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跟骨刺

足跟骨刺

腳部疾病
足跟骨骨刺的形成原因是跖腱膜長期牽拉跟骨骨質而引起的慢性骨質增生現象,當足跟關節出現磨損、破壞後,人體自身會進行自我的修複,硬化與增生,從而形成足跟骨刺,它是人體一種自然的老化現象。體重過重是誘發足跟骨刺和關節骨刺的重要原因之一。足跟骨刺的症狀表現與骨刺的大小、病發時間的長短、有無炎症等有關系。預防足跟骨刺最有效的辦法是避免長期劇烈運動。
    中文名:足跟骨刺 外文名: 别名: 西醫學名:足跟骨刺 中醫學名:骨疣 其他名稱:跟骨骨刺 所屬科室:外科 - 骨科 發病部位:足跟 主要症狀:脹痛,石硌性疼痛 主要病因:久站久蹲 多發群體:站立工作人群 傳染性:無傳染性 是否進入醫保:是

骨刺的形成

骨刺,

學術名詞為骨疣( Bone Spur ),骨刺并非老人家的專利。由于工作型态改變,許多人久坐、久站,加上姿勢不正确,很容易年紀輕輕就使脊椎提早發生退化現象,而誘發骨刺的發生。

骨刺即骨質增生的俗稱,是中老年的常見病、多發病,祖國醫學認為本病多為肝腎不足或久病體虛,引起足底部組織退化,或因體虛肥胖,造成足底部皮膚及皮下脂肪負擔過重,引起組織退化,亦有跟骨骨刺發生于跟骨底面結節部前緣,使跖筋膜和足趾短肌在附着處受累,牽拉骨刺而緻疼痛。景對治療足跟骨刺得到了醫學界的普遍認可,可以從根本上治療,通過局部滲透達到高效藥物濃度,開竅透骨,全方位針對骨刺病機特點而發揮療效,改善病變周圍組織營養,起到修複骨病組織的作用,最終達到徹底治療目的。關于本症的命名,國内外尚未統一。多發生于45歲以上的中年人或老年人,男性多于女性,常用腰部活動的重體力勞動者及運動員易患此病。最常見于膝、髋、腰椎、頸椎、肘、足跟等關節。這裡所說的“跟骨骨刺”是中老年人的多發病,多數人因為腳後跟長骨刺,引起滑囊無菌性炎症造成的疼痛。

病理原因

足跟骨刺的形成多于足跟長時間的負重和磨損有關,當足跟關節出現磨損、破壞後,人體自身會進行自我的修複,硬化與增生,從而形成足跟骨刺,它是人體一種自然的老化現象。 骨刺是由于足底筋膜在跟骨的附着處過度牽拉骨膜所緻,過度牽拉 引起足底筋膜内緣的疼痛(足底筋膜炎),導緻跖筋膜緊張的病變有平足及跟腱攣縮。

跟骨骨骺炎

本症隻發生于跟骨骨骺出現到閉合這段時間内,跟骨第二骨化中心從6~7歲出現,13~14歲逐漸閉合,所以本病多發生在少年發育生長期。

跟腱止點滑囊炎

主要因穿鞋摩擦所緻,尤其是女性經常穿高跟鞋,鞋的後面與跟骨結節之間反複摩擦,導緻跟骨結節處滑囊發生慢性無菌性炎症,使滑囊增大,囊壁增厚,發生本病。

跟骨下脂肪墊炎

一般患者有外傷史,多因走路時不小心,足跟部被高低不平的路面或小石子路傷,引起跟骨負重點下方脂肪組織損傷,局部充血、水腫、增生。

跖筋膜炎

本病因長期的職業關系站立在硬地面工作,或因扁平足,使跖腱膜長期處于緊張狀态,在其起點處因反複牽拉發生充血、滲出,日久則骨質增生,形成骨刺。

腎虛性跟痛症

年老體弱或久病卧床,腎氣虛衰,則骨萎筋弛,現代醫學認為久病卧床,足跟部因不經常負重而發生退行性變,皮膚變薄,跟下脂肪墊部分萎縮,骨骼發生脫鈣變化而緻。

臨床表現

足跟骨刺的症狀表現與骨刺的大小、病發時間的長短、有無炎症等有關系。足跟骨刺主要表現為以下幾種:

1、腳後跟腳尖朝上腳後跟向下用力時,裡面有針刺感覺,用手摸有麻痹的感覺;

2、長途步行引起勞累後疼痛又會加重,如走路時不慎踩在磚瓦塊上 或下樓梯時,足部着地用力過猛,會引起劇烈疼痛;

3、足跟外表皮紅腫,用手碰觸發熱;

4、足跟中央有一個壓痛點,用手指觸壓疼痛劇烈;

5、嚴重者無法踏地行走;

6、足根壓痛,腳底疼痛,早晨重,下午輕,起床下地第一步痛不可忍,時輕時重,走路時腳跟不敢用,有石硌、針刺的感覺,活動開後症狀減輕。

提醒:一般足跟骨刺的症狀往往因人而異,以上為常見的足跟骨刺的症,如果要确定是否是足跟骨刺,建議到醫院拍足跟X光片。

診斷鑒别

生活中常常見到一些足跟痛的病人,尤其是中老年人,許多人都認為是足底長了骨刺,很是擔心。實際上這種情況在醫學上稱之為跟痛症,在跟骨下方偏内側的筋膜附近處骨質增生及壓痛,側位X 射線片顯示跟骨骨刺。但是有骨刺不一定有足跟痛,最常見的原因有跖腱膜炎、足跟脂肪墊炎、跟骨滑囊炎等,其他一些全身性疾病如糖尿病及運動損傷,也可引起足跟部疼痛。盡管X線上發現有骨刺可作出診斷,但早期跟骨骨刺X線檢查可呈陰性結果。不常見的是,跟骨骨刺在X線上不典型,表現為絨毛狀新骨形成影像。

中醫治療

中藥治療

治療足跟骨刺,較其他療法最大的優點在于,依靠外用直接滲透作用,不用口服,不通過胃吸收,所以傷不到肝、膽、脾、腎等,沒有副作用,從病理上進行根治。

中草藥治療

取威靈仙适量研成細末,用米醋調成糊狀,塗在紗布上,敷在患處固定,每天1次,20天為1療程。對頸椎及足跟骨質增生療效佳。

取壁虎6個,辰砂6克,上藥焙幹研粉備用。用的時侯取适量藥粉撒于患處,用強力麝香膏固定,隔天換藥,1個月為1療程。一般休息3—6天後可繼續下1個療程,對頸椎及足跟骨質增生療效佳。

川穹散:取川穹45克,研成細末,分裝在用薄布縫成的布袋裡,每個布袋裝藥末15克。将藥袋放在鞋裡,直接與患處接觸,每次用藥1袋,每天換藥1次,3個藥袋交替使用,換下的藥袋曬幹後仍可再用。

川烏散:取生川烏30克(此為1足跟用量),研末加白酒(以糧食酒為好)調成糊狀,晚上睡覺前用溫水将腳洗淨,把藥平攤在足跟疼痛處,外用塑料紙包好,用藥期間不要劇烈活動。每天一次,一般連續用藥2—3次。病去即止,不可久用。

鮮蒼耳:取鮮蒼耳葉适量搗爛,以小片塑料薄膜包敷患處,幹後換藥,不拘次數,如有小泡發生,可按燙傷處理,傷好後繼續敷藥。取夏枯草50克,放入食醋1000毫升内浸泡24小時,然後煮沸15 分鐘,先熏洗患處20分鐘,每日1-3次,每劑可用2天。

仙人掌外敷:取仙人掌适量,将兩面的毛刺用刀刮去,然後剖成二半,用剖開的一面敷于足跟部疼痛處,外用膠布固定,敷12小時後再換另半片。冬天可将剖開的一面放在熱鍋内烘3—4分鐘,待烘熱後敷于患處,一般在晚上貼敷。在治療期間穿布鞋為宜,适當活動,使氣血經脈暢通。

臭椿樹葉熏洗:取臭椿樹鮮葉250克或幹葉100克,加水約1000 毫升,煎沸取汁,加醋酸150克,乘熱熏洗患處,每天1—2次,20天為1療程。

沒食子皂角散“取沒食子40克,皂角20克,二藥研成細末,加米醋調成糊狀,貼敷患處,用膠布固定,每日換藥1次,輕症用藥1次見效,重症用藥10次。

内服藥

(1)兒童足跟痛一般無需口服藥物,可應用其他治療方法。

(2)青年人的足跟痛,治宜養血、溫經、止痛。

方劑:三七12克,酒歸尾60克,川芎60克,川斷60克,骨碎補60克,制乳香60克,制沒藥60克,血竭30克,紅花60克,生硼砂30克,朱砂15克,琥珀15克,冰片6克。用法:研為細末,每服3~5克,每日服2次。

(3)老年人的足跟痛,治宜利濕、祛風、行氣、止痛、補益肝腎。

方劑:獨活6克,防風6克,川芎6克,牛膝10克,秦艽12克,當歸12克,茯苓12克,黨參12克,白芍15克,細辛3克,肉桂2克,桑寄生20克,木瓜10克,甘草3克。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早晚2次服用,5劑為1療程。同時服用,每次1丸,每日2次,20天為1療程。

外用藥

(1)熏蒸法:将當歸12克,川芎6克,乳香6克,蘇木5克,紅花5克,沒藥6克,地鼈蟲3克,三七3克,赤芍9克,落得打6克,水煎30分鐘,裝入盆内。再将半塊泥磚燒熱後放入藥液内,使藥熱之氣薰蒸患部,待氣盡藥液溫度降低時,可将足跟部痛點烤在泥磚上,邊烤邊壓,每日1~2次,每次30分鐘,藥液可反複用。

(2)外敷法:可在疼痛部位外敷等功效的效果顯着。

推拿治療法

目的是促進局部血液循環,消腫止痛,或緻使滑囊破裂,液體吸收。具體方法:

1,患者俯卧床上,患肢膝關節屈曲90°;

2,術者一手拿住患足作背屈固定,使肌腱緊張;

3,另一手用小魚際處,對準滑囊用力劈之。

針灸治療法

1.毫針刺法

取穴:阿是穴、太溪、昆侖、承山。具體方法:

(1)以阿是穴為主穴,快速刺入,強刺激。

(2)然後再分别将太溪、昆侖、承山刺入,中度刺激。

(3)每10分鐘撚針1次,30分鐘起針,每日1次,6次為1療程。

以上各種症型兒童、青年、老年足跟痛患者都可施用此法。

2.電針療法

在跖筋膜或滑囊周圍刺入4針,成四方形,然後通以感應刺激電流,每次20分鐘,每日1次,8次為1療程。

3.艾條灸法

将一端燃着的艾條,對準足部疼痛明顯處,至局部皮膚發紅,然後距皮膚半寸處固定,熏灸20分鐘,每日1次,10次為1療程。

家庭治療

選擇軟底鞋,選擇橡皮底的鞋子對足部較好(勝過皮制的), 穿得舒适比穿得好看更重要,慢跑鞋是不錯的選擇。避免走在堅硬的表面上,例如水泥地、木闆、或無地毯的地闆。而且也可以

在腳跟處加護墊,以減輕疼痛。

墊上泡沫軟墊,軟墊可減輕骨刺對周圍的壓迫,可以在軟墊骨刺相應的部位挖一個洞。

熱敷,如果疼痛的比較厲害,可用亞麻仁敷袋熱敷。

泡腳,輪流用熱水及冷水泡腳,對減輕症狀大有好處,用冰塊按摩腳底也有幫助。

有選擇的鍛煉,你可以用騎腳踏車或遊泳取代走路或慢跑,既達到了鍛煉的目的,又不會傷及病腳。

減肥,肥胖是引發骨刺的原因之一,因此減肥也是刻不容緩。

卧床休息,足跟骨刺急性期如疼痛難忍,卧床休息1-2周對骨刺的康複很必要,卧床期間可局部使用外用藥物助于康複。

自我調養法

心理調養法

應當根據病人不同的年齡,不同的學習、不同工作環境,不同的心理狀态,而給以分析、解釋,并通過語言交流,轉移患者注意力,使病人消除各種不利于治療的心理反應。鼓勵患者樹立戰勝疾病的信心,來促進患者早日恢複身體健康。

起居調養法

病人宜多休息,少負重,穿軟底鞋,足部宜保暖。避免受寒、冷刺激,盡量不要長距離行走。

功能鍛煉調養法

根據病變特點及疼痛部位而區别對待。但不論何種原因引起的足跟痛,急性期都要适當制動,患足免負重。慢性期足跟痛的病人,每日要進行踝關節的跖屈與背伸活動,每次活動鍛煉5~10次,頻率不要太快,但每次屈、伸活動争取到最大限度。也可每日進行5~6次的下蹲或足跖部着力的短時間站立。

體重過重是誘發足跟骨刺和關節骨刺的重要原因之一。過重的體重會加速關節軟骨的磨損,使關節軟骨面上的壓力不均勻,造成骨刺的形成,因此對于體重超标的人,适當的減輕體重可以預防足跟骨刺和關節的骨刺。

疾病預防

1.合理控制體重,因為體重增加會明顯加重足部負擔,臨床研究顯示,足部負擔加重會導緻足部磨損及退變速度明顯加快。n2.盡量穿氣墊鞋或者加軟底鞋墊,最好不要長時間穿着高跟鞋。n3.運動要适量,注意休息。很多就診患者是因為運動過量、過猛,加上不注意休息導緻足跟骨刺。n4.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健康膳食,戒煙戒酒,延緩機體衰老。

護理方法

1、注意休息,保持良好心情;

2、選擇厚底,鞋底不能軟,鞋墊軟一些的鞋子,最好後跟部有一定弧度以适應足跟的弧形;

3、足跟部應用軟墊,如矽膠制成的跟痛墊,保護足跟減輕摩擦;

4、功能鍛煉。

上一篇:牙折

下一篇:中銀活期寶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