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貞兒

萬貞兒

萬貴妃
萬貞兒(1428年-1487年),明憲宗成化帝的寵妃。恭肅皇貴妃萬氏,青州諸城人氏。父親萬貴為縣衙掾吏,因犯法被流配邊疆。萬貞兒年僅四歲便被選入孫太後宮中,充入掖庭為奴。明憲宗朱見深兩歲的時候被孫太後立為太子,與此同時,時年19歲的萬貞兒做了他的貼身侍女。公元1465年,英宗皇帝去世,朱見深繼承了皇位,改元成化,成為明朝第八位皇帝,封萬貞兒為妃。第二年,萬貞兒為憲宗生下一子,憲宗大喜,遂封萬貞兒為貴妃。可惜不到一月,皇子夭折,憲宗和萬妃都悲痛非常,萬妃後來也不能再生育,憲宗封其為皇貴妃,以示安撫。值得注意的是,萬貴妃是曆史上第一任在世即被封為皇貴妃的人物。成化二十三年春,萬皇貴妃病逝,享年59歲。明憲宗痛不欲生,說道:“萬氏長去了,我亦将去矣。”辍朝七日,谥萬貴妃為恭肅端慎榮靖皇貴妃,葬天壽山。數月之後,明憲宗也以憂郁過度而亡,年41。萬貞兒去世的那天,天有異象,當時皇上未在宮中。她去世時的情形是:天大霧,人皆訝之。此時的天氣皇帝也覺得非常奇怪,但沒有想太多,到第二天慶成宴罷回宮的時候,宮中則報皇貴妃已死。
    本名:萬貞兒 别名: 字: 号: 所處時代:明代 民族族群:漢族 出生地:青州諸城(今山東濰坊市諸城市) 主要作品: 主要成就:博得明憲宗寵愛 别稱:萬貴妃 字号:恭肅端慎榮靖皇貴妃 出生時間:公元1428年 去世時間:1487年 陵墓:北京市天壽山頂萬娘娘墓 丈夫:朱見深明憲宗 地位:皇貴妃 父親:萬貴 居住宮殿:先住昭德宮,後住安喜宮 兄弟:萬喜;萬通;萬達

人物生平

萬氏是山東青州諸城人氏,幼年即被選入宮,充當孫太後(英宗母,憲宗朱見深的祖母)的宮女。長大以後,成為一名司衣女,侍奉當時還是太子的朱見深,耳鬓厮磨,漸漸産生私情。

天順八年(公元一四六四年),英宗駕崩,太子繼位,是為憲宗,時年十八歲,而此時的萬貞兒已經三十五歲。雖然年齡差距甚大,但是兩人感情甚笃。

萬貞兒長得豐滿豔麗,據說“秀慧如趙合德,肥美似楊貴妃”。而且為人機警,“每(皇)上出遊,必戎服佩刀,侍立左右,(皇)上每顧之,辄為色飛”,很受寵愛。

但是自從皇帝登基以後,兩宮太後又為皇帝選納了幾名女子,分别是皇後吳氏,妃子王氏、柏氏,個個年輕貌美,令萬貞兒深感嫉妒和仇視。

皇後吳氏,面對萬貞兒的目中無人,也想整治一番。一次,萬貞兒晉見的時候,傲慢無禮,進退無序,受到皇後訓斥,萬氏毫不示弱,出言頂撞,皇後大怒,奪過太監手中的棍子對其杖責數下。萬氏委屈之餘,在皇帝面前借機訴苦撒嬌,皇帝一怒之下把吳氏廢掉,另立王氏為後。

成化二年(公元一四六六年),萬氏生下一子,被封為貴妃。但是孩子不久便夭折,以後也沒有生育。

萬氏面對宮中的年輕女子常常自危,對其他女子的受寵嫉妒到了瘋狂的地步,一發現哪個妃嫔懷孕,就派人以治病為名,使其堕胎。而每當此時,皇帝不但不敢追究,反而對她低聲下氣,好言相對。

一日,皇帝寵幸了一名姓紀的女子,紀氏由此受孕。萬氏命一名宮女前去察看,因為那名宮女很有良心,回報說不過是身體抱病而已,替紀氏隐瞞了過去。

後來,紀氏分娩下一男嬰,央求守門太監張敏将其溺死,太監不忍,便私下将嬰兒藏入密室撫育,而且廢後吳氏也常去探望照顧。

此時皇帝隻有一子佑極,年近兩歲,剛被立為太子,即被萬氏毒殺。面對喪子之痛,皇帝深感苦惱。

一日,皇帝對着鏡子哀歎自己年歲已老,卻仍舊沒有子嗣,太監張敏借機進言,道出實情。皇帝大喜,将紀氏和孩子接入宮中。之後,宮中不但傳出妃子懷孕的消息,令萬氏痛苦非常。由此,遷怒于紀氏,将其害死。太監張敏深恐莅禍,在跪拜太子祈禱之後,也吞金自殺。

成化二十三年(公元一四八七年),萬氏因為一宮女出言譏諷,大怒,用撣子連打宮女數下,氣咽痰湧而昏厥,繼而身亡,死時五十八歲。皇帝聽說萬氏已死,良久不語,半天才說了一句:“萬長侍走了,我也将不久于人世了!’果然,不久,他也随之死去。

萬氏由一名普通的宮女到專寵後宮的皇貴妃,而且,她與皇帝之間的年齡相差十七歲,這樣的例子,在明朝是絕無僅有的。

年表

根據史書的記載,萬貞兒,1430年生于山東諸城人。

1434年選入宣德帝孫太後宮中(5歲進宮)。

1449年成化帝受冊封為皇太子,時年三歲。萬貞兒既侍奉太子于東宮(19歲當保姆)。

1465年成化皇帝即位,同年廢後吳氏(35歲嫁給成化,放到現代的話,也不算太老)。

1466年萬貞兒誕下一子,遂受封為貴妃。其子不其年而死(一年後生子,高齡産婦)。

1476年成化帝晉萬氏為皇貴妃,在諸妃之上(這年她46歲,想想薩曼莎不是都45了)。

1487年正月,皇貴妃暴死,時年58歲。同年秋,成化帝亦死,時年41歲(成化之前的好幾個皇帝都沒活過40,他算長命了)。

曆史評價

曆朝曆代得寵的妃子很多,但若論情況之離奇卻誰也比不過明憲宗的愛妃萬貞兒。一個大皇帝十九歲的女人卻牢牢占領了丈夫的心,并且擁有他一生的寵幸,這真是讓旁人百思不得其解,就此說來,萬貴妃倒是當之無愧的最有魅力的女人!故事的主人公是大明王朝的第八位皇帝朱見深和年長他十七歲的貴妃萬貞兒。妻子比丈夫大了十七歲,這樣的差距,即使在今日看來,也是有些奇特的,更何況是民風守舊的明朝。是的,萬貞兒從宮女到貴妃一步登天地創造了奇迹。很多評論家卻把她稱之為曆史上“最有魅力”的女人。她是明憲宗的寵妃,年齡卻比皇帝大了整整十九歲。皇帝登基時才17歲,萬貞兒36歲。明憲宗集三千寵愛于一身,對年輕貌美的皇後不屑一顧,一生最愛萬貴妃。這個老女人真是極有魅力,一生把皇帝拴在了褲腰帶上。她沒有長大成人的後代,所以效仿趙飛燕殘害後宮血脈,但皇帝卻不敢幹預。她59歲終于死于肝病,皇帝哭得昏天黑地,說“萬貴妃死了,我的日子也不多了”,果然,幾個月後,尚處中年的皇帝也一病不起,41歲就随她而去了。

曆史上得寵的妃子很多,但若論情況之離奇卻誰也比不過明憲宗的愛妃萬貞兒。一個大皇帝十九歲的女人卻牢牢占領了丈夫的心,并且擁有他一生的寵幸,這真是讓旁人百思不得其解,唯一的解釋隻能是萬妃具有與衆不同、風騷入骨的狐媚手段了,就此說來,萬貴妃倒是當之無愧的最有魅力的女人!

恭肅貴妃萬氏,諸城人。四歲選入掖庭,為孫太後宮女。及長,侍憲宗于東宮。憲宗年十六即位,妃已三十有五,機警,善迎帝意,遂讒廢皇後吳氏,六宮希得進禦。帝每遊幸,妃戎服前驅。成化二年正月生皇第一子,帝大喜,遣中使祀諸山川,遂封貴妃。皇子未期薨,妃亦自是不複娠矣。

當是時,帝未有子,中外以為憂,言者每請溥恩澤以廣繼嗣。給事中李森、魏元,禦史康永韶等先後言尤切。四年秋,彗星屢見。大學士彭時、尚書姚夔亦以為言。帝曰:“内事也,朕自主之。”然不能用。妃益驕。中官用事者,一忤意,立見斥逐。掖廷禦幸有身,飲藥傷墜者無數。孝宗之生,頂寸許無發,或曰藥所中也。紀淑妃之死,實妃為之。佞幸錢能、覃勤、汪直、梁芳、韋興輩皆假貢獻,苛斂民财,傾竭府庫,以結貴妃歡。奇技淫巧,禱祠宮觀,糜費無算。久之,帝後宮生子漸多,芳等懼太子年長,他日立,将治己罪,同導妃勸帝易儲。會泰山震,占者謂應在東宮。帝心懼,事乃寝。

二十三年春,暴疾薨,帝辍朝七日。谥曰恭肅端慎榮靖皇貴妃,葬天壽山。弘治初,禦史曹璘請削妃谥号;魚台縣丞徐顼請逮治診視紀太後諸醫,捕萬氏家屬,究問當時薨狀。孝宗以重違先帝意,已之。

曆史記載

據清代張廷玉等人所修《明史》記載,經曆喪子之痛,萬貴妃開始對其他懷孕的妃嫔或已經降生的皇子大加謀害,而憲宗卻對這個女人無計可施,未加責罰,相反卻是一再的退讓。原因主要有以下幾種:一是朱見深具有強烈的俄狄浦斯式的戀母情結。據正史記載,朱見深自兩歲開始就由萬貞兒帶着。英宗土木堡之變之後被困瓦剌,朱見深的叔父趁機搶去皇位并罷免他的太子職位,從此他便跟随萬貞兒住在後宮,直到英宗卷土重來。在這段最艱難的日子裡,朱見深和萬貞兒相濡以沫,在他最落魄的時候萬貞兒一直守護在他身邊。由于古代主子和侍女之間的特殊關系,萬貞兒在他心目中就有了多角色的朦胧的定位——母親、姐姐兼情人。總之,朱見深傾其一生都對這個女人有特殊的依戀,不論她做得多麼過分,他都能忍讓、退避。他離不開這個女人,這個女人就是他生活的支撐。

《明史》中記載:“帝每遊幸,妃戎服前驅”,也就是說憲宗每次出遊,萬貴妃總是戎裝侍立在旁,這給憲宗一種安全感。另據沈德符在《萬曆野獲篇》中記載,“妃怒撻一宮婢,怒極氣咽,痰湧不複蘇”,“訃聞,帝不語久之,但長歎曰:萬侍長去了,我亦将去矣”,“于是挹挹無聊,曰以不豫,至于上賓”。也就是說,聽聞萬貴妃死後,憲宗很長時間沒有說話,隻是長歎一聲:萬貴妃去了,我也快要去了。憲宗對萬貴妃的愛很容易讓人聯想到唐明皇對楊貴妃的愛,但兩者本質是不同的。楊貴妃是四大美女之一,有驚人的美貌,而萬貴妃,得寵的時候已經35歲,已經是半老徐娘。所以憲宗對萬貴妃的愛應該着重在一個“情”字上,或是親情,或是友情,或是愛情,總之是一種錯綜複雜的情。或者憲宗真有某種心理或人格障礙,而這種障礙唯萬貞兒才能解除,故而離不開。二是萬貞兒善用心計,想方設法籠絡憲宗。她是陪伴朱見深時間最長的女人,對朱見深的弱點頗為了解,可以輕易地玩弄他于股掌之中,利用他來達到自己“擅寵”的目的。

《明史》中記載:“先是,憲宗居東宮,萬貴妃已擅寵。後既立,摘其過,杖之。帝怒,下诏曰:‘先帝為朕簡求賢淑”也就是說,萬貞兒擅寵之後,醋意大發的吳皇後憑借優越的地位和超凡的自信指責萬貞兒的過錯,并親手杖打了萬貞兒,結果引起憲宗大怒。憲宗一怒之下下诏“廢後”,并将吳皇後打入冷宮。《明史》裡面對這件事是這樣評價的:“憲宗年十八即位,妃已三十有五,機警,善迎帝意,遂讒廢皇後吳氏。”一“迎”一“讒”,說明萬貞兒心計頗深。也就是說,她憑借憲宗的寵愛,趁機大講吳皇後的壞話,并提議廢後,憲宗一“怒”一“疼”,竟從其言。時至今日,由于史料有限,且無第三人在場,曆史事實中的萬貞兒究竟有沒有這麼做,已無從可考,但可以證實的是,萬貞兒并沒有在憲宗面前為吳皇後說情,這也是為什麼《明史》會把“廢後”這筆帳算在她頭上的一個佐證。之後上台的王皇後對她已是忌憚三分,隻能忍氣吞聲。《明史》還記載:萬貴妃“母以子貴”的夢想破滅之後,為了達到“擅寵”的目的,開始千方百計迫害未出生的皇子,通過買通太監給懷孕的妃嫔灌藥,導緻“飲藥傷墜者無數”。所幸的是,一個跟萬貞兒長得很相似的宮女紀春紅懷孕之後,太監張敏感歎憲宗無子,動了恻隐之心,私自将堕胎藥量減半,竟保住了孩子,即為孝宗。

《明史》記載:“孝宗之生,頂寸許無發,或曰藥所中也。”從這件事來看,這個女人心計太重、心機太深。因為她知道憲宗知情,也知道憲宗不會把她怎麼樣,因為她是憲宗最需要的女人。三是萬貞兒高超的房中禦夫術。在明末清初查繼佐撰寫的《罪惟錄》中,描述萬貞兒“貌雄聲巨,類男子”,可見萬貞兒絕非是美女中的極品,連憲宗的母親周太後也大惑不解地問兒子:“彼有何美,而承恩多?”憲宗答道:“臣有疝疾,非妃撫摩不安。”這話已經說得非常露骨了,萬貞兒盡管不是美女,卻有美女不可替代的好處。不過這一觀點大多見于小說野史。很多小說都根據這一點把萬貴妃塑造成了一個風騷淫蕩的女人。四是得不到的是最好的。很多小說野史中,比如《成化年間的愛情故事》、《明史演義》等,都提到憲宗很小的時候,偶然知道萬貞兒有一個情人叫杜箴言。在憲宗十一歲那年,因為嫉妒和自私,他派人把杜箴言殺了。萬貞兒偶然得知這件事,大受傷害,就開始了漫長的有愛有恨的報複過程,對憲宗時而若即若離,時而嗔怪冷落,而這恰恰抓住了憲宗不容易得到的才是最好的心理,于是對萬貞兒越加癡迷。在後來的漫長歲月中,萬貞兒腰上一直戴着虎符玉佩,這就提醒憲宗,她心裡還想着那個贈玉的人。萬貞兒也有心計,雖然有意無意地讓憲宗意識到這一點,卻又把握分寸,讓憲宗産生淡淡的醋意,而又不至于惹得他惱羞成怒大開殺戒。不管怎麼樣,萬貞兒是個非常有心計的女人這一點是肯定的,她巧妙地利用了憲宗從小對自己産生的依賴心理,并将這種依賴化解和轉換為男人對女人的愛慕,中間又夾雜着母性和親情的魅力,這讓憲宗無法自拔地愛上了萬貞兒。而憲宗自身又是一個弱勢内斂的皇帝,喜歡留戀過去的歲月和時光,這與萬貞兒的細心謀劃正相吻合,從而造成了萬貴妃獨享恩寵20年。

《明史·孝宗本紀》

孝宗達天明道純誠中正聖文神武至仁大德敬皇帝,諱祐樘(cheng),憲宗第三子也。母淑妃紀氏,成化六年七月生帝于西宮。時萬貴妃專寵,宮中莫敢言。悼恭太子薨後,憲宗始知之,育周太後宮中。十一年,敕禮部命名,大學士商辂等因以建儲請。是年六月,淑妃暴薨,帝年六歲,哀慕如成人。十一月,立為皇太子。

《明史·嘉禮二》

冊妃之儀。自洪武三年冊孫氏為貴妃,定皇帝不禦殿,承制官宣制曰:“妃某氏,特封某妃,命卿等持節行禮。”但授冊,無寶,馀并如中宮儀。永樂七年,定冊妃禮。皇帝皮弁服禦華蓋殿,傳制。至宣宗立孫貴妃,始授寶,憲宗封萬貴妃,始稱皇,非洪武之舊矣。嘉靖十年,帝冊九嫔,禮官上儀注。先日,所司陳設儀仗如朔望儀。至期,皇帝具衮冕,告太廟、世廟訖,易皮弁服,禦華蓋殿。百官公服入行禮。正、副使朝服承制,舉節冊至九嫔宮。九嫔迎于宮門外,随至拜位。女官宣冊,九嫔受冊,先後八拜。送節出宮門複命。九嫔随具服候,皇後率詣奉先殿谒告,及詣皇帝、皇後前謝恩,俱如冊妃禮。惟圭用次玉,谷文、銀冊少殺于皇妃五分之一。二十年,冊德妃張氏,以妃将就室,而帝方靜攝,不傳制,不谒告内殿,馀并如舊。

《明史列傳》

憲宗廢後吳氏,順天人。天順八年七月立為皇後。先是,憲宗居東宮,萬貴妃已擅寵。後既立,摘其過,杖之。帝怒,下诏曰:“先帝為朕簡求賢淑,已定王氏,育于别宮待期。太監牛玉辄以選退吳氏于太後前複選。冊立禮成之後,朕見舉動輕佻,禮度率略,德不稱位,因察其實,始知非預立者。用是不得已,請命太後,廢吳氏别宮。”立甫逾月耳。後父俊,先授都督同知,至是下獄戍邊。谪玉孝陵種菜,玉從子太常少卿綸、甥吏部員外郎楊琮并除名,姻家懷甯侯孫镗閑住。于是南京給事中王徽、王淵、朱寬、李翺、李鈞等合疏言玉罪重罰輕,因并劾大學士李賢。帝怒,徽等皆貶邊州判官。

孝貞皇後王氏,上元人。憲宗在東宮,英宗為擇配,得十二人,選後及吳氏、柏氏留宮中。吳氏既立而廢,遂冊為皇後,天順八年十月也。萬貴妃寵冠後宮,後處之淡如。孝宗即位,尊為皇太後。武宗即位,尊為太皇太後。正德五年十二月上尊号曰慈聖康壽。十三年二月崩,上尊谥曰孝貞莊懿恭靖仁慈欽天輔聖純皇後,合葬茂陵,祔太廟。

孝穆紀太後,孝宗生母,賀縣人。本蠻土官女。成化中征蠻,俘入掖庭,授女史,警敏通文字,命守内藏。時萬貴妃專寵而妒,後宮有娠者皆治使堕。柏賢妃生悼恭太子,亦為所害。帝偶行内藏,應對稱旨,悅,幸之,遂有身。萬貴妃知而恚甚,令婢鈎治之。婢謬報曰病痞。乃谪居安樂堂。久之,生孝宗,使門監張敏溺焉。敏驚曰:“上未有子,奈何棄之。”稍哺粉餌饴蜜,藏之他室,貴妃日伺無所得。至五六歲,未敢剪胎發。時吳後廢居西内,近安樂堂,密知其事,往來哺養,帝不知也。

帝自悼恭太子薨後,久無嗣,中外皆以為憂。成化十一年,帝召張敏栉發,照鏡歎曰:“老将至而無子。”敏伏地曰:“死罪,萬歲已有子也。”帝愕然,問安在。對曰:“奴言即死,萬歲當為皇子主。”于是太監懷恩頓首曰:“敏言是。皇子潛養西内,今已六歲矣,匿不敢聞。”帝大喜,即日幸西内,遣使往迎皇子。使至,妃抱皇子泣曰:“兒去,吾不得生。兒見黃袍有須者,即兒父也。”衣以小绯袍,乘小輿,擁至階下,發披地,走投帝懷。帝置之膝,撫視久之,悲喜泣下曰:“我子也,類我。”使懷恩赴内閣具道其故。群臣皆大喜。明日,入賀,頒诏天下。移妃居永壽宮,數召見。萬貴妃日夜怨泣曰:“群小绐我。”其年六月,妃暴薨。或曰貴妃緻之死,或曰自缢也。谥恭恪莊僖淑妃。敏懼,亦吞金死。敏,同安人。

孝宗既立為皇太子,時孝肅皇太後居仁壽宮,語帝曰:“以兒付我。”太子遂居仁壽。一日,貴妃召太子食,孝肅謂太子曰:“兒去,無食也。”太子至,貴妃賜食,曰:“已飽。”進羹,曰:“疑有毒。”貴妃大恚曰:“是兒數歲即如是,他日魚肉我矣。”因恚而成疾。

安無學術,既柄用,惟日事請托,結諸閹為内援。時萬貴妃寵冠後宮,安因内侍緻殷勤,自稱子侄行。妃嘗自愧無門閥,聞則大喜,妃弟錦衣指揮通,遂以族屬數過安家。其妻王氏有母至自博興。王謂母曰:“向家貧時,以妹為人娣,今安在?”母曰:“第憶為四川萬編修者。”通心疑是安,訪之則安小婦,由是兩家婦日往來。通妻著籍禁内,恣出入,安得備知宮中動靜,益自固。侍郎刑讓、祭酒陳鑒與安同年不相能。安構獄,除兩人名。

初,孝穆皇太後之薨,内庭籍籍指萬貴妃。孝宗立,魚台縣丞徐項上書發其事。廷臣議逮鞫萬氏戚屬曾出入宮掖者。安驚懼不知所為,曰:“我久不與萬氏往來矣。”而劉吉先與萬氏姻,亦自危。其黨尹直尚在閣,共拟旨寝之。孝宗仁厚,亦置不問,安、吉得無事。

彗見三台,時等言:“外廷大政固所當先,宮中根本尤為至急。諺雲‘子出多母’。今嫔嫱衆多,維熊無兆。必陛下愛有所專,而專寵者已過生育之期故也。望均恩愛,為宗社大計。”時帝專寵萬貴妃,妃年已近四十,時故雲然。又言:“大臣黜陟,宜斷自宸衷,或集群臣佥議。不可悉委臣下,使大權旁落。”帝雖不能從,而心嘉其忠。

悼恭太子薨,帝以繼嗣為憂。紀妃生皇子,六歲矣,左右畏萬貴妃,莫敢言。久之,乃聞于帝。帝大喜,欲宣示外廷,遣中官至内閣谕意。辂請敕禮部拟上皇子名,于是廷臣相率稱賀。帝即命皇子出見廷臣。越數日,帝複禦文華殿,皇子侍,召見辂及諸閣臣。辂頓首曰:“陛下踐祚十年,儲副未立,天下引領望久矣。當即立為皇太子,安中外心。”帝颔之。是冬,遂立皇子為皇太子。

初,帝召見皇子留宮中,而紀妃仍居西内。辂恐有他患,難顯言,偕同官上疏曰:“皇子聰明岐嶷,國本攸系。重以貴妃保護,恩逾己出。但外議謂皇子母因病别居,久不得見。宜移就近所,俾母子朝夕相接,而皇子仍藉撫育于貴妃,宗社幸甚。”由是紀妃遷永壽宮。逾月,妃病笃。辂請曰:“如有不諱,禮宜從厚。”且請命司禮監奉皇子,過妃宮問視,及制衰服行禮。帝皆是之。

錢溥嘗以不遷官,作《秃婦傳》以譏辂。高瑤請複景帝位号,黎淳疏駁,極诋辂。辂皆不為較,待之如平時。萬貴妃重辂名,出父像,屬為贊,遺金帛甚厚。辂力辭,使者告以妃意。辂曰:“非上命,不敢承也。”貴妃不悅,辂終不顧。其和而有執如此。

成化二年十二月,以本官入直文淵閣,進工部右侍郎,兼翰林學士。江西、湖廣災,有司方征民賦。定之言國儲充積,倉庾至不能容。而此張口待哺之氓,乃責其租課,非聖主恤下意。帝感其言,即命停征。四年進禮部左侍郎。萬貴妃專寵,皇後希得見,儲嗣未兆。郕王女及笄未下嫁。定之因久旱,并論及之。且請經筵兼講太祖禦制諸書,斥異端邪教,勿令害政耗财。帝留其疏不下。五年卒官。贈禮部尚書,谥文安。

萬貴妃有寵,中官梁芳、陳喜争進淫巧;奸人屠宗順輩日獻奇異寶石,辄厚酬之,糜帑藏百萬計。有因以得官者。都人仿效,競尚侈靡,僭拟無度。弘偕同官疏論宗順等罪,請追還帑金,嚴禁侈俗。事下刑部,尚書陸瑜因請置宗順等于理,沒其赀以振饑民。帝不許,但命僭侈者罪無赦,然竟不能禁也。

時帝未有儲嗣,而萬貴妃專寵,後宮莫得進。言者每勸上普恩澤,然未敢顯言妃妒也。惟森抗章為言,帝心愠。森已再遷左給事中,會戶科都給事中缺,吏部列森名上,诏予外任。部拟興化知府,不允,乃出為懷慶通判。未幾,投劾歸,不複出。

魏元,字景善,朝城人。天順元年進士。授禮科給事中。成化初,萬貴妃兄弟驕橫,元疏劾之。四年,慈懿太後崩,将别葬。元偕同官三十九人抗章極谏,禦史康永韶亦偕同官四十一人争之,伏哭文華門,竟得如禮。

張泰,字叔亨,廣東順德人。成化二年進士。除知沙縣。時經鄧茂七之亂,泰撫綏招集,流亡盡複。入為禦史,偕同官谏萬貴妃幹政,廷杖幾斃。出督京畿學校,以憂去,家居十餘年。

梁芳者,憲宗朝内侍也。貪黩谀佞,與韋興比。而谄萬貴妃,日進美珠珍寶悅妃意。其黨錢能、韋眷、王敬等,争假采辦名,出監大鎮。帝以妃故,不問也。妖人李孜省、僧繼曉皆由芳進,共為奸利。取中旨授官,累數千人,名傳奉官,有白衣躐至太常卿者。陝西巡撫鄭時論芳被黜,陝民哭送之。帝聞頗悔,斥傳奉官十人,系六人獄,诏自後傳旨授官者俱覆奏,然不罪芳也。刑部員外郎林俊以劾芳及繼曉下獄。久之,帝視内帑,見累朝金七窖俱盡,謂芳及韋興曰:“糜費帑藏,實由汝二人。”興不敢對。芳曰:“建顯靈宮及諸祠廟,為陛下祈萬年福耳。”帝不怿曰:“吾不汝瑕,後之人将與汝計矣”。芳大懼,遂說貴妃勸帝廢太子,而立興王。會泰山累震,占者言應在東朝。帝懼,乃止。孝宗立,谪芳居南京,尋下獄,興亦斥退。正德初,群閹複薦興司香太和山,兼分守湖廣行都司地方。尚書劉大夏、給事中周玺、禦史曹來旬谏,不聽。興遂複用,而芳卒廢以死。

“自古妃嫔承恩最晚、而最專最久者,未有如此”沈德符《萬曆野獲篇》。

“萬氏豐豔有肌,每上出遊必戎服,佩刀侍立左右。”《明史》。

“妃怒撻一宮婢,怒極氣咽,痰湧不複蘇”,“訃聞,帝不語久之,但長歎曰:萬侍長去了,我亦将去矣”,“于是挹挹無聊,曰以不豫,至于上賓”。《萬曆野獲篇》。

《勝朝彤史拾遺記》

萬妃,青州諸城人。父貴,為本縣椽史,以坐法谪居霸州。妃生四歲,選入掖廷,為聖烈孫太後宮人。及笄而妍,充小答應給事仁壽宮。憲宗為太子時,見而悅之。因竊侍太子,旋命司秩,改侍太子宮有日矣。及即位,吳後初立,猶以宮人禮視之,加撲責。吳後廢,王皇後繼立,鑒吳後事,每損意優容之。妃亦警敏,故善迎帝後意,且籠絡諸嫔禦,諸嫔禦畏之,無敢忤者。上嘗遊幸諸宮,必令妃褲褶為前驅。猥亵備至,然猶未立為貴妃也。成化二年正月,生皇第一子,上大喜,為遣中使四出祈?諸山川之神,三月封貴妃。既而皇子死,妃亦自是不再娠,于是大?冒忌,絕嫔禦進幸。即偶有進幸者,必藥之,堕其胎,且有從是死者。柏賢妃生悼恭太子,暴卒。即孝宗之生,頂上有寸許無發,皆藥所中也。

時中外洶洶,皆知妃無狀,上将乏嗣,将憂之。言者每勸上溥恩澤,廣禦幸,然未敢顯言妃之妒也。硒事中李森言及之,而妃寵益甚。初居昭德宮,後複移安喜宮,進封皇妃,服用器物,每侈僭在中宮上。會彗星見,六科給事魏元等上疏曰:“竊見春來,災異疊仍。近者彗星又見東方,光侵台垣,此皆陰陽相薄之所緻也。臣聞陰陽分政,不可參貳。頃傳中宮、昭德,彼此相亢,一若有參貳之者。

曩者大學士彭時、禮部尚書姚夔每以為言,陛下謂:“此系内事,朕自處置。‘臣等聞命以來,屏息傾聽,将半年矣,而處置未聞。(原評曰:彭姚二公疏谏不另出,附見于此,此亦作法。)但傳尚食所司昭德進馔,不減中宮。夫宮牆雖深,視聽甚近。衽席雖微,懸象甚著。陛下富有春秋,震位甚阙。豈可以宮廟社稷之大,聽其蠱蔽而不思’固國本、安民心‘哉。”不聽,妃益驕恣。凡四方所進獻,珍異奇巧必歸之妃。中官即用事,稍忤妃,立見斥逐。妃所親幸者,出外鎮守如錢能、覃勤、汪直、梁芳、韋興輩,皆假貢獻科民财,中外騷擾。至為妃求福,凡一切祠廟宮觀齋醮忏禮之費,竭水衡輸之,宮中币藏為之一空。上嘗指語芳、興曰:“币藏之空,由汝二人,汝知之乎?”興懼不敢言,芳仰言曰:“臣為陛下造齊天之福,何為藏空。”即以所建祠宇曆數之。上曰:“我或恕汝,恐後人無汝恕者,蓋指東宮也。”芳等退而懼。時上方鐘愛興王,或為芳等謀曰:“不如語昭德,勸上易之,立興王。是昭德無子而有子,興王無國而有國。如此則共保富貴無已,豈直免禍哉!”然之,言于妃。先是東宮生母死,孝肅皇太後養之,每囑之曰:“貴妃召爾食,勿食也。”既而妃進太子羹,太子卻之,曰:“疑有毒。”不食。妃恚曰:“是兒數歲,即如是,他日魚肉我矣。”氣憤不能語,至是力勸上易儲。會泰山震,台官奏東朝有戒心。上覽奏,悟曰:“天意也。”事遂寝。

二十三年春,上郊天大霧,人皆訝之。明日慶成宴罷,上還宮,忽報責妃死。

妃體肥,是日以拂子撻宮人,怒甚中痰死。上聞報怃然曰:“萬使上去,吾亦安能久矣。”為辍朝七日,谥曰恭肅端慎榮靖皇貴妃,葬天壽山。初妃父貴,以兵馬指揮使進都督同知,兄通,錦衣衛都指揮使。通妻王氏出入掖庭,大學士萬安呼“丘嫂”,每邀之來家,敬禮之。朝士幸進者,争趨通門。弘治初,言者藉藉,禦史曹?請削妃谥号,而魚台縣縣丞徐顼請籍萬氏家。窮治紀太後暴死狀,孝宗不從,遂已。語具紀太後記。

王皇後,上元人,中軍都督追贈阜國公王鎮女也。英宗初擇太子妃,以後與廢後吳氏、柏氏留宮中,意屬後。英宗崩,太監牛玉請太後冊立吳氏,而後與柏居别宮。憲宗不悅,下牛玉诏獄,仍廢吳後立後焉。時萬妃有寵,吳後與妃不相中,因見廢。後賢而有智,鑒吳氏,一以曲處之。嘗遊西苑,妃車先後行,歲時朝見,不執妃禮。昭德宮醞釀,每加于中宮。帝嘗令妃戎服侍酒,使太監段英掌宮,後一無所忌。成化二十三年,孝宗即位,尊為皇太後。孝宗崩,後傳谕内閣:“自古帝王能力?孝行,竭事慈宮,如大行皇帝者,恐不多得。先生輩應定一佳谥傳之。”故事上列帝谥,率上十六字,而末統以孝。惟孝宗獨用為廟諱,感後旨雲。弘治十八年,武宗即位,加尊太皇太後。正德五年,加上尊号曰慈聖康壽太皇太後。十三年二月,後崩,合葬茂陵。三月上尊谥曰孝貞莊懿恭靖仁慈欽天輔聖純皇後。

很多評論家卻把她稱之為曆史上“最有魅力”的女人。她是明憲宗的寵妃,年齡卻比皇帝大了整整十九歲。皇帝登基時才17歲,萬貞兒36歲。明憲宗集三千寵愛于一身,對年輕貌美的皇後不屑一顧,一生最愛萬貴妃。這個老女人真是極有魅力,一生把皇帝拴在了褲腰帶上。她沒有長大成人的後代,所以效仿趙飛燕殘害後宮血脈,但皇帝卻不敢幹預。她59歲終于死于肝病,皇帝哭得昏天黑地,說“萬貴妃死了,我的日子也不多了”,果然,幾個月後,尚處中年的皇帝也一病不起,41歲就随她而去了。

曆史上得寵的妃子很多,但若論情況之離奇卻誰也比不過明憲宗的愛妃萬貞兒。一個大皇帝十九歲的女人卻牢牢占領了丈夫的心,并且擁有他一生的寵幸,這真是讓旁人百思不得其解,唯一的解釋隻能是萬妃具有與衆不同、風騷入骨的狐媚手段了,就此說來,萬貴妃倒是當之無愧的最有魅力的女人!

皇子墓葬

西山景泰陵附近發現了大型明代墓葬。該墓考古工作又有驚人發現:這是一座皇子墓,墓主是明憲宗朱見深,也就是明成化皇帝與萬貞兒的長子。這位出生于1466年正月的皇子居然僅活了10個月,還未來得及起名字就因病而死。墓已被盜,尚未發現貴重陪葬品。

在現場經過考古人員近20天的發掘,墓葬的結構已經全部呈現出來。墓道長達25米,墓室分為前室和後室兩個部分,前室接近方形,四面坡頂;後室為長方形,兩面坡頂。整個墓室用青色的大城磚砌成,墓室頂部則由0.5米見方的方磚砌成,墓室高度約為5米。後室的頂部正中有一個可供一人出入的盜洞。通過盜洞,記者進入墓室内,發現在前室和後室之間還有兩扇巨大的石門,不過石門早已洞開,估計是盜墓賊進入墓室時打開的;後室内從地面至頂部幾乎全部被泥土填滿,而前室内的淤泥也有一米多深,除前室内有一件石座外,墓室内再也見不到一件露出淤泥的陪葬物品。

墓葬分為前室和後室兩個部分,均為庑殿頂。在墓室正門前的墓道正中,立着兩塊92厘米見方的漢白玉墓志對扣在一起。去掉捆住石塊的鐵箍,六七位工人用大木棍把兩個石塊從嚴絲合縫的石座中挪出來。但見一塊上寫着"故皇子擴志",另一塊上有簡約的說明,細讀之下方知這是明憲宗和萬貴妃于成化二年生的長子,可惜的是不到一歲就病死了。而剛剛出土的漢白玉墓志也極為簡單,銘文僅百餘字,其中有“今上皇帝之長子母貴妃萬氏成化二年正月十九日生本年十一月二十六日以疾薨逝”的記載,同時表達了從皇上到皇太後、貴妃等的哀戚之意。

據文研所的工作人員介紹,墓志的格式與其他明代妃嫔皇子墓志是統一的。明代妃嫔死後,除葬于十三陵外,其餘都葬在西山,據估計包括妃嫔皇子墓多達200餘座。

過去不少學者認為成化鬥彩的設計提倡者是萬貞兒。但是近來江西景德鎮的劉新園先生提出了不同的意見,認為成化鬥彩的設計提倡者正是成化帝本人,并在其著作《景德鎮出土明成化官窯遺迹與遺物之研究》加以詳細的論證。然而無論最終的結論是什麼,成化皇帝與貴妃萬貞兒之間的不尋常的關系仍然是一段曆史謎案。

曆史故事

明英宗的兒子朱見深即帝位時十七歲,正是青春年少的時候。兩宮太後為替新皇帝選擇皇後人選頗費了一番心思。她們在英宗生前親自替兒子選定的十二名淑女中,再行認真挑選,選了王、吳、柏三人留住宮中,慢慢考察。   

憲宗的生母周太後命司禮監牛玉在三名淑媛中選定一人為皇後。牛玉對周太後說,先帝在時曾屬意吳女和王女,我看二女姿貌相當,分不出誰更美麗端莊,比較起來,似是吳女更為賢淑。周太後便作主替憲宗擇定吳氏為皇後,錢太後當然沒有什麼意見。    誰知大婚之後,皇帝新郎并不貪戀吳皇後的青春美色,而是常常宿在嫔妃萬氏宮中,這使吳皇後又氣又羞。她不明白,自己哪一點比不上徐娘半老的萬妃,無論姿色才學還是門第修養?她更不明白的是,比皇帝年齡大十九歲的萬妃用什麼手段把皇帝的心死死住?    

原來,大婚前的憲宗,早已同年過三十的宮女萬貞兒有了私情。萬貞兒原籍青州諸城(今山東益都縣一帶)人,父親萬貴為縣衙掾吏,犯法流配邊疆。萬貞兒年僅四歲便充入掖庭為奴,十多年後出落得花容月貌。孫太後憐她聰明伶俐,命她在紅壽宮管理服裝衣飾等事。憲宗小時常去祖母處玩耍,貞兒帶着憲宗遊玩戲谑,也就日益親近,久而便成莫逆之交。貞兒是個有心人,一心巴結這位皇太子,盼望有出頭之日,對憲宗格外獻媚。    

天順六年,孫太後病死,年已十五的皇太子乘機把萬貞兒要進東宮做自己的貼身侍女。盡管貞兒已年過三十,但因仍是處女,且華色猶濃,看上去不過二十左右。為了勾引情窦初開的太子,她使出種種狐媚手段,終于把太子勾上手,兩人便瞞着宮裡人,幹起了風流韻事。    

憲宗即位後,唯戀着萬貞兒一人。照他心思,真想冊立萬貞兒為皇後,但以一個年齡比他大十九歲,又是微賤的宮女之身,想坐上皇後寶座,幾乎是做夢。迫于禮制,也迫于母命,憲宗隻得與吳皇後成婚,而于萬氏,隻能給她個小小妃嫔的名号。  

萬貞兒可不甘心。她知道,此時的皇帝,已完全拜倒在她的石榴裙下;她認為,隻要皇帝下決心,她是完全可能坐上皇後寶座的。仗着皇帝的無比寵幸,她根本不把吳皇後放在眼裡。大婚以後,皇帝經常臨幸她的寝宮,與她朝夕相處,相親相愛,這越發助長了她的驕氣。因此,她每次谒見吳皇後時,總是闆着臉不給面子,甚至故意拿架子,這使吳皇後非常生氣。起先礙着憲宗的面子還隐忍着,到後來實在忍耐不住,免不了斥責她無理。可萬妃非但不知收斂,卻對皇後惡語相譏。一次惹得吳後性起,命宮人将她拖倒在地,親自取過杖來打了她幾下。    

這下可不得了,萬妃找到憲宗,哭鬧不休。憲宗大怒,要去找皇後評理。萬妃是個有心機之人,又故意攔住憲宗不讓去鬧,說道:“妾已年長色衰,不及皇後玉女天成,還請陛下命妾出宮,以免皇後生氣,妾也省得受那杖刑了!”    

憲宗又恨皇後又憐萬妃,慢慢替萬妃解開衣服,見她雪也似白嫩的肌膚上面,一道道杖痕透着血色,不由怒從心頭起,發誓道:“此等潑辣貨,我若不把她廢去,誓不為人!”第二天一早,憲宗便去見兩宮太後,說吳皇後舉動輕佻,不守禮法,不堪居六宮之首,定要廢去。錢太後不便說什麼,周太後勸阻道:“冊後才一月便要廢去,豈不惹人笑話?”憲宗堅持要廢,周太後溺愛兒子,隻得由着憲宗。于是,一道廢後诏書下達,命吳氏退居别宮,還把司禮監牛玉罰往孝陵種菜。    

萬妃觊觎後位,要憲宗替她去向太後說說,但周太後嫌她年長,且出身微賤,始終不肯應允。過了兩個月,周太後下旨,要憲宗冊立已同柏氏一起被封為賢妃的王氏為皇後。王皇後生性軟弱怕事,知道皇帝寵幸萬妃,自己更不是萬妃的對手,隻得處處謙虛忍讓,做個傀儡皇後也就罷了。 

皇子早薨

成化二年,萬妃生下皇長子,憲宗大喜,立即進她為貴妃,又派出使者四出禱告山川諸神。誰知偏偏天不從人願,未等滿月這位龍子竟是短命夭折,萬貴妃也從此不再有娠。但是奪取皇後之位的野心并未放棄,因此她就十分妒恨妃嫔們生子,如知道哪個妃嫔懷胎,她就千方百計逼令喝藥打胎。迫于萬貴妃在宮中的權勢,妃嫔們隻有含淚服從。   

此時的萬貴妃不但仍寵冠六宮,而且是威行朝野,連憲宗也制掣不了她了。她内連宦官,外結權臣,太監梁芳、錢能、鄭忠、汪直等,俱謅事貴妃,以宮廷采辦為名,大肆搜刮,動用内帑無數,憲宗也不敢多問。

萬妃被冤

流言之始

按清朝一代至今的說法,萬貴妃心地惡毒,她強迫其它懷有明憲宗骨肉的嫔妃宮女堕胎,毒殺明孝宗之母紀妃,雖然這種講法相傳甚廣,但與事實相去頗遠,用史料來源追循,不難還萬貴妃清白之身。

真實背景

萬貴妃四歲進宮,在明宣宗孫皇後宮中作宮女。明憲宗朱見深生于1447年,明憲宗兩歲時,逢“土木堡之變”憲宗父親被被俘。瓦剌人兵臨城下,孫太後立英宗皇帝同父異母弟弟,朱祁钰為皇帝,立年僅兩歲的朱見深為皇太子,時年十九歲的萬貞兒即在此時開始照料皇太子。北京保衛戰明軍勝,瓦剌軍撤。次年,瓦剌人将被俘英宗送回明廷。此時,景泰皇帝已無意将皇位歸還哥哥。英宗一到北京即遭囚禁。1452年,朱見深五歲時,叔叔景泰帝廢其皇太子位,貶為沂王,從此萬貞兒同朱見深的的處境與囚徒無異。五年後,景泰帝重病,發生“奪門之變”,明英宗複辟,二十七歲的萬貞兒,帶着已十歲,恢複皇太子地位的少主回到宮中。之後的六年間,不知何時,皇太子和萬貞兒和之間産生男女之情。1464年,英宗去世,十六歲的太子即位,是為憲宗,皇後吳氏。憲宗情之所在仍為萬貞兒。一日吳皇後借故杖擊萬貞兒。憲宗聽聞大怒,将其皇後位廢。成化二年,年三十六的萬貞兒為憲宗誕下他第一個兒子,憲宗封貞兒為貴妃,皇子十個月大時夭折。此後萬貞兒再無生育。憲宗在位二十一年,同各位嫔妃共生子女二十多人,但他始終未同貞兒以外的其他哪個産生感情。1476年,憲宗封貞兒為皇貴妃,地位在諸妃之上,那年貞兒已四十六歲。1487年,萬貞兒因病去世,享年五十七歲。貞兒過世消息傳來,憲宗難過得半響竟講不出話。最後吐出一句:貞兒已去,我也不久矣。數月後,明憲宗因憂傷過度,竟随貞兒去了。

史書實情

憲宗去世後,孝宗即位。史料上最早有關萬貴妃官方記載,是明朝的官方史籍《憲宗實錄》。官史《明實錄》是由後朝修前朝,即憲宗成化朝之後,兒子孝宗弘治朝開始修《憲宗實錄》,最早不利于萬貞兒曆史記錄即出自于《憲宗實錄》。為何如此呢?

原來孝宗自幼就目睹父親憲宗對其生母不理不睬,卻對萬貴妃那個老女子關懷備至,自其六歲被立為太子,到即皇帝位共十二年,憤憤不平之心由來已久,借為前朝修史之機,不好意思罵父親,罵萬貴妃幾句,為他母親出氣,乃人情之常。

此外,除了孝宗外,内廷外朝其他人對萬貴妃的印象也不見得好。宮中憲宗的那些嫔妃、二十多個子女及他(她)的生母、還有憲宗的親生母親周氏,對憲宗專寵萬貴妃數十年,無不又妒又恨;還有的就是那些迂腐的文官,即便是哪個地方地震,或地質發生變化,也将此歸咎于萬貴妃。

《憲宗實錄》中指責萬貴妃部分有四項,我引用如下,并簡作評論:

1.《憲宗實錄》中說萬貞兒“專寵”。憲宗專寵萬貞兒數十年是公認的曆史事實,但這實在不能說是萬貞兒的錯,道理很簡單:中國封建王朝“朕即國家”,皇帝願意喜歡何人,其實無人能管,即便萬貴妃曾對他有恩,他若是不理她,萬貴妃又能怎樣?專寵者是憲宗,萬貞兒不過是被寵者而已。

2.“服用器物窮極僭儗,四方進奉奇技異物皆歸之”,這是說萬貴妃穿着、日用品皆奢華,同皇上有都得一比,各地獻給皇上的奇珍異寶也被她所享用。我相信這也不能說是她的錯,憲宗對他情深意笃,千方百計給她好東西讓她歡喜,那是憲宗的事。博取深愛之人的歡心,乃是人情之常,更不用說當事人憲宗是大明皇帝。

3.“一門父兄弟侄皆授以都督都指揮千百戶等官”,是說萬貞兒娘家人都因裙帶關系被封了官職。其實,明實錄如此寫,并不厚道,按明朝規矩,妃子的家人都封賜給都督、都指揮、千百戶這類職位,對萬氏并未特殊。史上公認,有明一代,有意識地控制外戚勢力,外戚從未形成幹政的力量。以萬貴妃在憲宗心中分量,她想為娘家人謀求何種利益不能達到?此事,反倒萬貴妃顯得有節制。

4.“佞幸出外鎮守内備供奉者,如錢能、覃勤、汪直、梁方、韋興假以貢獻買辦科歛民财擅作威福戕害善良弄兵構禍”:這是說萬貴妃罩着一班宮内宮外的壞人,這些人在外面搜刮民财,作威作福,殘害忠良,這些人還在邊疆尋釁滋事。這種說法,和當代亂扣帽子差不多,萬貴妃不過是一深宮女子,外朝發生的那些怎能扣在她身上?而且如此說根本也沒有任何證據。我們再看他列舉的這幾個所謂壞人,明朝是典型的一朝天子一朝臣,這些人到孝宗時代大多已失勢,踩他們兩腳沒什麼大不了的。再看這些人最後的結局,沒有一個被問斬的,坐監的也隻是一個半個。明朝官員之間亂打棍子,亂扣帽子,相互傾軋、彈劾成風,沒蹲過幾天大獄,你都不好意思張口跟人說自個兒是在明朝當官兒。

小結以上,可以看到,在明朝自己修的官方正史裡,确實對萬貴妃頗有微言,但即便如此,用現代話來說,抨擊她的那些事兒,都還真夠不成什麼原則問題。最終将萬貴妃打造成一個十惡不赦的壞女人,是由清朝人所修的《明史》完成。有人說,二十四史有别于其它野史,屬于正史,書寫學術文章時引用,可以作為支持自己觀點的有力證據。其實,如果你用“查出處”的方法去考證二十四史,你會發現,其中信手胡抄,道聽途說,颠倒黑白之處屢見不鮮,萬貞兒不幸就成為我國這種曆史治學傳統的犧牲品。

比對清朝人所寫《明史》和《明實錄》中關于萬貴妃的記載,清朝《明史萬貴妃傳》中的内容是從我前面所說的,明朝《明實錄中的憲宗實錄》中抄來的,文字基本上都一緻。

但是,清朝人在《明史萬貴妃傳》裡頭增加了兩項對她非常嚴重的指控:第一、“掖廷禦幸有身,飲藥傷墜者無數。孝宗之生,頂寸許無發,或曰藥所中也”。意思是說,萬貴妃一旦發現被憲宗寵幸過宮中女子有身孕,就立即用藥令她們強行堕胎,許多懷了憲宗龍種的嫔妃宮女,都未能幸免,就連後來的孝宗出生時,頭頂秃了一塊,也是因他母親懷他時中毒而起。第二、“紀淑妃之死,實妃為之”。是說孝宗生母紀妃也是萬貴妃毒死的。第二項關于紀妃和孝宗身世的指控,同時詳盡地寫在《明史紀太後傳》中。

仔細分析

這就怪了事了,為什麼明朝當年自己寫自己的正史《憲宗實錄》中并沒有對萬貴妃作這種殺人指控,反倒200多年後,清朝人為前朝人修的《明史》裡面卻冒了出來呢?咱們看看這些指控的來源出處就會一清二楚。

明末有個學者叫“毛奇齡”,他曾寫了本名為《勝朝彤史拾遺記》的明朝野史,這兩項指控都在裡邊,連文字都幾乎一樣。原來,清朝初年開始修《明史》時,請了毛先生出來做編修的工作,他就将自己先前野史的内容,不管真假,順手抄了進去。

那毛先生的指控又從何而來呢,那就再往前看。明朝萬曆年間有位叫于慎行的學者寫了本名為《谷山筆塵》的野史,這兩個指控,包括孝宗戲劇性身世,皆源于此書。不過,于慎行深知自己将成為惡毒诽謗萬貴妃的創始人,在指控完畢時,大概怕别人說他造謠惑衆,又加了一句“萬曆十二年一老中官為于道說如此”,告訴大家:諸位看官聽好,诽謗萬貞兒不幹我事,這事兒都是鄙人于1584那年自一個老太監那兒道聽途說聽來的。

和于慎行同時代(萬曆年間)還有位叫沈德符的學者,在他的著作中,他對同行于慎行的這種做法非常不以為然,他寫道:“自謂得其說于今上初年老中官。不知宦寺傳官訛舛,更甚于齊東,子每聞此輩談朝家故事,十無一實者,最可笑。”他是說:于慎行自稱這些事兒是從當代的一個老太監那兒聽來的,其實這些閹人所傳的,關于前朝的那些宮廷事完全不靠譜,十句話裡有九句都是假的,真可笑!

人家萬貴妃的名譽,原本是件很嚴肅的事,從一個老太監口中流傳出來的胡謅八扯,竟然使她一世名聲毀于一旦。1584年距成化初年,已過了一百多年,試問,有多少史料價值讓于慎行将這位老太監的話堂堂正正寫進正史?這樣做未免也太有辱斯文,喪失學術原則了吧!可後來各種野史、正史可就真是跟着于慎行這麼寫了下去!看來,毀壞它人名聲的事,從我們的祖輩起,咱們中國人幹得超酷。

如果我們用于慎行從老太監那裡聽來,诽謗萬貴妃的原文,比照清朝人編寫的《明史》中關于萬貴妃的原文,不難看出,根本是如出一轍。雖說天下文章一大抄,古人竟然如此不辨真僞地抄法,真叫你大開眼界,看來,今天學術界抄襲剽竊成風,不過是在繼承傳統而已。

如果我們細讀一下《明史紀太後傳》,你會發現,其中淨是胡扯。比如文中說:“生孝宗,使門監張敏溺焉。敏驚曰:“上未有子,奈何棄之。”意思是,(成化六年)孝宗出生,(萬貴妃)命令太監張敏将嬰兒淹死,張敏吃驚地說‘皇帝還沒有兒子呢,怎能這樣做!?

這分明是瞎掰,因為成化六年時,憲宗第二個兒子朱佑極可正活得好着呢,人家張敏怎麼可能說憲宗沒兒子?接着《明史紀太後傳》繼續編造說:張敏後來偷偷将孝宗藏起來養大,六年後(成化十一年)将這事告訴了憲宗,張敏覺着自己六年前違背了萬貴妃将孩子淹死的命令,現在事情講出來了,萬貴妃必定會追斬他,就吓得吞金自殺了(亦吞金死),其實人家張敏這一直受寵于憲宗,活到成化二十一年才因病去世,哪兒有什麼吞金自殺的事兒。明史中這個關于紀妃的傳奇段子雖然假得不能再假,但遺憾的是,它在當代卻被當作曆史,廣泛地出現在關于明朝成化年間的著作、影視、文藝作品中。

綜上看來,萬貴妃無端端變成殺人狂的曆史過程,大緻是這樣的:萬貴妃死後,曆經弘治、正德、嘉靖、隆慶四朝都還算風平浪靜,而到了萬曆年間出事了,有位後宮的無名氏老太監,講出一段不知從何而來的,100多年前發生在成化初年,萬貴妃在宮中草菅人命的傳聞,正巧,有位名為于慎行的學者聽到,就将老太監所說的傳聞,錄入他寫的野史裡,雖然于先生的作法被其它萬曆同行呲之以鼻,可沒想到,後來寫明史的學者都抱着“至于你信不信,反正我信了”的态度,将這段傳聞,堂而皇之地當作了曆史。到了清朝,這段不着邊兒的傳聞,更上一層樓,被采納進中國殿堂級史料《明史》之中。至于到了當代,深受廣大文藝青年喜愛的文學曆史作品《明朝那些事兒》再将萬貴妃的劣迹,發揚光大到空前的高度。

考據考證

上邊考證了對萬貴妃殺人指控的來源出處,下面我想從情理及邏輯上證明萬貴妃殺人論不成立。先說所謂萬貴妃用藥強行堕胎的事兒。

1.如果萬貴妃這樣做,明擺着是在做掉大明王朝繼承人,這對封建王朝來說,絕對是大是大非的原則問題。就算憲宗有多寵她,對這種事兒也不會容忍,況且宮内還有錢太後和周太後在,有明一代,皇太後在後宮地位相當崇高。錢太後成化四年去世,憲宗母親周太後比憲宗活得還長,就算她們其它事不管,這種有關國本的大事不可能袖手旁觀,更何況周太後一向就厭惡萬貞兒。

2.明朝文官勢力大,管得寬,就連憲宗對萬貴妃太過親密這種事兒都會上奏制止。在中國封建王朝制度下,對他們來說,建立皇儲,是确立一國之本的大事,關系到全國臣民心之寄托。萬貴妃要是敢幹謀殺皇儲的勾當,那些大臣還饒得了她?早就群起在奉天殿前長跪不起,大哭大鬧(這種事兒,在明朝一點兒都不稀奇),要求誅她九族了。

3.通常史上說萬貴妃強行她人堕胎之事是指成化初年,第一、因為這段時間憲宗所生子女不太多,後來越生越多,他們沒法說了。第二、可能是覺着萬妃還有生育能力,她不讓别人生,是為着等自己再生一個做皇位繼承人。自成化二年十月,萬妃生的第一個兒子夭折,到憲宗的柏妃在成化五年四月生第二個兒子,這中間确實有長達兩年多的時間憲宗一個孩兒也未生出來。假設都是讓萬妃強迫堕胎了,可能性有多大?等于零!為什麼,因為王皇後是生不着的,在這段時間内誰第一個生出兒子來,兒子就是太子,母将憑子大貴,假設你好不容易有了,這時候萬妃忽然帶幫人來讓你堕胎,你能幹嗎?你不會去向皇帝或太後尋求保護嗎?将整個後宮說成萬貴妃可以為所欲為,想讓誰堕胎誰就得堕,兩位皇太後、内宮管理系統形同虛設,憲宗對自己子女被殺不聞不問,真用腦想想,有多大可能?

4.會不會萬妃幹得幹淨利索,憲宗、太後、宮外大臣都被蒙在鼓裡?太不可能了!明史不是号稱“飲藥傷墜者無數”嗎?無數就是許多的意思了,咱們保守地說,假定萬妃隻強行令30位嫔妃堕過胎,連上這些當事人身邊的服侍人員,再加上萬妃自己帶去實施人員,直接知情者就已經超過百人之上,有如此龐大數量的目擊證人,此事能瞞得過宮内外的其它人嗎?

5.從作案手段上看,如果集體堕胎之事屬實,那也太擡舉咱們中醫藥文化了。莫說那500多年前,就算是中醫藥已然繁榮昌明的今天,哪位偉大的老中醫敢站出來說,他能用中草藥來堕胎?這是一件技術手段達不到的事情,就算她萬妃有這心,她用中藥也是無法做到的,切勿将甄嬛傳中的堕胎情節當做科學。

6.萬妃作案動機也成問題。你說萬妃不讓嫔妃們生孩子,是怕憲宗寵愛有孩子的嫔妃嗎?不會呀!人家憲宗自成化五年就有了第二個兒子了,成化六年有了第三個兒子,再往後一口氣生了二十來個,但是,直到成化二十三年萬妃去世,除了萬妃她自己,也未曾見到憲宗另外去寵愛過那個生有子女的嫔妃。你說萬妃是想等自己再生,由自己的孩子繼承皇位吧,也不通,因為成化二年她的兒子夭折後,她就已經38歲了,在那個時代,這種年紀生育的可能性已經不大,之後成化五年,年輕的柏妃就生子了,之後還被立為太子。都已明知自己不可能再有孩子繼承皇位了,反正憲宗需有人繼承皇位,不是這個就是那個,那她萬貴妃還阻止别人生育的意義何在呢?

歸納總結

下面我從史料角度上,分析對萬妃的第二大指控:所謂毒死孝宗之母紀妃的事兒。首先說幾點公認的史實。第一、孝宗沒出生在宮内,而是出生在宮外的“安樂堂”(位于現北京養蜂夾道),在北安門(現地安門)街西,明朝時被稱為“西内”的地方。第二、成化十一年前,孝宗六歲前,都同母親住在宮外,外朝大臣并不知道憲宗有這麼一個兒子。現在的說法是,孝宗身份公開之後,萬妃大怒,給孝宗母親喝了一杯毒酒,沒過兩天,紀妃就死了。

我按可信的史料将此事重整,以說明紀妃之死同萬貴妃不可能有關系。《憲宗實錄》中說“因乾清宮門災,上欲顯示於衆”,意思是說因為宮内的乾清門發生的火災,使憲宗覺得上天提示他什麼,于是他想将他已有一位六歲大的皇子(後來的孝宗)的事公布于衆。憲宗同内閣大臣商定,五月十九日以請大臣為這個孩子取名字的方式,将此事公布。沒過兩天,皇子就在文華門和大臣們見面了。我查了一下乾清門火災的時間是成化十一年四月壬辰夜,可以看出,最遲在四月,六歲的孝宗已經進到宮内了,而他母親紀氏還留在安樂堂。在孝宗進宮之後,他和誰住呢?其實,他和萬貴妃住在一起。正在此時,三代名臣,憲宗最信任的商辂和其它大臣上了一份奏章,這篇東西很重要,我全文引述:“臣等仰惟皇上至仁大孝,通于天地,光于祖宗,誕生皇子,聰明岐嶷,國本攸系,天下歸心。重以貴妃殿下躬親撫育,保護之勤,恩愛之厚,逾于己出。凡内外群臣以及都城士庶之門聞之,莫不交口稱贊,以為貴妃之賢,近代無比,此誠宗社無疆之福也。但外間皆謂,皇子之母因病另居,久不得見,揆之人情事體誠為未順。伏望皇上勅令就近居住,皇子仍煩貴妃撫育,俾朝夕之間便于接見,庶得以遂母子之至情,惬衆人之公論,不勝幸甚。”意思是說:皇上您有了聰慧皇子,大明江山國本更加穩固。令人欣慰的是,自皇子進宮,萬衆尊敬的萬貴妃親自無微不至地照顧着他的生活,比對她自己親生兒子都要好。外朝内廷群臣,及平民百姓無不對萬貴妃之仁愛之心交口稱道,她的賢良近代沒人得以比肩,有貴妃乃我大明的福分!不過外頭有人議論,皇子母親(紀妃)因病仍居安樂堂,如此他們母子一個宮内,一個宮外,不得相見,以母子親情,希望聖上考慮外界意見,将皇子母親接進宮,使他們經常可以見面,而皇子仍勞煩萬貴妃代為照顧為好。商辂的意見的到憲宗的批準,紀妃正式搬進了永壽宮,時間是五月。紀妃去世的時間是六月二十八日。自商辂等人的奏章,我們可以看出以下:其一、紀妃根本不是像人們所說的驟然去世,至少在四月乾清門火災時已是卧病在床了。其二、皇子在萬妃身邊生活過一段不短的時間(自皇子四月進宮,到十一月正式立為太子,之後才開始和憲宗的親生母親周太後生活“孝宗既立為皇太子,時孝肅皇太後居仁壽宮,語帝曰:以兒付我。太子遂居仁壽。”),至少有七個月之久。其三、萬妃對皇子還不錯。我想說的是,如果萬貴妃真的想傷害她們母子,去害日夜都在身邊,年僅六歲,什麼都還不懂的皇子豈不更方便,若做掉皇子,那就是斬草除根,沒仇報。為何舍近求遠,去害在憲宗眼裡即沒地位,身體又壞的一塌糊塗的紀妃,你說對嗎?

此外,指控說萬貴妃毒死了孝宗之母紀妃,也違反常識。試想,萬妃有什麼理由這樣做?人家是太子,将來會繼承皇位,你去毒殺皇位繼承人之母,不是找死是什麼?雖然萬妃年紀比憲宗大許多,也未必因此憲宗一定不會死在她前邊,誰不知道明朝皇帝一個兩個,都是英年早逝。就算現在憲宗寵你,萬一憲宗死在你前頭,那新皇帝孝宗跟你可就有殺母之仇要報啊!萬貞兒為何愚蠢地去做對己隻有壞處無任何好處的事?

500餘年來,作為第一個為萬貞兒鳴冤的人,常常自忖:為何萬貞兒這樣一位良善女子,最後落得如此聲名狼藉呢?就連我這等業餘曆史研究水準的人,都輕易可以看出,強加在她身上的,實屬不實之詞,為何卻從來沒有專業曆史研究人員,站出來為她說句公道話呢?良思許久,可能是與以下有關:

1.中國傳統的“紅顔禍水”的史學觀。憲宗幾十年如一日對她的專寵,不僅使她得罪了所有宮内人士,及後來繼承皇位的明孝宗,他(她)們嫉恨萬妃的心态不難理解;更重要的是,這種專寵也使她得罪了宮外龐大的封建士大夫集團,他們對憲宗皇帝的一切錯,甚至出現天災,都可輕易地歸咎于憲宗的專寵,這原本是曆代封建王朝的特征之一,總愛在找宮中一些不順眼的女性,将她們當作禍國的根源,在這種思維之下,那些受寵的女子就首當其沖的被當作靶子。可以這樣說,中國曆朝曆代,那些受寵于皇帝的女子,很難得以美名傳世,不往她們身上潑點兒髒水,大家心裡就不會舒服。

2.還有,我們中國人古往今來,從骨子裡對女性就不尊重。我們不大會欣賞女性,不太會歌頌男女之間真摯情感。凡看萬貞兒與憲宗的關系,必先看年齡差異,必去私下思想萬貞兒有何種性的秘訣,使得憲宗對她終身迷戀不已,想不出來的,加上變态二字也就一了百了。因此,簡而言之,五百多年來,當我們碰到萬貞兒這麼一位曆史人物時,我們主觀上,潛意識中,骨子裡根本就不願意把她往好裡想!試問,若天下人皆此心态,她能好得了嗎?

萬妃陵寝

陵寝位置

萬娘墳,位于北京市昌平區衛星城西北7公裡,十三陵鎮所轄行政村。清代成村。因村域内有明憲宗朱見深的貴妃萬氏的園寝,村民大多是清朝看守萬貴妃園寝的墳戶的後代,村落因墳得名,稱萬娘娘墳,簡稱萬娘墳。該墓二十世紀三十年代末被盜,存園寝的圍牆、門樓、無家石碑等。該村原名萬娘娘墳,後簡稱今名。

萬娘墳位于蘇山東麓,坐西北朝東南,整體布局為前方後圓。方形院落面寬197.8米,進深138.5米,園寝圍牆用綠色琉璃筒瓦,黃色琉璃滴水。正中為硬山式琉璃構件的園寝門,兩側各有一座随牆角門。門内為兩進院落,第二進院落正中有享殿,面闊五間,進深三間,兩廂配殿各三間。享殿後有門,可進入半圓形的寝園,中軸線上由前至後設照壁、石碣(即圓頂的碑石)、石供案和墓冢。明代設官軍守衛,有官員管理。清代改為墳戶看守後,看墳人及家眷即住在園寝的第一進院落内,經世代繁衍,形成村落。後因院内狹小,清末民初就将民居擴建到園寝院外,形成村落格局。

曆史與現狀

萬娘墳作為明十三陵的文物古迹之一,至今已有500多年的曆史了。由于清朝中、晚期失修,園寝内的享殿、配殿在清末已傾毀,現僅存圍牆、碣石、供案等古迹。1937年秋天,長陵園的程彥斌率衆将萬娘墳的墓室盜掘,随葬器物大部分流失。解放以後,由于人民政府重視文物保護工作,現有文物得到保護。園寝東門外有1棵古槐,墓園内有2棵古柏,均被列為北京市一級保護古樹,現已受到政府與村民的妥善管護。

相關史料

史料順序為時間順序:

《明憲宗實錄》、《勝朝彤史拾遺記萬妃傳》、《國朝典故卷之五十七謇齋瑣綴錄五》、《明史紀事本末卷四十二弘治君臣》、《萬曆野獲編懷恩安儲》、《萬曆野獲編天家生母不同》、《萬曆野獲編憲宗廢後》、《萬曆野獲編孝宗生母》、《萬曆野獲編萬貴妃》、《萬曆野獲編今上家法》、《萬曆野獲編滇南寶井》、《萬曆野獲編皇子追封》、《萬曆野獲編憲孝二廟盛德》、《萬曆野獲編士人無賴》、《萬曆野獲編列朝貴妃姓氏》、《萬曆野獲編廢後加禮》、《彭文憲公筆記》、《明宮詞》、《皇明奇事述》、《國朝獻徵錄》、《明朝小史卷十》、《明史萬貴妃傳》、《明史吳廢後傳》、《明史王皇後傳》、《明史紀太後傳》、《明史本紀第十五孝宗》、《明史商辂傳》、《明史劉定之傳》、《明史邱弘傳》、《明史李森傳》、《明史魏元傳》、《明史陳壽傳》、《明史張泰傳》、《明史潘榮傳》、《明史王徽傳》、《明史曹璘傳》、《明史周彧傳》、《賈繼春列傳》、《池北偶談》、《冷廬雜識卷四》、《曲海總目提要賣愁村》、《曲海總目提要卷二十二》、《曲海總目提要三十九》、《金門志張敏傳》、《南疆繹史繹史摭遺卷一》、《陔餘叢考卷十七唐時簿尉受杖》、《金台答問錄》。

上一篇:單丹娜

下一篇:王小軍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