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甯生

許甯生

複旦大學教授、校長
許甯生,1957年7月出生于廣東普甯,籍貫廣東澄海,真空微納電子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發展中國家科學院院士,曾任中山大學校長。現任複旦大學教授、校長。[1]許甯生1982年畢業于中山大學物理系。1986年獲得英國阿斯頓大學博士學位,後受聘于該校從事科研和教學工作,曆任研究員、高級研究員、博士生導師。1996年起任中山大學教授。1998年任中山大學凝聚态物理研究所所長。1999年任中山大學物理科學與工程技術學院院長。2001年任光電材料與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中山大學)主任。2004年任中山大學黨委常委、副校長。2009年12月當選中國科學院院士。2010年12月任中山大學校長兼研究生院院長。2014年10月任複旦大學校長。許甯生主要緻力于“場緻電子發射及其應用”的研究。
    中文名:許甯生 民族:漢族 出生地:廣東普甯 畢業院校:英國阿斯頓大學 學位/學曆: 職業:教育科研管理工作者 專業方向: 職務: 學術代表作: 主要成就:2009年當選中國科學院院士

人物經曆

1957年7月7日,出生于廣東省普甯市占隴鎮。

1975—1978年,在廣東省普甯縣當知青。

1978—1982年,在中山大學物理系本科學習,獲學士學位。

1982—1983年,在中山大學物理系任教師。

1983—1986年,為英國阿斯頓大學物理與電子工程專業博士研究生,獲博士學位。

1986—1996年,在英國阿斯頓大學從事科研和教學工作,曆任研究員、高級研究員、博士生導師,兼任英國Farmsum Associates公司首席科學家。

1996年起,任中山大學教授;同年入選國家“百千萬人才工程”第一、二層次範圍。

1998年起,任中山大學凝聚态物理研究所所長。

1999年,創建廣東省顯示材料與技術重點實驗室,同年入選廣東省“千百十人才工程”的“國家級”層次。

1999—2004年,任中山大學物理科學與工程技術學院院長。

2001年起,任光電材料與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中山大學)主任。

2004—2010年,任中山大學黨委常委、副校長。

2004—2006年,兼任中山大學高等學術研究中心主任。n

2004—2008年,兼任中山大學國際交流學院院長。

2010年12月起,任中山大學校長(副部長級)兼研究生院院長。

2014年10月起,任複旦大學校長。

主要成就

科研綜述

許甯生長期從事真空微納電子學研究工作,主要開展了新型場發射冷陰極和真空微納電子源陣列器件的基礎研究,以及它們在功能器件上應用的探索性研究。研究了大面積金剛石及相關薄膜場發射特性和機制,發展了物理解釋模型,并研究了類金剛石薄膜在真空微電子源陣列的應用。研究了納米冷陰極場發射的應用基礎問題,發展了納米冷陰極材料可控生長及電子源陣列制作的技術,并研制出新型納米冷陰極原理型器件。研究發展了“金屬-絕緣體-金屬”微結構電子發射模型和印刷型冷陰極電子源制備技術。n

學術論著

截至2004年11月,許甯生已在Phys. Rev. Lett,Adv. Mater. 和Appl. Phys. Lett. 等刊物上發表科技論文超過200篇,其中SCI收錄超過100篇;據SCI統計,論文被國際同行引用超過500篇次以上,單篇最高引用超過150篇次;曾參加一本國際綜合英文專業論著的編輯工作,并負責寫作其中兩個章節;為由美國科學出版社出版的第一部“納米科學技術百科全書(Encyclopedia of Nanoscience and Nanotechnology)”撰寫“真空納電子學(Vacuum Nanoelectronics)”一章,為英國綜述性刊物“材料科學與工程報告(Material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R: Reports)”撰寫綜述一篇。n

承擔項目

據2019年12月複旦大學圖書館官網顯示,許甯生已主持國家、省、部級科研項目超過25項,其中包括國家重點基礎研究發展計劃(973計劃)項目、國家高技術研究發展計劃(863計劃)項目以及國家傑出青年基金項目等許多重大國家項目。

項目名稱

依托單位

項目類别

研究期限

資助機構

無機非金屬材料學科

中山大學

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

1995年至1998年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

用于平闆顯示器的複合材料的研制

中山大學

專項基金項目

1999年至2002年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

大面積冷陰極電子發射材料的研制與應用基礎研究

中山大學

創新研究群體項目

2001年至2006年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

光電信息功能材料重大研究計劃軟課題

中山大學

重大研究計劃

2007年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

高性能納米冷陰極及其在平闆顯示器件的應用基礎研究

中山大學

聯合基金項目

2007年至2010年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

二維原子晶體材料的光電特性與新原理器件探索

中山大學

重大項目

2013年至2017年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

二維原子晶體材料制備與光電特性的基礎研究

中山大學

重大項目

2013年至2017年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

科研成果獎勵

時間

項目名稱

獎勵名稱

2000年

廣東省科學技術獎(自然科學類)一等獎

2001年

金剛石及其相關薄膜的場緻電子發射特征和機制

國家自然科學二等獎(第一完成人)

2006年

納米冷陰極及其器件研制

廣東省科學技術獎一等獎(第一完成人)

2007年

納米冷陰極及其器件研制

國家自然科學二等獎(第一完成人)

人才培養n

教育理念

許甯生在中山大學校内重視本科教育,提倡“人心向學”教育理念,提升本科教育質量整體水平,對學生各方面工作需求的投入,他明确提出,中山大學希望培養具有領袖氣質的人才和行業精英,希望學生在大學裡具備複合型、國際視野、人文關懷三個特點。

作為全國人大代表、複旦大學校長,許甯生認為,“雙一流”建設的核心内容應是“育人”。建議加大對本科教育的投入,讓“雙一流”大學接收更多本科生,特别是讓西部和農村貧困地區的孩子同樣享受優質高等教育資源。研究生培養則應更好地服務國家“高精尖缺”人才計劃,主動為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新興産業和新業态提供高層次創新人才。n

高校建設

許甯生擔任中山大學校長期間,中山大學提出建設世界一流大學的目标。

2014年開始,中山大學啟動了大學院制改革,正式組建生命科學大學院、外語與翻譯大學院,通過加強學校内部管理體制改革,加強學科交叉、融合,進一步克服中國高等教育長期存在的專業劃分過細、專業範圍過窄、邊緣交叉學科知識淡化等弊端,培養拔尖創新人才。

在許甯生任内,中山大學還加快了重大平台建設、國際合作辦學和高水平師資隊伍建設等步伐。中山大學在強化傳統學科優勢的同時,大力緻力于交叉學科和新興工科建設。n

指導學生

截至2014年10月,許甯生培養的博士生中有3位獲得全國優秀博士學位論文獎。

獲獎情況

時間

榮譽表彰

1998年

廣東丁穎科技獎

1998年

第四十五屆國際場緻發射大會“最傑出科學家”

1998年

英國物理學會會士(IOP Fellow)

1999年

國家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

1999年

廣東省青年科學家獎

2000年

廣東省勞動模範

2001年

中國青年科學家獎

2001年

全國師德先進個人

2001年

首屆廣東省傑出留學青年回國創業之星

2002年

中國科學院橋口隆吉獎

2003年

首屆全國留學回國人員先進個人

2009年12月

中國科學院院士(信息技術科學部)

2011年11月

發展中國家科學院院士

2020年12月

香港理工大學榮譽博士學位

社會任職

許甯生是第十二、十三屆全國人大代表,第八、九、十屆廣東省政協委員,中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專家委員會成員,國家“十五”“十一五”“863”計劃材料領域專家,國家納米重大科學研究計劃專家,國家重點研發計劃“納米科技”重點專項總體專家組組長,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重大項目主持人,國家自然科學獎會評專家,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第七屆全委會委員、工程與材料學部咨詢委員會成員,香港特别行政區大學教育資助委員會委員及多個國際科技督導委員會的委員。

許甯生于2017年擔任環太平洋大學協會(APRU)指導委員會委員 [20] ;2018年6月受聘擔任上海市決策咨詢委員會委員;2019年5月受聘擔任上海市集成電路專業委員會主任。

人物評價

許甯生是世界一流的教授,他的實驗室絕對是一個世界性的實驗室。

許甯生同志是中山大學自己培養起來的優秀科學家和領導幹部,具有國際化的辦學視野,工作中注意開拓進取。他事業心、責任感強,作風紮實,處事公道,真誠合作共事,維護和堅持黨委領導下的校長負責制。他治學嚴謹,要求自己比較嚴格。中央認為許甯生同志擔任中山大學校長是合适的。

許甯生同志大局意識強,對黨和國家充滿了感情,長期在高校學習工作,熟悉教學科研規律,治學經驗豐富,組織能力強。

上一篇:韓家淮

下一篇:胡海昌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