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振宇

胡振宇

翎客航天創始人
胡振宇1993年2月,生于江西省九江市,翎客航天創始人。《财富》中文版2014年“中國40位40歲以下的商界精英”榜單,排行第37位。畢業于華南理工大學(South China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工商管理學院;曾任大學生探空火箭廣州項目組組長。2013年7月在内蒙古科左後旗的一處荒漠成功發射第一枚由大學生自制的探空火箭。近期在江蘇衛視《非常了得》20140219期節目中,胡振宇公開了其注冊了一家航天公司的消息,這也是中國首家航天産品制造的民營公司。“我始終相信,民間航天産業的發展,會對整個國家的航天事業有着很積極的作用。”胡振宇滿懷信心。
    中文名:胡振宇 外文名: 别名:焓熵 民族:漢 籍貫: 畢業院校:華南理工大學 職務: 就職企業: 主要成就:《财富》中文版2014年“中國40位40歲以下的商界精英” 性别:男 出生地:江西省九江市 職業:科研人員 代表作品:翎空一号、翎空二号

人物生平

1993年2月,生于江西省九江市;

2007年9月,就讀于九江市第一中學;

2010年9月,就讀于華南理工大學工商管理學院;

2011年5月,與科創論壇壇友自制小型業馀火箭;

2011年8月,參加全國業馀火箭年會活動于貴州省安順市;

2011年9月,自發組織國内第一個以在校大學生為主體的業馀探空火箭團體;

2012年1月,獲得拓璞電器董事長李衛忠先生支持,計劃獨立制造國内業馀界50kg級最先進的探空火箭;

2012年8月,組織舉辦科創論壇第四屆年會活動于江西九江;

2012年10月,其團隊開始籌備實驗發射計劃,并向空管部門積極報備;

2013年6月,其團隊由于資金問題,項目團隊成員投票終止探空火箭項目;

2013年7月,曆經一個月的孤軍奮戰,胡振宇獨自完成了探空火箭并于内蒙古科爾沁左翼後旗成功發射

2013年8月,前往中國科學院國家空間科學中心實習,并與愛好者吳曉飛等人成立新團隊;

2013年9月,在江蘇高郵成功進行3000N級-液氧甲醇液體火箭發動機地面熱試車;

2013年10月,在上海當代藝術館參加了《一席》公益講座,并上台演講;

2013年12月,參加了《快樂藍天下·中國夢想秀》,其現場圓夢失敗的結果引來社會各界的廣泛争議。

現今胡振宇及其團隊成員仍在進行探空火箭的研究工作,未來的目标是成立國内第一家私營航天公司,并競争安薩裡X大獎。

2014年1月2号注冊翎客航天有限公司。

人物轶事

初中時愛上配火藥炸傷自己

1993年出生,剛滿20歲的胡振宇是華南理工大學一名大四的學生。初中開始接觸化學,迷戀上了爆炸的威力,于是經常偷跑到學校的實驗室“順”一些氯酸鉀、紅磷等化學藥品回家配制炸藥。

爸媽以“不要影響學習”為由反對他搗鼓這些玩意,他就趁着晚上在房間做作業或睡覺時間偷偷地“做炸藥”,把配制好的藥粉裝回瓶子,然後藏在衣櫃、床底等各個角落。

“常在河邊走,哪能不濕鞋”,胡振宇頻繁地接觸易燃易爆的危險物品,意外不可避免地發生了。

初三的一天晚上,胡振宇像往常一樣在書桌上配炸藥。他拿着一個扳子往裝着已配制好藥粉的瓶子裡戳,戳第三次的瞬間藥粉劇烈地燃燒,火苗“轟”的一聲從瓶子裡竄出來,他整個身子迅速往後彈開,同時手放開了被融化的瓶子。

看到起火的胡振宇驚慌失措,第一反應大叫:“媽呀!救火。”接着趕緊滅火。直到火被撲滅了,胡振宇才發現自己的手被燒掉了皮,整個手背的肉浮腫像被開水燒過一樣,雙手綁着繃帶過了兩個月。

回想起這次經曆,小夥子後怕之馀卻有幾分得意:“你看,我手上的疤痕就是那個時候留下來的,現在已經是保養得比較好的了,幾乎每個愛好者都有被燒傷的經曆。”

爆炸意外暴露了胡振宇的秘密,自此父母對他嚴加管理。每天出門、回家,爸媽都得把他的書包翻個底朝天,一旦發現有瓶瓶罐罐、藥粉等敏感物品立馬扔掉,神經高度緊張,零花錢一分也不給,更别說“配藥”的自由了。

“你越打壓我我越要做。不搞實驗就學理論看化學書,有時一天坐在凳子上屁股都不挪一下”。高中時,胡振宇非常努力學習化學,自學大學化學,除了化學什麼都不看,嚴重偏科。一次他在物理課上看化學書被老師發現了,老師當衆把他手中的書撕掉。

高三,憑着自己的努力,他考到了化學競賽班。雖然希望通過化學競賽進入重點高校,然而由于壓力太大他在競賽中發揮失常隻得了三等獎,想通過化學特長保送到較好學校的美夢成為泡影。之後的半年,他苦練另一項愛好——網球,最終以網球特長生的身份考入華南理工大學,統一分配到工商管理學院。

大學組火箭研究團隊淩晨做測試

胡振宇讀的是工商管理專業,癡迷于火箭的他卻成了化學系最勤奮的學生,經常混迹于各個化學實驗室。大一下學期,他結識了同是火箭迷的華師學生張子林。

2011年,胡振宇在科創論壇的年會上提議組建一個團隊,“目标就是搞個火箭”,希望能把難度提高,做得更有科學意義。

2011年9月,團隊正式成立了。初建時所有的研究都是自費,每個成員都湊一些錢出來,分别研究自己擅長的項目。胡振宇擅長化學,負責發動機的燃料與箭體設計。

11月,團隊研制的第一支小火箭完成,高1.5米。但出于安全考慮,第一次的發射被迫中斷,但胡振宇的研究熱情沒有中止。

12月,他們又研制出了第二支火箭,并且将這次的發射地點設在花都西邊的郊區。挫折再次降臨,火箭點火的瞬間發動機爆炸,做了一個多月價值上千元的測試台一眨眼被炸毀。胡振宇與隊員們心痛不已,幾個月來耗費的心血被狠狠炸飛。

為了做火箭的實驗,胡振宇每天都坐一個多小時的車到中山大學大學城校區的實驗室。一到實驗室就馬不停蹄地開始工作,做實驗至淩晨兩三點,累了就在實驗室内的折疊床上睡,躺三四個小時又起來繼續工作,三個月來天天如此。

更為瘋狂的是,淩晨四五點完成實驗,他們就立馬跑到大學城外環的空曠處進行地面測試。

當鋼琴陪練籌錢造火箭引校友捐資十馀萬

前兩支火箭的設備簡陋,做工也較粗糙,即便如此,每支火箭的造價仍需幾千元,這對無獨立收入的學生們來說無疑是筆大數目。

經曆了第二支火箭的爆炸後,胡振宇的團隊已經彈盡糧絕,很少向家裡要錢的胡振宇不得已向爸媽尋求資助。而此時團隊的成員開始氣餒,甚至産生打退堂鼓的念頭。

科創論壇上聚集着一群航天愛好者,會員已達4萬多人,小到初中生,大到50多歲已經結婚生子的中年人,其中中學生的人數占據了大部分。他們有着特殊的愛好,但卻無足夠的資金為自己的愛好買單,胡振宇也遭遇同樣的困境。

第二支火箭發射失敗後,團隊再沒有資金繼續造箭,火箭計劃面臨着中斷的危險。2012年1月,一家公司向他們遞來橄榄枝。

公司的董事長是胡振宇的校友,他表示願意資助這一幫少年,但作為回報,團隊需要為公司做宣傳,包括在箭體上印上公司的标志。

公司給團隊贊助了16萬研究經費,還為他們提供車床加工器械,很大程度上扶持了這個團隊的繼續運作。

2013年初,火箭的主體基本完成,經過多番努力還是無法取得發射許可,公司在4月停止了贊助,團隊的工作基本停滞,胡振宇隻好撤掉了70多平方的工作室,把有關火箭的器材、原材料搬到20多平方米的住處。

“那是最‘苦逼’的時候,”胡振宇說,為了籌集經費,他每天坐一個半小時的車去當鋼琴陪練,一天上三四節課,平均下來一天花費5個小時才能賺50元。他不是沒有想過辦法,向董事長校友求情,尋找學校的支持,這些努力都沒有奏效。

直到現在,胡振宇還在教鋼琴補貼費用。贊助畢竟不是無償的,它具有非常強的商業性和目的性,胡振宇也深知這點。他從内心裡渴望能有獨立的收入來支持火箭的研制,而不再需要四處尋找資金。

于2013年7月29日在内蒙古科爾沁左翼後旗發射的探空火箭名為“KCSA-TOP”,又名“拓璞創造号”,“KCSA-YT4”。

其名稱具有雙重意義,KCSA即為國内業馀航天愛好者團體“科創航天”的英文縮寫,而TOP一方面代表了贊助公司“拓璞電器”公司的名稱縮寫,另一方面則體現了該枚火箭的各類參數均達到了國内火箭愛好者領域的最高水平。

胡振宇是華南理工大學工商管理專業大四學生,由于自小情迷化學和炸藥,2011年與航空愛好者組團,開始了業馀探空火箭的研究。經曆了多次制作、調試、發射以及失敗的經曆,2013年他終于把這個重達50公斤的火箭,送上了蔚藍的天空。

KCSA-TOP火箭是胡振宇團隊在2013年初就初步完成的火箭,由于一直無法取得合法的發射證與發射場地,加之4月團隊失去了所有的資助來源,6月團隊解散後依然苦苦堅持的胡振宇再也等不及了。

恰巧,全國科創論壇8月在沈陽舉辦年會,衆多與他一樣的航天愛好者聚集在一起,考慮到沈陽和内蒙古很近,他決定把火箭搬過去,設法找場地發射。

在年會前的一個多星期,胡振宇把火箭大卸八塊,連同發射架打包寄往沈陽。由于物品太敏感,隻能通過物流走陸路,前後花費了一個多星期才運到目的地。

胡振宇在沈陽見到了這幫航天愛好者,其中絕大部分是高中生,這群此前從未見過面的航天愛好者聚在一起,熱情高漲,齊齊為發射獻力。

對他們來說,最關鍵的事情就是找到一個合适的發射場地。胡振宇提前下載了全國民航航線圖,摸清内蒙古荒漠上很大範圍内沒有航線經過,最終将目标鎖定在科爾沁左翼後旗附近。

2013年7月27日,胡振宇一直在對火箭進行調試,24小時沒有睡覺。

2013年7月29日淩晨4點多,他們把火箭、發射架等幾十公斤重的設備裝箱,用貨車運往發射場地,到達發射場時已近中午12點。

未知的因素太多,胡振宇沒想到的是,在地圖上看發射場是荒漠,去到卻發現那裡還有尚未建好的高速公路。貨車司機害怕被路政罰款,死活不肯拉着他們在未通車的公路上行駛,無奈之下大家隻能在路邊下車,最後一行20多人扛着家夥深入沙漠,步行了三四公裡,才終于來到指定的“發射場”。

2013年7月29日下午2點,内蒙古科爾沁左翼後旗的一個小土堆上伫立着一支架設好的火箭——KCSA-TOP。20多個小夥伴分散隐蔽在距離火箭一公裡開外,“5……4……3……2……1……”随着對講機傳出的倒數聲,突然“轟”的一聲,火箭沖上高空繼而鑽進厚厚的雲層,消失在小夥伴們的視野外,前後不過10秒鐘的時間。擔任此次火箭發射總指揮的胡振宇隐蔽在離發射點30米遠的土坑裡。

創業團隊

三人團隊的90後leader

與公衆熟悉的“長征”等運載火箭相比,翎客航天的“産品”探空火箭體型更小,長度通常不超過10米,箭體直徑不超過300毫米,有效載荷數十公斤。它的作用是将儀器送到幾十至幾百公裡的高空,進行幾分鐘的科學觀測,飛行軌迹直上直下,不需要達到運載火箭的速度,也不需要入軌、釋放衛星等複雜動作。從“炸彈少年”到“執行董事”,胡振宇的一次“意氣用事”,無意間成了國内民間資本進入航天業的“革命”。

翎客航空核心成員:美國密歇根大學碩士、清華大學博士生嚴丞翊(1984年生)負責計算軌道、引進先進技術和總體設計優化等;90後火箭愛好者吳曉飛是負責液體發動機的行家;胡振宇是整個團隊的leader,負責固體火箭設計、總體規劃和對外宣傳等工作。

這個團隊中,除吳曉飛每月有5000元工資,胡振宇和曾上過《TIMES》的嚴丞翊都是“給自己打工”。

需要養家糊口的吳曉飛,一開始拒絕了胡振宇的邀約。此後胡振宇陸續接到一些小項目,能夠開工資給他。一想到有報酬又能做喜歡的事,他決定加入。

吳曉飛評價leader胡振宇說,“很多事他能做就搶着幹。一次做測試平台搭建實驗,熬夜作戰,他身上被蚊子咬了幾百個包,我覺得他這個人很值得做朋友,也改變了之前對他的看法,感覺他并不是有些人說的高傲自負不實幹的人。”

“創立探空火箭私人公司,是以前國内沒有人走過的路”,曾留學美國的嚴丞翊說,加入翎客航空,就是想讓離探索宇宙的夢更近一點。

嚴丞翊評價,比自己還小的leader胡振宇,年輕氣盛,難免有脾氣,但做事情很理性,效率也很高。“沒有他,公司項目不可能推進這麼快。”他說,“半路出家”的胡振宇對火箭有些方面甚至懂得比他還多。

市場價格

胡振宇的公司隻有三人,有六年機械工作經驗的吳曉飛,還有清華大學的博士嚴丞翊,而胡振宇笑稱自己負責燃料、接待媒體、管賬和打下手。公司已經獲得第一份訂單了,争取出成果。另外有一筆三百萬的投資快敲定了。國家大企業投入的精力、人力成本高,售價也高很多,對他們來說,探空火箭一年隻有幾千萬的盈利額,雞毛蒜皮,但這個數字對小公司是很可觀的。胡振宇計劃三年内出正式産品,要比天鷹裡規格最大的火箭飛行高度高50公裡,載重多15公斤,售價要比它低100萬人民币。

媒體觀點

而現在,他曾經所在的科創航天論壇向媒體爆料了他與論壇之間的糾葛,是剽竊還是過度包裝?無論如何,這個在媒體造神之後,又快速陷入尴尬的這位媒體口中的“神童”,在钛媒體編輯面前呈現出來更複雜的故事。真實情況是,科創航天論壇聲明,所謂的火箭僅僅隻是表演箭,其目的在于宣傳,實際技術上遠沒有達到要求。

钛媒體無意去挖掘兩者糾葛的細節或是事件真相,也無意針對任何個人,梳理出媒體造神運動的大緻脈絡,希望能引起反思。

媒體的報道裡從來不缺少神話——因為讀者樂見,所以浮躁的媒體也樂于“造神”,尤其是以創新之名,卻不加判斷。

一些媒體發表了對翎客航天創始人胡振宇的報道,在引起外界各種捧殺式關注的同時,也在内部快速引起争議。

這些報道把“翎客航天”公司稱為“中國Space X”。Space X的創始人也是如今締造了如今炙手可熱特斯拉汽車的MUSK,是馬斯克創造的一家美國制造商,火箭私人太空發射公司,與Space X類似,翎客航天是中國國内從事航天系統産品研發制造的私營公司。根據翎客航天公司官網的介紹,翎客航天的目的在于推動國内航天産業商業化、民用化。

這家公司隻有三個成員,胡振宇和另外兩位合夥人。深圳市市場監督管理局的備注信息顯示,翎客航天成立于2014年1月2日,為胡征宇的獨資企業,他出資1000萬注冊了這家公司。胡振宇在為翎客航天尋找投資。他希望以16%的股份融資1600萬,這意味着他給自己公司的估值是1億元。

對于一個成立僅半年的創業公司來說,1億元的估值價讓人豔羨,也吸引了媒體的眼球,多家媒體紛紛對此進行報道。在媒體們的描述中,又一個“創業神話”出現了。

作為一個90後的創業者,胡振宇很早以前就受到媒體關注。當他還在華南理工大學讀大二時,就有媒體就報道了他和團隊另外幾人研制業馀火箭的事情,胡振宇是媒體報道的主要人物。

從那時起,媒體就不斷地把胡振宇描述為偏科天才,特立獨行的理想主義者,成功的探險者等等。

他早期在一個科技愛好者論壇“科創航天”的經曆被不斷挖掘,塑造成了一個不畏艱難開拓新領域的勇士——發射火箭的項目屢次失敗但依然不放棄夢想,遭到政府部門的監管但不懼退。

而他離開科創自行創業的經曆,則被描畫成喬布斯式的悲壯故事——因與團隊理念不合,執着獨立地繼續自己的事業,創辦翎客航天。

最終,翎客航天漸漸打出了名聲,開始與投資人接洽,成功似乎近在咫尺。而1億元的估值更是令人矚目,勾引着媒體的眼球,各家媒體無不推崇贊頌。

不出意外,按照劇情發展,一個創業神話的先期故事馬上就要結束,接下來是一個新興企業對抗國家壟斷的開始。然而來自上述那家論壇“科創航天”的聲音和雷鋒網的報道使故事新生枝節。

7月15日,“科創航天”論壇官網上貼出一則緻歉聲明。聲明中指出,一些媒體對胡振宇在“科創航天”任職期間經曆的報道有不實内容。該媒體的記者在報道中寫胡振宇發起創辦了“科創航天”并擔任主席,但事實并非如此。這一說法後來在胡振宇那裡得到證實,他表示自己并沒有作出過這樣的說法,而該記者已經向“科創航天”道歉。

聲明繼續指出,早期媒體對胡振宇和“科創航天”研制業馀火箭的報道,是一種表演箭的行為,其目的在于宣傳,實際技術上遠沒有達到要求。而這最終演變成了三方的合力炒作,大搞造神運動。胡振宇因為在“科創航天”裡負責媒體溝通,于是成為媒體關注的焦點,被打造為“神童”,其後的故事便順着這個所謂的造神運動一發不可收拾地走下去。

這則聲明針對科創論壇的科技愛好者。聲明對科創社區當初配合媒體造神運動,并在之後未能阻止胡振宇貶低科創社區導緻社區文化遭到打擊向成員表示道歉。

之後,雷鋒網發表了一篇與“科創航天”内部人士L君的對話文章。文中對一些媒體報道的部分内容作出了反駁,并提及“科創航天”與胡振宇之間的糾葛。文章稱胡振宇在“科創航天”期間技術一直不過關,因而質疑他創辦翎客航天是否具備過硬的技術和常識。文章甚至暗示,現在翎客航天的一些技術是胡振宇剽竊科創社區的。

這篇文章無疑很快也引起了胡振宇的不滿。他承認媒體對他的部分“造神”報道内容失實,表示這些失實内容是媒體所為,與自己無關。但他否認L君所述的一些内容。不過根據雷鋒網最終披露的雙方對話内容來看,他并沒有正面回應技術剽竊問題。

其與“科創航天”之間的糾葛究竟如何現在還不能知曉,但頗堪玩味的是,胡振宇親口說出了這樣的話,“媒體喜歡做神話,并不代表我想炒作……我非常反感媒體把(報道)裁剪得非常膚淺,真正專業技術讨論都沒有。”

媒體賣力地造神,現在卻反了過來,被“被造神”的人嘲弄了一番。這樣的造神運動還讓人想起“打工皇帝”唐駿、瘋狂英語的李陽……你可以盡管往裡面填名字。

我們熱愛創新,卻也要遠離以創新之名的媒體浮躁炒作。千裡之行始于腳下,行勝于言。

上一篇:頌恩·宋帕山

下一篇:彭金華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