豐子恺

豐子恺

中國現代男性畫家
豐子恺(1898年11月9日-1975年9月15日),他是浙江省石門縣(今嘉興桐鄉市石門鎮)人,他原名豐潤,名仁,号子觊,後改為子恺,堂号緣緣堂,筆名“TK”(FONGTSEKA),法号嬰行,生于浙江省崇德縣石門灣(今嘉興桐鄉),他是中國現代著名的美術音樂教育理論家、畫家、文學家、美術家與音樂教育家,美術音樂教育理論家,也是20世紀中國藝壇上不可缺席的重量級人物、中國現代裝幀史上重要的設計家,被譽為“現代中國最藝術的藝術家”、“中國現代漫畫鼻祖”。豐子恺繪畫師從李叔同、國文求教夏丏尊。民國六年他與同學組織桐蔭畫會,并加入研究金石篆刻的東石社,民國八年他與畫會同仁舉辦第一次作品展,民國十年他東渡日本,入東京川端洋畫學校學習油畫。民國十一年他回國,到浙江上虞春晖中學教授圖畫和音樂。新中國成立後,豐子恺曆任上海市人民代表、全國政協委員、中國美術家協會上海分會主席、上海文聯副主席、上海中國畫院院長等職。1975年9月15日,豐子恺在上海華山醫院急診觀察室逝世,享年77歲。[1]
    中文名:豐潤 外文名: 别名:豐 民族:漢族 出生地:浙江省崇德縣(今嘉興市桐鄉市) 畢業院校: 職業: 代表作品:《緣緣堂随筆》 主要成就:中國現代漫畫事業的先驅 号:子觊、子恺 主要堂号:緣緣堂 筆名:TK 法号:嬰行 信仰:佛教

人物經曆

書香之門

清光緒二十四年(1898年)11月9日,豐子恺出生于浙江省崇德縣(今桐鄉市)。先祖在故鄉開了一家染坊,父親豐?(璜)長于詩文,是及第的舉人。豐子恺是長男,排行第7,有6個姊姊,1個妹妹和兩個弟弟,但兩個弟弟皆早夭。

光緒三十三年(1907年),九歲的豐子恺進私塾讀書。

宣統二年(1910年),十二歲的豐子恺入石門灣西溪小學。豐潤(豐子恺原名)進入新式小學讀書後,其老師将“潤”字改為“仁”字,說浙江官話中“仁”與“潤”差不多,“仁”在字意上與“慈玉”的“慈”接近些。父母也沒有反對,豐潤于是改名豐仁。豐子恺從小喜歡繪畫,尤愛臨摹《芥子園畫譜》。

豐子恺很早就結婚,娶了崇德縣望族之女徐力民為妻。徐力民的父親徐芮荪曾任督學,很多年前讀到豐子恺參加小學會考的作文,一讀傾心,十分賞識這位後生晚輩的才華。得知他是當地名人、晚清舉人之子,便希望将女兒許配給他。豐子恺的寡母擔心自家财力單薄,恐門第不當,但徐多次說親,顯示出十足的誠意。于是,豐子恺十六歲(1914年)便與18歲的徐力民定了親。早年求學之後,兩人完婚。

求學時期

民國三年(1914年),豐子恺到杭州投考,考前母親為他準備好糕和粽子(“高中”之意),後以第三名的成績考入浙江第一師範學校(現杭州師範大學),從李叔同學音樂、繪畫,從夏丏尊學國文。同年2月首度發表作品。在預科班二年級時,上李叔同教授畫石膏像課,豐子恺沉迷其中,畫藝進步很快。在李叔同的指點與鼓勵下,豐子恺一方面努力寫生,一方面觀摩西洋名畫,并學習繪畫理論。也向李叔同學習音樂,苦練鋼琴。李叔同對豐子恺說:士先器識而後文藝。

豐子恺的另一位老師是夏丏尊先生,他為豐子恺打下了堅實的文學基礎與從事文學翻譯的功力。夏丏尊當時在第一師範本任舍監一職,後改任為國文老師。

求學期間,豐子恺因善于寫文章,國文常得第一名,很受老師單不庵的器重。單不庵覺得在“豐仁”這個單名之外應該有一個雙名,因此給學生取号“子恺”。豐仁從此以号易名,并以此名傳世。

民國六年(1917年),豐子恺與同學組織桐蔭畫會,并加入研究金石篆刻的東石社。

民國七年(1918年),豐子恺首度發表詩詞。

民國八年(1919年),豐子恺從浙江第一師範學校畢業後,隻身前往上海,與同學數人發起組織“中華美育會”,編輯出版《美育》雜志,并創辦了中國教育史上第一所包括圖畫、音樂、手工藝各科的藝術師範學校——上海藝術專科師範學校。同年,豐子恺與畫會同仁舉辦第一次作品展。

民國十年(1921年),豐子恺賣祖産,并向姐夫借了四百元錢,到東京展開他的留學生涯。他在東京做短期進修。4個月後,他拉完了三冊提琴練習本和幾個輕歌劇曲子。美術方面,豐子恺專攻炭筆畫。某日,他在舊書攤上看到《夢二畫集·春之卷》,其作者竹久夢二是日本一位自學成功的畫家,專攻簡筆漫畫,自成一家。豐子恺認為,這些畫作簡直就是“無聲的詩”。從竹久夢二的作品中,豐子恺找到了日後美術的途徑。豐子恺在日本遊學10個月,盤纏用盡後不得已返國。

事業起步

民國十一年(1922年),豐子恺開始漫畫創作,為中國漫畫藝術的先驅,漫畫造形簡約,畫風樸實,饒富童趣,在衆多畫家中,獨樹一格。曾先後在香港、台灣及各地舉辦畫展。

豐子恺平日在上海藝術專科師範學校教學之餘,從事英、日文的翻譯工作。豐子恺創作漫畫的動機,先是因校務會議過于無趣之餘,他便觀察同事不同的姿态,回宿舍後畫成圖稿,頗覺有趣,便開始嘗試其他内容。朱自清與俞平伯合辦一份刊物《我們的七月》,他便向豐子恺要了張畫,刊登在民國十三年(1924年)的期刊上。那一幅圖畫題目為“人散後,一鈎新月天如水”,引起在上海辦《文學周報》的鄭振铎的注意。

民國十四年(1925年),《文學周報》開始連續刊載豐子恺的畫作,鄭振铎給這些畫定了“子恺漫畫”的标題。畫作發表後,一舉成名,俞平伯、朱自清、鄭振铎、朱光潛等學者都對他推崇不已。其後,豐子恺在《文學周報》上陸續發表了《紅了櫻桃,綠了芭蕉》《翠拂行人首》等抒情意味濃厚的畫作,并冠以“漫畫”的題頭,自此中國才開始有“漫畫”這一名稱。豐子恺也成了中國漫畫創作的鼻祖。

民國十五年(1926年),創辦開明書店。民國十六年(1927年),從弘一法師皈依佛門,法名嬰行,于上海參加創辦立達中學(後為立達學園)。

抗戰時期

民國二十六年(1937年)七月七日,盧溝橋事變爆發。十一月,豐子恺率全家逃難,從故鄉出發,經江西,到達湖南長沙,後遷廣西桂林。抗戰期間,豐子恺畫了很多描寫苦難的戰争主題的漫畫,種種慘狀令人不忍目睹,期盼着勝利的這一天。

民國二十八年至三十一年(1939年到1942年),豐子恺追随西遷中的浙江大學輾轉遷移,先後執教于廣西宜山和貴州遵義,為浙大師生講授藝術教育和藝術欣賞等課程。民國三十年(1941年),在遵義繪成《子凱漫畫全集》。民國三十一年(1942年)秋,豐子恺到達四川重慶,任教于國立藝術專科學校。一年後辭職,在家著述為生。

民國三十四年(1945年),日本投降的消息傳來,豐子恺激動不已,特意做了漫畫《勝利之夜》,描繪了一家人歡樂的情景,喝下了久藏的兩瓶茅台。抗戰勝利以後,豐子恺回到杭州定居。

建國初期

1949年,豐子恺到香港舉行畫展,後一直住在上海。

建國以後,豐子恺主要從事翻譯俄文與日文的文學作品,并曆任上海市人民代表與政協委員、全國政協委員、中國美術家協會常務理事、上海市美術家協會主席、上海市作家協會副主席、上海市文學藝術家聯合會副主席。1960年,上海市中國畫院成立,他擔任首任院長。

1953年,豐子恺與錢君陶、章錫琛、葉聖陶、黃鳴祥等集資在虎跑後山為弘一大師建造了一座舍利石塔,每年都來祭掃。

1961年到1965年,他翻譯日本古典名著長篇小說《源氏物語》,幼女豐一吟協助。

含冤病逝

1966年文化大革命爆發,豐子恺蒙受屈辱,背着莫須有的罪名,遭批鬥、迫害,摧折他的身心。漫畫天生具有幽默、諷刺、針砭現實的特征,因此,擔任美協上海分會主席和上海畫院院長的豐子恺,首當其沖地成了上海美術界的讨伐重點。

1967年,出版《打豐戰報》,出版方為“上海市無産階級革命派打倒美術界反動學術權威豐子恺專案小組”,八開四版小報。在“批判毒畫毒文合輯”一書,批判了《為青年說弘一法師》《代畫》《元旦小感》《我作了四首詩——在上海第二次文代會上的講話》《阿咪》等。

“批判毒畫毒文合輯”中發表了《豐子恺反革命猙獰面目的大暴露——評〈阿咪〉及其插圖》一文,認為豐子恺寫兩隻貓——小白貓“阿咪”和黃貓“貓伯伯”——“是在影射和攻擊,是在借題發揮”,“竟至于瘋狂到影射、攻擊偉大的毛澤東思想”。因為豐子恺寫到,他給黃貓起了個名字“貓伯伯”,并且加注道:“伯伯不一定是尊稱。我們稱鬼為‘鬼伯伯’,稱賊為‘賊伯伯’,稱皇帝為‘皇帝伯伯’。”

1973年早秋時節,豐子恺在弟子胡治均的陪伴下,最後一次來到杭州。同年,在秘密的情況下,豐子恺将《護生畫集》第六集100幅畫稿提早畫完,在1979年由廣洽法師出版。

1974年1月,豐子恺在家重譯日本夏目漱石的短篇小說《旅宿》,這時候,批林批孔運動在全國展開。2月15日,江青等指示中國美術館舉辦所謂“黑畫展”,批判周恩來組織創作的二百一十五幅出口畫,上百名畫家受株連(包括豐子恺)。豐子恺不顧“四人幫”的迫害,仍堅持作畫,并從事翻譯。

1975年8月,豐子恺癌症病發,9月診斷為右葉尖肺癌。後得知胞姐逝世噩耗令病情惡化,同年9月15日12時8分在上海華山醫院急診觀察室逝世,享年77歲。

直到1978年6月5日,豐子恺才被平反,書面通知送交長子豐華瞻。1979年6月28日,在上海龍華公墓大廳舉行了豐子恺骨灰安放儀式。中共上海市委宣讀了為豐子恺徹底平反的決定。

主要作品

畫集文集

僅含豐子恺生前發表作品

年份

出版單位、刊物

作品

1924

《文學周報》

《人散後,一鈎新月天如水》

1926

開明

《子恺漫畫》

1927

開明

《子恺畫集》

《護生畫集》

1928

開明

《西洋美術史》

1929

《護生畫集》第一集

1931

開明

《緣緣堂随筆》(散文集)

1933

上海開華書局

《子恺小品集》

1934

天馬

《随筆二十篇》

開明

《藝術趣味》(散文集)

《繪畫與文學》(論文集)

中華

《近代藝術綱要》(論文)

1935

良友

《車廂社會》(散文集)

《藝術叢話》(論文集)

1936

上海仿古書店

《豐子恺創作選》(散文集)

上海人間書屋

《藝術漫談》

1937

開明

《緣緣堂再筆》(散文集)

1939

開明

《漫畫阿Q正傳》

《大樹畫集》

《恩狗畫集》

1941

成都普益圖書館

《子恺近作散文集》

桂林文化供應社

《藝術修養基礎》(論文集)

1943

桂林文光書店

《畫中有詩》(詩配畫)

1944

重慶崇德書店

《教師日記》(日記體散文集)

桂林民友書店

《藝術與人生》(論文集)

《護生畫集》第三集

1945

開明

《古詩新畫》(子恺漫畫全集之一)

《兒童相》(子恺漫畫全集之二)

《學生相》(子恺漫畫全集之三)

《民間相》(子恺漫畫全集之四)

《都市相》(子恺漫畫全集之五)

《戰時相》(子恺漫畫全集之六)

1946

上海萬葉書店

《率真集》(散文集)

1947

上海萬葉書店

《小鈔票曆險記》(童話)

1955

人民美術出版社

《子恺漫畫選》

1962.11

香港嶺南出版社

《子恺漫畫全集》

翻譯作品

25

商務

《苦悶的象征》(理論集)日本廚川白村著

1928

開明

《藝術概論》日本黑田鵬信著

1931

開明

《初戀》(小說)俄國屠格涅夫著

1932

開明

《自殺俱樂部》(長篇小說)英國史蒂文生著

1953

文生

《獵人筆記》俄國屠格涅夫著

1987

人民文學出版社

《源氏物語》(長篇小說)日本紫式部著

1984

人民文學出版社

《落窪物語》(包含《竹取物語》、《伊勢物語》、《落窪物語》)[日]佚名著

2010

上海譯文出版社

《不如歸》日本德富蘆花著

書法作品

《人民解放軍解放南京》《行書七言聯》《清波盒》等。

藝術理論作品

《音樂的常識》、《藝術教育ABC》、《構圖法ABC》、《西洋畫派十二講》、《藝術趣味》、《漫畫的描法》、《繪畫與文學》等。

被拍賣作品

《一輪紅日高高升起》《撲蝶圖》《風俗漫畫書法八幅》《置酒慶歲》《無量壽佛》《沽酒人家》《幾人相意在江樓》《千家山郭靜朝晖》《生活小品(四幅)》《衍園課子圖》等。

創作特點

繪畫特征

豐子恺的漫畫取法民初曾衍東(七道人),兼受日本畫家竹久夢二影響,單線平塗,用筆流暢,線條簡練,民間色彩濃。特别的是,豐子恺的作品大都不畫出臉上五官的表情,而是讓看畫的人自己推想,引人思索,這成為了豐子恺人物畫的一大特色。豐早期漫畫多暴露舊社會黑暗,針砭時弊,入木三分。後期常作古詩新畫,既幽默,又富哲理。

繪畫主張

豐子恺主張藝術要大衆化,要現實化,呼籲中國畫的畫家們走出古代社會。《宇宙風》創刊之際,林語堂先生向豐子恺約稿時說:“你的畫可名為人生漫畫。”于是,《宇宙風》從第一期開始連載豐子恺的“人生漫畫”,每期一題,由四幅構成,從新夫婦、旅客,到商人、醫生,畫筆觸及到了人生的方方面面,既幽默又發人深思。豐子恺把藝術注意力轉向周圍的日常事務和尋常百姓,這使他的漫畫真正受到了大衆的喜愛。

豐子恺以真誠平易的熱情将“藝術”融入到尋常生活中,情趣豐盈,内蘊精粹。他在遵循傳統詩畫觀以水墨線條為本質的前提下,融會西方的速寫與中國的詩意化,涉筆成趣,形成了既有寫實性又有抒情性的繪畫風格。他早年多取材現實生活見聞,帶有“溫情的諷刺”,後期常作古詩新畫,尤其喜愛取材兒童題材,勾畫出人情世态,意境隽永含蓄而耐人尋味。豐子恺的作品溫馨敦厚之中和精神與甯靜緻遠之詩意境界,體現了他深厚的文化修養和獨特人格力量。

裝幀設計

二十世紀二十年代,豐子恺開始涉足書籍裝幀藝術,為大量書籍、期刊設計封面、插圖或扉頁等,風格獨樹一幟,成為中國現代裝幀史上最為重要的設計家。在他看來,優秀的書籍裝幀,必須具備完美的藝術形式與深刻的思想内容相結合。“書籍的裝幀,不僅求形式美感,又要能夠表達書籍的内容意義,以緻内容意義的象征”“這仿佛是書的序言,不過序文是用語言文字表達的,裝幀是用形狀色彩來表達的。豐子恺一生裝幀設計數百種,往往與繪畫相結合,講究筆情墨趣,有幽默感,充滿着詩情,也具有濃郁的裝飾趣味。尤其是所作兒童讀物封面設計,童趣盎然,畫面自然活潑,意境清新優雅,堪稱經典。

人物評價

豐子恺是從革命戰争年代走出來,經曆了戰火和硝煙,并以滿腔熱情自覺投身到抗日戰争、民族解放戰争的新民主主義革命的浪潮中,同時,他從那個年代開始,用美術擔負美術家的責任;1949年建國後,他又走上了中華人民共和國美術事業的開拓、建設、發展和革新的道路,并為此奮鬥和奉獻了一生,創作了許多精品力作,形成了獨有的藝術面貌,并與思想、情懷、技藝融為一體,不忘初心、永遠前行,是現代中國美術事業的開辟者和奠基人,并深深的影響了至今的幾代人。(新華網報道)

“雖然是疏朗的幾道筆痕,我的情思卻被他帶到一個詩的仙境,我的心上感到一種說不出的美感。”(鄭振铎評《人散後,一鈎新月天如水》)

“他的畫裡有詩意,有諧趣,有悲天憫人的意味;它有時使你置身市塵,也有時使你啼笑皆非,肅然起敬……他的畫極家常,造境着筆都不求奇特古怪,卻于平實中寓深永之緻。”(朱光潛評)

“豐先生的畫,以古詩詞為題材,人物打扮是現代人,這是他的創造。”(葉聖陶評)

“你(豐子恺)的畫可名為人生漫畫。”(林語堂評)

“我們都愛你的漫畫有詩意;一幅幅的漫畫,就如一首首的小詩。你将詩的世界東一鱗西一爪地揭露出來,我們就像吃橄榄似的,老覺着那味兒。”(朱自清序評)

“豐子恺漫畫的影響廣泛源于他深厚的繪畫功底和一顆細膩而慈愛的心,所以他的畫雖簡單但十分傳神,直指人心底最柔軟的那一部分,讓人産生發自内心的認同和共鳴,說他為近現代佛教漫畫的奠基人一點也不為過。”(中國社會科學網劉奉祯)

“人家隻曉得他的漫畫入神,殊不知他的散文,清幽玄妙,靈達處反遠出在他的畫筆之上。”(郁達夫評)

“為了崇拜他,愛好他的畫,不揣冒昧地寫了封信給他,請他為拙作《從軍日記》畫一個封面,他回答一口答應了……豐子恺給我的第一個印象,仁慈、和藹、謙恭有禮,絲毫沒有大畫家的架子,我們真是一見如故。”(謝冰瑩評)

“一個與世無争、無所不愛的人,一顆純潔無垢的孩子的心。”(巴金評)

“豐子恺的書法一如他的漫畫和行文,風格獨特,富有創造性。讀者無需細察姓名,即能辨認出豐先生的‘廬山真面目’來。”(沈定庵評)

“近代中國慢慢也有一些描寫兒童好的作品了。如豐子恺、老舍、張天翼、葉聖陶諸先生都曾在這上面努力過,努力最大而成績也多的算是豐子恺先生。他為兒童寫了不少有用的書,如《少年美術故事》之類,他的寫法非常圓潤自然。”(淩叔華評)

“豐子恺先生的漫畫作品,給人以無比的親切感,以及感動的精神力量,它可觀、可讀、可品,不僅有畫的隽美、詩的情韻,而且有文的節奏,像是在講故事,不緊不慢、娓娓道來,令人沉醉、着迷。所以他的漫畫作品,觀之使人明目,讀之使人暢懷,品之使人醒腦、舒心。我始終認為,先生的作品是迄今為止所見過的最為精彩、最為生動的一部美育教材,而且這部教材既對孩子的成長有益,也對成年人有着啟發智慧、滋潤心靈的重要意義和作用。”(王進玉評)

中國現代文藝史上,有許多名家,豐子恺是其中十分特别的一位,如果少了他,中國現代文化的生态,将因此而大大失衡。這不僅因為他是一個通才,在文學、繪畫、書法、音樂、翻譯等領域均有很深造詣,為中國現代的美育事業立下汗馬功勞,更因為,他是一個禀賦奇異、風骨高邁的傳奇性人物,用日本著名漢學家吉川幸次郎的話說,他是現代中國“最像藝術家的藝術家”。(李兆忠評)

“豐子恺先生是浙大西遷教師群體的一個代表。”(浙江大學副校長羅衛東評)

後世紀念

紀念館

豐子恺紀念館位于浙江省桐鄉市石門鎮,由兩部分組成,分别是豐子恺故居“緣緣堂”和豐子恺漫畫館。故居“緣緣堂”始建于1933年春,由豐子恺先生親自設計,采用黑瓦彩牆的江南民居風格。1938年曾毀于日軍炮火,1985年恢複原貌。豐子恺漫畫館在1998年建于“緣緣堂”東側,總面積820平方米,院子中間立有豐子恺石雕像。豐子恺紀念館是全國唯一的一家專職漫畫館,2012年被評為省級廉政文化教育基地。

豐子恺星

2020年,國家天文台提出将小行星1998VV35命名為“豐子恺星”的申請,獲得了國際小行星命名委員會批準。該星于1998年11月9日由國家天文台發現,這天恰逢豐子恺先生誕辰100周年,而該星國際編号後四位9811,也正與豐子恺先生的出生年月(1898年11月)完全相符。

上一篇:姜雨晨

下一篇:張心妍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