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嘉傳

郭嘉傳

東漢末年謀士
郭嘉(170年-207年),字奉孝,東漢末颍川陽翟(今河南禹州)人。原為袁紹部下,後轉投曹操,為曹操統一中國北方立下了功勳,官至軍師祭酒,封洧陽亭侯。在曹操征伐烏丸時病逝,年僅三十八歲。谥曰貞侯。史書上稱他“才策謀略,世之奇士”。曹操稱贊他見識過人,是自己的“奇佐”。[1]
    中文名:郭嘉 外文名: 别名:奉孝 民族:漢族 籍貫: 畢業院校: 職業:謀士 主要成就:助曹操平呂布、定河北,滅烏桓 出生地:颍川陽翟 代表作品:《十勝十敗論》 官職:軍師祭酒 封爵:洧陽亭侯 谥号:貞侯 所處時代:東漢末年

人物生平

慧眼識主

郭嘉出生于颍川,少年時已有遠見,見漢末天下将會大亂,于弱冠(二十歲)後便隐居,秘密結交英傑,不與世俗交往,所以不是太多人知道他。

21歲時,郭嘉北行去見袁紹,對袁紹的謀臣辛評、郭圖說:“明智的人能審慎周到地衡量他的主人,所以凡有舉措都很周全,從而可以立功揚名。袁公隻想要仿效周公的禮賢下士,卻不很知道使用人才的道理。思慮多端而缺乏要領,喜歡謀劃而沒有決斷,想和他共同拯救國家危難,建稱王稱霸的大業,實在很難啊!”于是從此離開了袁紹。就這樣,郭嘉一直賦閑了六年。

公元196年(建安元年),曹操頗為器重的一位謀士戲志才去世。傷心之餘,曹操寫信給荀彧,讓他給推薦一位可以接替戲志才的謀士。于是,荀彧就将好友郭嘉推薦給了曹操。曹操召見郭嘉,共論天下大事,讨論完後,曹操說:“能幫助我成就大業的人,就是他了!”郭嘉離開營帳後,也大喜過望地說:“這才是我真正的主人啊!”

從此,郭嘉便當上了曹操參謀軍事之官—軍師祭酒,為曹操的四方征戰出謀獻策,忠心效力。

屢獻奇謀

當時,各路諸侯割據一隅,虎争天下。在這種情況下,郭嘉對一個個敵手心理狀态的準确判斷,便常常成了曹操獲勝的關鍵。

公元197年(建安二年),曹操讨張繡新敗,袁紹寫信羞辱。曹操正擔心自己不具備與袁紹抗衡的能力之時,郭嘉提出了著名的“十勝十敗”之說。他一連舉出十條理由,以證明“公有十勝,紹有十敗。”郭嘉的分析很具說服力,不但振作了曹軍将士的鬥志,更助曹操拟定了遠期和近期的作戰目标。同時,郭嘉也正式确立了自己在曹操軍事智能團中的核心地位。

公元198年(建安三年),劉備為呂布所破,依附于曹操。謀士程昱向曹操建議殺死劉備,以絕後患,曹操便問郭嘉有何意見,郭嘉認為:“的确。但曹公舉劍起義兵,為百姓除暴,推出誠信用以招攬英雄俊傑,恐怕仍未做到。現今劉備有英雄名聲,他在窮途末路時投靠我們而我們将他殺害,這是殺害賢士的惡名。那麼智者、将士都會自疑,再次想選擇誰作主人,那曹公要和誰平定天下?所以除掉一人之患,而危害到四海的聲望,安危的選擇,不可以不明察!”曹操亦有感于此,便不殺劉備。

不過,郭嘉亦認為劉備有萬人敵關羽、張飛跟随,而劉備得人心,不會為人之下。所以向曹操上谏:“古人有說:‘一日放縱敵人,便成數世的禍患。’宜早些建立恰當的位置。”意思就是要軟禁劉備,但曹操卻不接納軟禁劉備的計謀,為了使他心服于自己,反而對劉備更親近。

同年九月,曹操出兵攻打虎踞徐州的呂布。曹軍先破彭城,再敗呂布,最後圍困下邳。呂布堅守不出。戰役持續了大半年,曹操見士兵疲憊,準備放棄。這時,郭嘉卻看出了勝機。他以項羽為例勸谏曹操,提出“有勇無謀者若氣衰力竭之時,便不久于敗亡”的觀點,勸曹操急攻。曹操依郭嘉計策而行,一面攻城,一面決堤水掩下邳,果然于同年月攻克下邳,擒殺呂布。

公元199年(建安四年),劉備借趁袁術北投袁紹之機,主動向曹操請求前去截擊。這時,恰好郭嘉不在身邊,曹操就同意了劉備的請求。待郭嘉于程昱回來,得知此事後一起勸阻曹操:“放走劉備,會生變數了!”但當時劉備已走,而且奪取下邳,舉兵對抗曹操,曹操悔恨不聽郭嘉之言。

大放異彩

公元200年(建安五年),曹操為了免于将來同袁紹作戰時前後受敵,決定先消滅在徐州立足未穩的劉備。當時諸将皆怕袁紹乘機來攻許都,到時候前進無法作戰、撤退失去了據點。曹操也感到疑慮,于是詢問郭嘉的建議,郭嘉分析道:“袁紹向來優柔寡斷,不會迅速作出反應。劉備人心未歸,立足未穩,迅速進攻,他必敗無疑。然後再回師對付袁紹,這是改變腹背受敵的最好機會,決不能失去。”于是,曹操舉師東征,大破劉備,俘虜了劉備的妻子,擒了關羽,進而又擊破了和劉備聯合的東海賊寇。情況正如郭嘉所料,袁紹果然還沒有作出反應,劉備就已被擊敗。

也就在曹操與袁紹相持官渡之時,又一個令人不安的消息傳到曹營:江東豪傑孫策,準備發兵偷襲曹操位于許都的根據地。與袁紹相持中已經處于劣勢的曹操,根本不可能再抽出兵力保衛許都。而一旦許都失守,曹操陣營将立刻分崩離析。這是曹營中人心最為動亂的時期,不少人開始暗中向袁紹獻媚,準備為自己留條後路。

當時,曹軍中與袁紹私下有書信往來者很多,官渡之戰後,在袁營中就搜出了不少通敵竹簡。在此緊急關頭,郭嘉預測說:“孫策剛剛吞并了江東,所誅殺的都是些英雄豪傑,他是能讓人效死力之人。但是孫策這個人輕率而不善于防備,雖然他擁有百萬之衆,卻和他一個人來到中原沒什麼兩樣。如果有刺客伏擊,那他就不過是一人之敵罷了。在我看來,孫策必定要死于刺客之手。”孫策到了江邊,尚未渡江,果然被仇敵許貢的門客所殺。這或許是巧合,但确實為郭嘉的神機妙算添上了一筆。

公元202年(建安七年),官渡之戰大敗而歸的袁紹病逝,曹操進攻他的兩個兒子,連戰連捷。曹軍諸将都想乘勝攻破二袁,可就在此時,先前力主北進的郭嘉卻力排衆議,獨進奇策,建議退兵。他為曹操分析了袁氏兩兄弟之間的矛盾,說:“袁譚、袁尚素來互不相服,又有郭圖、逢紀這樣的謀臣在當中攙和,必然要反目。不如先南征劉表,靜待其變,變成而後擊之,一舉可定也。”

郭嘉建議曹操裝作向南攻擊劉表之勢,“以待其變”。果然,曹軍剛回到許昌,袁軍生變的消息就已傳來。曹操乘機回軍北上,将袁譚、袁尚各個擊破,二袁一死一逃。因為郭嘉的妙計,這一仗赢得既輕松又順利。

公元204年(建安九年),郭嘉被封為洧陽亭侯。

公元205年(建安十年),郭嘉建議曹操多多招募重用青、冀、幽、并四州名士,收附民心,徹底鞏固控制抵禦。曹操采納了他的意見,甚至重用了曾經诋毀過自己的陳琳,果然有千金市骨之效。

英年早逝

公元207年(建安十二年),袁尚、袁熙逃入烏桓,即今遼甯錦州一帶。曹軍諸将都說“袁尚已如喪家之犬,關外胡人不會支援他們的。如果再做遠征,劉備必然會挑撥劉表襲擊許昌,萬一有什麼變數怎麼辦?”

此時的劉備經過數年的休養生息,在荊州劉表的身邊又積聚了相當的實力。以曹操對劉備的了解,他有理由擔心自己孤軍遠征之際,劉備會在背後發難。

這時,郭嘉又提出不同于他人的見解:“明公你盡管放心地去遠征,留下一個空空蕩蕩的許都也無妨,我料定劉備無法給你添麻煩。不是劉備不想添,而是有人會代替您來阻止他,此人就是劉表。”在衆人一片嘩然聲中,郭嘉詳細地分析了平烏桓之役的可行性和重大意義“胡人自恃偏遠,現在必然沒有防備,突然發動攻擊,一定能夠将他們消滅。袁紹對胡人有恩,如果袁尚還活着,他們一定幫忙,遲早是隐患。現在袁家的影響還很大,這個時候南征,如果胡人有行動,我們的後方就不安穩了。但劉表是個隻知坐談的政客,他自知能力不足以駕馭劉備,所以必然會對劉備有所防備。現在雖然是虛國遠征,但一勞永逸,就再也沒有後患了。”

郭嘉的觀點一針見血,曹操聽罷茅塞頓開,立刻進兵柳城。曹操軍到易城,郭嘉覺得推進的速度還是太慢,又進言道:“兵貴神速。現在潛力遠征,辎重太多,行進緩慢,被對方有所覺察必然就要做防備。不如留下辎重,輕兵速進,攻其不備。”後來,這一戰成為了中國戰争史上“兵貴神速、奇兵制勝”的經典戰例。曹操在設置了一些撤軍假象之後,暗中率領一支輕裝精兵,在向導田疇的帶領下突然出現在烏桓的背後。烏桓首領蹋頓和袁尚、袁熙率軍倉促應戰,這一役,蹋頓被斬,曹軍俘虜了20餘萬人,走投無路的袁尚、袁熙投奔了遼東的公孫康。

這次行軍路況極端惡劣,沿途有長達二百裡的地段幹旱無水。當糧食吃光以後,曹軍将士又不得不先後殺了幾千匹戰馬充饑,才艱難抵達目的地。同年秋天,遼東太守公孫康帶着袁尚的首級前來投降。曹操根據郭嘉的計策終于徹底平定北方,統一整個黃河流域以北地區。在從柳城回來的途中,因為水土不服,氣候惡劣,再加上日夜急行又操勞過度,郭嘉患疾病去世。

君臣相知

在曹操諸多謀士中,唯獨郭嘉最了解曹操,并且兩人關系親密,猶如朋友一般。據載,二人行則同車,坐則同席。在嚴于治軍的操營帳裡,郭嘉有很多不拘常理的行為,但在偏愛他的曹操眼裡,“此乃非常之人,不宜以常理拘之”。曹操手下有一位紀檢官員,叫陳群,曾因郭嘉行為上不夠檢點奏了他一本。但是,曹操一面表揚陳群檢舉有功,一面卻對郭嘉不聞不問。不僅如此,曹操還暗地裡為郭嘉一仍其舊的生活作風喝彩。在長年征戰生涯中,曹操總是把郭嘉帶在自己身邊,以便随時切磋,見機行事。每逢軍國大事,郭嘉的計策從無失算。曹操更是對年輕的郭嘉寄予了無限的希望,打算在平定天下之後,把身後的治國大事托付給郭嘉。

個人作品

《十勝十敗》

第一是“道勝”:袁紹作為世族軍閥,禮儀繁多而雜亂,為其形式所羁;曹操“體任自然”,因時因事而制宜,“道”高一籌。

第二是“義勝”:曹操“奉順以率天下”,順應曆史潮流,合乎道義。

第三是“治勝”:郭嘉以深刻的眼光分析曆史和現實,認為漢末大亂是統治者“政失于寬”,而袁紹以寬濟寬,所以無以禦下;曹操“糾之以猛而上下知制”,寬猛相濟的治理措施是切合時要的。

第四是“度勝”:袁紹外表寬厚而内心多猜忌,任人唯親戚子弟;曹操則“用人無疑,唯才所宜,不問遠近”,在氣度胸襟上勝過袁紹。

第五是“謀勝”:袁紹臨事無策,優柔寡斷;曹操機警果敢,“應變無窮”。

第六是“德勝”:袁紹沽名釣譽,喜受吹捧,“士之好言飾外者多歸之”;曹操以誠待士;“不為虛美”,講究實用,刑賞必諾,“與有功者無所吝”,那些忠正而有遠見的并且務實的士人“皆願為用”。

第七是“仁勝”:袁紹懷婦人之仁,見人饑餓,恤念之情形之于表,而對于自己見不到的,則“慮所不及”。這不是政治家的胸懷。曹操對于眼前小事或有疏失,而對于天下大事則“慮之所周,無不濟也”,恩德施乎四海。

第八是“明勝”:袁紹惑于讒言,而曹操則明辨是非,“禦下以道,浸潤不行”。

第九是“文勝”:袁紹是非不分,曹操對于正确的“進之以禮”,不正确的則“正之以法”。

第十是“武勝”:袁紹用兵“好為虛勢,不知兵要”,曹操則用兵如神,士卒有所恃,敵人聞而畏。

用現在的觀點來看,郭嘉所指出的這十個方面,包括了政治措施、政策法令、組織路線及各人的思想修養、心胸氣量、性格、文韬武略等多種因素,這都是關涉事業成敗興衰的關鍵。郭嘉為曹操總結這“十勝”,也可能是初來乍到之際對曹操的誇贊,也可能是對曹操的鼓勵、要求,希望他能保有這“十勝”,完成統一天下之偉業,自己也便有出頭之日……任何推測都意義不大。無論如何,郭嘉能說出這“十勝”,說明他不僅僅是一個臨事獻策的謀士,而且還有成套的理論。

曆史評價

陳壽:“程昱、郭嘉、董昭、劉晔、蔣濟才策謀略,世之奇士,雖清治德業,殊于荀攸,而籌畫所料,是其倫也。”

曹操:“使孤成大業者,必此人也。”“唯奉孝為能知孤意。”

“哀哉奉孝!惜哉奉孝!痛哉奉孝!”

《彧别傳》:“戲志才、郭嘉等有負俗之譏,杜畿簡傲少文,皆以智策舉之,終各顯名。”

朱敬則:“神人無功,達人無迹。張子房元機孤映,清識獨流。踐若發機,應同急箭;優遊澹泊,神交太虛,非諸人所及也。至若陳平、荀彧、賈诩、荀攸、程昱、郭嘉、田豐、沮授、崔浩、張賓等,可謂天下之菁英。帷幄之至妙,中權合變,因敗為功,爰自秦漢,訖于周隋。”

李隆基:“孝文之得魏尚,虜不足憂;太祖之見郭嘉,知成吾事。”

薛稷:“張良之翼漢王,郭嘉之協魏主,宋武之得穆之,齊高之得褚彥:定策決勝,謀夫孔多。”

洪邁:“荀彧、荀攸、郭嘉皆腹心謀臣,共濟大事,無待贊說。”

章如愚:“至于三國,各自據其土而成鼎峙之勢,亦諸人之力也。故在魏,則荀攸、賈诩之算無遺策,郭嘉、劉晔之才策謀畧,管甯之淵雅高尚,毛玠之典選清正;在吳,則周瑜、魯肅之俦入為腹心,出為股肱,甘甯、淩統之徒奮其威,黃蓋、蔣欽之屬宣其力;在蜀,則諸葛孔明之長于治國,費祎、董允之志慮忠純,向寵之性行均淑,皆一時之人傑也。”

陳亮:“以成魏之霸業者,昱、嘉之謀為多,而曹公尤痛惜嘉之死也。”

劉祁:“已而諸豪割據,士大夫各欲擇主立功名,如荀攸、賈诩、程昱、郭嘉、諸葛亮、龐統、魯肅、周瑜之徒,争以智能自效。”

王夫之:“曹孟德推心以待智謀之士,而士之長于略者,相踵而興。孟德智有所窮,則荀彧、郭嘉、荀攸、高柔之徒左右之,以算無遺策。”

何焯:“孟德追惜奉孝,而諸葛亦思孝直帷幄之助,不可或失其人,雖英雄必資群策也。”

姚範:“襲許年死,故屬偶合,即死于刺客,亦非事之可決。嘉此語借以強鎮一時衆志,又或兼知蔔筮之術耳。”

朱幹:“故國以一人興,以一人亡。郭嘉歸魏而魏興,管甯去漢而漢亡。迹其興廢,關乎人才去就如此。”

王鳴盛:“諸人皆魏之謀主也,運籌決勝,功績卓然。”

毛澤東:“才識超群,足智多謀,出謀劃策,功績卓着。”

“郭嘉是曆史上一位傑出的智謀之士,他的十勝論幾乎涉及了中國兵法思想的各個方面,切中要害,言簡意赅,博大精深,古今罕成。”

《請恤郭嘉表(一作請追增郭嘉封邑表)》

版本一:軍祭酒郭嘉,自從征伐,十有一年。每有大議,臨敵制變。臣策未決,嘉辄成之。平定天下,謀功為高。不幸短命,事業未終。追思嘉勳,實不可忘。——《魏志·郭嘉傳》

版本二:臣聞褒忠寵賢,未必當身,念功惟績,恩隆後嗣。是以楚宗孫叔,顯封厥子;岑彭既沒,爵及支庶。故軍祭酒郭嘉,忠良淵淑,體通性達。每有大議,發言盈庭,執中處理,動無遺策。自在軍旅,十有馀年,行同騎乘,坐共幄席,東禽呂布,西取眭固,斬袁譚之首,平朔土之衆,逾越險塞,蕩定烏丸,震威遼東,以枭袁尚。雖假天威,易為指麾,至于臨敵,發揚誓命,兇逆克殄,勳實由嘉。方将表顯,短命早終。上為朝廷悼惜良臣,下自毒恨喪失奇佐。宜追增嘉封,并前千戶,褒亡為存,厚往勸來也。——《魏志·郭嘉傳》注引《魏書》

《與荀彧悼郭嘉書(—作與荀彧書追傷郭嘉)》

郭奉孝年不滿四十,相與周旋十一年,阻險艱難,皆共罹之。又以其通達,見世事無所疑滞,欲以後事屬之。何意卒爾失之,悲痛傷心!今表增其子滿千戶,然何益亡者!追念之感深。且奉孝乃知孤者也。天下人相知者少,又以此痛惜,奈何!奈何!

追惜奉孝,不能去心。其人見時事兵事,過絕于人。又以【人】多畏病,南方有疫,常言吾往南方,則不生還。然與共論計,雲當先定荊。此為不但見計之忠厚,必欲立功分,棄命定。事人心乃爾,何得使人忘之!

《三國演義》:“天生郭奉孝,豪傑冠群英。腹内藏經史,胸中隐甲兵。運籌如範蠡,決策似陳平。可惜身先喪,中原棟梁傾。”“雖然天數三分定,妙算神機亦可圖。若是當時存奉孝,難容西蜀與東吳。”

家族成員

郭奕,郭嘉之子,繼嗣。任太子文學,早卒。

郭深,郭奕之子,繼嗣。

郭敞,有才識,任散騎常侍。

曾孫

郭獵,郭深之子,繼嗣。

藝術形象

文學形象

在小說《三國演義》中,郭嘉生平與三國志基本相同,前期由荀彧推薦給曹操,再讓程昱加以肯定與推舉;是曹操麾下洞察力敏銳的謀士,深得信賴,自身也曾經推舉過參謀劉晔。增加遺計定遼東的劇情,成功讓公孫康斬殺二袁并降曹,使曹操不費一兵一卒兼領遼東(史書未載定遼東之策為郭嘉所出)。

影視形象

1994年《三國演義》:蔣恺飾演郭嘉;

1999年《曹操》:安澤豪飾演郭嘉;

2010年《三國》:王今心飾演郭嘉;

2013年《曹操》:嚴琨飾演郭嘉。

上一篇:囡囡

下一篇:席珍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