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修

雙修

修煉方法
雙修是佛正法.漢地大藏經中的雙修儀軌,善無畏尊者所譯之《大聖歡喜雙身大自在天毗那夜迦王歸依念誦供養法》中就講道:“大聖自在天,是摩酰首羅大自在天王,烏摩女為婦,所生有三千子,其左千五百,毗那夜迦王為第一,行諸惡事,領十萬七千諸毗那夜迦類;右千五百扇那夜迦持善天為第一,修一切善利,領十七萬八千諸福伎善持衆。此扇那夜迦王,則觀音之化身也,為調和彼毗那夜迦王惡行,同生一類成兄弟。夫婦示現相抱同體之形,其本因緣具在大明咒賊經,今為諸行者,略說壇法念誦供養等次第。若不知此法之者,于餘尊法難得成就,複多障礙,故先可修此道。拆字解釋:雙(雙)shuāng兩個,一對:一雙鞋。雙杠。雙重(chóng )。雙方。雙管齊下。雙豆塞聰(耳被堵塞,一無所聞)。雙瞳剪水(形容眼珠的清澈)。智勇雙全。蓋世無雙。偶,與“單”相對:雙數。雙号。[1]修的解釋 修 ū 裝飾,使完美:修飾。修辭。裝修。 整治,恢複完美:修複。修治。修繕(修理)。修浚(修理疏通)。修好。修明(古代指政治清明)。 剪或削:修剪。 興建,建造:修建。修築。 編纂,撰寫:修書。修史。[2]
  • 中文名:雙修
  • 外文名:
  • 拼音:shuang xiu
  • 近義詞:
  • 反義詞:
  • 性質:佛正法
  • 類型:修煉方法

佛教正法中無“雙修法”

道家密宗《雙修訣》敬軒子

道家修命經雙修,陰陽相佑真天苟; 

大功已無俗間忌,高德品深可到頭; 

多少浪子盜此術,隻為淫欲禍自收; 

坤坤大術幾人得,修身真士多人愁; 

修為之術成邪術,提及損名污道侯; 

貧下數語言真事,有緣之人善緣有; 

雙修之器陽在目,陰耳收得真陽就; 

表象為引觸靈地,天籁妙聲孱神牛; 

一語一視如佳境,陽升陰彙紫氣周; 

神谷頓開玄門色,丹田激蕩功天走; 

此功大期術十四,此功不可無律修; 

選境都為雙虧日,子亥之時透冥州; 

道家真語諱羞策,自古幾人上九優; 

清雅之地五谷淨,沐浴清爽仙神遊; 

彼此多通貪喜色,歸本最适上上叩; 

初期不可近膚肉,中期可有表出頭; 

後期雙入目不識,心通明鏡有善受; 

心靜雙受念字籌,經久三輪采必枯; 

選料勿納民間事,功成抛掉情欲首。 

今依《楞嚴經》四種清淨明誨之第一清淨依據佛說來說明佛教正法中絕無此淫法。  

以下為楞嚴經注解,采用台北大毗盧寺成觀大法師之《大佛頂首楞嚴經義貫》。成觀大法師曾留學日本東密高野山,并得傳法灌頂為真言宗第53世傳法灌頂阿阇黎,精通唐密,東密,台密,藏密佛教。所以,我們看看密宗的祖師大德是如何說的。

第一節斷淫心清淨明誨

(經)阿難。雲何攝心我名為戒。若諸世界六道衆生,其心不淫,則不随其生死相續。

注解:其心不淫即非但身不淫,連心亦不淫,亦即是斷淫心。

密宗雙修和道教雙修

密宗雙修理論與道教房中理論在本質上是基本相通的。

首先,二者都認為,人體生命能源是性能量。道教煉精化氣。煉氣化神;還精補腦是以性能量—一元精為生命物質基礎;密宗所謂“軍荼力蛇”、“靈蛇”、“拙火”也是以性能為生命修煉根基。

其次,二者都采用男女性交媾的技術操作來達到激發性能——生命潛能的修煉目的。道教内丹雙修要求有法、财、侶、地。取坎填離、乾爐坤鼎合煉成丹;密宗則有明妃、空行母作為性修煉伴侶。且二者都有一套完整的性修煉技術操作體系。

第三,無論是道教房中還是密宗雙修,回精與逆流都是最根本技術和行為。道教房中無論哪派都以“從而不施”、“不洩于道路”為根本法則,并講究“黃河逆流”,将精氣循督脈運至頭頂,形成周天;密宗則以性交激發性能,将未射出之精氣擊發拙火,循中脈上升至腦。達到這——步的便被稱為“逆精者”(ordhvaretas)。

第四,道教房中和密宗雙修都以信仰為基礎,目的是成為登逾彼岸者。道教房中術的信仰基礎是“神仙不死,羽化飛升”。内丹雙修派更要達到“陽神出頂”,“煉神還虛”。但在現實客觀意義上,卻與祛病治疾,健康長壽緊密相關。密宗雙修的信仰基礎是即身成佛、涅寂靜;客觀效果上也有長壽——虹化的現實意義。

第五,作為宗教行為,道教房中與密宗雙修都伴随着神秘的宗教儀式儀軌。道教天師道的“合氣之道”須集體進行“真人日禮”、“诏冥醮錄”,“男女至朔望日先齋三日”;還有專門的“師尊”進行性修煉指導,“入私房詣師立功德”。密宗雙修則要舉行隆重而神秘的無上瑜伽密灌頂儀式。又稱灌頂大法。具體包括密灌頂與慧灌頂,均為上師對其弟子在雙修知識和實踐上的言傳身教。密宗有嚴格規定,未經此二灌頂者絕對不能用“樂空雙運”之雙身修法。

佛教密宗雙修法與道教房中術本質相通并不是偶然的。

在曆史上,印度的佛教于公元2~3世紀以來曾大舉進入中國并成為中國主要宗教之一,這已是衆所閡知的事實。然而,在此同時,中國的道教也曾逆向遠播至印度。并很大程度上影響了佛教,使之演化出密宗,則鮮為人知了。由于印度密宗的産生晚在公元7世紀以後,而中國的房中術依據馬王堆西漢墓竹簡房中書推斷,不應晚于戰國晚期至西漢初,也就是公元前3世紀前後,因此在佛教于公元2—3世紀循南、北絲綢之路進入中國時,中國的房中術完全可能循同樣的道路随着當時興起的道教傳播至印度。

密宗經典對此有不少蛛絲螞迹可尋。如密宗古典《樓陀羅問對》卷17說,梵天之子瓦西沙曾苦修數年而未得成就,于是其父勸他求取“中國修煉法”。他後來到了中國,見佛陀身邊有無數裸體術士飲酒吃肉并與美女性交。他感到惶惑之際,佛陀乃以性儀及五摩之義授與他。所謂“五摩”,(5m),乃是飲酒(madya)、食魚(matsya)、食肉(mamsa)、性準備(maithuna)、男女群體性交(mudra)。

這也就是印度教性力派的“五摩(m)字真言。”這裡所載的很有可能指的是西南天師道所舉行的“合氣”儀式。另外一部權威的密教經典《梵天問對》、又稱《風神合璧旦多羅》也記載了大體相同的傳說,說是密宗大師殊勝曾遠赴“摩诃支那”和“秦地”學習正道,卻見佛陀沉緬于醇酒美婦,疑問之下,佛陀向他傳授了“五摩功”。

四川省社會科學院的張毅先生曾在《印度宗教與中國佛教》一書中指出,道教傳播印,度,主要是通過滇緬線,即今所謂南方絲綢之路進行的。此論甚為精到。根據此論,中國道教房中術傳播路線為,西端連接西南絲綢之路終點的印度密宗發源地迦摩縷波(阿薩姆),東端連接西南絲綢之路另一終點,即道教天師道發源地川西成都地區。

大約在公元2世紀到4世紀間,佛教沿西南絲綢之路東傳同時,道教天師道的“合氣之道”也循同一路線西傳,由此刺激了鄰近中國的迦摩縷波地區奉“五摩字真言”的“外道’’流傳,最後衍變為佛教密宗,并于公元8世紀回傳到中國漢藏地區。由此,除去佛教信仰教義及來自古印度瑜伽生理學外,我們可以解釋為何印度佛教密宗雙修與中國道教房中術竟然如此類同,如出一轍了。

著名學者李約瑟博士就此曾指出:“乍視之下,密宗似乎是從印度輸入中國的。但仔細探究其(形成)時間,倒使我們認為,至少可能其全部東西都是道教的”(《中國科學技術史》)。荷蘭著名漢學家高羅佩也指出了這一點。他說:“由于基于止精法的房中秘術從紀元初便盛行于中國,而其時在印度卻毫無迹象,所以很明顯金剛乘的這一特點當是經阿薩姆邦從中國傳入印度”。(《中國古代房内考·附錄》)

密宗雙修傳自印度,源于中國道教房中術。且在西藏等地區,已演變為道地的中國佛教宗派。其雙修法,包含了深刻的信仰、哲理、人體科學知識和認識,并有一系列觀想、行氣操作方法,在一定的前提下,對人體健康和長壽有一定益處和效果,因而是中國房中養生文化的組成部分。

但是與道教内丹雙修一樣,密宗雙修要求的個人條件及心理生理修養水平很高,(西藏黃教規定,未經二葉餘年顯宗課程修習及嚴格考試是不允許學密的)一般人是不可能自己獨自修煉的。至于作為修密準備的各種煉氣法門,如金剛數息法、寶瓶氣法、金剛誦法、九節風法、大圓滿次第法等則可以作為自身習煉氣功以祛病健身、追求長壽的參考。

般若心經

咒語注釋

般若。智慧也。波羅蜜。到彼岸也。多。定也。經。徑也。言此經乃定心之徑路也。此經以單法為名。實相為體。觀照為宗。度苦為用。大乘為教相。此五者。經中所說之旨也。單法者。即般若波羅蜜多也。實相者。即諸法空相也。觀照者。即照見五蘊皆空妄也。度苦者。即度一切業報苦厄也。大乘者。即菩薩所行甚深般若也。

觀自在菩薩。

觀自在者。觀聽圓明。智慧無礙。觀有不住有。觀空不住空。心不能動。境不能随。動随不亂其真。得大自在圓通也。菩薩。即菩提薩埵之省文。菩提曰覺。薩埵曰有情。謂能覺一切有情。自覺以覺衆生也。曰菩薩曰大士。皆尊稱佛号之名也。觀自在菩薩。即觀世音大士也。

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

行深者。謂清淨因地之法行已深也。般若。華言智慧。般若智慧。非識心之昭昭靈靈。乃本心真性之光明。照無量世界。通無量劫事。圓明普照之真智真慧也。波羅蜜。華言到彼岸。此岸。乃衆生作孽受苦。堕落沉淪之地。彼岸。乃諸佛菩薩究竟到人欲盡淨。光明正大之地。多者。定也。時者。時候也。謂菩薩妙圓明覺超越世出世間。具足三昧慧定之時也。

照見五蘊皆空。

照者。本心智慧妙覺明照也。見者。本心智慧明圓真見也。五蘊者。色受想行識之五陰也。空即本心性體實相之真空也。照見蘊空。則本心妙明而性體洞見也。

度一切苦厄。

謂解脫一切執著生死煩惱之苦厄。成就一切圓通也。

舍利子。

即舍利弗。母名舍利。因母立名。乃佛之弟子。舍利弗于佛弟子之中。智慧第一。而不能如觀世音菩薩究竟得證圓通。而成正覺者。蓋因滞于智慧也。滞于智慧。則有我相。我見。(空相。空見。)佛故舉觀自在菩薩之行深般若真空無相之法。以證菩提彼岸。得為圓明普照之标榜。呼舍利子而告之。欲其不滞于我相。我見。空相。空見。而究竟于人空法空。空空之境界。以證無上道也。

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識。亦複如是。

色乃夢幻泡影。故不異于空也。

空乃一真顯露。故不異于色也。

色有形相。凡有所相。皆是虛妄。終有壞期。故色即是空也。

空性虛無。無形無聲者也。道以虛無之體。視之不見。聽之不聞。能生有色有聲之天地萬物。故空即是色也。

因色而有六根之領受。六根領受于心。而生思量拟度之想。懸想六塵。而生運用施為之行。行動遷流。而生分辨精粗美惡之識。色受想行識。五者相因也。色有壞時。而受想行識。終歸虛妄。亦複如是。色即是空也。能了悟色即是空。逢色不受。則無受想行識諸雜念一心清淨。空若太虛。以無相而生真空之實相。亦複如是空即是色也。

舍利子。是諸法空相。不生不滅。不垢不淨。不增不減。

佛複呼舍利子之名。進一層以告之也。意謂不但五蘊皆空。一切修證菩提之法。莫不皆空。楞伽經雲。一切法不生。如是一切法空。若執著于法。則有法生。法生則心意意識皆生。有生則有滅。有生滅。則有垢淨增減矣。諸法若如虛空界之空相。豈有生滅垢淨增減乎。

是故空中無色。無受想行識。無眼耳鼻舌身意。無色聲香味觸法。

是故承上起下之詞。是故真空之中本無我相。何色之有。

既無我相。自無我見。一切聲色何能入我真空妙明之心。自無受想行識矣。

既無我相。則六根亦非我有。無眼耳鼻舌身意矣。

六根既無。則六塵無安頓之所。自無色聲香味觸法矣。

無眼界。乃至無意識界。

眼為六根之先鋒。意為六識之主帥。而六根六塵。無識不顯。無眼界。乃至無意識界。則六根六塵六識之十八界皆無界限矣。

無無明。亦無無明盡。乃至無老死。亦無老死盡。

無明至老死。乃佛所說三世十二因緣也。一曰。無明。謂過去世。妄識迷性也。二曰行。謂過去世。一切結業。随無明妄識流轉也。三曰識。謂現在世。托胎識靈種子也。四曰名色。謂現在世。識靈在胎。心但有名。而色身已有質也。五曰六入。謂現在世。識靈在胎。已成六根之體。已具六入之用也。六曰觸。謂現在世。色身出胎之後。

六根但有所觸。尚未了知六塵之涉入也。七曰受。謂現在世。色身日漸長大。已能納受六塵諸境。尚于貪淫等心未起也。八曰愛。謂現在世。色身日益長成。貪淫等心已開。而生種種愛欲。尚未實愛欲之境也。九曰取。謂現在世。色身強壯。愛欲日盛。而馳求恣取色聲香味觸等以實愛欲之境也。十曰有。謂現在世。色身因馳求恣取。六根積集欲界。色界。

無色界。三界之因。成就欲有。色有。無色有。三有之業果也。十一曰生。謂因果不亡。識靈又随業流轉。受生于未來世之四生六道也。十二曰老死。謂未來世。受生以後。色身衰老。又壞而死也。因無明緣行。因行緣識。因識緣名色。因名色緣六入。因六入緣觸。因觸緣受。因受緣愛。因愛緣取。因取緣有。因有緣生。因生緣老死。十二因緣。生滅無常。

有起有盡。盡而複起。起而複盡。循環三世。生滅輪轉。若觀此十二因緣。皆為無明妄識流轉。忽然覺悟五蘊十八界皆空。則本妙明心。如如不動。無有生滅之妄識。則無無明矣。既無無明。則無起無盡。亦無無明盡矣。乃至者。包無行亦無行盡。無識亦無識盡。無名色亦無名色盡。無六入亦無六入盡。無觸亦無觸盡。無受亦無受盡。無愛亦無愛盡。無取亦無取盡。無有亦無有盡。無生亦無生盡。無老死亦無老死盡。

無苦集滅道。無智亦無得。

苦。謂生死煩惱諸苦。集。謂積聚。人生在世。心為形役。形為事勞。積聚五蘊中之根塵處界。十二因緣生死煩惱。種種苦因。今既無五蘊根塵處界。十二因緣。則無苦因之積聚也。

滅。謂寂滅。道。謂真常不息之道。五蘊中一切苦因。一一皆生滅無常。今生滅既滅。寂滅現前。而當體妙明寂靜之真性。洞徹圓通。以入真常不息之道矣。

謂既無苦集滅道。則已入佛慧。明了無礙之智。已得菩提之果。然雖入佛智。乃本心般若真空之本智。般若無知。無所不知。無漏之智。如無智也。雖得菩提之果。亦是本心現量。即心即佛。不假外求。亦無所得也。若知有智。乃曲心推測之知見。非真空無漏之本智也。若雲有所得。即有所失。亦有漏也。本心具足本智。故雲無智亦無得也。

以無所得故。

此承上起下之詞。謂一心之本智本法。本自具足。無心外之法可得。若有一法可得。即有一分識心結習未盡。識心結習若盡。則萬法本具一心。一心本具萬法。一心與萬法不二。萬法與本心本一。複何有所得哉。

菩提薩埵。依般若波羅蜜多故。

菩提薩埵。即菩薩之稱。依。因也。謂依般若之本智本慧。自悟自修。以登彼岸之故。

心無挂礙。無挂礙故。無有恐怖。

挂者懸系。礙者窒塞。依一心之本智。不依緣起之業識。不住客塵之妄法。則心是空心。法皆空法。所謂不依一法而心常住。已得大自在矣。複何挂礙之有。

恐怖。如地陷風飄。火燒水溺。及殺害惡死。種種之可驚恐怖畏者。既無挂礙。則不滞我相我見。四大皆空。五蘊非有。常清常靜。不動不搖。一切如如。複何驚恐怖畏之有乎。

遠離颠倒夢想。究竟涅槃。

颠倒。謂六塵惑亂。妄想成業。生滅旋複。虛妄輪轉。種種颠倒也。夢想。謂惑于見思客塵。而迷夢妄想也。若既無恐怖。則障垢已盡。本性不複更迷。虛妄不複更生。複何三界感業而輪轉颠倒。複何見思惑亂。而迷夢妄想乎。

涅雲不生。槃雲不滅。謂本心本無挂礙。本無恐怖颠倒夢想。一切種種。皆緣起于無始無明虛妄業識耳。今既依當身一心本智。外息諸緣。内心無喘。心如牆壁。外不放入。内不放出。真常真樂。真我真淨。究竟直到不生不滅涅槃之大道矣。

三世諸佛。依般若波羅蜜多故。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謂過去現在未來三世諸佛也。

阿耨多羅。雲無上也。三藐。雲正等。三菩提。雲正覺。絕諸對待。無有而上之者。故名阿耨多羅無上也。本心本智。各自具足。故名三藐正等也。本心般若智慧。本不為塵勞所蔽。故名三菩提正覺也。謂行深般若之本心本智。到波羅蜜之彼岸。而證菩提之果。不但觀自在菩薩而然。即過去現在未來三世諸佛莫不依般若波羅蜜多故。得無上正等正覺之大道也。

故知般若波羅蜜多。是大神咒。是大明咒。是無上咒。是無等等咒。能除一切苦。

統妙萬法。不可思議之謂神咒者。秘密心印也。

普照一切。而無所不遍之謂明。

最極一切。而無上可上之謂無上。

一切平等。無等可等。謂無等等。

謂度脫一切生死煩惱苦厄也。

真實不虛。故說般若波羅蜜多咒。

謂佛無妄語。如來所說是真語。實語。如語。不诳語。不異語也。

以一心之本智本慧究竟。即塵勞是清淨。即煩惱是菩提。一切苦厄莫不一齊解脫。真實不虛之故。乃說此本心本智。究竟自心秘密之總持也。

即說咒曰。揭谛揭谛。波羅揭谛。波羅僧揭谛。菩提薩婆诃。

大凡一切咒語。乃諸佛微妙秘密心印。惟當沉沉靜靜。無思無慮。一心持念。無記無數。即咒是心。即心是咒。不複以知見立知見。如此持念一心。至于知見無見。則群魔于此以降。真如于此以住。挂礙恐怖于此而解脫。颠倒夢想于此而遠離。本智本慧于此而開發。無明煩惱于此而盡泯。即無明是大智。即煩惱是菩提。即菩提是五蘊。即五蘊是法身。即法身是諸法。即諸法是空相。即空相是當身一心。即當身一心是如來藏也。般若波羅蜜多心經心咒之功德。甯可思議哉。

金剛經

金剛經大旨。總是欲人守六根絕六塵。而六根六塵之不淨者。以五蘊未空故也。

觀自在菩薩特為拈出。示後學以會歸之路。文僅二百六十八字。而言簡意赅。可包金剛經三十二分之全。讀金剛經而不讀心經。是涉博而不知反約也。烏乎可。純陽子敬跋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終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