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彌陀佛四十八願

阿彌陀佛四十八願

印光大師所著經文
阿彌陀佛,别名無量壽佛、無量光佛、觀自在王極樂世界中的阿彌陀佛佛、甘露王。密号為清靜。在佛教中是西方極樂世界的教主,與觀音菩薩、大勢至菩薩合稱西方三聖。阿彌陀佛。西方極樂世界教化衆生的導師也,梵語“阿彌陀”,中文稱“無量”,因為阿彌陀佛光明無量、壽命無量,所以号阿彌陀。阿彌陀佛成佛以來,迄今十劫,現正在說法。
    中文名:阿彌陀佛四十八願 拼音:amifotuosishibayuan 作品出處:佛說無量壽經 作者:印光大師

經文節選

第一願。我作佛時。我刹中無地獄餓鬼禽畜。以至蜎飛蠕動之類。不得是願終不作佛。 

第二願。我作佛時。我刹中無婦女。無央數世界諸天人民。以至蜎飛蠕動之類。來生我刹者。皆于七寶水池蓮花中化生。不得是願終不作佛。

第三願。我作佛時。我刹中人欲食時。七寶缽中百味飲食化現在前。食已。器用自然化去。不得是願終不作佛。

第四願。我作佛時。我刹中人所欲衣服。随念即至。不假裁縫搗染浣濯。不得是願終不作佛。

第五願。我作佛時。我刹中自地以上至于虛空皆有宅宇宮殿樓閣。池流花樹悉以無量雜寶。百千種香。而共和成嚴飾奇妙。殊勝超絕其香普熏十方世界。衆生聞是香者皆修佛行。不得是願終不作佛。

第六願。我作佛時。我刹中人皆心相愛敬。無相憎嫉。不得是願終不作佛。

第七願。我作佛時。我刹中人盡無***佚嗔奴愚癡之心。不得是願終不作佛。

第八願。我作佛時。我刹中人皆同一善心。無惑他念。其所欲言。皆預相知意。不得是願終不作佛。

第九願。我作佛時。我刹中人皆不聞不善之名。況有其實。不得是願終不作佛。

第十願。我作佛時。我刹中人知身如幻。無貪著心。不得是願終不作佛。

第十一願。我作佛時。我刹中雖有諸天與世人之異。而其形容皆一類金色。面目端正淨好。無複醜異。不得是願終不作佛。

第十二願。我作佛時。假令十方無央數世界諸天人民。以至蜎飛蠕動之類。皆得為人。皆作緣覺聲聞。皆坐禅一心。共欲計數我年壽幾千億萬劫。無有能知者。不得是願終不作佛。

第十三願。我作佛時。假令十方各千億世界中諸天人民。以至蜎飛蠕動之類。皆得為人。皆作緣覺聲聞。皆坐禅一心。共欲計數我刹中人數有幾千萬。無有能知者。不得是願終不作佛。

第十四願。我作佛時。我刹中人壽命皆無央數劫。無有能計知其數者。不得是願終不作佛。

第十五願。我作佛時。我刹中人所受快樂。一如漏盡比丘。不得是願終不作佛。

第十六願。我作佛時。我刹中人住正信位。離颠倒想。遠離分别。諸根寂靜。所止盡般泥洹。不得是願終不作佛。

第十七願。我作佛時。說經行道十倍于諸佛。不得是願終不作佛。

第十八願。我作佛時。我刹中人盡通宿命。知百千億那由他劫事。不得是願終不作佛。

第十九願。我作佛時。我刹中人盡得天眼。見百千億那由他世界。不得是願終不作佛

第二十願。我作佛時。我刹中人盡得天耳。聞百千億那由他諸佛說法。悉能支持。不得是願終不作佛。

第二十一願。我作佛時。我刹中人得他心智。知百千億那由他世界衆生心念。不得是願終不作佛。

第二十二願。我作佛時。我刹中人盡得神足。于一念頃。能超過百千億那由他世界。不得是願終不作佛。

第二十三願。我作佛時。我名号聞于十方無央數世界。諸佛各于大衆中稱我功德及國土之勝。諸天人民以至蜎飛蠕動之類。聞我名号乃慈心喜悅者。皆令來生我刹。不得是願終不作佛。

第二十四願。我作佛時。我頂中光明絕妙。勝如日月之明百千億萬倍。不得是願終不作佛。

第二十五願。我作佛時。光明照諸無央數天下幽明之處。皆當大明。諸天人民以至蜎飛主動之類。見我光明莫不慈心作善。皆令來生我國。不得是願終不作佛。

第二十六願。我作佛時。十方無央數世界諸天人民。以至蜎飛主動之類。蒙我光明觸其身者。身心慈和過諸天人。不得是願終不作佛。

第二十七願。我作佛時。十方無央數世界諸天人民。有發菩提心。奉持齋戒。行六波羅蜜。修諸功德。至心發願欲生我刹。臨壽終時。我與大衆現其人前。引至來生做不退轉地菩薩。不得是願終不作佛。

第二十八願。我作佛時。十方無央數世界諸天人民聞我名号。燒香散華。燃燈懸缯。飯食沙門。起立塔寺。齋戒清淨。益作諸善。一心系念于我。雖止于一晝夜不絕。亦必生我刹。不得是願終不作佛。

第二十九願。我作佛時。十方無央數世界諸天人民。至心信樂欲生我刹。十聲念我名号必遂來生。惟除五逆诽謗正法。不得是願終不作佛。

第三十願。我作佛時。十方無央數世界諸天人民。以至蜎飛蠕動之類。前世作惡。聞我名号。即忏悔為善。奉持經戒。願生我刹。壽終皆不經三惡道。徑遂來生。一切所欲無不如意。不得是願終不作佛。

第三十一願。我作佛時。十方無央數世界諸天人民。聞我名号。五體投地稽首作禮。喜悅信樂修菩薩行。諸天世人莫不緻敬。不得是願終不作佛。

第三十二願。我作佛時。十方無央數世界有女人聞我名号。喜悅信樂發菩提心。厭惡女身。壽終之後其身不複為女。不得是願終不作佛。

第三十三願。我作佛時。凡生我刹者一生遂補佛處。惟除本願欲往他方設化衆生。修菩薩行。供養諸佛。即自在往生。我以威神之力。令彼教化一切衆生皆發信心。修菩提行。普賢行。寂滅行。淨梵行。最勝行。及一切善行。不得是願終不作佛。

第三十四願。我作佛時。我刹中人欲生他方者。如其所願。不複墜于三惡道。不得是願終不作佛。

第三十五願。我作佛時。刹中菩薩以香化幡蓋。真珠璎珞。種種供具。欲往無量世界供養諸佛。一時之頃即可遍至。不得是願終不作佛。第三十六願。我作佛時。刹中菩薩欲萬種之物。供養十方無央數佛。及自然在前。供養既遍。是日未午即還我刹。不得是願終不作佛。

第三十七願。我作佛時。刹中菩薩受持經法諷誦宣說必得辯才智慧。不得是願終不作佛。

第三十八願。我作佛時。刹中菩薩能演說一切法其智慧辯才不可限量。不得是願終不作佛。

第三十九願。我作佛時。刹中菩薩得金剛那羅延力。其身皆紫磨金色。具三十二相八十種好。說經行道無異于諸佛。不得是願終不作佛。

第四十願。我作佛時。刹中清淨照見十方無量世界。菩薩欲于寶樹中。見十方一切嚴淨佛刹。即時應現。猶如明鏡睹其面相。不得是願終不作佛。

第四十一願。我作佛時。刹中菩薩雖少功德者。亦能知見我道場樹高四千由旬。不得是願終不作佛。

第四十二願。我作佛時。刹中諸天世人及一切萬物。皆嚴淨光麗。形色殊特。窮微極妙。無能稱量者。衆生雖得天眼。不能辨其名數。不得是願終不作佛。

第四十三願。我作佛時。我刹中人随其志願所欲聞法。皆自然得聞。不得是願終不作佛。

終不作佛。

第四十五願。我作佛時。他方世界諸菩薩聞我名号。歸依精進。皆逮得清淨。解脫三昧。住是三昧一發意頃。供養不可思議諸佛而不失定意。不得是願終不作佛。

第四十六願。我作佛時。他方世界諸菩薩聞我名号。歸依精進。皆逮得普等三昧。住是三昧至于成佛。常見無量不可思議一切諸佛。不得是願終不作佛。

第四十七願。我作佛時。他方世界諸菩薩聞我名号。歸依精進。即得至不退轉地。不得是願終不作佛。

第四十八願。我作佛時。他方世界諸菩薩聞我名号。歸依精進。即得至第一忍。第二忍。第三忍。于諸佛法永不退轉。不得是願終不作佛

緣由

阿彌陀佛四十八大願乃出自佛說無量壽經。修淨土的人必定要讀此經,讀後能深入明白淨土法門。經文内對于世間及出世間的因果有詳細的解釋,可以說與地藏經裡所描述的因果苦樂互相呼應。

此經有十二種中文譯本,其中七種已經失傳,隻餘五種,以曹魏天竺三藏康僧铠的譯本最完備。後來有夏蓮居居士,将五種譯本會集成「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清淨平等覺經」。因為不是直接從梵文譯出,隻是依五種中文譯本會輯而成,所以不能作為譯本。

将來佛經滅盡之後,釋迦世尊以大慈悲保留此經住世一百年。于此一百年中,無論何人遇此經,若能依經中的道理修行,都能夠解脫生死。可知「佛說無量壽經」是末法衆生唯一了生死的靈丹妙藥,希望各位能抽時間多看「佛說無量壽經」。

過去有佛,名世自在王佛。有一位國王名叫法藏到來聽世自在王佛說法。聞法後法喜充滿,立即棄拾王位出家,名為法藏比丘。出家後,精進修行。當時的人壽一般都有四十二劫。

世自在王佛先為法藏比丘開示修行的心要,跟著就為他現出二百一十億諸佛世界的種種功德、種種善惡,其中有淨土,也有穢土。二百一十億的淨土和穢土都清楚明白的顯現其眼前,目的是希望法藏比丘既要效法淨土的優點,亦要避免穢土的缺點,從而建立最第一莊嚴的淨土,接引十方衆生。法藏比丘并無辜負世自在王佛的好意,他用五劫的時間思惟攝取莊嚴佛土清淨之行。

何謂「思惟攝取莊嚴佛土清淨之行?」例如法藏比丘見有佛世界,都無衆苦,乃至無三惡道之名,即發願雲:「願我作佛時,世界無衆苦,乃至無三惡道之名。」又或見有佛淨土以七寶莊嚴,日夜發出清淨光明,不須要日月的照明。于是法藏比丘又發願雲:「願我作佛時,世界常有清淨光明。」又例如,有佛國土,無二乘及女人,衆生都修菩薩行,有三十二相、亦有神通自在。法藏比丘見已即發願雲:「願我成佛時國中衆生亦複如是。」法藏比丘無論見到其他佛國土有什麼好處,他就發願将來成佛時,自己的佛國都有同樣好處,名為思惟攝取莊嚴佛土清淨之行。發願後即精進不息修廣大菩薩行及修一切功德,莊嚴佛土。

法藏比丘以五劫思惟攝取莊嚴佛土清淨之行,然後在世自在王佛前,長跪合掌,以最真誠的心,說出四十八個大願:

(一)設我得佛,國有地獄、饑鬼、畜生者,不取正覺。

(二)設我得佛,國中天人,壽終之後,複更三惡道者,不取正覺。

此二願互有關連,故一起解釋。

六道之中,以三惡道最苦。三惡道是地獄、饑鬼、畜生。法藏比丘發願成佛後,國土的天及人,永無堕落三惡道之苦。

法藏比丘所發的大願,每一願必以「設我得佛」為始,即是說「假設我成佛」。最後必以「不取正覺」為終,即是說:「如果我不能達成此願,決不成佛。」成佛又稱為成正覺。

現在法藏比丘已成佛,号阿彌陀佛,當然他的願亦實現,即國土中的天及人當然永不堕落三惡道。

(三)設我得佛,國中天人,不悉真金色者,不取正覺。

(四)設我得佛,國中天人,形色不同,有好醜者,不取正覺。

因為業報各不相同,所以娑婆衆生的樣貌和色身都不一樣。有生而端正,有生而貌醜。生而端正的,人見歡喜恭敬,貌醜的就被人輕視譏笑。法藏比丘因此發願雲:「極樂國土的衆生,身體都是紫磨金色,都具有三十二相,令人見而生恭敬心,無有好醜之分。

(五)設我得佛,國中天人,不識宿命,下至知百千億那由他諸劫事者,不取正覺。

那由他和「劫」這兩個名詞乃印度文,那由他中文譯做億。「劫」,中文譯做長時分。分小劫、中劫、大劫。由人壽最短十歲起,每一百年增一歲,增到人壽八萬四千歲為止,然後每過一百年減一歲,減到人壽十歲為止。如是一增一減,合共一千六百八十萬年,稱為一個小劫。二十小劫為一中劫,四個中劫為一個大劫。此願所說的是大劫。

因為阿彌陀佛願力的攝受,所有生到極樂的衆生,都有宿命通,能知過去世所造善惡因緣果報之事。「下至」即最少,最少都可以知道百千億億劫以來的事。就是娑婆的聲聞羅漢,最多隻知道八萬四千劫以内的事,證明極樂衆生的神通超過娑婆的羅漢。

(六)設我得佛,國中天人,不得天眼,下至見百千億那由他諸佛國者,不取正覺。

(七)設我得佛,國中天人,不得天耳,下至聞百千億那由他諸佛所說,不悉受持者,不取正覺。

要想修行有進步,必要親近善知識。佛是最大的善知識,能夠根據我們的根性而說法,令我們一聞即悟。惟是現在于娑婆,釋迦佛已經入滅,彌勒佛還未出世,見佛聞法根本無可能。雖然釋迦佛有法寶遺留給我們,可惜衆生的根機越來越鈍。我們看經時,能夠了解明白的内容少之又少。再過一段日子,甚至這些曾看過的經文都忘記得一乾二淨。即是說,娑婆衆生不但見不到佛、聽不到佛說法,而且受持佛法的能力弱得很。阿彌陀佛大慈大悲,他老人家就針對此三事發了兩個大願:「若我成佛,我淨土的衆生不但可以天眼見無量諸佛,亦可以天耳聞無量諸佛說法。聞已能信解受持,永不忘失。」

(八)設我得佛,國中天人,不得見他心智,下至知百千億那由他諸佛國中衆生心念者,不取正覺。

「見」即是知。見他心智即知他心智,又名他心通。他心智者,别人動一個念你都知道。為什麼會知?因為起心動念是有相的。如果你起心動念食飯,就有食飯的相。起心動念去香港就有去香港的相。相一現,有他心通的人一見到這個相就知道。但是有他心通亦不是了不起。因為有他心通的人未必已經解脫生死輪回。鬼神亦有他心通,但是生死未了。有禅定的人亦有他心通,不過所知的衆生心有限量。現在阿彌陀佛第八個願雲:「将來我成佛,生到我淨土的衆生,都有他心通,能知無量世界中無量衆生的心念。」這個他心通的神力非常大。知道别人的心念有什麼好處呢?所謂知己知彼,才能應機說法。若無他心通,你可能對錯機,說錯法,令到聽你說法的人更增煩惱。

(九)設我得佛,國中天人,不得神足,于一念頃,下至不能超過百千億那由他諸佛國者,不取正覺。

上來第六、七願是說淨土的衆生能夠身在淨土而以天眼見、以天耳聽十方無量諸佛說法。如果極樂衆生想供養十方無量諸佛,是否可以呢?當然可以。阿彌陀佛第九個願就是:「如果我成佛,我極樂世界的衆生都有神足通,能夠在很短的時間,到達百千億億佛的國土,見佛聞法,廣修供養。」聞法是修慧,供養佛屬修福。根據彌陀經所言,極樂世界離我們娑婆有十萬億佛國土。現在承阿彌陀佛的願力,極樂衆生的神足通可以到達百千億億的佛國土。若我們生到極樂世界後,想回到娑婆聽彌勒佛說法,一點也不難。

(十)設我得佛,國中天人,若起想念,貪計身者,不取正覺。

法藏比丘發願雲:「将來我成佛,我國中的天人,不會起我執,唔會計度這個身體為我。」

凡夫及外道的我執強,執著此四大和合的身體為我。于是講享受,因享受而貪,貪而不得便起瞋,因瞋而造業。極樂衆生蓮花化生,如幻如化,故不會起我執。既不起我執,(不執此身為我),故無我。無我則無貪瞋癡。無我亦無生死。有我就有「我」去貪、去瞋、去癡。有我才有「我」去受生死。現在無我、無貪瞋癡、無生死,所以得漏盡通,永遠不會漏落生死輪回。

(十一)設我得佛,國中天人,不住定聚,必至滅度者,不取正覺。

何謂定聚?聚即是類别。衆生分為三類:正定、不定、邪定。初住位以上的菩薩稱為正定聚。因為他們生如來家而為佛子,住于菩提正道。遇善修善、遇惡作惡的凡夫,稱為不定聚。因為他們有時進步,有時退步。所有不信因果的凡夫都稱為邪定聚。因為不信因果屬于邪見。此願謂所有生到極樂世界的衆生都是不退轉菩薩,故名住于正定聚。「必至滅度者」,滅度即是涅盤。涅盤有四德:常、樂、我、淨。住于正定的衆生一定見道。見道後,無明分分破,法身分分證。破盡最後一品無明,就證到常樂我淨的大般涅盤。

(十二)設我得佛,光明有限量,下至不照百千億那由他諸佛國者,不取正覺。

佛的光明有兩種:一是智光,遍照法界;每一尊佛都相同。另一是常光,每一尊佛都不同。常光即應身佛所發的光,肉眼可以見到,又叫身光,亦叫圓光。

阿彌陀佛發願成佛時,常光最少都能照到百千億億諸佛國土。換言之,阿彌陀佛的常光能遍照十方世界。為什麼阿彌陀佛發願成佛時,圓光遍照十方世界呢?因為阿彌陀佛要遍照十方的念佛衆生,攝取不舍。因此,阿彌陀佛又号無量光佛。如果我們念阿彌陀佛,阿彌陀佛就會放光照我們。

(十三)設我得佛,壽命有限量,下至百千億那由他劫者,不取正覺。

阿彌陀佛發願成佛後,壽命無有限量,不會少于百千億億劫。是屬于有量的無量。什麼是有量的無量呢?無量有兩種:一種是不能用數字表達,是真無量。另一種屬于有量的無量,可以用數字表達。為何阿彌陀佛要那麼長壽呢?是否他老人家希望成就莊嚴的極樂世界後,自己能長壽享樂呢?絕不。因為應身佛壽同人民壽命的長短很有關連。如果佛壽無量,那麼人民亦壽無量。如果佛壽短,人壽亦短。佛壽同人壽是相等的。例如彌勒佛在人壽八萬四千歲時出世,所以佛壽亦是八萬四千歲。又例如日月淨明德佛壽四萬二千劫,國中人壽亦是四萬二千劫。世自在王佛壽四十二劫,人民壽命亦同樣是四十二劫。現在法藏比丘發願成佛後壽命無量,所以接著在第十五個願就是人民壽命無量。為什麼願人民壽無量呢?留待第十五個願才解釋。

因為阿彌陀佛壽命無量,所以阿彌陀佛又稱為無量壽佛。

(十四)設我得佛,國中聲聞,有能計量,乃至三千大千世界衆生,悉成緣覺,于百千劫,悉共計較,知其數者,不取正覺。

此願乃是:假如整個娑婆世界,所有衆生都成為緣覺,每位緣覺用百千劫的時間都不能計算極樂有多少聲聞人。因為極樂的聲聞衆實在太多。

(十五)設我得佛,國中天人,壽命無能限量。除其本願,修短自在。若不爾者,不取正覺。

法藏比丘發願成佛後,自己和人民的壽命皆無量。法藏比丘在攝取二百一十億諸佛國土之時,見有國土人壽短。例如我們娑婆世界,現在人壽平均七十歲。就算我們生在佛法家庭,也不是自出娘胎就懂用功修行。必定要經過嬰兒及小童的階段,進而至少年或者青年時代才懂真正用功。減去了睡眠、工作、讀書、應酬、吃喝的時間,一生人可以自在用功的時間實在很少。若再加上生病,一生人真正可以用功的時間真是少得可憐。命終之後,第二生又要從頭開始,又要面對生老病死,依然隻有很少的時間用功。有些人甚至忘失了前生的善根,不再繼續修行。

法藏比丘見此苦況,就生起憐憫心,先發願自己成佛時壽命無量,再發願國土人民亦壽無量;令衆生一生可以成辦了生死的大事。一個最簡單的例子:法藏比丘未發四十八大願之前,用了五劫的時間來思惟攝取二百一十億諸佛國土。若當時的人壽不是四十二劫,法藏比丘不可能連續以五劫的時間用功。由此可知阿彌陀佛的慈悲,他老人家願我們生到極樂世界之後,長壽修行,直至成佛。

(十六)設我得佛,國中天人,乃至聞有不善名者,不取正覺。

法藏比丘既然希望人民壽命無量,一生可以成辦道果,他當然要造就一個絕對好的環境讓衆生用功。所以接著這個願就是「國中天人,乃至聞有不善名者,不取正覺。」

不善就是惡。有惡的環境騷擾,人民就容易退心。所以法藏比丘發願,國土中人甚至不會聞到惡的名字,更何況有惡人。所以極樂世界是純善的淨土。

(十七)設我得佛,十方世界無量諸佛,不悉咨嗟稱我名者,不取正覺。

法藏比丘希望成佛後用自己的名号度十方衆生,是故先願十方佛稱贊他當來阿彌陀佛的名号。如果十方佛稱贊阿彌陀佛,十方衆生自然會知道有阿彌陀佛、有極樂世界、有阿彌陀佛四十八大願,就會念阿彌陀佛的名号求生極樂。我們今天都是因為釋迦佛稱贊阿彌陀佛的不可思議功德才認識阿彌陀佛和極樂世界,才知道念佛可以求生淨土。所以這個願是相當重要。

(十八)設我得佛,十方衆生,至心信樂,欲生我國,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覺。唯除五逆,诽謗正法。

至心信樂者,全心全意信有極樂世界及全心全意愛樂極樂名叫至心信樂。不是半信半疑。若果不至心念佛,不會得到感應。至心念佛則無妄想,就會得到感應。既至心信樂極樂,當然就會全心全意願生極樂。既然有願,就會實行。如何實行呢?就是念佛回向生極樂。念一萬句、一千句、一百句、乃至十念都可以往生。為何十念亦可以往生?

所謂十念者,盡一口氣念「南無阿彌陀佛、南無阿彌陀佛」不論能念到多少句,總之盡一口氣去念。念到氣盡,再換一口氣,再念「南無阿彌陀佛、南無阿彌陀佛」,念到氣盡,再換一口氣去念。一口氣就叫做一念。在一口氣内無論你隻念得五句佛号、或是十句佛号,若果其中有一句念時打了妄想,那麼這一念不算,不名一念。若果一口氣所念的佛号全無妄想,才稱為一念。這個願所講的「乃至十念」,指全無妄想的連續十念。無妄想的念就是純正清淨的念。若連續十念都是清淨無妄想的佛念,肯定得生淨土。但是有一個條件,此人無五逆及诽謗正法之罪。五逆就是弑父、弑母、弑阿羅漢、出佛身血、破和合僧。五逆是世間極惡之罪,天地都不容,更何況容于極樂世界。至于诽謗正法之人,他們不信佛法,更加不信有淨土,當然亦不念佛,所以不能夠生淨土。

(十九)設我得佛,十方衆生,發菩提心,修諸功德,至心發願,欲生我國,臨壽終時,假令不與大衆圍繞現其人前者,不取正覺。

(二十)設我得佛,十方衆生,聞我名号,系念我國,植衆德本,至心回向,欲生我國,不果遂者,不取正覺。

彌陀經雲:「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緣得生彼國。」第十九願的發菩提心就是善根;修諸功德就是福德。第二十願植衆德本亦是指菩提心,菩提心是一切功德的根本。「聞我名号,系念我國」就是執持名号至「一心不亂,心不颠倒」。

第十九願「臨壽終時,假令不與大衆圍繞,現其人前者,不取正覺。」就是彌陀經的「其人臨命終時,阿彌陀佛與諸聖衆,現在其前。」

彌陀經中,釋迦佛三次勸我們發願生淨土,而此兩個願之中,第十九願謂「至心發願」;第二十願又說「至心回向,欲生我國。」可知道求生淨土,至心發願非常重要。若不發願生淨土,就算你念佛至風吹不入,雨打不濕,你仍然好像一艘沒有方向的船,不可能生到淨土。若你誠心發願,就算隻有十念,都可以生到極樂世界。念佛求生淨土的人仕一定要注意。

(二十一)設我得佛,國中天人,不悉成滿三十二大人相者,不取正覺。

除了天上的帝釋和梵王,在人間隻有佛和轉輪聖王才有三十二相。不過轉輪聖王與天王的三十二相不及佛的三十二相那麼圓滿莊嚴。佛乃大覺悟之人、轉輪聖王是大福德之人,所以三十二相又名為大人相。

娑婆的菩薩要經三大阿僧隻劫修福慧,然後再經一百大劫修相好,才具足三十二相。現在隻要生到極樂世界,仗阿彌陀佛的願力,立即有三十二相,而且比轉輪聖王及六欲天主的三十二相更莊嚴。

(二十二)設我得佛,他方佛土諸菩薩衆,來生我國,究竟必至一生補處。除其本願,自在所化。為衆生故,披宏誓铠,積累德本,渡脫一切。遊諸佛國,修菩薩行,供養十方諸佛如來。開化恒沙無量衆生,使立無上正真之道,超出常倫諸地之行,現前修習普賢之德。若不爾者,不取正覺。

此願謂其他佛國土正在修菩薩行的菩薩,生到極樂之後,因為壽命無量,所以一生就可以達到補處菩薩的地位,不須要等第二生。惟是有些菩薩的本願是先度衆生成佛,然後自己才成佛。例如地藏菩薩的願就是「衆生度盡,方證菩提。地獄未空,誓不成佛。」是故地藏菩薩雖是十地菩薩,但是地藏菩薩不願意成佛。為了成就此等菩薩的本願,所以法藏比丘又雲:「除其本願自在所化。」如何自在所化呢?因為一生到極樂的衆生都有天眼通、天耳通、神足通,他們喜歡到那一國土度衆生都不會有障礙。因為有他心通和宿命通,故不會對錯機,說錯法,故能自在度生。「為衆生故,被宏誓铠。」铠,是古代戰士護身的鐵甲。羅漢害怕入生死度衆生,但是菩薩就不怕。因為菩薩以大慈悲誓願為護身之鐵甲,所以不怕入生死海度衆生。羅漢無大悲誓願為護身甲,所以不敢入死。

菩薩以神通上供諸佛,下化衆生,所以雲:「供養十方諸佛如來。開化恒沙無量衆生,使立無上正真之道,超出常倫諸地之行」。不是平常十地菩薩可以比得上。

「現前修習普賢之德。」行彌法界謂之普,位鄰極聖名為賢。有大悲誓願的菩薩到十方世界上供諸佛,下度衆生。他們的菩薩行彌滿法界,而他們又是次于佛的等覺菩薩,故雲「現前修習普賢之德。」

法藏比丘此願兼顧想一生就可以補上佛位的菩薩與及發願先度衆生成佛,然後自己才成佛的菩薩。

(二十三)設我得佛,國中菩薩,承佛神力,供養諸佛,一食之頃,不能遍至無數無量億那由他諸佛國者,不取正覺。

(二十四)設我得佛,國中菩薩,在諸佛前,現其德本,諸所求欲供養之具,若不如意者,不取正覺。

承阿彌陀佛第九大願的願力加持,生到極樂的衆生都有神足通,能于極短的時間遍至無數諸佛國土,以菩提心供養諸佛如來。菩提心乃一切功德的根本,又稱為善根。善根越深厚的菩薩神力越大。極樂的菩薩,各以神力随其心意變現種種珍貴之物供養諸佛如來。

(二十五)設我得佛,國中菩薩,不能演說一切智者,不取正覺。

何謂一切智?智慧知一切法的真實相,就是一切智,亦稱根本智。見實相之時即得根本智,才真正稱為發菩提心。昔日善财童子于文殊菩薩處得了根本智後,向南方參五十三位善知識。每遇一位善知識便說:「我已先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表示他已得根本智。凡夫未明心之前所發的是菩提願心,亦可以稱為菩提心,但未得根本智。從根本智起一切菩薩行就稱為後得智,亦叫做道種智。所以善财童子要到南方參五十三位善知識學菩薩行。成佛時稱為一切種智。因為佛的智慧具足一切智和道種智,所以稱為一切種智。依因果而言,說一切法得一切智;得一切智然後才說一切法。法藏比丘此願乃謂:「我成佛時,國中菩薩定能随順一切智而演說實相。」

二十六)設我得佛,國中菩薩,不得金剛那羅延身者,不取正覺。

羅延是印度文,中文解曰堅固。金剛那羅延身,即是金剛不壞身。我們凡夫煩惱重,有煩惱就有生住異滅,所以不可能得到金剛不壞身。生到極樂的衆生,不但壽命無量,而且因為極樂世界是純善無煩惱的淨土,所以衆生都得到金剛不壞身。

(二十七)設我得佛,國中天人,一切萬物,嚴淨光麗,形色殊特,窮微極妙,無能稱量。其諸衆生,乃至逮得天眼,有能明憭,辨其名數者,不取正覺。

法藏比丘發願成佛後,極樂國土中天、人及一切萬物都有無量莊嚴、清淨、光明和瑰麗。無論形狀和顔色皆殊勝特别。「窮微極妙」,窮即極盡。微即精細。表極樂世界一切萬物都極盡精細美妙卻又找不到适合的形容詞;想用心思去測量比較其殊勝特别卻又測量不到,故雲「無能稱量」。就是極樂衆生用天眼亦無法明辨出究竟是怎樣的莊嚴瑰麗。因為極樂世界的莊嚴、清淨、殊勝、美妙,為其他佛國土所無,故無法比較、分辨、說明。極樂世界乃法藏比丘經五劫的時間思惟攝取二百一十億諸佛國土,再經無量劫積功累德而成就的,故與一般的淨土不同。難怪一切大乘經典都介紹阿彌陀佛的極樂世界。

(二十八)設我得佛,國中菩薩,乃至少功德者,不能知見其道場樹,無量光色,高四百萬裡者,不取正覺。

道場樹即菩提樹,極樂的菩提樹由摩尼寶及雜寶合成,高四百萬裡,若無天眼不能得見。現在仗阿彌陀佛的願力,任何生到極樂的菩薩,無論是大功德的菩薩或是小功德的菩薩,都能見到以摩尼寶及一切珍寶合成,高四百萬裡的菩提樹。見到菩提寶樹有何好處呢?可以得到三種忍:音響忍、柔順忍及無生法忍。

菩薩不但能見到菩提樹,亦能知覺到菩提樹。所謂知覺者,指耳能聽到微風吹動寶樹所演出的無量妙法音,鼻能臭到寶樹的香氣,舌能嘗到寶樹果子的清甜味,身能覺觸到寶樹所放的光,心能攝于寶樹所出的法音之中。換言之,知道及見到道場寶樹,都能令人六根清徹,無煩惱。

(二十九)設我得佛,國中菩薩,若受讀經法,諷誦持說,而不得辯材智慧者,不取正覺。

(三十)設我得佛,國中菩薩,智慧辯材,若可限量者,不取正覺。

生到極樂的菩薩,無論讀經也好、背誦也好,或對他人演說開示也好,都能啟發無量智慧。内有智慧,外就有辯才。既然智慧無量所以辯才亦皆無量。

(三十一)設我得佛,國土清淨,皆悉照見十方一切無量無數不可思議諸佛世界,猶如明鏡睹其面像。若不爾者,不取正覺。

極樂國土的地非以沙石而成,乃琉璃黃金地。地上有寶樹、亦有七寶樓閣,無量的寶珠如百千億日光映照其上,令琉璃黃金地更清淨更光明。十方無量佛土都在琉璃地中影現出來,猶如一面清淨的明鏡能現山河大地。

我們娑婆的地面黑墨墨的,不但不能照見十方世界,人行其上,除了現出一個黑影,也就什麼也照不到。

(三十二)設我得佛,自地以上,至于虛空、宮殿、樓觀、池流、華樹,國土所有一切萬物,皆以無量雜寶,百千種香,而共合成,嚴飾奇妙,超諸天人。其香普熏十方世界,菩薩聞者,皆修佛行。若不如是,不取正覺。

法藏比丘發願将來成佛時,極樂國中一切萬物,不是由銅鐵木石而合成,乃是以無量的雜寶和合百千種香而成,而且香氣普熏十方世界。若有衆生得聞此香皆修一佛乘之行。是否有人曾聞到如是的香氣呢?

很多至誠念佛的人于止靜中、或于拜佛時、或于看經時,會聞到香氣。他們必定是妄想少,而且求生極樂的信願非常堅定。他們求生極樂絕不是為了享樂,乃是為了成佛度衆生。如是念佛回向極樂,圓成佛道名為修佛行。

(三十三)設我得佛,十方無量不可思議諸佛世界衆生之類,蒙我光明觸其身者,身心柔軟,超過天人。若不爾者,不取正覺。

法藏比丘于第十二個願謂:「我成佛時,身上光明最少也能照百千億那由他諸佛國土。」換言之,阿彌陀佛的光明可以遍照十方無量不可思議諸佛世界。阿彌陀佛的光明遍照十方世界有何妙用呢?佛說觀無量壽佛經雲:「阿彌陀佛有八萬四千相,一一相中,各有八萬四千随形好。一一好中,複有八萬四千光明。一一光明,遍照十方世界念佛衆生,攝取不舍。」原來阿彌陀佛的光明遍照十方世界的念佛衆生,「攝取不舍。」永遠不會舍棄他們,念佛衆生蒙阿彌陀佛的光明照觸,必定罪垢清除。罪垢一除則無煩惱,無煩惱身心就輕安柔軟,法喜超過天上的人。因為天人仍然未離煩惱,所以天人的法喜不及被阿彌陀佛光明照觸的念佛衆生。

我們如果想除去煩惱,想得到阿彌陀佛的光明照身,就應該立即念佛。阿彌陀佛是不會打妄語的。

(三十四)設我得佛,十方無量不可思議諸佛世界衆生之類,聞我名字,不得菩薩無生法忍,諸深總持者,不取正覺。

法藏比丘發願,若十方任何有緣的衆生,聽聞到他成佛時的名号,就會得到無生法忍和總持。無生法忍者,了知一切法不生,一切法不滅。不但得無生法忍,還得到諸深總持。梵語陀羅尼,中文曰總持。總一切法,持無量義。一切佛法都能受持而不會忘失,名為總持。在娑婆修行,要經二大阿僧祗劫滿才真正證得無生法忍,要達三大阿僧祗劫滿才可以證得甚深總持。現在隻要大家聽聞到阿彌陀佛的名号,由持名念佛而至實相念佛,反聞聞自性,就能夠得到無生法忍及總持。

(三十五)設我得佛,十方無量不可思議諸佛世界,其有女人,聞我名字,歡喜信樂,發菩提心,厭惡女身。壽終之後,複為女像者,不取正覺。

女人有五障:一.不得作轉輪聖王。二.不得作梵王。三.不得作帝釋天王。四.不得作魔王。五.不得作佛。惟是一切衆生,不論男女,皆有佛性,皆當作佛,為何上來女人不得作佛呢?因為成佛時必需具有三十二大丈夫相。所以女人必須先轉女身為男身才可以成佛。法華經中龍女也是先轉女身為男身然後才成佛的。

此願謂十方世界中,若有女人,聞說阿彌陀佛的名号,歡喜信樂,發菩提心,并且厭惡女身,命終之後,無論她生到任何國土,一定不會再受女身。但是要留意歡喜信樂、發菩提心、厭惡女身這三個條件。

若聽聞到阿彌陀佛的名号,歡喜信樂,自然法喜充滿,貪瞋癡相對亦少,内心比較清淨。雖然内心較清淨,但若不發菩提心,亦不厭惡自己女身,即與阿彌陀佛的願不相符,故不可能下一生轉為男身。又若此女仕聞說阿彌陀佛名号,歡喜信樂,亦發菩提心,但是仍然希望以女仕的身份如皇後、或高貴淑女身來度脫衆生,亦即是她不厭惡女身,那麼她命終之後,下一生仍是女身,因為她的心願與阿彌陀佛的願不相符。

(三十六)設我得佛,十方無量不可思議諸佛世界諸菩薩衆,聞我名字,壽終之後,常修梵行,至成佛道。若不爾者,不取正覺。

此願乃為十方已發菩提心菩薩而立誓的,所以雲「十方無量不可思議諸佛世界諸菩薩衆。」菩薩聞說阿彌陀佛的名号,今生以清淨心念佛,命終以後,生生世世必定修梵行,直至成佛。

梵行有兩種解釋:一.離欲清淨名之為梵行。二.無餘涅盤亦名為梵。無餘涅盤者,愛盡就是無餘,寂靜就是涅盤。無餘涅盤即是佛果菩提。

若利欲薰心,隻會損人利己,不會利他。菩薩離欲清淨,自利利他,上求佛道,修涅盤寂靜之行。菩薩聞說阿彌陀佛名号,一心受持,得到阿彌陀佛的加庇,使令生生世世修梵行,直趣佛果菩提。

(三十七)設我得佛,十方無量不可思議諸佛世界諸天人民,聞我名字,五體投地,稽首作禮,歡喜信樂,修菩薩行,諸天世人,莫不緻敬。若不爾者,不取正覺。

阿彌陀譯曰無量。有什麼是無量的呢?壽無量、智慧無量、慈悲喜舍無量、一切一切無量。十方無量不可思議佛世界的衆生,聽聞十方佛稱贊阿彌陀佛的名号及功德,立即恭敬禮拜,歡喜信樂。亦即時發大心求佛道。亦願當來成佛時功德一如阿彌陀佛,一切無量。發了成佛的心後就要修成佛的因。成佛的因就是自利利他的菩薩行。華嚴經雲:「若衆生一發菩提心,天上的人立即撤花。雖然他仍是凡夫,但其地位已超越一切聲聞。」所以天上天下的人都一緻的恭敬他。

清朝時代,有一位省庵大師,他在二月十五釋迦佛涅盤紀念日,在阿育王寺的舍利塔前燃指供養舍利,并效阿彌陀佛發四十八大願,感到舍利放光。省庵大師寫了一篇勸發菩提心文,激勵四衆發菩提心及求生極樂。這篇文章流傳至今,很多讀者讀後感動落淚。

(三十八)設我得佛,國中天人,欲得衣服,随念即至,如佛所贊應法妙服,自然在身。有求裁縫,搗染、浣濯者,不取正覺。

極樂衆生,思衣得衣,不需要人工剪裁,或染色清洗,始終都保持新淨。但其所穿的不是華麗的時裝,乃是「應法妙服」,即是如法的袈裟,為諸佛所贊歎許可的妙服,又稱為解脫服,又叫做福田衣。

(三十九)設我得佛,國中天人所受快樂,不如漏盡比丘者,不取正覺。

漏盡比丘即是阿羅漢。比丘是因位,羅漢是果位。無論男女出家受具足戒,因戒生定,因定生慧,以智慧斷盡三界見思煩惱,不再漏落三界的生死輪回,成為阿羅漢。雖然是阿羅漢,但形相仍然是一位比丘,所以叫做漏盡比丘。

什麼人最快樂?一定是全無煩惱的人。有一絲毫煩惱的人都不會真正快樂。所以最快樂的人莫如漏盡比丘,他們真真正正全無煩惱。阿彌陀佛發願,極樂衆生,内心的快樂一如漏盡比丘。

(四十)設我得佛,國中菩薩,随意欲見十方無量嚴淨佛土,應時如願,于寶樹中,皆悉照見,猶如明鏡睹其面像。若不爾者,不取正覺。

極樂衆生能于七寶行樹中随意願而見十方淨土,猶如在明鏡中見山河大地。所謂芥子納須彌,于一毫端現寶王刹。此乃華嚴經事事無礙境界。所以有古德判此無量壽經是小本華嚴。

(四十一)設我得佛,他方國土諸菩薩衆,聞我名字,至于得佛,諸根缺陋,不具足者,不取正覺。

諸根指眼、耳、鼻、舌、身、意六根。此願乃加庇他方國土聞說阿彌陀佛名号的菩薩。他方國土的菩薩不是人人都有機會聽聞到阿彌陀佛的名号,若聽聞到阿彌陀佛的萬德洪名,仗佛号的功德,令其生生世世,直至成佛,皆六根圓具,無有盲聾喑啞,四肢殘缺,或是醜陋不堪。因為六根圓具是修行的首要條件。若眼盲就見不到佛像、若口啞則不能出聲念佛,那就很可惜。

(四十二)設我得佛,他方國土諸菩薩衆,聞我名字,皆悉逮得清淨解脫三昧。住是三昧,一發意頃,供養無量不可思議諸佛世尊,而不失定意。若不爾者,不取正覺。

法藏比丘繼續發願以其成佛的名号度他方國土的菩薩。若他方國土的菩薩聞說阿彌陀佛的名号,即得阿彌陀佛的加庇而得清淨解脫三昧。清淨指身口意三業清淨。解脫指六根不染六塵。若六根染著六塵,六根則被六塵所縛。若六根不染六塵,六塵不被縛即是解脫。

在塵而不染塵、在世而出世、在俗而離俗,猶如蓮花出污泥而不染,名為清淨解脫。住是三昧中,一發意就能供養無量不可思議諸佛世尊。供養如是無量佛,會不會覺得忙呢?不會覺得忙。會不會覺得亂呢?不會覺得亂。因為在供養如是無量佛時,菩薩仍在定中,沒有失去定意,所以不會覺得忙亂。

(四十三)設我得佛,他方國土諸菩薩衆,聞我名字壽終之後,生尊貴家。若不爾者,不取正覺。

阿彌陀佛的名号含藏無量福德,他方佛國土的菩薩,聞說阿彌陀佛的名号,由佛的福德所牽,來生必生尊貴之家。生尊貴家有何好處?可以布施,可以護持三寶。不是讓我們一味享福,而是讓我們福中再修福。

(四十四)設我得佛,他方國土諸菩薩衆,聞我名字,歡喜踴躍,修菩薩行,具足德本。若不爾者,不取正覺。

阿彌陀佛名中具萬德,他方菩薩聽聞到阿彌陀佛的萬德洪名,當然歡喜踴躍,并以執持洪名為修菩薩行。一修一切修,六度萬行齊修。怎樣一修一切修呢?以戒定慧為例,念佛時,身口意不造罪就是持戒;得一心不亂就是定;從持名念佛到實相念佛,得實相般若就是慧。故念佛是一修一切修,具足萬德。

(四十五)設我得佛,他方國土諸菩薩衆,聞我名字,皆悉逮得普等三昧。住是三昧,至于成佛,常見無量不可思議一切諸佛。若不爾者,不取正覺。

這個願也是為他方國土的菩薩而立。他方菩薩聞說阿彌陀佛的名号,就會得到阿彌陀佛的神力加庇,得普等三昧。普即普遍,等即齊等。菩薩住是三昧中,從今日起,乃至成佛,常見一切諸佛。

(四十六)設我得佛,國中菩薩,随其志願所欲聞法,自然得聞。若不爾者,不取正覺。

今次為極樂的菩薩而發願。極樂衆生,皆住正定聚,不喜談世間閑雜話。他們喜聞正法,所談論的都是成佛之道。故極樂世界中,無論風聲、樹聲、水聲、鳥聲,都出微妙音宣講微妙法。他們喜歡聽什麼佛法,即能得聞。若有人想聞六波羅蜜之法,那麼他們所聽到的樹聲、鳥聲都在說六波羅蜜。若有人想聞法華經,他就聽到風聲、樹聲、鳥聲宣講法華經。若有人想寂靜坐禅,風聲、樹聲、鳥聲亦自然随他的心意而隐沒,不會騷擾他坐禅。此乃生淨土的其中一種殊勝功用。在此娑婆世界,想聞佛法真不容易,法藏比丘憐憫娑婆衆生難聞佛法之苦,所以發了此願。

(四十七)設我得佛,他方國土諸菩薩衆,聞我名字,不即得至不退轉者,不取正覺。

能夠生到極樂的衆生都成為不退轉菩薩。但是其他佛國土正在修菩薩行的菩薩,在未證至七住位以前,仍是有進有退;待證到七住位以後才成為不退轉菩薩。所以阿彌陀佛發願以他的名号利益他方國土正在修菩薩行的菩薩,使他們未得不退轉的,聞到阿彌陀佛的名号,立即得不退轉。

不退轉有三種:一.證到七住的菩薩,破盡見思煩惱,超出三界的生死,不再退為小乘或凡夫,名為菩提位不退。二.從八住位到十回向位,破塵沙惑,不會退菩薩利他之行,名為菩提行不退。三.從初地至八地,斷一分無明,證一分法身,念念都是中道正念,名為菩提念不退。

阿彌陀佛乃萬德洪名,名中具無量功德。他方的菩薩一聞到阿彌陀佛的名号,一念佛、一念具萬德,念念佛、念念具萬德。因功德和善根增長,所以有進無退。未證位不退的立即證。已證位不退的立即證行不退。已證行不退的立即證念不退。

(四十八)設我得佛,他方國土諸菩薩衆,聞我名字,不即得至第一忍、第二第三法忍,于諸佛法,不能即得不退轉者,不取正覺。

安住于真理而不動心」,名之為忍。屬于定的一種力用。

究竟何者是第一忍、第二和第三法忍呢?文中并無詳細解釋,所以自古以來有多種不同的注釋。若據「佛說無量壽經」上卷的後半部經文所說,應該是音響忍、柔順忍和無生法忍。

知一切法如空谷回音,有而不實,是為音響忍。慧心柔軟,能随順真理,是柔順忍。了知一切法本來無生而離一切法的虛妄相,名之為無生法忍。

此願也是為其他佛國土正在修菩薩道的菩薩而發的。行菩薩道有種種障礙、種種苦惱。若了達一切法空,就能夠忍而心不動亂,就是定,亦能夠達到上一願所說的不退轉。若不了達一切法空,定力少,就會心随境轉,退了下來。

真理是從觀照而得。現在他方國土久修菩薩行的菩薩,一聽到阿彌陀佛的名号,立即起觀照,照見五蘊皆空,漸次證得第一音響忍、第二柔順忍和第三無生法忍。

法藏比丘以無比真誠之心發完四十八大願後,大千世界六種震動,虛空中天神散花,天樂飄揚,贊歎法藏比丘「必定成佛」,表示法藏比丘所發之願将全部實現。昔日的法藏比丘,就是今日的阿彌陀佛。

其他經文

《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清淨平等覺經》

無量清淨平等覺經 後漢支婁迦谶譯

佛說諸佛阿彌陀三耶三佛薩樓佛檀過度人道經(一名《無量壽經》、一名《阿彌陀經》) 吳支謙譯

無量壽經 曹魏康僧铠譯

無量壽如來會 唐菩提流志譯

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經 趙宋法賢譯

○自漢迄宋同經異譯可考見者凡十有二,近代流通唯此五本

菩薩戒弟子郓城夏蓮居法名慈濟會集各譯敬分章次

發大誓願第六

法藏白言:唯願世尊,大慈聽察。

我若證得無上菩提,成正覺已,所居佛刹,具足無量不可思議功德莊嚴。無有地獄、餓鬼、禽獸、蜎飛蠕動之類。所有一切衆生,以及焰摩羅界、三惡道中,來生我刹,受我法化,悉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不複更堕惡趣。得是願,乃作佛。不得是願,不取無上正覺。(一、國無惡道願;二、不堕惡趣願)

我作佛時,十方世界,所有衆生,令生我刹,皆具紫磨真金色身,三十二種大丈夫相。端正淨潔,悉同一類。若形貌差别,有好醜者,不取正覺。(三、身悉金色願;四、三十二相願;五、身無差别願)

我作佛時,所有衆生,生我國者,自知無量劫時宿命,所作善惡。皆能洞視、徹聽,知十方去、來、現在之事。不得是願,不取正覺。(六、宿命通願;七、天眼通願;八、天耳通願)

我作佛時,所有衆生,生我國者,皆得他心智通。若不悉知億那由他百千佛刹衆生心念者,不取正覺。(九、他心通願)

我作佛時,所有衆生,生我國者,皆得神通自在,波羅蜜多。于一念頃,不能超過億那由他百千佛刹,周遍巡曆,供養諸佛者,不取正覺。(十、神足通願;十一、遍供諸佛願)

我作佛時,所有衆生,生我國者,遠離分别,諸根寂靜。若不決定成等正覺,證大涅槃者,不取正覺。(十二、定成正覺願)

我作佛時,光明無量,普照十方,絕勝諸佛。勝于日月之明,千萬億倍。若有衆生,見我光明,照觸其身,安樂,慈心作善,來生我國。若不爾者,不取正覺。(十三、光明無量願;十四、觸光安樂願)

我作佛時,壽命無量。國中聲聞、天人無數,壽命亦皆無量。假令三千大千世界衆生悉成緣覺,于百千劫悉共計校,若能知其量數者,不取正覺。(十五、壽命無量願;十六、聲聞無數願)

我作佛時,十方世界無量刹中無數諸佛,若不共稱歎我名,說我功德國土之善者,不取正覺。(十七、諸佛稱歎願)

我作佛時,十方衆生,聞我名号,至心信樂。所有善根,心心回向,願生我國,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覺。唯除五逆、诽謗正法。(十八、十念必生願)

我作佛時,十方衆生,聞我名号,發菩提心,修諸功德,奉行六波羅蜜,堅固不退。複以善根回向,願生我國。一心念我,晝夜不斷。臨壽終時,我與諸菩薩衆,迎現其前。經須臾間,即生我刹,作阿惟越緻菩薩。不得是願,不取正覺。(十九、聞名發心願;二十、臨終接引願)

我作佛時,十方衆生,聞我名号,系念我國,發菩提心,堅固不退。植衆德本,至心回向,欲生極樂,無不遂者。若有宿惡,聞我名字,即自悔過,為道作善,便持經戒,願生我刹,命終不複更三惡道,即生我國。若不爾者,不取正覺。(二十一、悔過得生願)

我作佛時,國無婦女。若有女人,聞我名字,得清淨信,發菩提心,厭患女身,願生我國。命終即化男子,來我刹土。十方世界諸衆生類,生我國者,皆于七寶池蓮華中化生。若不爾者,不取正覺。(二十二、國無女人願;二十三、厭女轉男願;二十四、蓮華化生願)

我作佛時,十方衆生,聞我名字,歡喜信樂,禮拜歸命。以清淨心,修菩薩行。諸天世人,莫不緻敬。若聞我名,壽終之後,生尊貴家,諸根無缺,常修殊勝梵行。若不爾者,不取正覺。(二十五、天人禮敬願;二十六、聞名得福願;二十七、修殊勝行願)

我作佛時,國中無不善名。所有衆生,生我國者,皆同一心,住于定聚。永離熱惱,心得清涼。所受快樂,猶如漏盡比丘。若起想念,貪計身者,不取正覺。(二十八、國無不善願;二十九、住正定聚願;三十、樂如漏盡願;三十一、不貪計身願)

我作佛時,生我國者,善根無量。皆得金剛那羅延身,堅固之力。身頂皆有光明照耀。成就一切智慧,獲得無邊辯才,善談諸法秘要。說經行道,語如鐘聲。若不爾者,不取正覺。(三十二、那羅延身願;三十三、光明慧辯願;三十四、善談法要願)

我作佛時,所有衆生,生我國者,究竟必至一生補處。除其本願為衆生故,被弘誓铠,教化一切有情,皆發信心,修菩提行,行普賢道。雖生他方世界,永離惡趣。或樂說法,或樂聽法,或現神足,随意修習,無不圓滿。若不爾者,不取正覺。(三十五、一生補處願;三十六、教化随意願)

我作佛時,生我國者,所須飲食、衣服、種種供具,随意即至,無不滿願。十方諸佛,應念受其供養。若不爾者,不取正覺。(三十七、衣食自至願;三十八、應念受供願)

我作佛時,國中萬物,嚴淨光麗,形色殊特,窮微極妙,無能稱量。其諸衆生,雖具天眼,有能辨其形色、光相、名數,及總宣說者,不取正覺。(三十九、莊嚴無盡願)

我作佛時,國中無量色樹,高或百千由旬。道場樹高四百萬裡。諸菩薩中,雖有善根劣者,亦能了知。欲見諸佛淨國莊嚴,悉于寶樹間見。猶如明鏡,睹其面像。若不爾者,不取正覺。(四十、無量色樹願;四十一、樹現佛刹願)

我作佛時,所居佛刹,廣博嚴淨,光瑩如鏡,徹照十方無量無數不可思議諸佛世界。衆生睹者,生希有心。若不爾者,不取正覺。(四十二、徹照十方願)

我作佛時,下從地際,上至虛空,宮殿、樓觀、池流、華樹,國土所有一切萬物,皆以無量寶香合成。其香普熏十方世界,衆生聞者,皆修佛行。若不爾者,不取正覺。(四十三、寶香普熏願)

我作佛時,十方佛刹諸菩薩衆,聞我名已,皆悉逮得清淨、解脫、普等三昧,諸深總持。住三摩地,至于成佛。定中常供無量無邊一切諸佛,不失定意。若不爾者,不取正覺。(四十四、普等三昧願;四十五、定中供佛願)

我作佛時,他方世界諸菩薩衆,聞我名者,證離生法,獲陀羅尼。清淨歡喜,得平等住。修菩薩行,具足德本。應時不獲一、二、三忍,于諸佛法不能現證不退轉者,不取正覺。(四十六、獲陀羅尼願;四十七、聞名得忍願;四十八、現證不退願)

修學方法

淨土法門,三根普被,利鈍全收;乃如來普為一切上聖下凡,令其于此生中,即了生死之大法也。于此不信不修,可不哀哉?此法門以信、願、行,三法為宗。“信”,則信我此世界是苦,信極樂世界是樂,信我是業力凡夫,決定不能仗自力斷惑證真,了生脫死。信阿彌陀佛有大誓願,若有衆生念佛名号,求生佛國,其人臨命終時,佛必垂慈接引,令生西方。“願”,則願速出離此苦世界,願速往生彼樂世界。“行”,則至誠懇切,常念“南無(音納莫)阿彌陀佛”,時時刻刻,無令暫忘。朝暮于佛前禮拜持誦,随自身閑忙,立一課程。此外,則行住坐卧,及做不用心的事,均好念。睡時當默念,不宜出聲,宜隻念“阿彌陀佛”四字,以免字多難念。若衣冠不整齊,或洗澡、抽解(即大便),或至不潔淨處,均須默念。默念功德一樣,出聲于儀式不合。無論大聲念、小聲念、金剛念(有聲而旁人不聞)、心中默念,均須心裡念得清清楚楚,口裡念得清清楚楚,耳中聽得清清楚楚。如此,則心不外馳,妄想漸息,佛念漸純,功德最大。

念佛之人,必須孝養父母,奉事師長(即教我之師及有道德之人),慈心不殺(當吃長素,或吃花素,既未斷葷,切勿親殺),修十善業(即身不行殺生、偷盜、邪淫之事;口不說妄言、绮語、兩舌、惡口之話;心不起貪欲、嗔恚、愚癡之念)。又須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夫和婦順,主仁仆忠,恪盡己分。不計他對我之盡分與否,我總要盡我之分。能于家庭及與社會盡誼盡分,是名善人。善人念佛求生西方,決定臨終即得往生。以其心與佛合,故感佛慈接引也。若雖常念佛,心不依道,或于父母兄弟、妻室兒女、朋友鄉黨不能盡分,則心與佛背,便難往生。以自心發生障礙,佛亦無由垂慈接引也。

又須勸父母、兄弟姊妹、妻室兒女、鄉黨親友同皆常念“南無阿彌陀佛”及“南無觀世音菩薩”(每日若念一萬佛,即念五千觀音,多少照此加減)。以此事利益甚大,忍令生我之人,及我之眷屬,并與親友不蒙此益乎?況且現在是一個大患難世道,災禍之來,無法可設。若能常念佛及觀音,決定蒙佛慈庇,逢兇化吉。即無災難,亦得業消智朗,障盡福隆。況勸人念佛求生西方,即是成就凡夫作佛,功德最大。以此功德回向往生,必滿所願。

凡誦經持咒,禮拜忏悔及救災濟貧,種種慈善功德,皆須回向往生西方。切不可求來生人天福報。一有此心,便無往生之分。以生死未了,福愈大則業愈大,再一來生,難免堕于地獄、餓鬼、畜生之三惡道中。若欲再複人身,再遇淨土即生了脫之法門,難如登天矣。佛教人念佛求生西方,是為人現生了生死的;若求來生人天福報,即是違背佛教。如将一顆舉世無價之寶珠,換取一根糖吃,豈不可惜?愚人念佛不求生西方,求來生人天福報,與此無異。

念佛之人,不可涉于禅家參究一路。以參究者,均不注重于信願求生。縱然念佛,隻注重看“念佛的是誰”,以求開悟而已。若生西方,無有不開悟者。若開悟而惑業淨盡,則可了生死。若惑業未盡,則不能仗自力了生死。又無有信願,則不能仗佛力了生死。自力佛力兩者無靠,欲出輪回,其可得乎?須知法身菩薩未成佛前,皆須仗佛威力。何況業力凡夫,侈談自力,不仗佛力,其語雖高超,其行實卑劣!佛力自力之大小,何止天淵之别?願同人悉體此義。

念佛之人,不可效愚人做還壽生、寄庫等佛事。以還壽生不出佛經,系後人僞造。寄庫是願死後做鬼,預先置辦做鬼的用度。既有願做鬼的心,便難往生。如其未作,則勿作。如其已作,當禀明于佛:弟子某,唯求往生,前所作寄庫之冥資,通以赈濟孤魂,方可不為往生之障。凡《壽生》、《血盆》、《太陽》、《太陰》、《眼光》、《竈王》、《胎骨》、《分珠》、《妙沙》等經,皆是妄人僞造,切不可念。愚人不知念大乘經(即《阿彌陀經》、《無量壽經》、《觀無量壽佛經》、《心經》、《金剛》、《藥師》、《法華》、《楞嚴》、《華嚴》、《普賢行願品》等經),偏信此種瞎造之僞經。必須要還壽生、破地獄、破血湖方可安心。有明理人,為說是僞,亦不肯信。須知做佛事,唯念佛功德最大。當以還壽生、破地獄、破血湖之錢,請有正念之僧念佛,則利益大矣。

念佛之人,當吃長素。如或不能,當持六齋,或十齋(初八、十四、十五、廿三、廿九、三十為六齋。加初一、十八、廿四、廿八為十齋。遇月小則盡前一日持之。又正月、五月、九月為三齋月,宜持長素,作諸功德),由漸減以至永斷,方為合理。雖未斷葷,宜買現肉,勿在家中殺生。以家中常願吉祥,若日日殺生,其家便成殺場。殺場乃怨鬼聚會之處,其不吉祥也大矣。是宜切戒家中殺生也。

念佛之人,當勸父母念佛求生西方。然欲父母臨終決定往生西方,非預為眷屬說臨終助念及瞎張羅,并哭泣之利害不可。故欲父母臨終得眷屬助念之益,不受破壞正念之害者,非平時為說念佛之利益,令彼各各常念不可。如是,則不獨有益于父母,實有益于現生眷屬、後世子孫也。臨終助念,無論老少,均當如是。詳看《饬終津梁》,及後列《臨終三要》,自知。

節錄于《印光大師文鈔一函遍複》。

上一篇:邪淫

下一篇:雪泥鴻爪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