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童

蘇童

中國當代男作家
蘇童,原名童忠貴,中國當代著名作家。1980年考入北京師範大學中文系。代表作包括《園藝》、《紅粉》、《妻妾成群》、《河岸》和《碧奴》等。[1]1980年,考入北京師範大學中文系。1983年,開始發表作品。1985年,發表小說《1934年的逃亡》。1988年,發表小說《妻妾成群》。2013年,出版長篇小說《黃雀記》。2015年8月16日,憑借長篇小說《黃雀記》獲第九屆茅盾文學獎。2016年12月,任中國作家協會第九屆全國委員會委員。2018年,出版《好好讀書:名家給年輕人的讀書課》。2019年,長篇小說《黃雀記》入選“新中國70年70部長篇小說典藏”
    中文名:蘇童 外文名: 别名: 民族:漢族 出生地:江蘇蘇州 畢業院校:北京師範大學 職業:文學、編輯 代表作品:《1934年的逃亡》 主要成就:第三屆英仕曼亞洲文學獎 性别:男

人物經曆

蘇童喜歡“新潮”,曾在其中盡情暢遊。也喜歡“傳統”,喜歡中國的曆史風雲。

1963年,出生于江蘇蘇州。1966年5月,文化大革命全面發動,這一時期的經曆對他後來的“文革”背景說産生了影響。1969年,開始就讀于齊門小學。

1972年,患上了嚴重的腎炎和并發性敗血症,不得不休學在家,生病的痛苦因素使他便嘗到了恐懼死亡的滋味,這種童年時對死亡的體驗使得他的作品中總是彌漫着一種生命的脆弱和不确定性,以及人對死亡恐懼的氛圍。

1975—1980年,在蘇州市第三十九中學就讀,功課不錯,作文得到老師賞識。1980年,考取北京師範大學中文系,開始大量寫詩,後來轉為寫小說,但總是被退稿。

1983年,在《飛天》第四期發表了處女作組詩(以本名童忠貴發表),在《星星》詩刊發表組詩《松潘草原離情》,在《青春》雜志發表短篇小說《第八個是銅像》。

1985年底,被《鐘山》雜志招納到麾下,成為《鐘山》雜志最年輕的編輯;同年,短篇小說《桑園留念》發表在《北京文學》第二期,這篇小說被蘇童認為是自己第一部真正意義上的小說;同年,在《收獲》的第五期發表《1934年的逃亡》而一舉成名,成為先鋒小說的領軍人物之一。

1988年9月,小說集《一九三四年的逃亡》由上海社會科學出版社出版;同年,在《收獲》雜志發表小說《妻妾成群》。

20世紀90年代之後開始創作長篇小說。1990年,加入中國作家協會。1992年,《妻妾成群》被張藝謀改編成電影《大紅燈籠高高挂》;同年,獲得莊重文文學獎。1996年,發表長篇小說《米》。1997年,出版長篇小說《菩薩蠻》。1998年,參加意大利都靈舉辦的題為“為何寫作”的學術研讨會。

2002年,出版長篇小說《蛇為什麼會飛》。2003年8月,出席由新加坡舉辦的兩年一度的新加坡“作家節”,并于8月23日開展講座并發表了演講;同年,任新加坡金筆獎評委。

2004年3月,作為由27人組成的“中國作家團”成員之一,赴法國參加2004年的法國圖書沙龍;同年,參加同濟大學作家周“文學與人文關懷”大型文學對話會,并出版長篇小說《紅粉》與長篇小說《武則天》。2005年,出版長篇小說《我的帝王生涯》。

2006年3月,與約翰·班維爾(JohnBanville)謝默斯·希尼(SeamusHeaney)等四十餘位中外作家出席以英語為主要語言的“Man香港國際文學節”;同年,小說《碧奴》在北京國際圖書博覽會(BIBF)首發,這是全球首個同步出版項目“重述神話”中的首部中國神話作品,随後在全球十五個國家推出,蘇童憑借該小說獲得華語文學傳媒大獎2006年度傑出作家”提名,參加在北京大學召開“蘇童新作《碧奴》學術研讨會”;同年,第一屆中國作家富豪榜發布,以九百萬元的版稅收入列作家富豪榜第四位,引發廣泛關注。

2007年7月,參加“中德·名城·名家·名作”城市推廣交流活動,和德國文學家米歇埃爾·羅斯博士為兩國代表,互訪兩個半月;同年,應歌德學院邀請去萊比錫做住市作家,在萊比錫生活了三個月,并作有《萊比錫日記》,這次德國行成為了蘇童在德國的美好的經曆,《河岸》也正是在這期間開始動筆的。

2009年,出版長篇小說《河岸》,獲第三屆英仕曼亞洲文學獎和第八屆華語文學傳媒大獎年度傑出作家獎。2010年,憑借短篇小說《茨菰》獲得第五屆魯迅文學獎。

2013年,删改版的長篇小說《黃雀記》在《收獲》(2013年第3期)發表;同年,足本的《黃雀記》由作家出版社出版。2015年3月21日,成為北京師範大學第四位駐校作家。2015年8月16日,憑借長篇小說《黃雀記》獲第九屆茅盾文學獎。

2018年,出版合著《好好讀書:名家給年輕人的讀書課》。2019年9月23日,長篇小說《黃雀記》入選“新中國70年70部長篇小說典藏”;同年,憑借短篇小說《瑪多娜生意》獲得百花文學獎。

2021年2月,擔任第一屆鳳凰文學獎評委。8月,以朗讀者的身份參與中央廣播電視總台文化類綜藝節目《朗讀者第三季》。

個人生活

蘇童的父親是市裡的公務員,在市裡的一個機關上班;母親在水泥廠當工人,1990年去世。

1987年,蘇童與中學同學魏紅結婚。1989年2月,蘇童的女兒童天米出生。

主要作品

中、短篇小說

20世紀80年代

作品名稱

發表時間

發表刊物

《第八個銅像》

1983年

《青春》第七期

《空地上的陽光》

1984年

《青年作家》第四期

《白洋澱紅月亮》

1986年

《鐘山》第一期

《祖母的季節》

1986年

《十月》第四期

《桑園留念》

1987年

《北京文學》第二期

《飛越我的楓楊樹故鄉》

1987年

《上海文學》第二期

《一九三四年的逃亡》

1987年

《收獲》第五期

《算一算屋頂下有幾個人》

1987年

《鐘山》第五期

《藍白染坊》

1987年

《花城》第五期

《故事:外鄉人父子》

1987年

《北京文學》第八期

《喪失的挂花生之歌》

1987年

《作家》第八期

《周梅森的現在進行時》

1988年

《中國作家》第二期

《乘滑輪車遠去》

1988年

《上海文學》第三期

《水神誕生》

1988年

《中外文學》第三期

《死無葬身之地》

1988年

《中外文學》第三期

《你好,養蜂人》

1988年

《北京文學》第四期

《井中男孩》

1988年

《花城》第五期

《怪客》

1988年

《作家》第五期

《祭奠紅馬》

1988年

《中外文學》第五期

《罂粟之家》

1988年

《收獲》第六期

《平靜如水》

1989年

《上海文學》第一期

《雜貨店的女人》

1989年

《時代文學》第二期

《儀式的完成》

1989年

《人民文學》第三期

《舒農或者南方生活》

1989年

《鐘山》第三期

《逃》

1989年

《青年文學》第三期

《南方的堕落》

1989年

《時代文學》第五期

《妻妾成群》

1989年

《收獲》第六期

20世紀90年代

作品名稱

發表時間

發表刊物

《已婚男人楊泊》

1990年

《作家》第四期

《棉花地、稻草人》

1990年

《青春》第四期

《婦女生活》

1990年

《花城》第五期

《女孩為什麼哭泣》

1990年

《時代文學》第五期

《狂奔》

1991年

《鐘山》第一期

《我的棉花、我的家園》

1991年

《作家》第一期

《吹手向西》

1991年

《上海文學》第二期

《另一種婦女生活》

1991年

《小說界》第四期

《離婚指南》

1991年

《收獲》第五期

《像天使一樣美麗》

1991年

《小說林》第六期

《木殼收音機》

1991年

《人民文學》第七、八期

《西窗》

1992年

《漓江》春号第一期

《十九間房》

1992年

《鐘山》第三期

《回力牌球鞋》

1992年

《作家》第四期

《沿鐵路行走一公裡》

1992年

《時代文學》第五期

《來自草原》

1992年

《芳草》第五期

《園藝》

1992年

《收獲》第六期

《刺青時代》

1993年

《作家》第一期

《燒傷》

1993年

《花城》第一期

《一個朋友在路上》

1993年

《上海文學》第一期

《狐狸》

1993年

《小說家》第二期

《仄呢絨鴨舌帽》

1993年

《小說家》第二期

《第五條路》

1993年

《新生界》第四期

《紙》

1993年

《收獲》第六期

《與啞巴結婚》

1994年

《花城》第二期

《什麼是愛情》

1994年

《江南》第三期

《美人失蹤》

1994年

《作家》第三期

《小莫》

1994年

《大家》第三期

《民豐裡》

1994年

《啄木鳥》第四期

《肉聯工廠的春天》

1994年

《收獲》第五期

《橋邊茶館》

1994年

《青年文學》第七期

《一個叫闆墟的地方》

1994年

《青年文學》第七期

《一朵雲》

1994年

《山花》第十期

《飼養公雞的人》

1995年

《鐘山》第一期

《那種人》(二篇)

1995年

《花城》第三期

《種了盆仙人掌》

1995年

《特區文學》第三期

《十八相送》

1995年

《芙蓉》第四期

《把你的腳捆起來》

1995年

《上海文學》第五期

《蝴蝶與棋》

1995年

《大家》第五期

《三盞燈》

1995年

《收獲》第五期

《親戚們談論的事情》

1995年

《大家》第六期

《玉米爆炸記》

1995年

《長江文藝》第七、八期

《花生牛軋糖》

1995年

《湖南文學》第七、八期

《流行歌曲》

1995年

《廣州文藝》第八期

《棚車》

1995年

《東海》第九期

《小貓》

1995年

《東海》第九期

《犯罪現場》

1996年

《花城》第一期

《霍亂》

1996年

《天涯》第一期

《公園》

1996年

《作家》第一期

《表姐來到馬橋鎮》

1996年

《萌芽》第一期

《聲音研究》

1996年

《收獲》第二期

《紅桃Q》

1996年

《收獲》第三期

《新天仙配》

1996年

《收獲》第三期

《灼熱的天空》

1996年

《大家》第五期

《世界上最荒涼的動物園》

1996年

《山花》第六期

《兩個廚子》

1996年

《收獲》第六期

《天使的糧食》

1996年

《北京文學·精彩閱讀》第十一期

《告訴他們,我乘白鶴去了》

1997年

《收獲》第一期

《海灘上的一群羊》

1997年

《上海文學》第三期

《神女峰》

1997年

《小說家》第四期

《八月日記》

1997年

《雨花》第九期

《他母親的兒子》

1997年

《雨花》第九期

《小偷》

1998年

《收獲》第二期

《過渡》

1998年

《人民文學》第三期

《人造風景》

1998年

《十月》第五期

《開往瓷廠的班車》

1998年

《花城》第六期

《群衆來信》

1998年

《收獲》第五期

《向日葵》

1999年

《大家》第一期

《拱豬》

1999年

《上海文學》第一期

《古巴刀》

1999年

《作家》第一期

《水鬼》

1999年

《收獲》第一期

《巨嬰》

1999年

《大家》第二期

《你丈夫是幹什麼的》

1999年

《大家》第三期

《新時代的白雪公主》

1999年

《大家》第四期

《肉身凡胎的世界》

1999年

《東海》第五期

《獨立縱隊》

1999年

《大家》第五期

《奸細》

1999年

《大家》第六期

《天賜的親人》

1999年

《青年文學》第八期

《大氣壓力》

1999年

《人民文學》第十期

《馴子記》

1999年

《鐘山》第四期

2000年以後

作品名稱

發表時間

發表刊物

《一棵歪歪斜斜的樹》

2000年

《短篇小說》第一期

《露天電影》

2000年

《科技緻富向導》第一期

《遇見司馬先生》

2000年

《鐘山》第五期

《白楊和白楊》

2000年

《作家》第七期

《七三年冬天的一個夜晚》

2000年

《天涯》第七期

《桂花連鎖集團》

2000年

《收獲》第二期

《傘》

2001年

《收獲》第一期

《女同學們二三事》

2001年

《花城》第四期

《小舅理生》

2002年

《山花》第七期

《點心》

2002年

《書城》第十期

《白雪豬頭》

2002年

《鐘山》第一期

《人民的魚》

2002年

《北京文學》第九期

《茨菰》

2007年

《鐘山》第四期

《香草營》

2010年

《小說月報》第八期

《瑪多娜生意》

2017

《中華文學選刊》第三期

長篇小說

作品名稱

出版時間

出版社

《米》

1996年

江蘇文藝出版社

《菩薩蠻》

1997年

上海文藝出版社

《蛇為什麼會飛》

2002年

雲南人民出版社

《紅粉》

2004年

上海文藝出版社

《武則天》

2004年

上海文藝出版社

《我的帝王生涯》

2005年

上海文藝出版社

《碧奴》

2006年

重慶出版社

《河岸》

2010年

人民文學出版社

《黃雀記》

2013年

作家出版社

散文集

作品名稱

出版時間

出版社

《捕捉陽光》

1996年

上海書店出版社

《尋找燈繩》

1995年

江蘇文藝出版社

《河流的秘密》

2009年

作家出版社

其他作品

出版年份

出版社

《好好讀書:名家給年輕人的讀書課》(合著)

2018年

北京聯合出版社

創作特色

主題思想

少年創傷

蘇童往往不完整地描寫少年的生活,即描寫少年生活中的幾個點或是一個階段,而且這些都是圍繞着成長的話題。蘇童感受最深的是從少年步入成年這個重要階段,也是包含着無盡話題的部分。蘇童筆下的成長故事多半是充滿了遺憾、痛苦、憂傷的,很少看到成長給人帶來的希望和愉悅,成長在他筆下的孩子們眼中似乎并不怎麼讓人羨慕。他筆下的的少年很少能在成長中感受到生命的動力,相反,他們多表現出來一種過早的生命的萎縮、青春的凋謝。

蘇童不僅要記錄童年生活,更傾注了他的個人體驗。作家憂郁而充滿想象力的童年可能對生活有過許多美好的想象,但是疾病的折磨又使他不能盡情地享受童年的樂趣,他深深地體會到不快樂的童年是很大的遺憾。所以他的以少年成長為主題的作品除了自由的生活,更多的是難以忘懷的傷痛。

蘇童的筆下青春顯示出殘酷,除了受到成人世界的各種有意無意的、心靈的傷害,有一種傷害是要單獨拿出來讨論的,那就是肉體的傷害,并且這種傷害不僅來自成人,更有同齡人的加害者。這種肉體的傷害來的突然、強烈,甚至有時是緻命的,常常有令人戰栗的感覺。所以這種傷害不僅是在身體上,同時也烙印在他們的心裡。

女性悲劇

蘇童往往讨論現實生活中女性與男性的複雜關系。作者把寫作重點放在了女性身上,表現她們各自的地位、權力、欲望、為了維護自己的地位采取的各種手段、她們的結局,作者通過對她們之間的關系的表現來更深層地女性挖掘的命運。作者也意不在于表現封建制度壓迫下的痛苦命運,抨擊舊社會的黑暗,抒發女性身不由己的哀怨,而是關注女性自身在人生的戰場上的姿态,通過揭示出女性的真實處境,昭示了女性在傳統社會罩悲劇生活的必然性。

人性暴力

蘇童很喜歡在小說中談論人性,尤其喜歡談人性中的負面因素,經常把筆觸伸向人性惡那裡。如果說人性本無善惡之分,那麼人性應該朝向善惡兩面,可是在蘇童的小說中很多人物不是可惡,就是可恨。暴力是蘇童特别喜歡說的話題,他的小說中到處充斥着着暴力,書中人物經常遭受暴力的威脅。暴力可以很好地表現蘇童人性惡的觀念,在很多作品裡暴力是推動故事發展的動力,那些人們頻繁地使用着暴力,不僅僅是大人,還有孩子。蘇童的小說中與暴力聯系最為緊密的就是複仇,人性在仇恨的壓榨下隻剩下了冷酷和暴力,暴力是最徹底的複仇方式,是蘇童小說中人物的首選。蘇童在他的作品中寫了不少複仇的故事,但是在這裡少了傳統複仇文學所負載的各類崇高意義。某種意義上講仇恨隻是作者的刻意安排的動機,作者認為暴力就是人的本性,隻要有一點動因就會一發不可收。在他的作品中,人們會看到很多無端的仇恨,或者為了一點仇恨就展開瘋狂的報複。

藝術手法

童年視角

正是童年的所見所聞,讓蘇童“少年老成”。當他開始寫作時,意識到童年經曆的重要性,因此,童年視角是蘇童小說裡一直運用的手法,往往不通過社會學的意識,不是通過成年人的世界觀,更不是刻意模仿孩子的眼睛,而以是最原始的小說創作的契機,寫碎片式的東西。蘇童認為童年生活其實一直在人們身上延續甚至成長,并把童年生活視為他寫作的最大秘密。

新曆史小說

新曆史主義認為,曆史是人類對曆史的“書寫”,是由檔案或文本組成的東西。因為這樣的“書寫”,曆史就打上了濃厚的個人色彩,其客觀性必然受到質疑,甚至曆史就是表達不同集團利益的話語。因此,曆史不但不是對曆史事件的真實記錄,反而與文學一樣總體上也是虛構。緣于這樣的理解,新曆史主義小說所描寫的曆史都是小說家們虛拟或假想的曆史,或者說他們把筆下的生活披上了一件“曆史”的外衣,即使是真實的曆史事件在作品中往往也隻是一些無關緊要的點綴。如蘇童長篇小說《我的帝王生涯》裡所寫的燮國宮廷,就是他“随意搭建的宮廷”,所寫的故事也是他“按自己喜歡的配方勾兌的曆史故事”。在這裡,曆史僅僅是一件外衣,一個襯托人物表演的布景,他的目的是以曆史為道具,描寫、探索人性中複雜的方面。蘇童的《妻妾成群》也是新曆史小說最的代表作品之一,一夫多妻制生成的封建家庭内部互相傾軋的人生景象及相應的生存原則,是這篇小說的核心意念。由于整個小說基本上是以頌蓮的單一視點來叙事,蘇童因而得以施展了他那種非常細膩精微的文字魅力,他善于捕捉女性身心的微妙感受,在生存景象的透視中融入深邃的人性力量。

先鋒特征

對蘇童而言,打破的故事,分裂的故事,零碎的、不整合的故事,都曾經是他在叙述上的樂趣,但後來他漸漸地認為,應該從對“西方”的模仿和依賴中走出來,開始嘗試建立自己的言說方式。從《妻妾成群》開始,他往後退了兩步,而不是再往前進。他不再對對小說形式上的探索熱情飽滿,而往後走是走到傳統民間中,可以将這種寫作方式稱為“舊瓶裝新酒”。所謂“舊瓶”,指的是小說的物質外殼,或者說,是小說的形式;但是如前所述,蘇童小說并不是對“舊瓶”的原樣複制。所謂“新酒”,指的是小說的精神内涵,這部分恰恰是蘇童小說“退一步海闊天空”的價值所在。“舊瓶裝新酒”雖然放棄了小說的形式實驗,卻仍然是對小說技術的看重。

古典精神

蘇童的很多小說都表現出對“中國古老的故事原型”進行再創造的“虛構的熱情”。在這些故事中,依稀可見那些沉澱在中國人集體記憶中的故事元素,在剪輯、拼貼和重組之後舊貌換新顔。這些故事熱鬧、絢爛、腐朽甚至不乏詭異,同時也襯出小人物的世俗生活的底子,如《紅粉》是一個關于妓女與恩客之間情感糾葛的古老故事,每個人物對生活的選擇隻是單純地想把日子過得舒服些;《婦女生活》和《另一種婦女生活》可以視為“妻妾成群”的另一種表達,隻是女人之間的算計鬥狠不是為了争寵,而是為了出口惡氣或者其他什麼緣由;《園藝》則是一個包括了夫妻怄氣、逆子出走、金屋藏嬌、死于非命等混雜主題的故事,如同一份休閑小報的社會新聞版。這些故事發生在不同的年代,卻與這些年代的大事件無關,讀者看到的是一群小人物生活在鬥大的屋檐下,鬥鬥嘴,罵罵街,吹吹牛,做做白日夢,争點蠅頭小利,甚至有時也會冒冒險,進而演繹出各色故事。

人物形象

女性形象

蘇童的女性描寫之所以突出,首先,他在一部小說中完全把女性當作主角,注重表現女性與女性構成的世界,她們不再隻是男性主人公的配角。作者展現她們的生存邏輯。其次,對她們的描寫常常越過社會道德的界限,把她們放在某種困境中,讓她們為了生存和各種欲望在有限的環境中争奪,從而展示出她們的本性。其實這種人性的展露,無論男人和女人都有,隻是女性這個群體有它自己不同于男性的生存文化。所以可以看到他筆下的女性多是妖豔、狡詐、虛榮、嫉妒的。女性的世界也是充滿嫉妒、偷窺、傷害和恐懼,她們得時刻提防來自其他女性的暗算。她們狠毒、善妒、自私、乖戾、絕望,她們不再是傳統故事中的賢妻良母、貞潔烈婦。她們極易同情對方也極易充滿仇恨,她們之間既相互需要又水火不容。

蘇童筆下的女性往往有一種絕望、凄苦、孤寂,沉重得令讀者深感壓抑與窒息。小說《妻妾成群》中描述了頌蓮由一個女學生變成大戶陳家四姨太,漸漸溶入陳家大院的争風吃醋中,目睹陳家女人的一個一個的悲慘命運,最終連自己也變成了瘋子;《紅粉》中的秋儀和小萼由“茫茫世界難以改變”的姐妹關系,因為一個男人而變成不共戴天的仇人;《婦女生活》中的娴,錯誤的把解放自己的使命寄托在一個主導她的男人身上,以至于在男人短暫的溫情中走完了自己心酸而坎坷的一生;《茨菰》中被家人要求“換婚”的女孩,在經曆過城裡生活之後,還是無奈地回到農村,嫁給了當初要嫁的那個患有羊癫瘋的丈夫等。這些角色有類似的心性,同樣的命運。

小人物形象

蘇童的小說以小人物為主人公,以日常生活為表現領域。表現人生存的苦惱,表現他們精神的追尋和失落。他們既有渾渾噩噩的一面,也有不乏清醒、善良的一面,他們不考慮生活的意義,隻關心怎麼生活。比如《妻妾成群》中的女學生頌蓮沒有像《青春之歌》中的林道靜那樣叛逃家庭追求革命,她很實際,心甘情願地做了有錢人家的姨太太,并且主動自覺地加入了妻妾之争。書寫小人物時,蘇童的叙述語言平和、冷靜而舒緩,并且往往不把小人物塑造成一個簡單的受壓迫受侮辱的弱小形象。

少年形象

蘇童在小說中塑造了一批十五六歲的香椿樹街少年。生活在“香椿樹”這條中國南方某城市城北的街上的少年們,既單純又複雜,既強悍又脆弱,既天真又邪惡,既充實又無聊。如《金魚之亂》中的“我”、阿福;《乘滑輪遠去》中的貓頭;《桑園留念》中的我、肖弟、毛頭;《舒家兄弟》中的舒農、舒工;《城北地帶》中的小拐等。他們生活在20世紀60年代末70年代初,雖然生活在文革時期的中國南方,反叛、迷茫、少年時代的困頓彷徨、青春期的無奈與無所顧忌,同時他們也是孤獨無助的一群孩子。

蘇童在小說中透過少年心理狀态的輻射,構成一幅奇妙的生命景觀。少年們具有雙向的特質:單純性和被動性。一方面,他們有着單純的精神向往和純淨的憧憬,未被成人化、世俗化、異化,但是,另一方面,他們始終不是一群有主動能力的強悍者,常處于被動的尴尬處境,在紛繁複雜的成人世界裡,他們無奈地反抗,卻一無所獲。

自然人生

在許多朋友眼中,蘇童雖近不惑,但仍是個聽話的大孩子。兒時聽父母的,病時聽醫生的,在校聽老師的,單位聽領導的,與朋友相處聽朋友的。一次,朋友向其推薦微波爐的好處後,其當即花一千多元抱了一台,用了兩天,說“燒出來的菜不好吃”,賠了兩百元再讓人。其是一個不好為人師,謹言慎語的人。其像歐也妮·葛朗台清點匣子裡的金币一樣,清點自己的語言。其信條是“情願不說話,絕不亂說話;情願少說話,也不願說錯話”。其十分珍惜友情。在為人方面,其還說:“要理解那些對你搖頭或不屑一顧的人。”

在閱讀上,其崇尚福克納、海明威、馬爾克斯、博爾赫斯和塞林格,拒絕金庸和瓊瑤,但偏愛福爾摩斯之類的偵探小說。其不否認,其閱讀帶有某種功利色彩,向大師們學習語言,激發自己的豐富想象,促進自己的創作。其反對目前圖書市場的炒作行為,指出那也是泡沫經濟。其固執地認為,作家讀者群的多少,是作家自己“寫”出來的。一個作家隻能為自己的讀者群而寫,而不為所有的讀者,因此其創作思路絕不為讀者的興趣而牽着鼻子走。

獲獎記錄

1992年獲莊重文文學獎。

2009年《河岸》獲第

三屆英仕曼亞洲文學獎。

2010年獲第八屆華語文學傳媒大獎年度傑出作家獎,《茨菰》獲第五屆魯迅文學獎。

2010年短篇小說《香草營》,獲《小說月報》第十四屆百花獎。

2010年蘇童憑《河岸》獲“年度傑出作家”。

2012年蘇童《香草營》獲第二屆郁達夫文學獎短篇小說提名獎。

2013年獲“江蘇省2013中華文化人物”。

2014年蘇童獲首屆“騰訊書院文學獎”。

2015年蘇童獲茅盾文學獎,獲獎作品《黃雀記》

2017年第十七屆百花文學獎短篇小說獎《萬用表》

2018年第五屆汪曾祺文學獎《萬用表》

2019年第十八屆百花文學獎短篇小說獎《瑪多娜生意》

人物評價

蘇童是一個安靜的寫作者,他始終保持着一份平靜的心情,平靜的生活,他自稱是“老農”,像菜農一樣種自己的地,把菜提到市場上去賣。正因為蘇童總是保持着一種靜氣,使得他的作品也變得平靜,使他獲取了一種飛躍現實、超越日常生活的躍動和鮮活的想象力,使他對人性、人心、人情能做更深的開掘,有更多的發現。(中國作協副主席,書記處書記陳建功評)

蘇童擅用隐喻的方式,以有趣的“謎面”引導讀者去揭開“謎底”。(上海市作協主席王安憶)

多年來蘇童筆耕不辍,幾乎沒有受到外界因素的幹擾,難能可貴的是,他還嘗試在自身變化中尋求突破。(江蘇省作協主席範小青評)

蘇童是一個有夢想的人,一個能在語言中創造世界的作家。他用一種溫和的叛逆、典雅的想象和語詞的感性之美,為自己建構了一個豐盈、浩大的文學王國,并由此标示出當代中國在文學虛構和精神想象上業已抵達的高度。他的小說散發着纖細的憂傷和一種近乎頹唐的美,那種黯然和心痛,一直令人難以釋懷。他的寫作,是關于靈魂的叙事,也是一門個體生命如何自我展開的學問。(第八屆華語文學傳媒大獎組委會評)

上一篇:陸三金

下一篇:陳飛宇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