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動手

自己動手

1939年口号
1939年2月,毛澤東在延安生産動員大會上針對根據地日益嚴重的經濟困難局面,提出了“自己動手”的口号。随後各根據地逐步開展了大生産運動。“自己動手,豐衣足食”的口号作為各根據地克服經濟困難,實現生産自給的努力目标。
    中文名:自己動手 外文名:無 定義: 提出者:毛澤東 提出時間:1939年2月

基本内容

1939年2月,毛澤東在延安生産動員大會上針對根據地日益嚴重的經濟困難局面,提出了“自己動手”的口号。

随後各根據地逐步開展了大生産運動。“自己動手,豐衣足食”的口号作為各根據地克服經濟困難,實現生産自給的努力目标。這個口号在解放後,當全國或某個地區出現經濟困難的時候,一直是黨和政府鼓勵人民生産自救的行動号令。

曆史背景

抗日戰争進入戰略相持階段後,日軍對解放區實行大規模的軍事進攻,實行殘酷的“掃蕩”和經濟封鎖,妄圖徹底摧毀敵後抗日根據地。

國民黨頑固派也積極推行反共政策,停止了給人民軍隊的糧饷。加上連年不斷的自然災害,使解放區出現了極其嚴重的困難局面。

面對嚴重困難怎麼辦?為了堅持長期抗戰,奪取抗戰最後勝利,中共中央發出了開展大生産運動的号召。

1938年12月20日《新中華報》發表了《廣泛開展大生産運動》的社論,要求各解放區指戰員“一面工作一面生産,把工作與生産聯系起來”。

後續發展

陝甘甯邊區和晉察冀、晉冀魯豫、晉綏、山東等敵後抗日根據地開展大生産運動後,人民負擔大大減輕,軍民生活明顯改善,黨和人民群衆的血肉聯系得到加強。

1942年到1944年的3年中,陝甘甯邊區共開墾荒地200多萬畝。到1945年,陝甘甯邊區農民大部分做到“耕三餘一”(耕種三年莊稼,除消耗外,可剩餘一年吃的糧食),農民所交公糧占總收獲量比重逐年下降。

從1943年起,敵後各根據地的機關一般能自給兩三個月甚至半年的糧食和蔬菜,人民負擔也隻占總收入的14%左右,按當時的生活水平,實現了“自己動手”“豐衣足食”的要求

上一篇:解放鞋

下一篇:艦載機起飛手勢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