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會

鐘會

三國時期魏國軍事家、書法家
鐘會(225-264年),字士季,颍川郡長社(今河南長葛縣)人。三國後期曹魏重要謀臣和書法家,太傅鐘繇之幼子、青州刺史鐘毓之弟。自幼才華橫溢,精通玄學,魏國官居要職,上至皇帝、下至群臣都對他非常賞識。司馬師征讨毌丘儉期間,鐘會典知機密,為司馬昭獻策阻止了廢帝曹髦奪權企圖。平定諸葛誕叛亂,鐘會屢出奇謀,時人比為張良。累遷司隸校尉,朝廷大小事務無不插手,獻策殺害名士嵇康。景元年間,鐘會大力支持司馬昭的伐蜀計劃,拜鎮西将軍、假節、都督關中諸軍事,主持伐蜀事宜。[1]景元五年(264年),以郭太後遺命之名,矯诏起兵,讨伐司馬昭,因部下發生兵變而失敗,死于亂軍,時年四十歲。
    本名:鐘會 字:士季 所處時代:三國 民族族群:漢 出生地:颍川長社(今河南長葛東) 主要作品:《四本論》、《移蜀将吏士民檄》 主要成就:平諸葛誕之叛、與鄧艾分兵滅蜀 書法成就:隸行草章草并入妙品、逸緻飄然 官 位:秘書郎、中郎、司隸校尉、司徒 職 業:将領、謀士、書法家 封 爵:關内侯、東武亭侯、萬戶縣侯

人物生平

早年經曆

鐘會出身颍川士族鐘氏,是太傅鐘繇的幼子、青州刺史鐘毓之幼弟。母親是鐘繇之妾張昌蒲。少年時聰慧敏捷異常。鐘會五歲時,鐘繇帶着他去見蔣濟,蔣濟認為鐘會“非常人也”。

等到鐘會長大之後,有才數技藝,博學多聞,尤其精通玄學。弱冠時,與名士、玄學代表人物王弼并知名。

正始五年(245年),起家擔任秘書郎的職務。正始八年(247年),遷尚書郎。嘉平元年(249年),任中書侍郎。

高平陵之變(249年)後,權臣司馬懿、司馬師、司馬昭父子,相繼成為曹魏政權的幕後執掌者。鐘會早年受到司馬師賞識,是司馬氏的重要幕僚。根據《世說新語》的記載,同為名門公子的鐘會與司馬兄弟很可能在年輕時就有所交往。

正元元年(254年),高貴鄉公曹髦即位時,賜與鐘會關内侯的爵位。鐘會私下對司馬師評價曹髦:“才同陳思(曹植),武類太祖(曹操)。”

精練策數

正元二年(255年),毌丘儉和文欽在淮南起兵謀反。當時大将軍司馬師新割目瘤,身體還未恢複。朝廷大多數人認為:讓太尉司馬孚前去平叛就可以。隻有傅嘏、王肅和鐘會力勸司馬師親征。司馬師東征毌丘儉時,鐘會随軍主管機密事宜,衛将軍司馬昭率領大軍的後繼部隊。後來,司馬師驟亡于許昌,司馬昭統領大軍,令鐘會運籌帷幄。

在此司馬氏内部權力倉促交接之時,朝廷發诏書給尚書傅嘏,以東南剛剛平定為理由,讓司馬昭留在許昌,負責内外接應,由傅嘏率領軍隊回朝。魏帝曹髦此舉是想奪回司馬氏的兵權。鐘會與傅嘏密謀,讓傅嘏上表,和司馬昭一同出發,退到洛水之南屯兵駐守。于是,朝廷不得已,拜司馬昭為大将軍、輔政;以鐘會為黃門侍郎,封東武亭侯,食邑三百戶。

甘露二年(257年),朝廷任命諸葛誕為司空,招其回京。當時鐘會母親去世,正守喪在家,他算定諸葛誕必不從命,于是馳馬報告司馬昭。司馬昭認為事已至此,不再追改。後來諸葛誕謀反,并向東吳尋求援兵。司馬昭帶着魏帝統帥二十六萬大軍親征,聖駕停駐在項縣。司馬昭率領大軍到壽春,鐘會再次随行。

當時東吳右大司馬全琮之子全怿、孫全端、全翩、全緝等率領三萬大軍來救援諸葛誕。全怿兄長的兒子全輝、全儀留在建業,二人因為惹上官司,帶着母親和數十曲部渡江,投降了司馬昭。鐘會設計,秘密替全輝、全儀寫信,派遣全儀、全輝的家人進城送信給全怿,說吳主因全怿等人不能拿下壽春而暴怒,要殺盡他的家人,故而才逃往北方。全怿等人聞訊内心恐懼,于是開城投降。投降的人都受到禮遇,從此城中的諸葛誕開始人心背離。後來攻破壽春,鐘會出謀劃策最多,因此越來越得到司馬昭的寵信。時人都将他比作西漢謀士張良。大軍撤還後,朝廷欲升鐘會為太仆(九卿之一),但他堅決拒絕。以中郎官的身份在大将軍府任記室,是司馬昭心腹才可以擔任的職位。因為讨平諸葛誕有功,鐘會被授予陳侯的爵位,他亦反複辭讓。曹髦下诏,表彰他功成不居的處事态度。

景元二年(261年)前後,鐘會升遷為司隸校尉。雖然身在外任,但朝廷大小事務和官吏任免權,鐘會無不插手。名士嵇康等人被殺,都是出于鐘會的謀劃。

興兵伐蜀

景元年間,司馬昭以蜀漢大将姜維屢屢騷擾邊疆,料想他們國土狹小,百姓疲憊,财力将盡,想要派大軍伐蜀。群臣皆以不可行,唯獨鐘會說蜀漢可以攻取。于是,預先與司馬昭共同策劃謀略,勘察地形,縱論形勢。

景元三年(262年),鐘會受封為鎮西将軍、假節、都督關中軍事。

景元四年(263年)秋,魏國舉兵攻打蜀漢,命鄧艾率三萬多人向甘松、沓中等地牽制姜維,諸葛緒率三萬多人向武街、橋頭等地截斷姜維的退路。鐘會為主将統兵十馀萬,分别從斜谷、駱谷進兵。鐘會命牙門将許儀在前修路,自己率領大軍跟在其後。過橋時,戰馬蹄陷入坑中,鐘會不顧及許儀先父許褚立下的汗馬功勞,将許儀斬首。諸軍聞之,無不驚恐畏懼。

當時,蜀漢命令各個防守據點都不要交戰,退回漢、樂二城固守。鐘會讓護軍荀恺、前将軍李輔各統領萬人,分别包圍漢城和樂城。鐘會西出陽安口,派遣人祭拜諸葛亮之墓,下令軍士不得在其墓附近牧馬砍柴。鐘會又派護軍胡烈等走在前面,攻破關城,得到那裡儲藏的糧食。姜維從沓中撤回,行軍至陰平,晃點欲斷蜀軍後路的諸葛緒;糾集兵力,想殺回關城,未到便聽說關城陷落,于是退向白水,與張翼、廖化一起防守劍閣抵禦鐘會。

鐘會發告《移蜀将吏士民檄》勸蜀地軍民投降。

鄧艾追剿姜維直至陰平,想繞過劍閣,從漢德陽進入江油、左儋道,到達綿竹,趨近成都。便邀諸葛緒一同走陰平道。諸葛緒以沒有收到向西進發的命令為由拒絕了鄧艾,進軍白水,與鐘會會師。鐘會派遣田章等人從劍閣西南方直出江油。行軍不到百裡,田章先攻破了蜀漢伏兵三個營壘,鄧艾讓田章為前鋒,長驅直入。鐘會與諸葛緒的部隊直奔劍閣。不過,鐘會想獨攬軍權,密報說諸葛緒畏縮不進,于是将他押進囚車運回京城。這樣一來,大軍都由鐘會統領了。

蜀漢軍隊占據天險地勢,死守劍閣。鐘會大軍進攻劍閣,沒有攻下來。冬十月,司馬昭已經因各路戰線頻繁報捷,受封晉公、加九錫。魏軍攻關不克,運糧路程遙遠,鐘會便開始商量退兵事宜。

這時,鄧艾奇襲得手,率軍攻破綿竹,擊殺諸葛瞻父子。姜維等聽說諸葛瞻已被打敗,率部下向東去往巴郡方向。鐘會即率大軍到達涪縣,同時派遣胡烈、田續、龐會等追趕姜維。鄧艾率兵逼向成都,劉禅率衆投降,蜀漢正式滅亡。劉禅派人命姜維向鐘會投降。姜維行至廣漢郪縣,将自己的符節送給胡烈,又從東道向鐘會投降。

鐘會下令禁止将士搶掠,禮賢下士,用以安撫蜀地官吏。又結交蔣斌和蔣顯,和姜維情好歡甚。十二月二十四日,朝廷下诏,以伐蜀之功勞,冊封鐘會為司徒(三公之一),并封縣侯,增邑萬戶。封他的兩個兒子為亭侯,封邑千戶。

居功自傲

平蜀後,鐘會有謀反之心。他忌憚的隻有鄧艾。同時鄧艾破蜀後居功自傲,承制專事,鐘會便密白司馬昭說鄧艾有反狀。同時,衛瓘、胡烈和師纂等人也上書說鄧艾有悖逆之舉。正月初一,朝廷下令用囚車押送鄧艾回京。司馬昭擔心鄧艾不服命令,命令鐘會進軍成都,監軍衛瓘打前陣,拿着司馬昭手書押鄧艾進囚車。

鄧艾被押後,鐘會馬上趕到成都,統率大軍,威震西土。自認為功名天下無比,不願再屈居人下。加之猛将精兵都控制在自己手中,于是舉兵反叛。鐘會打算派姜維率蜀兵出斜谷,占領長安,再派騎兵經陸路、步兵經水路奪取天下。

鐘會收到司馬昭的書信說:“我擔心鄧艾不服命令,今派遣中護軍賈充率步兵和騎兵萬餘人入斜谷,駐紮在樂城。我親自率十萬大軍駐紮在長安。我們不久就可以相見了。”鐘會得信後大驚,對親信說:“僅僅抓獲鄧艾,相國知道我一人就能做到,他領大軍而來,必是發現異狀,我們應當迅速出發。如果順利,可以得到天下。如果不順,還可以退回蜀地學劉備偏安一隅。自以淮南之戰以來,我從未失策,已遠近聞名。我這樣功高名盛的情況,哪能有好的歸宿呢?”

鐘會于正月十五到成都,先送走鄧艾。十六日,召請護軍、郡守、牙門騎督以上的将士以及蜀國舊官,在蜀國朝堂為魏明帝郭皇後發喪,并假借她的遺命,起兵廢掉司馬昭。鐘會讓衆将士在版上寫下同意作為憑證,委派親信率領各路軍隊。但是魏将們并不跟從。于是鐘會把他們都關在益州各官府中,派兵嚴加看守。鐘會有一個器重的部下叫丘建,是胡烈舊屬,他對鐘會說:應派一名親信為胡烈端飯倒水,諸牙門将也應按例備一員侍從。胡烈趁機編造謊言說,鐘會已挖好大坑,想把将官一個個打死,埋在坑中。”衆牙門将的親兵們也把這個謠言口口相傳,一夜之間大家都有所耳聞,人心浮動。有人對鐘會建議:“應把牙門騎督以上的官吏全都殺死。”鐘會猶豫不決。

十八日中午,胡烈部下與胡烈的兒子出門敲鼓,各路軍士也沒人統領,都湧向城門。當時鐘會剛給姜維铠甲兵器,聽外面有兵作亂,鐘會驚問姜維如何是好。姜維說:“但當擊之耳”。

景元五年(264年)正月十八日,鐘會與姜維死于兵變,終年四十歲。

鐘會死後,魏軍無人約束。數日裡,蜀中軍衆鈔略,死喪狼藉,鐘會帳下将士數百人被殺。姜維妻子兒女皆被殺。原蜀漢太子劉璿、左車騎将軍張翼、漢城護軍蔣斌、太子仆蔣顯、大尚書衛繼等也被亂兵所殺。關羽家被龐德子龐會滅門。鄧艾部下追上囚車,欲迎回鄧艾。衛瓘指使田續殺掉鄧艾父子,師纂等也被殺。因鄧艾被定有謀反之罪,鄧艾在洛陽的諸子也都被殺,其妻和諸孫流放西城。其後衛瓘約束諸将,成都之亂方平。

鐘會未娶妻,養兄二子。鐘邕随鐘會作亂,一同被殺。養子鐘毅和侄子鐘峻、鐘辿也都下獄,應論死罪。司馬昭代表魏帝曹奂下诏,說念及鐘繇、鐘毓的功勞,僅處死鐘毅和鐘邕諸子,赦免了鐘峻、鐘辿,有官爵者如故。司馬昭默認向雄給鐘會收屍。

曆史評價

陳壽:王淩風節格尚,毌丘儉才識拔幹,諸葛誕嚴毅威重,鐘會精練策數,鹹以顯名,緻茲榮任,而皆心大志迂,不慮禍難,變如發機,宗族塗地,豈不謬惑邪!

蔣濟:非常人也。

司馬師:此真王佐材也!

傅嘏:子志大其量,而勳業難為也。可不慎哉!

曹髦:會典綜軍事,參同計策,料敵制勝,有謀谟之勳,而推寵固讓,辭指款實,前後累重,志不可奪。

夏侯霸:①有鐘士季,其人管朝政,吳、蜀之憂也。

②有鐘士季者,其人雖少,終為吳、蜀之憂,然非非常之人亦不能用也。

王元姬:會見利忘義,好為事端,寵過必亂,不可大任。

辛憲英:會在事縱恣,非特久處下之道。

鐘毓:會挾術難保,不可專任。

姜維:聞君自淮南已來,算無遺策,晉道克昌,皆君之力。今複定蜀,威德振世,民高其功,主畏其謀,欲以此安歸乎!夫韓信不背漢于擾攘,以見疑于既平,大夫種不從範蠡于五湖,卒伏劍而妄死,彼豈暗主愚臣哉?利害使之然也。今君大功既立,大德已著,何不法陶朱公泛舟絕迹,全功保身,登峨嵋之嶺,而從赤松遊乎?

裴楷:鐘會如觀武庫森森,但見矛戟在前。

荀勖:鐘會雖受恩,然其性未可許以見得思義,不可不速為之備。

劉裕:鐘會不得遂其亂者,為有衛瓘等也。

李石:自獻而至會,朔曆鬥杓轉。會初入蜀時,意不止弱禅。有如猿猱系,百巧欲伺便。殺女不作難,機鋒劇刀箭。會書固出繇,家法素所善。至學艾筆迹,暮夜走郵傳。老昭豈易欺,真僞猝難辨。欺昭爾尚可,蜀士多秀彥。當其下筆時,甯不愧顔面。雖蒙黼藻文,不揜糞土賤。

陳普:①身在成都已孟津,霎時飛首過函秦。子房智勇裁如此,不悟誅秦滅項人。

②諸葛風流尚未休,山川為斬鄧锺頭。至今青史憂吳蜀,莫把知人責夏侯。

羅貫中:漢時良将後,幼作秘書郎。當世誇英俊,時人号子房。壽春多贊畫,蜀郡逞軒昂。不學陶朱法,遊魂返故鄉。

王夫之:(評郭崇韬)蹑鐘會之已迹而益以貪,則必罹衛瓘之網羅而弗能辯,誅死在眉睫而不悟,其工也,正其愚矣。

餘嘉錫:觀其賞譽人者,如鐘會、王戎、王衍、王敦、王澄、司馬越、桓溫、郗超、王恭、司馬道子、殷仲堪之徒,并典午之罪人。被賞譽者,若樂廣、郭象、劉輿、祖約、楊朗、王應之類,亦金行之亂賊。則其高下是非,又惡可盡信哉!

呂思勉:鐘會是個文人,很有學問的,不是什麼不知義理的武人,他要盡忠于魏朝,是極合情理的。所以鐘會可說和王淩,毌丘儉,諸葛誕一樣,都是魏朝的忠臣,并不是自己有什麼野心。而他的謀略,還在這三人之上,亦且兵權在手,設使沒有北兵的叛變,竟從長安而下,直指洛陽,這時候司馬氏的大勢如何,倒是很可擔憂的了。②鐘會的效忠于魏,姜維的效忠于漢,又可稱封建道德之下的兩個烈士了。

主要影響

鐘會出身颍川鐘氏,才華橫溢,精通玄學。弱冠入仕,曆任要職。深得魏帝和群臣賞識。随從司馬師征讨毌丘儉,典知機密。獻策于司馬昭,粉碎曹髦的奪權企圖。随軍平定諸葛誕叛亂,屢出奇謀,時人比之為張良。累拜司隸校尉,插手朝廷大小事務及官員任免。

景元年間,力挺司馬昭伐蜀計劃,拜鎮西将軍、假節、都督關中諸軍事,主持伐蜀事宜。景元四年(263年),魏滅蜀之戰中,配合鄧艾分兵進取,最終滅亡蜀漢。拜司徒,封縣侯。功成之後,萌生不臣之心,勾結蜀将姜維,圖謀據蜀自立,打壓太尉鄧艾。景元五年(264年)正月,以郭太後遺命之名,矯诏讨伐司馬昭,為部将胡烈所害,死于亂軍,時年四十歲。

人際關系

父親:鐘繇,曹魏太傅

母親:張氏,字昌蒲,鐘繇之妾,太原茲氏人

兄長:鐘毓,曹魏青州刺史,後将軍

養子:鐘邕、鐘毅,二人原為鐘會兄子

從外甥:荀勖

侄孫女:鐘琰

轶事典故

汗不敢出

《世說新語·言語篇》中有一則關于鐘會小時機敏的故事。記曰鐘毓與鐘會年少時即有美名,因此鐘毓13歲時,魏文帝曹丕聽說了此事,就對他們的父親鐘繇說:“可以叫這兩個孩子來見我。”鐘毓、鐘會于是奉旨晉見。文帝見鐘毓臉上有汗,便問:“你臉上為什麼有汗?”鐘毓回答:“戰戰惶惶,汗出如漿。”但見鐘會臉上無汗,便問:“那你為什麼不出汗?”鐘會回答:“戰戰栗栗,汗不敢出。”

然曆史上曹丕駕崩時(226年),鐘會不滿二歲,故此轶事當為小說家所杜撰。

偷酒不拜

鐘毓、鐘會小時候趁鐘繇午睡時,一起偷藥酒喝。鐘繇剛巧醒來,故意裝睡觀察兒子們怎樣行事。鐘毓行禮後才喝酒,鐘會隻喝酒不行禮。随後鐘繇問鐘毓為什麼要行禮,鐘毓回答說:“酒以成禮,不敢不拜(酒是用來完成禮儀的,不敢不行禮)”父親又問鐘會為什麼不行禮,鐘會說:“偷本非禮,所以不拜(偷,本來就不是行禮的行為,所以用不着行禮)”

*至鐘繇去世時鐘會還尚是幼童,鐘毓已經成年,此轶事未必為真。

嚴母教子

鐘會之母張昌蒲在教育方面頗為嚴厲。鐘會四歲時便被她教授《孝經》,七歲誦讀《論語》,八歲誦《詩》,十歲誦《尚書》,十一歲誦《易》,十二歲誦《春秋左氏傳》、《國語》,十三歲誦《周禮》、《禮記》,十四歲讀其父鐘繇所撰寫的《易記》,十五歲就讓他進入太學進行深造。

鐘會五歲喪父,之後的教育是由張氏獨立承擔的。

妙語連珠

司馬昭和陳骞、陳泰一起乘車,經過鐘會家時,招呼鐘會一同乘車,随即駕車離開。等鐘會出來,車子已經走遠了。鐘會趕到後,司馬昭借機嘲笑說:“與人期行,何以遲遲?望卿遙遙不至(和别人約定時間一起走,你為什麼遲遲不出來?大家盼着你,你卻遙遙無期)。”鐘會回答說:“矯然懿實,何必同群(矯然出衆、懿德實才的人,為什麼一走要和大家合群)!”司馬昭又問鐘會:“臯繇是怎樣一個人?”鐘會回答說:“比上不如堯舜,比下不如周公和孔子,但也是當時的懿德之士。”

按:鐘會的父親是鐘繇(音遙)。陳骞的父親是陳矯,司馬昭的父親是司馬懿,陳泰的父親是陳群,曾祖父名陳寔(音實)。鐘會在回答時或者直用其名,或者用同音字,以此來報複他們三人。

慧眼識人

王戎、裴楷兩人童年時拜訪鐘會,一會兒就走了,走後,有位客人問鐘會說:“剛才那兩個小孩怎麼樣?”鐘會說:“裴楷清廉通達,王戎簡約扼要。二十年以後,這兩位賢才會做吏部尚書。希望那時候天下沒有被遺漏的人才。”

鐘會評論安豐侯王戎說:“阿戎聰明伶俐,懂得别人的心意。”又評論說:“裴公善談,一整天也談不完。”吏部郎的職位空出來了,司馬昭問鐘會有什麼人可以擔任,鐘會說:“裴楷清廉通達,王戎能掌握要領而處事簡約,都是适當的人選。”于是委任裴楷。

交夏侯玄

夏侯玄被逮捕了,當時鐘毓任廷尉,鐘會先前不與夏侯玄相知,這時想和他結交,态度親近而不莊重。夏侯玄說:“我雖然是罪人,也還不敢遵命。

拜訪嵇康

鐘會撰寫《四本論》,剛寫完。很想讓嵇康看看,揣在懷裏,決定要去見嵇康時,害怕他刁難自己,揣在懷裏不敢拿出來,就在嵇康家門外隔墻扔進去,然後一溜煙跑了。

鐘會精明有才思,原先并不認識嵇康。他便邀約了當時一些賢能傑出的人士一起去找嵇康。嵇康正在樹下打鐵,向秀幫他拉風箱。嵇康揮錘敲打不停,旁若無人,過了很久也不和鐘會他們說一句話。鐘會起身離開,嵇康說:“何所聞而來?何所見而去?(你們聽說了什麼而來?看到了什麼而去?)”鐘會說:“聞所聞而來,見所見而去。(我們聽到了所聽到的而來,看到了所看到的而離開。)”

魏氏春秋曰:鐘會拜訪嵇康時“乘肥衣輕,賓從如雲”。

依之前鐘會投書和其交友之況,不太可能不識嵇康。

志,晉書曰:因此事鐘會忌恨嵇康。數年後嵇康因呂安案入獄,因嵇康之前對司馬氏政權表達過不滿,司馬昭欲借此除去嵇康,但因顧及輿論而猶豫。而鐘會趁此機會進讒,使司馬昭下決心殺掉嵇康。

親近山濤

山濤晚年與鐘會、裴秀親近。因鐘、裴二人争權奪利,山濤不偏不倚,處于中間,二人都從山濤那裡得到好處而對他無恨。

山濤交好鐘會,同時又是嵇康的至交好友及托孤對象;裴秀之堂弟裴楷被鐘會兩次推薦。可見魏晉時期人際關系頗為複雜。

哭祭許允

司馬師殺掉許允後,許妻和兒子一家搬到許允墓地居住。司馬師派鐘會去探視他們,交代說:如果許允兒子的才能比得上許允,就收捕他們。許允妻對兒子說:“你們雖然不錯,可是才能不大。坦率與鐘會作答就可以。也不必哀傷過度,鐘會不哭了,你們就不哭。又可以稍微問及朝廷的事。”許允子聽從。鐘會回去後,把情況回報司馬師,許允二子免禍。

不過許允二子後來一為司隸校尉,一為幽州刺史。

試問阮籍

司馬昭最初想為司馬炎向阮籍家提親,阮籍一連六十天酩酊大醉,親事沒法說,就算了。鐘會多次拿時事問阮籍,想借他的回答給他定罪。阮籍都因為酒醉而獲免。

才藝比拼

鐘會是濟北公荀勖的從舅,兩人感情不和。荀勖有把寶劍,約一百萬,經常放在他母親鐘夫人那裡。鐘會擅長書法,模仿荀勖筆迹向他母親要來寶劍,不還回來。荀勖知道是鐘會幹的事兒,就想法報複他。後來鐘家兄弟花千萬建起一所住宅,剛落成,非常精美,還沒有搬進去。荀勖很擅長繪畫,就偷偷地到鐘會的新居去,畫上鐘繇的像,衣帽、相貌都和生前一模一樣。鐘毓和鐘會進門看見畫像,就大為感傷哀痛,房子于是空置廢棄。

後世紀念

鐘會在後世被奉為瘟神,名字被寫作鐘士季、鐘仕季、鐘仕貴。幹寶《搜神記》記載:“初有妖書雲:上帝以三将軍趙公明、鐘士季,各督數鬼下取人。”從這裡可以知道,六朝時已經有把鐘會(鐘士季)當作專管人生病、死亡一類事務的“三将軍”的有關信仰和傳說。成書于六朝的《太上洞淵神咒經》卷十一中,有七個瘟神的說法,鐘會(鐘仕季)名列其中,文雲:“劉元達、張元伯、趙公明、李公仲、史文業、鐘仕季、少都符各将五傷鬼精二十五萬人,行瘟疫病。”到了南宋,則開始說成是“五瘟鬼”,按五方命名,成書于南宋時期的《無上玄元三天玉堂大法》也有提到鐘會(鐘士季):“北方黑瘟鬼鐘士季,水之精,領萬鬼行惡毒之病”。成書于元代的《三教源流搜神大全》則記載鐘會(鐘仕貴)為“五瘟”中的“冬瘟”。

上一篇:雨馨

下一篇:薩鋼雲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