赫爾穆特·科爾

赫爾穆特·科爾

德國前總理
赫爾穆特·科爾,1930年4月3日生于路維希港一個軍官家庭。1982年至1998年年任德國總理。1973年-1998年任德國基督教民主聯盟(CDU)主席。赫爾穆特·科爾身高1.93米,是聯邦德國曆屆總理中個子最高的,體重在120公斤以上。科爾說話帶有濃重的萊茵河西岸地方口音,隻講本國語言。對日常生活無過高要求,喜歡吃各種湯食和葡萄幹餡餅,不吃家禽,但喜歡吃北京烤鴨,喜歡喝優質白酒。他吸煙鬥,愛散步,愛聽德國古典作曲家巴赫的音樂,愛收集各種形狀的石頭,并喜歡閱讀傳記文學和曆史文學,并著有作品。2017年6月16日,德國前任總理赫爾穆特·科爾在家中去世,享年87歲。科爾是俾斯麥之後任職時間最長的德國總理。
  • 中文名:赫爾穆特·科爾
  • 外文名:
  • 别名:
  • 民族:
  • 籍貫:
  • 畢業院校:海德堡大學
  • 職務:
  • 政治面貌:
  • 代表作品:《回憶錄》系列
  • 性别:男
  • 英文名:Helmut Kohl
  • 出生地:萊茵河畔路德維希港
  • 職業:總理
  • 政黨:基民盟
  • 身高:193cm
  • 主要成就:1982年至1998年年任德國總理

人物生平

少年時代

赫爾穆特·科爾(Helmut Kohl,1930年4月3日-)出生于德國的路德維希港。科爾的父親漢斯·科爾(1887年出生——1975年)是巴伐利亞州财政部的一名公務員,母親Cäcilie(1890年出生——1979年)。整個家庭屬于保守派類型,全家信奉羅馬天主教。科爾本人是全家的第三個孩子,他的一個哥哥被二戰奪取了生命。在戰争即将結束的時候,雖然科爾加入了空軍防空志願組織,但卻從來沒參加過戰鬥。他的幼年時期幾乎是在路德維希港市的Hohenzollernstraße大街度過的。他在那裡就讀了小學(Ruprechtschule)之後進入了馬克斯—普朗克—文理高中就讀。

青年時代

1950年科爾來到法蘭克福上大學,學習法學。1951年他轉學到海德堡大學學習曆史、社會科學。到1956年畢業後,科爾到海德堡大學的阿爾弗雷德—韋伯—研究院(Alfred-Weber-Institut)做了一名助理。1958年由于他在Walther Peter Fuchs(1905年出生——1997年)研究的一篇工作課題《1945年後普法爾茨的政治發展、産生的黨派(Die politische Entwicklung in der Pfalz und das Wiedererstehen der Parteien nach 1945)》,科爾獲得了哲學博士頭銜。随後進入路德維希港鋼鐵鑄造廠的管理層,擔任助理職務。1959年任路德維希港化學工業協會的負責人職務。n1992年9月30日,科爾在其1982年10月1日擔任總理職務10周年發表的聲明中表示:“我堅持為德國統一作出貢獻的義務,即我們将在德國和歐洲問題上取得進展。完成德國内部統一是我在任時期的一項艱巨任務。我覺得能夠為這個目标努力是一種幸福。”2017年6月16日,德國前任總理赫爾穆特·科爾在家中去世,享年87歲。科爾是俾斯麥之後任職時間最長的德國總理。

職業生涯

在1983年3月6日舉行的聯邦大選中,由基聯盟、基社盟(CDU/CSU)和自民黨(FDP)組成的聯盟獲得了聯邦議會中的多數席位,其中基聯盟、基社盟(CDU/CSU)得票(48.8%,增加4.2%),自民黨(FDP)得票(7%,減少3.6%)。赫爾穆特·科爾,這位從1976年——1998年六次被提名為總理候選人的強者,顯示出了最佳的競選結果(基民盟曆史上第二好的的票記錄)。社民黨(SPD)方的競選對是曾經擔任司法部部長和慕尼黑市市長Hans-JochenVogel。

第一年的總理任期中科爾排除了一切和平運動所帶來的阻力,堅決實施了上屆施密特政府确定的《北約革新決議》。

1984年9月22日科爾同法國總統弗朗索瓦·密特朗在凡爾登戰役紀念遺址會面,共同紀念雙方在世界大戰中死去的人們。科爾的那張數分鐘握手的照片被視作德——法兩國關系調和的标志。這之後的幾年中,科爾同密特朗被形赫爾穆特·科爾容為擁有非常緊密的關系。他們共同将:《歐洲合同軍》(Eurokorps)和ARTE電視台等項目帶入軌道,以及經德法雙方共同協作,締結了對歐洲一體化進程起到進步作用的《馬斯特裡赫特條約》和之後引入歐元的政策。

由于科爾也卷入了,弗利克康采恩集團向德國政治家秘密設置的賬戶中非法彙款的弗利克—醜聞案。在這之後,科爾對由聯邦議會和美因茨市議會組成的調查小組叙述了不實(以其經驗他認為:這是向StaatsbürgerlichenVereinigung基聯盟(CDU)内部協會捐贈以采購設備)。最終,科爾僅僅因一個由奧托·席利提出上訴的虛假陳述罪名被傳喚。不久科爾的黨内朋友HeinerGeißler幫助他,在公開場合說:“這應該算是他的低潮”(Erhatwohleinen„Blackout“gehabt)

1984年1月24日,科爾在以色列國會引用GünterGaus的一句話“寬恕這些後代”(„GnadederspätenGeburt“)。

1985年5月5日,科爾與美國總統羅納德·裡根一同向位于Bitburg的士兵墓地敬獻花圈。之後在德國、美國部分公共場合激烈讨論了這次鮮花的行為,因為那裡還同時埋葬有武裝黨衛隊的成員。

在1987年的聯邦大選中,科爾繼續保持了連任。社民黨(SPD)方的總理候選人是北萊茵-威斯特法倫州長約翰内斯·勞。

科爾在德國統一問題上一貫堅持東西德是“一個民族”,“互不為外國”,主張在歐洲統一的前提下通過自決的方式實現德國統一。1989年末,東歐形勢劇變,尤其是當東德(DDR)的局勢越科爾榮登《時代周刊》封面人物(1990年)來越顯示出惡化以及柏林牆在1989年11月9日倒塌,在未與任何聯盟成員和西方盟國成員提前商議的情況下,1989年11月赫爾穆特·科爾在聯邦議會上提出了關于破除目前處于分裂中的德國、歐洲的“《十點計劃》(Zehn-Punkte-Programm)”。

在解決德國統一的外部環境問題上,科爾于1990年2月9日訪問蘇聯,勸說蘇聯改變對德國統一問題上的“頑固立場”,取得蘇聯在德國統一的方式、時間、速度和條件等問題應由德國人自己決定的承諾,最終說服戈爾巴喬夫“最終打開了通向德國統一的道路”。

在1990年3月18日民德大選的過程中,科爾首先于3月1日宣布成立由其擔任主席的“德國統一内閣委員會”,随後又成立了由各黨議會黨團領袖組成的“議會統一委員會”,以利聽取各方意見,實際是要對民德全面開展統一攻勢。更為突出的是,從1990年2月初到3月中旬民德大選,科爾曾六次進入民德發表講話,支持民德的“德國聯盟”在大選中獲勝,最終科爾如願以償。從此,民德新政府按照科爾政府的意圖把統一作為它存在的唯一目标,從它誕生之日起,就朝着統一的方向前進。

在1990年5月18日與東德簽署了關于貨币、經濟和社會聯盟的政府條約。針對聯邦銀行主席Karl_Otto_Pöhl的阻力,科爾通過在工資、收入、房租以及退休金領域使東德馬克(MarkderDDR)按照1:1的比例兌換西德馬克(D-Mark)。不久之後,由于這一政策的推出,被證明東德企業承受了沉重的負擔。然後科爾同外交部長Hans-DietrichGenscher一同合作與二戰四大戰勝國進行了二加四會談(Zwei-plus-Vier-Gesprächen),最終達成了在《二加四條約》(Zwei-plus-Vier-Vertrags)形式下實現兩德統一、北約駐紮在統一後的德國。

德國的統一對科爾之後的總理軌迹起到積極的影響。因為之前,1989年科爾在位于不來梅召開的黨代會艱難的實現了将黨内“異己”如:HeinerGeißler,RitaSüssmuthundLotharSpäth一一排除的目的。

1990年7月15日至16日,科爾訪問蘇聯,雙方就德國統一後的軍事、政治地位、德國武裝力量的最高限額以及不把北約的軍事結構擴展到民德等一系列問題,達成了很大程度的相互諒解等八點協議。至此實現德國統中的最大外部障礙—統一後的德國的聯盟歸屬問題已基本消除。

這樣經過第一個國家條約和第二個國家條約,以及最後解決德國問題的統一條約,德國于1990年10月3日實現了統一。

在1990年12月2日,德國舉行10月3日完成統一後的首次全德大選,并在1990年聯邦議會大選,科爾所屬的基民盟大獲全勝,擊敗當年的社民黨(SPD)候選人薩爾州州長奧斯卡·拉方丹,這是他第三次當選德國總理。科爾于1991年1月17日組成全德大選後的第一屆内閣,并出任總理,成為統一的德國的第一任總理,同時獲得“統一總理”的美名。

在1994年聯邦議會大選後科爾以微弱優勢又一次當選聯邦總理,這一次他戰勝了時任萊茵-普法爾茨州州長的社民黨(SPD)候選人魯道夫·沙爾平。在之後的幾年中,德國在外務事務中獲得了空前成功(如:法蘭克福成為歐洲中央銀行的總部,引入歐元)。

政治特色

政治亮點

施密特在當政期間因其出色的口才被政敵稱為“大嘴施密特”。他的經濟學才華也得到廣泛的認可。他和法國前總統瓦勒裡·季斯卡·德斯坦,美國前外長亨利·基辛格是好友。他與瓦勒裡·季斯卡·德斯坦于1975年共同發起經濟峰會(即八國集團首腦會議前身)。第一屆峰會在Ramboillet城堡舉行,聚集了意大利,日本,英國和美國的政府首腦。施密特支持核能建設,并直到現在始終堅持這一觀點。

政治争議

科爾是戰後德國在任時間最長的政府總理。首次擔任總理期間擴大國家投資,鼓勵私人建廠以增加就業機會,并采取緊縮政策,平衡收支,減少社會福利,使西德經濟擺脫了80年代初的危機,轉入發展階段。對外政策上強調與美國保持友好關系,加強與歐共體國家的合作,繼續發展與蘇聯的關系。後緻力于德國統一問題,科爾加快了二戰後兩德統一的進程并在其中起到關鍵作用,同時也對歐盟一體化進程作出了很多貢獻。但由于晚年卷入非法政治獻金醜聞,對保守派基民黨傷害很大,使其曆史評價尚有争議。

家庭情況

科爾與他在1948年就認識的一名外語秘書Hannelore Renner(1933年——2001年)結婚,婚後擁有兩個兒子瓦爾特·科爾(1963年出生)皮特·科爾(1965年出生)。

2001年7月5日科爾68歲的妻子Hannelore自殺身亡。自殺原因據推測可能由于多年患有日光性皮膚炎(Photodermatitis)皮膚病。

2004年3月4日,正巧在他離開總理職位的5年半的那天。赫爾穆特·科爾推出了《回憶錄》的第一部分,記錄“1930年——1982年”,在這裡詳細闡述了從1930年開始知道他第一任總理任期開始前的事情。2005年11月3日出版的第二部分,是關于從1982年到1990年的執政期。2007年11月16日出版是直到1994年的執政期。目前,第四部正在籌劃中。

在2007年的春天和秋天科爾經曆了兩次大的膝蓋手術,在手術中他被換上了人造關節。當他在2008年秋天在家中一次嚴重的摔傷事故造成顱腦外傷後,他仍處在恢複期。從此在公開場合出現時他都使用輪椅。對于摔傷事故後的艱難時期,他說:“如果沒有我的太太,我現在不會仍然活着,如果她未曾陪伴在我的身邊,這會是我生命中的重大損失。”

2008年5月8日在海德堡大學醫院的一間小禮堂,科爾同他在2005年正式确定關系的女友Maike Richter(1964出生)結為夫婦。男伴郎中有德國著名的媒體集團總裁Leo Kirch、圖片報總編Kai Diekmann。婚後Maike Richter改名為Kohl-Richter,她是1994年——1998年間在總理府的經濟部任職期間同科爾結識的。

在1998年格哈特·施羅德大選獲勝後,她轉為擔任CDU的經濟顧問。由于她曾經擔任德國經濟周刊的記者,Kohl-Richter目前作為領導任職于德國聯邦經濟科技部(Bundesministerium für Wirtschaft und Technologie)地區經濟政策、城市建設、管理處。

2011年年初,科爾之子華特.科爾出版了關于其父親的自傳,于書中指出其母親晚年因患憂郁症而常有輕生念頭,并多次強調科爾對于家庭的漠不關心,使得最終憤而與父親斷絕父子關系。他在書中強調“他(科爾)真正的家是基民黨,他娶的不是我媽而是黨”。科爾慣例從不向其子的書籍作出任何表态,評論家曾說,科爾常會逃避和延遲做重大決定。

赫爾穆特·科爾現在居住在首都柏林和路德維希港的Oggersheim區。

個人愛好

科爾身高1.93米,是聯邦德國曆屆總理中個子最高的,體重在120公斤以上。科爾說話帶有濃重的萊茵河西岸地方口音,隻講本國語言。對日常生活無過高要求,喜歡吃各種湯食和葡萄幹餡餅,不吃家禽,但喜歡吃北京烤鴨,喜歡喝優質白酒。他吸煙鬥,愛散步,愛聽德國古典作曲家巴赫的音樂,愛收集各種形狀的石頭,并喜歡閱讀傳記文學和曆史文學。

人物轶事

科爾牛柳

1993年11月,時任德國總理的科爾訪問中國期間,在廣州市泮溪酒家用餐時,曾經讓店家為其特制了一道名為“咕噜牛柳”的菜,後來酒家把這道菜寫進菜譜,以“科爾牛柳”命名。

科爾牛柳是一道出自中國廣州的菜式,由位于中國廣州市的泮溪酒家制作,與時任的德國總理赫爾穆特·科爾訪問中國有關。1993年11月,時任德國總理的科爾訪問中國。當年11月9日,科爾率團訪問廣州市,與當時的廣州市政府商談建設廣州地鐵一号線事宜。此前,德國駐廣州領事館的工作人員曾告知科爾,稱廣州為中國美食之都,而在該市的泮溪酒家能吃到最正宗的廣州美食。

11月9日晚上,科爾推掉了原本為他安排的在五星級酒店内的晚宴,避開了所有的警衛後,僅帶上幾名随從乘坐一輛中巴車就來到了泮溪酒家。由于科爾并沒有在事前告知任何人他将前去泮溪酒家用餐,泮溪酒家員工對于科爾的突然到訪顯得毫無準備。由于當晚泮溪酒家安排了很多婚宴,幾乎沒有多餘的座位供科爾和他的随行用餐,泮溪酒家安排科爾來到接待外國領導人的貴賓包廂用餐。可是科爾對于這一安排顯得相當不滿:“我不坐貴賓包廂,我要和中國人坐在一起。”

科爾和随行人員像普通客人一樣走進坐滿食客的碧波大廳,在找到座位後按照菜譜點了幾道粵菜,同時向廚師表示自己想吃一道用水果、洋蔥、辣椒、牛肉做成的帶酸味的菜。于是,廚師們按科爾總理的要求,配出了甜酸(糖醋)口味的“咕噜牛柳”,科爾品嘗以後,對這道菜贊不絕口,興高采烈地再加了一份。用餐完畢後,科爾親自走到櫃台前結賬,同時奉上小費,并且在留言本上寫下“對你們的熱情接待表示衷心感謝”的字句。從這以後,許多廣州市民對這道為科爾特制的菜感興趣,紛紛來到泮溪酒家要求品嘗。泮溪酒家最後幹脆把這道菜寫進菜譜,以“科爾牛柳”命名。

調侃模仿

聯邦德國的所有政治家中,還沒有一人像赫爾穆特·科爾這樣多的在政治、非政治領域被諷刺、調侃過。這其中以德國諷刺類雜志Titanic所樹立的諷刺角色最為長久,雜志形容總理“鴨梨”狀的體型如同以前法國國王路易·菲利浦一樣,之後“鴨梨”一詞成為了科爾的标志。

媒體常常瞄準他一般的外語水平、特殊的身材和他來自的小城市出身。科爾的模仿者經常使用他帶有普法爾茨色彩的口音,如将Geschichte,讀成Gechichte。

個人榮譽

從1983年起是家鄉漢堡市的榮譽市民,1989柏林榮譽市民,1995不來梅哈分榮譽市民,1998Schleswig-Holstein州的榮譽市民。1978年因有效應對前西德紅軍恐怖組織RAF的恐怖事件,被授予Theodor-Heuss獎。在擔任總理期間及卸任後,先後被授予23個榮譽博士。1980年因其在和平與人權方面的傑出貢獻被授予Goldman獎章。由于他的家鄉漢堡的曆史背景,施密特多次拒領聯邦十字勳章。

1983年在魯汶被授予天主教魯汶大學榮譽博士。同時施密特又成為Katholiek Vlaams Hoogstudenten Verbond 的榮譽成員。他的着作Menschen und Mächte于1990年被授予Friedrich-Schiedel-Literaturpreis獎。

“施密特新聞獎”是ING-DiBa銀行自1996年設立的旨在獎勵維護消費者利益的工作方面有突出表現的個人。施密特是此獎的贊助人。

2003年12月漢堡國防大學被重新命名施密特大學,施密特同時被授予榮譽博士,以此表彰他在70年代初對軍官的科學再教育方面做出的貢獻。

2005年10月1日施密特榮獲Initiative VIVA 50plus的Prix des Générations“獎。作為一名傑出的政治家,他在努力促進不同年齡段的人們和平共處,以及相互理解作出了傑出貢獻。

2006年1月24日由于對德法關系的傑出貢獻與法國前總統瓦勒裡·季斯卡·德斯坦被共同授予阿登那。

2006年7月19日馬堡大學社會科學和哲學系決定授予施密特榮譽博士頭銜。“哲學學科的責任為啟示人類,而施密特就是政治家裡的哲學家”。這個決定在學校内引起很大争議。Frank Deppe擔心這個決定會“明顯地把哲學系同它的曆史拉開距離”,“他們想向外界顯示,馬堡沒有馬克思主義”。

個人作品

着作

《科爾日記》,2000年出版,主要記載的是他下台以後(即1998到2000年兩年間)發生的一些事情。他在書中披露了若幹引人争議的内幕消息。但其真實性受到相關傳記作家懷疑。

外文作品

VerteidigungoderVergeltung,Stuttgart1961

MilitärischeBefehlsgewaltundparlamentarischeKontrolle,in:HorstEhmke,CarloSchmid,HansScharoun,FestschriftfürAdolfArndtzum65.Geburtstag,FrankfurtamMain1969,Seiten437–449.

ReformdesParlaments,in:ClausGrossner,Das198.Jahrzehnt.MarionGräfinDönhoffzuEhren,Hamburg1969,Seiten323–336.

DieOppositionindermodernenDemokratie,inRudolfSchnabel,DieOppositionindermodernenDemokratie,Stuttgart,1972,Seiten51–60

MenschenundMächte,Berlin1987.

PolitikalsBerufheute,in:HildegardHamm-Brücher,NorbertSchreiber,DieaufgeklärteRepublik.einekritischeBilanz,München1989,Seiten77–84.

DieDeutschenundihreNachbarn.MenschenundMächte,Teil2,Berlin1990.

PolitischerRückblickaufeineunpolitischeJugend,1991.

HandelnfürDeutschland,Berlin1993.

ZurLagederNation,1994.

Weggefährten–ErinnerungenundReflexionen,Berlin1996.

DieAllgemeineErklärungderMenschenpflichten,1997(Mitarbeit).

AufderSuchenacheineröffentlichenMoral,1998.

Globalisierung.Politische,ökonomischeundkulturelleHerausforderungen,1998.

KindheitundJugendunterHitler,Sammelband,Berlin1998.

DieSelbstbehauptungEuropas,Perspektivenfürdas21.Jahrhundert,DeutscheVerlags-Anstalt,StuttgartMünchen2000.

HandaufsHerz.HelmutSchmidtimGesprächmitSandraMaischberger.(Broschiert),Ullstein,Oktober2003,ISBN3548364608

DieMächtederZukunft:GewinnerundVerliererinderWeltvonmorgen,SiedlerVerlag,München2004,ISBN3442153786

AufdemWegzurdeutschenEinheit,RowohltVerlag,Reinbek2005

NachbarChina.HelmutSchmidtimGesprächmitFrankSieren.Econ,September2006,ISBN3430300045

上一篇:帕巴拉·格列朗傑

下一篇:蕭美琴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