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紅冰

高紅冰

阿裡巴巴副總裁
高紅冰,現任阿裡巴巴副總裁、政策研究室主任、高級研究員,是中國社科院信息化研究中心理事和特邀研究員,浙江省委黨校特聘教授,信息社會50人論壇成員。[1]高紅冰是中國互聯網資深人士,承擔過中宣部、國家安全部、發改委、工信部、知識産權總局等十多項中央、國務院有關部門的互聯網政策和戰略研究課題。曾擔任華為、騰訊、百度、阿裡巴巴集團等多家大型互聯網和IT公司的常年政策與戰略顧問。
    中文名:高紅冰 外文名: 别名: 民族:漢族 籍貫: 畢業院校: 職務: 就職企業: 主要成就: 出生地:雲南省彌勒縣 性别:男

基本介紹

單位:螞蟻互動

職務:董事長

簡介

原國務院信息辦政策法規組處長、信息産業部信息化推進司處長,負責信息化戰略規劃、政策法規的起草制訂,及國家信息化指标的制訂工作。2000年,創辦北京互聯通網絡科技有限公司,該公司成為兩岸三地最大的IDC和VPN網絡服務商之一。2006年,創辦并任螞蟻互動。

人物介紹

高紅冰是中國互聯網資深人士,承擔過中宣部、國家安全部、發改委、工信部、知識産權總局等十多項中央、國務院有關部門的互聯網政策和戰略研究課題,曾擔任華為、騰訊、百度、阿裡巴巴集團等多家大型互聯網和IT公司的常年政策與戰略顧問。

2000年以前,高紅冰先後在國家電子工業部、國務院信息辦、信息産業部工作,從事中國信息化發展戰略和互聯網政策和法規的起草制訂,曾深度參與早期中國互聯網監管架構設計和政策法規制訂。

2000年後,高紅冰離開政府機關下海創業,創立中國最早的大型互聯網數據中心-北京互聯通網絡公司,該公司一度獲得3000萬美元的風險投資。

簡曆

1983-1988,考入吉林大學電子科學系半導體化學專業。

1988-1991,在北京八七八廠從事集成電路生産制造工作。

1991-1993,調到中國電子工業總公司辦公廳。

1993-1995,進入電子工業部政策研究室,從事電子工業發展戰略和産業政策研究制定工作。

1996-1998,調任國務院信息化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政策法規組副處長,負責領導講話、文件和政策的拟定。

1998-2000,任信息産業部信息化推進司處長。

2000年4月,創辦北京互聯通網絡科技有限公司并任總裁

2004年離開北京互聯通網絡科技有限公司。

相關報道

在接受矽谷動力記者獨家專訪時,互聯網資深人士,北京華策視通網絡技術有限公司董事長兼總裁高紅冰表示,WEB2.0自生出的第一天起就是浮躁的,而其成功的關鍵因素,在于低成本下的高用戶量增長。

高紅冰豪不避諱地指出,“WEB2.0生出來第一天就很浮躁。”在他看來,這是因為WEB2.0必須要聚起一個巨大流量和用戶群,才能夠幫助企業形成經濟價值和商業價值,從而邁向成功,而要做到這一點,對于很多小的公司而言,“他們不得不張揚,這就讓産業顯得比較浮躁。”

在他看來,其實并不是所有人都适合做WEB2.0,“能夠把WEB2.0做大的人,肯定在早期一直潛藏在互聯網背後進行了深入的研究--他先把産業琢磨透了,一旦有了新的技術或者點,就會抓住把它做大。而如果一個人隻是看着WEB2.0覺得好,效仿着别人去做,他的WEB2.0是沒有根基的。”他感概稱,其實如果回顧現在這些能夠把WEB2.0做大的公司,“其創始人在互聯網基本上都從業十年以上。”

“WEB2.0有兩個非常鮮明的特征,其一是去中心化,也就是不會像門戶那樣成為中心;而第二個特征,則是沒有盈利模式。”高紅冰認為,在出現的第一時間,WEB2.0不去想盈利,這也是産業發展的必然。因為隻有先把流量打起來,肯定會找到盈利點:“所有互聯網企業不可能把所有點都做齊了,才做這個企業,他是找到一個點,就快速去做,完了再補第二個、第三個,這是2.0公司最經典的思路。”

高紅冰認為,衡量WEB2.0是否成功的标準,在于注冊用戶量或者網頁浏覽量的高速增長,而且這一增長必須是以很低成本獲得的。基于此,他特别指出,WEB2.0有一個趨勢讓自己“看起來比較害怕”,那就是“按理來說,WEB2.0企業應該員工比較少,但是現在很多這樣的公司卻是相反,員工特别多,動辄好幾百,這是很奇怪的現象。”

他告訴記者,就目前發展現狀而言,WEB2.0産業會出現大洗牌現象:“尤其是在行業細分之後,沒有達到一定規模的企業将會關掉。”

此外,高紅冰還補充稱,未來,形成一定規模的WEB2.0公司将不會隻做2.0,而是會把其他互聯網模式都加進來,引入其他盈利模式,并出現一些新的變化,“不再隻是單一的2.0。”

人物相關

2000年以前,高紅冰先後在國家電子工業部、國務院信息辦、信息産業部工作,從事中國信息化發展戰略和互聯網政策和法規的起草制訂,曾深度參與早期中國互聯網監管架構設計和政策法規制訂。2000年後,高紅冰離開政府機關下海創業,創立中國最早的大型互聯網數據中心-北京互聯通網絡公司,該公司一度獲得3000萬美元的風險投資。

在知情的業界領袖眼裡,高紅冰像個高深莫測的“老大”--坐擁資源而聲色不動。他深藏不露,很少站到前台。但前台的許多主要表演,又和他千絲萬縷相聯。作為前國務院信息辦的政策法規組負責人,部長、甚至更高領導的講話裡,有他的“痕迹”;一系列國家法律中,有他的“筆迹”;許多重量級實業公司的業務方案,有他的策劃;在政界、商界複雜的關系中,有他的影子。

隻須揭開高紅冰這座“冰山”下一隻小角--他計算機裡的文件夾,就會赫然發現:進入國務院信息辦兩年多來,累計起草領導講話、報告、會議文件、綜合性文件、政策法規等超過200個,約200萬字。

跟信息化有關的重要事件中,到處留下了高紅冰的痕迹:在96年計算機信息網絡國際聯網管理的高層決策中,在96年初國務院布置的國際聯網清理整頓工作中,在國際聯網管理的原則框架及安全監控中心的技術方案制訂中,在CNNIC組建中;在96年-97年,《計算機信息網絡國際聯網暫行管理規定》的修訂,以及《計算機信息網絡國際聯網暫行管理規定實施辦法》、《中國互聯網絡域名注冊管理辦法》等法規的制定中,在《國際聯網安全管理辦法》的起草制定中;在97年國務院在深圳召開的全國信息化工作會議主要會議文件中;在96年-97年,《國家信息化規劃》、《國家信息網絡總體規劃》、《國家信息資源開發利用規劃》的起草制定和有關彙報提綱的起草工作中;在96年-97年研究我國加入ITA的影響和談判的對策中,在對中央領導提出的“信息化的特征及對21世紀經濟和社會發展的影響”中;在信息化立法框架及電信法起草重大問題的研究中;在協調電信網和廣播電視網聯合建設中;

當然這些,隻是外在的東西。并不是了解高紅冰的最好途徑。要了解高紅冰骨子裡"實業興邦"的主張怎麼來的,其實他的經曆是最好的注腳。高紅冰是從實際産業中摸爬滾打上來的。他進入實業的起點,是在雲南省彌勒縣一中念完高中後,姐姐的一個建議。姐姐認為,電子工業最有前途。高紅冰在高中就喜歡擺弄無線電收音機,結果一拍即合。他一家夥從雲南彌勒考到吉林大學,去學電子專業。從雲南到吉林,光是火車、汽車就得坐五天。老人怎麼勸也不回頭。沖這個勁,媽媽得出結論說,“這個人比較野”。憑着這股"野"性,高紅冰在信息産業裡的道越走越深,再也沒回頭。

從大學出來,分到北京878廠。878廠是搞集成電路的,是80年代中國最大的北方基地,高紅冰相當于進了中國的“英特爾”。現在搞互聯網的,恐怕沒幾個是像高紅冰這樣“正宗”出身的。高紅冰硬是在中國的“英特爾”裡,與工人泡了三年的流水線。高紅冰那時的樣子,就像現在英特爾奔騰廣告中那些穿防塵服的家夥似的。80年代,人們印象中先進的生産力代表,就是穿白大褂的計算機“大夫”。而穿防塵服的,比穿白大褂的,在先進生産力前面,可以名副其實再加個“最”字(集成電路是計算機的心髒)。如果搞互聯網也有“血統論”一說的話,高紅冰代表最先進社會生産力的“血統”,可算比較純的。

但是,在計劃之下做實業,個人價值總是小小的。要做大,隻有進到“計劃”裡邊。高紅冰不甘心隻做一個流水線上的螺絲釘,他想做整個“流水線”。計劃就是最大的流水線。91年組建中國電子工業總公司時,總公司辦公廳綜合處處長到下邊的工廠找幹部,工廠覺得“這個人比較野”,留不住,讓他去談了一個小時,就定了。從此,高紅冰進了中國電子工業總公司。不是“下海”,因為他本來就在“海”裡,是從這個“海”“上”到了一個更大的“海”。

從此,由于直接參與中國電子工業發展戰略和行業規劃的制定,高紅冰可以更大範圍,更深入地接觸信息産業。從元器件、電路到整機,他參與調查和考察了數百家電子企業,他跑遍了東南沿海各省市,跑遍了西部大三線、中部小三線。從軍工電子,到消費類電子,再到硬件制造與軟件生産相結合,經曆了電子工業一個個關鍵性的大發展階段。從電子部到國務院信息辦之前,有機會去國防科工委,高紅冰去問戰略高參張複良,張複良一句話堅定了他呆在這一行的信念,張說:電子信息産業是朝陽産業。

高紅冰内心裡有一種創業沖動,早在91年時,就有到深圳創業的沖動,但那時他沒有資本,又不甘心隻做一個打工的。從“海”裡“上岸”沒兩三年,他終于還是回到“海”裡去了。不同的是,現在,他已有了充分的資本和創新的體制。高紅冰現在成為注冊資金一千萬的北京互聯通網絡科技有限公司的董事長兼總裁。

上一篇:崔顯仁

下一篇:楊繡惠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