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憶

記憶

人類思維中信息内容的儲備與使用過程
記憶是人類心智活動的一種,屬于心理學或腦部科學的範疇。記憶代表著一個人對過去活動、感受、經驗的印象累積,有相當多種分類,主要因環境、時間和知覺來分。在記憶形成的步驟中,可分為下列三種信息處理方式:1.譯碼:獲得信息并加以處理和組合。2.儲存:将組合整理過的信息做永久紀錄。3.檢索:将被儲存的信息取出,回應一些暗示和事件。
    中文名:記憶 外文名:memory 别名:

基本理念:

人類将自己思維之信息内容的儲備與使用過程,稱之為:記憶。

因此,人之記憶包含了兩個必需的步驟:

第一步是“記”的過程——儲備信息内容的過程。也就是心念将内心集結的信息資料,以某種格式保存在記憶的倉庫裡;

第二步是“憶”的過程——使用信息資料的過程。也就是自我在内心進行回憶來重溫過去的感覺,如:回味過去的甜美;或者是将某一信息内容裝載到感覺信号中,經由自己的身軀之器官來表達。如:默寫、背誦或重複之前的動作等等。

定義

記憶是過去經曆過的事物通過識記、保持、回憶或再認的方式在人腦中的反映。包括識記、保持、再認或回憶三個基本環節。從信息加工的觀點來看,記憶是對輸入信息的編碼、儲存和提取的過程。記憶是人的過去經驗的心理反映形式。它表現為人對感知過、體驗過、想象過的東西的識記、保持和再現。大腦皮質中暫時神經聯系的形成、鞏固以及以後的現實化,是記憶的生理基礎。

20世紀50年代以來,科學家們對記憶的生理機制從生物物理學、生理化學以及腦科學等方面進行了許多探索,提出了種種假設,如腦皮質定位說、腦均勢說、分子記憶說等。

起源與發展

關於記憶學,最早文獻源自於西元2500年前希臘演說家西蒙尼提斯〈Simonides〉...更是世界上最重視記憶學研究的國家,每年都會定期舉辦世界奧林匹克記憶大賽。

自從有了人類之後,記憶便跟随并服務于人們的生活中。遠古時代,人們為了生存就要記住周圍的環境,要分辨出哪些動物、植物對人們有害,哪些有益,如何尋找食物,如何應付各種自然災害。把這些經驗一代一代地傳遞下去,就需要保存住記憶。

同時,增強記憶力,也成了人類生存十分重要的學問,倘若發生什麼大災害,人類自身及所有知識記錄慘遭毀滅性打擊的時候,如果氏族首領僥幸存活的話,他們就需要盡一切努力去恢複一切已經失去的知識,所以他們平時要訓練增強記憶的能力,把一切聖典記在自己的大腦中。據記載,新西蘭毛利族的首領卡馬塔那能背誦全族長達1000年的,包括45代人的曆史,這些内容足足夠他背上3天3夜,而他卻從不看筆記之類的東西

主要類型

根據記憶内容的不同将記憶可分為:

(1)形象記憶,即以感知過的事物形象為内容的記憶;

(2)語詞記憶,即以詞、概念或命題等為内容的記憶;

(3)情緒記憶,即體驗過的情緒、情感為内容的記憶;

(4)運動記憶,即以人們操作過的動作、進行過的運動為内容的記憶。

根據記憶是否是有預定目的、是否使用專門方法可把它分為:

(1)無意記憶,即沒有預定的,不用專門方法,自然而然發生的記憶;

(2)有意記憶,即有明确的記憶目的,采取了相應的記憶方法,在意志努力的積極參與下進行的記憶。

根據記憶是否與時空有關可把記憶分為:

(1)情景記憶,即人們根據時空關系對某個事件的記憶;

(2)語義記憶,即人們對一般知識和規律的記憶,它表現在對單詞、公式、概念等的記憶中。

根據信息的輸入、加工、儲存、提取方式的不同,以及信息容量大小、保持時間長短的不同,可将記憶分為瞬時記憶、短時記憶和長時記憶三種系統。

瞬時記憶又稱感覺記憶或感覺登記。當某一刺激物的作用停止後,新留下的感知印象并不馬上消失,而在極短的時間内保持下來,即為瞬時記憶。其特點為:

(1)它的廣度随着不同的感覺通道而不同;

(2)信息保持的時間很短。在視覺範圍内最多不超過1秒鐘,在聽覺範圍内估計在0.25~2秒鐘之間;

(3)貯存方式具有鮮明的形象性;

(4)貯存容量很大。凡是作用于人的刺激均有可能進入瞬時記憶。

短時記憶又稱操作記憶或工作記憶,是指信息一次呈現後,保持時間在一分鐘以内的記憶。短時記憶的特點;

(1)信息保持的時間稍長,但最長不超過1分鐘;

(2)記憶容量有限,一般為7+2個組塊;

(3)從短時記憶在信息加工過程中的地位來說,短時記憶是一種實際起作用的記憶,是當前一刻心理活動的中心。

長時記憶是指保持時間在1分鐘以上的記憶,其特點在于:

(1)保持時間超出1分鐘,直到數周、數年乃至終生。

(2)記憶容量無限。

(3)信息的編碼方式是語義編碼和表象編碼。

形成步驟

記憶是人類心智活動的一種,屬于心理學或腦部科學的範疇。記憶代表著一個人對過去活動、感受、經驗的印象累積,有相當多種分類,主要因環境、時間和知覺來分。

在記憶形成的步驟中,可分為下列三種信息處理方式:

1.譯碼Encoding:獲得信息并加以處理和組合。

2.儲存Storage:将組合整理過的信息做永久紀錄

3.檢索Retrieval:将被儲存的信息取出,回應一些暗示和事件。

基本過程

記憶的基本過程是識記、保持、遺忘、再認和再現。記憶是從識記開始的。識記是外部世界的對象和現象的映象在記憶中鞏固和保持的過程,它是記憶的一個重要環節。再現的完整性和精确性、保持的鞏固性和長久性都依賴于識記。識記根據有無目的性可分為随意識記和不随意識記。随意識記的特點是有自覺提出的識記目的,它要求進行意志努力和應用專門方法;不随意識記的特點是沒有識記目的,它是在某種活動中自然而然地實現的。

通常,随意識記要比不随意識記有成效。識記的成效主要地依賴于它的目的性、準備性、對所識記的材料的興趣和情緒關系。根據對材料的理解或不理解,識記又可分為意義識記和機械識記。

意義識記與對材料的理解有聯系,它的基礎是在新的材料和已熟悉的材料之間,在材料的各個部分之間建立意義聯系;機械識記則同理解沒有聯系或較少聯系,這是由材料的特點及其理解的困難性所引起的,它的基礎是以多次重複的方法鞏固外部聯系。一般說來,意義識記的效果優于機械識記的效果,但在認識過程中這兩種識記都是必要的。

保持和遺忘是相互對立的過程。保持是對材料的積極加工,使之系統化,進而概括和掌握它們,并把它們儲存在記憶中的過程;遺忘是材料在記憶中消失的過程,即沒有把材料保持下來。因此,保持的過程實質上也就是同遺忘作鬥争的過程。

識記和保持的結果具體地表現在再認和再現上,人應用所獲得的經驗是借助于再現和再認實現出來的。再認和再現是以前感知過的東西的恢複過程,二者的差别是:再認是當客體在場時出現的,再現是客體不在場時出現的。再認和再現可以是随意的或不随意的。

區分

記憶按其内容可分為4種,即映象記憶或表象記憶感情記憶或情緒記憶邏輯記憶或詞的記憶運動記憶或動作記憶。在人的記憶中,詞的記憶或邏輯記憶占主要位置。這幾種記憶形式都是相互聯系着的,因為它們都表現在統一的記憶過程中。在控制論和信息論的影響下,心理學中引入了瞬時記憶、短時記憶和長時記憶的概念。瞬時記憶就是事物接觸到人的感覺器官時所産生的感覺登記,其内容如受到注意便轉化為短時記憶。

短時記憶的容量通常為7±1個項目,保持時間約1分鐘。短時記憶的内容如得到重複便轉化為長時記憶。長時記憶的容量是無限的,它的保持時間在1分鐘以上乃至幾十年之久。記憶同個性有聯系。根據不同的人對直觀材料或抽象材料記憶效果的差異,可以把記憶分為三種類型,即直觀映象類型、詞的邏輯類型和中間類型。

什麼是人的記憶

《辭海》中“記憶”的定義是;“人腦對經驗過的事物的識記、保持、再現或再認。識記即識别和記住事物特點及聯系,它的生理基礎為大腦皮層形成了相應的暫時神經聯系;保持即暫時聯系以痕迹的形式留存于腦中;再現或再認則為暫時聯系的再活躍。通過識記和保持可積累知識經驗。通過再現或再認可恢複過去的知識經驗。從現代的信息論和控制論的觀點來看,記憶就是人們把在生活和學習中獲得的大量信息進行編碼加工,輸入并儲存于大腦裡面,在必要的時候再把有關的儲存信息提取出來,應用于實踐活動的過程。把兩者結合起來,可以将記憶的含義表述得更确切一些。所謂記憶,就是人們對經驗的識記、保持和應用過程,是對信息的選擇、編碼、儲存和提取過程。

記憶的關鍵

把抽象無序轉變成形象有序的過程就是記憶的關鍵

分類

記憶内容分類:

根據記憶内容的變化,記憶的類型有:形象記憶型、抽象記憶型、情緒記憶型和動作記憶型。

1、形象記憶型是以事物的具體形象為主要的記憶類型。

2、抽象記憶型也稱詞語邏輯記憶型。它是以文字、概念、邏輯關系為主要對象的抽象化的記憶類型,如,“哲學”、“市場經濟”、“自由主義”等詞語文字,整段整篇的理論性文章,一些學科的定義、公式等。

3、情緒記憶型,情緒、情感是指客觀事物是否符合人的需要而産生的态度體驗。這種體驗是深刻的、自發的、情不自禁的。所以記憶的内容可以深刻的牢固的保持在大腦中。

4、動作記憶型動作記憶是以各種動作、姿勢、習慣和技能為主的記憶。動作記憶是培養各種技能的基礎。

感知器官的分類:

視覺記憶型是指視覺在記憶過程中起主導作用的記憶類型。視覺記憶中,主要是根據形狀印象和顔色印象記憶的。

1、聽覺記憶型是指聽覺感知在記憶過程中起主導地位的記憶類型。

2、嗅覺記憶型是指嗅覺感知在記憶過程中起主導地位的記憶類型。嗅覺記憶是常人都具備的一種記憶。

3、味覺記憶型是指味覺感知在記憶過程中起主導地位的記憶類型。味記憶也是常人都具備的一種記憶。

4、膚覺記憶型是指膚覺感知在記憶過程中起主導地位的記憶類型。

5、混合記憶型是指兩種以上(包括兩種)感知器官在記憶過程中同時起主導作用的記憶類型。

保持時間的分類:

科學家們根據信息論的觀點,根據記憶過程中信息保持的時間長短不同,将記憶分為短期記憶和長期記憶兩個保持階段。并通過一系列實驗,進一步将這兩個階段分為:瞬時記憶、短時記憶、長時記憶和永久記憶四種。

意識類型分類:

按心理活動是否帶有意志性和目的性分類,可以将記憶分為無意記憶和有意記憶。(其中的“意”,心理學上的解釋是指“意識”,意識問題很複雜,我們在這裡将他解釋為“意志性”和“目的性”,僅為了掌握。)結合記憶過程,還可以進一步分為:無意識記、無意回憶、有意識記和有意回憶四種。

1、無意記憶的四個特征:

一是沒有任何記憶的目的、要求;二是沒有做出任何記憶的意志努力;三是沒有采取任何的記憶方法;四是記憶的自發性,并帶有片面性。

2、有意記憶的相對于無意記憶,也具有四個特征:

一是有預定的記憶目的和要求;二是需要作出記憶的意志努力;三是需要作出運用一定的記憶方法;四是具有自控性和創造性。

無意記憶和有意記憶是相輔相成的,并在一定的條件下可以相互轉化。也就是說,無意記憶可以向有意記憶轉化,有意記憶也可以向無意記憶轉化。這些條件包括:

第一,實踐或認識任務的需要是兩者相互轉化的根本條件。

第二,信息強度的變化是轉化的重要條件。

第三,人的主觀處于何種狀态是轉化的重要條件。

第四,所掌握的記憶技能的熟練程度是轉化的必要條件。

第五,精神高度集中,然後思想放松,常常是有意記憶向無意記憶轉化的有利時機。

功能作用

人借助于記憶積累着生活經驗和知識,并且在需要的時候應用它們。記憶參與人的整個認識過程,并在人的生活和活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如果沒有記憶把過去感知和體驗過的東西作為映象而在腦中保持和鞏固下來,人就必須每一分鐘都重新體驗生

專家解釋

2000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獲得者是三位科學家,他們是卡爾松、格林加和坎德爾。他們的獲獎成就是發現神經元之間特殊的信号傳導形式,在提示記憶這謎的研究中,他們又邁出了一大步。其中,坎德爾的工作直接與記憶機制有關。

坎德爾利用海兔作為實驗動物,研究記憶的神經機制。

海兔是一種生活在海洋中的軟體動物。它的神經系統有20000多個神經元,它的自動保護腮具有反射作用,即受到傷害時,會用度出保護性反應,而且如果它的腮受到刺激,其持續保護性反應可達幾天甚至幾周。

坎德爾認為,反射性保護腮是一種學習和記憶過程。

後來,坎德爾進一步研究發現,海兔的短期記憶和長期記憶,都與突觸和神經遞質有關。在感覺神經與能作出反應的肌肉相連接的突觸上,神經遞質釋放得越多,海兔的學習和記憶保護(反射性保護腮)能力就越強。

較弱的刺激可以形成短期記憶,其時間持續幾分鐘到幾小時。而這種短期記憶的機理是,神經細胞的離子通道發生變化,由此較多的鈣離子進入神經末梢,導緻突觸釋放更多的遞質,使記憶加強。

後來,坎德爾又發現,海兔的長期記憶與短期記憶的基礎不同。

長期記憶需要生成新的蛋白質。例如,對海兔神經細胞進行強刺激,可形成幾周的長期記憶。其原理是強刺激可以引起蛋白質水平的巨大變化,有些蛋白質變得很多,有些蛋白質變得很少,因此突觸的結構改變、功能增強,記憶也增強。

長期記憶既然與新蛋白質産生有關,那麼新蛋白質合成若受阻,長期記憶就不會産生,相反,短期記憶不受新蛋白質生成的影響。但是,無論是短期記憶,還是長期記憶,記憶都發生在神經細胞的突觸部位。

坎德爾的研究為其後和今天的大腦記憶研究奠定了基礎。正是在坎德爾和格林加德研究的基礎上,人們已經了解到了大腦記憶的一些機制,并提出了一些新的理論,諸如,突觸的結構性變化、突觸的可塑性、突觸改變發生在大腦何種區域、神經遞質的種類和神經傳導通路的變化等,這些因素都可以影響記憶。

判斷記憶品質的優劣标準

綜合起來一個人的記憶力水平,可以從記憶品質的敏捷性、持久性、正确性和備用性等四個方面來衡量和評價:

敏捷性

記憶的敏捷性體現記憶速度的快慢,指個人在一定時間内能夠記住的事物的數量。人們記憶的速度有相當大的差異。有人做過這方面的實驗:讓受試者背誦一首唐詩,有的人重複5次就記住了,而有的卻需要重複26次才能記住。有的學者讓受試者識記一系列圖形,有的人隻需看33次就能記住,有的卻需要看75次才能記住。這就說明了人的記憶在速度方面即敏捷性方面存在着明顯的差别。記憶是否敏捷取決于大腦皮層中條件反射形成的速度。

條件反射形成得快,記憶就敏捷;條件反射形成得慢,記憶就遲鈍。每個人都希望自己的記憶具有敏捷性,因為這樣就可以在單位時間裡獲得更多的知識。要增強記憶力首先就是記憶的敏捷性。要想達到這個目的,一是平時要加強鍛煉,通過鍛煉使自己的記憶敏捷起來;二是在記憶時要集中注意力;三是要充分利用原有的知識,以此來獲得新的知識。也就說在舊有的條件反射基礎上去建立新的條件反射,這樣記憶就會逐漸敏捷起來。

持久性

記憶的持久性是指記住的事物所保持的時間的長短。僅有敏捷性還不能稱之為良好的記憶。像前面講的,記得快也忘得快,那就沒有什麼實際意義了。所以,良好的記憶必須具備的第二個标準就是持久性。記憶的持久性,顧名思義,就是指記憶的事物能在頭腦中保持長久的時間。它是記憶鞏固程度的體現。

從生理學角度來說,記憶的持久性取決于條件反射的牢固性。條件反射建立得越鞏固,記憶就越持久;條件反射建立得越松散,記憶就越短暫。人們的記憶在持久性方面也有很大差别。

有的人記憶十分長久,可以維持多年;而有的人卻十分健忘,記不了多久就忘掉了。人們都希望自己的記憶長久,但是僅僅持久仍然是不夠的,如果不善于靈活運用也是枉然。既有持久性又有運用的靈活性,才能牢固地掌握所學到的知識。記憶不長久,一般是功夫不深,複習記憶密度不夠有關。要經常地并在适當的時機進行複習,使條件反射不斷強化而得到鞏固,這樣就可以使記憶獲得持久性。

正确性

記憶的正确性是指對原來記憶内容的性質的保持。一個人的記憶,如果既有敏捷性,又具有持久性,但是不具備正确性,記得又快又牢固,可就是記錯了。顯然這樣的記憶也毫無用處。完全可以說,“正确性”是良好記憶的最重要的特點。如果記憶總是不正确,那它隻能對我們的學習知識和積累經驗幫倒忙。正像開汽車時弄反了方向,開得越快,距離目的地越遠。所以,記憶的正确性是保持人們獲得正确知識的重要的心理品質。我們常常可以看到有的人記憶總是非常正确,回答問題,處理事情總是那麼信心十足,準确而全面,從不丢三落四或添枝加葉。

而有的人的記憶不是錯誤百出,就是猶豫不決,拿不定主意,總是“大概”、“或許”、“差不多”等。這說明人們的記憶在正确性方面也是大不相同的。記憶的不正确,不準确與識記以及遺忘的選擇性有很大關系。對同一件事情,人們識記的角度和識記後遺忘的角度都不完全相同。例如:幾個人都看了某本書,看後即問他們記住了什麼内容,他們的回答不可能是一樣的。從生理上說,記憶的正确與否與條件反射有關。如果條件反射形成得準确、牢固,記憶的正确性就好,反之,如果條件反射形成得不正确、不準确、不牢固,記憶的正确性就差。

因此,要想使自己的記憶具有最大限度的正确性,就要從條件反射建立的正确性和準确性上去努力。一般來說,人們對某一事物的最初印象往往都是最深刻的。這和在白紙上畫畫看得最清楚是一個道理。心理學的研究證實,最初印象往往對人的心理活動發生很大影響。要保證記憶的正确性,首先要進行認真、正确的識記。

其次,必須勤于自我監督。要養成良好的習慣,随時分清自己記憶中正确記憶和錯誤記憶、精确記憶和模糊記憶的内容。對于正确和精确記住的事物,要不斷通過強化條件反射去鞏固它;對錯誤記憶和模糊記憶的内容,要通過修正條件反射之後再去加強它。這樣才能有效地保證記憶的正确性。

備用性

記憶的備用性是指能夠根據自己的需要,從記憶中迅速而準确地提取所需要的信息。記憶備用性,指的是能夠迅速地從已識記的知識儲備中提取當時所需用的信息的性能。記憶的備用性是決定記憶效能的主要因素,是判斷記憶品質的最重要的标準。記憶的備用性也是記憶的敏捷性、持久性、正确性、系統性和廣闊性的體現。人們進行活動的目的是為了儲備知識,并使之備而有用,備而能用。記憶如果沒有備用性,它了就失去了存在的價值。

正像一個倉庫,盡管裡面儲滿了貨物,如果取貨非常困難,那就起不到倉庫應有的作用。人們的記憶好比是儲存知識的“智慧倉庫”,如果管理得當,進貨、發貨就會迅速、順利。

也就是說,當需要使用某種知識時能夠很快提取應用,這樣都有實際意義。就像學生進考場那樣,記憶備用性好的學生,能夠迅速、正确地從自己記憶的倉庫中提取相應的知識,順利答完試題。而備用性不好的學生常常會發懵或答非所問,影響考試成績。現實中有些人,知道的事情并不少甚至可以稱得上“淵博”。可是當需要回憶某些事物時,需要的總是想不起來。

這就說明他們的記憶缺乏備用性,而另一些人,掌握的知識盡管少一些,但使用時總是得心應手,并在回憶時随時能夠再現需要的東西。這就說明他們的記憶具有較好的備用性。備用性是良好記憶的品質中最重要的一種品質。

記憶的備用性并不是天生就有的,而是後天培養、鍛煉的結果。要想使自己的記憶具有良好的備用性,首先要使記憶具有正确性,系統性和持久性;還要通過各種方法培養鍛煉自己回憶的技巧,并多運用已經記憶的知識,達到“熟能生巧”的程度,這樣記憶也就具有較好的備用性了。特别要強調的是,從識記一開始就不要随随便便、馬馬虎虎。

因為記憶的備用性是在識記的過程中形成的。我們應該有意識地記那些有意義的事物,并在識記當時就立刻建立起識記和同需要使用這些知識場合之間的聯系。另外還要強調積累知識的系統性,因為記憶和系統性對形成記憶的備用性也是很重要的。拿破侖曾經說過:“一切事情和知識在他頭腦裡放得像在櫥櫃的抽屜裡一樣,隻要他打開某個,就能準确地取出所需要的材料。”蘇聯軍事家蘇沃洛夫也曾說過:“記憶是智慧的倉庫,但是這個倉庫有許多隔斷,因而應該盡快地把一切都放得井井有條。”

記憶的四種品質是有機聯系,缺一不可的。為了使自己具有良好的記憶能力,就必須建立豐富、系統、精确而鞏固的條件反射,具備所有優秀的記憶品質。忽視記憶品質中的任何一個方面都是片面的。所以檢驗一個人的記憶力的好壞,不能單看某一方面品質,而必須用四個方面的品質去全面的衡量。

提高記憶力的最有效方法是堅持進行記憶力訓練,目前網絡上比較流行的圖像記憶的方法,主要是通過奇特,誇張,有趣的生動畫面,來達到強烈刺激大腦神經從而達到一次性深刻記憶的目的,和傳統的死記硬背方法截然不同。

傳統的記憶法方法是通過不斷的重複内容刺激腦神經達到記憶的目的,比較費時,還容易遺忘。圖像記憶雖說也需要複習,但是隻需要少數幾次的複習記憶即可達到永遠牢記的目的。

這也充分運用了人腦的記憶優勢,因為人腦具有非常大的圖像記憶空間,比傳統的死記硬背的記憶空間大100萬倍。這也用到了左右腦的分工理論了。

隻要堅持去訓練,養成圖像記憶的習慣,那麼記憶也就不再是你發愁的問題。

四個記憶高潮

一般而言,人的大腦有四個記憶高潮。

清晨起床後,大腦經過一夜休息,此刻學習一些難記憶而又必須記憶的東西較為适宜。這是第一個記憶高潮。上午8點至11點是第二個記憶高潮。此時體内腎上腺素分泌旺盛,精力充沛,大腦具有嚴謹而周密的思考能力。第三個記憶高潮是下午6點至8點,不少人利用這段時間來回顧、複習全天學習過的東西,加深記憶,分門别類,歸納整理。睡前一小時,是記憶的第四個高潮。利用這段時間對難以記憶的東西加以複習,不易遺忘。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