豕

漢語文字
豕(拼音:shǐ)是漢語通用規範二級漢字,此字始見于商代甲骨文,本義是豬。豕是漢字部首之一。
  • 中文名:豕
  • 拼音:shǐ
  • 繁體:豕
  • 部首:豕
  • 字碼:
  • 五筆:EGTY(86) ; GEI(98)
  • 倉颉:MSHO
  • 鄭碼:GQA
  • 筆順:橫、撇、彎鈎、撇、撇、撇、捺
  • 字級:二級 (3688)
  • 平水韻:上聲四紙
  • 英文:pig
  • 筆畫:7
  • 演變:骨刻文

文字溯源

象形字。甲骨文中,以直立側面之形示意,上像豕頭,中像腹部、兩腳,下像尾。金文一、二例純以圖畫示意,酷肖豕形,第三例以線條表現,仍可看出,上像豕頭,左像腳,中像身,右像尾。戰國文字對應金文第三例,上像頭、腳,下像尾,然而形體走樣不少。篆文和金文第三例近似,上像頭,左像腳,中像身,右像尾。字經隸書,體變作,失形甚多,楷書沿之而定體,也就不易了解其原形了。以上諸形,都據具體的實象造字,在六書中屬于象形。 ( 如下圖所示 )

豕的本義即豬,是人類所馴養的家畜之一,甲骨文的字形很像一隻豬,長吻、大腹、四蹄、有尾。許慎在《說文解字》中寫道:“凡豕之屬皆從豕。”許慎認為所有與豕相關的字,都采用“豕”作邊旁。

詳細釋義

詞性

釋義

英譯

例句

例詞

名詞

豬(本義)

pig;swine

豕,彘也。——《說文》

豕,豬,祭祀用的犧牲。——《呂氏春秋通诠·審分覽·任數》

六畜蕃息豚豕豬。——《急就篇》。顔注:“豕者,彘之總名也。”

有豕白蹢。——《詩·小雅·漸漸之石》

豕首縱目。——《楚辭·大招》

有讀史記者曰:“晉師三豕涉河。”子夏曰:“非也,是己亥也。夫己與三相近,豕與亥相似。”——《呂氏春秋·察傳》

狼奔豕突

古籍釋義

說文解字

【卷九】【豕部】 式視切

彘也。竭其尾,故謂之豕。象毛足而後有尾。讀與豨同。按:今丗字,誤以豕為彘,以彘為豕。何以明之?為啄琢從豕,蠡從彘。皆取其聲,以是明之。凡豕之屬皆從豕。

康熙字典

〔古文〕???《廣韻》施是切《集韻》《韻會》賞是切《正韻》詩止切,?音始。《說文》彘也。竭其尾,故謂之豕,象毛足而後有尾。《徐曰》竭,舉也。《玉篇》豬豨之總名。揚子《方言》豬,關東西或謂之彘,或謂之豕。《林氏小說》以其食不絜,故名之豕。《大戴禮·易本命》四主時,時主豕,故豕四月而生。《本草綱目》李時珍曰:在畜屬水,在卦屬坎,在禽應室星。《易·說卦》坎為豕。《埤雅》坎性趨下,豕能俯其首,又喜?穢,亦水畜也。《詩·小雅》有豕白蹢,烝涉波矣。《傳》犬喜雪,馬喜風,豕喜雨,故天将久雨,則豕進涉水波。《禮·曲禮》豕曰剛鬣。《疏》豕肥則毛鬣剛大也。《周禮·天官·食醫》凡會膳食之宜,豕宜稷。《疏》豭豬味酸,牝豬味苦,稷米味甘,是甘苦相成。

又國名。《左傳·襄二十四年》範宣子曰:昔亡之祖在商為豕韋氏。《注》豕韋,國名。

又星名。《博雅》營室謂之豕韋。

又《史記·天官書》奎曰封豕,為溝渎。《前漢·天文志》作封豨。

又藥名。《爾雅·釋草》茢薽,豕首。《疏》豕首,一名彘顱,南人名為地松,今江東呼豨首,可以煼蠶蛹。

又《莊子·徐無鬼》藥也,豕零也。《注》豕橐一名苓根,似豬屎,其塊零落而下故也。韓愈《進學解》作豨苓。《注》楚人呼豬為豨,卽豬苓是也。《本草綱目》一名豭豬屎。

又《集韻》亥古作豕。《正字通》《家語》或讀史雲:三豕渡河。子夏曰:己亥渡河。己譌為三,亥譌為豕。或曰支幹内有五亥,己亥位居三,三豕渡河是隐語。《說文》亥與豕溷。李陽冰曰:古文亥比豕加一畫,《說文》溷亂,不足信。

又葉施智切,施去聲。司馬相如《上林賦》格蝦蛤,鋋猛氏。羂騕褭,射封豕。《韻會小補》相如賦本文一段俱上聲,吳棫《韻補》以豕字葉入寘韻,誤。《字彙》凡偏傍從豕者,俗省作豕。

字形書法

字形對比

書法欣賞

音韻彙集

韻攝

聲調

韻目

聲母

聲類

開合

等第

清濁

反切

廣韻

上聲

全清

施是切

集韻

上聲

次清

賞是切

上聲

次清

賞是切

上聲

全濁

下攺 (改)切

韻略

上聲

施氏切

增韻

上聲

施氏切

增韻

上聲

施氏切

方言彙集

普通話發音:shǐ

海南話發音:siw

江西話發音:drɛ1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