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人鲳

食人鲳

南美洲亞馬遜河魚類
食人鲳是公衆對一類分部于南美洲亞馬遜河魚類的統稱,也譯做水虎魚(Piranha)。并非指某一種特定的魚,而是一個類群,包括近30個種。屬脂鯉科中的鋸鲑脂鯉亞科,按食性和生活習性不同,可分為:植食性,肉食性兩種。通常說的食人鲳,指該亞科中的肉食性紅腹鋸鲑脂鯉(nattereri)。該魚體長30厘米(不計尾鳍)。主要分部于安第斯山以東至巴西平原的諸河流中。除亞馬遜河外,庫亞巴河和奧利諾科河也是其主要産地。[1]栖身河段不同,顔色也略有分别。10-15厘米的健康個體,背部從藍灰色到棕灰色,腹部從淡紅色到血紅色。是最常見的食人鲳品種,群體性活動緊密的覓食行為使它們成為亞馬遜河中相當優秀的族群。
    中文名: 外文名: 别名: 中文學名:食人鲳 中文别名:水虎魚 英文名:Piranha 界:動物界 門:脊索動物門 亞門:脊椎動物亞門 綱:硬骨魚綱 科:脂鯉科 亞科:脂鯉亞科 分布:安第斯山以東至巴西平原的諸河流中

基本資料

學名:鋸鲑脂鯉

中文名:食人鲳

土著語名:比拉尼亞  水鬼  水虎魚

俗名、别名:食人魚或水虎魚

科種:脂鯉科

科屬:鲑鯉目加拉辛科

體長:20~30厘米。

雌雄區别:難

飼養難度:★★☆

食物習性:動物餌料

繁殖方法:散性卵

繁殖能力:極難

水溫:22~28℃

硬度:軟水

Ph值:弱酸性

性情:性情兇猛殘暴

原産地:南美洲亞馬遜河流域,南美洲中南部河流,巴西,圭亞那,阿根廷,玻利維亞,哥侖比亞,巴拉圭,烏拉圭,秘魯,委内瑞拉均有發現記錄。

生活習性

栖息于主流和較大的支流,河面寬廣處。以魚類和落水動物為食,也有攻擊人的記錄。但有些相近種(如紅鳍鲳)隻吃水果和種,中午會聚在蔭涼處休息。成年個體一般在晨昏活動,體長15-24厘米的個體通常黃昏活動(12:00--22:00),遊魚(8--11厘米)則整日活動。食人鲳聽覺高度發達,牙齒尖銳異常。咬住獵物後緊咬不放,以身體的扭動将肉撕下來。一口可咬下16立方厘米的肉。牙齒會輪流替換使其能持續覓食,而強有力的齒列可導緻嚴重的咬傷。常成群結對出沒,每群會有一個領袖。旱季水域變小時,食人鲳會聚集成大群,攻擊經過此水域的動物。長久以來人們一直以為是血的氣味引發了大群食人鲳的攻擊,最近才有人提出是落水動物造成的噪音引起了它們的注意。

繁殖特點

繁殖期的親魚會将卵産在水中的樹根上,約1000餘枚。9-10天孵化,親魚會護卵。河水泛濫會影響孵化的成功率。養在水族箱裡的食人鲳繁殖相當困難,這也是其價位居高不下的原因,而不像紅鳍鲳那麼低廉。它們18個月性成熟,雄魚會比較鮮豔一點。

原來産地

南美洲中南部河流,巴西,圭亞那,阿根廷,玻利維亞,哥侖比亞,巴拉圭,烏拉圭,秘魯,委内瑞拉均有發現記錄。

形态特征

體呈卵圓形,側扁,尾鳍呈又形。體呈灰綠色,背部為墨綠色,腹部為鮮紅色。牙齒銳利,下颚發達有刺,以兇猛聞名。雌雄鑒别較困難。一般雄魚顔色較豔麗,個體較小,雌魚個體較大,顔色較淺,性成熟時腹部較膨脹。

其它信息

食人鲳的品種很多,現在水族市面常見的是有一定觀賞價值的品種。該魚全身呈龜綠色。成群的食人鲳常将誤人水中的動物在短時間内吃得隻剩白骨,甚至将誤入水中的人吃掉。體長可達200毫米。

分類

鲳魚主要分:食人鲳和普通鲳魚。食人鲳還有銀盤食人鲳,銀灰食人鲳、紅食人鲳、斑點食人鲳等,形态及習性均與食人鲳相同。

飼養條件

飼養水質:軟水;中性-硬飼養水溫:24℃ 放養形式:單養 活動區域:一般特殊需求:注意傷人

飼養方法

體質強壯,容易飼養,不能與其他魚共養。對水質要求不嚴,喜弱酸性軟水,适宜水溫力22~28℃。

繁殖水溫在26℃左右為宜。繁殖前可在缸底鋪一層金絲草或棕榈絲,将親魚按1:1的雌雄比例放入,經一天追逐後可産卯,卵榈性。産卵結束後,應将親魚及時撈出以免食卵。每對親魚每次産卵300~600粒,受精卵經48小時可孵化,仔魚經48小時可遊動攝食。食人鲳約18個月達性成熟,一年可繁殖多次。

家養食人鲳

在得知長沙還有食人鲳的消息以後,長沙漁政漁港監督管理站的賀旭成站長第一個反應就是:“不可能吧,是不是搞錯了?”漁政的工作人員也持懷疑态度,他們反複打電話詢問曾志鵬,要他講述該魚的特征。當一條紅肚子、青背鳍、尖牙齒的食人鲳活生生地出現在秦德忠副站長面前時,他相信了。随後,漁政人員當場滅殺了那條尚存活的食人鲳。

秦德忠認為,這條魚可能是換魚人養在家裡用來觀賞的。通過這次換魚的事,可以斷定,長沙養在家裡做觀賞用的食人鲳很可能還不止這兩條。這給他們滅絕食人鲳的行動帶來很大難度,如果家養食人鲳進入自然水域,很快就可以形成種群,到時候給自然水域生态平衡造成的破壞将難以估算。他說:“這件事情已經給我們敲響警鐘,回去一定要針對此事,拿出一個具體有力的後期行動方案來。”

變種

湖南師大生命科學院副教授鄧學建說,他現在正在研究食人鲳在适應中國水域條件以後,是否會出現變種。鄧學建說,從理論上講,水溫低于16℃,食人鲳就無法存活,但中國大多數水域冬季一般水溫在5℃-6℃,這就有可能有一些在寒冷水溫中存活下來的食人鲳,繁殖出能夠抵禦一定寒冷水溫的新食人鲳。

據介紹,漁政部門在滅殺那條食人鲳之前,将其放入冰箱冰凍了10分鐘,拿出來後放在無水的塑料袋裡,過了20多分鐘食人鲳還依舊生猛。

鄧學建說,兩湖水域魚資源豐富,沒有天敵的食人鲳在這裡簡直就是進了天堂。如果鄧副教授的憂慮變成現實的話,那對于湖南省魚資源将是一場災難。

天敵

食人魚為何難以稱霸亞馬遜

許多人對這樣一個問題大惑不解:既然食人魚這麼厲害,為什麼亞馬孫地區的動物不會被它掃蕩光呢?

食人魚的主要食物當然不會是落到水裡的人、猴子、牛或其他哺乳動物,因為這種守株待兔式的獵食方式不能使它挨到下一頓,它們的主要目标是其他各種魚類。

然而對于食人魚來說,在亞馬孫流域的河流裡去獵食其他魚類并非輕而易舉之事,因為河水實在混濁,能見度通常不超過1米,而食人魚發起攻擊時離獵物的距離不能大于25厘米。

食人魚的遊速不夠快,這對于許多魚類來說無疑值得慶幸,但是捕食時的突擊速度極快。遊速慢的原因歸咎于食人魚的那副鐵餅狀的體型。長期的生物進化為什麼沒有賦予它一副苗條一點的身材呢?科學家們認為,鐵餅型的體态是所有種類的食人魚相互辨認的一個外觀标志,這個标志起到了阻止食人魚同類相食的作用。

為了對付食人魚,還有許多魚類在千百年的生存競争中發展了自己的"尖端武器"。例如,一條電鳗所放出的高壓電流就能把30多條食人魚送上"電椅"處以死刑,然後再慢慢吃掉。

刺鲶則善于利用它的銳利棘刺,一旦被食人魚盯上了,它就以最快速度遊到最底下的一條食人魚腹下,不管食人魚怎樣遊動,它都與之同步動作。食人魚要想對它下口,刺鲶馬上脊刺怒張,使食人魚無可奈何。而且在且在亞馬遜河殺手排行榜上刺鲶排第一,食人魚隻排在第四。

食人魚還有一種獨特的禀性,隻有成群結隊時它才兇狠無比。有的魚類愛好者在玻璃缸裡養上一條食人魚,為了在客人面前顯示自己的勇敢,有時他故意把手伸到水裡,在大多數情況下他都能安然無事。如果手指有傷就另當别論了。

假如客人湊近玻璃缸或是主人做了一個突如其來的手勢,這種素有"亞馬孫的恐怖"之稱的食人魚竟然吓得退縮到魚缸最遠的角落裡不敢動彈。顯而易見,平常成群結隊時不可一世的食人魚,一旦離了群,就成了可憐巴巴的膽小鬼啦。

“鲳魚”(Pampus argenteus),又叫“銀鲳”等。魚綱,鲳科。體側扁而高,呈卵圓形,長達40厘米。銀灰色,頭小,吻圓,口小,牙細,成魚腹鳍消失。以甲殼類等為食,初夏遊向内海産卵,肉味鮮美。但在中國很多地方人們卻聞鲳皺眉,把“鲳魚”稱為“娼魚”,貶之為魚類中的娼妓。尤其是“鲳魚”的籽(卵)更被視為下流淫穢的産物,大家惟恐避之不及,說是吃了它,就會染上下流的習氣,孕婦吃了它,會生“鲳仔”。

“鲳魚”背上“娼魚”這一惡名的主要原因有兩個:一是“鲳”與“娼”同音,人們有一種同音避諱的習慣;二是明朝醫藥大師李時珍有關,李時珍在其名著《本草綱目》的“鱗部”鲳魚條目下,多次一舉地記述了一則“鲳魚”的傳說:“有人說,遊在海中的鲳魚,成群的魚在後面追,吞食它吐出的唾沫兒,這種魚就像娼妓一樣。”一代名醫信口“聽人說”了一下,冤案就這樣定下了。其實,“鲳魚吐唾沫兒”是排卵。由于它們的籽晶瑩剔透,産出體外後像珍珠一樣一串串的,引來了一些不知底細的魚類跟蹤與吞食。鲳魚是體外受精,雌鲳魚排卵是等待雄鲳魚的精子與之結合,繁衍後代。在自然界中,異種魚類的精卵是不會結合的,更不會雜交,所以“鲳魚”聲名狼藉,從科學角度看是不白之冤,必須給予徹底“平反昭雪”。

食人鲳又叫做食人魚,屬於可食性的魚類。

體呈卵圓形,側扁,尾鳍呈又形。體呈灰綠色,背部為墨綠色,腹部為鮮紅色。牙齒銳利,下颚發達有刺,以兇猛聞名。雌雄鑒别較困難。一般雄魚顔色較豔麗,個體較小,雌魚個體較大,顔色較淺,性成熟時腹部較膨脹。

食人鲳的口感類似鲳魚,魚身比白鲳厚實,口感不像鲷魚、石斑魚那麼細緻,但是較有嚼感,魚腹肉最嫩,魚皮膠質厚。

其他相關信息

紅鳍鲳是食人鲳的近親,市場上不法商販就是用它來牟取暴利的。這些商販利用它和食人鲳相似的外形來混淆人們的視覺。這兩種魚在幼魚時期幾乎一模一樣,但食人鲳下腭更為發達,撕咬角度更大。紅鳍鲳又名淡水白鲳,學名短蓋巨脂鯉,是我國80年代從巴西引進的推廣品種。體長可達60厘米以上,屬食人鲳家族中的植食性種類。紅鳍鲳口内有牙上下各兩排,第一排12--14枚。第二排2枚。牙呈鈍三角型,上下腭閉合後呈平行狀。食人鲳口内有牙上下各一排,數量28 --31枚,牙呈銳三角鋸齒型,上下腭閉合後呈交錯狀。紅鳍鲳市場價(幼魚)每條是0。20元,而食人鲳幼魚至少在80--150元之間。罕見品種如紫羅蘭,價位在萬元左右。普通人中飼養真正食人鲳的不多,因為它們不是很漂亮,價格又昂貴。除非是一些有特殊愛好的專業玩家,真正喜歡它們的野性。

食人鲳的30餘個品種中,又分為尖頭和圓頭兩大屬,具有較強攻擊性的隻有個别幾種。如紅腹(又名卡巴拉,卡氏鋸鲑鯉),黑斑紅腹,黃腹,胭脂等等。其中尤以胭脂水虎最為兇悍,有水虎之王的美稱,體長可達60厘米,國内很少有人能辯認清楚。食人鲳的智商極高,捕食時會先攻擊獵物的尾巴和眼睛。等其遊不動了才會一擁而上,分享獵物。即使是大型動物也會先攻擊肩部,因為那裡最薄弱。但食人鲳體型笨拙,遊速也不快。科學家們認為:鐵餅型的體态是它們相互辯認的标志。食人鲳還有一個獨特禀性,就是隻有成群結隊時才兇狠無比。一旦離群或數量少時就會變的很膽小。如果它們不餓,即便将手伸如水中,它們也不會攻擊。甚至會在角落裡縮成一團。當然,如果手上有傷口,那就另當别論了。欣賞食人魚的魅力...往往不止停留在它獨特的外表...其群體間的溝通合作能力更會耐人尋味...可以學習到一些大自然永存的智慧!

上一篇:心衰細胞

下一篇:高齡孕婦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