螺旋體

螺旋體

生物學術語
螺旋體(Spirochaeta)細長、柔軟、彎曲呈螺旋狀的運動活潑的單細胞原核生物。全長3~500微米,具有細菌細胞的所有内部結構。由核區和細胞質構成原生質圓柱體,柱體外纏繞着一根或多根軸絲。軸絲的一端附着在原生質圓柱體近末端的盤狀物上,原生質圓柱體和軸絲都包以外包被,軸絲相互交疊并向非固着端伸展,超過原生質圓柱體,類似外部的鞭毛,但具外包被。用暗視野顯微鏡觀察含活菌的新鮮标本,可看到運動活潑的螺旋體。運動有三種類型:繞螺旋體的長軸迅速轉動、細胞屈曲運動以及沿着螺旋形或盤旋的線路移動。橫斷分裂繁殖;化能異養;好氧、兼性厭氧或厭氧;自由生活、共栖或寄生,有些種是緻病菌。
  • 中文名:螺旋體
  • 外文名:Spirochaeta
  • 别名:
  • 界:細菌界
  • 形狀:細長、柔軟、彎曲呈螺旋狀

主要内容

螺旋體是細長、柔軟、彎曲呈螺旋狀的運動活潑的原核單細胞生物。全長3~500微米,不能通過細胞濾器,具有細菌細胞的所有内部結構。在生物學上的位置介于細菌與原蟲之間醫|學教育網搜集整理,螺旋體廣泛分布在自然界和動物體内。

基本簡介

在生物學上的位置介于細菌與原蟲之間。它與細菌的相似之處是:具有與細菌相似的細胞壁,内含脂多糖和胞壁酸,以二分裂方式繁殖,無定型核(屬原核型細胞),對抗生素敏感;與原蟲的相似之處有:體态柔軟,胞壁與胞膜之間繞有彈性軸絲,借助它的屈曲和收縮能活潑運動,易被膽汁或膽鹽溶解。在分類學上由于更接近于細菌而歸屬在細菌的範疇。

螺旋體廣泛分布在自然界和動物體内,分5個屬:包柔氏螺旋體屬(Borrelia),又名疏螺旋體屬、密螺旋體屬(Treponema)、鈎端螺旋體屬(Leptospira)、脊螺旋體屬(Cristispira)、螺旋體屬(Spirochaeta)。前三屬中有引起人患回歸熱、梅毒、鈎端螺旋體病的緻病菌,後二屬不緻病。

科屬介紹

·疏螺旋體屬(borrelia)

有5~10個稀疏而不規則的螺旋,其中對人緻病的有回歸熱螺旋體及奮森氏螺旋體,前者引起回歸熱,後者常與棱形杆菌共生,共同引起咽峽炎,潰瘍性口腔炎等。

·密螺旋體屬(treponema)

有8~14個較細密而規則的螺旋,對人有緻病的主要是梅毒螺旋體、雅司螺旋體、品他螺旋體,後二亦通過接觸傳播但不是性病。

·鈎端螺旋體屬(leptospira)

螺旋數目較多,螺旋較密,比密螺旋體更細密而規則,菌體一端或兩端彎曲呈鈎狀,本屬中有一部分能引起人及動物的鈎端螺旋體病。

種類介紹

·回歸熱螺旋體

回歸熱螺旋體(Borreliarecurrentis)引起回歸熱,以節肢動物為媒介而傳播。回歸熱是一種以周期性反複發作為特征的急性傳染病。該螺旋體為疏螺旋體屬,引起人類疾病的有兩種。一為回歸熱螺旋體,以虱為傳播媒介,引起流行懷回歸熱,國内流行主要是該種回歸熱。二是杜通氏螺旋體,以蜱為傳播媒介,引起地方性回歸熱,國内少見。

·奮森氏螺旋體

奮森氏螺旋體(Borreliavincenti)屬于疏螺旋體,寄居在人類口腔中,一般不緻病,當機體抵抗力降低時,常與寄居在口腔的梭杆菌協同引起奮森氏咽峽炎、齒龈炎等。

·Lyme病螺旋體

Lyme病螺旋體(Lymediseasespirochete)是疏螺旋體的一種,引起以紅斑性丘疹為主的皮膚病變。是以蜱為傳播媒介,以野生動物為儲存宿主的自然疫源性疾病。該螺旋體是70年代分離出的新種,屬于疏螺旋體中最長(20~30um)和最細(0.2~0.3um)的一種螺旋體。

梅毒螺旋體

梅毒螺旋體(TreponemaPallidun)是梅毒的病原體,因其透明,不易着色,故又稱蒼白螺旋體。梅毒是一種廣泛流行的性病,近幾年在中國發病率又有所回升。

一、生物學特性

梅毒螺旋體細長,5~15×0.1~0.2um,形似細密的彈簧,螺旋彎曲規則,平均8~14個,兩端尖直。電鏡下顯示梅毒螺旋體結構複雜,從外向内分為:外膜(主要由蛋白質、糖及類脂組成)、軸絲(主要由蛋白質組成)、圓柱形菌體(包括細胞壁、細胞膜及胞漿内容物);一般染料不易着色。梅毒螺旋體有生活發育周期,分為顆粒期、球形體期及螺旋體期,平均約30小時增殖一代,發育周期與所緻疾病周期、隐伏發作及慢性病程有關。梅素螺旋體抗原分為三類:

1.螺旋體表面特異性抗原:刺激機體産生特異的凝集抗體及密螺旋體制動或溶解抗體,後者加補體可溶解螺旋體。

2.螺旋體内類屬抗原:可産生補體結合抗體,與非病原性螺旋體有交叉反應。

3,螺旋體與宿主組織磷脂形成的複合抗原:當螺旋體侵入組織後,組織中的磷脂可粘附在螺旋體上,形成複合抗原,此種複合抗原可刺激機體産生抗磷脂的自身免疫抗體,稱為反應素(Aegagin),可與牛心肌或其他正常動物心肌提取的類脂質抗原起沉澱反應(康氏試驗)或補體結合反應(華氏試驗)。

1981年,Fieldsteel等采用棉尾兔單層上皮細胞,在微氧條件下培養成功,在人工培養基上尚不能培養。

梅素螺旋體對溫度、幹燥均特别敏感,離體幹燥1~2小時死亡,41℃中1小時死亡,對化學消毒劑敏感,1~2%石炭酸中數分鐘死亡,對青黴素、四環素、砷劑等敏感。

二、緻病性與免疫性

人是梅毒的唯一傳染源,由于感染方式不同可分先天性梅毒和後天性梅毒。前者是患梅毒的孕婦經胎盤傳染給胎兒的;後者是出生後感染的,其中95%是由性交直接感染,少數通過輸血等間接途徑感染。

先天性梅毒又稱胎傳梅毒。梅毒螺旋體經胎盤進入胎兒血循環,引起胎兒全身感染,螺旋體在胎内兒髒(肝、脾、肺及腎上腺)及組織中大量繁殖,造成流産或死胎,如胎兒不死則稱為梅毒兒,會出皮膚梅毒瘤、骨膜炎、鋸齒形牙、神經性耳聾等症狀。

後天獲得性梅毒表現複雜,依其傳染過程可分為三期:

初期梅毒:梅毒螺旋體侵入皮膚粘膜約三周後,在侵入局部出現無痛性硬結及潰瘍,稱硬性下疳。局部組織鏡檢可見淋巴細胞及巨噬細胞浸潤。下疳多發生于外生殖器,其潰瘍滲出物含有大量梅毒螺旋體,傳染性極強。下疳常可自然愈合,約2~3個月無症狀的隐伏期後進入第二期。

二期梅毒:此期的主要表現為全身皮膚粘膜出現梅毒疹,全身淋巴結腫大,有時亦累及骨、關節、眼及其他器官。在梅毒疹及淋巴結中有大量螺旋體。不經治療症狀一般可在3周~3個月後自然消退而全愈;部分病例經隐伏3~12個月後可再發作。二期梅毒因治療不當,經過5年或更久的反複發作,而進入三期。

三期梅毒:主要表現為皮膚粘膜的潰瘍性損害或内髒器官的肉芽腫樣病變(梅毒瘤),嚴重者在經過10~15年後引起心血管及中樞神經系統損害,導緻動脈瘤、脊髓痨及全身麻痹等,此期的病竈中螺旋體很少,不易檢出。

一、二期梅毒又統稱為早期梅毒,此期傳染性強而破壞性小。三期梅毒又稱為晚期梅毒,該期傳染性小,病程長、而破壞性大。

目前尚未證明梅毒螺旋體内毒素或分泌外毒素,其緻病機理尚不清楚,可能與螺旋體對宿主細胞的直接損害及Ⅲ、Ⅳ型變态反應有關。

梅毒的免疫是有菌免疫,以細胞免疫為主,體液免疫隻有一定的輔助防禦作用,意義不大。當螺旋體從體内清除後仍可再感染梅毒,而且仍可出現一期梅毒症狀。此病周期性潛伏與再發的原因可能與體内産生的免疫力有關,如機體免疫力強,螺旋體能變成顆粒形或球形,在體内一些部位潛伏起來,一旦機體免疫力下降,螺旋體又可侵犯體内某些部位而複發。

三、微生物學檢查

(一)檢查螺旋體,采取初期及二期梅毒硬性下疳、梅毒疹的滲出物等,用暗視野或墨汁顯影,如查見有運動活潑的密螺旋體即可診斷。

(二)血清學檢查

1.非螺旋體抗原試驗:是用正常牛心肌的心類脂(Cardiolipin)作為抗原,檢測病人血清中的反應素。國際上常用性病研究實驗室(UDRL)的玻片試驗法;該法是一種簡單的玻片沉澱試驗,試劑及對照已标準化。另外,還可用不加熱血清反應素試驗(USR),其抗原是UDRL抗原的改良,敏感性和特異性與UDRL相似。反應素在第一期梅毒病變出現後1~2周就可測出,第二期陽性率幾乎達100,第三期陽性率較低。本試驗所用抗原是非特異的,檢測的抗體時應排除假陽性反應,結合病史,臨床表現及多次的試驗結果進行分析。

2.螺旋體抗原試驗:抗原為梅毒旋體,以檢測血清中的特異性抗體,該試驗特異性高,目前常用下述兩種方法。

(1)熒光密螺旋體抗體吸收試驗(FTA~ABS):為間接熒光抗體法,其敏感性及特異性均高,常用于梅毒的早期診斷。

(2)梅毒螺旋體制運試驗(TPI):用來檢測血清中是否存在抑制螺旋體活動的特異性抗體。用活梅毒螺旋體(Nichol株)加病人新鮮血清,35℃培養16小時,同法作正常血清對照,然後用暗視野顯微鏡觀察活動的螺旋體數目,如試驗标本活動的螺旋體數目小于或等于對照血清标本内的40%,即為陽性。

四、防治原則

梅毒是一種性病,預防的主要措施是加強衛生宣傳教育和社會管理,目前尚無疫苗預防。對病人應早診、早治,現多采用青黴素3個月~1年,以血清中抗體陰轉為治愈指标。

疾病介紹

·端螺旋體病是什麼

端螺旋體病是一種由端螺旋體屬細菌引起的疾病,可感染人類和動物。這種細菌在全世界廣泛存在,尤其是在降雨量多的熱帶國家。它可在淡水、潮濕的土壤、植物和淤泥存活很久。大雨後的洪水有助将細菌在周圍環境傳播。

端螺旋體病對戶外工作或需接觸動物的人士構成職業病風險,對遊玩人士亦會造成威脅,包括露營、在受污染的湖和河流進行水上運動,例如遊泳、涉水和乘筏子的旅客。

疾病潛伏期是2天到4個星期。病情可持續幾天到3個星期或更久。征狀包括發高燒、嚴重頭痛、冷顫、肌肉疼痛和嘔吐,亦可能出現黃疸(眼球和皮膚呈黃色)、紅眼、肚痛、腹瀉或出疹。如果病人不及早接受治理,可能會出現腎髒損傷、腦膜炎、肝髒功能衰竭和呼吸困難;有些罕見的例子更會導緻死亡。

·端螺旋體病是怎樣傳播的

人類會經由受感染動物(尤其是齧齒目動物)尿液污染的水、食物或泥土而受到傳染,例如食用受污染的食物、飲用受污染的水、黏膜表面(譬如眼睛或鼻子)或有傷口的皮膚接觸到污染物。端螺旋體病是不會在人與人之間傳播。

·怎樣預防端螺旋體病

旅客有可能在熱帶國家進行戶外運動時受到感染。采取以下措施可減少風險:避免接觸可能受感染動物(尤其是齧齒目動物)尿液污染的淡水、淤泥和植物。當進行可能接觸受污染水源的消遣活動或工作時,應穿上保護衣物,譬如防水靴子。

·怎樣醫治端螺旋體病

抗生素可治療端螺旋體病,患者應盡快接受治療。病情嚴重者或須留院治理,接受抗生素靜脈注射和其它支援治理。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