顔真卿

顔真卿

唐代名臣、著名書法家
顔真卿(708年—784年)唐京兆萬年(今陝西西安)人,祖籍琅邪臨沂(今屬山東)。字清臣。開元進士。任監察禦史、殿中侍禦史。因不依附楊國忠,出為平原(治今山東陵縣)太守。安祿山叛亂,河北郡縣望風瓦解,他起兵堅守,并與從兄常山(治今河北正定)太守顔杲卿聯軍抗叛。河北十七郡響應,合兵二十萬,給叛軍以重大威脅。後入朝,曆官工部、吏部尚書,禦史大夫。忠良耿直,恪盡職守,軍國大事,知無不言,屢為權臣元載、楊炎、盧杞等所忌。出為外州刺史、長史。代宗時遷尚書左丞、封魯郡公,人稱顔魯公。德宗時李希烈叛亂,奸相盧杞忌其剛直,派其宣慰叛軍,至許州(治今河南許昌)被扣。[1]784年,在威逼利誘下,始終不屈,被缢殺。顔真卿書法精妙,擅長行、楷。初學褚遂良,後師從張旭,得其筆法。其正楷端莊雄偉,行書氣勢遒勁,創“顔體”楷書,對後世影響很大。與趙孟頫、柳公權、歐陽詢并稱為“楷書四大家”。又與柳公權并稱“顔柳”,被稱為“顔筋柳骨”。又善詩文,有《韻海鏡源》《禮樂集》《吳興集》《廬陵集》《臨川集》,均佚。宋人輯有《顔魯公集》。
    本名:顔真卿 字:清臣 号:應方 所處時代:唐朝 民族族群:唐人(漢族) 出生地:京兆萬年(今陝西西安) 主要作品:《多寶塔碑》《勸學詩》《顔勤禮碑》 主要成就:參與平定安史之亂;創顔體書,與柳公權并稱“顔筋柳骨” 别稱:顔魯公、顔文忠、顔平原、羨門子(小名) 字号:字清臣别号應方 出生時間:709年 去世時間:784年8月23日 籍貫:琅邪臨沂(今山東臨沂) 官職:光祿大夫、守太子太師、上柱國 封爵:丹陽縣子→魯郡公 追贈:司徒 谥号:文忠 地位:楷書四大家之一

人物生平

為官有聲

唐中宗景龍三年(709年),顔真卿生于京兆府萬年縣敦化坊。顔氏家族本籍琅玡臨沂,但自顔真卿的五世祖顔之推起,顔氏家族已徙居京兆長安。

顔真卿三歲時喪父,由母親殷夫人親自教育。他長大後,學問淵博,擅長寫文章,對母親殷夫人非常孝順。開元九年(721年),七月,顔真卿随殷夫人南下,寄居蘇州外祖父家。開元二十一年(733年),他就讀于京師長安的福山寺。十月,到吏部應試。

開元二十二年(734年)二月,顔真卿中進士甲科。開元二十四年(736年),經吏部诠選,任校書郎。

開元二十六年(738年),顔真卿因殷夫人病逝,赴洛陽丁憂三年。

天寶元年(742年),顔真卿回到長安,并中博學文詞秀逸科(制舉考試的一種)。十月,被任命為醴泉縣尉。天寶五載(746年),三月,遷長安縣尉。據《雲溪友議》所載,顔真卿又曾任臨川内史,使“澆風莫競,文政大行”,頗受贊譽。經兩次提升,任監察禦史,奉命巡查河東、隴州。他在巡視過程中平反了五原冤獄,受百姓稱贊;巡查河東時,劾罷不孝的朔方縣令鄭延祚,使其被朝廷下诏終身禁止錄用。

天寶八載(749年),顔真卿升任殿中侍禦史,因受宰相楊國忠厭惡,被外調為東都采訪判官。次年,再任殿中侍禦史。天寶十一載(752年),轉任武部員外郎,因楊國忠的排擠,于第二年被調離京師,出任平原太守。

首唱大順

平原郡屬平盧、範陽、河東三鎮節度使安祿山的轄區,當時安祿山謀反的迹象已顯露出來,顔真卿便假托陰雨不斷,暗中加高城牆,疏通護城河,招募壯丁,儲備糧草。表面上每天與賓客駕船飲酒,以此麻痹安祿山。安祿山果真認為他是個書生,不足憂慮。天寶十四載(755年),安祿山以“憂國之危“、奉密诏讨伐楊國忠為借口,在範陽起兵。河北郡縣大都被叛軍攻陷,隻有平原城防守嚴密,顔真卿派司兵參軍李平騎快馬到長安向玄宗報告。玄宗初起初聽到安祿山反叛的消息,歎息說:“河北二十四個郡,難道就沒有一個忠臣嗎?”等到李平到京,玄宗大喜,對左右的官員說:“我不了解顔真卿的為人,他做的事竟這樣出色!”當時平原郡有三千靜塞兵,他又增招士兵一萬人,派錄事參軍李擇交統領,任用刁萬歲、和琳、徐浩、馬相如、高抗朗等人為将領,分别統領軍隊,在城西門盛大地犒勞士兵,顔真卿慷慨陳詞,淚水直流,全軍都感奮。饒陽太守盧全誠、濟南太守李随、清河長史王懷忠、景城司馬李〈目韋〉、邺郡太守王焘各領軍來歸附他。朝廷命北海太守賀蘭進明率領五千精銳士兵渡河援助。

叛軍攻下洛陽,派段子光送李憕、盧奕、蔣清的頭到河北示衆。顔真卿擔心大家害怕,哄各位将領說:“我一向認識李憕等人,這些頭都不是他們的。”于是殺了段子光,把三顆頭藏起來。過了些時候,用草編做人身,接上首級,裝殓後祭奠,設靈位哭祭他們。此時,顔真卿的堂兄顔杲卿任常山(今河北正定)太守,殺了叛軍将領李欽湊等人,清除了土門的敵人,十七個郡同一天自動歸順朝廷,推舉顔真卿為盟主,有二十萬兵力,截斷了燕趙的交通聯絡。朝廷任命顔真卿為戶部侍郎,輔佐河東節度使李光弼讨伐叛軍。顔真卿任李晖為自己的副手,而任李銑、賈載、沈震為判官。不久,被加拜為河北招讨采訪使。

清河太守派郡人李萼來向顔真卿求援,李萼建議顔真卿聯結清河郡,利用其錢糧。顔真卿便派出六千援兵,又向李萼求計,李萼說:“朝廷派程千裡統帥十萬軍隊,自太行山向東進發,準備兵出山郭口,限制叛軍前進。您如果攻打魏郡,殺掉叛将袁知泰,用精兵打下〈山郭〉口。迎接朝廷的軍隊出〈山郭〉口攻打邺城、幽陵,平原、清河兩郡共十萬軍隊攻向洛陽,分出精銳部隊控制要沖。您堅守不與敵人交戰,不超過幾十天,叛賊必然潰敗,自相殘殺而死。”顔真卿同意,就傳送文告給清河等郡,派大将李擇交、副将範冬馥、和琳、徐浩與清河郡、博平郡的五千軍隊駐紮在堂邑。袁知泰派白嗣深、乙舒蒙等領兵二萬交戰,叛軍戰敗,被斬了一萬多顆首級,袁知泰敗逃到汲郡。

叛軍大将史思明圍攻饒陽,派遊軍截斷了平原郡的救兵,顔真卿擔心不敵叛軍,便寫信請賀蘭進明同來,許諾把河北招讨使之職讓給他。賀蘭進明在信都作戰失敗,恰逢平盧将領劉正臣據漁陽起義,顔真卿想堅定他的信心,派賈載渡海送去十多萬軍費,并用自己十歲的兒子顔頗做為人質。衆人堅決請求将顔頗留下,顔真卿不聽。

此時,太子李亨(唐肅宗)已在靈武登基。顔真卿多次派使者帶着用蠟丸封的信向李亨彙報軍政事務,李亨任命他為工部尚書兼禦史大夫,複任河北招讨使。當時軍費困難,李萼勸顔真卿收取景城的鹽資源,讓各郡之間互相調濟,保證了軍費供給。理财家第五琦後來效仿此法,也使軍中物資豐富。

重振朝紀

安祿山乘虛派史思明、尹子奇急攻河北一帶,各郡又淪陷,隻有平原郡、博平郡、清河郡防守堅固。但人心惶惶,不能再振奮起來。顔真卿經與衆人商議,于至德元載(756年)十月,放棄平原郡,渡過黃河,走崎岖小路到鳳翔拜見李亨,李亨任命他為憲部尚書,又調任禦史大夫。此時,朝廷正處于混亂狀态,但顔真卿仍像平常一樣按法律治事,武部侍郎崔漪、谏議大夫李何忌都被他彈劾降職。

廣平王李俶(後改名李豫,唐代宗)統率二十萬軍隊收複長安,辭行的那天,在行宮門前不敢上馬,快步走出栅欄才上馬。王府都虞候管崇嗣先于李俶上馬,顔真卿予以彈劾。李亨退回他的奏章,慰勉說:“朕的兒子每次外出,朕都諄諄教育他,所以不敢失禮。管崇嗣年老腿跛,你暫且寬容他。”百官由此都嚴肅守禮起來。

長安收複後,李亨派左司郎中李選祭宗廟,在祝詞上署名“嗣皇帝”,顔真卿對禮儀使崔器說:“太上皇還在川蜀,這樣行嗎?”崔器立即報告李亨更改,李亨因此贊賞顔真卿的才識。顔真卿又建議在長安郊野築壇,由李亨向着東方哭祭,然後再派出禮儀使,李亨未采用此建議。宰相厭惡顔真卿直言勸谏,調他出京任馮翊太守。轉任蒲州刺史,封丹陽縣子。又被禦史唐旻誣陷,降為饒州刺史。

乾元二年(759年),顔真卿任浙西節度使。淮西節度副使劉展将要反叛,顔真卿指示預先做好戰備,都統李峘認為他無事生非,反而攻擊他,李亨因此召顔真卿為刑部侍郎。劉展後起兵反叛,渡過淮河,李峘逃奔江西。權宦李輔國将太上皇李隆基遷居西宮,顔真卿率百官問安,此舉招緻李輔國的厭惡,緻仕其被降為蓬州長史。

寶應元年(762年),太子李豫即位,起用顔真卿為利州刺史,沒有下任命書,改任吏部侍郎。又授荊南節度使,還未赴任,改拜尚書右丞。

廣德元年(763年)十月,為躲避吐蕃入侵,李豫避難陝州,顔真卿請求讓自己奉诏召仆固懷恩回朝,但李豫不同意。十二月,李豫回京,顔真卿請李豫先參拜陵墓宗廟,後在正殿即位。宰相元載認為他迂腐,顔真卿生氣地說:“這意見用不用在您,進言的人有什麼罪過?但朝廷規章哪能經受您兩次破壞呢?”元載記恨在心。

廣德二年(764年)正月,李豫命顔真卿以檢校刑部尚書的職務任朔方行營宣慰使,勸說仆固懷恩入朝。顔真卿回答說:“陛下在陝州時,臣去用忠義的道理質問他,讓他前來奔赴國難,他還有可來的道理。如今陛下已經回宮,他進不是勤王赴難,退則無法向大家解釋,這時去召見他,他怎麼肯前來呢!再說,告仆固懷恩謀反的人,僅有辛雲京、駱奉仙、李抱玉、魚朝恩四人而已,其餘大臣都說他冤枉。陛下不如用郭子儀取代仆固懷恩,這樣可以不戰而使其臣服。”李豫同意。顔真卿因而留在京城主持尚書省事務,改封魯郡公。

元載結黨營私,怕群臣奏報李豫,因而讓他下诏,讓群臣進言時,都經自己審查才能上奏。顔真卿上奏勸阻,于是宦官在朝廷内外傳播此事。

曆職撫湖

顔真卿掌管太廟的事務,說祭器沒有整治,元載認為他诽謗朝廷,将其貶為峽州别駕,後改任吉州司馬。大曆三年(768年)四月,顔真卿改任撫州刺史。後任湖州刺史。

在撫州任職的五年中,顔真卿關心民衆疾苦,注重農業生産,熱心公益事業。針對撫河正道淤塞,支港橫溢,淹沒農田的現狀,他帶領民衆在撫河中心小島扁擔洲南建起一條石砌長壩,從而解除了水患,并在旱季引水灌田。撫州百姓為了紀念顔真卿,将石壩命名為千金陂,并建立祠廟,四時緻祭。

剛正遭嫉

大曆十二年(777年),元載被殺,經宰相楊绾、常衮舉薦,顔真卿獲召入朝,擔任刑部尚書,随後升任吏部尚書。

大曆十四年(779年),李豫駕崩,顔真卿重任禮儀使。他上奏說前幾朝皇帝追加谥号的禮節繁複,請按初定的禮節為準。顔真卿的意見遭袁傪排斥,往往無法上報朝廷。時值戰亂之後,典章法令廢弛,顔真卿雖然博古通今,但他的建議多被權臣阻擾,難以實施。

顔真卿因剛正而得罪宰相楊炎,被改為太子少師,仍兼禮儀使。到奸相盧杞掌權後,更加厭惡顔真卿的剛正,改授他為太子太師,罷免其禮儀使一職。盧杞還多次派人探聽哪一個方鎮方便些,準備把他排擠出京都。顔真卿去見盧杞,告訴他說:“你先父盧中丞(指盧奕)的頭顱送到平原郡,臉上滿是血,我不忍心用衣服擦,親自用舌頭舔淨,您忍心不容忍我嗎?”盧杞表面驚惶地下拜,但内心卻恨之入骨。

忠至滅身

建中四年(783年),叛亂的淮西節度使李希烈攻陷汝州。盧杞建議派顔真卿前往李希烈軍中,傳達朝廷旨意,唐德宗李适同意。朝臣為此大驚失色,宰相李勉秘密上奏,“以為失一國老,贻朝廷羞”,堅決要求留下他。河南尹鄭叔則也勸他不要去,顔真卿回答說:“聖旨能逃避嗎?”

顔真卿到後,李希烈想給他一個下馬威。在見面時,李希烈讓自己的部将和養子一千多人都聚集在廳堂内外。顔真卿剛開始宣讀聖旨,那些人就沖上來,手裡拿着明晃晃的尖刀,圍住他又是謾罵,又是威脅。顔真卿面不改色,李希烈才用身子護着他,命衆将退下,讓顔真卿住進驿館。李希烈逼他寫信給朝廷,來洗刷自己的罪行,顔真卿不聽,李希烈就借他的名義派他的侄子顔岘與幾個随從到朝廷繼續請求,李适沒有答複。顔真卿每次給兒子寫信,隻告誡他們嚴謹地敬奉祖宗,撫養孤兒,從未有其他的話。

李希烈派李元平勸說他,顔真卿斥責李元平說:“你受國家委任為官,不能報答國家,想我沒有兵殺你,還來誘說我嗎?”李希烈請來他的同黨,設盛會,喚來顔真卿,并指使戲子們借唱戲攻擊和侮辱朝廷。顔真卿憤怒地說:“您是皇帝的臣子,怎麼能這樣做!”起身拂衣離去。李希烈非常慚愧。當時朱滔、王武俊、田悅、李納等藩鎮的使者都在座,對李希烈說:“很早就聽說太師的名望高,品德好,您想當皇帝,太師來了,選人當宰相誰能超過太師?”顔真卿斥責說:“你們聽說顔常山沒有?那是我的兄長,安祿山反叛時,首先起義兵抵抗,後來即使被俘了,也不住口地罵叛賊。我将近八十歲了,官做到太師,我至死保持我的名節,怎麼會屈服于你們的脅迫!”衆人面盡失色。

李希烈最終将顔真卿逮捕,用甲士看守着。在庭院中挖了一丈見方的坑,傳言說要活埋他,顔真卿約見李希烈說:“死生有命,何必搞那些鬼把戲!”荊南節度使張伯儀兵敗時,李希烈命令把張伯儀的旌節以及被俘士兵的左耳送給顔真卿看,他痛哭撲地,氣絕後又蘇醒,從此不再與人說話。恰逢李希烈同夥中的周曾、康秀林想偷襲殺掉李希烈,尊顔真卿為帥,事情洩露,周曾被殺死,李希烈就把顔真卿押送到蔡州的龍興寺。顔真卿估計自己一定會死,于是寫了給德宗的遺書、自己的墓志和祭文,指着寝室西牆下說:“這是放我屍體的地方啊!”李希烈稱帝時,派使者問登帝位的儀式,顔真卿回答說:“老夫年近八十,曾掌管國家禮儀,隻記得諸侯朝見皇帝的禮儀!”元人胡三省評此語“辭不迫切而義甚嚴正”。

後來,唐軍攻勢漸強,形勢發生轉變。李希烈派部将辛景臻、安華到顔真卿住所,在寺中堆起幹柴說:“再不投降,就燒死你!”顔真卿起身跳入火中,辛景臻等人急忙拉住了他。李希烈的弟弟李希倩因與朱泚叛亂被殺,李希烈因而發怒,派宦官前往蔡州殺害顔真卿,說:“有诏書!”顔真卿拜了兩拜。宦官說:“應該賜你死。”顔真卿說:“老臣沒有完成使命,有罪該死,但使者是哪一天從長安來的?”宦官說:“從大梁來。”顔真卿罵道:“原來是叛賊,怎敢稱诏!”随後他被叛軍缢殺,終年七十六歲(一作七十七歲),時為興元元年八月初三(784年8月23日)。嗣曹王李臯聽到顔真卿死節的消息後,為他流下眼淚,三軍都為之痛哭。

半年後,叛亂平定,淮西節度使陳仙奇派軍将護送顔真卿的靈柩回京,顔真卿之子顔頵、顔碩至汝州襄城縣迎喪。同年,葬于京兆萬年顔氏祖茔。德宗為他廢朝五日,追贈司徒,谥号“文忠”,另贈錢五十萬、粟二百碩。

貞元六年(790年)十一月,朝廷錄用顔真卿的一個兒子為正員官。次年(791年)二月,朝廷授顔頵為河中戶曹參軍,“旌忠烈之後”。

紹興三年(1133年),宋高宗趙構禦賜顔真卿廟額為“忠烈”,尊其為神。

主要影響

書法

顔真卿的書法初學褚遂良,後又得筆法于張旭,還與懷素一起探讨書法。他對二王、褚遂良等書法都進行深入研究,吸取其長處,徹底擺脫了初唐的風範,創造了新的時代書風。顔真卿的書體被稱為“顔體”,與柳公權并稱“顔柳”,有“顔筋柳骨”之譽。

顔真卿的真書雄秀端莊,結字由初唐的瘦長變為方形,方中見圓,具有向心力。用筆渾厚強勁,善用中鋒筆法,饒有筋骨,亦有鋒芒,一般橫畫略細,豎畫、點、撇與捺略粗。這一書風,大氣磅礴,多力筋骨,具有盛唐的氣象。他的行草書,遒勁有力、真情流露,結構沉着,點畫飛揚,在王派之後為行草書開一生面。顔真卿的行書遒勁郁勃,這種風格也體現了大唐帝國繁盛的風度,并與他高尚的人格契合,是書法美與人格美完美結合的典例,故而被後世譽為“天下第二行書”。

比較端莊遒勁還有《顔勤禮碑》也是他的作品,但筆畫細瘦和其他碑刻不大一樣。《顔氏家廟碑》,書法筋力豐厚,也是他晚年的得意作品,與其早年時期的作品相比更加渾厚大氣,乃晚年之代表作。

顔真卿在書學史上以“顔體”締造了一個獨特的書學境界。他的書法既以卓越的靈性系之,境界自然瑰麗;既以其堅強的魂魄鑄之,境界自然雄健;又以其豐富的人生育之,境界自然闊大。在吐露風華的青年時代,顔真卿就向張旭請教“如何齊于古人”的問題。這是顔氏的書學心聲,亦是顔氏高懸的鹄的。這位從小以黃土帚掃牆習字的顔氏苗裔,幾乎在一開始就站到一個高聳的書學起點上。而在書學上鲲鵬展翅,則經過了幾乎長達三四十年歲月的曆練,才稍成自己的面目與氣候。繼之又以數十年工力百般錘煉、充實,使得“顔體”形神兼具。而其晚年猶求爐火純青,出神入化的境界。“顔體”終于在書壇巍然屹立。正如範文瀾在《中國通史簡編》中所說:“初唐的歐、虞、褚、薛,隻是二王書體的繼承人,盛唐的顔真卿,才是唐朝新書體的創造者。”顔真卿的楷書,尤其是印歲以後的楷書,已形成一種範式,後世學習者極多,甚至有“學書當學顔”的說法。

思想

顔真卿立朝正色、剛而有禮,尤崇忠孝。他認為德有三,“孝悌稱其至”。常有五,“仁道原其終”。善事父母謂孝,和睦兄友謂悌。孝悌為仁之本。竭誠奉君主謂忠,“率義忘窮謂勇”,“子仕教忠之謂慈”,戰陣勇敢謂孝,“慈孝有裕”,則道存于方冊。他主張君主要掌握賞罰二柄,此為事在必行。“無功受賞,為善不勸;有罪不罰,為罔辨”。應使天下知道有必行之法,有必賞之令。

顔真卿總結唐立國以來的經驗教訓,建言唐德宗要廣開言路。他不但精通儒學,而且身體力行,以盡忠孝,被後世儒者奉為修身楷模。

禮制

顔真卿久任禮儀使,參定禮儀,對唐朝的禮儀制度多有厘正。建中三年(782年),顔真卿向唐德宗建議,追封古代名将六十四人,并為他們設廟享奠。史稱《顔魯公集》中“《廟享議》等篇,說禮尤為精審”。

文學

顔真卿在《顔真卿集》中所撰的作品,大多系實用性文字,言辭率真慷慨,意直氣壯,生動感人,對唐代古文運動有促進作用。為後世所稱頌的《論百官論事疏》《與郭仆射書》等,宏詞沉郁,忠節之言,如見其人,充分體現了顔真卿的忠烈剛直品節。

南宋學者晁公武稱顔真卿“學問文章往往雜于神仙浮屠之說,不皆合于理”。高棅在《唐詩品彙》中評道:“魯公情欣所遇,悉綜古調,頗尚格氣,不事彌文。雖有一二近體,不過遊戲之作,非所以系幽悰也。今集中所載不及百篇,大都守吳興時,與皎僧、陸處士之流結思岩林,相忘外道者也,然曠世之情,優入三昧,殊非守平原時色相。”

曆史評價

李隆基:朕不識顔真卿形狀何如,所為得如此!

李萼:聞公義烈,首唱大順,河朔諸郡恃公為長城。

盧杞:顔真卿四方所信,使谕之,可不勞師旅。

李适:器質天資,公忠傑出,出入四朝,堅貞一志。屬賊臣擾亂,委以存谕,拘肋累歲,死而不撓,稽其盛節,實謂猶生。

殷亮:昨段秀實奮身擊泚(朱泚)首,今顔真卿伏缢烈(李希烈)庭,皆啟明君臣,發揮教訓,近冠青史,遠紹前賢。

裴敬:以忠烈稱者,顔魯公、段太尉。

劉昫等:①國,是武之英也;苟無楊炎弄權,若任之為将,遂展其才,豈有朱泚之禍焉!如清臣富于學,守其正,全其節,昌文之傑也;苟無盧杞惡直,若任之為相,遂行其道,豈有希烈之叛焉!夫國得賢則安,失賢則危。德宗内信奸邪,外斥良善,幾緻危亡,宜哉。噫,‘仁以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後已,不亦遠乎!’二君守道殁身,為時垂訓,希代之士也,光文武之道焉。

②自古皆死,得正為順。二公雲亡,萬代垂訓。

宋祁:當祿山反,哮噬無前,魯公獨以烏合嬰其鋒,功雖不成,其志有足稱者。晚節偃蹇,為奸臣所擠,見殒賊手。毅然之氣,折而不沮,可謂忠矣。詳觀二子(段秀實、顔真卿)行事,當時亦不能盡信于君,及臨大節,蹈之無貳色,何耶?彼忠臣誼士,甯以未見信望于人,要返諸己得其正,而後慊于中而行之也。嗚呼,雖千五百歲,其英烈言言,如嚴霜烈日,可畏而仰哉!”

姚兕:吾慕其人耳。

米芾:顔真卿如項羽挂甲,樊哙排突,硬弩欲張,鐵柱特立,卬然有不可犯之色。

綦崇禮:昔唐天寶之亂,河北列郡并陷,獨常山、平原能為國守者,蓋杲卿、真卿二顔在焉。

劉珙:此五君子(諸葛亮、杜甫、顔真卿、韓愈、範仲淹),其所遭不同,所立亦異,然其心則皆所謂光明正大,踈暢洞達,磊磊落落而不可揜者也,其見于功業文章,下至字畫之微,蓋可以望之而得其為人。

朱熹:顔魯公隻是有忠義而無意智底人。當時去那裡,見使者來,不知是賊,便下兩拜。後來知得,方罵。

王應麟:①顔魯公為《郭汾陽家廟碑》雲:‘端一之操,不以險夷概其懷;堅明之姿,不以雪霜易其令。’斯言也,魯公亦允蹈之。

②顔真卿、鄭畋以興複為己任,倡義讨賊,其志壯矣。真卿權移于賀蘭進明,畋見襲于李昌言,功不克就。故才與誠合,斯可以任天下之重。

徐鈞:一曲霓裳失太平,漁陽鼙鼓暗風塵。君王隻識楊丞相,不識平原老守臣。

趙秉文:①陛下勿謂書生不知兵,顔真卿、張巡、許遠輩以身許國,亦書生也。

②肅代有一顔真卿而不能用,德朝有一陸贽而不能用,宣朝有一李德裕而不能用,自是以還,唐衰矣。

高棅:魯公情欣所遇,悉綜古調,頗尚格氣,不事彌文。雖有一二近體,不過遊戲之作,非所以系幽悰也。今集中所載不及百篇,大都守吳興時,與皎僧、陸處士之流結思岩林,相忘外道者也,然曠世之情,優入三昧,殊非守平原時色相。

豐坊:昔人傳筆訣雲:“雙鈎懸腕,讓左側右,虛掌實指,意前筆後。”論書勢雲:“如屋漏痕,如壁坼,如錐畫沙,如印印泥,如折钗股。”自鐘、王以來,知此秘者...唐則歐陽信本、虞伯施、褚登善、薛純陀、薛嗣通、孫過庭、鐘紹京、賈膺福、李泰和、賀季真、李太白、張伯高、杜子美、顔清臣、柳誠懸、錢藏真、張從申...雖所就不一,要之皆有師法,非孟浪者。

董其昌:書家以險絕為奇,此竅惟魯公、楊少師(楊凝式)得之,趙吳興(趙孟頫)弗能解也。

王夫之:顔魯公謂盧杞曰:‘先中丞傳首至平原,真卿以舌舐其面血,公忍不相容乎?’近世高邑趙冢宰以魏廣微叔事逆奄,而歡曰:‘昆溟無子。’魯公陷死于賊中,冢宰沒身于遠戍,取禍之繇,皆君子之過也。

李光地:①立言最要謹慎。魏鄭公、顔魯公,為人忠亮節義如此。

②顔魯公忠義強直,至死不變。

蔡東藩:①拚生一擊報君恩,死後千秋大節存。試覽《唐書》二百卷,段顔同傳表忠魂。

②顔真卿奉敕宣慰,不受李希烈脅迫,且累叱四國使臣,直聲義問,足傳千古。至朱泚竊據京城,複有段秀實之密謀誅逆,奮身擊笏,事雖不成,忠鮮與比。唐室不謂無人,誤在德宗之信用奸佞,疏斥忠良耳。

主要作品

顔真卿傳世作品以碑刻最多,楷書有《多寶塔感應碑》《麻姑仙壇記》《東方朔畫像碑》《顔勤禮碑》《顔氏家廟碑》等,行書有《争座位稿》,書迹有《自書告身》《祭侄季明文稿》。其中《顔勤禮碑》比較端莊遒勁,但筆畫細瘦和其他碑刻不大一樣。《顔氏家廟碑》,書法筋力豐厚,是他晚年的得意作品之一,與其早年時期的作品相比更加渾厚大氣,乃晚年之代表作。此外,當代發現的顔真卿書法作品也有部分墓志銘,如《郭虛己墓志》《王琳墓志》《羅婉順墓志》,多屬顔真卿早期作品。

顔真卿著有《韻海鏡源》《禮樂集》《吳興集》《廬陵集》《臨川集》,均佚。後人輯其詩文為《顔魯公文集》15卷。

《全唐詩》《全唐詩補編》及《全唐文》亦收錄有其作品。

轶事典故

顔體楷書

顔真卿先從其外曾祖殷令名學習書法,遍臨魏晉及唐諸名家書迹,又多次向草聖張旭學習書法,有《述張長史筆法十二憊》。還與懷素一起探讨書法。顔真卿廣泛學習前人的成功經驗,對二王、褚遂良等書法都進行深人研究,吸取其長處,經過消化咀嚼,形成了自家的面貌。來源書法屋,書法屋是一個書法學習基地。顔真卿以自己的審美習慣,以獨特的氣度和胸襟,對古法進行創新。顔字氣度恢宏,雍容大度,早期以方筆為主,落筆側入,後期改用圓筆,藏頭護尾。

從結字上看,多呈包圍之勢,外緊内松。米芾《海嶽書評》說:“頗真卿如項羽挂甲,樊啥排突,硬弩欲張,鐵往将立,昂然有不可犯之色。”頤之楷書頗具陽剛之氣,既有恤個人的才情典斌,又代表盛店氣象,正如範文湘《中國通史簡編》所說:“初唐的歐、虞、褚、薛,隻是二王書體的繼承人,盛唐的顔真卿,才是唐朝新書體的創造者。”顔真卿的楷書,尤其是印歲以後的楷書,已形成一種範式,後世學習者極多,甚至有“學書當學顔”的說法,因此人們稱之為顔體。

改善風俗

顔真卿作撫州刺史的時候,縣裡有個叫楊志堅的人,酷愛學習可是家裡貧困,同鄉人不了解他。他的妻子因為錢财的供給太少,向他要休書離婚。楊志堅寫了一首詩送給她說:“當年立志早從師,今日翻成鬓有絲。落托自知求事晚,蹉跎甘道出身遲。金钗任意撩新發,鸾鏡從他别畫眉。此去便同行路客,相逢即是下山時。”他的妻子拿着詩,到州裡去辦理官府的公文,以便改嫁。顔真卿在評判的公文上說:“楊志堅很早就鑽研儒家學說,很有作詩的名聲,心裡雖然羨慕高高地考中科舉,自身卻沒有享受到一點俸祿。

他的愚昧的妻子看他始終沒有考中功名,竟然不想再和他一起生活下去,不願意象冀缺的妻子,幫助丈夫成就事業;隻想學朱買臣的女人,讨厭并抛棄自己的丈夫。給家鄉帶來恥辱,敗壞了道德教化,如果不給以懲罰警誡,怎麼能制止這類輕浮的行為呢?婦人應當打二十闆子,任憑她去改嫁。楊志堅秀才,資助他糧食布匹讓他随着軍隊暫時擔任個職務。”四面八方遠近的人們聽說了這件事,沒有不心悅誠服的。從此江表一帶的女人,沒有敢抛棄她的丈夫的。

史料索引

《舊唐書·卷一百二十八·列傳第七十八》

《新唐書·卷一百五十三·列傳第七十八》

人際關系

輩分

關系

姓名

簡介

家世

祖先

顔回

孔門七十二賢之首。

十六世祖

顔盛

三國曹魏時官至青、徐二州刺史,封關内侯。

十二世祖

顔含

東晉時官至右光祿大夫、光祿勳,封西平縣侯,卒谥“靖”。

五世祖

顔之推

北齊時徙居長安,隋朝時官至東宮學士。著有《顔氏家訓》。

高祖

顔思魯

官至秦王府記室參軍。

曾祖

顔勤禮

官至弘文館學士。

祖父

顔昭甫

官至曹王侍讀,追贈華州刺史。

父親

顔惟貞

官至薛王友,追贈太子少保。

母親

殷氏

教育顔真卿直至成人。

子輩

長子

顔頗

安史之亂時被顔真卿送為人質。

次子

顔頵

官至河東士曹,封沂水縣男。

三子

顔碩

官至秘書省正字。

曾孫輩

曾孫

顔弘式

唐文宗時被授為同州參軍。

後世紀念

紀念館

顔真卿紀念館位于南京市廣州路,東連烏龍潭公園,南望蛇山,西鄰龍蟠裡,北依清涼山、虎踞關,清靜幽雅,翰墨流香。這裡原是顔魯公祠,是全國唯一保存完好的祭祀顔真卿的祠廟遺迹。現存的顔魯公祠為磚木結構,青磚小瓦,有大殿,配殿、東西廂房12間,占地1500平方米。

1982年,顔魯公祠被列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1994至1995,鼓樓區政府撥款全面維修顔魯公祠。并在原放生井上恢複修建新放生亭一座。庭院内增設景點,栽種名貴花木。全國政協副主席、佛教協會會長趙樸初親題"書壇泰鬥",鑲金匾高懸與大殿内正中上方。

公園

顔真卿公園位于山東臨沂費縣南外環路,主要以展示顔真卿生平事迹為主,建設顔真卿紀念館、魯公閣等一批主題建築,充分展現曆史文化。

另在山東陵縣亦有顔真卿公園,位于陵縣城區顔城街以東、政府街以西,南臨公園南路,北連鬲津河,占地113畝,其規劃建設主旨是為了紀念顔真卿。

墓葬

顔真卿墓位于偃師市山化鄉湯泉村的村口,村民稱之“顔魯公墳”。顔真卿墓北倚邙山,南坐洛水,墓長寬均為16米,墓前有明清石碑各1通。明碑為縣令呂純如撰寫的“唐太師顔魯公真卿墓碑記”。該碑高1.75米,寬0.60米,厚0.15米。清碑高1.45米,寬0.6米,厚0.17米。正面正中刻“福唐贈司徒谥文忠顔魯公之墓”,為乾隆五十五年三月太守張松孫和邑令湯毓倬所立。現為市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96年,山化鄉政府對顔真卿墓進行了整修,并建立了顔真卿紀念館。國務委員陳俊生為紀念館題寫了館名,著名作家吉學沛題寫了“一代宗師”的條幅。

曆史評價

李隆基:朕不識顔真卿形狀何如,所為得如此!

李萼:聞公義烈,首唱大順,河朔諸郡恃公為長城。

盧杞:顔真卿四方所信,使谕之,可不勞師旅。

李适:器質天資,公忠傑出,出入四朝,堅貞一志。屬賊臣擾亂,委以存谕,拘肋累歲,死而不撓,稽其盛節,實謂猶生。

殷亮:昨段秀實奮身擊泚(朱泚)首,今顔真卿伏缢烈(李希烈)庭,皆啟明君臣,發揮教訓,近冠青史,遠紹前賢。

裴敬:以忠烈稱者,顔魯公、段太尉。

劉昫等:①國,是武之英也;苟無楊炎弄權,若任之為将,遂展其才,豈有朱泚之禍焉!如清臣富于學,守其正,全其節,昌文之傑也;苟無盧杞惡直,若任之為相,遂行其道,豈有希烈之叛焉!夫國得賢則安,失賢則危。德宗内信奸邪,外斥良善,幾緻危亡,宜哉。噫,‘仁以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後已,不亦遠乎!’二君守道殁身,為時垂訓,希代之士也,光文武之道焉。

②自古皆死,得正為順。二公雲亡,萬代垂訓。

宋祁:當祿山反,哮噬無前,魯公獨以烏合嬰其鋒,功雖不成,其志有足稱者。晚節偃蹇,為奸臣所擠,見殒賊手。毅然之氣,折而不沮,可謂忠矣。詳觀二子(段秀實、顔真卿)行事,當時亦不能盡信于君,及臨大節,蹈之無貳色,何耶?彼忠臣誼士,甯以未見信望于人,要返諸己得其正,而後慊于中而行之也。嗚呼,雖千五百歲,其英烈言言,如嚴霜烈日,可畏而仰哉!”

姚兕:吾慕其人耳。

米芾:顔真卿如項羽挂甲,樊哙排突,硬弩欲張,鐵柱特立,卬然有不可犯之色。

綦崇禮:昔唐天寶之亂,河北列郡并陷,獨常山、平原能為國守者,蓋杲卿、真卿二顔在焉。

劉珙:此五君子(諸葛亮、杜甫、顔真卿、韓愈、範仲淹),其所遭不同,所立亦異,然其心則皆所謂光明正大,踈暢洞達,磊磊落落而不可揜者也,其見于功業文章,下至字畫之微,蓋可以望之而得其為人。

朱熹:顔魯公隻是有忠義而無意智底人。當時去那裡,見使者來,不知是賊,便下兩拜。後來知得,方罵。

王應麟:①顔魯公為《郭汾陽家廟碑》雲:‘端一之操,不以險夷概其懷;堅明之姿,不以雪霜易其令。’斯言也,魯公亦允蹈之。

②顔真卿、鄭畋以興複為己任,倡義讨賊,其志壯矣。真卿權移于賀蘭進明,畋見襲于李昌言,功不克就。故才與誠合,斯可以任天下之重。

徐鈞:一曲霓裳失太平,漁陽鼙鼓暗風塵。君王隻識楊丞相,不識平原老守臣。

趙秉文:①陛下勿謂書生不知兵,顔真卿、張巡、許遠輩以身許國,亦書生也。

②肅代有一顔真卿而不能用,德朝有一陸贽而不能用,宣朝有一李德裕而不能用,自是以還,唐衰矣。

高棅:魯公情欣所遇,悉綜古調,頗尚格氣,不事彌文。雖有一二近體,不過遊戲之作,非所以系幽悰也。今集中所載不及百篇,大都守吳興時,與皎僧、陸處士之流結思岩林,相忘外道者也,然曠世之情,優入三昧,殊非守平原時色相。

豐坊:昔人傳筆訣雲:“雙鈎懸腕,讓左側右,虛掌實指,意前筆後。”論書勢雲:“如屋漏痕,如壁坼,如錐畫沙,如印印泥,如折钗股。”自鐘、王以來,知此秘者...唐則歐陽信本、虞伯施、褚登善、薛純陀、薛嗣通、孫過庭、鐘紹京、賈膺福、李泰和、賀季真、李太白、張伯高、杜子美、顔清臣、柳誠懸、錢藏真、張從申...雖所就不一,要之皆有師法,非孟浪者。

董其昌:書家以險絕為奇,此竅惟魯公、楊少師(楊凝式)得之,趙吳興(趙孟頫)弗能解也。

王夫之:顔魯公謂盧杞曰:‘先中丞傳首至平原,真卿以舌舐其面血,公忍不相容乎?’近世高邑趙冢宰以魏廣微叔事逆奄,而歡曰:‘昆溟無子。’魯公陷死于賊中,冢宰沒身于遠戍,取禍之繇,皆君子之過也。

李光地:①立言最要謹慎。魏鄭公、顔魯公,為人忠亮節義如此。

②顔魯公忠義強直,至死不變。

蔡東藩:①拚生一擊報君恩,死後千秋大節存。試覽《唐書》二百卷,段顔同傳表忠魂。

②顔真卿奉敕宣慰,不受李希烈脅迫,且累叱四國使臣,直聲義問,足傳千古。至朱泚竊據京城,複有段秀實之密謀誅逆,奮身擊笏,事雖不成,忠鮮與比。唐室不謂無人,誤在德宗之信用奸佞,疏斥忠良耳。

上一篇:劉二飛

下一篇:戴衢亨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