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倬雲

許倬雲

中國曆史學家
許倬雲,江蘇無錫人,1949年赴台,就讀于台南二中,完成高三最後豐年學業,進入台大曆史系,後獲得美國芝加哥大學人文學科博士學位。[1]先後被聘為香港中文大學曆史系講座教授、南京大學講座教授、夏威夷大學講座教授、杜克大學講座教授、匹茲堡大學史學系退休名譽教授等職,代表作為《中國古代社會史論》、《漢代農業》、《西周史》、《萬古江河》。
    中文名:許倬雲 民族:漢族 出生地:江蘇無錫 畢業院校:台灣大學 學位/學曆: 職業:教授、曆史學家 專業方向: 職務: 學術代表作: 主要成就:國立台灣大學曆史系主任兼教授 代表作品:《漢代農業》、《西周史》、《萬古江河》

人物經曆

許倬雲先後執教于台灣、美國和香港多所知名大學,2000年10月被南京大學、東南大學授予名譽教授,現為美國匹茲堡大學曆史學系榮休講座教授、台灣“中研院”院士。學貫中西,善于運用社會科學的理論和方法治史,研究領域主要在中國文化史、社會經濟史和中國上古史。他是中國台灣曆史學界的耆宿,有“台灣改革開放的幕後推手”之稱。許先生還是台灣著名音樂人王力宏的舅公。

個人作品

專書

《心路曆程》,台北:文星書店,1964;台北:傳記文學出版社,1969年。

《曆史學研究》,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66年。

《中國科學思想的因素》,台北:美國各大學中國語文聯合演習所,1968年。

《中國傳統的性格與道德規範》,台北:美國各大學中國語文聯合演習所,1968年。

《傳統與更新》,台北:中央研究院三民主義研究所,1980年。

《關心集》,台北:時報文化出版事業有限公司,1982。

《求古編》,台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1982;北京:新星出版社,2006年10月。

《中國古代文化的特質》,台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1988;北京:新星出版社,2006年6月。

《挑戰與更新:許倬雲文集(政論之冊)》,台北:時報文化出版事業有限公司,1988年。

《刹那與永恒:許倬雲文集(文化之冊)》,台北:時報文化出版事業有限公司,1988年。

《風雨江山:許倬雲的天下事》,台北:天下文化出版社,1991年。

《推動曆史的因素》,台北:社會大學文教基金會,1990。

《中國文化與世界文化》,貴陽:貴州人民出版社,1991;桂林: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06年9月。

《從曆史看領導:松下幸之助的管理手劄》,台北:洪建全教育文化基金會,1992年。

《從曆史看領導》,台北:洪建全教育文化基金會,1992;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1994年。

《現代倫理寓言——東遊記》,台北:洪建全教育文化基金會,1995年;桂林: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03年6月。

《現代社會的職業倫理》,台北:洪建全教育文化基金會,1995年。

《現代社會的公平與正義》,台北:洪健全教育文化基金會,1995年。

《尋路集》,River Edge,New Jersey:八方文化企業公司,1996年。

《從曆史看組織》,台北:洪建全教育文化基金會,1997;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年7月,2011年5月第2版。

《漢代農業:早期中國農業經濟的形成》(程農、張鳴譯),南京:江蘇人民出版社,1998。

《曆史分光鏡》,上海:上海文藝出版社,1998年6月。

《九六文錄:中國人文探索》,台北:台灣書店,1998年。

《從曆史看時代轉移》,台灣:洪建全教育文化基金會,2000年;桂林: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07年1月。

《許倬雲自選集》,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2年8月。

《倚杖聽江聲》,台北:三民書局股份有限公司,2003年。

《江渚候潮汐》,台北:三民書局股份有限公司,2004年。

《江心現明月》,台北:三民書局股份有限公司,2004年。

《從曆史看人物》,台灣:洪建全教育文化基金會,2005年;桂林: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07年1月。

《從曆史看管理》,桂林: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05年8月;香港:商務印書館,2005年。

《漢代農業:中國農業經濟的起源及特性》,王勇譯,桂林: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05年8月。

合着

李方桂等編《慶祝李濟先生七十歲論文集》,台北:清華學報社,1965-1967年。

錢穆、餘英時、許倬雲等着:《中國何處去》,台北:《聯合月刊》雜志社,1986年。

嚴文郁等着:《蔣慰堂先生九秩榮慶論文集》,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87年。

楊聯升、全漢升、劉廣京主編:《國史釋論——陶希聖先生九秩榮慶論文集》,台北:食貨出版社,1987-1988年。

徐佳士等着:《中華民國文化發展之評估與展望》,台北: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1990年。

許倬雲等着:《站在曆史的轉折點上——李登輝先生政策理念之探析》,台北:正中書局,1990年。

宋文熏主編:《考古與曆史文化:慶祝高去尋先生八十壽論文集》,台北:正中書局,1991年。

許倬雲等着:《浩然基金會暑期研習會演講讨論輯:世界宏觀(第一冊)》,台北:浩然基金會,1991年。

許倬雲等着:《浩然基金會暑期研習會演講讨論輯:人文(第五冊)》,台北:浩然基金會,1991年。

餘英時等着:《中國曆史轉型時期的知識分子》,台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1992年。

許倬雲等着:《尋找九十年代的人生價值:智慧生活》,台北:洪建全教育文化基金會,1994年。

王永慶等着:《叫太陽起床的人》,台北:正中書局,1999年。

許倬雲等着:《中央研究院曆史語言研究所成立七十五周年紀念論文集》,台北:中央研究院曆史語言研究所,2004年。

論文

〈周禮中的兵制〉,《大陸雜志》(1954)

〈殷曆譜氣朔新證舉例〉,《大陸雜志》1955)

〈中國古代民族的溶合〉,《主義與國策》(1955)

〈先秦諸子對天的看法(上)(下)〉,《大陸雜志》(1957)

〈試拟中國社會發展的幾個論點〉,《思與言》

〈春秋戰國間的社會變動〉,《中央研究院曆史語言研究所集刊》

〈西漢政權與社會勢力的交互作用〉,《中央研究院曆史語言研究所集刊》

〈一位廿世紀的史學家──比蘭〉,《思與言》

〈戰國的統治機構與治術〉,《台灣大學文史哲學報》

〈對于「商王廟号新考」一文的補充意見〉,《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集刊》

〈漢代家庭的大小〉,收入李方桂等編,《慶祝李濟先生七十歲論文集》(台北:清華學報社,1967)

〈三國吳地的地方勢力〉,《中央研究院曆史語言研究所集刊》

〈周人的興起及周文化的基礎〉,《中央研究院曆史語言研究所集刊》

〈兩周農作技術〉,《中央研究院曆史語言研究所集刊》

〈十九世紀的宜蘭〉,《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集刊》

〈兩周的物理天文與工藝〉,《中央研究院曆史語言研究所集刊》

〈漢代的市場化農業經濟〉,《思與言》

〈周代的衣、食、住、行〉,《中央研究院曆史語言研究所集刊》

〈周代都市的發展與商業的發達〉,《中央研究院曆史語言研究所集刊》

〈社會史的研究〉,《史化》

〈周東遷始末〉,《中央研究院成立五十周年紀念論文集》(台北:中央研究院,1978)

〈政權與政治的關系〉,《東海大學史學會刊》

〈中華農業史──論集導言〉,《思與言》

〈傳統中國社會經濟史若幹特性〉,《食貨月刊》

〈步入文明:中國文化的發展〉,《故宮季刊》

〈春秋戰國時代農業的變動〉,《幼獅雜志》

〈漢代農業史導論〉,《思與言》

〈第二屆中國社會經濟史研讨會論文集序言〉,《漢學研究通訊》

〈論雅斯培樞軸時代的背景〉,《中央研究院曆史語言研究所集刊》

〈世界文化與中國文化〉,《中原文獻》

〈世界文化與中國文化〉,《中原文獻》

〈李宗侗教授遺着目錄〉,《漢學研究通訊》

〈世界文化與中國文化〉,《中國地方文獻學會年刊》

〈尋索中國曆史發展的軌〉,《九州島學刊》

〈社會學與史學〉,《自由青年》

〈中華文化發展過程及其在世界文化發展中之地位〉,《中華文化複興月刊》

〈試論網絡〉,《新史學》

〈中古早期的中國知識分子〉,收入餘英時等着,《中國曆史轉型時期的知識分子》(台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1992)

〈中國文化演變周期概說〉,《哲學雜志》

〈中國古代社會與國家之關系的變動〉,《國科會人文社會學刊》

〈文化與社會崩解的比較〉,《中央研究院曆史語言研究所集刊》

〈古公亶父時代的先周──謹答饒選堂教授〉,《二十一世紀》

〈十九世紀上半期的宜蘭〉,《宜蘭文獻雜志》

〈中國古代文化與其它古代文化的比較──西周篇與兩河篇〉,《曆史月刊》(1993)

〈關于未來全球文化沖擊的讨論⑵:走向整合的世界〉,《二十一世紀》(1993)

〈中國古代文化與其它古代文化的比較──埃及篇〉,《曆史月刊》(1994)

〈古希臘文化與中國古代文化的比較〉,《曆史月刊》(1994)

〈中國古代文化與其它古代文化的比較──古中國與古希臘〉,《曆史月刊》(1994)

〈一個整合過程的假設〉,《二十一世紀》

〈體系網絡與中國分合〉,《中國曆史上的分與合學術研讨會論文集》(台北:聯合報系文化基金會,1995)

〈孔子論仁及其延伸的觀念〉,《中原文獻》

〈中國史與世界史的結合〉,《二十一世紀》

〈錢存訓先生及其大作──造紙及印刷〉,《漢學研究》

〈人生智慧分享──研究與教學者職業規範〉,《教改通訊》

〈義、瑞、西三國漢學研究近況〉,《漢學研究通訊》

〈受過教育的人該學什麼〉,《宏觀》

〈香港知識分子與社會主體性〉,《二十一世紀》

〈怎樣看江澤民訪美〉,《關愛與服務》

〈介紹《中國文明起源新探》──一個新的學術主題典範〉,《漢學研究通訊》

〈良渚文化到哪裡去了?〉,《新史學》(1997)

〈試論東漢與西羅馬帝國的崩解〉,《簡牍學報》

〈不卑不亢與世融合〉,《天下雜志》

〈尋求雙方都能接受的共存方式──也談兩岸關系〉,《關愛與服務》

講授課程

《許倬雲訪談錄》、《文化史:社會學和曆史學的交集》、《百年的努力與迷茫》

人物榮譽

中央研究院院士(1980-)

Phi BetaKappa榮譽會士(1986-)

香港科技大學人文學榮譽博士(2000-)

美國亞洲學會傑出貢獻獎(2004-)

NEH Grant ForResearch on Western Chou Civilization(1982-1984)

ACLS Grant toGermany(1982)

Exxon Grantfor Curriculum on Comparison of Civilizations(1986-1987)

錢穆講座新亞書院(1991)

DistinguishedAlumni Speaker,Fiftieth Anniversary of National Taiwan University,Taipei(1995)

Inauguratingthe H G Creel Memorial Lectureship,University of Chicago(1995)

DistinguishedSpeaker,Governor John Burns Memorial Foundation(1996)

傅斯年講座中央研究院史語所(1992)

李國鼎講座中央大學(2001)

包玉剛講座香港科技大學(2000)

HonoraryDoctorate in Humanities,Hong Kong University for Science and Technology(2001)

光華講座北京大學(2004)

特聘講座長江管理學院(2005)

餘英時講座香港中文大學(2007)

上一篇:中山美穗

下一篇:呂念祖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