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排鎮

錢排鎮

廣東省茂名市信宜市東北部的小鎮
錢排鎮地處廣東省茂名市信宜市東北部,距市區44公裡,東與平塘鎮、合水鎮兩鎮交界,南與高州市馬貴鎮接壤,西與大成鎮、白石鎮兩鎮毗鄰,北同洪冠鎮相連。面積204.5平方公裡,轄15個村委會和1個居委會,總人口59758人。該鎮基礎設施完善,境内礦産資源及特色植物豐富。
    中文名:錢排鎮 外文名:Qianpai Town 别名: 行政區劃代碼: 行政區類别:鄉鎮 所屬地區: 地理位置: 面積:204. 5平方公裡 下轄地區:山口村、龍灣村、達垌村等 政府駐地:錢排墟(錢排村) 電話區号:0668 郵政區碼:525342 氣候條件:亞熱帶季風氣候 人口數量: 著名景點:淩十八故居、掘垌驿遺址、達垌古樹林、銀岩頂等 機場: 火車站: 車牌代碼: 地區生産總值: 所屬國:中國 所屬市:信宜市 人口:59758人 面 積:204.5 人 口:59758 方 言:涯話

地理位置

錢排鎮地處廣東省茂名市信宜市東北部,距市區44公裡,東與平塘、合水兩鎮交界,南與高州市馬貴鎮接壤,西與大成、白石兩鎮毗鄰,北同洪冠鎮相連。面積204.5平方公裡,轄15個村委會和1個居委會,總人口59758人。該鎮基礎設施完善,境内礦産資源及特色植物豐富。

錢排鎮是全國著名的“三華李之鄉”,自二十世紀七十年代引進種植,錢排鎮三華李發展曆程近半個世紀。錢排三華李具有果大、核小、肉脆、色美等特點,成熟果實表皮覆蓋着一層薄薄的“銀粉”,因此注冊“銀妃”三華李品牌,曾被評為“嶺南十大佳果”之一。錢排鎮以花果為媒,以節慶會友,連年精心舉辦“李花節”和“品果節”,年均遊客接待量超過100萬人次,成功打造“春賞花、夏品果、秋觀葉、冬休閑、四季曲不斷”的生态旅遊格局,三華李産業與旅遊産業相得益彰。2020年,全鎮三華李種植面積達10.2萬畝,總産量接近13萬噸,總産值約達16.9億元,人均單項收入達2.16萬元,帶動一二三全産業鍊産值超21億元。

錢排鎮地處北緯22°168′2"~22°309′7",東經111°957′9"~111°203′5.7"。境内山高林密,平均海拔高度500米以上,年平均氣溫18℃。

錢排鎮地貌為低山區和中山區。年平均氣溫18.7℃,年平均降雨量1750毫米。礦産資源有金、銀、銅、錫、鐵、花崗岩、石灰石、螢石、高嶺土等;植物主要有紅椎、紅花荷、杉、馬尾松、毛竹等;還有國家保護紅豆杉。野生動物有山豬、黃猄、穿山甲、狐狸、石蛤、各類蛇、各類鳥等;水能資源可開發水電裝機容量2萬千瓦。全鎮有山地15483.94公頃,耕地1532.07公頃。

曆史沿革

錢排,因長期興辦錢莊,便于外埠兌錢而得名。明朝萬曆三年(1575年)為信宜縣從善都地。清光緒十五年(1889年)屬信宜縣馬貴堡的星平甲、星聚甲、安民甲、民聚甲。民國29年(1940年)為信宜縣四區馬貴西鄉。新中國成立後,1952年12月為信宜縣十三區,後改為錢排區;1957年1月為信宜縣錢排鄉;1958年秋屬白石人民公社;1959年從白石人民公社分出,為錢排人民公社;1961年11月,為錢排區轄錢排、錢新、達垌、竹垌4個人民公社;1963年1月,撤區并社,為錢排人民公社;1983年冬為錢排區;1986年冬建制為錢排鎮。

經濟狀況

境内金、銀、錫、瓷土等礦産資源豐富,水力蘊藏量2.5萬千瓦,瓷土礦蘊藏量2000萬噸以上,林木蓄積量48萬立方米。農業生産主要以水稻、玉米、番薯、蔬菜、三華李為主。其中三華李生産是省内目前種植面積最大、産量最多、質量最好、效益最佳的生産基地,号稱“三華李第一鎮”,種植面積3.2萬畝,總産量1萬多噸,産值2500多萬元,人均單項收入400多元。同時,也是重要的反季節蔬菜生産基地,全鎮每年種植反季節蔬菜穩定在800。多畝次。全鎮鄉鎮企業760個,從業人員6000多人,主要以小水電、煉金、建材、木器加工、針織、編織等為主。全鎮建成投産水電站18座,裝機容量13440千瓦;在建電站6座,裝機容量6230千瓦。

錢排人有獨特的煉金技術,有“中國有黃金的地方就有錢排人”之說,故該鎮有“淘金之鄉”之稱,鎮内有金屬提煉加工點150多個,從業人員3000多人,年收入2500多萬元。

近年來,錢排鎮黨委政府立足高效三華李産業優勢,因地制宜引導群衆發展特色産業,全鎮種植三華李面積達到8.5萬畝,年産值4.8億多元,人均單項收入達到6600多元,成為名副其實的“朝陽産業”、“黃金産業”,錢排因此成為全省種植面積最大、産量最高、質量最優的鎮級三華李生産基地。同時,積極延伸三華李産業鍊,完善鎮内基礎設施,籌辦李花節、品果節節會,促進觀光旅遊第三産業發展,年接待遊客70萬多人(次),成功構建起“春賞花、夏品果、秋觀葉、冬休閑,四季曲不斷”的生态旅遊格局。

氣候特點

氣候特點:錢排鎮平均海拔高度500米以上,年平均溫度18.0度,晝夜溫差大,有春暖遲、秋冷早、霜凍長的氣候特點。

基礎設施

鎮内交通方便,省道達北公路橫貫東西,全鎮15個村委會村村通公路,道路總長85公裡,形成四通八達的交通網絡。全鎮開通程控電話4000門,裝機360台,已村村通電話。全鎮有中小學校17所,其中初級中學2所,小學15所,在校學生13000多人,初中升高中考上重點中學人數曆年居于鄉鎮中學前列。全鎮已建樓房戶8142戶,占農戶總數的67%。

錢排鎮有中學2所,小學15所,在校中小學生11961人,其中小學生10095人,中學生1866人,适齡兒童入學率99%。全鎮有文化站1個,廣播站1個,文化活動室28個,電影專業隊2個,群衆性文藝團體9個,信宜詩詞學會在錢排設立分會(民間組織),可收看電視節目11套。錢排鎮有衛生院1所,門診部3個,鄉村衛生站15個,醫務人員150人。圩集錢排圩位于錢排河上遊西岸,距市區東鎮44公裡。清朝中葉,李茂榮創建成圩,商店約90家,圩期為每旬二、五、八日。今全圩面積為原來三、四倍,是錢排鎮政府駐地,有省道370線通過。

雲開圩位于錢排鎮境内北部雲開村,清乾隆初年建圩,有店鋪30多間。自乾隆至鴉片戰争前(1840年前),信宜藍靛大量外銷。當時,白石、大成、錢排、洪冠、懷鄉一帶的藍靛,多以雲開圩為中轉站,經此運往羅定的羅鏡後從水路運往梧州、廣州;東鎮以北及以東與羅定、廣州的商業往來,亦多經雲開圩,肩挑運輸不絕于路,因而商業、旅業曾盛極一時。清道光初年,雲開村黃明光開設"和泰興"、"和泰錦"、"和泰堂"、"和泰棧"4間商店,經營各種行業,兼營客寓,與廣州的商行接駁彙兌業務,開信宜彙兌業務的先河。鴉片戰争後,外國資本主義入侵,藍靛衰落,雲開圩商業從此一蹶不振,遂成當地群衆互通有無的場所,現為雲開村委會駐地。

地方特産

三華李

錢排的三華李很有自己的特色,是信宜十幾個鎮中品質最好的。信宜市19個鎮之中有11個鎮種植生産三華李,但其産量與質量同錢排三華李相比大大遜色。錢排三華李不但高産,而且産品具有果大、核小、脆口、清甜等特點,最受客商青睐的還是其保鮮期長,一般自然狀态下可保鮮一周以上。李子的表皮都有一層粉狀的白膜(當地果農稱之為“白粉”,具有保鮮作用,其他地方的三華李均無此“白粉”,客商收購三華李以此作為判定“錢排三華李”的依據)。因此,錢排三華李自規模種植的10多年來,從未出現過滞銷爛市的現象。三華李錢排鎮是三華李生産基地,其獨特的氣候資源和精細栽培管理技術,使錢排三華李具有果大、清甜、脆口、早熟特點,遠近聞名。

龍須草

龍須草是錢排鎮雲開村龍須頂生長的特産,用龍須草編織成席子稱為"龍須草席"。龍須草質地堅韌、實心、無節,是天然生長的一種上乘草料,每年金秋時,當地農民成群結隊上山采割龍須草,用它織成各種規格的龍須草席。這種草席,色澤淡黃、鮮豔、光潔、潤滑,美觀舒适,夏冷冬暖,是一種高檔的天然草席。

反季節蔬菜

錢排鎮利用山區高寒氣候和水源充足的條件,發展反季節蔬菜,形成生産、儲運、出口一條龍的服務體系,建立反季節生産基地。反季節蔬菜品種主要有西圓椒、尖椒、荷豆、椰菜花、西蘭花、香芹、黃菜、芫荽等20多個。

淘金業

錢排鎮農民有采礦傳統,以淘金著稱,每年在錢排鎮、信宜市内及外出全國各地從事淘金業4000~4500人。全鎮淘金收入超百萬元以上的專業戶36~40戶。

曆史事件

淩十八起義(又稱大寮起義)淩十八,原名淩才錦,因排行十八,故稱淩十八,清嘉慶二十四年九月初九日(1819年10月27日)出生,錢排鎮北内村塘坳自然村人。是廣東拜上帝會一方首領,他領導的淩十八起義,是近代廣東農民革命戰争史上的壯舉,打響太平天國革命戰争起義第一槍。道光二十七年冬(1848年春),淩十八往廣西平南縣參加拜上帝會,即進紫荊山晉見洪秀全、馮雲山,洪、馮派其回信宜宣傳拜上帝教、組建拜上帝會。很快,會衆發展到幾千人。道光三十年正月十九(1850年3月2日),淩十八出賣了全部家産,所值全部交公。是年七月二十一日,信宜知縣宮步霄率鄉勇團練2000餘人進駐梭垌,包圍已轉移到蓮塘的大寮起義軍。淩十八于是年七月二十二日(8月29日)奇襲梅子嶺、大嶺崗之清兵,殺練長餘士桢,擊潰清兵;又設伏兵殺死羅定打手譚拔超,取得大寮、蓮塘保衛戰勝利。鹹豐元年正月十四日(1851年2月14日),淩十八揮師西進,拟赴金田與洪秀全會師。

鹹豐元年二月二十九日(3月31日)為牽制清兵,支援太平軍揮師東進,淩十八圍攻玉林城,與清兵一萬多人浴血奮戰一個多月,清王朝震驚。四月初五日,撤離玉林,回師廣東,于懷鄉、白雞嶺打敗敵人之後,撤離大寮,于七月十一日攻占羅鏡圩,憑險防守,擴充實力。清廷先後調遣兩廣總督徐廣缙、廣東巡撫葉名琛、總兵福興、府尹宗之醇、知府李敦業、彭舒萼、知州吳昌等會師合圍。淩十八起義軍鬥志不減。鹹豐二年六月十二日(1852年7月28日)清晨,清軍傾巢進犯。此時起義軍彈盡糧絕,剩下不過百人,仍斃清軍337人後,全軍壯烈犧牲。淩十八起義軍,轉戰粵桂兩省三州六縣,堅持鬥争兩年多,迫使清王朝撤換了兩任知縣、三任知府、一任總督,牽動四省兵力。淩十八起義不僅在太平天國早期鬥争史上具有重要意義,而且在廣東人民反清鬥争史上譜寫了光輝的一頁。

文物勝迹

淩十八故居

位于錢排鎮北内塘坳村。建于清道光年間,土木結構,為面寬5間的四合院式建築。正廳有屏幅一塊,上書“安德堂”三個大字,兩邊配聯:“安分心常樂,德深意少憂”。有人說是淩十八手筆;也有人說是淩十八的父親淩玉超所寫。

掘垌驿遺址

位于錢排鎮山口村。達垌,古名掘垌,是瑤人聚居之處。羅旁戰争後,明朝萬曆十七年(1589年)設西甯縣巡檢司衙門于此,加強對少數民族的鎮壓和控制,築有城垣和驿站(交通站),後巡檢司遷址懷鄉,掘垌成為驿站。清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信豐、感化、從善、定康4個都回歸信宜,掘垌失去驿站作用。城垣已拆除,垣基尚存,東西長285米,南北寬195米。

達垌古樹林

位于錢排鎮達垌小學右側。古樹林面積2畝。古樹參天。其中一株胸圍2.3米、高22米扁柏,皮色深紅。廣東省林業廳調查後,1964年被列為國家保護的珍貴樹種之一。扁柏旁邊,有兩棵胸圍3米以上的牛筋樹。牛筋樹右側30米處有棵冬青樹胸圍2.8米,旁邊有兩棵高大的闆栗。從扁柏往下27米,一株胸圍8.7米、高32米的榕樹矗立河邊,有5條谷籮粗的樹根象倒扣着的巨掌罩着河床插向河底。相傳:古時常有一匹白馬于夜間跑出達垌飲水。人們覺得奇怪,便跟蹤察看,白馬忽然變為大山,山形酷似駿馬,人們便稱該山為"白馬山",山腳村莊名為白馬村。并建白馬廟祀奉。古樹林因此而得以保存。

名山秀水

銀岩頂位于錢排鎮境内,北緯22°2130",東經111°18",海拔高程1334米,以富含錫、鎢、铋、銅、钼、鐵、金多金屬石英班岩型脈石礦而著稱。經查明,含錫達工業品位的礦脈有106條,礦脈長300~600米,微細礦脈更多,密度為10~25條/平方米。礦石中以錫為主,平均品位為6000克/噸,次為黃鐵礦、黃銅礦、方鉛礦、閃鋅礦及少量的黑鎢礦、白鎢礦、輝钼礦、輝铋礦、自然金等。銀岩錫礦是國内大型的斑岩錫之一。唐朝窦州土貢銀,據傳是銀岩頂生産煉出來的。

雲開山位于錢排鎮雲開村,古稱雲罩山,今又稱龍須頂,海拔1327米。山上石崖似龍,生長着一種1米多長的草,稱為龍須草,是織草席的上乘材料,龍須席是當地一種名優特産。

亞婆髻錢排鎮兩個:一位于北内村,海拔989米,太平天國拜上帝會廣東一方首領淩十八于清道光三十年七月在該山下大寮團營舉行起義。一位于錢上村,海拔1616米,上有連片大面積天然草場。

園珠山又名爐塘頂,位于錢排鎮錢排村,海拔1681米,高度僅次于大田頂,為粵西第二高峰。山上有連片大面積天然草場,錢排鎮曾在山側興辦園珠畜牧場,養牛數百頭和羊數百隻。

镬耳肩位于錢排鎮達垌村,海拔1548米;附近有一山峰名為禾倉石,海拔1414米;兩山對峙,山北勢陡,山南平緩,兩山一帶有連片大面積天然草場,山上産白毛茶。

亞公髻錢排鎮内兩個,一位于山口村,海拔1514米;一位于北内村,海拔1116米。

大水嶺位于錢排鎮與合水鎮交界處,海拔1045米,前夷後峻,嶺周圍常降大雨,故名大水嶺,嶺的中部有大片毛竹、紅花荷等;嶺側有省道280線經過。

白馬山有稱白馬坪,位于錢排鎮山口與達垌村交界,海拔1475米。山上石崖中生長着七株白毛茶,可望不可采。相連有獅子山,海拔1442米,山上産野生黃蓮等藥材。

上一篇:安徽送變電工程公司

下一篇:仁壽縣第一中學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