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舜臣

陳舜臣

華裔日本人、作家
陳舜臣(1924年2月18日-2015年1月21日),華裔日本人、作家,出生于日本神戶市,祖籍中國。在神戶發迹,畢業大阪外事專門學校(現大阪外國語大學)印度語專門科。主要寫作中國曆史小說。是日本的中國曆史小說創作的先行者。在他之後田中芳樹、宮城谷昌光、酒見賢一、冢本青史等衆多日本籍“中國曆史小說作家”陸續出現。陳舜臣于1990年取得日本國籍,1996年(平成08年)成為日本藝術院會員。1998年受章勳三等瑞寶章。代表作:《中國曆史》、《小說十八史略》、《鴉片戰争》等。[1]
    中文名:陳舜臣 外文名: 别名: 民族: 出生地: 畢業院校:大阪大學 職業:作家 代表作品:《玉嶺的歎息》《秘本三國志》 主要成就:推理小說,中國曆史小說 性别:男

簡介

陳舜臣1961年以《枯草的根》獲得第七屆江戶川亂步獎,從此以中國人偵探和神戶華人社會為題材,寫下了不同類型的小說。雖然1962年的《三色的家》和《弓的部屋》着重密室殺人謎團的推理,但接下來的作品卻變成具社會性與曆史性的文學作品。如1967年完成了全數三卷的《實錄·鴉片戰争》和1976年發表的《敦煌之旅》,而更由于1969年發表的《青玉獅子香爐》獲得了第六十屆直木賞,及1970年發表的《玉嶺再度》和《孔雀之道》也同時獲得了第二十三屆日本推理作家協會賞,因此陳舜臣被稱為推理史上首位的三冠王。

此外,《再見玉嶺》及《孔雀之道》獲四十五年度推一時作家協會獎;《實錄·鴉片戰争》獲每日出版文化獎;《叛旗——小說李自成》獲第二十屆翻譯文化獎;《絲路》電視節目演出,獲第三十六屆放送文化獎;《茶事遍路》獲第四十屆讀賣文學賞的随筆·紀行獎;《諸葛孔明》獲第二十六吉川英治文學獎。

四十年多來始終創作不辍,作品不下百餘種,寫作範圍擴及推理小說、曆史小說、現代小說、随筆、遊記與曆史書等。

文學成就

曆史小說家

作為曆史小說家而走上文壇之初,叫響的是推理小說。那是1961年。幫父親經商十多年,用漢文寫商業尺牍,但安能久事這種筆硯間乎?于是寫小說。任何小說都含有推理要素,從日本小說史來看,今後受歡迎的,非推理小說莫屬,這麼一想,便創作了推理小說《枯草根》。

陳舜臣上大學時,英語教材是柯南·道爾,幾乎耽讀了福爾摩斯的全部探案,這應該是他與推理的宿緣。寫《枯草根》那年36歲(生于1924年)。他當初曾想用筆名,叫“計三十六”——三十六計,走為上策。放棄學者夢,他曾經曆了這樣一件事:和幾位朋友聚議開書店,其中兩人不幸被國民黨槍殺,有一人溜之大吉,後來當上了總統,李登輝是也。

1963年,還隻是初出茅廬,聽說給他的稿費僅抵所謂中堅作家的三分之一,勃然變色,拒不應約,可見那敦厚可親的相貌之下有一架傲骨。在一切向錢看的當今,他仍信奉作家為認可自己價值的人而寫,絕不媚俗,違心讓出版商給包裝成摩登女郎。

陳舜臣的曆史小說讀來很有趣,他說過:“曆史小說多半不就是作者依據史料的推理和虛構的混血兒嗎?也許是亂說,但我完全覺得曆史小說也包括在廣義的推理小說裡。”又說:“曆史時代要靠資料及其他來把握,而把握的方法終歸不外乎推理。”有意識地把曆史題材與推理手法結合起來,既是曆史小說,又是推理小說,具有兩種可讀性,恐怕日本小說界無有出其右者。

寫曆史小說需要正确的史觀與豐富的知識。陳舜臣也寫曆史通俗讀物,如《中國通史》,但小說是小說,史實是史實,他一向嚴加區别,不像某些學者取悅于大衆,故意把故事與史實攪在一起,蒙人賣錢。司馬遼太郎的史觀被稱作“司馬史觀”,他死後更被人張揚,陳舜臣也自有史觀,可惜日本還沒人歸納,可能這件事需要中國的研究者來做,而且更勝任也說不定。陳舜臣的《小說十八史略》開篇寫道:“人,唯其人,一貫追究人,這是自古以來的中國人的史觀。”這是他給中國人總結的史觀,大概也就是他本人的基本史觀。

作為同學、同行加摯友,司馬遼太郎這樣說他:“陳舜臣這個人,存在就是個奇迹。首先,了解、熱愛日本,甚至對于其缺點或過失也是用堪稱印度式慈悲的眼光來看待。而且,他對中國的熱愛有養育草木的陽光一般的溫暖。再加上略微脫離了中國近現代的現場。在神戶過日常生活,也成為産生他觀察與思考的多重性的一個要素。對中國的愛與對神戶的愛竟不乖離,合而為一,真教人驚奇。”

陳舜臣很想寫王玄策,“曆史當然由勝利者來寫,而且多是從正統的立場加以選擇。例如王玄策三度出使印度,打仗也獲勝,卻可能因為他身份過低,新舊兩唐書都沒有立傳,而且着述也幾乎都失傳了。我也有拯救這種人的心情。”後來執弟子禮的小說家田中芳樹不負厚望,創作《天竺熱風錄》為王玄策樹碑立傳,想來陳舜臣聊可釋懷。

青春夢未了,陳舜臣自學波斯文,嘗試翻譯,當年躲在防空洞裡也不釋手,2004年終于出版了Omar Khayyám的《魯拜集》。郭沫若曾漢譯《魯拜集》,說“讀者可在這些詩裡面,看出我國的李太白的面目來”。

小說家陳舜臣也寫舊體詩。日本人一般是喜愛杜甫,有一種讀“私小說”似的情趣,不大接受李白那種誇張的表現,如“白發三千丈”之類,但陳舜臣自稱是李白派。他吟有七律《古稀有感》,最後一句是“麒麟志在昆侖河”,曾撰文解釋給日本人:老骥伏枥,志在千裡,而麒麟之志更高遠,是在那發源黃河的昆侖山,我也要像孔子一樣“絕筆于獲麟”。

陳寔的兒子們非常賢德,有“難兄難弟”之譽,更難得的是這種賢德遺傳到陳舜臣,文為德表,範為士則。日本文學當中的中國曆史小說一類由他确立,踵迹其後的有宮城谷昌光、酒見賢一、冢本青史等。田中芳樹稱頌陳舜臣是巨大的燈火,寫道:“所謂中國題材小說,現在正成了路,這是那些高舉燈火走過荒野的先人們的恩惠,而最明亮溫馨的燈火健在,令人不禁從心裡感謝。”

2010年5月,一位耄耋老人的多部着作相繼被國内出版社購買中文版權,爾後席卷了内地的各大城市書店,并在豆瓣上迅速聚集起高企不下的人氣。他就是陳舜臣,一個完全中國的名字,卻是日籍華裔。如同陳舜臣寫自己的書《Who is 陳舜臣》的書名,在不少内地讀者眼中,“Who is 陳舜臣”的确是個撓頭的問題。

而事實上,在日本文壇,陳舜臣早已是家喻戶曉的大師級人物。他開創了日本文學當中的“中國曆史小說”一類,堅持用日文書寫着中國曆史;他是日本大衆傳媒的寵兒,經常露面NHK電視台大話中國曆史,形象地講,陳舜臣正是“日本的易中天”;而在日本這樣一個有着“血統信仰”的國度,陳舜臣卻幾乎拿遍了直木文學獎、吉川英治文學獎、日本藝術院獎等文學獎項,他本身就是一個難解的謎題。

重慶出版社、新星出版社、廣西師大出版社已經陸續翻譯引進了陳舜臣的20餘部代表作,一時間,就在人們還質疑“為什麼陳舜臣在中國不熱”的同時,他的名字和作品已從無處可尋變成了無所不在。

編者按:廣西師範大學2010年1月引進出版了一系列的陳舜臣作品,如随筆集《日本人與中國人》、《西域餘聞》、《中國曆史風雲錄》等,陳舜臣已經成為讀史熱潮的一個重要分支,他的推理通俗小說也首次進入内地讀者視野;上海人民出版社也正逐步引入蔣彜的“啞行者”畫記系列,剛出版的《倫敦畫記》和《愛丁堡畫記》是首次在内地出版。

同樣,被法國學術界稱為“中西方文化擺渡人”的程抱一先生的小說集《此情可待》和《天一言》也在不久前出版……他們都是堅持在異邦寫作的海外華裔寫作者。他們在世界各地講述中國故事,名聲卓着,影響日遠。但對國内讀者來說卻是陌生的。今天,就讓我們來認識他們。

首位推理小說“三冠王”

2007年1月,陳舜臣的《大唐帝國》引進中國,造成唐史圖書的熱銷。2010年開始,新星出版社和重慶出版社開始系統引進他的曆史小說,包括《鴉片戰争》、《風雲兒鄭成功》、《甲午戰争》、《太平天國》、《成吉思汗》和《耶律楚材》等代表作幾乎被悉數翻譯出版。陳舜臣已經成為讀史熱潮的一個分支。

2010年1月,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和福建人民出版社也加入了陳舜臣出版熱潮“大軍”。前者主打其推理小說及散文随筆,《日本人與中國人》、《青玉獅子香爐》讓讀者看到曆史小說之外的陳舜臣;後者則引進了《諸葛孔明》、《曹操》等曆史新作。再加上不久前面世的曹志偉撰寫的研究專着《陳舜臣的兩個文學世界》,陳舜臣作品在國内的翻譯出版及研究着作已經初具規模。

雖然國内出版的陳舜臣作品多以曆史小說為主,但他打響文壇第一炮的其實是推理小說。陳舜臣35歲時,長女患病,他在病床邊閱讀推理小說消除困意,卻意外發現一條文學創作的終南捷徑。“自己寫的推理小說或許會更精彩”,抱着姑且一試的想法,四年後他發表了第一部着作《枯草之根》。

《枯草之根》是一部偵探小說,以在日中國人為視角,描寫了這個特殊的群體,這在當時的日本文學中尚屬新鮮事物,其附加價值是全盤否定了諾克斯的“推理小說十誡”中最無理的第五條“偵探小說中不能有中國人”。小說出版後赢得了廣泛贊譽,并得到第七屆“江戶川亂步賞”,緊接着,他又陸續發表了《三色的家》、《弓的部屋》、《玉嶺的歎息》和《孔雀之道》等。後兩部小說為他赢得了第23屆日本推理作家協會獎,使他成為日本推理小說史上首位三冠王。

曆史小說成就暢銷神話

陳舜臣的推理小說帶有濃厚的中國曆史色彩。比如他最脍炙人口的短篇推理小說《方壺園》,密室被殺者居然是唐代詩人“詩鬼”李賀的朋友,而破案者則是李賀的從弟。照進陳舜臣小說的,常常便是這樣的唐時明月。從甲午中日戰争時代的《大南營》、國共内戰時期的《九雷溪》到抗戰時的《來自相冊》和莫卧兒王朝時的《獸心圖》,陳舜臣的推理故事在中國曆史中縱橫來去,中國的場景和日本的本格詭計,融合得奇妙又自然。

2012年初,廣西師大出版社引進了陳舜臣的《玉嶺的歎息》和《青玉獅子香爐》,一本是長篇推理代表作,一本是短篇推理小說集,這也是國内第一次引進陳舜臣的推理小說。而收在《青玉獅子香爐》一書中的同名小說,也是陳舜臣創作生涯中一個重要的分界線。1969年,他憑《青玉獅子香爐》獲得代表日本大衆文學最高榮譽的直木賞。在此之後,他漸漸轉向曆史小說寫作。

1967年,陳舜臣以《鴉片戰争》“試水”。這部作品足足花了三年多時間,正是它确立了日本文學當中的“中國曆史小說”一類。踵迹其後的有宮城谷昌光、酒見賢一、冢本青史等,田中芳樹更稱陳舜臣是“巨大的燈火”。如今,陳舜臣和司馬遼太郎已經是公認的日本當代最重要的兩位曆史小說家。同以日本曆史為素材的司馬遼太郎相比,陳舜臣的曆史小說基本以中國曆史題材為背景。許多日本人正是通過陳舜臣的中國曆史小說,才逐漸對中國有了深入的認知。

在陳舜臣為數衆多的曆史小說中,最著名的當屬《小說十八史略》。這部作品首先在周刊《每日》連載,1977年出書,全六卷的銷售量,在很短的時間内便超出100萬冊。之後,又改版為12卷,也一再再版,直到1992年還有新的版本出版。在這麼長的時間裡,《小說十八史略》能源源不斷發售,在日本文壇也是很少見的事。

以通俗曆史作家成名後,陳舜臣開始成為日本的媒體明星,這一點也與易中天等學者在中國的走紅異曲同工。

上一篇:邁克·柯裡昂

下一篇:努爾艾力·阿不利孜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