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淑長

陳淑長

北京中醫藥大學東方醫院教授
陳淑長:出生于1940年,北京中醫藥大學東方醫院教授、主任醫師、博士生導師,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擅長治療周圍血管疾病及外科疑難雜症。[1]陳淑長認為,通過實驗和臨床研究可以看出,中醫治療周圍血管病是手術治療必不可少的互補治療手段。陳淑長把提高診斷能力,促使周圍血管病的診斷趨向标準化、規範化,作為她當選周圍血管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後的首要工作。陳淑長還根據中醫辨證論治理論,将該證治則确定為溫經益氣,活血通脈。
    中文名:陳淑長 外文名: 别名: 民族: 出生地: 畢業院校:北京中醫藥大學(原北京中醫學院) 職業:主任醫師 代表作品:《中醫血管外科學》、《周圍血管病中醫研究最新全書》等 主要成就: 性别:女

簡介

1964年從北京中醫藥大學畢業後分配至北京中醫藥大學東直門醫院,曾任北京中醫藥大學東方醫院周圍血管科主任。是全國第四、第六批名老中醫藥專家學術經驗繼承工作指導老師,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n

社會兼職:衛生部國家中藥品種保護審評委員會委員;衛生部國家醫學考試中心中醫藥醫師考試專家委員會委員;中國中醫藥學會外科脈管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中國中醫藥學會康複委員會副會長 ;中國殘疾人康複協會中醫康複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兼外科康複分會主任委員。

學曆:北京中醫藥大學(原北京中醫學院)

主要專科

内、老年、外、婦、兒、眼、耳鼻喉、針灸、骨傷、按摩、皮膚、其他

主要專病

主要研究周圍血管病及中醫外科疑難病證等。如血栓閉塞性永管炎,動脈硬化性閉塞症及并發的高血壓, 高血脂症,多發性大動脈炎,雷諾氏病(症),紅斑性肢痛症,深部靜脈血栓形成, 深靜脈回流障礙,血栓性淺靜脈炎,下肢靜脈曲張及并發的水腫,色素沉着、瘀積性皮炎、慢性潰瘍,淋巴水腫,痛風,糖尿病壞疽等。

醫療特點

以現代化手段診斷疾病,并根據中醫辨證論治理論及中醫康複方法治療以上疾病,如采用口服、外用、靜脈給藥等藥物治療及康複等綜合治療方法。研制的口服中成藥有溫脈通口服液,通脈甯膠囊,靜脈炎3号口服液,去腫片;外用的有複康洗劑,甯舒洗劑,脫疽洗藥,靜脈炎洗藥。總有效率約為96%以上。

科研成果

科研獲有衛生部中标課題,其成果曾獲北京市科技進步獎,北京中醫藥大學科技成果獎,優秀論文獎等六項,現享受政府特殊津貼待遇。發表一級論文40餘篇,已公開出版醫學專蓍4部近三年主編的有:《中醫血管外科學》、《周圍血管病中醫研究最新全書》、《血管疾病的血瘀與化瘀治療》、《中醫康複新治療荟萃》、《基層中醫臨證必讀大系·外科分冊》、《中醫外科康複療法》

成就

從事中醫外科研究的女性不多,能夠在其中某一領域有所作為者更是鳳毛麟角,北京東方醫院周圍血管科陳淑長教授就是其中的佼佼者。在世界醫學發展史上,血管外科學(周圍血管病)是一門年輕的學科,而陳淑長是我國最早研究周圍血管病的女專家。1986年,年僅45歲的陳淑長當選為中華中醫藥學會外科脈管(周圍血管)專業委員會第一任主任委員并連任至今。不到20年的時間裡,在陳淑長的帶領下,中醫對周圍血管病的研究有了長足的進展,已逐漸形成為一個獨立的學科體系,用陳淑長自己的話講,是進入了一個嶄新的時代。

創立新學科

上個世紀70年代,研究周圍血管病的人非常少,中醫藥對周圍血管病的治療十分混亂。陳淑長曾寫過一個綜述,僅查到的現代各家辨證分型就有二十幾個。而中醫古籍更無專書可資借鑒,有關周圍血管病的内容散在于各名家的着作中,東鱗西爪,缺乏系統論述。

相關研究的缺乏緻使臨床狀況堪憂。以周圍血管病中的常見病、疑難病——動脈硬化性閉塞症(ASO)為例,由于很多臨床醫生對其不夠了解,50%的患者因此被漏診或誤診;再如深靜脈血栓形成引發肺栓塞者,臨床上常被誤診為心血管病,從而緻使患者死亡。

此外,由于曆史、社會、區域、流派等多種原因,中醫辨治周圍血管病在病名、方藥以及診治等方面多存在不規範的現象:有的一病多名,如急性血栓性淺靜脈炎,分屬于中醫“黃鳅癰”、“惡脈”、“脈痹”等範疇;有的多病一名,如血栓閉塞性脈管炎、動脈硬化性閉塞症、糖尿病壞疽、雷諾氏病(症)等均屬“脫疽”範疇,使醫生在臨床應用中頗感掣肘。因此,陳淑長把中醫辨治周圍血管病作為自己的研究方向,開始執着地向這座醫學高峰攀登。

陳淑長把提高診斷能力,促使周圍血管病的診斷趨向标準化、規範化,作為她當選周圍血管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後的首要工作。她帶領專業委員會在認真查詢大量中醫古籍的基礎上,根據臨床研究和專家論證制定了多種疾病的診斷及療效标準草案,經過近4年的時間,于1990年首先公布了《動脈硬化性閉塞症中醫診斷及療效評定标準》、《血栓閉塞性脈管炎中醫診斷及療效評定标準》、《深靜脈炎中醫診斷及療效評定标準》。這些标準迅速被全國中醫界所采用,為醫療、教學及科研工作提供了依據,在規範化的道路上邁出了可喜的一步。

在确定周圍血管病中醫診斷方法時,陳淑長提出,應以中醫四診為主,結合患者客觀和主觀的症狀制定病名和證候診斷。如在制定血栓閉塞性脈管炎中的脈絡寒凝證的診斷标準時,陳淑長明确指出該病病性為寒,病位在脈,又對症狀進行了細緻描述:“患者多為男性,40歲以下,患肢發涼,疼痛,間歇性跛行,局部皮膚溫度下降,皮膚顔色或蒼白、或蒼黃,足背動脈搏動減弱或消失,舌質淡 紫,舌苔白潤,脈弦緊”。根據上述标準,臨床醫務工作者可以十分簡單、清楚地将該病病名定為脫疽,證型歸為為脈絡寒凝證。陳淑長還根據中醫辨證論治理論,将該證治則确定為溫經益氣,活血通脈。使這一标準既有确定病名的标尺,又有明确辨證的準則;既保證了診斷,又指導了治療。

此外,陳淑長根據自己的臨床觀察,以及《靈樞·營衛生會》:“……老者氣血衰、氣道澀,易于瘀滞”的論述,首次提出動脈硬化性閉塞症多因人到中老年,髒腑之氣漸衰,導緻氣機紊亂,氣血失和,脈道不利,血行瘀滞。而勞累、緊張過度、不注意飲食結構、專嗜煙酒、不善珍攝以及不能控制情緒和不注意寒冷剌激等内外綜合因素均可導緻氣血失和,血行瘀滞。這種基于多種因素綜合探讨病因的方法,對揭示疾病本質,指導臨床診斷、辨證、治療以及預防疾病的發生都起到了重要作用。她還根據該病發生發展過程總結出動脈硬化性閉塞症的四種常見證候:脈絡陰寒證、脈絡血瘀證、脈絡瘀熱證、脈絡熱毒證;指出病機以血瘀為本,應以活血通脈為治療大法,加之氣為血帥,益氣活血法也應貫穿治療始終。這一标準不但便于臨床醫生應用,而且取得了滿意的臨床療效。

挖掘中西醫結合潛力

有報道顯示,雖然手術是治療周圍血管病的主要方法,但由于手術适應症的選擇,約有2/3的病人不可能采用手術治療。另外,動脈重建術5年後的病人通暢率多低于50%;介入治療後半年,約30%~50%的病人發生再狹窄;靜脈曲張術後,60%的病人因深靜脈瓣膜功能不全而出現複發。

陳淑長認為,通過實驗和臨床研究可以看出,中醫治療周圍血管病是手術治療必不可少的互補治療手段。由陳淑長主持的科技部“九五”攻關課題“溫脈通防治早期動脈硬化性閉塞症的研究”、教育部外科博士點課題“中藥預防經皮經腔血管成形術後再狹窄的實驗研究”等有關研究顯示,中藥可改善動脈彈性,并有抗凝、溶栓、祛聚以及增加肢體搏動性血流量,改善微循環的作用,且能明顯預防經皮經腔血管成形術後再狹窄。

行醫40年,陳淑長已經記不清她為多少人保住了腿。目前,她已經總結出一套行之有效的中西醫結合治療各種周圍血管病的方法,這套方法包括診斷、治療、護理和康複等方面,她還研制了内服中藥制劑4種,外用中藥10餘種。每年,陳淑長都親自安排2~3名全國申請來東方醫院周圍血管科進修的醫生進行系統培養,這些人回去後都成為了科内的骨幹,有些原來沒有周圍血管科的醫院也都先後成立了周圍血管科。陳淑長說,在學科發展的道路上,她不想做孤獨的攀登者,而想帶動更多的志同道合的同路人。

相關鍊接

周圍血管病是指心腦血管病以外的屬于外科的血管範圍的疾病。它包括周圍動脈性疾病,如動脈硬化閉塞症、血栓閉塞性脈管炎、動脈栓塞、糖尿病性血管病等;周圍靜脈性疾病,如血栓性淺靜脈炎、深靜脈血栓形成及血栓性深靜脈炎、下肢靜脈曲張等;淋巴系統疾病,如急性淋巴管炎、丹毒、淋巴水腫、淋巴管瘤等;血管痙攣性疾病,如雷諾氏病、紅斑性肢痛症、網狀青斑等;脈管腫瘤,如海綿狀血管瘤、動脈瘤、血管球瘤等;其他血管疾病,如過敏性紫癜、多發性大動脈炎、變應性皮膚血管炎、色素性紫癜性皮膚病等。其臨床表現一般有感覺異常,如疼痛、冷熱等;形态和顔色的改變,如腫脹、變細、發紅、蒼白等;結構變化,如靜脈曲張、雜音等;組織喪失,如潰瘍、壞死等。

上一篇:盧希安

下一篇:幽靈獵手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