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曉廷

鄭曉廷

臨沂大學地質與古生物研究所所長
鄭曉廷,男,1954年8月生,教授,臨沂大學地質與古生物研究所首任所長,古生物研究方向學科帶頭人,從事中生代恐龍和鳥類的科研工作,主要研究領域為鳥類功能形态學與系統分類學[1]。在英國《自然》、美國《科學》等世界頂級科學雜志,發表學術論文十餘篇,2010年受聘成為臨沂大學教授。其研究發現甚至改變了科學界對恐龍和早期鳥類演化的部分認識,被稱為“中國最牛民科”。
    中文名:鄭曉廷 民族:漢族 職業:博物館館長,高級經濟師 主要成就:國家科技進步三等獎,省部級科技進步一等獎,全國勞動模範 性别:男

人物概況

鄭曉廷,山東平邑歸來莊金礦礦長兼黨委書記、天宇自然博物館館長。

主持制訂了歸來莊金礦“以金為主,多業并舉”長遠規劃,金礦累計産金15.62噸,實現利稅7.43億元。在發展文化産業、促進文化大發展大繁榮方面,他進行了成功探索并走在前列。

投資興建的天宇自然博物館,成為世界上最大的自然地質博物館,先後被命名為“山東省科普教育基地”、中國古生物學會“全國科普教育基地”等稱号。

2007年完成了全國黃金礦山惟一的國家級工業旅遊示範點黃金地質公園建設。

所獲榮譽

鄭曉廷現任山東天宇博物館館長,高級經濟師。

主持多項科研項目,在英國《自然》、美國《科學》等世界頂級科學雜志發表學術論文十餘篇、出版科研著作兩部。

先後榮獲國家科技進步三等獎一項,省部級科技進步一等獎兩項,二等獎一項。

1995年獲“全國自學成才獎”,

1997年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

1999年獲得“山東省專業技術拔尖人才”稱号;

2000年獲“全國勞動模範”稱号。

2010年8月5日,受聘為臨沂大學教授。

最牛民科

截止到2016年3月,在《科學》、《自然》這兩本雜志上,鄭曉廷就先後發表了6篇學術文章。迄今為止,在《科學》、《自然》這兩本雜志上,鄭曉廷就先後發表了6篇學術文章。

如同誕生了孔子的曲阜一樣,在古生物學界,平邑也可稱作是一個“聖地”。經吉尼斯世界紀錄總部認證,世界上最大的收藏恐龍和其他史前動物化石的博物館位于此地。幾乎每年,平邑都會迎來國内外古生物學者高頻次的訪問。

這家名為“天宇”的博物館由鄭曉廷一手打造。收藏有1200多件恐龍化石,各種鳥類化石标本更多,有2200多件,這兩項收藏加起來,比全世界其他所有博物館保存的同類标本的總和還要多。

館長鄭曉廷,他以一個初中肄業生的身份闖入古生物學界,現在已是國内外具有一定知名度的古生物學家。

從2007年開始,他已經在國内外權威的學術期刊上發表了30多項研究成果,其中10多篇是在世界頂級的學術期刊諸如《科學》、《自然》上發表。多數時候,鄭曉廷是第一作者。

2010年,鄭曉廷在《科學》雜志上看到一篇文章——自從迷上古生物學之後,他請了一個英文翻譯,這名翻譯的主要任務是第一時間翻譯國外的研究成果——這篇文章的作者是兩名來自英國的古生物學家,他通過把兩種原始鳥類的羽軸直徑與現生鳥類的羽軸進行對比,發現這兩種原始鳥類的飛羽羽軸太細弱,可能無法支持鳥類熟練飛行,因此認為飛行是在鳥類演化過程較晚期才發生的。

對這一結論,鄭曉廷産生了疑問,之前他所接觸到的标本似乎不能支持這一論點。鳥類飛羽的羽軸很難保存在化石中,但在600多件孔子鳥化石标本中,鄭曉廷還是找到了4件标本,它們保存有清晰的飛羽羽軸痕迹。

測量之後發現,這些标本的羽軸并不細弱,長度是英國古生物學家報道的兩倍,足以證明那位英國古生物學家的結論不準确。鄭曉廷與人合作将這一質疑形成論文,同樣發表在《科學》雜志之上,題目是《有關“細弱飛羽羽軸體現始祖鳥和孔子鳥有限飛翔能力”的評論》。

迄今為止,在《科學》、《自然》這兩本雜志上,鄭曉廷就先後發表了6篇文章,這位“半路出家”的古生物學者,向外界展示了他在古生物研究方面,令人吃驚的學術天賦和成就。

2010年,鄭曉廷被附近的臨沂大學破格聘請為教授,該校以其為核心組建地質與古生物研究所,鄭曉廷擔任所長。

4年後,臨沂大學更是将“終身教授”的榮譽頒給了鄭曉廷,以獎勵其“輝煌的”科研成果。

作為一位民科,鄭曉廷可謂功成名就。

發展軌迹

1969年,受“文革”的影響,16歲的鄭曉廷離開了初中,想當兵但父親不允許。後來,他在當地一家針織廠找到一份鍋爐工的工作,之後他成為勞動模範,當上了平邑縣的一個鄉鎮黨委書記。

1991年,鄭曉廷調任平邑縣歸來莊金礦,負責在當地開建山東南部最大的一座金礦,随後他成為這座金礦的首任礦長。

因為經營和管理金礦的關系,鄭曉廷的愛好是收藏各種稀有礦石。

鄭曉廷說,當時機遇也不錯,歸來莊金礦利潤一直保持得很好,平邑縣讓這家縣屬國有企業搞多種經營。他提出建一座收藏化石和礦物為主的博物館,通過旅遊來拉動全縣經濟,這一想法得到平邑縣的支持,2004年,天宇自然博物館建成。

在礦長一職上,鄭曉廷一直幹到了2009年金礦被收購。他随後拒絕了收購方的高薪挽留,回到博物館,專心當他的館長。

在鄭曉廷的工作履曆上,無論是其早年的學習,還是後來的工作,在2009年之前,很難看到有跟古生物學相關的部分,這是外界對鄭曉廷多有質疑的原因。

鄭曉廷說,喜歡上古生物學多少有些意外。上世紀90年代末,他在報紙上看見一篇報道稱,中國的化石正在大量流失到國外,連周口店人頭蓋骨這麼重要的化石現在都已經找不到了。這篇報道對鄭曉廷的觸動很大,他開始研究并收藏古生物化石。

據鄭曉廷自己估算,從建館至2009年,金礦先後投入了3.9億元征集化石和礦物。如今,天宇自然博物館不僅有338.6克拉的中國最大鑽石,還有世界上最大的紫水晶洞、綠松石,更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古生物化石博物館,珍藏了世界上最多的古生物化石标本。

目前,除了幾個合作項目外,鄭曉廷還獨立承擔一個國家科學自然基金項目:下白垩統熱河群鳥類化石形态和分類學研究。

2015年,鄭曉廷團隊與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研究員徐星等專家合作,對來自河北約1.6億年前的一件奇翼龍化石開展研究。結果發現,奇翼龍的前肢和後肢上長有一種特殊的、僵直長絲狀羽毛,棒狀骨與手指間具有皮膜。

這是人類首次發現具有皮膜翅膀的小型恐龍。這一成果發表在《自然》上,它還被評為中國2015年十大地質科技進展,代表着中國學者在鳥類起源研究方向上再次取得新成果。

但公衆所不知的是,在成為一名知名的古生物學者之前,鄭曉廷便以一個初中肄業生的身份,獲得了含金量極高的國家科技進步獎。

當時,身為礦長的鄭曉廷執掌歸來莊金礦期間,創造了一種“全泥氰化尾礦壓濾濾餅幹式堆存濾液循環利用提金工藝”。這項新技術解決了尾礦處理的污染問題,被專家鑒定為“世界一流的氰化尾礦處理工藝”。1996年,這項成果更是獲得了國家科技進步三等獎,同時被列為國家“九五”科技成果重點推廣項目。

上一篇:德川茂茂

下一篇:埃韋頓·裡貝羅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