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用技術

通用技術

中國高中開設的課程
通用技術(簡稱GT)在高中課程當中是指信息技術之外的,較為寬泛的、體現基礎性和通用性并與專業技術相區别的技術,在日常生活中應用廣泛,對廣大學生的發展具有廣泛遷移價值的技術。《通用技術》課程是一門立足實踐,注重創造、高度綜合、科學與人文融合的課程。[1]
  • 中文名:通用技術
  • 外文名:General Technology
  • 其他名:通用技術
  • 屬性:學科

課程簡介

通用技術課程分為:必修和選修兩大模塊,各自又有細分,如下:

必修模塊:技術與設計1、技術與設計2;

選修模塊:電子控制技術、建築及其設計、汽車駕駛與保養、簡易機器人制作、現代農業技術、

家政與生活技術、服裝及其設計。

普通高中通用技術教科書《技術與設計》是依據國家《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和《普通高中技術課程标準(實驗)》必修模塊“技術與設計”編寫的。

由于各地師範大學沒有開設相應專業,所以通用技術代課老師專業背景多種多樣,基本上都是從其他科目調配過來的,主要以信息技術、物理老師為主,各學校情況不同,其他學科如數學、語文、美術等都有。

針對課程改革,相應的高中通用技術教師資源已經由高等教育進行培養。在不久将直接由專業的通用技術教師取代單科教師代上通用技術的局面。而貴州師範大學的物理學(通用技術方向)專業就是針對通用技術教師培養的一個專業資源,也是全國第一個開創此專業的院校。

課程理念

(一)關注全體學生的發展,着力提高學生的技術素養

普通高中階段的技術課程屬于通識教育範疇,是以提高學生的技術素養為主旨的教育,是高中學生的必修課程。通用技術課程必須面向全體學生,必須為每一個學生拓展技術教育學習經曆、行使受教育權利提供機會和條件。要充分考慮到高中學生在興趣、生活經曆、地域特征、文化背景等方面的差異,在課程、教材、教學及其評價等方面鼓勵多樣性和選擇性,以滿足不同學生的不同需要,促使學生的個性發展。

通用技術課程應當避免機械的、單一的技能訓練,強調學習中學生技能的形成、思想方法的掌握和文化的領悟三者之間的統一,注重在拓展學生技術能力的同時,促進學生共通能力的發展。

(二)注重學生創造潛能的開發,加強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

高中學生正處于創造力發展的重要階段,他們的想象能力、邏輯思維能力和批判精神都達到了新的水平。在學習活動中,要鼓勵學生想象、懷疑和批判,要營造民主、活躍、進取的學習氛圍;應充分利用通用技術課程的内容載體,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學生的創造欲望;應通過技術設計、技術試驗等活動,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和敢于創新、善于創造的精神和勇氣,使學生的創造潛能得到良好的引導和有效的開發,使學生的實踐能力得到進一步的發展。

(三)立足科學、技術、社會的視野,加強人文素養的教育

當代社會,技術與科學、社會的關系越來越密切。通用技術課程應當通過具體的技術實踐使學生理解技術與科學的聯系和區别,以及兩者對社會發展、人類生活所具有的同等意義上的重要作用,從而深化學生的認識,開拓學生的視野。與此同時,應注意将技術所蘊含的豐富的人文因素,自然地融入技術課程的教學之中,使其滋潤學生的心田,提升學生的文化品位和人文素養。

(四)緊密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努力反映先進技術和先進文化

技術是不斷發展變化的,它具有鮮明的時代印記。通用技術課程應緊密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選擇課程内容,在注重課程内容的基礎性、通用性的同時,注重它的先進性;應注意從學生現實生活所接觸的技術内容向現代技術和高新技術延伸,使學生有機會了解現代工農業生産和日常生活中技術發展的嶄新成果和未來走向;應讓學生在掌握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同時,有機會接觸到所能理解的最新發展成果和技術信息,從而領略到技術發展的内在動力和文化意義,增強對當代先進技術及其文化的理解。

(五)豐富學生的學習過程,倡導學習方式的多樣化

學生的技術學習過程應是主動建構知識、不斷拓展能力的過程,也是富有生機、充滿探究、生動活潑的活動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是學習活動的引導者、幫助者,更是學生的親密朋友。在課程的實施過程中,應當從學生的實際出發,精心設計和組織學生的學習活動;應當根據學生的身心發展規律和技術學習特點,指導學生采取自主學習、合作學習、網絡學習等多種學習方式,促進學生探究能力的提高,積極的情感态度與價值觀的形成,以及終身學習能力的發展。

必修課模塊

1.“技術與設計1”

“技術與設計1“”是全體高中學生必須修學的課程内容,也是高中通用技術學習的導入模塊。本模塊旨在為學生深化對技術的基本認識,經曆一般的技術設計過程,形成基本的技術學科核心素養打好基礎。

本模塊由“技術及其性質”“技術設計過程”“工藝及方案實現”“技術交流與評價”四個單元組成。

【内容要求】

(1)感知生活中技術現象的普遍性和重要性,通過活動體驗和案例分析理解技術的性質,形成積極的技術價值觀。

(2)結合我國優秀的傳統技術文化和個人的成長經曆,認識技術與人、自然、社會的關系,理解技術的曆史發展給人類和社會帶來的變化,形成對待技術的積極态度和使用技術的責任意識。

(3)熟悉技術設計的一般過程,經曆發現與明确問題、制訂設計方案、制作模型或原型、優化設計方案、編寫技術作品說明書等技術設計環節的實踐。

(4)根據設計的一般原則,運用一定的設計分析方法,制訂符合設計要求的完整設計方案,并通過技術試驗等方法,對多個方案進行比較、權衡和優化,形成最佳方案。

(5)比較常見材料的特性、應用環境和基本加工工藝,掌握一些常用材料的連接方法,并能根據設計方案和産品用途選擇和規劃材料。

(6)掌握簡易木工、金工、電子電工常用工具的一些使用方法,了解一至兩種數字化加工設備(如激光雕刻機、激光切割機、三維打印機)的使用方法,根據設計方案恰當選擇加工工藝,制作一個簡單産品的模型或原型。

(7)說明技術語言的種類及其應用,識讀簡單的機械加工圖、電子線路圖、效果圖、裝配圖等常見的技術圖樣,運用手工繪圖工具和簡易繪圖軟件繪制草圖、簡單的三視圖,用恰當的技術語言與他人交流設計思想和成果。

(8)闡述技術試驗的意義、特點,結合技術作品的設計與評價進行簡單的技術試驗,寫出技術試驗報告,并體驗技術探究、技術革新活動的樂趣。

(9)從技術的功用性、可靠性、創新性和文化性以及專利保護等角度對作品(産品)設計過程和最終産品進行整體評價,寫出評價報告,并形成知識産權保護的初步意識。

2.“技術與設計2”

結構、流程、系統、控制是技術學科的基本概念,它們蘊含着基本的技術原理和豐富的技術思想與方法。本模塊旨在幫助學生領悟技術原理的豐富内涵和廣泛應用,提高運用技術原理分析和解決實際技術問題的能力。

本模塊由“結構及其設計”“流程及其設計”“系統及其設計”“控制及其設計”四個單元組成。

【内容要求】

1)從力學的角度理解結構對技術産品及其功能實現的獨特價值,了解結構的一般分類和簡單的受力分析,并從技術和文化的角度賞析經典結構案例。

(2)通過技術試驗或技術探究分析影響結構的強度和穩定性的因素,并寫出試驗報告。

(3)結合生活中的實際需求進行簡單的結構設計,并繪制設計圖樣,做出模型或原型。

(4)理解流程及其環節、時序的含義,閱讀和繪制簡單的流程圖,分析流程設計和流程優化過程中的基本要素,體會流程設計的基本思想和方法。

(5)結合技術需求進行流程設計和對已有流程進行優化,并用流程圖表達出來。

(6)從技術應用的角度理解系統的含義、基本構成及主要特性,結合實例學會系統分析的基本方法。

(7)通過技術探究,分析影響系統優化的因素,并通過對簡單系統的設計實踐,初步學會簡單系統設計的基本方法,增強系統與工程思維的能力。

(8)理解控制、控制系統的含義及在生産和生活中的應用,通過案例分析了解手動控制、自動控制、智能控制的特點。

(9)熟悉簡單的開環控制系統和閉環控制系統的基本組成與工作過程,理解其中的控制器、執行器等的作用,了解幹擾現象和反饋原理,并用方框圖表達控制系統的工作過程。

(10)根據控制系統的控制要求,确定被控量、控制量,進行簡單的控制系統的方案設計,并搭建一個簡易的控制系統裝置,進行調試運行和綜合評價。

主要區别

通用技術教育既區别于專攻一技之長的職業技術教育,也區别于強調勞動的德育功能加上技能培訓的傳統的勞技課程。它要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要提高學生的技術素養。《通用技術》課程是一門立足實踐,注重創造、高度綜合、科學與人文融合的課程。

勞技課的教學目的是培養學生的勞動觀點、勞動态度、勞動習慣,着重教會學生某一基本技能,如維修摩托車、木匠等。

課程意義

随着科學技術突飛猛進的發展,技術日益成為我們生活中幾乎無時不在,無處不在的客觀存在,成為社會發展進步的重要因素。因此,技術素養是當代青少年的基本素養,通用技術課程是普通高中學生人人必須修學的課程。

國際形勢與我國現狀

1)國際社會普遍認為,技術教育是未來社會成員基本素養的教育,是開發人們潛能、促進人的思維發展的教育,是人人都必須接受和經曆的教育。1996年聯合國科教文組織國際21世紀教育委員會發表的《學習:内在的财富》的報告,報告确立了面向未來的終身教育的宗旨是“四種基本學習”,即“學會認知”、“學會做事”、“學會共同生活”和“學會生存”;“學會做事”、發展實踐能力決不隻是熟某些操作技能,學會某些重複不便的實踐方法;在未來工業條件下,“學會做事”意味着要從“資格概念”轉向“能力概念”。

2)其他國家在較早的時間裡已經開設了技術的課程,例如:德國中學勞動技術的設置有四大類:技術、經濟、家政和職業;1989年4月,澳大利亞教育理事會提出了澳大利亞教育的十大目标中涉及加強勞動技術教育就有四個;美國各州的課程标準中,都設計了具體的、不同類型的綜合實踐性活動的課程,主要有技術與設計學習;英國開設設計技術課,要求學生動手與動腦;日本自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提出了“技術立國”的口号,又将其發展為“科技創新立國”的口号,在高中把家政基礎、家政綜合、生活技術等課程德學習計入學分;加拿大把基本技術、生活技能和家庭經濟作為高中的必修課程,還設立了選修課程。

課程特點

1. 一門立足實踐的課程

通用技術立足于學生的直接經驗和親身經曆,立足于“做中學”和“學中做”。它以學生的親曆情境、親手操作、親身體驗為基礎,強調學生的全員參與和全程參與。每個學習者通過觀察、調查、設計、制作、試驗等活動獲得豐富的“操作”體驗,進而獲得情感态度、價值觀以及技術能力的發展。

2. 一門高度綜合的課程

通用技術具有高度的綜合性,是對學科體系的超越。它強調各學科、各方面知識的聯系和綜合運用。學習中,學生不僅要綜合運用已有的語文、數學、物理、化學、生物、曆史、社會、藝術等學科的知識,還要融合經濟、法律、倫理、心理、環保、審美等方面的意識。學生的技術學習活動不僅是已有知識與技能的綜合運用,也是新的知識與能力的綜合學習。

3. 一門注重創造的課程

技術的本質在于創造,通用技術是一門以創造為核心的課程。它通過信息的獲取、加工、管理、表達和交流,通過技術的設計、制作和評價,通過技術思想和方法的應用及實際問題的解決,為學生展示創造力提供廣闊的舞台,是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重要載體和有效途徑。

4.一門科學與人文融合的課程

技術是人類文化财富的一種積累形式。任何技術在凝結一定的原理和方法、體現科學性的同時,都攜帶着豐富的文化信息、體現着一定的人文特征。通用技術不僅要用技術内在的神秘感、創造性和獨特的力量來吸引學生的參與,還要用技術所蘊藏的藝術感、文化性、以及道德責任來打動學生的心靈。

課程結構

必修模塊

《技術與設計1》(2學分)、《技術與設計2》(2學分)

選修課模塊

電子控制技術(2學分)、建築及其設計(2學分)、簡易機器人制作(2學分)、現代農業技術(2學分)、家政與生活技術(2學分)、服裝及其設計(2學分)、汽車駕駛與保養(2學分)。

模塊建議

修完必修的2個模塊并獲得4個學分,作為高中畢業的最低要求。在此基礎上,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和未來就業或升學的需要修學選修模塊。建議具有工科、農科取向的學生在獲得必修的4個學分之後至少再選修4個學分,即共獲得8個學分。

職位要求

1、能勝任物理教學和物理實驗員工作;2、能勝任通用技術課教學;3、有很強的動手能力;4、熟練操作車床、鑽床等機械和工具;5、有較強的創新能力;6、自己曾有創造發明經驗,并擁有專利号優先考慮。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