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體操

藝術體操

女子競技體育項目
藝術體操(Rhythmic Gymnastics)是一項徒手或手持輕器械,在音樂伴奏下以自然性和韻律性動作為基礎的體育運動項目,也是一種藝術性較強的女子競技性體操項目。 藝術體操起源于19世紀末20世紀初的歐洲,當時歐洲教育改革與女性體育運動的發展對藝術體操的産生有很大的影響。 20世紀50年代,藝術體操得到廣泛開展,逐步發展成為一項競技動項目。1962年,國際體操聯合會把藝術體操定為獨立的女競賽項目。1963年,第1屆世界藝術體操錦标賽在匈牙利的布達佩斯舉行。此後,這項比賽每兩年舉行一次。20世紀80年代初,國際體操聯合會正式批準将藝術體操列奧林匹克運動會的競賽項目。[1]藝術體操最高組織機構是國際體操聯合會,該組織于1881年成立,總部設在瑞土利斯。該組織機構主要發展體操運動,組織國際比賽,加強體操運動員之間的友誼。
  • 中文名:藝術體操
  • 外文名:Rhythmic Gymnastics
  • 别名:新體操、現代節奏體操、韻律體操
  • 類别:體操運動

項目曆史

世界

起源

藝術體操起源于19世紀末20世紀初的歐洲,其産生與當時的教育改革及婦女體育運動發展有着密切的聯系。一些教育家、體操家、音樂家、生理學家、舞蹈家對藝術體操的發展,在理論和實踐上做出了不少貢獻。例如:瑞土教育家、聲樂家台爾克羅茲,首先把音樂與體操相結合,創造了“音樂體操”(韻律體操);德國音樂教師魯道夫·博得為婦女體操創造了極有女性特色和價值的波浪動作;德國音樂、體育教師欣裡希·梅頓提出了進行動作練習時使用輕器械;現代舞創始人伊莎多拉·鄧肯的“表現自我”的舞蹈理論與實踐;德國舞蹈家拉班的“動作體系”,均對藝術體操産生很大影響。

經過他們不斷地探索革新,才逐步形成了新的現代體操。這種新體操的特點是注重自然的全身運動,要求動作自然、流暢、優美、富于節奏,使其達到軀體、思想和心靈自然表現的藝術境界。藝術體操就是在這些理論基礎上經過長期實踐逐漸形成的。 

發展

20世紀50年代,藝術體操已傳遍世界,并成為女子的競技項目。但最初的國際性比賽并非獨立進行,而是附屬于女子競技體操比賽的團體項目中,即規定凡參加競技體操團體比賽的隊每隊除了參加競技體操比賽外,還必須參加由6-8人組成的團體輕器械韻律體操比賽。随着技術的發展,競技體操與藝術體操的差異日趨明顯,所以,1956年國際體聯決定在競技體操比賽中,取消藝術體操比賽,把兩者分開,直到1962年才正式把藝術體操作為一個獨立的女子競技項目。

1963年,匈牙利布達佩斯舉行了第1屆世界藝術體操錦标賽。

1976年,國際藝術體操評分規則公布。

1978年起,國際體操聯合會組織兩個洲際比賽,即歐洲錦标賽和四大洲際賽(亞洲、大洋洲、北美洲、和拉丁美洲),分别與世界錦标賽時間隔年份舉行。

1984年,藝術體操被列為奧運會競賽項目。

2003年,第一屆世界男子藝術體操錦标賽舉行。與女子項目不同的是,男子的通常沒有球操和棒操,但加入了棍操。

中國

1956-1958年,全國及體育院校的競技體操比賽中進行過女子六人團體輕器械體操比賽。

1978年以來,中國接連邀請國外的藝術體操隊來華進行表演,并請外國教練、專家講學,同時每年舉行全國藝術體操比賽,使得這項運動在國内日漸興起和不斷開展。

20世紀80年代初,中國藝術體操隊參加了第10屆世界藝術體操錦标賽,第一次登上了國際體壇,并在比賽中取得了第16名的成績。

1987年,在第13屆世界藝術體操錦标賽上,中國運動員取得了集體項目總分第三名,單個單套(3圈3球、6球)分别為第二名和第三名的成績。

2008年,中國隊在北京奧運會取得突破,摘得一枚集體銀牌。

命名

“藝術體操”一名是由俄文而來。但在西歐各國稱為“ Modern Rhythmic Gymnacties”,即現代節奏體操。在日本稱為“新體操”,“新”也有現代的意思。東歐各國、亞洲的朝鮮和中國都稱為“藝術體操”,而西歐、美洲各國則稱為“現代節奏體操”。1975年,國際體聯正式命名為“競技韻律體操”( Rhythmic Sportive Gymnastics)。

硬件要求

比賽場地

藝術體操比賽場地要求是長和寬均為13米的正方形場地,運動員或器械觸及了邊線,即判為出界,每出界一次将由裁判協調員從平均分中扣0.1分。 

比賽器材

藝術體操器材的種類繁多,主要包括繩、棒、球、圈和帶等。

采用麻或合成纖維制成,可染成除金、銀、銅以外的其他顔色。長短同運動員身高。兩端有小結頭,中段可纏布條或膠布。比賽由過繩跳、擺動、繞環、8字、抛接、跳躍、平衡以及各種交換繩握法等動作編排而成。

采用橡膠或軟塑料制成,可選用除金、銀、銅以外的其他顔色。比賽由拍球、滾動、轉動、繞環、8字、抛接、跳躍、平衡以及旋轉等動作編排而成。

采用木材或合成材料制成,可染成除金、銀、銅以外的其他顔色。形狀如瓶,細端為頸,粗端為體,頂端為頭。比賽由繞環、空中轉動、抛接、擺動、跳躍、平衡以及敲擊等動作編排而成。

由棍、尼龍繩或帶構成。棍可采用木、竹、塑料或玻璃纖維等材料制成,帶可采用緞或類似材料制作,可選用除金、銀、銅以外的其他顔色。一端有金屬環,與繩或帶相連。比賽由繞環、螺形、抛接、擺動、跳躍、平衡、轉體、8字以及蛇形等動作編排而成。

采用木材或塑料制成,可染成或選用除金、銀、銅以外的其他顔色。橫斷面可以是圓形、方形、橢圓形等。比賽由滾動、轉動、8字、繞環、抛接、旋轉、鑽圈以及平衡等動作編排而成。

藝術體操使用的器械有統一的規格,具體參見下表。需要注意的是,器械不符合規格要求會被酌情扣分。

名稱

長度

直徑

質量

其他

/

18-20厘米

至少400克

/

自定

/

/

無柄有色

40-50厘米

棒頭最多3厘米

至少150克

/

/

80-90厘米

至少300克

/

50-60厘米

最多1厘米

/

/

至少6米

/

至少35克

寬4-6厘米

各項器材的标準

比賽規則

項目

藝術體操選手在音樂的伴奏下進行表演,藝術體操包括個人和集體項目。

個人項目

(1)競賽器械

正規的藝術體操個人項目競賽,隻進行繩、圈、球、棒、帶5種器械的競賽。但根據需要,也可酌情增減競賽項目。可以增加個人和集體徒手項目的競賽。根據國際體操聯合會技術委員會選定的每屆世界錦标賽及其後年所使用的4種器械,按照繩、圈、球、棒、帶的順序輪換,每2年輪換一次。 

(2)個人全能

個人全能競賽隻進行4種器械,時間為1分15秒至1分30秒,時間不足或超過,均按規則進行扣分。24名選手參加資格賽,每個協會最多2人參賽,前10名進入決賽。3名裁判打分,第一個裁判打技術分,第二個裁判打藝術表現分,第三個裁判打完成分,完成分占到總分的50%。每項滿分為20分,4個項目總分最高為80分。 

(3)個人團體

個人團體賽每隊由3名至4名運動員組成,每名運動員完成1套至4套動作,每個團體必須由不同的運動員用每項器械完成3套動作,共計12套動作。 

(4)個人單項

個人單項賽每隊2名運動員參加,以單項的得分評定名次,最高分為20分。

集體項目

集體項目由5名運動員集體完成動作,競賽項目根據規程而定自1987年起,正規競賽規定集體要進行兩套動作競賽。

(1)同種器械的動作

同種器械的動作,該器械為個人項目中沒有使用的器械。例如,1997年至1998年同種器械為5球,1999年至200年同種器械為5棒。 

(2)不同種器械動作

不同種器械的動作,例如,1997年為2帶3球,1998年至1999年為2圈3帶。

(3)項目的競賽分類

集體項目的競賽分兩輪:每隊6人但隻能5人上場,時間2分15秒到2分30秒。時間不足或超過,均按規則進行扣分。第一輪競賽必須使用同一種器械;第二輪競賽使用兩種器械。 

(4)項目競賽的要求

在集體項目競賽中,每隊6人但隻能5人上場,每隊的競賽必須在2分30秒内完成。2支隊伍參加資格賽,前8名進入決賽。 

計時

計時表是從運動員或集體隊第一名運動員開始做動作時計時,當運動員或集體隊的最後一名運動員完全靜止時停表。超過或少于規定的時間,每秒扣0.05分(由助理裁判員執行)。不足一秒不扣分。 

裁判

裁判組

每個裁判組由兩個裁判小組組成,A組為編排組,B組為完成組。其中編排組又分為A1技術價值和A2藝術價值。A1組評判難度數量和水平,A2組評判藝術編排(音樂、器械的選擇與使用,身體動作的選擇與使用,熟練性與獨創性)。每個裁判組由一名裁判員(助理裁判員)協助工作,她将确定分差是否有效,并對出界、動作時間和其他有關紀律方面的問題(器械、體操服、入場等)進行扣分。 

裁判方法

(1)扣分

根據失誤程度将給予以下扣分:小失誤扣0.05或0.1分;中等失誤扣0.2分;大失誤扣0.3或更多。 

(2)分值分配和計算

分值分配:

A1技術價值:0至最多10分(用叠加法)

A2藝術價值:0至最多10分(用叠加法)

B完成裁判: 0至最多10分(裁判員公給出扣分的總數。 

(3)分數計算

最後得分的計算是将三個部分的分數相加(即:A1技術價值+A2藝術價值+B完成的得分),而助理裁判員的扣分隻從完成分(B分)上扣分。 

(4)出界

個人或集體隊運動員身體任何部位及器械在界外觸地,每次都要0.1分(助理裁判員)。如果器械出界但沒有觸地不扣分。運動員必須始終在同一塊場地上完成每套動作。否則扣0.5分(助理裁判員)。 

難度

難度的分值

A=0.10 B=0.20 C=0.30 D=0.40 E=0.50 

身體動作組

(一)基本組(适用于難度動作) 

(二)其他組(适用于連接動作)

跳 各種移動

平衡小跳、單足跳

轉體擺動、繞環

柔韌和波浪 旋轉跳

所有跳步難度動作必須具備以下基本特點:跳步要有一定的高度;空中姿勢固定并且準确;動作姿勢幅度大;跳步缺乏适當的高度,姿勢不固定、不準确,或缺少足夠的幅度,則不算難度,此外還要扣完成分。 

(三)确定跳步難度價值的标準

難度價值為A(0.01)的基本難度:跨跳、鹿跳、"哥薩克"跳、結環跳、垂直跳轉體180度、挺身跳和"羚羊"跳。

難度價值為B(0.20)的基本難度:反跨跳(旋轉和跨跳結合)、屈體跳和分腿跳、有轉體的剪式跳、經跨跳起跳的變身跳、團身跳、屈腿垂直跳轉體360度。

每次将下列動作中的一個單獨動作或一個聯合動作(由下列動作中的2個或是個動作構成)加到基本難度内,則難度價值可增加0.10分、0.20分或更多。

增加一條腿的姿勢或者腿部有限的運動:+0.10分。

在垂直跳時,每次增加180度:+0.20分。

繞軀幹垂直軸旋轉,每次增加180度:+0.20分

增加軀幹後屈或腿部大的運動:+0.20分

在非垂直跳時,每次整個身體旋轉180度:+0.30分

若不是基本跳步的一部分,每次通過跨跳部位:+0.10分 

1.平衡

所有平衡難度動作必須具有以下基本特點:立踵或者單膝完成;有明顯的停頓;姿勢固定并且準确;動作姿勢的幅度大。

平衡姿勢一旦形成就要與器械動作結合,根據難度水平,至少做1個、2個或3個器械動作。任何用全腳或無明顯停頓所完成的難度動作均不算平衡難度。缺少上述要求中的任何一個,也要扣完成分。

每次将下列動作的一個單獨動作或一個聯合動作(由下列動作中的2個或3個動作構成)加到基本難度内,并且增加器械的技術動作,則難度價值可增加0.10分、0.20分或更多。

動作

分值

無幫助的向前或向側高舉腿

+0.20

有幫助的向後高舉腿或結環

+0.20

軀幹後屈位于水平部位,腿前舉

+0.20

腿和軀幹位于水平部位的向前或向側舉腿

+0.10

支撐腿彎屈

+0.20

支撐腿彎屈,自由腿高舉(無幫助)

+0.30

"慢轉"180度

+0.30

支撐腿彎屈"慢轉"180度

+0.40

2.轉體

所有轉體難度動作必須具有以下基本特點:立踵完成;從轉體開始直至結束,身體姿勢固定并且準确;動作姿勢的幅度大。

整個或部分轉體過程中,任何用全腳完成的轉體或姿勢不準确均不處作轉體難度。缺少上述要求中的任何一個,也要扣完成分。

難度價值為0.10(A)的基本難度:阿提九或阿拉貝斯、有幫助的劈腿和旋轉360度。

每次增加360度旋轉:+0.10

有幫助的向後高舉腿或結環:+0.20

無幫助的向後高舉腿或結環:+0.40

腿位于水平部位的前舉或側舉:+0.10

無幫助的向前或向側高舉腿:+0.20

在水平部位上下做慢的運動:+0.10

在位于肩的兩個水平部位之間做慢的運動:+0.20

腿和軀幹位于水平部位:+0.20

軀幹位于水平部位:+0.20

向前或向後的"哥薩克": +0.20

難度價值為0.10(A)的基本難度:腿低于水平部位,軀幹向前或向後彎屈,旋轉360度,每增加360度:+0.10

難度價值為0.10(A)的基本難度:"巴塞"轉體720度,每增加720度:+0.10

難度價值為0.20(B)的基本難度:阿拉貝斯,支撐腿逐漸彎屈,旋轉360度

每增加360度旋轉:+0.10

支撐腿逐漸彎屈,并且軀幹後屈:+0.10 

3.柔韌和波浪

所有柔韌或波浪難度動作必須具有以下基本特點:用單腳、雙腳或身體其他部位支撐來完成動作;姿勢固定并且準确;動作姿勢的幅度大;難度動作完成時沒有足夠的幅度或者姿勢不固定,則不算難度。缺少上述要求中的任何一個,也要扣完成分。

項目特點

一、藝術體操以優美和藝術性為其主要特征,以芭蕾舞的基本動作為基礎,并吸收了現代舞蹈和各國有代表性的民間舞蹈、徒手體操和技巧等動作精華而逐漸發展起來。它要求動作舒展、大方、優美和柔和,充分體現女性的魅力。它不僅能發展柔韌、力量、協調、靈巧等身體素質,還能夠培養女性良好的身體姿态、節奏感、優美感、音樂素養和表現力。 

二、由于藝術體操所特有的韻律性和藝術性,以及不受場地器材限制的優點,使這個項目很容易在大、中、小學中普及,在女生中尤其易于開展。它可以根據各校的特點和條件,選擇不同難度、不同動作幅度、不同動作類型的練習内容,可以室内練習也可在室外練習,隻要有一塊平坦的場地即可。藝術體操還是雨天體育課的好教材,在教室裡、在走廊上或門廳内,都能進行,這也是區别于其他運動項目的特點之一。 

重要比賽

國際體操聯合會認可的藝術體操比賽

1.奧林匹克運動會藝術體操比賽。

2.世界藝術體操錦标賽。單數年是個人錦标賽,雙數年是集體錦标賽。如:1999年是個人錦标賽,2000年是集體錦标賽。

3.藝術體操洲際賽,分為四大洲(美、亞、非及大洋洲)和歐洲錦标賽。

中國藝術體操比賽(每年舉辦一次)

1.全國藝術體操錦标賽。

2.全國藝術體操冠軍賽。

3.全國藝術體操少年組比賽。

組織機構

國際體操聯合會:1881年成立,總部設在瑞土利斯。國際體操聯合會宗旨是發展體操運動,組織國際比賽,加強體操運動員之間的友誼。

亞洲體操聯合會:1964年成立,總部設在日本東京。亞洲體操聯合會是亞洲單項運動組織,舉辦的比賽有亞洲青年體操錦标賽。

中國體操協會:1954年成立,職能是積極宣傳和開展體操、藝術體操活動;組織與管理全國競賽研究制定競賽制度、計劃、規程和裁判法組織在中國舉辦的國際比賽與活動等。

代表人物

周小菁,中國藝術體操運動員。周小菁曾奪得1998年曼谷亞運會藝術體操個人全能冠軍。

鐘玲,中國藝術體操運動員。鐘玲曾奪得2002年釜山亞運會藝術體操團體及個人全能冠軍;2008年北京奧運會藝術體操集體全能決賽銀牌。

艾麗娜·卡巴耶娃,俄羅斯藝術體操運動員。艾麗娜·卡巴耶娃曾奪得1999年世界藝術體操錦标賽獲得包括個人全能在内的三項冠軍。

相關術語

綜述

藝術體操的基本術語主要包括徒手動作的基本術語和器械動作的基本術語。 

徒手動作

在藝術體操中,徒手動作的基本術語是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徒手動作,是指手不持器械的身體動作。由于藝術體操動作具有體操動作的特點,因此體操中常用的徒手動作基本術語,藝術體操也均能采用。此外,藝術體操徒手動作還有以下常用的基本術語。

伸:即彎曲關節的伸展動作。如伸臂、伸腿。

舉:即伸直或彎曲的臂或腿以肩關節或髋關節為軸,由低向高舉起,停止在某一位置的動作(活動範圍不超過180°)。如兩臂前舉、右腿屈膝前舉等。

屈:即關節彎曲的動作。如屈肘、屈膝、體前屈等。

擺動:即以某關節為軸,以身體某部位為半徑所做的鐘擺式弧形動作。如以肩關節為軸手臂的前後、左右擺動。

繞:即身體某一部位移動範圍在180°以上、360°以下的弧形動作。如兩臂經前向上繞至後上舉。

繞環:即身體某一部位移動範圍在360°或360°以上的圓形動作。繞環動作主要有以肩為軸的大繞環、以肘為軸的中繞環、以腕為軸的小繞環、軀幹繞環、頭頸繞環等。

彈性(動):即身體某一部位的關節有節奏地連續完成屈和伸的動作。如兩腿彈動。

轉體:即身體繞垂直軸轉動的動作。動作的名稱是由轉體時的身體姿勢決定的。如單腳站立轉體、雙腿交叉轉體等。

平衡:即用單腳、單膝或臀部支撐在地上,身體保持某一靜止的姿勢。動作的名稱是由平衡時的身體部位或身體姿勢決定的。如單腳提踵俯(仰)平衡、臀平衡、單膝跪平衡等。

傾:即身體與地面形成角度的動作。

倒:即身體保持一定的姿勢,利用重力,向地面倒下成坐、卧撐的動作。

波浪:即身體某部位各關節依次按順序做柔和、連貫的屈伸動作。如手臂波浪、身體波浪。

跳躍:即單腳或雙腳蹬離地面使身體騰空的動作。動作的名稱是由身體騰空時腿和軀幹的姿勢決定的。如向前大跨跳、側跨跳、挺身跳、向前屈膝交換腿跳等,結合跳的高度和空中動作幅度的不同,還可以分為小跳、中跳和大跳。

步法:即用特有節奏進行的腳步移動的方法。包括各種走跑、舞步等。 

器械動作

對多種器械的運用是藝術體操的一大特點。根據輕器械的形狀及運動特點的不同,除有共用的基本術語外,還有各項目特有的基本術語。

共用的基本術語

水平:水平,即器械運動的軌迹與地面平行。如右手托球做頭上向外水平大繞環。

垂直:即器械運動的軌迹與地面成90°。如右手持圈前舉,體前垂直向外轉動圈。

擺動:即以肩(肘、腕)為軸做的鐘擺式的弧形動作。如兩手持兩繩端,向左、右擺動繩。

繞和繞環:動作與徒手動作的繞和繞環相同。如兩手持紗巾,體前向左大繞環至左側舉。

“8”字動作:手持器械連續做兩個方向相反的圓形繞動動作,器械運動的軌迹構成“8”字形。如右手持圈做體側“8”字繞環。

抛:即通過身體某部位的動作,使器械離開人體,飛向空中的動作。如右手向上抛球。

接:即将運動着的器械停落在身體某一部位的動作。

交換器械:即集體項目中兩人或多人通過多種動作形式,接握住他人的器械。 

各項器械動作特有的基本術語

(一)球

拍球:用手掌或身體其他部位向下按壓球,使球從地上彈起的動作。

滾球:指球在身體某部位或地面上,由于接觸面的不斷改變在轉動中産生位移的動作。

轉動球:球沿雙手或單手的手心手背繞其自身的橫軸或垂直軸在手中轉動的動作。

旋轉球:球在地上或身體某部位做繞其自身垂直軸轉動的動作。

(二)繩

搖繩跳:兩手握繩,向前、後、側做圓形繞動,同時兩腳從繩上跳過的動作。如前搖繩跳、後搖繩跳等。

(三)棒

小五花:兩手各持一棒,兩手腕靠攏,以腕為軸做連續依次的繞“8”字動作。

敲擊:指兩棒有節奏地相互碰擊或打擊地面的動作。不對稱動作:兩手各持一棒,同時做不同的動作。

(四)圈

旋轉圈:也稱陀螺轉圈。指圈以自身的垂直軸為轉軸所進行的繞動動作。

滾圈:指圈在身體某部位或地面上,由于接觸面的不斷改變,在轉動中産生位移的動作。

跳過圈:指跳起從圈中通過、從圈上越過或在圈的擺動中跳過等。

翻轉圈:指圈以自身的橫軸為轉軸所進行的轉動的動作。

(五)帶

螺形:手持帶棍,以腕為軸做連續小繞環的動作,使帶形成螺旋圖形。具體包括水平螺形和垂直螺形。

蛇形:手持帶棍,以腕為軸做上下或左右的連續小擺動的動作,使帶形成波浪圖形。具體包括水平蛇形、垂直蛇形。

上一篇:書法字體

下一篇:中國化妝品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