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田

蒙田

法國思想家
蒙田(1533.2.28-1592.9.13),法國文藝複興後期、十六世紀人文主義思想家。主要作品有《蒙田随筆全集》、《蒙田意大利之旅》。在十六世紀的作家中,很少有人像蒙田這樣受到現代人的崇敬和接受。他是啟蒙運動以前法國的一位知識權威和批評家,是一位人類感情的冷峻的觀察家,亦是對各民族文化,特别是西方文化進行冷靜研究的學者。以《随筆集》(Essais)三卷留名後世。所著《随筆集》三卷名列世界文學經典,被人們視為寫随筆的巨匠。[1]
    本名:米歇爾·德·蒙田 别名: 字: 号: 所處時代: 民族族群: 出生地:波爾多附近的佩裡戈爾(現在的多爾多涅省) 主要作品: 主要成就: 英文名:Michel.de.Montaigne 性别:男 國籍:法國 出生年月:1533年2月28日 去世年月:1592年9月13日 職業:人文主義作家 畢業院校:吉耶讷學院 代表作品:《蒙田随筆全集》、《嘗試集》

簡介

蒙田(MicheldeMontaigne,1533年2月28日-1592年9月13日),文藝複興時期法國作家,以《随筆錄》(Essais)三卷留名後世。

《随筆錄》在西方文學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作者另辟新徑,不避嫌疑大談自己,開卷即說:“吾書之素材無他,即吾人也。”(jesuismoi-memelamatieredemonlivre.)。從他的思想和感情來看,人們似乎可以把他看成是在他那個時代出現的一位現代人。他的散文主要是哲學随筆,因其豐富的思想内涵而聞名于世,被譽為“思想的寶庫”。

作品

nn為完成父親的遺願,将西班牙神父兼醫生塞朋德(RaymondSeybond)的著作《自然神學》(Theologianaturalis)由拉丁文譯成法文。1564年該書的序文被教會列為禁書,但蒙田将序文部分大幅修改,譯本也在1569年順利出版,後來被多次翻印。

n首兩卷《随筆集》在1580年出版,三卷版付梓于1588年,死前蒙田還在病榻上增訂該書。

學者習慣将蒙田的思想分為三個階段(盡管未必準确):斯多葛時期(1572—1574年)、懷疑主義危機(1576年)、伊壁鸠魯時期(1578—1592年)。

三個階段的思想也粗略反映在三卷《随筆集》中,卷二的《為塞朋德辯護》(ApologiedeRaymondSebond)一文,被認為代表了蒙田的懷疑主義思想,該篇也是《随筆集》裡最長的一篇(後世很多出版商将這一篇獨立成書)。

n後人也将蒙田的《旅遊日志》(Journaldevoyage)和書信(現存39封)整理、出版。

文學成就

《蒙田随筆全集》共107章,百萬字左右。其中最著名的一篇為《為雷蒙·塞蓬德辯護》,充分表達了他的懷疑論的哲學思想。

與其在這個浮躁與膚淺的社會裡行屍走肉般地遊蕩下去,毋甯讀一點有思想,有内容的書,對于幹裂的心田,它可以說是一注清泉。在蒙田當年的法國,由于長達三十年的宗教戰争,使法國人民長期處于苦難之中,法國人對暴力感到了厭倦,對洋溢在《蒙田随筆文集》中的智慧大加贊賞,《蒙田随筆文集》因此成為許多法國“正直人的枕邊書”,滋潤過許多法國人的心田。

蒙田以博學着稱,随筆卷帙浩繁,用古法文寫成,又引用了希臘、意大利等國的語言,以及大量拉丁語。

日常生活、傳統習俗、人生哲理等等無所不談,特别是旁征博引了許多古希臘羅馬作家的論述。書中,作者還對自己作了大量的描寫與剖析,使人讀來有娓娓而談的親切之感,增加了作品的文學趣味。

它是十六世紀各種思潮和各種知識經過分析的總彙,有“生活的哲學”之美稱。書中語言平易通暢,不假雕飾,在法國散文史上占有重要地位,開創了随筆式作品之先河。

上一篇:韓玄

下一篇:楚瑾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