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琪

舒琪

香港影視導演、影評家
舒琪,中國香港影視導演、影評家。原藉廣東寶安,生于香港。高中時代起為雜志寫電影評論,後入香港大學英文系。他是一位經寫作影評論而走上導演道路的電影人,[1]因而具有和某些與歐美新電影導演同等的經曆。在香港電影界曾把許鞍華、徐克稱作第一代新電影代表作家。舒琪是第二代新電影的代表作家。
    中文名:舒琪 外文名:Shu Kei 别名:葉健行 民族: 出生地:香港 身高: 體重: 畢業院校:香港大學 職業:中國香港影視導演、影評家 經紀公司: 代表作品:花劫 主要成就: 性别:男 出生年月:1956年4月15日 籍貫:廣東寶安

基本信息

舒琪 Shu Kei本名 葉健行 Kenneth Ip

出生日 1956年4月15日

出生地 中國香港

國家/地區 中國香港

職業 影評人 導演 編劇 現為香港演藝學院電影電視學院院長。

個人簡介

中國香港影視導演、影評家。原藉廣東寶安,生于香港。高中時代起為雜志寫電影評論,後入香港大學英文系。在校期間曾為電視連續劇寫過劇本《花劫》、《冤獄》。不久任香港《電影雙周刊》雜志總編。同時寫作電影劇本,當助理導演。後加入過佳藝電視台、香港電視廣播有限公司及嘉禾電影公司擔任編劇及副導演,1981年執導第一部作品《兩小無知》,獲國際天主教金巨獎。1986年執導《老娘夠騷》于1988年送日本香港電影博覽會展映;1990年執導記錄片《一個香港電影人的天安門》(又名《沒有太陽的日子》);曾受委托為《霸王别姬》、《悲情城市》等影片作電影市場宣傳。期間又成立藝術電影發行公司“創造社”,至目前已發行超過150部電影。1997年開設電影專門書店“壹角度書店”。曾任香港中文大學邵逸夫堂駐校藝術家,并任香港大學比較文學及英文系客席講師。著作有《1995香港電影回顧》、《1994香港電影回顧》、《大路之歌:孫瑜回憶錄》、《香港戰後國、粵語電影比較研究:朱石麟、秦劍等作品回顧》、《六十年代粵語電影回顧》、《許鞍華:越南三部曲劇本集》及《中國美少年》。他是一位經寫作影評論而走上導演道路的電影人,因而具有和某些與歐美新電影導演同等的經曆。在香港電影界曾把許鞍華、徐克稱作第一代新電影代表作家。舒琪是第二代新電影的代表作家。2002年,加入香港演藝學院,現任電影電視學院院長。

影視創作

1977年畢業後不久加入佳藝電視台(佳視),參與編寫連續劇《名流情史》。佳視結束後,轉投嘉禾電影公司任編劇及副導演,期間創辦《電影雙周刊》雜志及擔任總編輯。同時寫作電影劇本,當助理導演。1981年首次執導《兩小無知》(Sealed with a Kiss),獲國際天主教金炬獎。1981年至1984年間,任香港國際電影節節目策劃。1984年至1986年,任德寶電影公司宣傳經理。1986年執導影片《老娘夠騷》(Soul),獲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攝影獎(杜可風)。1990年執導日本NHK電視台出資制作的紀錄片《沒有太陽的日子》(Sunless Days,1990)(日本上映時改名《一個香港電影人的天安門》),獲柏林電影節天主教人道獎及瑞米尼(Rimini)電影節評審團獎。

舒琪是一位經寫作影評論而走上導演道路的電影人,因而具有和某些與歐美新電影導演類似的經曆。在香港電影界,曾把許鞍華、徐克等稱作第一代新電影代表導演,舒琪是第二代新電影的代表導演,其他電影作品還有有《虎度門》(Hu-du-men,獲亞太影展及台灣金馬獎最佳女主角獎)、《基佬四十》(A Queer Story,獲洛杉矶Outfest電影節評審團特别獎)、《愛情Amoeba》(Love, Amoeba Style)、《十年…and beyond》(Ten Years…and beyond, 短片,合導)等。監制作品有《北京雜種》(Beijing Bastards,張元導演)、《郵差》(Postman,何建軍導演)、《極度寒冷》(Frozen,王小帥導演)、《初戀無限Touch》(First Love Unlimited,馬偉豪導演)、《阿李爸爸兩個大盜》及(F*** Off,邝文偉導演)等。

電影推廣

1987年,舒琪創辦電影發行公司“創造社”(名字效日本導演大島渚的自主制作公司),發行藝術電影超過二百餘部。他也是一名電影字幕翻譯員,翻譯之外語片約一百部。1990年代上半期,舒琪曾為多部華語電影如《悲情城市》、《大太監李蓮英》、《大紅燈籠高高挂》、《霸王别姬》、《東邪西毒》、《二嫫》、《紅粉》等影片作海外市場策劃,在向國際推廣華語電影方面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

1997年,舒琪于香港開設全亞洲惟一一家電影專門書店“壹角度”(P.O.V. Bookstore),主營英文版的電影書刊,但因為經營不善,于2001年結束。舒琪曾說,“我不懂做生意,很可能永遠也學不會。”

電影批評

舒琪的電影評論著作有《許鞍華的越南三部曲》、《六十年代粵語電影回顧:(1960-1969)》(編輯)、《香港戰後國、粵語片比較研究:朱石麟、秦劍等作品回顧》(編輯)、《大路之歌》(合編)、《一九九四香港電影回顧》(編輯)、《一九九五香港電影回顧》(編輯)。小說作品有《中國美少年》及《天安門演義》。

2002年,舒琪進入香港演藝學院電影電視學院任教,曾任《南方都市報》發起、創辦的華語電影傳媒大獎的評審團主席,并于2006年起,在《明報》上重開影評專欄“隻要有電影”。

轶聞轶事

很多人困惑于舒琪和舒淇(Shu Qi)這兩個容易混淆的名字,舒淇是台灣女演員,本名林立慧,她進入娛樂圈時為自己改了一個叫“書棋”的藝名,卻被她當時的台灣經紀人改為舒琪。香港導演王晶和文隽把她帶到香港發展初期,仍沿用同一名字,而由文隽(他是舒琪的多年好友)建議把她的名字改成從水字旁(即“舒淇”),以示區别。舒琪與舒淇其實有過兩次合作,分别是《基佬四十》和《愛情Amoeba》。舒琪的其中一部“夢想電影”《蕭紅傳》,也一度屬意舒淇飾演女作家蕭紅。

陳凱歌的《風月》的國際版本中,編劇的名字為舒琪,《風月》的制片人為台灣女演員徐楓。當時台灣對中國大陸電影的引進制訂過多項限制,包括主創工作人員中必須要有若幹台灣或/及香港人的比例,為符合此項條件,制作公司遂“借用”了舒琪的名字,把他列作編劇,其實舒琪隻負責《風月》的海外推廣,從未參與過其任何創作。

個人言論

“電影創作關乎表達,電影發行也是很實際的一些動作,在不同角色之間我從來都沒有感到過矛盾,當導演我就專注于體會創作經驗;當評論者我就完全從評論的角色,而不會說:假如我是導演就如何如何;當監制就一定不能太過考慮創作上的問題。我還以為一部電影一旦拍出來就是絕對獨立的,我樂于像普通觀衆一樣去看我自己拍的東西。至于最傾心做什麼,做一個電影創作者肯定滿足感最大,畢竟沒有電影就沒有其它,這是從無到有的過程。但做導演挑戰性也最大,要做充足的準備。總之,為電影做任何事在我都是很自然的。”

“不用着急,即使你40歲才開始作導演,而到65歲退休,你也有25年的創作時間。即使其中你會遇到很多波折、不順利,但你至少可以四五年拍一部電影。這樣的說,你一生也可以拍四五部好電影。即使你的作品裡隻有一部是在曆史上能夠被大家記住的,這也已經是非常好的事情。再哪怕你終生做不到導演,但是你隻要有對電影的信念,你就能夠享受到電影帶給你無窮無盡的樂趣。而電影從來不會離棄你,你的朋友可能背叛你。電影永遠能給你很多啟示,可以讓你知道生命和人性可以豐富到何等程度,你可以對電影這種工業模式失望,對香港的電影工業、好萊塢的電影工業失望,但電影永遠不會讓你失望。”

“2000年左右,我請了一個日本導演,也就是《下一站,天國》的導演(是枝裕和),當時我約了7個記者,安排了1個小時的訪問,但是其中4個記者提問的,都是我事先準備好的資料裡有問題,而且,原定的1個小時時間隻用了三四十分鐘時間,他們就已經沒有了耐性。試想一下,加上翻譯的時間,這樣的采訪,能夠做出什麼東西?所以我覺得對那個導演很抱歉疚。至此,我覺得很痛苦,因為香港社會已經沒有空間容納我們這一類電影形式。”

“我做的所有工作從來都跟電影有直接、間接的聯系。我平常讀書、讀報、上網向來都是首先尋找關于電影的消息,打開的郵箱信件都是關于電影的,十個朋友、十個也都跟電影有關,坐下來吃飯,坐下來聊天,要麼談電影,要麼吃完飯還是看電影……我其實已經無法想象我生活中沒有電影——就算是我不做現時所有與電影有關的工作吧,我至少還是可以買張票去看電影的。”

主要作品

兩小無知 (1981年) .... 導演

兩小無知 (1981年) .... 編劇

夜車 (1979年) .... 編劇

老娘夠騷 (1986年) .... 導演

老娘夠騷 (1986年) .... 編劇

風月 (1996年) .... 編劇

虎度門 (1996年) .... 導演

基佬四十 (1998年) .... 導演

基佬四十 (1998年) .... 編劇

草台戲愛 (2004年) .... 導演

北京雜種 (1993年) .... 監制

北京雜種 (1993年) .... 制片人

虎度門 (1996年) .... 剪輯

電影年表

《十年…and beyond》(2006年) …. 短片,合導、編劇

《阿李爸爸兩個大盜》(1998年) …. 監制

《初戀無限Touch》(1997年) …. 監制

《愛情Amoeba》,1997年 .... 導演

《基佬四十》 (1997年) .... 導演、編劇

《虎度門》 (1996年) .... 導演、剪輯

《極度寒冷》(1995年) …. 監制、制片人

《郵差》(1993年) …. 監制、制片人

《北京雜種》 (1992年) .... 監制、制片人

《沒有太陽的日子》(1990年) …. 記錄片,導演

《老娘夠騷》 (1986年) .... 導演、編劇

《兩小無知》 (1981年) .... 導演、編劇

《夜車》 (1980年) .... 編劇 、副導演

研究著作

電影研究

《許鞍華的越南三部曲》,專著

《六十年代粵語電影回顧:(1960年-1969年)》,編輯

《香港戰後國、粵語片比較研究:朱石麟、秦劍等作品回顧》,編輯)

《大路之歌》,合編

《一九九四香港電影回顧》,編輯

《一九九五香港電影回顧》,編輯

小說著作

《中國美少年》

《天安門演義》。

上一篇:郭令明

下一篇:崔大林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