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密度

骨密度

骨骼強度指标
骨密度全稱是骨骼礦物質密度,是骨骼強度的一個重要指标,以克/每立方厘米表示,是一個絕對值。在臨床使用骨密度值時,由于不同的骨密度檢測儀的絕對值不同,通常使用T值判斷骨密度是否正常。[1]T值是一個相對值,正常參考值在-1和+1之間。當T值低于-2.5時為不正常。骨密度,是骨質量的一個重要标志,反映骨質疏松程度,預測骨折危險性的重要依據。由于測量方法的日益改進和先進軟件的開發,使該方法可用于不同部位,測量精度顯著提高。除可診斷骨質疏松症之外,尚可用于臨床藥效觀察和流行病學調查,在預測骨質疏松性骨折方面有顯著的優越性。[2]
  • 中文名:骨密度
  • 外文名:bone density
  • 适用領域:
  • 所屬學科:
  • 衡量标準:骨質疏松程度
  • 作用:預測骨折危險性
  • 單位:克/每平方厘米

正常數值

中國北方漢族健康人的骨密度值,确定峰值骨密度年齡、大小及各年齡段的正常值。應用DXA測定腰椎L2—L4及髋部骨密度。結果表明,男性峰值骨密度年齡各部位均在20—24歲,L2—L4密度值為1.228(g/cm3);女性峰值年齡腰椎在30—34歲,值為1.197(g/cm3)。髋部骨密度峰值年齡在25—29歲。

在國際骨質疏松基金會(IFO)2004年世界骨質疏松大會上,英國謝菲爾德大學WHO代謝性骨病研究中心Johnell等對12個臨床研究進行荟萃分析後認為,無論男性還是女性,骨密度(BMD)均是十分重要的骨折危險因素。該研究納入12個人群研究中的3萬9千人,共觀察了約17萬人年。采用Poisson模型分别對每個研究人群中BMD對骨折發生危險的影響進行分析,采用加權系數對每個研究結果進行合并分析。結果顯示,對于男性和女性,BMD均是很好的骨折(尤其是髋部骨折)預測指标。

在65歲年齡組中,BMD值每降低1個标準差(SD),男性髋部骨折的危險增加2.94倍(2.02—4.27),女性增加2.88倍(2.31—3.59)。但是,這種作用呈年齡依賴性,50歲的危險梯度顯著高于80歲。各種類型的骨折和骨質疏松性骨折的危險梯度均低于髋部骨折,BMD預測價值随着年齡的增加而增加。在65歲年齡組中,BMD每降低1個SD,男性骨質疏松性骨折的危險增加1.41倍(1.33—1.51),女性增加1.38倍(1.28—1.41)。對于髋部骨折,骨折與測量BMD間隔時間延長,BMD的預測價值減小,但沒有顯著性。BMD值越低,預測骨質疏松性骨折(和各種類型骨折)的作用越大,T值降低4個SD時的危險比是2.10(1.63—2.71),T值降低1個SD時危險比是1.73(1.59—1.89)。對于髋部骨折,BMD的預測作用也相似。Johnell等認為,由于所選的臨床研究是國際性的,因此,該分析結果所得出的結論有很好的應用價值。該分析結果表明,BMD可以用于易感病例的篩查,但是,在應用過程中,要考慮到年齡對BMD骨折預測價值的影響。

測定方法

(1)單光子吸收測定法(SPA):利用骨組織對放射物質的吸收與骨礦含量成正比的原理,以放射性同位素為光源,測定人體四肢骨的骨礦含量。一般選用部位為桡骨和尺骨中遠1/3交界處(前臂中下1/3)作為測量點。一般右手為主的人測量左前臂,“左撇子”測量右前臂。該方法在我國應用較多,且設備簡單,價格低廉,适合于流行病學普查。該法不能測定髋骨及中軸骨(脊椎骨)的骨密度。

(2)雙能X線吸收測定法(DEXA):通過X射線管球經過一定的裝置所獲得兩種能量、即低能和高能光子峰。此種光子峰穿透身體後,掃描系統将所接受的信号送至計算機進行數據處理,得出骨礦物質含量。該儀器可測量全身任何部位的骨量,精确度高,對人體危害較小,檢測一個部位的放射劑量相等于一張胸片1/30,QCT的1%。不存在放射源衰變的問題,已在我國各大城市逐漸開展,前景看好。

(3)定量CT(QCT):近20餘年來,計算機機層(CT)已在臨床放射學領域得到廣泛應用。QCT能精确地選擇特定部位的骨測量骨礦密度,能分别評估皮質骨的海綿骨的骨礦密度。臨床上骨質疏松引發的骨折常位于脊柱、股骨頸和桡骨遠端等富含海綿骨的部位,運用QCT能觀測這些部位的骨礦變化,因受試者接受X線量較大,僅用于研究工作中。

(4)超聲波測定法:由于其無輻射和診斷骨折較敏感而引起人們的廣泛關注,利用聲波傳導速度和振幅衰減能反映骨礦含量多少和骨結構及骨強度的情況,與DEXA相關性良好。該法操作簡便、安全無害,價格便宜,所用的儀器為超聲骨密度儀。

測試結果

骨密度測試結果包括平均值和标準值。平均值為實際測試結果。标準值為預先存儲在計算機内的,它包括兩部分:标準值±标準差。标準值按性别和年齡的組合不同而有不同的值,即按男女性别分為兩大系列組,并同時按年齡分為:20歲以前每兩歲一個年齡組,20歲以後每十歲一個年齡組,每個年齡組一個值。

以平均值和标準值求差,如果差為正值或零,則被測人骨密度良好。如果差為負值則被測人為骨密度降低,降低程度将由負差值與标準值中的标準差進行比較後決定:如果負差值的絕對值小于1個标準差為骨密度輕度降低,其絕對值大于1個标準差小于2個标準差為骨密度中度降低,其絕對值大于2個标準差的為骨密度重度降低。

提高手段

提高骨密度的藥物和飲食方法:

根據骨密度缺少産生原因和作用機理的不同,在進行保健食品配方設計時可選擇不同原料。經常使用的原料如下:

1.鈣劑:如鈣吸收正常,每日給1.00克—1.50克即可。各種鈣劑中,碳酸鈣使用得比較普遍。對65歲以上老人每日0.75克—2.5克。對使用雌激素副作用多且有誘發子宮内膜癌的可能者,給予大劑量的鈣,可起到與使用雌激素相同的作用,腎結石病人不能攝入大量的鈣。

2.維生素D及其活性産物:過去認為老年性骨質疏松病人常伴有維生素D不足,因此主張多給維生素D,實際上除了合并有骨軟化(一般來講,僅有兒童易患骨軟化,如佝偻病),腸鈣吸收障礙及維生素D代謝産物生成減少者,一般無需補充大量維生素D,确有上述三種情況者,可同時給予維生素D。

3.降鈣素:降鈣素可減少骨質吸收,降低血循環中的鈣,增加骨質中的鈣含量,降鈣素由于可降低血鈣,所以在用降鈣素時應補足鈣量,起到治療骨質疏松的作用。

4.磷酸鹽類:磷酸鹽類治療骨質疏松近年來得到發展,磷酸鹽可促進骨形成,抑制骨細胞的破壞,可以長期應用。

5.n-3多不飽和脂肪酸(α-亞麻酸):n-3脂肪酸影響人類的骨代謝,通過不同的作用機制對成骨細胞和破骨細胞起調節作用,強化n-3脂肪酸有利于提高骨密度。其他:市場上增加骨密度的保健食品的主要原料以化學原料和中藥提取物為主,服用劑型主要為膠囊、片劑等。保健食品的新法規出台以後,将會提高保健食品的研發技術要求。根據申報的保健功能,在原料上面放寬界限,可以用一些新的原料,在劑型上面可以研制一些新的劑型,這樣會更好地提高保健食品的作用效果。

測試意義

人體骨礦物質含量與骨骼強度和内環境穩定密切相關,因而是評價人類健康狀況的重要指标。在生理狀态下,人體骨骼中骨礦物質含量随年齡不同而異,在病理狀态下,某些藥物可導緻骨礦含量改變。因此人體骨礦含量的定量測定已成為現代醫學的一個重要課題。骨礦的常規檢測主要是通過對人體骨礦含量測定,直接獲得骨礦物質(主要是鈣)的準确含量,它對判斷和研究骨骼生理、病理和人的衰老程度以及診斷全身各種疾病均有重要作用。正常人骨礦含量與性别、年齡密切相關。同年齡組不同性别有差異,女性低于男性。同一性别随年齡增長發生相應的變化,35—40歲以後骨礦含量出現逐漸下降趨勢,女性尤為顯著。這些生理性變化數據也為疾病的診斷及不同原因所緻的骨礦含量改變提供了重要診斷依據。

年齡與性别是影響人骨礦含量的因素之一。嬰兒至青春期骨礦物質含量随年齡增長而增加,且無明顯性别差異。青春期之後,骨礦含量的增加男性較女性顯著,30—40歲達到最高峰值。以後骨礦物質含量随年齡的增長逐漸下降,女性下降幅度較男性大。有資料記載對50—65歲婦女桡骨遠端進行測量,每年骨礦物質含量下降率為0.0118g/cm/year;一個老年人其桡骨遠端的骨礦含量比骨峰值下降了39%左右。

體重、身高和骨橫徑也是影響人骨礦含量的因素之一。男性和絕經期前的婦女骨礦含量與身高呈正相關,絕經前和絕經後的婦女骨礦物質含量與體重呈正相關。由于骨橫徑的個體差異,使同齡人群的骨礦含量變化較大。若以骨礦含量/骨橫徑(BMC/BW.g/cm2)對骨礦含量(BMC)進行修正,使同齡人正常曲線變異系數由12%降為9%,用多元回歸法處理,将身高、體重、骨橫徑考慮在内,則變異系數降至6%,老年人的變異系數由20%降至10%,兒童降至8%。

運動和飲食對人體骨礦含量的影響是相當大的。實際觀測證明運動員桡骨及脊柱的骨礦含量明顯高于對照組。攝入鈣相同的情況下,從事體力勞動的人比不活動的人可保持較高的骨骼健康狀态。骨專家的研究表明高鈣飲食的婦女其平均桡骨骨礦含量高于低鈣飲食的婦女,活動量大而低鈣飲食的婦女可保持較好的骨骼指數。所以注意飲食調整,多吃含鈣量多的食物,适度體力勞動或運動,可以減少骨量丢失和骨折的危險性。

對正常人不同年齡段骨礦含量檢測,以了解人體骨骼發育、成長和衰老過程中的骨礦含量變化規律。如果年輕人骨礦含量尚未達到高峰值,應采取飲食、藥物同時補鈣,加強鍛煉,使骨礦含量達到高峰值水平。老年人除藥物飲食補鈣外,适當活動和曬太陽,能使骨礦物質含量提高或不繼續降低。單光子骨礦測定議的檢測技術為臨床提供了一個簡單而非創傷性骨骼測量,由于它具有較高的準确性及精确性,用于觀察人一生中正常骨礦含量的變化及各種疾病對骨的影響和藥物療效,為臨床研究骨代謝病提供了有利的測量手段。

上一篇:張溫

下一篇:拉各斯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