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海固

西海固

甯夏回族固原地區
西海固,就是1953年成立的西海固回族自治區,下轄西吉 、海原 、固原三縣—— 取三縣名稱首字,即為“西海固”,在當時,還屬于甘肅省管轄,此後行政區劃幾經變遷, “西海固” 變成了 甯夏南部山區 的代稱。[1]西海固囊括了固原市原州區、西吉縣、隆德縣、彭陽縣、泾源縣,以及中衛市海原縣和吳忠市同心縣、鹽池縣、紅寺堡區9個縣區。1972年被聯合國糧食開發署确定為最不适宜人類生存的地區之一。 西海固之稱最早出現在1949年8月,甘肅平涼地委為剿匪,在西吉、海原、固原三縣設“西海固剿匪肅特工作委員會”。上世紀80年代,西海固成為我國最早的區域扶貧開發試驗地區之一,西海固這一稱呼重現媒體。此時已不限于三縣,周邊貧困縣也被劃入其中。[2]地理位置處于秦嶺山地以北、六盤山以西、内蒙古高原以南、河西走廊以東,是曆史上著名的軍事和文化重鎮,早在西周就有建制。曆代王朝更替,這裡常是兵戎相見的地方。東漢史學家班彪避亂河西時,途徑西海固,感傷抒懷,寫下《北征賦》一文。[3]如果你想了解宗教層面的固原,你就叫他西海固;如果你要探尋曆史深處的固原,你索性把他稱作蕭關或原州,這樣,甯夏境内一個最具神性的州府便使你開始了靈魂之旅。[4]20世紀80年代,甘肅省定西、河西走廊和西海固三地統稱中國“三西”。西海固,是革命老區、貧困山區和少數民族聚居區,是國家确定的14個集中連片特困地區之一,也是甯夏脫貧攻堅的主戰場和核心區。[5]
  • 中文名:西海固
  • 所屬地區:甯夏回族自治區
  • 下轄地區:1區5縣
  • 著名景點:六盤山
  • 機場:六盤山機場
  • 火車站:固原火車站
  • 車牌代碼:甯D
  • 别稱:固原地區
  • 電話區号:0954
  • 人口數量:220萬

曆史沿革

1949年08月,甘肅平涼地委為剿匪,在西吉、海原、固原三縣設“西海固剿匪肅特工作委員會”。

1953年03月,以西吉、海原、固原建立西海固回族自治區。

1953年11月1日,甘肅省西海固回族自治區成立,自治區首府為固原縣,轄西吉、海原、固原3縣。

1955年11月18日,國務院批準,西海固回族自治區改名為固原回族自治州。

1958年10月25日,甯夏回族自治區成立,撤銷固原回族自治州,成立固原專區,轄西吉、海原、固原、隆德、泾源5縣。 

2001年7月7日,經國務院批準,撤銷甯夏固原地區,設立地級固原市,這也是甯夏回族自治區最後一個由地區改為地級市的行政區域。

2003年12月31日,國務院批準,固原市海原縣劃歸新成立的中衛市管轄。

地理環境

地理位置

地處甯夏南部山區,包括西吉、海原、固原、隆德、泾源、彭陽6縣。

氣候資源

地處黃土高原,山大溝深,年均降水量僅300毫米,蒸發量卻在2000毫米以上。 

人文曆史

唐人王維在《使至塞上》中寫道:“蕭關逢侯騎,都護在燕然”。

張承志在其《大陸與情感》一書的《離别西海固》章節中這樣說:“西海固,若不是因為我,有誰知道你千山萬壑的旱渴荒涼,有誰知道你剛烈苦難的内裡?西海固,若不是因為你,我怎麼可能完成蛻變,我怎麼可能沖決寄生的學術和虛僞的文章;若不是因為你這約束之地,我怎麼可能終于找到了這一滴水般渺小而純真的意義?”

而李敬澤在其長篇散文《尋常蕭關道》中開篇即如此叙述固原:“如果我是幾百年前的将軍,我會久久地凝視固原,血與劍與風的固原,馬群洶湧的固原,烽燧相望,堅城高壘的固原。在廣大的帝國版圖上,固原是一個微小的點,但兩千年間,任何一個目光銳利的戰略家都會一眼盯住這個點。這是帝國的要穴,是我們文明的一處要穴,他無比柔軟因而必須堅硬。你的面前是地圖,地圖上的北方是無邊的大漠和草原,騎馬的民族正用鷹一樣遠的眼睛望着南方。南方有繁華的城市、富庶的農村,有無窮無盡的珍寶、絲綢,還有令人熱血沸騰的美麗女人。他們耐心的等待着,但是他們終有一天會失去信心,猛撲過來 ,那麼,他們的劍将首先指向哪裡?你看看地圖,一目了然。

固原。如果突破固原,整個甘肅就成了被切斷的臂膀,而通向中原的門就轟然洞開.固原曾如同帝國的咽喉。”

李敬澤是漢人,更重要的,他是過客,所以,他或許隻能理解曆史深處的固原,由物欲和權利而引起的戰争下的固原。

20世紀,由于一系列文化産品的出現,“西海固”一度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定義為人類不能生存之地。然而,就是在這裡,孕育了豐富的文化内涵。而且出現了一系列作家,學者等。張承志先生有名的那部《心靈史》就是誕生在這裡。最重要的是在“西海固”這貧瘠的土地上,生活着對伊斯蘭教非常虔誠的回族穆斯林,他們在維系自己生活的過程中,創造了一個又一個古老的傳說。

當前狀況

西海固,指甯夏六盤山地區西吉、海原、固原等8個貧困縣。這裡地處黃土高原丘陵溝壑地帶,山高坡陡,雨水稀少,十年九旱。直到七十年代,仍有百分之七十的群衆吃不飽、穿不暖,人畜喝的是苦鹹水。

貧窮,不光是因為土地貧瘠,還因為閉塞、生産方式原始、科技文化落後。 

飲水難,直接原因是當地惡劣的自然條件:水土流失嚴重,極端氣候日趨增加。

政策發展

建設西海固地區脫貧引水工程等,是從根本上解決當地嚴重缺水問題、保障脫貧和發展用水需求的必要出路。 

1982年,中央決定實施“三西”(甯夏西海固和甘肅定西、河西)扶貧開發計劃,西海固首開有計劃、有組織、大規模“開發式”扶貧的先河。

1983年以來,國家投向甯夏的扶貧資金達430餘億元,能源、交通、通信等基礎設施和産業大發展,打通了貧困地區“内通外聯”通道。

中國鐵路總公司、華潤、中航油、中國商飛、中國建材等央企響應精準扶貧号召,發揮各自産業優勢“造血”。

1996年,中央作出東西扶貧協作的戰略部署,沿海省份福建與甯夏結成了幫扶對子。

1997年4月,時任福建省委副書記的習近平風塵仆仆地來到西海固,調研扶貧協作方案。

1998年,甯夏對西海固貧困地區進行大規模移民搬遷。實施吊莊移民、生态移民、勞務移民、插花移民,6次大規模移民累計從西海固地區移民120餘萬人。 

2015年12月,貧困地區“百縣萬村”綜合文化服務中心示範工程啟動。

2019年4月,甯夏回族自治區人民政府同意隆德縣泾源縣彭陽縣退出貧困縣序列。 

2020年3月4日,甯夏回族自治區人民政府第58次常務會議研究決定,批準同心縣、原州區、海原縣3個國家貧困縣和紅寺堡區1個自治區貧困縣退出貧困縣序列。

2020年11月16日下午,甯夏回族自治區人民政府正式批複同意西吉縣退出貧困縣序列。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