蒼龍級潛艇

蒼龍級潛艇

日本潛艇類型
蒼龍級潛艇(日語:そうりゅうがたせんすいかん,英語:Sōuryū-classsubmarine)或以建造項目“平成16年度潛艇計劃”簡稱為16SS,是日本海上自衛隊現役最新銳的潛艇類型。本級艇可以視為其前級親潮級潛艇的放大改良版,采用了斯特林AIP閉循環推進系統,滿載排水量達到了4200噸。本級艇成為了日本第一種采用AIP動力的潛艇,亦為現役海自乃至世界上排水量最大的常規動力攻擊潛艇。
    中文名:蒼龍級潛艇 外文名:Sōryū-class submarine 别名: 前型:親潮級潛艇 類型:常規動力潛艇、攻擊潛艇 數量:計劃9艘,完工6艘,服役5艘。 服役:2009年3月30日

發展沿革

計劃命名

繼親潮級之後(見詞條:親潮級潛艇),日本海自緊接着推出了浮航排水量2900噸的新一代潛艇設計,稱為"平成16年度潛艇計劃",簡稱16SS或2900噸型。16SS基本上以親潮級的設計為基礎,并實施較大的改良。16SS首艦由三菱重工神戶廠承造,生産作業緊接在親潮級之後,廠方編号8116,2005年3月31日開工,2007年12月5日下水,于2009年3月30日成軍服役,進入以廣島吳市為母港的第一潛水隊群服役,總共耗資600億日币。一反日本海自幾十年來為潛艇命名的天文地理名"潮部"規則,舷号SS-501的16SS首艦以蒼龍,成為日本海自成立以來,第一艘采用舊日本帝國時代"漢字成語部"(祥瑞動物名)命名的艦艇。

預算建造

如同之前的海自潛艇建造一樣,海自逐年訂購蒼龍級,由三菱重工神戶廠與川崎重工神戶廠輪流承造。前五艘蒼龍級(SS-501~505,2004至2008預算年度編列)的每艘平均造價為558億日元(6.12億美元),以平成20年度(2008年)編列的SS-505為例,預算為510億日元;2009年沒有訂購,平成22年度(2010年)則訂購第六艘(SS-506),預算為528億日元,預定在2015年完成;在平成23年度(2011年),防衛省編列第七艘蒼龍級(SS-507)的預算,額度為546億日元(概算階段為557億日元)。

從海自創立以來首艘國産潛艇親潮号(S-511)開始,三菱與川崎重工便相當規律地輪流為日本海自建造潛艇;2009年新上任的日本民主黨政府為了節約成本,打破長久以來"兩廠均分"的傳統,讓第六艘蒼龍級采用競标方式決定生産廠商,不過之後并未實行,仍然由川崎重工建造。海上自衛隊“白龍”号潛艇為參加與澳大利亞國防軍的聯合訓練首次停靠澳大利亞港口。這也被視為日本參與競标的蒼龍級潛艇在當地進行的“試運行”。

設計特點

動力系統

蒼龍級沿用與親潮級類似的葉卷型艦型以及單/雙殼複合構造,但全長增加至84m,舷寬也略增為9.1m,潛航排水量從3500噸增加至4200噸左右,成為全世界排水量最大的柴電潛艇,而增長的艦體主要是為了容納四具瑞典研發的斯特林閉循環推進系統以及相關附屬輪機設施。為了強化新一代潛艇的水下持續潛航能力,日本海自從1986年便展開AIP的基礎研究;于1991年度向瑞典Kockums廠購買兩具斯特林MK.2主機進行陸上研究,在1997年至1999年度以裝載于潛艇為目标進行陸上測試,2000年12月正式于最後一艘春潮級潛艇朝潮号(SS-589)上安裝四具瑞典授權日本生産的斯特林MK.2發動機,展開實際的艦載測試。

2005年7月11日,日本川崎重工正式與Kockums簽約,由Kockums轉移斯特林MK.3發動機的技術并授權KHI生産,作為蒼龍級使用的AIP主機,單一斯特林MK.3主機的輸出功率約75kW,整套AIP系統重約200噸。雖然蒼龍級的艦長比親潮級增加2m,但作為容納AIP系統,這樣的增長幅度顯然不夠:以加裝斯特林推進船段的春潮級潛艇潮潮号(SS-589)為例,追加的船段長度高達10m。因此,蒼龍級實際上等于犧牲内部人員起居/操作空間來換取裝置AIP,不僅生活艙區減小,指揮控制室的容積也隻有親潮級的3/4。蒼龍級限制尺寸成長,是為了将浮航排水量控制在3000噸以内。

除了AIP外,蒼龍級的動力系統兩具輸出功率共3900馬力的柴油機、鉛酸蓄電池、一具水下航行用的電動機等,帶動單軸七葉片高曲度螺旋槳,最大浮航速度為13節,潛航速度20節。日本海自原本打算從第五艘蒼龍級開始,以更先進的锂電池(Li-ion)取代鉛酸蓄電池,進一步提高持續潛航時間與速度,估計能将蒼龍級的潛航作業時間增加45%;然而,由于預算删減,直到平成23年度編列預算的SS-507都還是得繼續采用鉛酸蓄電池。

尾翼系統

蒼龍級在外觀上與親潮級的最大不同,就是換裝X型尾翼;在1996至1999年,日本防衛廳技

術研究本部完成了潛艇用X尾舵的研究,這種設計能讓舵面在不超過艦體中段輪廓的前提下獲得最大的翼面積,不僅能使有效舵面積增加而改善運動性,而且在坐底與靠泊時不易造成損壞,比十字舵适合在淺海環境操作。此外,傳統十字形尾翼由于是兩兩分别分攤水平與垂直方向控制,萬一某個軸向的舵面完全失效,就隻剩下另一個軸向的控制能力;但是X尾翼的四個舵面都同時參與水平與垂直控制,所以對部分翼面失效的容忍能力較高,任兩個舵面失效都仍保有完整的方向操控能力。X尾翼的動作較為複雜,需要借助計算機來控制,是這種技術最大的難關。

蒼龍級相較于親潮級的另一外觀識别點就是帆罩外型;為了減低流體阻力,蒼龍級的帆罩前端設置了一個彎角造型,帆罩頂端也設有弧狀造型。與親潮級相同,蒼龍級的艦殼外部也敷設了消音瓦來減少敵方主動聲納回波并阻絕艦内噪音振動向外輻射,各艙室與輪機裝備也都安裝在彈性基座上以減低噪音震動。蒼龍級的隔音瓦采用螺栓固定而非黏貼,可以避免出海值勤期間因黏着劑失效導緻隔音瓦脫落,而且隔音瓦與艦體之間的縫隙還會滲入海水,形成一個額外的吸音層;不過,采用螺栓固定會額外增加螺栓本身的重量,而且暴露在隔音瓦表面的螺栓頭難免多少會産生一些紊流。

船電武裝

蒼龍級采用比親潮級更新一代的ZYQ-51

潛艇戰鬥系統,技術上類似日本為水面艦新開發的ATECS,全面以COTS商規科技取代軍用科技;随後蒼龍級的ZYQ-51又升級為ZYQ-51C,能與海自現有的ZYQ-31指揮管制支援系統結合,使蒼龍級兼容于海自與美國海軍的戰術網絡。蒼龍級采用ZQQ-7聲納系統,改良自親潮級的ZYQ-6,全系統包括艦首下方的主/被動陣列聲納、艦首上方逆探測聲納、兩側大型低頻被動陣列聲納以及拖曳陣列聲納等;ZQQ-7比ZQQ-6進一步強化低頻長距離操作能力,也改善處理淺水海域背景噪聲的能力,進入服役後也逐步升級為ZQQ-7B。

除了聲納系統之外,艦上還裝有英國授權日本生産的CM010非貫穿式光電潛望鏡

桅杆(也被皇家海軍機敏級核潛艇采用)以及一具傳統的光學潛望鏡,此外還有海自海幕資料傳輸系統的指揮終端機(CommandandControlTerminal,C2T)、MOF海上指揮管制系統以及新的USM反艦導彈射控系統,意味着蒼龍級具有發射反艦導彈在遠距離攻擊水面艦艇的能力。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