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電子科技大學長安校區

西安電子科技大學長安校區

示範性軟件學院
西安電子科技大學是以信息與電子學科為主,工、理、管、文多學科協調發展的全國重點大學,直屬教育部,是國家“優勢學科創新平台”項目和“211工程”項目重點建設高校之一、國家雙創示範基地之一、首批35所示範性軟件學院、首批9所示範性微電子學院、首批9所獲批設立集成電路人才培養基地和首批一流網絡安全學院建設示範項目的高校之一。2017年學校信息與通信工程、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入選國家“雙一流”建設學科。[1]
  • 中文名:西安電子科技大學
  • 外文名:
  • 簡稱:西電、西軍電
  • 創辦人:
  • 辦學性質:
  • 學校類别:
  • 學校特色:
  • 主管部門:教育部直屬、工信部共建
  • 所屬企業:
  • 現任領導:
  • 專職院士數:
  • 高職專業:
  • 本科專業:
  • 碩士點:101個
  • 博士點:50個
  • 博士後:
  • 國家重點學科:7個
  • 院系設置:
  • 校訓:厚德求真 勵學笃行
  • 校歌:
  • 院訓:
  • 院歌:
  • 地址:
  • 院校代碼:
  • 主要獎項:通信教育部排名全國第二電子教育部排名全國第四
  • 知名校友:柳傳志、李默芳、王中林、楊宏
  • 知名教師:
  • 英文名:Xidian University
  • 類别:國立大學、全國重點大學
  • 學校類型:理工(電子信息特色)
  • 屬性:211工程、985平台、2011計劃
  • 所屬地區:中國西安
  • 現任校長:鄭曉靜院士
  • 專職院士:13人
  • 主要院系:通信工程學院,電子工程學院,微電子學院,計算機學院
  • 學校地址:長安區西沣路266号
  • 學校層次:首批20所全國重點大學
  • 985科技平台:1個
  • 目标定位:國内一流、國際知名高水平大學

學校簡介

西安電子科技大學新校區位于西安市長安區壯

麗的秦嶺北麓,占地3000餘畝,教學區規劃建築面積約73萬平方米,教工住宅小區約500畝。新校區距西安市中心21公裡,距校本部13.5公裡。整體規劃建設融“人文—科學—環境”于一體,人本思想沁入其中,充分彰顯了高品位、特色性、園林式與智能化的現代化大學校園風采。新校區可滿足2.5萬名學生與2500戶教工的教學、生活需要。

2001年12月,學校正式向陝西省計劃委員會提出申請,計劃征地建設南校區。2002年4月,獲得批複。根據國家電子信息産業的發展需要和我校中長期發展規劃,國家教育部和陝西省發展與改革委員會分别于2003年批複我校在西安市長安區征地3000畝建設新校區。

根據學校建設“國内一流,國際知名大學”的總體目标,按照“人文化、數字化、園林化、國際化”的理念,南校區的三大設計(總體規劃、景觀綠化、标志性建築)進行了國際招标,确定了“兩軸一環六組團”的建築和景觀布局方案,确定了标志性建築争創“國家優質工程”的質量目标,共分三期實施建設。

新區規劃

大體分部情況:

校前區包括校行政辦公樓、學術交流中心、禮儀廣場和車隊,位于校園東側主入口處,臨西萬公路。校行政辦公樓布置在學校主入口的東側,與學術交流中心共同圍合出獨立的廣場。學術交流中心在校行政辦公樓的東側。車隊靠近主入口,方便調度,為行政接待提供便利。禮儀廣場正對主入口,使學校舉行升旗儀式和迎接來賓的開放空間。

核心教學區布置在校園東西主軸線上,是由公共教學樓、圖書館和公共實驗樓組成建築複合體,是整個校區的主體骨架。公共教學樓和公共實驗樓主要滿足低年級學生的公共教學和公共實驗功能,圖書館是整個校區的核心和靈魂,是聯系各樓群的核心。

學科系群由多個二級學院的專業教室、行政辦公室等獨立組成,包括一個工程培訓中心,分布在核心教學區的南北兩側。學科系群呈點狀布局,遵循由核心教學區發散出的模數式的路網結構呈細胞狀發展,可自由拼接組合。

學生生活區位于校園的北側,在雷甘公路上設有單獨的生活區入口,方便對外。整個學生生活區呈線性布局,内部小環境良好,從北向圍合核心教學區形成内聚外緊的态勢,加強烘托中心區的氣氛。大學生活動中心布置在宿舍之間。教工單身公寓位于學生生活區的一角,方便與學生聯系交流。生活服務設施是一個多用途的綜合體,位于學生宿舍到教學區的必經之路。

文體運動區分為三部分,分布在校園的周圍,方便學生的就近活動使用。體育中心位于雷甘公路和西萬公路的交彙點,集中布置體育館、體育場和遊泳館。結合學生生活區建築物周邊的綠化布置兩個小型運動場地.校内道路有校園縱軸線道路、校園主幹道、區内主幹道、區内支路和人行走廊組成,其中校園縱軸線道路、校園主幹道和區内主幹道構成校園道路的主體框架.校園縱軸線道路作為校園東西方向的主軸線,自東至西縱貫校園。道路中央設22米寬闊草坪,兩邊為雙車道,再外面是兩列高大樹木形成的林蔭布道;校園主幹道成圓環狀設計,是校内機動車行駛的主幹道。

道路兩邊為人行道和大型綠化帶形成茂盛濃郁的巨大“綠環”,将核心教學區和學科系群環抱其間;區内主幹道是各個規劃區内的主要幹道,滿足各分區内部及相互之間的交通需要.校園設主出入口一個、次出入口三個。主出入口面向西萬路,經過校前禮儀廣場正對校園主建築群——核心教學區,氣勢恢弘。學生生活區出入口面向雷甘公路,學生生活區布置在此出入口的兩側,。校園南側出入口面對堰南路。體育中心出入口面對雷甘公路,同時靠近主幹道西萬公路,此處集中設置了體育場、體育館和遊泳館等大型文體設施,便于面向社會開放服務。

新區建設

設計單位

經過多方讨論篩選,學校最終決定,采用華南理工大學設計院的設計方案.

新校區二期工程“巨構”方案設計簡介

全過程設計單位:深圳機械院建築設計有限公司

我校新校區二期“巨構”工程為整個新校區的标志性建築群和核心工程,承擔着新校區的主要教學任務,主要有公共教學樓、公共實驗樓、圖書館、科技樓、行政樓、大學生活動中心六大功能建築及觀光塔,總體布局在原修建性詳細規劃的基礎上,将二期建築空間單元在滿足功能要求的基礎上進行有機的組合,從而構成具有多種使用功能,空間豐富的建築群體,形成一個集約化的核心教學區。“巨構”建築除G棟實驗樓、行政樓及觀光塔為二類高層建築外,其它均為24米以下的多層民用建築。建築結構采用鋼筋混凝土框架結構。

“巨構”工程在用地範圍内自西向東,布置了“巨構”的核心教學區,包括了A~G棟教學與實驗樓及行政樓,通過一條貫穿東西的學院街,将它們串連在一起,總長度約1170米;核心教學區的南側沿新校區南北中軸兩側布置了圖書館及科技樓,核心教學區北側南北中軸線上為學校的禮儀廣場,南側在圖書館與科技樓之間為校區南廣場,最後在核心教學區的西邊布置了大學生活動中心。

新校區“巨構”的周邊已有一條9米寬的學校區級交通環道,在“巨構”内部,核心教學區與圖書館、科技樓之間設有自西向東的寬7米的小區路,南北向在D棟教學樓及校區南廣場兩側各有1條7米寬小區路,上述小區路與“巨構”外環線交彙,共同組成“巨構”的車行交通體系,另外在核心教學區根據消防規範,設有若幹條4米消防通道,通道中心線距離一般不超過160米,滿足在緊急情況下的交通組織。核心教學區内自西向東有一條步行學院街,并在教學樓首層設有數個出入口,共同組成“巨構”内部步行系統,交通流線清晰流暢。該“巨構”設計由機械工業部深圳設計研究院承擔。

新校區二期工程

我校新校區二期學生生活區建築,是在詳細性修建規劃的基礎上設計出的一組建築群體,位于新校區西北角,由學生宿舍、學生食堂等不同的單體組成,以滿足二期12000名學生的住宿、生活需求,是新校區學生生活的主要場所之一。

二期學生生活區根據詳規,用地道路以網絡化、模數化的布局為特征,每塊淨用地為127×82米。為與一期學生宿舍相協調,在二期布局中同樣采用了組團式的空間組織形式,以建築和連廊圍成獨立院落,形成若幹組半圍合空間。考慮到一期宿舍的建築布局太過緊,在二期宿舍中,有意去掉了一排建築,使得每組宿舍都有一開敞的外部活動空間,同時在與食堂的結合中空間更為收放,自然形成了食堂前面公共空間,并與每組宿舍互為滲透。

師資力量

西安電子科技大學南校區和北校區共用電子資源。圖書館館藏文獻約614萬冊,其中紙質文獻約234萬冊,電子文獻約380萬冊,中外文現刊1300種,擁有45種平台的中外文電子資源,數據庫共計約120個,内容複蓋了學校各個學科或專業。學校現有各類在校生3萬餘人,其中博士研究生1700餘人,碩士研究生9100餘人,設有通信工程學院、電子工程學院、計算機學院、機電工程學院、技術物理學院、經濟與管理學院、理學院、人文學院、外國語學院、軟件學院、微電子學院、網絡與繼續教育學院、國際教育學院、生命科學技術學院等14個學院。

學校是國内最早建立信息論、信息系統工程、雷達、微波天線、電子機械、電子對抗等專業的高校之一,開辟了我國IT學科的先河,形成了鮮明的電子與信息學科特色與優勢。現有2個國家一級重點學科(複蓋6個二級學科)、1個國家二級重點學科,28個省部級重點學科,12個博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20個碩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7個博士後科研流動站,50個本科專業。全國第三輪一級學科評估結果中,“信息與通信工程”學科全國排名第二,“電子科學與技術”學科全國排名第四。

學校樹立了以人為本、教師是大學核心競争力的理念,鍛造了一支結構合理、富有創新精神的教師隊伍。

現有專任教師1900餘名,其中,博士生導師222人,碩士生導師759人。學校有院士3人,雙聘院士10人,“千人計劃”入選者6人,首屆“青年拔尖人才計劃”1人,長江學者特聘教授、講座教授12人,教育部創新團隊5個,國家傑出青年基金獲得者9人,首屆優秀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2人,國家級教學名師4人,國家級教學團隊6個,973項目首席科學家3人,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43人,中國青年科技獎獲得者3人,“何梁何利”科學與技術獎獲得者4人,國家“百千萬人才工程”培養對象8人,陝西青年科技獎獲得者7人,教育部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17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貼150人。

發展前景

學校大力加強産學研相結合,不斷增強科技創新能力。建設有陝西工業研究院、國家大學科技園,同時與國内大型知名企事業單位聯合建立股份制公司,成立戰略聯盟、設立企業基金、建立聯合實驗室及研究生實習基地,有力促進了科技成果的轉化。

學校積極開展國際國内的交流與合作,拓展外部發展空間。學校先後成為中電集團,西安市,國防科工委、陝西省與教育部共建高校,與70多個國家、地區的大學及研究機構建立友好關系,建有3個國家“高等學校學科創新引智計劃”引智基地,與國内電子、航空行業的10餘個研究所、研究中心、企業集團建立了長期戰略合作夥伴關系,英飛淩、Intel、IBM、惠普等45家跨國公司在學校建立了聯合實驗室。

建校80餘年來,學校先後為國家輸送了15萬餘名電子信息領域的高級人才,産生了120多位解放軍将領,成長起了14位兩院院士,近10位國家副部級以上領導,培養了聯想集團董事局主席柳傳志,國際GSM獎獲得者李默芳,歐洲科學院院士、著名的納米技術專家王中林,“神五”和“神六”飛船副總設計師、“天宮一号”目标飛行器總設計師楊宏等一大批IT行業領軍人物和技術骨幹,以及數十位科研院所所長和大學校長等,為國家建設和社會進步做出了重要貢獻。

面向知識經濟和數字化時代,西安電子科技大學繼往開來,創新圖強,為把學校建成一所特色鮮明、研究型、開放式,國内一流、國際知名的高水平大學而不懈奮鬥!

其它相關

根據學校新規劃,至2013年,西安電子科技大學長安校區包括本科生和部分研究生。

上一篇:賽依達家紡

下一篇:中山醫科大學中山眼科中心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