濟學》,并希望我仍然對2002年版的内容做一些必要的修訂。我反複對照之前的這幾個版本,最後決定繼續保留複旦大學版的特色,但做了一些内容上的更新、調整和删減。比如,把有關“最優化”當中的“兩階條件”的内容加以擴充并以“比較靜态’’為題單獨成章。另外,除了第一章的内容有比較大的修改之外,還更新了有關消費者選擇和博弈論的内容。不過,我決定繼續保留了複旦版本中的“專論”的内容并補充了新的第二章的專論。

這次的修訂和再版得到複旦大學出版社的大力支持,編者表示感謝。修訂工作還得到上海市重點學科(西方經濟學B101)以及西方經濟學旨家優秀教學團隊等教學項目的支持,深表謝忱。還要感謝複旦大學出版社的責任編輯羅翔對本教科書的修訂再版所做的細緻工作。

文摘

個人偏好

個人偏好在經濟學中有很重要的地位。第一,人們的偏好影響人們對産品的需求。第二,對經濟狀況、政策、制度等的評價,主要必須根據對人們偏好的滿足來決定。第三,人們的偏好(包括對風險的偏好或厭惡)也影響人們對資産的需求,而且關于個人偏好的分析,也可以通過消費理論與生産理論的許多對等關系而被應用到消費理論以外的經濟學領域。

許多經濟學模型從個人的一個連續的效用函數開始分析。這有許多方便之處,例如可以用極大化的數理方法。在什麼條件下,我們可以假定代表個人偏好的一個連續的效用函數的存在呢?在讨論了個人偏好(2.1節)後,我們就會讨論這個問題(2.2節)。

關于個人偏好的理論實際上有高度的一般性,可以适用于消費理論以外的許多方面,例如關于天氣、朋友、制度等,人們都會有偏好。對某些問題,人們可以選擇的選項(alternatives)是可數的,甚至隻有幾項。但在經濟學中,尤其是對于消費理論,選項的數目是無窮大而不可數的(uncountably infinite)。這是由于假定各種産品的消費量是無限可分的。

可能有人認為即使像糖這種看來是可分的産品,商店多數也是用已經包裝好的一公斤或半公斤的不可分的單位來賣的,消費者并不能買0.312835公斤。不過,消費者買了一公斤糖後,可以一天用完,可以分兩天用完,也可以分7.5天用完,因此是可分的。假定可以無窮細分,單單一種産品從0到1就有無窮大而不可數的消費點(或選項)。

關于無窮大而不可數的情形,有許多問題會令喜歡思考者很感興趣。首先是中國幾千年前就已經講到的“一尺之錘,日取其半,萬世不竭”。假定可分性,該原理是正确的。隻是不到幾百天,所剩下的錘,比一粒分子還小,已經不是原來的礦物。和這問題有共同點的是下段所述的所謂“神行太保(或兔子)追不上烏龜”的推論。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