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語

藏語

漢藏語系藏緬語族藏語支
藏語,屬漢藏語系藏緬語族藏語支。分布在中國西藏自治區、四川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和甘孜藏族自治州、甘肅甘南藏族自治州、青海和雲南迪慶藏族自治州四個地區,巴基斯坦、印度、尼泊爾、不丹四個國家,也有人操藏語。藏文字母有上加字、下加字等垂直拼寫法。為了翻譯佛教梵文咒語,藏文字母與梵文字母有完全的對應關系。在漢藏語系語言當中,隻有漢語文字創制時間比藏文早,其他語言,如西夏文、緬甸語的文字創制時間比較晚。藏語的文學,卷帙浩繁,淵博深奧,是世界上最發達的文學之一,除了藏傳佛教的大藏經,還有著名史詩《格薩爾王傳》。藏族主要使用藏語。按語言發生學分類法,藏語屬漢藏語系藏緬語族藏語支。語言學家們用這個語系中曆史文獻最豐富、影響最大、使用人口也較多...藏族主要使用藏語。按語言發生學分類法,藏語屬漢藏語系藏緬語族藏語支。語言學家們用這個語系中曆史文獻最豐富、影響最大、使用人口也較多的兩種語言名稱來概括這一語系,足見藏語在确立漢藏語系中的價值和曆史地位。[1]
    中文名:藏語 外文名:Tibetan、 التبت、チベット語 定義: 使用地區:中國西藏自治區、四川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和甘孜藏族自治州、甘肅甘南藏族自治州、青海和雲南迪慶藏族自治州 目前狀況:使用中 語族與語系:漢藏語系、藏緬語族、喜馬拉雅語支、藏語群、藏語 拼音:藏文字母 作為官方語言:否

藏語演變

上古語言學時期

1、上古語言學時期——古象雄文明時期,為古代藏族

文明服務的象雄語言學。

在Legs bzhad rin bo chei gther mstod中和南喀諾布先生古代象雄和吐蕃文明史等資料中有介紹。後世傳播的《brda sprod nyi shu bdun pa》可以看作是這個語言研究傳統的承繼和發展。

雖然被賦予教派色彩并使其傳播有所局限,但作為語言科學的曆史文獻以及一個未曾遺棄的語言學派,其價值絲毫不應該否定。更為重要的是,我們還能夠透過其對言語事實的描寫和規則概括,常常認識到一些關于一個公認為死亡了的古文明載體--象雄語言文字的局部知識。

中古語言學時期

2、中古語言學時期——桑布紮文法時代:吐蕃梵語和藏語語法并行時期:這是藏族語言學家學習和靠攏古印度語言學,繼而套用其理論和方法,建立符合藏語的規範文字和語法體系的階段。吞彌·桑布劄是這個時期最傑出的代表,他的語言學着作和創制的新規範文字,是藏族語言學發展史上不朽的裡程碑。

這位“藏文之父”的功勳,對吐蕃贊布來說,是為了提升日益強盛的吐蕃王朝的威望和勢力,也有可能是為了擊跨敵對勢力的文明傳統——象雄文明,樹立吐蕃文化的新旗幟。對雪域高原的人民和遠遠不斷的文明長河來說,“語文功臣”的美德更是無以倫比。吞彌在印度學了13年,回國後專門安排在拉薩附近的瑪茹宮,系統地分析、研究本族語言的語音系統和語用規則。國王肯定提供了這些語言學家——吞彌和他的助手們——所需要的全部便利和服務。

通過篩選當時古印度的各種語言和文字,這位聖賢決定選擇文字學和語法學高度發達、字母系統相當完善的古代印度文字做基礎,依據故地雅隆或者新址拉薩的中古藏語語音特點加以改造,去掉不需要的音素字母,增添幾個新的音位字母,成功地“創制了一套基本上反映當時藏語語音面貌的拼音文字,用于記錄藏語,從事翻譯和着述,留下了浩瀚的文獻典籍”(戴慶夏主編,1998年《二十世紀的中國少數民族語言研究》,書海出版社: P69)。與這個新創文字

相配套,吞彌創作了8部語言學着作,絕大多數在與文明沖突中銷毀或者其他原因失傳,傳播至今的主要着作是《文法三十頌》和《字性組織論》。前者側重講解藏語輔音和元音之分類、格語法、虛詞的語法範疇和歸類等;後者則是8部根本着作之第二篇第六章,重點探讨語音結構、字母搭配、動詞屈折變化規律,名詞和動詞的語義句法關系等。二者發展為藏語語音和語法研究系統的核心。

吉·曲周的《聲明八卷》、在吐蕃王室支持下大譯師噶、覺、象三位編纂的《翻譯名義大集》、《語合二卷》等,還為我們保留了更多可貴的語言文獻。9世紀中葉,佛教和印度古文明遭受重大劫難後,同時導緻吐蕃王室的四分五裂而很快得到重新在西藏本土崛起的機會。地處後藏的古格王國成為佛教發展的重鎮,所謂佛教後弘期的代表譯師仁欽桑布等推動了語言學科的傳承和講學,班智達彌底·占貝冶西創作《smra sgo msthon cha》,進一步補充文法和語音理論。

針對西藏語言的發展實際,俄譯師着《常用正字法》,開始取消書面記錄中的次後置輔音-d以及音節輔音尾小“阿”(v),樹立了藏傳語言學敢于突破前人、注重記錄口語事實的典範,也适應了更通俗地傳播和發展佛教文化和精神的社會需要。

中世紀語言學時期

3、中世紀語言學時期——言語學的确立和發展時期:這是以學科理論為前提,從佛教理論和教義的需要出發,全面的研究和傳播梵語語法,并獨立記錄和分析藏語的階段,也是語言學科本土化的重要曆程。十二、十三世紀,藏語方言的劃分日趨明顯,薩迦·索南澤摩(1142-1182)着《藏文讀法啟蒙》,對标準藏語語音進行描述,奠定了基于佛教文化的标準藏語(chos skad)形成和延續的理論基礎;其後,13世紀時薩迦班智達·貢噶堅贊着《啟蒙釋文--利蒙》、《正字拼讀寶海》,把語言研究推廣到更高的層面。他們對藏語複輔音的結構、讀音及語音特征所作的描述,為今人研究斷代語言提供了全面的語言科學資料。

随着佛教的大規模傳播和寺院經院教育的空前發展,聲明理論的講習和研究得不斷得到重視,佛教學者把内明、因明和聲明的知識積累提高到同等的位置,納入佛教高等教育的正體體系,西藏的語言學得到不斷發展和完善。

最優秀的語言學者莫過于噶瑪司徒:名司徒·缺吉迥乃,這位精通梵文的17世紀學者,先後赴印度、尼泊爾等諸多外域,全面研究古印度聲明。經與印度、尼泊爾學者校勘,重新翻譯了該部〈聲明月八戒論〉和〈聲明妙音論〉。尤其對月八戒論所做注疏,深刻剖析,準确無誤,勝過印度學者之解釋,被譽為箴言至寶;該作名〈司徒聲明廣注si tu sgra vgrel chen mo〉,共計三大卷,收入其全集,至今留傳。在當時政府高官的倡導下,他近14年連續遊遍藏區中土邊疆各地,深入調查研究藏族的語言和交際符号語法,于36歲修改完成初撰于30歲時的著名語法學着作《司徒藏語文法詳解》(garma si tuvi sum rtags vgrel chen mkhas pavi mgul rgyan mu tig phring mdzes。)他對土彌·桑布劄着作作了詳盡的解疏,是講解藏語文法的“三十頌”和“字性組織法”的權威着作之一。

其聲明廣注和藏語文法詳解,被稱為兩大司徒符号交際學着作,在藏族傳統梵語語法和藏語研究中占有很高的地位。五世賽多·洛桑次成嘉措,也是藏族傳統語言學的集大成者,對曆代學者的語法着作做了周密和嚴謹的比較,提出了許多獨到的見解(上個世紀,整理者還根據其着作第一次使用一目了然的表格形式分類各種語法現象、語音搭配形式和詞語變化規則,成為現在多人參考和引用的直接成果)。

俄曲·達瑪巴紮、覺頓·仁欽紮西、紮德·仁欽冬朱等,也同樣是優秀的藏語語言學學家。周炜《西藏古代的文法研究》(西南民族學院學報,1999年第4期P29-34)以及其博士論文對這些學者和着作做了較全面的介紹。

通過德格版、納唐版、拉薩版、北京版《甘》語言學部分,毛爾蓋·桑木丹、才旦夏茸的曆代語言學名着索引等,我們能夠全面地領略到這些先輩語言研究的驚人成就。

近代語言學時期

4、近代語言學時期——早期描寫語言學的産生和發展時期:這是在記錄和分析藏語言語事實的基礎上,确立和鞏固本土化現代語言學的嘗試階段。以根登群培為代表。他在英國的

亞洲皇家研究院服務起,接觸并嘗試把現代語言學理論和方法引進藏學領域,對七世紀藏語語音系統、藏文的起源、斷代複輔音特征、标準藏語的形成和書面優勢、藏語方言的分布等進行初步和零星的分析,以開拓本族語言研究的曆史比較手法及共時語言描寫,但因其早年逝世(杜永彬先生的着作,為不懂藏語藏文的讀者了解這位西藏人文主義先驅的傳奇故事提供了很好的平台,确實值得一讀。),後無從者,故這個新領域的成就不及傳統文法研究。

在迄今的1300年裡,藏文經曆了四次改革。此四次改革分别發生在公元7世紀、公元8世紀、公元8世紀和公元1070年。四次改革先後整理規範了藏文字和語法、統一了用詞用語、确立藏文字的書寫法。

西藏和平解放後,為促進藏語的學習、使用和發展,國家和政府曆時近20年的研究,于1987年制訂了《西藏自治區學習、使用和發展藏語文的若幹規定(試行)》。1988年西藏正式成立了西藏自治區藏語文工作指導委員會,由黨委、政府主要領導人兼任領導。各地市均成立了藏語文工作指導委員會。與此同時,藏文編碼國際标準于1997年獲國際标準組織的通過,成為中國少數民族文字中第一個具有國際标準的文字。

藏語特點

藏語是我國藏族使用的語言,屬漢藏語系藏緬語族藏語支。現代藏語有以下特點:

1、濁輔音聲母趨于清化,局部地區所保留的濁聲母都是來源于古複輔音聲母中的濁基本輔音;2、複輔聲母趨于簡化和消失,隻在局部地區保留帶前置輔音的二合複輔音;3、單元音韻母增多,特别是鼻化元音;4、元音有長短區别,并與聲調有互補關系;5、有鼻化和非鼻化兩類真性複元音韻母;

6、輔音韻尾趨于簡化,從而引起帶輔音韻尾韻母的簡化;7、有較完整而穩定的聲調系統,而且數量有增多的趨勢;8、謂語是後置表達系統(即謂語的語法意義由謂語之後的部分表示);9、構語和構形的語素之間有豐富的減縮變化;10、動詞隻保留簡化的屈析變化,而且它已失去獨立表達語法意義的功能;11、動詞有豐富的體的範疇;12、判斷動詞和存在動詞有兩種表示不同人稱的詞彙形式

;13、動詞無人稱和方位範疇;14、單一部分表示否定(即在所否定的詞的前或後加否定成分表示);15、有豐富的助詞,而且常常有減縮和獨立兩種形式;16、形容詞和部分派生名詞有構詞後綴;17、有敬語和非敬語的區别。

藏語語音

聲調:藏文本是記錄了7世紀的藏語語音,當時沒有聲調;當代藏語以拉薩方言為标準語,産生了四個聲調:調值為55的高平調(标為´或˥˥)、調值為53的降調(标為^或˥˧)、調值為12的低平調(标為`或˩˨)、調值為14的升調(标為ˇ或˩˦)。每個音節的聲調和該音節在7世紀的聲母和韻尾有嚴密的對應關系,以濁輔音字母為基字的音節在當代藏語裡讀做低平調,以清輔音字母為基字的音節在當代藏語裡讀做高平調,以-ག、-གས、-བ,-བས,-ད,-ས,-ངས和-མས為後加字的音節,原本高平調要變為降調,原本低平調要變為升調。

輔音:藏文有30個基本單輔音字母,每個字母在7世紀的發音是輔音加元音a。在當代拉薩音的發音出現了有規律的變化,基字聲母為濁塞音、濁擦音和濁塞擦音的字母讀成相對應的送氣清輔音。

上一篇:水培風信子

下一篇:中國馬犬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