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兆駿

馬兆駿

台灣創作歌手
馬兆駿(1959年5月6日-2007年2月23日),是台灣知名創作歌手、唱片制作人及廣播主持人,昵稱“馬爺”。馬兆駿寫過上千首歌曲,曲風多元豐富,從清新到通俗路線皆有涉獵,幾首知名代表歌曲作詞者多為洪光達,較為人熟知的有《心雨》、《木棉道》、《七月涼山》、《季節雨》、《微風往事》《散場電影》、《風中早晨》、《愛像什麼》、《一種感覺》、《我要的不多》、《奶粉與便當》等等。[1]
    中文名:馬兆駿 外文名: 别名:馬爺 民族:漢 出生地:台灣台北市 身高: 體重: 畢業院校: 職業:歌手,作詞家,作曲家,主持人 經紀公司:福茂唱片 代表作品:我要的不多 主要成就:獲第18屆金曲獎文化傳播獎章

人物履曆

17歲(1976年)開始寫歌,遂引起高中同班女同學注意,但作品未曾發表。

18歲(1977年)和洪光達合作創作發表了第一首歌曲《七月涼山》,同年(1977年)在去成功嶺的火車上獨立創作第一首歌曲《微風往事》,洪光達譜曲,引起台灣樂壇注意。

19歲(1978年)時即成為台灣滾石最年輕的唱片制作人。

20歲(1979年)當兵期間創作了《風中的早晨》,洪光達填詞。

20多歲(1981-1984年)時,鄧麗君、劉文正、黃莺莺、鳳飛飛等大牌邀歌的創作人。

馬兆駿制作了費翔、巫啟賢、張信哲、伊能靜等許多名歌手的專輯,經過他手制作的唱片幾乎張張大賣。

馬兆駿創作了上千首歌曲,包括《我要的不多》、《散場電影》、《那年我們十九歲》、《微風往事》、《木棉道》、《寬容》、《會有那麼一天》、《心雨》、《告别夕陽》、《好好把握》(《暖流》)、《愛像什麼》、《風中的早晨》、《奶粉與便當》,首首脍炙人口深入人心。

有人評述,馬兆駿的去世代表着台灣一個輝煌的民歌時代逝去,三十年起浮的音樂歲月,可謂“一曲未央,終成絕唱”。

人物簡介

馬兆駿于台灣民歌時期(1977年)出道,也是許多知名歌手的制作人。他曾經制作劉文正、黃莺莺等知

名歌手的專輯。1989年,父親過世的打擊,讓他頓失人生目标,開始以酗酒、吸大麻方式來宣洩郁悶情緒,而誤入歧途。1990年因攜帶大麻而中斷演藝事業。1999年與妻子一同受洗,成為基督徒,開始了全新的人生。

馬寫過上千首歌曲,曲風多元豐富,從清新到通俗路線皆有涉獵,幾首知名代表歌曲作詞者多為洪光達較為人熟知的有《心雨》、《木棉道》、《七月涼山》、《季節雨》、《微風往事》、《散場電影》、《風中的早晨》、《愛像什麼》、《告别夕陽》、《我要的不多》、《奶粉與便當》、《潇灑的走》等等。

1987年,推出首張個人專輯“我要的不多”(張國榮《無需要太多》原裝版本)。2006年12月,推出最後一張個人專輯《奶粉與便當》。2007年馬兆駿是當年風雲電視節目超級星光大道第一屆的初期評審。馬兆駿于1998年結婚,妻為郭美珒(Juby),育有一子兩女。妹妹馬毓芬曾為歌手,參與過很多歌手的唱片合聲,現為專業音樂制作人,哥哥馬兆骅亦曾為音樂工作者。

他于2006年12月起再度發行新專輯,并于翌年2月開始在中國廣播公司“i-Radio”音樂網任DJ;2007年2月23日22點,馬兆駿與妻子一起到頂好超級市場永和店購物,在22點47分突然昏倒并呼吸不順,送到永和耕莘醫院急救,到院前已無生命迹象,在當日深夜23點05分宣告馬兆駿不治逝世,得年 48 歲。馬兆駿有心血管疾病(心髒病與高血壓)家族病史,他的父親也是死于心血管疾病。

2007年6月16日,獲第18屆金曲獎文化傳播獎章,由妻郭美珒代領。

中國廣播公司音樂網《i說笑》

成就榮譽

1996年

新加坡金曲獎

最佳唱片制作人

2006年

第七屆華語傳媒大獎

終身成就獎

2007年

第18屆金曲獎

文化傳播獎章

上一篇:黃閱

下一篇:丹尼斯·施羅德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