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

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

江蘇人民出版社出版圖書
《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内容簡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建設這一科學命題的完整提出和闡說,是黨的十五大以來中央一系列重大戰略部署中最為感奮人心也最具深遠意義和曆史價值的關鍵性決策。黨的十六大報告将“文化更加繁榮”作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六個基本目标之一,進一步奠定了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發展在事關前途命運以及國計民生中的突出地位。胡錦濤同志在黨的十六屆三中全會上強調指出:“樹立和落實全面發展、協調發展和可持續發展的科學發展觀,對于我們更好地堅持發展才是硬道理的戰略思想具有重大意義。"這一重要論述真理性地把科學發展觀作為中國社會進步發展的核心價值,從根本上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建設提供了理論奠基。在黨的十六屆六中全會上,中央把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作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的本質屬性和基本訴求,進而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的總體布局由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三位一體”拓展為包括社會建設在内的“四位一體”,使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更加完善、更加充分、更加科學。[1]
    書名: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 别名: 作者:鄒徐文 類别: 原作品: 譯者: 出版社:江蘇人民出版社 頁數:468頁 定價:50.00 開本:16 裝幀: ISBN:9787214056931 版次:第一版 語種:簡體中文

作者簡介

鄒徐文,1963年生,博士、教授。曾任徐州師範大學工商管理系副主任,徐州市貿易局副局長。徐州市雲龍區區長,沛縣縣長、縣委書記。現任中共徐州市委常委、宣傳部長。

目錄

第一篇以文化實力為基礎

第一章文化生産力及其發展

第一節文化生産力的涵義

一、關于文化生産力的學術闡釋

二、對文化生産力的基本界定

三、文化生産力的三個層面

第二節文化生産力的形态

一、文化生産力:以文化為基礎的生産力

二、文化生産力的總體特征

三、文化生産力諸要素

第三節文化生産力的發展

一、文化生産力在現代社會中的地位和作用

二、文化生産力的發展策略

第二章文化創新力及其發展

第一節文化創新力的命題

一、文化創新的意義

二、文化創新的原則

第二節文化創新力的構成

一、文化創新定位:找準文化創新立足點

二、文化創新選擇:把握社會主義文化新形态

三、文化創新對策:培育創新精神繁榮嶄新文化

第三節文化創新力的表

一、觀念創新:為文化創新導航

二、内容與形式創新:文化創新體系的核心與主體

三、文化政策創新:文化創新體系的保障

第三章文化推動力及其發展

第一節文化推動力的淵薮:文化體制改革

一、文化體制改革與文化實力

二、文化體制改革的發展曆程

三、繼續深化文化體制改革

第二節文化推動力的展現:文化發展戰略

一、文化發展方針原則

二、文化發展總體目标和主要任務

三、文化發展戰略的主體作用

第三節文化推動力的功能:對外文化交流

一、對外文化交流與文化實力

二、對外文化交流的基本原則

三、對外文化交流的主要方式

第二篇以文化繁榮為保障

第四章文化事業繁榮

第一節文化事業的内涵與特征

一、文化事業的内涵

二、文化事業的特征

第二節文化事業的繁榮與發展

一、公共文化設施的優化健全

二、公共文化産品的豐富多彩

三、公共文化服務的改進完善

第三節文化事業繁榮的實現途徑

一、社會主義文化事業建設與發展的理論前提

二、國家政策對社會主義文化事業發展的宏觀指導

三、公共财政對社會主義文化事業的有效投入

四、法制建設對社會主義文化事業的現實保障

第五章文化産業繁榮

第一節文化産業的内涵和特征

一、文化産業的内涵

二、文化産業的特征

三、文化産業的分類

第二節文化産業的發展曆程

一、中國文化産業興起的原因

二、中國文化産業發展的曆程

第三節文化産業繁榮發展的基本戰略

一、當前文化産業發展面臨的主要問題

二、文化産業繁榮發展的有效對策

第六章文化産品繁榮

第一節文化産品的内涵、特點和分類

一、文化産品的内涵

二、文化産品的特點

三、文化産品的分類

第二節文化産品繁榮的标志與界定

一、精品文化産品與大衆文化産品不斷湧現

二、物質文化産品與非物質文化産品形态多元

三、科技文化産品與精神文化産品競相湧現

第三節文化産品繁榮的實現途徑

一、從産品、市場、受衆和消費的角度

二、從功能、價值、時間和空間的角度

三、從品牌、競争、服務和交流的角度

第三篇以文化建設為手段

第七章組織管理體系建設

第一節政府管理:文化管理制度的基本依托

一、政府文化管理的功能

二、政府文化管理的原則

三、政府文化管理的方式

第二節行業管理:文化事業發展的未來趨勢

一、文化行業管理的重要性

二、文化行業管理的特殊性

三、文化行業管理的主要内容

第三節社會力量:文化管理的有益補充

一、社會力量辦文化的功能與效用

二、社會力量辦文化的引導與扶持

第八章文化設施體系建設

第一節标志性大型文化設施建設

一、标志性大型文化設施的功能

二、大型文化設施的規劃與建設

第二節完善六級公共文化設施建設

一、六級公共文化設施建設與公民文化權利

二、六級公共文化設施建設的内容及現狀

三、六級公共文化設施的規劃與建設

第三節公共文化設施的合理利用

一、政府支持為主:保障公共文化設施的公益性

二、社會廣泛參與:文化設施的運行和管理

第九章文化人才隊伍建設

第一節高層次文化人才隊伍建設

一、高層次文化人才建設的重要性

二、高層次文化人才隊伍建設存在的主要問題

三、高層次文化人才隊伍建設的基本内容

第二節基層文化人才建設

一、農村文化人才建設

二、社區文化人才建設

三、民間文化傳承人的保護與培育

第三節人才激勵機制與人才成長平台

一、建立健全文化人才選拔任用機制

二、深化文化事業單位人事制度改革

三、建立科學的社會化人才評價體系

第四篇以文化普及為使命

第十章文化精神的塑造

第十一章文化傳播的泛化

第十二章普遍文化需求的實現

文摘

綜上所述,文化生産力諸要素在文化生産力發展中起着各自的重要作用,缺一不可。沒有文化生産主體,文化生産資料和文化生産對象就會閑置下來;沒有文化生産資料,文化生産者就無法将自身的作用力傳導到文化生産對象上;沒有文化生産對象同樣不能進行文化生産,不能形成新的文化産品。

隻有三個因素同時并存、緊密結合,文化生産力系統才能正常運轉。但是文化生産力諸要素具有關聯性,不能單獨發揮作用,隻有諸因素相互聯系、相互制約、相互結合、相互作用,在互構互動性中才能推動文化生産力的實踐運轉。

文化生産力作為一種實踐活動具有一般實踐活動的特征,即由實踐主體借助一定中介性要素通過勞動,将一定的材料加工改造為新的存在物。社會生産力是一個複雜的系統,不是勞動者、勞動資料和勞動對象等要素的簡單機械的相加,而是這些要素有機結合的一個整體。

生産力作為一個整體系統,必須按照一定的比例和結構方式把各生産要素組合起來,才能有效運轉,從而創造财富,取得相應的經濟效應。馬克思說過:“不論生産的社會形式如何,勞動者和生産資料始終是生産的因素,但是,二者在彼此分離的情況下隻是可能性的生産因素。

凡要進行生産,就必須使它們結合起來。”物質生産力是如此,文化生産力作為一種生産力無例外可言,文化生産力諸要素隻有結合起來才能進行生産。

文化生産力諸要素的互構互動是指諸要素發展的關聯性,即一種要素的發展能推動另一種要素的發展,一種要素的提高依賴于另一種要素的提高;諸要素在相互促進中結合,共同推動文化生産力的運行發展。

後記

本課題的研究及本書的寫作得到了朱存明、高成富、李成之、張世遠、丁龍虎、薛欣欣、張成金、呂偉、解斌、高瓊、趙芳、朱婷、伏燕華、沈海龍等同志的傾力幫助。沒有他們的辛勤工作,要完成如此艱巨浩繁的任務幾乎是不可能的。本書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研究’’的初步成果。其理論探索的邏輯起點也僅隻是架構性和解釋性的。對其中關鍵問題和課題的進一步梳理、歸結、闡析、解答以及對策性和實踐性的研究我們将在《中國的文化建設問題》主報告中給出結論。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