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寶豐

葛寶豐

中國骨科專家
葛寶豐(1922年12月26日-2014年7月10日),男,專業為骨外科學,河北省樂亭縣人。中國工程院院士、全國全軍著名骨科專家,蘭州軍區蘭州總醫院專家組名譽組長、新中國骨科醫學奠基人,西北地區骨科專業的開拓者。早在50年代初期即在國内開展了帶血循環的骨移植,引進了髓管内穿針内固定術,發明了梯形加壓接骨闆,對四肢和脊柱骨折,自發生機制、内外固定、促進骨愈合以至合并症的預防進行了系列研究。實驗中對離斷肢體再植後,取得了淋巴管再生時間和分型的第一手資料,用以指導臨床,提高了再植成活率和功能恢複率。發明創造20餘項。1989年首先将異種骨形成蛋白應用于臨床修複骨缺損,确定了其單獨應用的成骨性能。2004年在骨質疏松症的研究中,确定了西北地區居民骨密度峰值,澄清了藏民的峰值骨量。先後獲國家發明、進步獎和部隊省級二等獎以上20餘項,著書8部,發表論文200餘篇。[1]
    中文名:葛寶豐 外文名: 别名: 民族:漢 籍貫:河北省樂亭縣 畢業院校:國立中正醫學院 學曆: 教學職稱: 臨床職稱: 執業地點: 出生地:河北省樂亭縣 性别:男 職業:骨科專家 政黨:中國共産黨 主要成就:1999年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

簡介

葛寶豐,專業技術一級,文職特級。1949年參加工作;1956年9月入伍,1978年9月入黨,曆任西北軍區第一陸軍醫院主治醫師,蘭州軍區總醫院骨科副主任醫師,蘭州軍區總醫院骨科主任、主任醫師,蘭州軍區總醫院專家組組長等職。1987年出席了全軍第二次英模大會,1989年被表彰為全國勞模和先進工作者,并參加建國40周年國慶觀禮。于2014年7月10日15時20分因病醫治無效在蘭州逝世,享年92歲。

經曆

葛寶豐,世業農,7歲入鄉塾。

1944年霍亂流行,全村94戶,病死104 人。家中二嫂亦罹病,縣中延來“名醫”,到後手抓食鹽一把,放入菜碗中,以沸水溶解後注入血管,俄頃病人死。當時居民對霍亂傳染途徑一無所知,病人糞便随地抛棄,蒼蠅成群,官方無人過問。兩年後其母患重病,延醫求治,未明診斷,卧床半年而終。為償還藥債,賣去僅有的薄田數畝,此後父兄完全以耕種租田度日。葛寶豐在悲痛之餘,遂立志學醫,冀使他人之母和全國貧窮人有病都得到治療。

1936 年畢業于昌黎彙文中學後,以特考獎學金人燕京大學醫預系。在校期間,經濟來源主要靠“工讀”和獎學金。

一年後七七事變,與同學數人僞裝成學徒經上海、香港、海防流亡昆明,以全國統考第一名入中正醫學院,适逢醫學教育家王子玕,偕師生數百人,由贛遷此,依山傍水,建茅屋數百間于白龍潭畔,一時名師俱至,衆生鹹集,與上海醫學院聯合辦學。抗日國軍節節敗退,昆明告急,學校經滇、黔、閩、贛數度搬遷,每至一地,即利用廟宇祠堂,開校授課,學業未受到嚴重的影響。

1947年薩飛回國,乃隻身來到蘭州中央醫院,投師張查理,從事骨科專業,兼任蘭州大學講師、副教授,開設了骨科專科課程。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後參加中國人民解放軍。

1949年8月蘭州解放,葛寶豐通過救治解放軍傷病員,親眼目睹了人民軍隊秋毫無犯的嚴明紀律,從内心深處萌生了對共産黨的向往之情。最終,他成為人民軍隊的一員,完成了一生中的重大抉擇。

1950年參加抗美援朝醫療隊,任隊長,在西安、蘭州等地辦戰傷和骨科訓練班數期,培訓學員300餘名,遍布于西北各地,成為專業技術骨幹。

1953~1954年從師方先之和楊克勤教授。在軍區總醫院建立了骨科專業。

1982年成為全軍骨科中心。

1993年建立了創傷外科研究所。

1999年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

成就

在60多年的醫學生涯中,葛寶豐先後有6項成果屬國内首創,4項成果屬世界獨創,成為大西北骨科專業的開拓者、軍隊骨科專業的重要奠基人,國際著名骨科專家稱贊他是“古絲綢之路上的‘醫學大樹‘”。

事迹

一位甘肅籍農民大腿負重傷,總動脈血管下的股動脈徹底斷開。葛寶豐望着這位農民兄弟的傷口,心裡發顫:一個農民,不能沒有這條腿。為了盡力挽回這條腿,葛寶豐用異體血管,連接這位農民兄弟斷裂的血管。誰知,這條血管竟奇迹般地“成活”了,一條無望行走的腿恢複了功能。葛寶豐很高興,決心把這項課題繼續研究下去。他開始收集資料,跟蹤調查,并建立了專項研究檔案。漸漸地,這項研究課題“開花結果”的時機成熟了。最後一步,要對這位農民進行動脈穿刺,提取有關數據。那位樸實的農民兄弟一口答應,然而葛寶豐的心卻變沉重了:這位農民兄弟年事已高,穿刺一旦發生意外,很可能因動脈穿刺失敗使他再歸殘疾人的行列。最終,葛寶豐毅然放棄了這項極有希望獲得大獎的研究。 提起這“功虧一篑”的研究,醫學研究是為了更好地給人治病。脫離了這個前提,研究成果再多,也不是一名稱職的醫生。

評價

葛寶豐的一生始終秉承患者第一、病人至上的仁愛之心。從醫近70年來,經他救治過的患者達17萬餘人,手術治愈骨傷患者4000餘例,挽救了無數病人的生命。1951年,在國内探索開展淋巴管外科研究;1965年,由葛寶豐指導的全國第二例斷臂再植手術獲得成功;1988年、1990年,他指導學生接活冷缺血54小時斷掌和59小時斷指,創造了接活連體熱缺血36小時下肢再植的世界紀錄,成為60年來最重要的60項醫學成果之一;1997年,他成功完成亞洲第一例10指斷指再植手術,轟動世界。1998年,他發明的内固定半環式梯形加壓鋼闆,大大提高了粉碎性骨折的治愈率,使18萬患者從中受益。  

葛寶豐的一生始終高舉攻堅克難、科研攻關的創新旗幟。他打破西方技術封鎖,勇攀骨科科研高峰,不斷完善專科理論體系和醫療技術,先後自主創新完成了57項重大醫學成果,獲得省部級二等獎以上科研獎勵20項,其中有6項屬國内首創,4項屬世界獨創,先後編著《實用骨科學》、《創傷外科學》、《矯形外科學》等8部論著,發表論文近500篇,美國著名脊椎外科專家雷樸稱贊他是“古絲綢之路上的‘醫學大樹’”。  

葛寶豐的一生始終堅持為部隊服務、為官兵解難的服務方向。他堅持把保障部隊官兵健康作為自己的重要職責,上世紀50年代初,他着眼戰場需求,開展帶血循環骨移植研究,創制彈簧螺旋牽引架,在戰場救護中發揮了重要作用。幾十年來他堅持深入部隊巡視調研,總結出了騎兵“落馬骨折”防護法、炮兵腰肌損傷的發生機制和治療方案,研制出治療訓練傷的特效藥物高肟甲素爽,積極探索高原環境對官兵骨代謝和骨骼健康的影響規律,獲得國家、軍隊科技成果數十項。  

葛寶豐的一生始終诠釋彎腰為橋、挺身為梯的師者道義。早在抗美援朝戰争時,他就開辦了戰傷骨科訓練速成班,親自培訓150名業務骨幹。幾十年來,他全力扶持人才,積極支持年輕大膽工作,托起了骨科領域一顆又一顆新星,培養造就了一大批高素質人才,先後為軍地培養骨科人才600多名,有34名已成長為全國各大醫院院長或骨科主任。在他的帶領和感召下,一大批高學曆優秀人才來院工作,他所在的骨科中心已發展成為具有“三科一所”的強大醫療科研團隊,2011年晉升為“全軍骨科研究所”。  

葛寶豐的一生是光輝的一生、是偉大的一生,是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一生。他始終追求共産主義偉大理想,自覺把對黨、祖國和軍隊的無限忠誠,對醫學事業的無比熱愛,對西北地區官兵和各族群衆的無私情懷,全部融入到發展骨科醫學事業和服務廣大軍民之中。他飽含火熱赤誠的家國情懷,始終以拳拳之心回報人民群衆;他永葆孜孜以求的創新動力,始終以前瞻眼光引領學科發展;他堅守視人若己的良醫品質,始終以仁愛之心守護生命高地;他胸懷甘為人梯的博大精神,始終以師者道義培養優秀人才;他追求光明磊落的無私境界,始終以平凡心态書寫非凡人生。他生命不息、奮鬥不止,用一生的業績踐行了醫學報國的铮铮誓言。

上一篇:伯瓦爾·弗塔根

下一篇:霍小紅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