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拉皇後

那拉皇後

清高宗第二任皇後
那拉皇後,指烏喇那拉皇後。清高宗繼皇後那拉氏(1718年3月11日-1766年8月19日),滿洲正黃旗(原滿洲鑲藍旗)人。乾隆帝的第二任皇後,佐領讷爾布之女。清朝第一位攝六宮事皇貴妃。康熙五十七年(1718年)二月初十日,那拉氏出生。初為娴妃,于乾隆十五年(1750年)被立為皇後。乾隆三十一年(1766年)七月十四日薨,以皇貴妃禮葬,不舉行國孝三年,可以說是不廢而廢;九月二十八日,被葬入純惠皇貴妃的地宮中。
    本名:烏拉那拉氏(或稱那拉氏) 别名:娴妃,烏喇那拉皇後,清高宗繼皇後、純帝繼皇後 字: 号: 所處時代:清朝 民族族群:滿族 出生地:北京 主要作品: 主要成就:成為皇後,生皇十二子、皇十三子、皇五女 寝宮:翊坤宮 旗籍:滿洲正黃旗(原隸滿洲鑲藍旗)

人物簡介

烏喇那拉皇後

烏喇那拉氏(1718——1766),滿洲正黃旗人,佐領那爾布之女,生于康熙五十七年二月初十。乾隆即位之前即為其藩邸側福晉,為雍正帝親賜。

乾隆二年冊為"娴妃”,時年20歲。十年十一月冊為貴妃。孝賢皇後去世後在皇太後的主持下成為新皇後。

那拉氏于乾隆十七年生下皇十二子永基,十八年生皇五女,二十年生皇十三子永景。

乾隆中年以後生活日漸淫靡,皇後失寵,帝後感情日漸淡薄。三十年(1766)南巡之時終于決裂,烏喇那拉氏憤然剪去頭發,觸犯國忌,被打入冷宮。後宮由皇貴妃魏佳氏代為管理。

次年七月十四日薨,終年49歲。葬于裕陵妃園寝純惠皇貴妃墓穴内,無享祭。

成為皇後

雍正帝在位時,把她賜給弘曆當側福晉。弘曆即位後封她為娴妃。乾隆十年正月二十三日被封為娴貴妃。乾隆十三年三月孝賢純皇後富察氏死後,中宮之位懸缺。

當時弘曆三十八歲,正值中年。皇太後〔孝聖憲皇後〕,鈕祜祿氏)對于後宮無皇後之事相當關心,見娴貴妃端莊惠下,有母儀之風,勸皇上立娴貴妃為皇後。

乾隆因與孝賢皇後婚配多年,感情深厚,乾隆覺得孝賢皇後剛去世不久,尚在大喪期間就冊立新後,于心不忍,但為了不違背皇太後的旨意,他采取了一個折衷辦法,先在乾隆十三年七月把娴貴妃晉封為皇貴妃,攝六宮事(即代替皇後掌管六宮大小事務),暫代行皇後職務,等到孝賢皇後的喪期過後,于乾隆十五年八月初二日正式将其冊立為新皇後。

冊立禮剛舉行過半個月,烏喇那拉皇後就陪着皇帝展谒祖陵、西巡嵩洛、五台山進香,又下江南巡視。烏喇那拉氏春風得意,榮耀非常。乾隆十七年,生皇十二子永璂,次年生皇五女,當時的烏喇那拉氏皇恩優渥,倍受寵幸。

突然失寵

乾隆三十年正月,烏喇那拉皇後陪乾隆皇帝第四次南巡。這次南巡成了那拉皇後命運的轉折點,南巡初期,一切都很正常,在途中,皇帝還為她慶祝四十八歲千秋。

閏二月十八日,他們來到杭州,在風景秀麗的「蕉石鳴琴」進早膳時,皇帝還賞賜給皇後許多膳品,但到了當天晚上進晚膳時,皇後就沒有再露面,陪着皇帝進晚膳的隻有令貴妃魏佳氏、慶恭皇貴妃陸氏、容妃和卓氏,此後,皇後再也沒有露過面。

後來才知道,在閏二月十八日那天,乾隆派額驸福隆安把皇後由水路送回京師,南巡結束,回到京師不久,即下令收回皇後手中的四份冊寶,即皇後一份、皇貴妃一份、娴貴妃一份、娴妃一份,裁減了她手下的部份傭人,到了七月份,烏喇那拉皇後手下隻剩兩名宮女。

按清宮制度,隻有最低下的答應才有兩名宮女,第二年七月十四日,烏喇那拉氏默默離開人世,終年四十九歲,乾隆同時傳旨,命命喪葬儀式下降一級,即等同于皇貴妃的的制度舉行,當年九月二十八日葬入裕陵妃園寝。

千古疑團

 烏喇那拉皇後到底做了什麼事,讓乾隆立即把她送回京師,并收回四份冊寶呢?

事後隻聽說那拉皇後忽然自己剪發,在滿族的習俗裡頭這是最忌諱的,隻在皇太後、皇帝駕崩時,皇後才可以剪發,當時的皇太後、皇帝都還健在,那拉皇後卻突然剪發,無疑是在詛咒他們一樣,在當時引出了一些傳聞,說皇後随駕南巡,觸犯了龍顔,隻得削發為尼,出家到杭州寺庵之中。

另外,據有的史書記載,烏喇那拉皇後随乾隆南巡來到杭州後,乾隆曾深夜換上便服登岸遊玩。皇後再三勸谏,甚至哭着勸谏,乾隆不僅不聽,反而說皇後精神不正常,派人将她送回京師。

乾隆是中國史上著名的風流天子,他模仿他的祖父康熙帝不斷南巡,目的卻隻是貪戀江南美景,又可趁機尋花問柳。據說他南巡時就曾在清江浦得到一個昭容的女伶,帶在身邊,後來又特命用钿車錦幰送回揚州,還賜給她玉如意、粉盝、金瓶、綠玉簪、赤瑛、玉杯、珠串等。

還有一個女伶名叫雪如,也是美貌多姿,乾隆南巡時又看上她,加入行幄,頗受眷顧。事後,雪如特地在上衣肩頭繡上一條小團龍,并且對人說,乾隆皇帝曾經用手撫摩過她的肩膀,因此特繡小龍,以志寵異。

 在《東華續錄》乾隆朝卷二十二中的一道谕旨中說:"皇後自冊立以來尚無失德,去年春,朕恭奉皇太後巡幸江浙,正承歡洽慶之時,皇後性忽改常,于皇太後前不能恪守孝道。比至杭州,則舉動尤乖正理,迹類瘋迷。因令先其回京,在宮調攝。經今一載有餘,病勢日劇,遂爾庵逝。此實皇後福分淺薄,不能仰承聖母慈眷,長受朕恩禮所緻。若論其行事乖違,即予以廢黜,亦理所當然,朕仍存其位号,已為格外優容。但飾終典禮不便複循孝賢皇後大事辦理。所有喪儀止可照皇貴妃例行。”

烏喇那拉氏一向溫柔婉順,淑慎賢明,夙娴禮教,她出身滿洲,在宮中生活了三十多年,什麼是國家大忌,她會不知道嗎?究竟受了什麼重大刺激,會把這位溫順懂禮的皇後逼到不顧觸犯國俗大忌,甚至發瘋的地步?野史中的傳說不能說是空穴來風、無中生有。

在烏喇那拉皇後過世之後,當時乾隆在木蘭圍場打獵,聽到皇後病故的消息,隻命烏喇那拉皇後的兒子永璂回宮。當時有個叫李玉鳴的禦史上疏,請依皇後禮舉喪,結果竟被谪伊犁。十二年後,又有一個名叫金從善的書生,上書乾隆皇帝,談到立後之事。

乾隆還為此發怒道:"烏喇那拉氏本是我即位前的側福晉。我即位後,因孝賢皇後病逝,她才循序由皇貴妃又立為皇後。後來她自犯過失,我對她一直優容。國俗最忌剪發,她卻悍然不顧,我仍然忍隐,不行廢斥。她病死後,也隻是減其儀等,并未削去皇後名号。我處理此事已經仁至義盡,況且從此未再立皇後。金從善竟想讓我下诏罪已,我有何罪應當自責?他又提出讓我立皇後。我如今已經六十八歲了,豈有再冊立中宮皇後的道理!”

竟因此将金從善處斬,從此之後,就沒有人再敢提及那拉皇後的事了。

葬禮儀式

實際上,烏喇那拉皇後的喪禮比皇貴妃的級别還要低,按皇貴妃的喪儀規定,每日應有大臣、公主、命婦齊集舉哀、行禮一項,在烏喇那拉皇後的喪事中,這項被取消了。

烏喇那拉皇後既未附葬裕陵,也未單建陵寝,卻葬在了妃園寝内,更有甚者,按慣例,凡葬在妃園寝内的,無論地位有多低,都各自為券,而那拉皇後卻被塞進了純惠皇貴妃的地宮,位于一側,堂堂的皇後反倒成了皇貴妃的下屬。

清制:凡妃、貴妃、皇貴妃死後都設神牌,供放在園寝享殿内,祭禮時在殿内舉行,而嫔、貴人、常在、答應則不設神牌,祭祀時,把供品桌擡到寶頂前的月台上。而烏喇那拉皇後即不設神牌,死後也無祭享,入葬以後也隻字不提,比民間百姓的葬禮還不如

上一篇:李雲龍

下一篇:小醜皇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