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德讓

韓德讓

中國遼朝大臣
韓德讓(公元941年—公元1011年),字緻堯,契丹名興甯·姚哥,後獲賜姓名“耶律隆運”,薊州玉田人,遼朝(契丹國)重臣。乾亨元年(公元979)七月,韓德讓代父守南京。九月,宋軍攻打南京,韓德讓臨危不懼,登城指揮守軍抵禦15晝夜,待援兵趕到,内外夾擊,大敗宋兵于高梁河(約在今北京外城一帶),史稱“高梁河之役”。韓德讓因功授遼興軍節度使。乾亨四年,遷升南院樞密使,賜名“德昌”,成為漢臣中權勢最大者。[1]統和二十九年(公元1011年)三月初六日,韓德讓在從高麗班師途中病逝,享年七十一歲。聖宗追贈韓德讓為尚書令,賜谥“文忠”,陪葬于乾陵之側。
    本名:韓德讓 别名:耶律隆運 字:緻堯 所處時代:遼朝 民族族群:漢族 主要成就:高粱河之戰,漢化改革,澶淵之盟

人物生平

早年經曆

韓德讓之祖父韓知古早年為契丹所掠,成為“宮分人”(隸屬宮衛的奴隸),後得到遼太祖耶律阿保機重用,官至中書令,父親韓匡嗣亦被遼景宗封為秦王。韓知古、韓匡嗣與契丹後族蕭氏聯姻,韓德讓就是韓匡嗣與蕭氏(契丹名歐妮·拏思)所生的第四子。

遼景宗保甯二年(970年),韓德讓以恩蔭入仕,起家東頭供奉官、銀青崇祿大夫、左散騎常侍兼殿中侍禦使、武騎尉,以事君“謹饬”著稱。後加封金紫崇祿大夫、司徒、行左千牛衛将軍兼禦史大夫、上柱國,改上京皇城使,加太保。後授鳳翔節度管内觀察處置等使、特進、太尉、行鳳翔尹,封昌黎郡開國公,食邑三千戶、食實封三百戶,賜“推忠翊聖功臣”号。父親韓匡嗣出任上京留守期間,常常扈從禦駕出行,因此遼景宗命韓德讓知軍府事,代父治理上京,頗有聲譽,被拜為右金吾衛上将軍,加食邑一千戶、食實封一百戶,仍賜“保節功臣”号。

保甯十一年(979年),韓匡嗣改授南京(今北京)留守,韓德讓仍知軍府事,代父守南京,時人傳為佳話。同年,宋太宗在滅北漢後進取幽燕,圍困南京,韓德讓親自登城,日夜守禦。後來惕隐耶律休哥敗宋軍于高粱河,韓德讓截擊并再次擊破宋軍,因功被遼景宗拜為遼興軍節度使、平灤營等州觀察處置等使,加太師、同政事門下平章事。乾亨三年(981年)十二月,遼景宗任命韓德讓為南院樞密使,加食邑一千戶、食實封一百戶。

輔佐聖宗

乾亨四年(982年)九月,遼景宗在祥古山狩獵期間罹患重病,韓德讓不等待诏命召他前去,就率親屬十多人趕赴行帳。景宗臨終前傳位于十二歲的梁王耶律隆緒,韓德讓與耶律斜轸同受顧命。景宗遺孀蕭綽哭着說:“母寡子弱,族屬強大,邊防也沒有安定,該怎麼辦?(母寡子弱,族屬雄強,邊防未靖,奈何?)”韓德讓和耶律斜轸回答:“信任臣等,何慮之有!”韓德讓向蕭綽提議“易置大臣,敕諸王各歸第,不得私相燕會,随機應變,奪其兵權”。在完成布置後,耶律隆緒順利繼位,是為聖宗。母後蕭綽以承天皇太後的身份臨朝稱制,對韓德讓愈加“寵任”,讓他總管宿衛,加封開府儀同三司。同年十二月,韓匡嗣去世,韓德讓上疏請求終制,但蕭太後仍奪情起複他為冠軍大将軍、左金吾衛上将軍,後加兼侍中,并賜“守正功臣”号。統和三年(985年)十一月兼政事令。當時契丹皇族耶律虎古因事忤逆韓德讓,韓德讓拿起護衛兵的武器擊中其腦,緻其死亡,足見韓德讓權勢之大。

統和四年(986年),宋太宗再次出兵北伐幽燕(參見詞條雍熙北伐),韓德讓随蕭太後出征,在擊退宋軍的過程中立下汗馬功勞,因功被封為洛京留守,加守司徒、河南尹,封楚國公,與北府宰相室昉共執國政。

統和六年(988年),韓德讓随遼聖宗攻宋,在沙堆擊退夜襲的宋軍。後遼軍被宋将李繼隆擊敗,于翌年二月班師南京,韓德讓加封楚國王。[

統和十一年(993年)正月,韓德讓的母親秦國太夫人蕭氏去世,他仍被奪情起複為鎮軍大将軍、左金吾衛上将軍。翌年,室昉緻仕,韓德讓接任北府宰相,後加守太保、監修國史,賜“興化功臣”号。

統和十七年(999年)九月,北院樞密使魏王耶律斜轸去世,韓德讓接任北院樞密使。随後因瀛州勝捷、擒獲宋将康保裔之功,拜大丞相,改封齊國王,加食邑八千戶、食實封四千戶,兼賜“嘉謀神智功臣”号。

獲賜姓名

統和二十二年(1004年),韓德讓随聖宗和蕭太後南征,與宋締結澶淵之盟而還。其時已有醫生蕭敵魯等提議給韓德讓賜國姓耶律,隸籍橫帳。于是在十二月班師之際,蕭太後正式賜韓德讓姓耶律,改封晉國王,加食邑二千戶、食實封一千戶,加賜“經天緯地匡時緻主霸國功臣”号,并取得了免于常朝、在禦座邊設獨座、不用被唱名、不用下拜、不與其他臣僚同席同班的特殊禮遇。一年後,韓德讓出宮籍(取消“宮分人”身份),隸屬橫帳季父房後,正式成為契丹皇族的一員。

統和二十七年(1009年)十二月,承天皇太後蕭綽去世。翌年四月下葬太後時,聖宗以“雖天子必有長也”,也就是皇帝要有兄長為由,按自己的字輩給韓德讓賜名“隆運”,使韓德讓獲得了“皇兄”的身份,位在親王之上,賜田宅及陪葬地。

染病去世

統和二十八年(1010年)十月,遼聖宗親征高麗,韓德讓從征,于班師之際得病,遼聖宗和皇後親自臨視醫藥,但韓德讓仍不治身亡,享年七十一歲,時為統和二十九年(1011年)三月初六日。遼聖宗聞訊辍朝,按家人之禮為其服喪,并以親王禮陪葬于乾陵之側,追贈尚書令,賜谥号“文忠”,按諸宮例建文忠王府。

主要影響

政治方面

韓德讓經過遼景宗朝在中央和地方的曆練,在遼聖宗朝身兼南、北院樞密使及北府宰相三大要職,并官拜大丞相,其地位之顯赫為有遼一代任何蕃、漢官都無法企及。他在政治方面的主要貢獻有:

輔佐遼聖宗繼承皇位并穩固統治。遼景宗暴崩,遼聖宗年僅十二歲,所面臨的是“母寡子弱,族屬雄強,邊防未靖”的不利局面。韓德讓領受顧命,總管宿衛,向蕭太後提議易置大臣、羁制諸王之法,确保政局平穩過渡。其後在蕭太後的臨朝稱制下,與室昉、耶律斜轸、耶律休哥等蕃漢重臣同心輔政,使遼朝進入全盛

韓德讓在輔佐遼聖宗期間,高舉“任賢去邪”的旗幟,不分蕃、漢,提拔人才,邢抱樸、蕭合卓、耶律世良等重臣均為其所薦。其中漢官受益最大。韓德讓在中央團結了室昉、張儉、邢抱樸、馬得臣等有才幹的漢官,并使大批漢官得到獎勵。統和五年(987年)到統和十五年(997年)獎勵的地方官中,漢官占三分之二。他還推廣在此前南京試行的科舉考試,使更多漢官進入遼朝中樞,大大提升了漢官的地位。對于管理契丹人軍政的北樞密院,韓德讓則不甚重視,以緻“職多廢曠”。

經濟方面

韓德讓提出了許多改善民生、鼓勵生産的建議,并得到批準。例如統和四年(986年)擊退宋軍後,韓德讓提議減輕受戰争和饑荒雙重困境的山西四州(雲、應、朔、寰)的賦稅,以招徕流民;又鑒于戰後百姓逃亡,莊稼無人收獲,主張募人收獲,并将一半收成分給收獲者。在大丞相任内,他又鑒于南京、平州糧食歉收,奏請免除百姓農器錢,并請求平抑各郡物價。

軍事方面

在遼宋戰争中,韓德讓作為遼方指揮官,屢建功勳,其參與的戰鬥主要有:

保甯十一年(979年)宋太宗親征幽燕,遼軍起初戰敗,士氣低落,人心浮動。韓德讓時為權知南京留守事,在宋軍圍城之際與權南京馬步軍都指揮使耶律學古、知三司事劉弘等通力合作,親自登城防禦,等待援軍到來。宋軍在高粱河敗北後,韓德讓趁機邀擊,大敗宋軍,以“安人心,捍城池”之功受到遼景宗诏書褒獎,獲拜遼興軍節度使、平灤營等州觀察處置等使,加太師、同政事門下平章事

統和四年(986年),宋太宗再次出兵北伐幽燕(雍熙北伐),韓德讓随蕭太後出征,出謀劃策,為遼軍的勝利立下汗馬功勞,因功封楚國公

統和六年(988年)十一月遼聖宗親征,韓德讓從征,與遼聖宗在長城口大敗宋軍,殺獲殆盡,又在包圍沙堆時嚴陣以待,擊退夜襲的宋軍,班師後因功晉封楚國王

統和十七年(999年)十月遼聖宗親征,韓德讓從征,在瀛州高陽關生擒宋都部署康保裔,韓德讓因功拜大丞相,改封齊國王

統和二十二年(1004年)十月遼聖宗親征,韓德讓從征,行至黃河北岸的澶州,與宋結盟而還,在戰争和締盟過程中,韓德讓發揮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因功獲賜國姓,改封晉國王。

在對宋戰争期間,韓德讓俘虜大量漢人,将他們安置于遼東熊石山,設宗州。除了對宋戰争,韓德讓還參與了統和二十八年(1010年)東征高麗之役(第二次遼麗戰争),但戰功不詳。

曆史評價

《遼史》:①重厚有智略,明治體,喜建功立事。

②德讓在統和間,位兼将相,其克敵制勝,進賢輔國,功業茂矣。至賜姓名,王齊、晉,抑有寵于太後而緻然欤?宗族如德威平黨項,滌魯完宗祀,制心不苟合,家聲益振,豈無所自哉!

《契丹國志》:隆運孜孜奉國,知無不為,忠孝至誠,出于天性。……隆運自為相以來,結歡宋朝,歲時修睦,無少間隙,帖服中外,靡有邪謀。……其眷遇始終,無與比倫……古今天下有權臣,有重臣。權臣之權,其君危如綴旒;重臣之重,其國安如泰山。耶律隆運因緣中宮,策立明睿,鎮服内外,無有邪謀,不可謂之非權臣,亦不可謂之非重臣也。遂乃釋肺腑之戚,玉譜聯名;席茅土之封,金枝入繼。斯不謂之千載之逢而非常之遇欤!

蕭綽:進賢輔政,真大臣之職。

耶律隆緒:王之勳業忠孝,蓋一人而已。

趙恒:德讓頗有智謀,專任國事,今既喪國母,德讓又死,臣佐中未聞有其比者。

張正明:他是遼臣中輔政最久、集權最多、寵遇最厚、影響最大的一人。對聖宗前期的施政,如改革制度、改善契丹族和漢族的關系,以及維護遼宋盟約等,他都起了重大作用。

人際關系

祖父:韓知古

祖母:蕭氏(契丹名歐妮·邁紮)

父親:秦王韓匡嗣

母親:秦國太夫人蕭氏(契丹名歐妮·拏思)

兄弟:韓德源、韓德慶、韓德彰(以上為兄長)、韓德威、韓德崇、韓德凝、韓德晟、韓德昌

妻子:李氏(僅見于宋使路振記載,韓德讓墓志亦未載韓德讓之妻)

嗣子:

耶律宗業(契丹名耶律胡都古,為遼聖宗之侄、齊國王耶律隆裕之子,因韓德讓無子而将其過繼)

耶律宗範(契丹名耶律合祿,耶律宗業無子而死,遼聖宗改以宗業之弟宗範為韓德讓嗣子)

嗣孫:

耶律弘仁(耶律隆裕第三子宗熙之子,宗範無子而死,遼道宗以弘仁為宗範嗣子)

耶律弘禮(耶律弘仁之弟,弘仁之子捷不也無子早卒,遼道宗以弘禮為宗範嗣子)

奉祀後裔:

耶律敖盧斡(遼天祚帝耶律延禧之子,弘禮兩子早卒,天祚帝以敖盧斡奉韓德讓之祀)

轶事典故

韓蕭戀情

在以遼朝官方資料為基礎而修成的《遼史》中,韓德讓深受承天皇太後蕭綽的“寵任”。統和六年(988年)四月十一日,遼朝王公貴族舉行擊鞠之戲,蕭太後觀看,過程中一個叫胡裡室的大臣沖撞了韓德讓的馬,使韓德讓墜地,蕭太後大怒,馬上斬了胡裡室。同年九月十三日,蕭太後又親自到韓德讓帳中,厚加賞賜,極盡歡娛。

宋朝方面的資料則直接指出韓德讓就是蕭太後的情夫。如《續資治通鑒長編》載“蕭氏與樞密使韓德讓通”,《契丹國志》載其與蕭氏“有辟陽(審食其)之幸”。統和二年(984年)宋朝邊臣賀令圖等向宋太宗所提供的情報稱“蕭氏與韓私通,遣人缢殺其妻,乃入居帳中,同卧起如夫妻,共案而食”,國事皆由蕭太後與韓德讓商議來決定,以緻契丹上下對此頗有非議,但敢怒而不敢言。統和二十六年(1008年)出使遼朝的宋使路振更是在其出使日記《乘轺錄》中詳細記載了他所聽聞的韓蕭戀情始末。據他記載,蕭綽幼年時,曾被許配給韓德讓,後來應皇室要求而嫁給遼景宗。遼景宗死後,韓德讓受顧命掌權,蕭氏為了确保他效忠于遼聖宗,就請求重溫舊情,讓韓德讓把聖宗當兒子看,後來又毒殺韓德讓之妻李氏,與韓德讓同居。路振還說楚王耶律隆祐就是韓德讓與蕭氏的私生子,并在宴會上親眼見到(有學者考證稱路振所見“韓氏子”其實是韓德讓侄孫韓滌魯)。澶淵之盟時,宋使曹利用也目擊韓、蕭并坐于駝車之上,與自己談判。

知人善任

皇族耶律烏不呂與國舅爻直不和,罵爻直為奴才,爻直向時任北院樞密使的韓德讓告狀,韓德讓非常生氣,質問烏不呂:“你怎麼得到這個奴才?”烏不呂回答:“三父房分籍時也算容易得到。”韓德讓笑着将其釋放。等到韓德讓當了大丞相,又主動推薦烏不呂出任統軍使,蕭太後對韓德讓推薦曾對他出言不遜的烏不呂感到不解,韓德讓說:“臣忝居相位,他對臣都不屈服,何況對其他人?由此知道他可以任用。如果委以此任,他必定能鎮撫諸蕃。”蕭太後批準。

人物争議

據《遼史》記載,韓德讓曾在統和十九年(1001年)被賜名為“德昌”。但據韓德讓父母的墓志,韓德昌是韓德讓的幼弟,韓德讓本人的墓志亦未載賜名“德昌”。有學者認為,賜名“德昌”既無意義又與其弟同名,故《遼史》很可能是誤載。

後世紀念

韓德讓陪葬于景宗和蕭太後之乾陵東南側,即今遼甯省北鎮市富屯街道洪家街村民組西北的山坡上。2015年—2017年,遼甯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會同錦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北鎮市文物處對墓地進行了考古勘探和發掘。韓德讓墓雖曾遭盜掘,但仍出土了不少遺物,其中就有2900餘字的韓德讓墓志,對遼史研究具有重要價值。

史料索引

《遼史·卷八十二·列傳第十二》

《契丹國志·耶律隆運傳》

上一篇:侶皓吉吉

下一篇:巴勃羅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