逗比文化

逗比文化

網絡族群中的流行文化
逗比文化,是以90後為代表的網絡族群中所流行的一種文化。2014年以來,越來越多的人開始自稱“逗比”,而不再是之前的“屌絲”,這個趨勢愈發明顯。相較“屌絲”這個70後和80後略帶苦情的标簽,90後氣質昂揚的“逗比”更輕快,更淡色,更視覺,更富介質化,更神經末梢。逗比正在統領新一代青年少年族群的文化調性,進而侵染到他們的消費決策甚至文化信仰。
  • 中文名:逗比文化
  • 外文名:Funny culture
  • 定義:以90後為代表的網絡族群中所流行的一種文化
  • 典型:脫口秀

簡介

一些人認為逗比已經成為了一種文化。而要解讀文化這個看不見摸不着的東西,要借用西方人的邏輯,往深層去想,文化是為了生存而服務的。并不是逗比創造了一種文化,而是生存創造了一種逗比。不能說人類創造了地球,是地球創造了人類。當然,互聯網在逗比的擴散當中特别重要。現在大家的生存狀态變了,信息都是來自互聯網,形成了全中國一體化。在逗比之前,大家都在裝逼、端着。中國人以前太不逗比了,所以沒有平台去承載逗比這種文化。

類型

代表逗比文化的典型就如脫口秀。為啥脫口秀這種産品在互聯網上面能生存起來?它在傳統電視台的收視率是最低的,對話訪談類都放在夜裡11點之後才播出。電視上曝光程度小,反而在互聯網上有土壤。

逗比在中國人骨子裡是存在的,隻是被壓抑了。以前沒有語言體系,也沒有讓語言發酵的場景。互聯網形成了,十萬個冷笑話、暴走漫畫、冷笑話精選等都這時候出來的。随着文化發展,需要專門的詞語、場景去承載,然後這個市場的流量就被導到可以持續的品牌上。

原因

以前要生存得更好,怎麼辦?很多需求是被壓抑的,就要裝逼,就要塑造自己的多面人格,去社交,去冠冕堂皇、人模狗樣。心裡不舒服,需要找個地方釋放,怎麼辦?哎,突然發現了一個酒吧,裡面的人講話都不是冠冕堂皇的,自己就會非常喜歡。這“酒吧”就是當年的天涯、貓撲。

其實屌絲文化也是,屌絲沒啥社會地位,不需要顧及那麼多,所以人性被壓抑的程度比較低。有時候會去參加高端聚會,覺得某大牛應該是很神聖的人,近距離接觸發現他說話怎麼會這麼逗,其實裝逼都是在人的本性上面疊加的。自己把這個大牛判斷成企業家,給他一個身份地位,他就必須端着,維護他的生存結構。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