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賢門城樓

進賢門城樓

文物保護單位
進賢門城樓在今榕城新興路口。進賢門城樓建于明天啟元年(1621年),正面朝東。進賢門城樓因通抵學宮,取增進進賢士之意,故名“進賢門”。[1]
    中文名:進賢門城樓 外文名: 地理位置: 氣候條件: 開放時間:待定 門票價格: 占地面積: 著名景點: 票價:待定 地址:廣東省揭陽市榕城區進賢門大道 類别:名勝古迹 所在地:揭陽

簡介

進賢門城樓位于揭陽市榕城區進賢門大道西端。建于明天啟二年(1622年)。揭陽城明天順四年(1460年)原建有東西南北4個城門。其時再增辟一門。因通抵學宮,取增進賢士之意,故名為進賢門,居5門之首。進賢門城樓下層是甕城門,用方形石塊交錯疊砌而成拱形,有内外兩重門。中層是城樓,四周配以花窗活牖,珠漆畫欄。上層琉璃亭閣,四角飛檐翹起,狀如鳳尾擺動,故又有鳳樓别稱。該城樓昔時職司報曉,每當晨曦初現,報曉鐘聲随風傳送,迎來朝晖。“樵樓曉角”,是揭陽古八景之一。1937年拆城牆建環城馬路,城樓仍保存。建國後,政府撥款修繕,恢複原貌。1985年榕城鎮政府籌款再修。現城樓高20米、寬19米,甕門深8米,保存完好。1993年揭陽市人民政府公布為文物保護單位。

建築結構

進賢門分上下兩部分,正面朝東。城樓建築分三層,下層為甕城門,建築壯麗堂皇;中層為城樓:上層為琉璃亭閣,飛檐翹角,朱欄雕棟,雅緻堂皇。門樓通高16.77米,純杉木結構。首層三進5間,四周配以花窗活牖,南、北兩側各有一門亭,屋面四周起翹。上層為八角亭閣,屋面是八角攢尖琉璃頂。整個建築古樸大方,是潮汕古城門建築中的佼佼者。明、清時期,城樓上設有更夫,每當殘月西斜,晨曦初現,更夫吹響報曉号角,角聲随晨風傳遍全城,“谯樓曉角”因此得名。

由來

進賢門位于原揭陽古城東、北二城門之間,始建于明代天啟元年(公元1622年),距今已有380年的曆史。因為揭陽古城不像一般的古城那樣隻有東、南、西、北4座城門,而是有5座,多出來的一座就是進賢門,所以它又不是一般的城門。進賢門分上下兩部分,下為石築城門,上為三層門樓。門樓通高16.77米,純杉木結構。首層三進5間,四周配以花窗活牖,南、北兩側各有一門亭,屋面四周起翹。上層為八角亭閣,屋面是八角攢尖琉璃頂。整個建築古樸大方,是潮汕古城門建築中的佼佼者。明、清時期,城樓上設有更夫,每當殘月西斜,晨曦初現,更夫吹響報曉号角,角聲随晨風傳遍全城,“谯樓曉角”因此得名。

關于進賢門的由來可是大有來頭的。傳說中進賢門的建造,一種說法是,唐、宋時期,此地區出過7個有名的賢士,他們憑着非凡的智慧認定這個地方适合建造一座城門,于是便刻“進賢門”石匾一塊,埋在地下。幾百年過去,到了明代,這裡又出了7位有名的賢達之士,他們選定這個地方建造城門,正琢磨“怎麼先賢們就沒發現這塊寶地呢”,一挖,挖出了那塊石匾。于是進賢門便被認為是“前七賢”設,“後七賢”開,也就成了一座非同一般的城門。“進賢”即“增進賢士”之意,充分表達了民間的一種良好願望。不過因“進賢門”三字石匾沒有落款,是何人何時題寫至今無可考證,倒為這一建築平添了一絲神秘色彩。

不管進賢門是否真有傳說中的那麼“不一般”,揭陽人對它的敬重和喜愛卻是确确實實的。20世紀40年代,因為要改造舊城,古城牆及東、南、西、北4個門全拆掉了,獨獨保留下了進賢門,可見該門在揭陽人心目中的地位。

相傳早年間揭陽的地方官赴任都要從進賢門走過,以取個好意頭。而揭陽人男子娶妻或者學生升學,都要在進賢門裡走上一遭,說是如此便會妻子賢惠、學子高中。這個習俗至今還保持着,常有家長帶着即将考大學的孩子來進賢門裡走上一遍或者繞城樓轉上幾圈。

修建曆史

1937年建環城馬路,城牆雖毀而殘樓尤存。解放後,縣政府撥款修葺,恢複原貌。修葺後的城樓高20米,寬19米,甕門縱深8米。

1985年又在城樓前置石獅一對,圍以花圃,近旁配以雕塑噴水荷花,與古色古香的城樓相映成趣。近年經政府撥款修葺,栽花植樹,使古老的“谯樓曉角”景象煥發青春,成為市民問古休憩的好去處。揭陽詩人貝聞喜有詩一首,專贊進賢門,詩雲:雕梁畫棟古城樓,曆盡滄桑數百秋。裝扮新姿迎盛世,蓮花出水更清幽。

1992年,進賢門被揭陽市政府公布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然而數百年風雨侵蝕令這座曾雄踞一方的古城樓漸失風采,蟻害、風災以及長期的機動車震動,使城樓梁架脫榫、角柱朽腐、門窗破碎、油漆脫落,内外貌均已嚴重損壞。經市房管局的鑒定,進賢門已成危房,随時有倒塌的危險。今年春節剛過,對進賢門的修繕全面開始。負責這次修繕工作的揭陽市博物館館長林戊源告訴記者:“這是揭陽有史以來對進賢門進行的規模最大的一次修繕,市裡為此專門撥款70多萬元。”

2005年底,揭陽市文物部門在市委市政府領導高度重視下,專門成立領導小組,邀請省有關專家進行現場實地勘查、研究,制訂出《搶救性維修方案》,決定對進賢門城樓實行大修繕,投入資金預計78萬元,以恢複進賢門城樓古樸、典雅的風格。

民間傳說

傳說中進賢門的建造,一種說法是,唐、宋時期,此地區出過7個有名的賢士,他們憑着非凡的智慧認定這個地方适合建造一座城門,于是便刻“進賢門”石匾一塊,埋在地下。幾百年過去,到了明代,這裡又出了7位有名的賢達之士,他們選定這個地方建造城門,正琢磨“怎麼先賢們就沒發現這塊寶地呢”,一挖,挖出了那塊石匾。于是進賢門便被認為是“前七賢”設,“後七賢”開,也就成了一座非同一般的城門。“進賢”即“增進賢士”之意,充分表達了民間的一種良好願望。不過因“進賢門”三字石匾沒有落款,是何人何時題寫至今無可考證,倒為這一建築平添了一絲神秘色彩。

相傳早年間揭陽的地方官赴任都要從進賢門走過,以取個好意頭。而揭陽人男子娶妻或者學生升學,都要在進賢門裡走上一遭,說是如此便會妻子賢惠、學子高中。這個習俗至今還保持着,常有家長帶着即将考大學的孩子來進賢門裡走上一遍或者繞城樓轉上幾圈。

交通

如何去進賢門亭

進賢門亭位于揭陽市榕城區新興路口。外地遊客到達揭陽以後,如果處于榕城區以外的區縣,就坐公車(随叫随停)到揭陽市區,即榕城區,然後在轉人力三輪車到進賢門亭即可。或者在揭陽汽車總站外面坐公車到進賢門亭總站即可。如果遊客坐的是新興旅行運輸公司的汽車,那麼下車的地方就是進賢門亭所在的地方。

美食

在進賢門亭附近,有一間新亞超市,超市門口的店子專門賣乒乓粿,是揭陽的特産,被譽為中華名小吃。夜晚,可以沿着進賢門亭左右兩邊的環城路走,一路上的夜市吃攤有各種消夜吃,當然,都是揭陽的民間做法,可以品嘗到揭陽的美食。

氣候

揭陽市境屬亞熱帶季風性濕潤氣候,日照充足雨量充沛,終年無雪少霜,年平均氣溫21.4℃,年太陽輻射總量為每平方厘米115—156千卡,年平均降水量在1720—2100毫米之間,是全國光、熱、水資源最為豐富的地區之一。夏秋間常受強熱帶風暴襲擊,有時因季風活動反常或寒潮侵襲,會出現冬春幹旱或早春低溫陰雨天氣。

上一篇:雙陽縣

下一篇:贛州寶葫蘆農莊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