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周期

經濟周期

經濟活動周期性的波動變化
經濟周期(Business cycle):也稱商業周期、商業循環、景氣循環,它是指經濟運行中周期性出現的經濟擴張與經濟緊縮交替更叠、循環往複的一種現象。是國民總産出、總收入和總就業的波動。[1]
    中文名:經濟周期 外文名:Business Cycle 别名:商業周期、景氣循環 特 點:交替或周期性波動變化 階 段:繁榮、衰退、蕭條和複蘇 圖形表現:衰退、谷底、擴張和頂峰n

研究意義

在市場經濟條件下,企業家們越來越多地關心經濟形勢,也就是“經濟大氣候”的變化。一個企業生産經營狀況的好壞,既受其内部條件的影響,又受其外部宏觀經濟環境和市場環境的影響。

一個企業,無力決定它的外部環境,但可以通過内部條件的改善,來積極适應外部環境的變化,充分利用外部環境,并在一定範圍内,改變自己的小環境,以增強自身活力,擴大市場占有率。因此,作為企業家對經濟周期波動必須了解、把握,并能制訂相應的對策來适應周期的波動,否則将在波動中喪失生機。

階段定義

經濟周期階段定義按照階段數量劃分可分為兩階段法和四階段法。

兩階段法

經濟波動以經濟中的許多成分普遍而同期地擴張和收縮為特征,持續時間通常為2到10年。現代宏觀經濟學中,經濟周期發生在實際GDP相對于潛在GDP上升(擴張)或下降(收縮或衰退)的時候。每一個經濟周期都可以分為上升和下降兩個階段。上升階段也稱為繁榮,最高點稱為頂峰。然而,頂峰也是經濟由盛轉衰的轉折點,此後經濟就進入下降階段,即衰退。衰退嚴重則經濟進入蕭條,衰退的最低點稱為谷底。當然,谷底也是經濟由衰轉盛的一個轉折點,此後經濟進入上升階段。經濟從一個頂峰到另一個頂峰,或者從一個谷底到另一個谷底,就是一次完整的經濟周期。現代經濟學關于經濟周期的定義,建立在經濟增長率變化的基礎上,指的是增長率上升和下降的交替過程。

經濟周期波動的擴張階段,是宏觀經濟環境和市場環境日益活躍的季節。這時,市場需求旺盛,訂貨飽滿,商品暢銷,生産趨升,資金周轉靈便。企業的供、産、銷和人、财、物都比較好安排。企業處于較為寬松有利的外部環境中。

經濟周期波動的收縮階段,是宏觀經濟環境和市場環境日趨緊縮的季節。這時,市場需求疲軟,訂貨不足,商品滞銷,生産下降,資金周轉不暢。企業在供、産、銷和人、财、物方面都會遇到很多困難。企業處于較惡劣的外部環境中。經濟的衰退既有破壞作用,又有“自動調節”作用。在經濟衰退中,一些企業破産,退出商海;一些企業虧損,陷入困境,尋求新的出路;一些企業頂住惡劣的氣候,在逆境中站穩了腳跟,并求得新的生存和發展。這就是市場經濟下“優勝劣汰”的企業生存法則。

四階段法

将經濟周期分為四階段:繁榮、衰退、蕭條、複蘇 (圖)

A-B為衰退, B-C為蕭條,,C-D為複蘇, D-E為繁榮

經濟周期的特點是國民總産出、總收入、總就業量的波動,它以大多數經濟部門的擴張與收縮為标志。

經濟衰退(Recession),指經濟出現停滞或負增長的時期。不同的國家對衰退有不同的定義,但美國以經濟連續兩個季度出現負增長為衰退的定義被人們廣泛使用。而在宏觀經濟學上通常定義為“在一年中,一個國家的國内生産總值(GDP)增長連續兩個或兩個以上季度出現下跌”。但是這個定義并未被全世界各國廣泛接受。比如,美國國家經濟研究局就将經濟衰退定義成更為模糊的“大多數經濟領域内的經濟活動連續幾個月出現下滑”。凱恩斯認為對商品總需求的減少是經濟衰退的主要原因。

經濟衰退的普遍特征:消費者需求、投資急劇下降;對勞動的需求、産出下降、企業利潤急劇下滑、股票價格和利率一般也會下降。

經濟蕭條指規模廣且持續時間長的衰退, 其明顯特征是需求嚴重不足,生産相對嚴重過剩,銷售量下降,價格低落,企業盈利水平極低,生産萎縮,出現大量破産倒閉,失業率增大。

基本概念

經濟周期(Businesscycle):也稱商業周期、景氣循環,它是指經濟運行中周期性出現的經濟擴張與經濟緊縮交替更叠、循環往複的一種現象。是國民總産出、總收入和總就業的波動,是國民收入或總體經濟活動擴張與緊縮的交替或周期性波動變化。

1、經濟周期概念

經濟周期又叫做經濟循環,它是經濟運營過程中的,經濟收縮、擴張等現象的具體表現。它可以為分為擴張、衰退、蕭條和複蘇期四個階段。

2、經濟周期期限

經濟周期期限通常沒有标準的是幾年,它是根據不同的經濟周期理論,分為短周期、中周期、長周期三種。

3、短周期

短周期期限通常是3-5年,它的經濟周期典型代表理論是基欽周期,通過對庫存商品和投資的變化,來最終确定一個經濟周期循環的完成。

4、中周期

中周期周期通常是8-10年,它的經濟周期典型代表理論是朱格拉周期,通過對設備更替、資本投資的變化,來确定一個經濟周期的結束。

例如:大型基建設備的使用壽命是10年,它的循環更替就是10年,經濟也會同步發生變化。

5、長周期

長周期周期通常是40-60年,它的經濟周期典型代表是康德拉季耶夫周期,也叫做康波周期,是經濟周期中知名度最負盛名的。它認為經濟周期是技術革命的最終結果,也就是講科技是第一生産力,它通過推動社會進步,進而推動經濟周期循環,而每一次科技變革,它的沉澱期為40--60年。

階段劃分

兩階段法

經濟波動以經濟中的許多成分普遍而同期地擴張和收縮為特征,持續時間通常為2到10年。現代宏觀經濟學中,經濟周期發生在實際GDP相對于潛在GDP上升(擴張)或下降(收縮或衰退)的時候。每一個經濟周期都可以分為上升和下降兩個階段。上升階段也稱為繁榮,最高點稱為頂峰。然而,頂峰也是經濟由盛轉衰的轉折點,此後經濟就進入下降階段,即衰退。衰退嚴重則經濟進入蕭條,衰退的最低點稱為谷底。當然,谷底也是經濟由衰轉盛的一個轉折點,此後經濟進入上升階段。經濟從一個頂峰到另一個頂峰,或者從一個谷底到另一個谷底,就是一次完整的經濟周期。現代經濟學關于經濟周期的定義,建立在經濟增長率變化的基礎上,指的是增長率上升和下降的交替過程。

經濟周期波動的擴張階段,是宏觀經濟環境和市場環境日益活躍的季節。這時,市場需求旺盛,訂貨飽滿,商品暢銷,生産趨升,資金周轉靈便。企業的供、産、銷和人、财、物都比較好安排。企業處于較為寬松有利的外部環境中。

經濟周期波動的收縮階段,是宏觀經濟環境和市場環境日趨緊縮的季節。這時,市場需求疲軟,訂貨不足,商品滞銷,生産下降,資金周轉不暢。企業在供、産、銷和人、财、物方面都會遇到很多困難。企業處于較惡劣的外部環境中。經濟的衰退既有破壞作用,又有“自動調節”作用。在經濟衰退中,一些企業破産,退出商海;一些企業虧損,陷入困境,尋求新的出路;一些企業頂住惡劣的氣候,在逆境中站穩了腳跟,并求得新的生存和發展。這就是市場經濟下“優勝劣汰”的企業生存法則。

四階段法

将經濟周期分為四階段:繁榮、衰退、蕭條、複蘇(圖)

A-B為衰退,B-C為蕭條,,C-D為複蘇,D-E為繁榮

經濟周期的特點是國民總産出、總收入、總就業量的波動,它以大多數經濟部門的擴張與收縮為标志。

經濟衰退(Recession),指經濟出現停滞或負增長的時期。不同的國家對衰退有不同的定義,但美國以經濟連續兩個季度出現負增長為衰退的定義被人們廣泛使用。而在宏觀經濟學上通常定義為“在一年中,一個國家的國内生産總值(GDP)增長連續兩個或兩個以上季度出現下跌”。但是這個定義并未被全世界各國廣泛接受。比如,美國國家經濟研究局就将經濟衰退定義成更為模糊的“大多數經濟領域内的經濟活動連續幾個月出現下滑”。凱恩斯認為對商品總需求的減少是經濟衰退的主要原因經濟衰退的普遍特征:消費者需求、投資急劇下降;對勞動的需求、産出下降、企業利潤急劇下滑、股票價格和利率一般也會下降。

經濟蕭條指規模廣且持續時間長的衰退,其明顯特征是需求嚴重不足,生産相對嚴重過剩,銷售量下降,價格低落,企業盈利水平極低,生産萎縮,出現大量破産倒閉,失業率增大。

成因

外因論

外因論認為,周期源于經濟體系之外的因素——太陽黑子、戰争、革命、選舉、金礦或新資源的發現、科學突破或技術創新等等。

1、太陽黑子理論

太陽黑

子理論把經濟的周期性波動歸因于太陽黑子的周期性變化。因為據說太陽黑子的周期性變化會影響氣候的周期變化,而這又會影響農業收成,而農業收成的豐歉又會影響整個經濟。太陽黑子的出現是有規律的,大約每十年左右出現一次,因而經濟周期大約也是每十年一次。該理論由英國經濟學家傑文斯(W.S.Jevons)于1875年提出的。

2、創新理論

創新(Innovationtheory)是奧地利經濟學家J·熊波特提出用以解釋經濟波動與發展的一個概念。所謂創新是指一種新的生産函數,或者說是生産要素的一種“新組合”。生産要素新組合的出現會刺激經濟的發展與繁榮。當新組合出現時,老的生産要素組合仍然在市場上存在。新老組合的共存必然給新組合的創新者提供獲利條件。而一旦用新組合的技術擴散,被大多數企業獲得,最後的階段——停滞階段也就臨近了。在停滞階段,因為沒有新的技術創新出現,因而很難刺激大規模投資,從而難以擺脫蕭條。這種情況直到新的創新出現才被打破,才會有新的繁榮的出現。

總之,該理論把周期性的原因歸之為科學技術的創新,而科學技術的創新不可能始終如一地持續不斷的出現,從而必然有經濟的周期性波動。

3、政治性理論

外因

經濟周期的一個主要例證就是政治性周期。政治性周期理論把經濟周期性循環的原因歸之為政府的周期性的決策(主要是為了循環解決通貨膨脹和失業問題)。政治性周期的産生有三個基本條件:

①凱恩斯國民收入決定理論為政策制定者提供了刺激經濟的工具。

②選民喜歡高經濟增長、低失業以及低通貨膨脹的時期。

③政治家喜歡連選連任。

内因論

内因論認為,周期源于經濟體系内部——收入、成本、投資在市場機制作用下的必然現象。

1、純貨币理論

該理

論主要由英國經濟學家霍特裡(R.Hawtrey)在1913-1933年的一系列着作中提出的。純貨币理論認為貨币供應量和貨币流通度直接決定了名義國民收入的波動,而且經濟波動完全是由于銀行體系交替地擴張和緊縮信用所造成的,尤其以短期利率起着重要的作用。

2、投資過度理論

投資過度理論把經濟的周期性循環歸因于投資過度。由于投資過多,與消費品生産相對比,資本品生産發展過快。資本品生産的過度發展促使經濟進入繁榮階段,但資本品過度生産從而導緻的過剩又會促進經濟進入蕭條階段。

3、消費不足理論

消費不足理論的出現較為久遠。早期有西斯蒙第和馬爾薩斯,近代則以霍布森為代表。該理論把經濟的衰退歸因于消費品的需求趕不上社會對消費品生産的增長。這種不足又根據源于國民收入分配不公所造成的過度儲蓄。該理論一個很大的缺陷是,它隻解釋了經濟周期危機産生的原因,而未說明其他三個階段。因而在周期理論中,它并不占有重要位置。

4、心理理論

心理理論和投資過度理論是緊密相聯的。該理論認為經濟的循環周期取決于投資,而投資大小主要取決于業主對未來的預期。而預期卻是一種心理現象,而心理現象又具有不确定性的特點。因此,經濟波動的最終原因取決于人們對未來的預期。當預期樂觀時,增加投資,經濟步入複蘇與繁榮,當預期悲觀時,減少投資,經濟則陷入衰退與蕭條。随着人們情緒的變化,經濟也就周期性地發生波動。

綜合論

經濟周期的生成是諸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衆多成因之間存在錯綜複雜的的交互影響;在不同的社會條件下,衆因素之間會産生不同的組合與作用,故周期的具體進程多有不同;經濟周期的具體進程對成因亦有重要影響。

根據對經濟周期生成所起的主次作用,經濟周期成因可分為基本因素與影響因素。

1.基本因素

是指對經濟周期的生成具有根本作用的原因或條件。

如“按資分配”;“貨币職能進化”;“市場機制”;“私有制”;“人類自身特性”等。

它們對經濟周期生成的作用關系可簡示如下:

“人類自身特性→私有制→市場機制→按資分配、貨币職能進化→經濟周期”

基礎因素簡釋:

(1)人類自身特性

人類自身所具有的總體特征。

其主要表現似可概括為:永無停歇的探索(客觀世界與主觀世界);永不滿足的追求(物質享受與精神享受)。

(2)私有制

在人類自身特性驅使下,科技水平與生産能力不斷提高、社會财富不斷增長,“私有制”萌芽、生根……

(3)市場機制

在私有制的基石上,崇尚自由競争與自由交換的“市場機制”,成為發展經濟的首選架構……

(4)按資分配

在私有制及市場機制的環境中,“按資分配”日漸占據重要地位……

(5)貨币職能進化

在商品經濟發展的初級階段,貨币作為“一般等價物”,其職能是流通手段、支付手段、價值尺度等(似可稱為“原始職能”);伴随着經濟發展、财富累積與按資分配,貨币職能出現了“進化”,具有了“投資手段”及“增殖功能”(似可稱為“現代職能”),如人們可以将貨币進行直接投資(購買股票等)或間接投資(存入銀行等),以獲取其增殖。

“貨币職能進化”與“按資分配”互為因果,衆多“消費者”紛紛成為“投資者”:經濟得到迅速發展;貧富差距不斷擴大;社會消費力相對萎縮;産品日益過剩……

2.影響因素

是指對經濟周期生成具有影響作用的原因或條件。

如各類天災人禍(太陽黑子、戰争動亂……)、科技重大進步、政策人為幹預等等。

3.相互關系

基本因素對周期生成起不可或缺的根本作用;其他因素對周期生成起重要的影響作用。

“一隻蝴蝶在巴西扇動翅膀,有可能會在美國的德克薩斯引起一場龍卷風……”(洛倫茲,1979)。若将經濟周期喻為龍卷風,“蝴蝶效應”似亦可诠釋上述基本因素、其他因素的主要區别。“蝴蝶扇動翅膀”是生成龍卷風的其他因素,若無“大氣環流”、“大海洋流”等基本因素,縱有千萬隻蝴蝶一起扇動翅膀,似僅能生成“風景”;反之,即若所有蝴蝶都不扇動翅膀,德克薩斯的龍卷風亦難銷聲匿迹……

基本因素、其他因素之間會産生錯綜複雜的交互影響,其中包含着我們精神因素(如理念、欲望等心理活動及思考、想象能力等)的巨大力量;精神因素“附體”于基本因素與其他因素,互為因果的産生綜合作用……

它們的關系似可簡示如下:

4.組合作用

經濟周期成因之間的交互影響生成組合作用。如:

1.人們的占有能力(或占有欲望)越來越趨向無窮大;

2.在無窮的占有能力的驅導下,在按資分配等因素的作用下,越來越多的資産(包括勞動力)轉化為資本,生産力得到快速發展,但因自然資源(包括環境)的相對限制,生産力必然小于人們的占有能力;

3.貧富鴻溝不斷加深:“窮人”受支付能力等制約、“富人”受生理能力等制約;人們的消費力(社會消費力)日益小于人們的生産力。

當“占有能力>生産力>消費力”成為常态,經濟周期必然發生。

5.影響

經濟周期成因在不同的社會條件下,會有不同的表現形式并産生不同的組合與作用,故每次經濟周期的具體進程多有不同;(即不同行業或産品表現為不同的興衰存亡……)但經濟周期基本進程較為一緻。(圖2實線所示部分)

經濟周期的具體進程對經濟周期成因亦有重要影響:經濟周期進程中的相關信息經過交彙融合,以多種方式進行反饋,直接影響人們的心理預期與具體行為,使經濟周期進程與經濟周期成因産生循環影響。(圖2虛線所示部分)

相關影響

當經濟開始衰退之後,企業的産品滞銷,企業經營狀況惡化,股息、紅利減少,股票價格下降。經濟複蘇時,企業産品的銷量開始上升,企業經營狀況好轉,企業發放股息、紅利,股價逐漸回升。當經濟達到繁榮時,企業盈利狀況良好,股息、紅利增加,股票價格大幅上漲。

股息是指股份公司從提取了公積金、公益金的稅後利潤中按照股息率派發給股東的收益。紅利是上市公司在進行利潤分配時,分配給股東的利潤。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