蕭觀音

蕭觀音

遼道宗耶律洪基的第一任皇後
蕭觀音(公元1040年2月15日—公元1075年12月23日),遼道宗耶律洪基的第一任皇後,父親蕭惠(遼興宗母親蕭耨斤的弟弟),遼代著名女詩人。[1]重熙年間,被燕趙國王耶律洪基納為妃,生太子耶律濬。1055年(清甯元年)十二月立為皇後,尊号懿德皇後。由于谏獵秋山被皇帝疏遠,作《回心院》詞十首。1075年(大康元年)十一月,契丹宰相耶律乙辛、漢宰相張孝傑、宮婢單登、教坊朱頂鶴等人向遼道宗進《十香詞》誣陷蕭後和伶官趙惟一私通。蕭觀音被道宗賜死,其屍送回蕭家(1075年12月23日)。1101年(乾統元年)六月,天祚帝追谥祖母為宣懿皇後,葬于慶陵。
    本名:宣懿皇後蕭氏 别名:蕭觀音 字: 号: 所處時代:遼朝 民族族群:契丹族 出生地:懿州(今遼甯阜新蒙古族自治縣塔營子鄉塔營子村) 主要作品: 主要成就: 代表作品:伏虎林應制君臣同志華夷同風應制回心院懷古 谥号:宣懿皇後 職業:詩人 身份:皇後

人物生平

出生

蕭觀音之父蕭惠為遼興宗母親蕭耨斤的弟弟。母親耶律氏夢見月亮掉進懷,日再次上升,光輝照得,不能擡頭看。漸漸升到天空中,忽然被天狗的貪婪吃掉,驚醒而生,蕭惠知道後說:“此女必大貴而不得令終,且五日生女,古人所忌,命已定矣,将複奈何!”蕭觀音自幼能誦詩及經史子集,長大後姿容端麗,為蕭氏第一,因為長得像觀音菩薩,所以得小字“觀音”。

正位中宮

重熙二十二年(1053年),耶律洪基總北南院樞密使事,加尚書令,進封燕趙國王。兼天下兵馬大元帥,知惕隐事,預朝政。因為愛慕蕭觀音賢淑,于是納她為妃。

重熙二十四年(清甯元年)秋八月初四(1055年8月28日),遼興宗耶律宗真駕崩,耶律洪基繼位。十二月初五(1055年12月25日),冊蕭觀音為皇後。清甯二年八月,耶律洪基在秋山打獵,蕭觀音随行至伏虎林。耶律洪基命蕭觀音賦詩,作《伏虎林應制》,道宗非常高興,稱蕭觀音為女中才子。十一月二十六日(1057年1月4日),群臣上蕭觀音尊号為懿德皇後。清甯三年八月初七(1057年9月8日),耶律洪基将自己與蕭觀音的詩作以《君臣同志華夷同風詩集》獻給皇太後蕭撻裡。

清甯四年(1058年),生皇子耶律浚。皇太叔耶律重元妃入賀,豔冶自矜,蕭觀音告誡她說:“為貴家婦,何必如此!”重元妃因此記恨蕭觀音,煽動耶律重元造反,耶律重元父子合定叛謀。于清甯九年七月十九日(1063年8月15日)起兵,史稱重元之亂。很快失敗,當時耶律乙辛等人功勳卓著獲得提拔,很快權傾朝野。蕭觀音當時受道宗專寵,并不與耶律乙辛一黨同流合污,使得耶律乙辛十分郁悶。

鹹雍元年正月初一(1065年2月8日),梁王耶律浚冊為皇太子,耶律乙辛開始謀劃陷害皇後一家。鹹雍末年,由于谏獵秋山被皇帝疏遠,蕭觀音作《回心院》詞十首,抒發幽怨怅惘之情。《回心院》情緻纏綿,蕭觀音叫宮廷樂師趙惟一譜上音樂并時常召見,後宮盛傳她兩人情投意合。

偷情冤案

背景

大康元年六月二十六日(1075年8月10日),皇太子開始參預朝政,法度修明。耶律乙辛圖謀蕭皇後和太子的心情益切,得知單登記恨皇後,便同她串通一氣,謀害蕭觀音。

單登的宮女本來是耶律重元家的婢女,她也會彈筝。她每與趙惟一争能,卻不被見用。蕭觀音召見她對彈四日二十八調,經比試後單登自愧不如。單登經常向妹妹清子發牢騷,恰好她的妹妹清子又是耶律乙辛的情婦,自然很快就到了耶律乙辛知曉。

耶律洪基曾經召單登彈奏,可能也想寵幸她,蕭觀音說:“她是叛臣的婢女,難保她不會像春秋時的豫讓那樣為主報仇”,于是耶律洪基就沒有過于親近她。

過程

耶律乙辛命人寫成粗俗、淫穢的《十香詞》,由單登诓蕭觀音說,這是宋國“忒裡蹇”(皇後)所作,請皇後“禦書”。如此,可稱詞、書“二絕”。蕭觀音不知是計,為其手書後,又書寫自己所作七言絕句《懷古》一首,詩曰:“宮中隻數趙家妝,敗雨殘雲誤君王。惟有知情一片月,曾窺飛燕入昭陽。”耶律乙辛借題發揮,命單登據以指控趙惟一與皇後私通。道宗輕信讒言,以“鐵骨朵”擊蕭皇後,幾至殒命。道宗又派參知政事張孝傑與耶律乙辛鞫審此案。二人對蕭觀音施以酷刑。耶律乙辛對趙惟一施加釘子釘、炭火烤等種種酷刑,又捕風捉影把教坊藝人高長命抓來,嚴刑拷打,兩人都屈打成招。

根據耶律乙辛的《奏懿德皇後私伶官疏》描述的蕭觀音與趙唯一偷情的過程:

大康元年十月二十三日(1075年12月3日),根據外直别院宮婢單登以及教坊朱頂鶴供認,本坊伶官趙惟一與本坊入内承直(官名)高長命私自來往,因為彈得一手好琵琶,得到召見入内,于是仗恃得到皇後的恩寵胡作非為冒犯明令禁止的法禮,計劃伺候懿德皇後禦前,疏忽于鹹雍六年九月,皇後駕臨木葉山,趙惟一公稱有懿德皇後旨,将他召入彈筝。當時皇後将禦制《回心院》曲十首,令趙惟一作調。

從早晨到晚後,調成,皇後向簾下看,随即隔着簾子與趙唯一對彈。到了晚上,命令點亮燭火,傳命令趙唯一脫掉官服,身着綠巾、金抹額、窄袖紫羅衫、珠帶烏靴。皇後穿着紫金百鳳衫、杏黃金縷裙、頭戴百寶花簪、腳穿紅鳳花靴,令趙唯一重新擱置内帳,對彈琵琶。

兩人之後用酒對飲,一會飲酒一會彈琴,一直到院鼓敲了三下,命令内侍出帳,當時是單登值帳,沒有聽到帳内彈琴飲酒聲,反而聽見笑聲。于是單登偷偷地從帳外偷聽。聽見皇後說:“可以封你做郎君”。趙唯一低聲說:“奴才雖然健碩,但隻不過是小蛇,自然敵不過可汗的真龍。”皇後說;“雖為小猛蛇卻賽過真懶龍。”此後隻聽見“惺惺若小兒夢中啼而已”。

院鼓敲了第四下,皇後令單登揭帳,說:“趙惟一酒醉不省人事,替我叫醒他。”單登叫了很多遍才醒,于是起身告辭,皇後賜給金帛一箧,趙唯一謝恩而出,其後雖然皇後随時召見,但趙唯一不敢入帳。

皇後非常想念他,所以作《十香詞》賜給趙唯一。

後趙唯一在朱頂鶴面前炫耀《十香詞》,朱頂鶴奪其詞,後與單登懼怕連坐找到耶律乙辛,乞求耶律乙辛代為轉奏。

争議

這個曆史名案,曆來衆說紛纭,有人認為完全是耶律乙辛的陰謀構陷,蕭觀音是被冤枉的;也有人認為蕭觀音确實與伶官趙惟一有私情,隻是不幸地成為了政治鬥争的犧牲品。

當時的契丹雖然已經是正在漢化中的民族,但在道德觀念方面,特别是對兩性交往方面遠遠沒有中原王朝控制得那樣嚴,像蕭觀音這樣公然把男性伶官召進寝宮彈琴的事情,這在中原是不可想象的。在沒有太多道德束縛的情況下,失寵的皇後愛上多才多藝的伶官也不是不可能的事情,隻不過這種事情即使發生了,以契丹的習俗,蕭觀音也不緻于賠上一條性命。涿州人王鼎将蕭觀音冤案的詳細情形寫進《焚椒錄》中,并将當時的奏折、詩詞全部收錄進去,極力為蕭觀音鳴不平、道冤情,他認為蕭觀音取禍的原因為“好音樂,與能詩善書耳”。假如她不作《回心院》,也就不會有《十香詞》一事;假如她不善書,也不會一時技癢而為單登手書豔詞,而《懷古》詩的巧合則是難以解釋的巧合。

自缢身亡

大康元年十一月初三(1075年12月23日),獄成将奏之前,樞密副使蕭惟信為保住蕭觀音性命怒斥耶律乙辛與張孝傑:“公等身為大臣,方當燭照奸宄,洗雪冤誣,烹滅此輩(單登),以報國家,以正國體。奈何欣然以為得其情也?公等幸更為思之。”但無功而返

耶律乙辛與張孝傑上奏,遼道宗也猶豫不決,張孝傑奏報說,《懷古》詩“宮中隻數趙家妝”、“惟有知情一片月”兩句中,含“趙惟一”三字。于是,道宗敕蕭皇後自盡。蕭觀音一子四女跪地求代母受死,被道宗駁斥。蕭觀音自盡前,想見道宗最後一面,也未獲準,遂作《絕命詞》一首,飲恨而逝。遼道宗仍未解氣,命人剝光蕭觀音衣服,以葦席裹屍送回蕭家。

皇太子耶律浚伏地大哭稱要報複耶律乙辛,被耶律乙辛知曉,開始謀害皇太子。大康三年(1077年),皇太子耶律浚被耶律乙辛陷害并暗殺身亡。

主要影響

大康元年六月二十六日(1075年8月10日),皇太子開始參預朝政,法度修明。耶律乙辛圖謀蕭皇後和太子的心情益切,得知單登記恨皇後,便同她串通一氣,謀害蕭觀音。

單登的宮女本來是耶律重元家的婢女,她也會彈筝。她每與趙惟一争能,卻不被見用。蕭觀音召見她對彈四日二十八調,經比試後單登自愧不如。單登經常向妹妹清子發牢騷,恰好她的妹妹清子又是耶律乙辛的情婦,自然很快就到了耶律乙辛知曉。

耶律洪基曾經召單登彈奏,可能也想寵幸她,蕭觀音說:“她是叛臣的婢女,難保她不會像春秋時的豫讓那樣為主報仇”,于是耶律洪基就沒有過于親近她。

曆史評價

遼道宗:“皇後可謂女中才子!”

蕭惟信:“懿德賢明端重,化行宮帳,且誕育儲君,為國大本,此天下母也!而可以叛家仇婢一語動搖之乎?”

王鼎:“嗟嗟!自古國家之禍,未嘗不起于纖纖也。鼎觀懿德之變,固皆成于乙辛,然其始也,由于伶官得入宮帳。其次則叛家之婢使得近左右,此禍之所由生也......後不死,則太子可保無恙。而上亦何慚于少恩骨肉哉!乃亦昧心同聲,自保祿位,卒使母後儲君,與諸老成一旦皆死于非辜。此史冊所書未有之禍也......然懿德所以取禍者有三:曰“好音樂”與“能詩”、“善書”耳。假令不作《回心院》,則《十香詞》安得誣出後乎?至于《懷古》一詩,則天實為之。而月食飛練先命之矣。”

吳梅:“詞意并茂,有宋人所不及者。”

徐釚:“怨而不怒,深得詞家含蓄之意。斯時柳七(柳永)之調尚未行于北國,故蕭詞大有唐人遺意也”。

朱彜尊:“細草含茸,圓荷倚蓋,猶與舞衫相似。回心院子,問殿腳香泥,可留蕭字?懷古情深,焚椒尋夢紙。”

納蘭性德:“六宮佳麗誰曾見,層台尚臨芳渚。一鏡空潆,鴛鴦拂破白萍去;看胭脂亭西,幾堆塵土,隻有花鈴,绾風深夜語。

人際關系

父親:蕭惠(遼興宗母親蕭耨斤的弟弟)

丈夫:遼道宗耶律洪基

皇女:耶律撒葛隻、耶律糾裡和耶律特裡

皇子:遼順宗耶律浚(有的史料又作耶律濬)

孫子:天祚帝耶律延禧

藝術形象

小說

曆史小說《蕭觀音》劉書芳著

戲曲

一彎冷月照宮牆

胡笳聲聲斷愁腸

昨日裡珠繞翠圍厭膏粱

今日是鐵窗殘燭泣夜長

我不怨君王情義薄

卻詫奇禍來迅猛

琵琶一曲本尋常

為什麼冤獄突然從空降

扇面題詩賜單登

為什麼惡意曲解把人冤枉

後宮寶藏鲛绡巾

為什麼作證上公堂

單登一去無蹤影

看來今日大禍非尋常

老國丈臨刑話衷腸

說趙王居心險惡如虎狼

年初叛亂誅元兇

案情将清心慌張

我苦谏君王遭忌謗

歎隻歎君王情深恨更長

今日裡後宮毒設陷人坑

分明是孤注一擲掀風浪

倘然是趙王奸計逞

怕隻怕頃刻之間戰亂迸發

民怨沸騰家國危亡

一場大禍起蕭牆

上一篇:孫雅薇

下一篇:吳承瑛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