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沙鎮

豆沙鎮

省級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豆沙鎮轄摩崖、石門、長勝、黑喜、石缸、萬古、銀廠1個居委會和6個村委會,161個村民小組,5個居民小組,居住着漢、回、苗、白四種民族,總人口22473人,其中,農業人口21167人,非農業人口1306人,少數民族576人。幅員面積146.74平方千米,其中:耕地1344公頃,林地6579.85公頃,森林複蓋率44.3%。境内山巒起伏,山高坡陡,河谷縱橫,因關河的深切,形成南北向的條狀侵蝕山地,多呈“V”字地形。
    中文名: 外文名: 地理位置:中國西南 氣候條件: 開放時間: 門票價格: 占地面積: 著名景點: 中文名稱:豆沙鎮 行政區類别:鎮 所屬地區:中國·雲南 政府駐地:昭陽區 電話區号:0870 郵政區碼:657504 車牌代碼:雲C

資源概況

最高海拔萬古黎山1984米,最低海拔黑眼溪溝口460米。屬溫濕地區,半亞熱帶與溫帶共存,季風立體氣候明顯。

蘊藏着豐富的旅遊資源、生物資源和礦産資源。昆水公路、内昆鐵路和水麻高速公路東西沿江橫穿而過。自秦開五尺道以來,豆沙關就是中原與邊疆人民政治、經濟、文化的交流樞紐、南方絲綢之路的要沖,素有“咽喉巴蜀,鎖鑰南滇”之稱,并在國内享有“省級風景名勝區、省級曆史文化名鎮、省級旅遊小集鎮、省級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全國文物保護單位”五大殊榮。

經濟發展

2007年,豆沙鎮經濟總收入4065.8萬元,比上年增12%,人均純收入1167元,比上年增11%。農業農村經濟收入2818.75萬元,比上年2562.5萬元增256.25萬元,增9%;第二産業115.03萬元,比上年107.5萬元增7.53萬元,增7%;第三産業1132.08萬元,比上年928.11萬元增203.97萬元,增18%。生豬存欄27850頭,比上年22962頭增4888頭,增4.2%,出欄17880頭,比上年11767頭增6113頭,增10.4%;大牲畜存欄2706頭,出欄750頭,比上年增1.5%和1.2%;家禽存欄32500隻,比上年30650隻增1850隻,增1%,出欄20010隻,比上年增1.3%;

肉蛋産量162.7萬千克,比上年103.7萬千克增59萬千克,增11.4%。年内,實現财政收入85萬元,比上年24.9萬元,增71%;支出1396.6萬元;實現存款金額5150萬元,比上年3025萬元增2125萬元,增42%;各項貸款金額1050萬元,比上年857萬元增193萬元,增19%;實現社會銷售品零售總額1553萬元,比上年增45萬元,增8.1%;

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50萬元,比上年增48萬元,增8.8%。2007年,在穩定糧食生産基礎上,以新農村建設試點為突破口,面向市場,結合實際,培育發展優勢産業。

年内,采鮮茶32.5萬千克,産值70萬元;加強對203.33公頃柑桔、闆栗、李子等病蟲害防治和管理,實現收入85萬元;種植反季蔬菜27.33公頃,産值184萬元。2007年完成農業總産值3960萬元,比2001年增長38%;糧食保持穩中有升,總産量568.5萬千克,比2001年的515.7萬千克增52.8萬千克,年增長2%;糧食總産量568.5萬千克,人均有糧269千克。2008年豆沙鎮經濟社會發展的指标任務為:豆沙鎮生産總值增長10%,達4472.2萬元;糧食總産量年增長1.5%,達577.02萬公斤;農民人均純收入增長10%,達1284元;鎮級财政收入增長10%,達137萬元;社會消費零售總額增長15%,達1786萬元;人口自然增長率控制在8‰以内。

資源

生物資源:松茸、雞枞、蕨菜、大竹筍、羅漢筍、甜竹筍、刺尖、山雞、黃柏、杜仲、天麻

旅遊資源:豆沙省級風景名勝區、長勝溶洞、老黎山原始森林自然保護區

礦産資源:無煙煤、銅、銀、鐵、硫磺

水利資源:三個包水庫、響水洞泉水、豐收大堰

人口衛生

人口與計劃生育工作始終堅持一把手負責制,“一票否決”和黃牌警告制度,以控制人口數量,提高人口素質,不斷提高計劃生育率為目标,以及時落實避孕節育措施,全力抓好醫學監護工作為主線,嚴格控制計劃外生育。

特别是多孩生育,努力實現人口與資源、環境、經濟和社會的協調發展。2006年,全鎮有總人口23325人,正在朝無多孩鎮目标邁進。豆沙鎮以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為着力點,全面加快醫療衛生事業的改革和發展,切實加強“降消”、“脊灰”免疫項目的實施,努力抓好婦幼保健和食品藥品衛生安全。全鎮有鎮級衛生院一所,村級衛生室6所,2007年全鎮新型農村醫療農民參合資金14.98萬元,參合率70.1%。

旅遊

登“入滇第一關”

從杜宇經此入巴蜀、僰人經商到印巴、諸葛亮揮師返四川、南诏王出關進長安、馬可波羅過豆沙、李蘭義軍出石門,到蔡锷讨袁經豆沙、朱德數度過雄關,所有這些,都給古鎮的石門關刻下永久而光輝的曆史。登“入滇第一關”,首先要走秦五尺道。五尺道現存長約350米,寬1.7米,是迄今全國五尺道保留最長、最完好、馬蹄印迹最多的古驿道,其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3世紀。第二、到觀音閣進香。觀音閣重建于清朝乾隆三十二年(1767年),是四川省慶符縣靜修和尚募捐建造的,屬于如意鬥拱裝飾的三重檐歇山頂式建築,是滇東北少有的古建築之一。

千百年來,為這一帶虔誠的佛教信徒所敬仰。觀音閣内有數尊精塑的神像,閣内金碧輝煌。在崖壁上刻有“觀世音慈航普渡衆生”的浮雕,造型别緻,技藝精湛。每年農曆二、六、九月十九日的觀音會,朝聖觀光者摩肩接踵,絡繹不絕。第三、登古城堡。它始建于隋朝,是利用五尺道雄奇險峻的自然形勢,用大石條砌成的一座軍事性城堡,通高15米,寬約5米,中開卷洞形城門,在城堡的門額上,書寫着“石門關”三個古樸雄渾的大字,系當代書法家楚圖南所書。第四、賞曆代文人墨寶。

許多文人騷客在這裡留下了很多長歌短句和名言隽語,這些題刻字形大小不一,書法正草隸篆各體皆有,陰陽刻同生,随石型排字勢。第五、看唐袁滋題記摩崖石刻。唐貞元十年(794年),禦使中丞袁滋奉命赴滇,冊封異牟尋為南诏,途經石門關,為記其行,特摩崖題記。第六、觀賞馬幫。豆沙關就是烏蒙馬背馱出來的。

覽“石門萬古絕壁”

石門絕壁是一部無字的天書。在這壁立千仞的絕壁上,有千古之謎的僰人懸棺,有千百年來廣為流傳的美麗的神話故事,如:仙人指路、雀籠高挂、犀牛望月等,還有季節性的大瀑布。山洪暴發時,山溪水從絕壁上飛奔下來,吼聲如雷,山鳴谷應,整個絕壁到處飛着水霧,頗為壯觀。對着絕壁大聲呼喚,它還會聲聲呼應。

觀“僰人神秘懸棺”

僰人的懸棺葬是古代一種比較奇特的葬式,他們選擇壁立千仞的懸崖,用至今無人知曉的方法,将棺材懸挂在懸崖半山腰的垭口裡。這些高高在上的懸棺,曆經百年的風雨侵蝕,千秋歲月的磨砺,更顯現了一種精深玄奧的神秘。

遊“豆沙千年古鎮”

古鎮上雜居着不同信仰的民族,一條青石闆鋪就的小街,佛教、道教、基督教、天主教、伊斯蘭教五教俱全,水乳交融,甯靜祥和,滄桑悠遠。豆沙古鎮的雛型應是先民村寨和古道驿站,随曆史的發展而發展,到了清朝乾隆時期,居住着四川、貴州、湖南、湖北、江西、福建、安徽、廣東八省移民,建有八省廟宇(會館),雖然這些廟宇已被拆毀,但遺址還在,依稀可辨。

多省移民的遷入,帶來了先進的思想、文化和技術,豆沙鎮可謂是八省建築文化的博物館。現存民居建築123間,其中清代65間,民國16間,共和國初期42間。在現存房屋中最早的房屋是清康熙36年(1697年),距今已有307年曆史。遠看古鎮,古色古香;趨近細觀,逐見滄桑。

旅遊發展

随着旅遊業的興起,預計古鎮2008年還将增加客棧10餘家,餐館50餘家,商店620餘戶,可為1000人提供就業。在地震災後恢複重建中,豆沙古鎮建起了仿古一條街、安置街、文化廣場、鎮政府辦公樓以及由開發商投資建設的旅遊服務設施。按照省委、省政府“一年打基礎”的目标要求,古鎮目前已初步具備了對外開展旅遊接待服務的條件。

昭通市将着力突出豆沙古鎮的“古關、古鎮、古道熱腸”特色,切實做好做大“走千年驿道,覽世界奇觀”這篇文章。春節前夕,昭通市代市長王敏正一行到豆沙古鎮慰問災區群衆時表示,在下一步的文化旅遊開發中,務必要創新開發理念,深入分析豆沙古鎮優勢,深挖開發最具核心競争力的文化旅遊資源,建設有别于其他古鎮的特色文化旅遊名鎮。

鹽津縣籌措資金,已制定了豆沙景區旅遊規劃,建成了三星級旅遊公廁一個,新修了封閉保護五尺道的人行梯步便道,觀人懸棺、古今四道風景線觀景台各一個,完成了部分維修改造工程,評審通過了豆沙曆史文化名鎮詳規、古鎮建設規則。在聽取了鹽津縣委政府領導及市直有關部門人員的發言後,市委副書記張登亮、市委常委、宣傳部部長黃玲、副市長張寬壽分别作了講話,對進一步開發豆沙鎮旅遊資源提出了意見和要求。

希望鹽津縣在“十一五”時期抓住各種發展機遇,以市場為導向,把豆沙關作為全縣文化旅遊産業的龍頭來建設,突出僰人文化,五尺道文化、古鎮文化、宋教文化四大特色,積極挖掘有形資源和無形資源潛力,進一步制定配套發展優惠政策,多渠道招商引資,重點抓好以豆沙鎮為龍頭的自然、人文、民族風情和品牌建設,把豆沙鎮建成旅遊精品景區。

地震之後的豆沙,商貿發展迅速。各類商店、餐館、客棧、百貨店成倍增長。客棧由原來的6家增長到16家,餐館由7家增長到22家,特色茶館由原來的7家增長到了12家,還出現了兩家幹洗店和兩家糕點店。

這在豆沙古鎮可算得上是新興行業。外地的商家也看好豆沙的旅遊發展,認為這裡是一塊新的緻富寶地,浙江溫州老闆章啟通就在鎮中心投資了一家超市,占地面積200多平方米,是鎮上最大的購物中心,提供食品、酒水、家電、百貨等上千種商品,而且在半月前,就備足了貨源。他樂呵呵地告訴記者:“生意不錯,平均每天的營業額在2000多元。”

新農村建設

豆沙鎮的新農村建設在各級黨委、政府的領導下,在相關部門的關心和支持下,總體來說取得了一些實效。但由于指導員工作開展時間不長,仍然是一個新事物,還需要在探索中完善。

這就要求我們按照省委思想大讨論的要求,與時俱進、大膽創新,進一步幫助古鎮群衆打破舊思想的束縛,以新思想、新風貌投入到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大潮中去。千年豆沙古鎮,雖然經曆過三次地震的浩劫。

但經過2年多的恢複重建,現在正以一個嶄新的姿态展現在世人面前。這是一次全新的變革,在這變革中,古鎮的新農村建設既有機遇,也有挑戰,我們應抓住機遇,迎接挑戰,“隻要是有利于促進這項工作的,有利于推進新農村建設的,都可以大膽地試,目的隻有一個,就是要充分發揮指導員對新農村建設的促進作用”。

(一)以豆沙古鎮為中心,大力扶持周邊村社的旅遊開發,以旅遊開發增加農民收入。古鎮街道的建設已接近尾聲,周邊村社可以充分利用豆沙集鎮這一龍頭,以農家樂等形式坐上旅遊這一增收快班車,真正的實現脫貧緻富這一目标。2008年開始建設的四季果園項目以水果生産為主,農家樂開發為輔,等果園挂果後,不僅水果可以大幅增加當地農民的收入,農家樂也會帶來一筆不小的收入。

(二)發展當地特色農林業,以特色農林産品增加農

民收入。豆沙鎮有品種繁多的特色農林産品,加上這裡特殊的地形和天氣,使得豆沙的特色農林産品一直都聲名在外。例如:生姜、花生、竹筍、木材等等。但以家庭為單位的傳統經營模式已不能适應現在市場經濟發展的要求,農林業産業化發展是今後我們要積極探索的一個方向。豆沙鎮要吸納其他地方成功經驗,結合自身特色,走一條适合豆沙的農林業産業化發展路子,以農林業産業化帶動農民脫貧緻富。

(三)深入群衆,改變舊思想,鼓勵群衆走出去。豆沙鎮剩餘勞動力的現象要從根本上解決,唯有鼓勵群衆出門打工,這不僅可以增加農民收入,還可以讓他們在外面學到一些先進的思想和技術。隻有思想觀念的更新,才能讓脫貧增收不再是空話。今年豆沙鎮被昭通市設為三個務工人員培訓夜校之一,在提高外出務工人員技能水平和素質修養等方面,起了很大作用。豆沙鎮要利用這一突破點,發動群衆“走出去”,用務工增加農民收入。

(四)積極争取外來資金推進豆沙鎮新農村建設。有了想法就要有資金的支持,但在資金投入上,我們要改變以前坐等上級部門的情況。要積極争取其他資金來源,并且加強對資金投入的管理。

上一篇:應然

下一篇:鞭辟入裡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