逃離

逃離

艾麗絲·門羅創作的短篇小說
《逃離》是當代短篇小說大師艾麗絲·門羅(又譯艾麗斯·芒羅)的代表作,曾于2009年榮獲布克國際獎,2013年獲得諾貝爾文學獎。《逃離》全書共收錄八篇作品,集中體現了愛麗絲·門羅的文學造詣。《逃離》可以被視為“概念小說集”,八個故事隐隐被一個概念、一種氣質統一,人物的生活背景、遭遇、情感也多有近似,八個故事并無隔離之感,氣韻也并不被阻斷,混在一起組成了長卷。
    中文名:逃離 别名: 作者:愛麗絲·門羅 類型: 連載平台: 最新章節: 是否出版: 類别:外國文學 字數:290千字 出版時間:2009年7月 原版名稱:Runaway

内容簡介

《逃離》(RUNAWAY)是愛麗絲門羅2004年的作品,全書由8個短篇小說組成,其中的3篇互有關聯。故事令人難忘,語言精确而有獨到之處,樸實而優美,讀後令人回味無窮。逃離,或許是舊的結束。或許是新的開始。或許隻是一些微不足道的瞬間,就像看戲路上放松的腳步。《逃離》、《機緣》、《匆匆》、《沉寂》、《激情》、《侵犯》、《播弄》、《法力》從不同角度,講述了一群女人的“逃離”經曆。

門羅小說裡的主人公,幾個小鎮的女性,有姑娘、已婚的婦人、單身的大學女老師、安靜的小鎮護士,她們總處在逃離的渴望中--已經談婚論嫁的姑娘突然和一個陌生的男人出走了一個下午;單身的大學女老師僅僅因為一封信,一個火車上遇到的男子,便去了他的小鎮;一個從母親身邊逃離到丈夫身邊的女人,有一天突然坐上車子,想再一次逃離;去城鎮觀看了歌劇回來的小鎮護士,每天都要熨燙一次那天她穿過的綠色連衣裙,她答應那個歌劇院邊上一家小店裡的男主人,要再穿着這件衣服一起再去看歌劇,她去了,回來了,沒有再離開過小鎮,可也沒有停止熨燙她的衣服。

故事中,人與人微妙地連接,卻又清晰地彼此分開--人生就是如此荒謬,卻又是一種實實在在的溫暖,是另一種意義上的荒涼,可荒涼之地又處處是令人心蕩神馳的美麗風景--生活是用來長久地回味的,所以生活不管怎樣都始終透露着溫情,哪怕再詭谲再扭曲,都有其存在的獨特性和共性。故事的最後,主人公的“逃離”都以失敗告終:卡拉最終崩潰在途中,在電話亭哀求曾經“讓她再也受不了”的男友來接她回家;格蕾絲浪漫之後,發現尼爾酗酒成性,讓她無法忍受,而對方最終因撞車身亡;朱麗葉在打魚男子出海失事後,選擇返回到過去,繼續完成她的博士論文。

門羅小說的主人公,一次次地逃離,自覺地,不自覺的,其實不是為了尋找,為的都是回歸。

主人公

1、《逃離》故事主人公卡拉,18歲,年輕的家庭主婦,生活在某農場;

2、《機緣》、《匆匆》、《沉寂》故事主人公朱麗葉,21歲,知識女性,獲得古典文學碩士學位;

3、《激情》故事人物格雷斯,3歲時母親逝世、父親移居外地并另行建立起了家庭。格雷斯由舅公舅婆撫養帶大,她幾乎學完了義務教育的所有課程。格雷斯的舅公以編織藤椅為生,他教會了格雷斯生活的手藝;

4、《侵犯》故事人物勞蓮是多倫多一所女子學校的學生,她5歲時喝下過半瓶啤酒,6歲時抽過含有毒品的香煙。她知道口交是怎麼一回事,也了解避孕的所有方法。

5、《播弄》故事主人公若冰年齡26歲,是某醫院從事精神治療的護士;

6、《法力》故事主人公是“她們”,要逃離的是家庭、是兩性、是越來越不滿意的自我。但是,這種逃離舉步維艱。

内容分解

1、《逃離》,卡拉十八歲那年,為了擺脫父母的“囚禁”,她毅然決然地選擇和男友克拉克在一起。他們經營着一個騎馬場為生,可是生意并不是特别好。卡拉為了嘗試新的生活,她又一次把一切扔在了身後,坐上大巴,打算永遠離開克拉克;

2、三連篇《機緣》、《匆匆》、《沉寂》,朱麗葉想離開“并沒有怎麼融入社會的”父母,希望過一種“正常”生活。《機緣》通過朱麗葉去溫哥華和去鲸魚灣這兩次旅途,斷斷續續地呈現出她在不同時刻的感觸。21歲而滿腦子獨特思想的在讀女博士朱麗葉已經獲得古典文學碩士學位。朱麗葉面對結婚的壓力,開始千裡迢迢投奔到之前在火車上偶遇的打魚男子,不理會漁夫已有的妻子和諸多情人,憑着一股熱情與好奇去赴陌生人之約,沿途的一切注定了“她”要發生的一切緣分(《機緣》);《匆匆》寫離家多年的朱麗葉帶着女兒佩内洛普回小鎮探望父母。整篇小說,是由朱麗葉的感受、以及和父母等人的對話拼接而成的。《沉寂》講述了朱麗葉在女兒佩内洛普出走後的失意和沉寂。

3、《激情》裡,在旅店打工的格蕾絲想要逃離未婚夫,在訂婚前日,和未婚夫的哥哥開始了一個下午的探險;

4、《侵犯》完全是關于欺騙的故事,德爾芬以為自己是勞蓮的生母,勞蓮不知道内幕,德爾芬對勞蓮的關心令勞蓮惶惑,因此這裡又有逃離。最後勞蓮父母把那段辛酸的往事完全講出來,迷惑才釋然,德爾芬不是勞蓮的生母,而勞蓮的名字卻是來自于德爾芬女兒--勞蓮出生那晚車禍去世的姐姐。這種釋然是事情本身可以解釋清楚的,可是在解釋清楚之後,更大的困惑是關于愛的思考,甚至是人性的思考。

5、女性主人公總是能突然奇想,追随感覺和心靈,盲目而任性地走在幸與不幸的邊緣。火車站特殊的離别,讓曾置身此境的“她”歲歲年年追懷不已(《播弄》);

6、《法力》是最暧昧的一則故事。寫一位克制的年輕女人,和女友和男性朋友之間漫長一生的糾結。直到最後,年邁的女主人公碰到男性朋友,彼此撒謊,隐藏了一生自己的疑惑。她是愛他的,她可能年輕時不理解自己的嚴厲、粗暴;她花了幾十年,追查所有的疑問,到最後遇到系鈴人時,她停頓了。

圖書目錄

01逃離

02機緣

03匆匆

04沉寂

05激情

06侵犯

07播弄

08法力

09譯後記

創作背景

艾麗絲·門羅出生于加拿大安大略省一小鎮,又長期生活于荒僻甯靜之地。

因為門羅在生活中經常面對根深蒂固的風俗和傳統,所以,門羅于2004年她七十多歲時将渥太華城郊小鎮平民的生老病死相關的嚴肅主題寫進小說--《逃離》。

作品鑒賞

主題

門羅的作品主題涉及“愛與工作,以及這兩者的失敗。《逃離》中主題轉向中年人、獨身女人以及老人的勞苦。 

應當将小說的标題《沉寂》與小說集的标題《逃離》結合起來一起分析。小說題目“silence”一詞,不僅是指幾位女性的沉寂,更是她們夢想或是幻想的破滅,也是其自自我意識的不斷衰弱。而文中女性之所以沉寂,是因為她們逃離而不得:朱麗葉與瓊安都想逃離平凡生活而終歸于平凡;佩内洛普想逃離物質生活而最終被物質所牽絆;克裡斯塔想逃離疾病卻最終為其所纏。這正是現實生活中女性,或是所有人的無奈。因此,讀者也意識到了生活的無情,隻能與角色一起困于沉寂之中,屈服于世俗生活的要求之下。這種讀者與角色的情感互通與互動,正是門羅小說的精髓之處。

門羅小說裡的主人公--幾個小鎮的女性,有姑娘、已婚的婦人、單身的大學女老師、安靜的小鎮護士。她們總處在逃離的渴望中。

小說裡主人公的父母大多是受20世紀50年代性解放思想影響的一撥人,追求知識、獨立、思想、個性、不束縛的兩性關系。 

現實生活不僅是平淡的,還夾雜着不宜察覺的扭曲,或者說,處于平淡中的人們不願意正視扭曲。毋庸置疑,現實遠比小說驚悚,比小說變态,比小說精彩。一個成熟的作家,通過小說的語言和故事的架構,将生活中發生的事件進行再創作後給讀者帶去心靈的震撼和思索,引導人們走入原始的蠻荒之地去觸摸、體驗自己和外界的關系。

人與人之間微妙地連接、相聯系,卻又清晰地彼此分開--人生就是如此荒謬,卻又是一種真實的溫暖,是另一種意義上的荒涼,可荒涼之地又處處是令人心蕩神馳的美麗風景--生活是用來長久地、深長地回味的,所以生活不管怎樣都始終透露着溫情,哪怕再詭谲再扭曲,都有其存在的獨特性和共性。一次次地逃離,自覺地,不自覺的,其實不是為了尋找,為的都是回歸。

手法

叙事策略

《逃離》通過特意淡化故事情節、靈活運用叙述方式、巧妙變換故事節奏、精心營造故事懸念等傑出的叙事策略。

貫穿小說始末的,是朱麗葉在女兒出走後不同階段的感受和心情。如此,情節僅僅成了點綴和依托,在小說中處于次要地位,但借由它傳達出的人的感受卻是真實而經得起推敲的。

在叙述中,經常穿插一些非情節因素,如抒情、議論、寫景等。

如《匆匆》中,在朱麗葉裝配嬰兒童車的過程中,就穿插了這樣一段議論:艾琳那雙閃爍不定的淺色眼睛,不直接看過來卻很有心機的眼光,還有那雙能幹的手。她的警惕,那裡面有一種不完全能稱之為輕蔑的神情。朱麗葉真不知道那應該叫什麼。反正那是貓身上常會有的一種滿不在乎但也不跟你親熱的态度。

簡短的幾句話,暫時中斷了事件進展,但卻把朱麗葉散場既對艾琳有敵意、又竭力想表現出自己無異于普通小鎮女子的心理刻畫得惟妙惟肖。 

淡化故事情節

艾麗絲·門羅小說的最大特點就是淡化情節。這突出地體現于以下兩個方面。

1、在選材上,經常截取女性生活中某一個獨具特色的橫斷面展開叙述。《機緣》《匆匆》《沉寂》是小說集中三篇相關聯的小說。《機緣》通過朱麗葉去溫哥華和去鲸魚灣這兩次旅途,斷斷續續地呈現出她在不同時刻的感觸,情節性本身就不強。《匆匆》寫離家多年的朱麗葉帶着女兒佩内洛普回小鎮探望父母。整篇小說,是由朱麗葉的感受、以及和父母等人的對話拼接而成的,沒有情節的大起大落,卻有細節和感觸的鋪排雜陳。《沉寂》講述了朱麗葉在女兒佩内洛普出走後的失意和沉寂。貫穿小說始末的,是朱麗葉在女兒出走後不同階段的感受和心情。如此,情節僅僅成了點綴和依托,在小說中處于次要地位,但借由它傳達出的人的感受卻是真實而經得起推敲的。

2、在叙述中,經常穿插一些非情節因素,如抒情、議論、寫景等。如《匆匆》中,在朱麗葉裝配嬰兒童車的過程中,就穿插了這樣一段議論:艾琳那雙閃爍不定的淺色眼睛,不直接看過來卻很有心機的眼光,還有那雙能幹的手。她的警惕,那裡面有一種不完全能稱之為輕蔑的神情。朱麗葉真不知道那應該叫什麼。反正那是貓身上常會有的一種滿不在乎但也不跟你親熱的态度。簡短的幾句話,暫時中斷了事件進展,但卻把朱麗葉既對艾琳有敵意、又竭力想表現出自己無異于普通小鎮女子的心理刻畫得惟妙惟肖。

再如《播弄》中,若冰每次在戲散場後,都會沿着河在市中心一帶散步,找一個花錢不多的地方吃點東西,然後乘七點四十分的火車回家。緊接着就是一段抒情:然而這短短幾個小時使他充滿自信,認為她即将回到裡面去的那種看來是那麼臨時将就不能令人滿意的生活,隻不過是一個短短的插曲,是能輕松忍受下去的。而在它的後面,在那種生活的背後,自有一種光輝,從火車窗子外的陽光便可以看出來的。夏日農田裡的燦爛陽光與長長的投影,就仿佛是那出戲在她頭腦裡留下的餘景。這樣打斷情節的抒情、寫景和議論在小說中随處可見,沖淡了小說的情節,但也成為揭示人物心理的重要層面。另一方面,也正是小說情節的淡化使人物的心理得以在小說中占據着重要地位,尤其是對女性心理的刻畫細緻入微、絲絲入扣。

靈活運用叙述方式

常用的叙述方式有順序、倒叙、插叙、補叙等。艾麗絲·門羅的短篇小說經常靈活運用各種叙述方式,營造出多樣的小說結構。如《機緣》,整體采用順序結構。托倫斯寄宿學校的代課老師朱麗葉沒有受到正式聘用,但她并沒有打算動身回家,而是準備去探望住在海邊的一位朋友。這源于她不久前收到的一封信。她從溫哥華來到了寫信人所在的小鎮鲸魚灣。接下來,是一段長長的插叙,叙述六個月前朱麗葉在去往溫哥華的火車上的經曆。在這次火車之旅中,一個試圖和她“搭夥兒聊聊”并遭到拒絕的卑微男人葬身于火車底下了,而藉由這一不幸,她卻結識了他,他們論證,共進晚餐,聊天。

緊接着,讀者又被拉回到了鲸魚灣,朱麗葉在去埃裡克家的途中,從出租車司機口中得知埃裡克的妻子前一天剛剛下葬。在埃裡克家裡,朱麗葉遇到了管家艾羅。艾羅告訴她埃裡克當晚不會回家,而是去情人克裡斯塔那裡了。盡管朱麗葉聽後覺得失望和羞辱,但面對艾羅的暗示,朱麗葉還是決定留下來。這時又有一段插叙,講述朱麗葉和埃裡克在火車上分别時的一個小插曲,之後才繼續叙述朱麗葉和埃裡克的重逢。

再如《激情》,開頭講述格蕾絲上渥太華峽谷尋找特拉弗斯家的避暑别墅。接下來,采用倒叙手法講述了格蕾斯結識莫裡以及特拉弗斯一家的故事。其間,還插叙了格雷斯的身世。之後仍承接先前的倒叙,講述了格雷斯和莫裡、特拉弗斯一家的進一步交往以及與尼爾出逃的那個下午。在出逃途中,還采用補叙手法交代了格雷斯和尼爾驅車前去醫院時特拉弗斯太太的一句耳語。如是,順叙、倒叙、插叙和補叙等手段的靈活運用,既使小說避免了傳統小說線性叙述的平鋪直叙和枯燥乏味,又使小說結構整饬,有一種忽遠忽近、若隐若現的美感。

巧妙變換叙述節奏

“所謂叙事節奏,指叙事作品的情節發展與情緒演進中所顯示出來的輕重、緩急、快慢的有規律的變化”。而叙事節奏,主要是由故事時間和叙述時間兩者的關系決定的。

叙述運動的四個基本形式:省略、概要、場景、停頓、延緩的交叉變化,構成了文本的叙事節奏。艾麗絲·門羅對叙事節奏的把握非常精到,在她的小說叙述中,常常綜合運用省略、概要、場景、停頓、延緩等表現手法來變換叙述節奏。

在《匆匆》中,小說開篇以叙述停頓的方式,不惜筆墨地描摹了朱麗葉打算送給父母的一幅畫,以及由這幅畫引起的感受。這一描寫停頓對于故事中的後續事件和小說的主題有着極大的相關性。在這裡,叙事時間似乎靜止不動了,我們從中不難感受到朱麗葉對父母的懷念和溫情,這為她接下來攜女回小鎮探望父母做了鋪墊,也為她感受到現實和想象間落差之後的失意作出映襯。

精心營造叙事懸念

艾麗絲·門羅非常善于營造叙事懸念。在《逃離》這部短篇小說集裡,既有局部的、非主題性懸念,如《逃離》中綿羊弗洛拉神奇再現後的離奇失蹤,也有橫跨全篇的、主題性懸念,如《沉寂》裡朱麗葉女兒佩内洛普的出走。這些懸念,有的是封閉性懸念,如《法力》裡,通過南希去探望泰莎,以及後來和奧利的異鄉偶遇,在結尾做了一個假定性的叙事,解答了泰莎被送往私人醫院這一懸念。

但小說更多的是開放性懸念,如《侵犯》裡勞蓮到底是不是哈利和艾琳的親生女兒,讀者和勞蓮一樣迷惑。甚至在一篇小說中有一明一暗兩個懸念,如《激情》中,明的懸念是格雷斯對未婚夫的叛逃,通過格雷斯的心理活動,我們對叛逃的原因有了大緻的了解;而暗的懸念卻是尼爾為何誘拐格雷斯及自殺,而這一懸念,讀者隻能依靠文中有關尼爾的有限身世進行揣測了。各種懸念手法的綜合運用,使小說充盈着神秘感。

《播弄》巧妙地設置了一個誤會式懸念。父母亡故,和姐姐喬安妮相依為命的若冰,同時擔負着照顧病弱姐姐的責任。對若冰來講,唯一的樂趣就是每年夏天去斯特拉特福看戲了。短短的觀劇時光,使若冰充滿了自信,仿佛那不盡如人意的現實生活隻不過是個短短的插曲,是能夠輕松忍受下去的。在一次看戲後,她遺失了自己的手包,之後幸運地遇到了正在遛狗的丹尼洛。丹尼洛帶若冰回家取錢,和她共進晚餐,之後又一起散步到車站,幫她買了車票。在月台上,兩人約定來年夏天再見,條件是若冰必須穿同樣的衣服、保持同樣的發型。分離之後,若冰專門上圖書館查閱丹尼洛的家鄉的的資料,還試圖了解鐘表制造的事。因為這個約定,她感覺自己在任何時候都有了依托,生活充滿了光芒和期待。

第二年夏天,若冰專門在相識周年紀念日那天選了《皆大歡喜》這場戲。盡管她極力克制自己内心的激動,但仍然等不及劇終就走了出來,去尋找丹尼洛。她看到了丹尼洛正在燈下專心緻志地修理鐘表。然而丹尼洛看到她不僅沒有表現出一絲驚喜,反而顯露出驚慌、厭煩、恐懼,甚至對着她的臉關上了店門。面對這一直截了當的拒絕,若冰感到莫大的羞辱,讀者也會感覺莫名其妙。盡管接下來若冰做出種種揣測,仍然不能使讀者信服。

若冰後來似乎接受了現實,而讀者心中的疑團仍懸而未決。直至幾十年後,作為精神科醫生的若冰在醫院看到那個叫亞曆山大的病人,她确定他就是當年的丹尼洛。好奇心驅使她向護士打聽病人的資料,從複印件她才得知,原來丹尼洛有一個需要他照顧的聾啞弟弟亞曆山大,他們兩人是雙胞胎,當年若冰再次遇到的正是丹尼洛的弟弟亞曆山大。直到謎底揭曉,讀者才恍然大悟,命運原來如此播弄人。

叙事藝術

以多維的叙事視角和縱橫交錯的叙事手法深刻表現了主人公内心世界的掙紮與困境和百般猶豫之後的逃離與回歸,揭示了女性善良敏感天性中的隐忍與堅強。

一、《逃離》中的多維叙述視角叙述視角,即“叙述故事時的觀察角度”。

《逃離》采用全知視角模式,通過空間視角和人物心理視角的綜合應用,不但成功地描繪了女主人公卡拉對現實不滿,對未來盲目憧憬但又對過去情感及生活無限留戀的複雜而無奈的心情,同時客觀而真實地反映了主人公所處的生活環境對其行為的影響,充分地描繪出卡拉試圖掙脫丈夫束縛但又最終選擇回歸的迷惘。

小說從一開始就以全知型叙述者的身份通過不同的空間轉換,從“在汽車還沒有翻過小山”,到“馬廄房門的後面”,再到克拉克出現時的網絡描寫及鄰居太太生活環境的描寫,向讀者全面而立體地描述了主人公卡拉及其他主要人物,卡拉的丈夫克拉克和鄰居賈梅森太太的生活圖景,不僅給讀者以身臨其境之感,也由此首次揭示了卡拉逃離的真實背景。

另外,在小說後部所提到的一直徘徊在賈梅森太太腦海中的卡拉于不同空間狀态下的形象對照,從“在上火葬場之後⋯⋯卡拉來幫忙做所有的一切事情”,到“遊曆希臘時一直伴随着她的那個安詳、聰慧的精靈,那個無憂無慮、慷慨大度的年輕人”,最後到“隻見她的眼睛裡滿含着淚水⋯⋯看來她很痛苦⋯⋯”,側面預示着卡拉最終的逃離。這種空間視角的變換對比不但豐滿了卡拉的人物形象,讓讀者在更多維的視角下觀察卡拉,也同時給卡拉的未來選擇埋下了伏筆和可理解的因素。

在心裡視角的叙述方面,小說最突出的描寫體現兩個方面:

第一,對于卡拉的丈夫克拉克作者并無過多地直接描述,而是處處從卡拉的感受出發。讀者透過卡拉的眼睛看到她丈夫強權又頹廢的現狀,因而會不經意間取得與卡拉的情感共鳴,真實而又深刻。

第二,當卡拉毅然選擇逃離現有生活踏上大巴車的時候,讀者便開始透過卡拉在沿途的所見、所想和所做來淋漓盡緻地感受她逃離的整個心路曆程。從起初的“一直把頭低低埋下”到她“深深地吸氣,朝田野那邊望去”最後到當大巴來到“她和克拉克創業初期經常來買便宜汽油的地方”時的哭泣,卡拉内心中的猶豫、釋放、彷徨和掙紮便展露無遺。由此,讀者也可隐隐地預感到小說最終的結局。

二、《逃離》中多變的叙事手法

小說圍繞着卡拉的逃離與回歸及鄰居賈梅森太太的生活故事兩條線索,一明一暗,一主一輔,交織着變換不同的叙事對象和時間而展開。小說多變的叙事手法中最突出的當屬錯叙的使用和叙事節奏的變化更叠運用。

所謂的叙事節奏即叙事的“正常速度、加速、減速、省略、停頓”等。在《逃離》中,作者靈活運用了重複、停頓等技巧,形成了跌宕起伏的叙事節奏,進一步賦予了作品以藝術的美感。在對作品中重要意象事物弗洛拉的描繪中,作者獨具匠心地使用了重複的叙事手法--分别在克拉克指責賈梅森太太幹涉家事之時和賈梅森太太寫給卡拉的信中從全知的叙事者的視角和故事人物的視角兩個角度重複叙述了弗洛拉的丢失事件。

弗洛拉對馬匹的安撫作用以及它本身所體現出的與事實不符的溫順性格正是卡拉本人在家庭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的真實寫照。因此弗洛拉的丢失和回歸正從更深的層次上印證着卡拉的逃離和回歸。在小說叙事臨近結尾處,作者來了一段意味深長的“描寫停頓”,不但為小說的順利結尾提供了自然的過渡,而且與故事中人物的命運和選擇息息相關。在結尾處,卡拉最終還是選擇回到了丈夫的身邊,而歸于平靜,但兩位女主人公的内心卻依然充滿了迷離和彷徨,就如同停頓中所描寫的鳥兒,逃離或是回歸都不是單一的理想生活狀态。

結語

《逃離》叙述着簡單但又耐人尋昧的故事,沒有眼淚,沒有高歌,更沒有循循善誘的尊尊教誨和叩問靈魂的啟示,但是作者看似于不經意間的視角轉換和節奏的變換卻給平凡的故事賦予了無限的藝術内涵和律動之美。這一切都觸及着讀者的感官和心靈,也由此升華了小說的主題和内核。《逃離》可以當做一個豁口,讓讀者向門羅的藝術世界投以一窺,并由此汲取其小說那“不動聲色的冷靜文筆”和“大步流星的節奏”,真正體會到“于無聲處聽驚雷的效果”。

門羅小說中的女主人公的出生和死亡、戀愛和結婚、離異和失意的背後,傾注着艾麗絲·門羅對生老病死和成長陣痛等嚴肅主題的探讨。 

回歸傳統

回歸傳統,回歸到一種人性深層次的渴望,回歸到溫暖的意義,應該是整個人類追求的終極目的。

《逃離》中有一篇小說寫的是一個母親總是在尋找自己的女兒,女兒總是會在某一個生活過的地方留下蛛絲馬迹,但當母親到達那裡時,女兒又去了另一個地方。是什麼使她們害怕見面?見面又能改變各自什麼?母親明知女兒不願意現身,可還是固執地細心地找尋着女兒的氣息,期望回歸到人與人之間的溫暖。

社會評價

名家點評

門羅的叙述揭示出生活含混的多義性:“諷刺與嚴肅同時出現”、“神聖莊嚴的箴言與炙熱的偏見”,“專門而無用的知識”,“尖利而快樂的狂暴音調”,“庸俗趣味,冷漠無情,以及由此帶來的歡樂”等等。蒙若把奇妙與平常并列,兩者相互截斷、交織,直接地、毫不費力地為作品注入生命。正如Robert Thacker所言:門羅的寫作,顯而易見地在讀者和評論者之間創造了一個相互理解的聯合體。我們都被她栩栩如生的描寫所吸引,這種栩栩如生并不是所謂的逼真的摹拟,也不是“寫實主義”,而是讓人感到她所寫的就是事物本身,就是人本身。

門羅那簡練而清晰的語言、對細節的娴熟把握賦予她的小說“令人矚目的精确”——Helen Hoy這樣評價她。 

拜雅特亦贊譽她為“在世的最偉大的短篇小說作家”,從拜雅特的口氣看,她所指的範圍應當已經遠遠超出單純的英語文學世界。她的作品細膩優雅、文字簡潔精緻、情節寬廣厚重,常常給人“于無聲處聽驚雷”的莫大震撼。

學者熱議

門羅的小說并沒有太多的曲折故事,她并不關注發生了什麼,她關注的是事件發生的各種方式--換句話說,她的小說每篇都有着精心而精妙的安排,這其中甚至包括段落間的空隙--她很少使用我們常見的數字分節,而是用一些段落之間的空隙來達到停頓或者轉折的作用。

除此之外,她喜歡使用破折号,這使她的小說有股鄭重其事的英文小說的傳統味道,但她又是行文無形,不滞緩,不啰嗦,有些地方甚至顯示着懸疑小說般的扣人心弦--她筆下的故事,大部分其實是相當吊詭和扭曲的,然而就像一個人說出什麼話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說出這句話時這個人所處的環境、心境、情緒及情感一樣,将隐藏在線性事件後面所有不可言說的東西表達出來,讓人進入到一層又一層的連綿不絕才真正顯示出事件的厚重一樣,我總是被她帶動着走進她的語境中,在那裡展開我自己的聯想,湧上我自己的感受。這種感覺非常綿長,像黃昏時落個不停的雨,一直要落到深夜裡去。

門羅獲獎的意義或者就在于此吧--她讓諾貝爾文學獎具有了平凡又不平凡的意義,她應該可以大面積地走進閱讀者的視野,她的小說的受衆性應該是非常寬廣的。這也是作為一個作家最高的期待吧--他(她)所要做的,隻是引導你,引導你進入一個世界,那是你的世界,也是他者的世界,而不僅僅隻是帶給你一個世界。

而在某一種意義上,我還覺得門羅的獲獎是對傳統英文小說的溫柔回歸。--紫含

女性意識的萌芽

卡拉是一個生長于雜糅着母親的關愛和繼父的權威的家庭中的普通女孩。情窦初開的她在等待繼續上大學期間愛上了馬術學校的被繼父稱之為“盲流遊民”的教練克拉克。青春萌動的甜美愛情和卡拉内心中要擺脫父母束縛的強烈願望使卡拉毅然決然地選擇了逃離讓她感受不到任何理解和愛的家庭與克拉克私奔。雖然不知自己的未來将會是什麼樣子,但是卡拉内心有着明确的對于理想和夢想的追求。她認為,隻要自己和克拉克的愛情是真實的,隻要他們兩個人能勤勞的工作,那麼憑借着自己和克拉克的馬術技能,就一定能過上自由、幸福而美滿的生活。

可以說,第一次的逃離顯示出卡拉已有的女性意識的萌芽,她清楚地知道自己需要什麼,不需要什麼,厭倦什麼,夢想什麼,她敢于為了追求自由的愛情而挑戰繼父的權威,摒棄乏味厭倦的父母的“房子、後院、相冊、度假方式、洗手間、烹饪方法等”。但是,卡拉卻把追求個體自由,實現美麗願望,沖破父權束縛的砝碼壓在了另一個男人克拉克的身上,足以說明卡拉此時萌生的女性意識尚不成熟。她的反抗更多的是基于本能的反應,對家庭關系和兩性關系的認識還處于膚淺層面的她不可能遊刃有餘地掌控未來的婚姻生活。因而,小說至此也預示着主人公的第二次逃離。--劉曲

女性意識的壓抑

初涉婚姻生活的卡拉感受着克拉克帶給她的浪漫和享受,在酒吧闾品嘗幾道特色菜和一邊唱着歌一邊驅車回家的情景描述都揭示了卡拉此刻的幸福瞬間。然而,短暫的浪漫過後,更多的則是無奈。生活的忙碌和窘迫以及克拉克愈演愈烈的男權思想使卡拉備受精神和軀體的雙重折磨。卡拉一個人默默地承受着所有的委屈,隻有馬棚裡的小羊能讀懂她的心聲。對于此時的卡拉,心中剛剛萌生的女性意識被完全壓抑,她沒有權利,不能申辯,隻能言聽計從。--劉曲

女性意識的喚醒和再度壓抑

馬棚裡小羊弗洛拉的意外丢失使卡拉難過不已,在卡拉的心中,弗洛拉絕非一隻簡單的小羊,而是卡拉的精神寄托和靈魂夥伴。沒有了弗洛拉,卡拉的生活陷入了更深的孤獨和沉寂,但同時也催生了卡拉想要逃離的意識。她開始認真地反思婚姻生活,她認為,也許結束這一切痛苦的唯一出路就是像弗洛拉一樣出逃。因此,她找到了鄰居賈梅森太太訴說自己内心的掙紮和痛苦。最終,在賈梅森太太的幫助下,卡拉踏上了開往多倫多的大巴,卡拉長久壓抑的女性意識得以短暫的複蘇與釋放。

可以說,賈梅森太太的同情、理解、支持和幫助點燃了卡拉的女性意識。但是,這種女性意識的短暫複蘇背後又預兆着其再一次的覆滅--卡拉在沖動下選擇出逃,雖有賈梅森太太的幫助,但是這種基于極端情緒下的非理性行為注定會失敗。在依然受着男權思想的禁锢,依然擺脫不了經濟上的依附的情形之下,卡拉對逃離後的生活有着高于對婚姻生活的恐懼,她不知道自己在離開了克拉克之後還将怎樣去生活,怎樣去适應新的環境,而克拉克也仍舊在卡拉的心中占據着重要的不可替代的位置。

因此,在大巴經過“她和克拉克創業初期經常來買便宜汽油的地方”的時候,卡拉内心中并不堅固的女性意識開始松動,卡拉的命運也以“來接我一下吧。求求你了。來接接我吧。”而告終。就這樣,卡拉逃離的出發點竟也成了她逃離的終點,能拯救她的人也正是她一直要逃離的那個人,無奈的放棄和回歸令人感到茫然的惆怅和壓抑。卡拉的人生從此由擺脫丈夫克拉克的逃離轉而變成了對自我的逃離,她的女性意識再度受到壓抑。

結語

《逃離》中的卡拉一直在逃離。在第一次的逃離中,因為借助男人克拉克的力量,卡拉成功逃離了父權的束縛,在第二次的逃離中,雖有賈梅森太太的協助也終未能逃離丈夫的男權壓抑。兩次逃離,相同的方式卻有着迥異的結果,究其原因仍在于卡拉自身女性意識的不成熟,萌生、沉寂、複蘇均是和環境妥協的結果,最終的長久壓抑才是其悲劇命運的真正歸宿。--劉曲

諾獎評語

2013年諾貝爾文學獎于2013年10月10日晚北京時間19點準時公布,本次獲獎者是加拿大作家艾麗斯·芒羅。瑞典文學院贊譽她為“當代短篇小說大師”。

2013年82歲高齡的芒羅居住在加拿大西部溫哥華島上,她因健康原因,無法赴瑞典參加頒獎典禮。

作品成就

Dance of the Happy Shades(《快樂陰影的舞蹈》)1968年(獲1968年加拿大總督小說獎)

Lives of Girls and Women(《女孩和女人的生活》)1971年

Something I‘ve Been Meaning to Tell You(《我一直想告訴你的事》)1974年

Who Do You Think You Are?(《你認為你是誰?》)

1978年(獲1978年加拿大總督小說獎)

The Moons of Jupiter(《木星的月亮》)

1982年(獲加拿大總督獎提名)

The Progress of Love(《愛的進程》)1986年(獲1986年加拿大總督小說獎)

Friend of My Youth(《青年時代的朋友》)1990年(Trillium Book Award崔靈獎)

Open Secrets(《公開的秘密》)1994年(獲加拿大總督獎提名)

Selected Stories(《故事選集》)1996年

The Love of a Good Woman(《一個善良女人的愛》)1998年(Giller Prize吉勒獎)

Hateship, Friendship, Courtship, Loveship, Marriage(《仇恨、友誼、禮儀、愛與婚姻》)2001年

No Love Lost(《無愛失落》)2003年

Vintage Munro(《蒙若精選集》)2004年

Runaway(《逃離》)

2004年(Giller Prize吉勒獎)

2013年獲得諾貝爾文學獎

The View from Castle Rock(《城堡岩石上的眺望》)2006年

Too Much Happiness(《太多歡樂》)2009年

作者簡介

艾麗絲·門羅,加拿大著名女作家,當代短篇小說大師。nn1931年出生于加拿大安大略省,迄今出版了14部短篇小說集,将加拿大總督文學獎、吉勒文學獎、英聯邦作家獎、全美書評人協會獎等收入囊中。2009年獲第3屆布克國際獎。2013年獲諾貝爾文學獎。代表作有《逃離》《親愛的生活》等。nn艾麗斯·芒羅又譯愛麗絲·門羅(Alice Munro)本名為艾麗絲·安·萊德洛(Alice Ann Laidlaw),1931年出生于加拿大安大略省,當代短篇小說大師。門羅一生創作了11部短篇小說集和1部類似故事集的長篇小說。代表作《逃離》2004年出版,奪得當年加拿大吉勒文學獎,并入選《紐約時報》年度圖書。2009年5月,榮獲第3屆布克國際文學獎。2013年獲得諾貝爾文學獎。

上一篇:香蜜沉沉燼如霜

下一篇:水浒攻略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