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菲亞·科波拉

索菲亞·科波拉

美國導演
索菲亞•科波拉,美國導演。1971年5月12日出生于美國北加州。索菲亞是一位才華橫溢的女子,她做過演員、編劇、導演、制片和服裝設計等工作,樣樣都很出色。1999年,她導演的第一部作品《處女之死》就憑借着對青春期少女深邃憂傷的刻畫震驚了影壇。她是第一位獲得奧斯卡最佳導演提名的美國女導演,也是曆史上女導演第三次獲此提名,她讓女性在今年的奧斯卡上吸引了更多的目光。
    中文名:索菲亞·科波拉 外文名:SofiaCoppola 别名:索菲亞 民族: 出生地: 身高: 體重: 畢業院校:加利福尼亞州藝術學院 職業:導演,編劇 經紀公司: 代表作品:《處女之死》;《迷失東京》 主要成就:

生平介紹

出生于美國北加州,并在那裡長大,父親是斐聲世界影壇的著名導演弗朗西斯·福特·科波拉。索菲亞第一次走上銀幕是1972年在她父親執導的影片《教父》中飾演嬰幼兒麥克·弗朗西斯·裡茲。兩歲時,她又在《教父2》中飾演了一個在輪船上玩耍的兒童。随後的幾年中,索菲亞又繼續在她父親執導的四部電影中登台亮相過。後來,她還分别在蒂姆·伯頓導演的一部短片和尤瑞克·保加耶維奇執導的長片《安娜》中出演過角色。1990年,索菲亞·科波拉又在《教父3》中頂替了薇諾娜·賴德出演的角色。遺憾的是,該片卻使她得到了“金酸梅獎”的兩個獎項——最差新人獎和最差女配角獎。

她最後出演的一部電影是1992年“InsideMonkeyZetterland”,此時她開始意識到她應該繼承她父親的事業,投身于導演。于是她考入加利福尼亞州藝術學院學習藝術創作。1998年索菲亞·科波拉執導了她的第一部影片《LicktheStar》,這是一部短片,由她親自擔任編劇。1999年她拍攝了第一部長片《處女之死》(TheVirginSuicides),并親自創作了影片劇本。對于索菲亞來說,導演事業似乎是她的理想選擇。索菲亞為此榮獲了“好萊塢最佳年輕導演獎”和“MTV電影制作最佳新人獎”。

2003年,她再次編寫、制作并執導了另一部長片《迷失東京》。這是一部浪漫喜劇片,由比爾·莫瑞和斯嘉麗·約翰遜聯袂主演。該片在威尼斯電影節上一舉為科波拉女士赢得了“逆流最佳女演員獎”。作為老科波拉的女兒,索菲亞·科波拉以一部僅用27天就完成的《迷失東京》引起了全世界的矚目。《迷失東京》是那種完全無法與《魔戒》這樣的大片進行比較的電影。但這樣一部小成本、非主流的影片卻獲得本屆奧斯卡獎四項提名,并最終拿到一尊最佳原創劇本的小金人。

科波拉家族的人仿佛都有點石成金的魔力,他們既可以完成《教父》這樣的鴻篇巨制,也可以在類似《迷失東京》這樣小制作的純文藝片上赢得尊重。科波拉家族的人注定都是要搞電影的,經過十年沉寂,索菲亞終于以導演的身份重返影壇,而且出手不凡。2006年,索菲亞與克裡斯汀·鄧斯特再次合作,推出《絕代豔後》,該片同樣引起了不小的反響,再次證明了索菲亞的導演功力。

電影世家出身的新銳女導演索菲亞·科波拉(SofiaCoppola),07年11月證實她于二十八日産下一女,寶寶名字取為“羅咪”。這是她與法國搖滾歌手男友湯瑪斯馬爾斯的第一個孩子。三十五歲的索菲亞·科波拉(SofiaCoppola)曾以“愛情不用翻譯”入圍奧斯卡最佳導演。

索菲亞·科波拉(SofiaCoppola)是“教父”導演法蘭西斯·柯波拉的愛女,她還在襁褓時期就曾在“教父”第一集客串亮相,從小與電影結下不解之緣。

“愛情不用翻譯”是她執導代表作,不僅讓影評眼睛為之一亮,更讓她入圍奧斯卡最佳導演。雖然未能如願獲得最佳導演獎,但她卻成功勇奪奧斯卡最佳編劇。

索菲亞·科波拉(SofiaCoppola)曾有一次離婚紀錄,前夫是知名導演史派克·李,一九九九年結婚,二零零三年離婚。

影路曆程

在剛剛被英國某雜志評出“史上百位偉大導演”中,作為唯一一名上榜的女性,索菲亞·科波拉的經曆堪稱傳奇。

索菲亞·科波拉的“鳳凰三重奏”

英國權威電影雜志《電影大全》近日評選出“史上百位偉大導演”,曾執導《迷失東京》、《絕代豔後》的索菲亞·科波拉成為唯一一名榜上有名的女導演。《電影大全》給她的評語非常獨特,“做演員她表現垃圾,但作為導演卻很有主見,她的作品能打破固有框框,展現出她勇敢、冷傲及愛幻想一面。”

這位出生于好萊塢名門世家,集模特兒、攝影師、設計師、演員、導演、編劇于一身的女人,雖然被人評價為“是個讓人又愛又恨的女人,她幾乎得到了一切她想要的東西”,但也曾經遭受唾罵被電影界遺棄,然而沉寂多年後,作為導演的她隻用了三部大銀幕作品就讓無數之前不屑的眼神變成驚歎和贊賞。

盛名所累:她曾被電影遺棄

1971年5月,好萊塢的名門望族——科波拉家族喜添千金。科波拉家族在電影界的地位絕不亞于政治界的肯尼迪家族和布什家族,這位一出世就被家族光環籠罩,不用飛上枝頭已是鳳凰的女嬰,正是索菲亞·科波拉。

她的父親,家族掌門人是曾獲奧斯卡最佳導演,執導經典黑幫電影《教父》三部曲的導演弗朗西斯·福特·科波拉。而有這樣一位父親的好處就是,索菲亞還在襁褓之中就被作為“道具”帶上了銀幕,在《教父》結尾作為接受洗禮的小嬰兒出現,在無知無覺中便與觀衆打了個招呼。兩歲時,她再次出現在《教父Ⅱ》中,飾演了一個在輪船上玩耍的兒童。從小索菲亞就跟着拍片的父親奔波各地,“我在世界各地上學,就像一個随軍的孩子。”在父親的安排下,8歲的索菲亞開始了她的“正式演出”生涯,相繼出演了老科波拉執導的《鬥魚》、《局外人》等多部影片和另外幾位導演執導的電影,頻繁在銀幕上曝光。

家族名望無疑給索菲亞帶來很多機會和便利,但盛名之下的生活并不是一路凱歌。1990年,索菲亞18歲,堅持“上陣父女兵”的老科波拉在最後一刻用她替掉了由本已選定的薇諾娜·賴德在《教父Ⅲ》中出演的角色。這次的臨陣易将非但未給第一次擔綱主演的索菲亞帶來任何贊譽,由于演技稚嫩,觀衆對科波拉家族“理所應當”有好表現的觀念在索菲亞身上得不到回應,影片公映後媒體和輿論對其大肆讨伐,人們嘲笑她的鷹鈎鼻,批評她不夠漂亮的臉孔,甚至在她飾演的角色被殺時影院觀衆齊聲歡呼。當“可恥的裙帶關系”,“一場令人發笑的表演,毫無前途可言”等刺耳的評論鋪天蓋地向索菲亞席卷而來,索菲亞遭遇了她人生第一個低沉期。

随後在《星球大戰前傳Ⅰ》裡索菲亞的表演也被衆人嗤之以鼻。第二年3月,美國“金酸莓獎”頒給她最差女配角獎和最差新人獎。面對這樣的打擊,在演完電影《InsideMonkeyZetterland》之後,索菲便無奈退出了銀幕。

載譽而歸:她因導演而成功

事業受挫的索菲亞離開了好萊塢,但或許天生注定和電影有不解之緣,作為演員表現失敗的索菲亞将會以另一種身份回歸電影界。

據說,在索菲亞還隻有3歲時,有天老科波拉和太太突然在車上大吵起來,在吵得不可開交之際,索菲亞突然大喊一聲:“Cut!”從那一刻起,老科波拉就認定這個小女兒将來會成為導演,因為她已經知道如何掌握失控的現場。1998年,離開電影界快10年的索菲亞嘗試導演了一部僅長14分鐘的短片《LickTheStar》。雖然短片在威尼斯電影節上赢得了一些褒揚,索菲亞卻還沒有底氣說“我要成為一名導演”。

1999年是索菲亞人生的一個重要轉折點。四年前她被小說《處女之死》吸引,那種對難以忘懷的青春期故事的描寫牢牢抓住了她。“我很想把它拍成電影,”索菲亞說,“它激發了我的創作欲望。”索菲亞開始埋首創作,最終拿出的劇本好得令電影公司不惜棄用原稿,甚至請她親自執導該片。

這次索菲亞以導演身份重出江湖,耍出了一記漂亮的回馬槍。

在《處女之死》中,索菲亞細膩地營造了一種哀怨的懷舊格調,流露出的青春期少女的深邃憂傷震驚了世界。影片一上映,就受到近乎狂熱的歡迎。《處女之死》令索菲亞榮獲了“好萊塢最佳年輕導演獎”和“MTV電影制作最佳新人獎”兩項殊榮。在戛納電影節首映時,它被盛贊為“讓人為之一振的導演處女作,可以拿金攝影機獎的影片!”她通過自己的才華和努力,讓人們重新把目光聚焦于科波拉家族。索菲亞興奮地說:“第一次在如此聲名顯赫的家庭之外發出了自己的聲音,真令人興奮,這對我來說意義重大。

如果說《處女之死》讓索菲亞順利地在電影界立穩腳跟,那麼第二部作品則把她推到了舞台的中心。2003年,由索菲亞再次編劇、導演,投資僅400萬美元且隻有了27天就拍攝完成的《迷失東京》使她再次成為焦點。索菲亞坦言自己是王家衛迷,該片的創作靈感來源于王家衛的《花樣年華》。影片講述了兩個陌生美國男女在東京相遇的故事,索菲亞精妙到位的拿捏使影片流淌出不可抵禦的憂傷和迷離卻又不失溫情脈脈。

《迷失東京》成為當年最受矚目的電影之一,獲獎無數。其中包括威尼斯電影節最受歡迎影片獎、金球獎最佳電影劇本獎,囊括美國“獨立精神獎”最佳影片、最佳導演、最佳電影劇本和最佳男主角四項大獎,同時獲得第76屆奧斯卡金像獎4項提名并最終拿下最佳原創劇本獎。索菲亞因此成為第一個獲得奧斯卡最佳導演提名的美國女導演。

2006年,索菲亞大膽地把法國國王路易十六的皇後瑪麗·安托瓦内特搬上銀幕。号稱每次拍攝都需四小時的造型,被稱為索菲亞“最野心勃勃的影片”的《絕代豔後》,在第79屆奧斯卡頒獎典禮中,摘得“最佳服裝設計獎”桂冠。

作為一個隻拍過三部電影的導演,在英國電影雜志《電影大全》近日“史上百位偉大導演”評選中,索菲亞赫然上榜,且成為唯一一位被選中的女導演。

索菲亞效應:時尚界的“缪斯女神”

在那段離開好萊塢的時間裡,索菲亞對時裝和攝影産生了濃厚興趣。天意從來就偏袒這位天之驕女,她一直是時尚界炙手可熱的寵兒。她所引領的潮流指标更被譽為“索菲亞效應”而風靡歐美,不斷獲得國際時尚媒體的贊譽。獨特的衣着品位和設計風格令她在時尚圈裡大放異彩,索菲亞還曾被美國時尚雜志《名利場》授予年度十佳衣着獎。

早在加州藝術學院上學的時候,身材高挑的索菲亞被著名時裝大師朗格·斐邀請當“香奈兒”的代言人。除了在T形台上散發魅力之外,索菲亞更渴望成為一名藝術家,天資聰穎的她不斷嘗試每個藝術領域,曾淺嘗繪畫與攝影,另外還随設計師卡爾拉格福德學習服裝設計。後來索菲亞加入服裝品牌X-Large成為其合夥人,激發起索菲亞創業的勁頭。經過一番努力,屬于索菲亞的休閑時裝品牌“MilkFed”終于誕生。1997年,MilkFed獲時尚雜志評選的最佳獨立時裝品牌之一。

此外,她還身兼法國名牌LV設計總監馬克·雅格布的潮流顧問,馬克的個人品牌時裝每季都以索菲亞為潮流指标。還将一款手提包命名為“Sofiabag”,這款紅色的豪華鳄魚皮手提包售價更是高達近7000美元,被列為馬克·雅格布設計的十大手提包之一。

之後索菲亞又把精力轉移到攝影跟視覺設計。她專為《時尚》、《花花公子》、《細節》等雜志拍照,這為她後來在電影裡定位獨特的視覺風格奠定了基礎。

人物評價

一位美國中年影視明星來到東京拍廣告,邂逅了一位同樣來自美國、新婚不久、受丈夫冷落的攝影師的妻子。兩個寂寞的心靈在文化背景陌生、光怪陸離的異鄉靠近,但最後還是分開了,留給觀衆一出似乎沒有完結的愛情劇。這就是索菲亞·科波拉編劇執導的影片《迷失東京》,它獲得了本屆奧斯卡獎最佳影片、最佳導演、最佳原創劇本和最佳男演員4項提名,并最終獲得了最佳原創劇本獎。這在今年《指環王3》獨領風騷的奧斯卡,是一個值得歡呼的成績。

教父之女羽翼已滿

雖然《迷失東京》的情節平淡無奇,但它處處體現出導演索菲亞審視現代人情感的獨特視角,讓觀衆看罷若有所思,又不令人覺得疏遠和抽象。“它就像一杯淡淡的香茗,每個人都能品出不同的味道。”所以,盡管在奧斯卡頒獎前,輿論就普遍認為索菲亞問鼎“最佳導演”的機會不大,但沒有人否認這個極具天賦的女子已經羽翼豐滿,足以成為“科波拉王朝”的繼承人。科波拉家族是名副其實的電影世家。

索菲亞的爺爺卡梅因是作曲家,曾為《教父》前兩集以及《現代啟示錄》譜曲;父親弗朗西斯·科波拉執導了著名的《教父》,因此也被稱為好萊塢電影的“教父”;她的哥哥羅曼是導演和制片人,著名演員尼古拉斯·凱奇是她的堂兄。生活在這樣一個環境裡無疑讓索菲亞受到巨大的熏陶。曾有傳言說弗朗西斯·科波拉花了兩周時間來幫女兒剪輯《迷失東京》,不管它是否屬實,影片自然清新的風格絕對是索菲亞自己的。

為電影而生

索菲亞似乎是為電影出生的。1971年,當她還隻有幾個星期大時,就在父親執導的《教父I》中露面了。此後她幾乎是在父親的片場中長大的,并出演了他導演的7部影片,包括《教父》的後兩集。在《教父III》中,剛剛高中畢業的索菲亞由于缺乏系統培訓,表演稚嫩,結果被影評人不客氣地奚落了一番。從此她對表演逐漸失去了興趣,開始向編劇和導演方向發展。

事實證明,索菲亞是一位才華橫溢的女子,她做過演員、編劇、導演、制片和服裝設計等工作,樣樣都很出色。1999年,她導演的第一部作品《處女之死》就憑借着對青春期少女深邃憂傷的刻畫震驚了影壇。《迷失東京》是她執導的第二部影片,但它已經能夠入圍奧斯卡,功力由此可見一斑。

女性導演異軍突起

索菲亞是第一位獲得奧斯卡最佳導演提名的美國女導演,也是曆史上女導演第三次獲此提名,她讓女性在今年的奧斯卡上吸引了更多的目光。在獲得最佳女主角和最佳男主角提名的影片中,有一半是由女性編劇的;在8個主要單元獲得提名的影片中,有8部由女性編劇或導演,這在奧斯卡曆史上是十分罕見的。

女性導演異軍突起是電影業近兩年來的明顯趨勢,制片公司對女導演的歧視和束縛正在打破,她們越來越受到尊敬,而且與男導演相比她們也有自己的優勢:男導演往往靠大場面制作與特技效果取勝,女導演則更擅長刻畫感情、人物關系以及性格等。一些男演員還表示,他們在女導演執導的影片中更容易發揮演技。

但女導演要想真正與男“同僚”們平起平坐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一些耗資龐大的影片往往交給男導演,而且女導演的“戲路”也比較窄,還是以文藝片或言情片居多。

科波拉家族

在美國政壇上,肯尼迪家族和布什家族光芒四射。在美國的影壇上,也有這樣的家族,他們在電影藝術上的成就,不比肯尼迪家族和布什家族在政治上的成就遜色,這就是名聞遐迩的科波拉家族,赫赫有名的《教父》三部曲就出自這個家族的掌門弗朗西斯·福特·科波拉之手。

作為老科波拉的女兒,索菲亞·科波拉以一部僅用27天就完成的《迷失東京》引起了全世界的矚目。《迷失東京》是索菲亞·科波拉最成功的電影之一,影片得到四項奧斯卡提名,并獲得最佳原創劇本獎。

科波拉家族的人仿佛都有點石成金的魔力,他們既可以完成《教父》這樣的鴻篇巨制,也可以在類似《迷失東京》這樣小制作的純文藝片上赢得尊重。

沒有看到索菲亞·科波拉的照片時,真想不到她就是《教父3》中那個可愛的少女瑪麗。當年看《教父3》的時候,對瑪麗這個角色的印象很不錯,還一直奇怪,這個演員為什麼在這部電影之後居然銷聲匿迹了。直到看見《迷失東京》導演玉照時才蓦然驚覺,原來“那人就在燈火闌珊處”。我當初并沒有注意到她就是老科波拉的女兒。同時我也不知道,正是由于代替諾薇娜·賴德出演了《教父3》,索菲亞被媒體批得體無完膚,傷心之下才離開影壇達十年之久。盡管如此,前年美國專門評選表現最差影片和影人的“金酸莓獎”還是不依不饒,給她封了個“十年來最爛影星”的頭銜。其實,她在影片中的表現雖不能說光彩奪目,至少也是中規中矩。

美國媒體和影迷實在有些刻薄。我想,索菲亞惟一的過錯恐怕就是她出身于科波拉家族。對于一個來自堂皇電影世家的人,媒體和影迷過于高标準,嚴要求。

科波拉家族的人注定都是要搞電影的,經過十年沉寂,索菲亞終于以導演的身份重返影壇,而且出手不凡。其第一部長片《處女之死》已引起衆多的關注,《迷失東京》更是将她推向舞台中心。索菲亞執導的兩部影片的主人公都是心中充滿迷惘的少女。《迷失東京》中有一個處于中年危機的男人,索菲亞也坦承,她認為中年男人面臨的困境和自己20歲剛出頭時面臨的那種“到底我這一輩子該怎麼過”的迷惑很相似。

或許《教父3》造成的傷害并沒有在索菲亞·科波拉記憶中淡去,但索菲亞·科波拉登台領取奧斯卡獎時,并沒有表現出出了口惡氣的趾高氣揚和興高采烈,眉目之間反倒有幾分羞澀,幾分落寞。在充滿浮華喧嚣的好萊塢,她就像一顆青澀的果子,保持着純良少女的本色。科波拉家族的人從來都是不懂得驕傲的,不管他們的成績如何輝煌。

【科波拉家族作品】

《現代啟示錄》

弗朗西斯·福特·科波拉的精心力作。影片具有一種“大歌劇”般的風格,誇張而華美,帶有強烈的表演色彩。這部影片不僅是對人性本質的探讨,也是對戰争的深刻反思。這部在商業上遭到慘敗的影片,卻為科波拉赢得了左翼藝術家的聲譽。

《造雨人》

弗朗西斯·福特·科波拉1996年的作品。影片深刻地控訴了現代法律社會所造成的不平等,以及法律與正義的背離,是喜好法律電影的影迷不可錯過的佳片。

《處女之死》

當弗朗西斯·福特·科波拉像他制造的《教父》一樣漸顯老态時,“将門虎女”索菲亞·科波拉繼承他的未酬壯志,以這部導演處女作重新引起人們對科波拉家族的注目。

《傀儡人生》

索菲亞·科波拉的前夫斯派克·瓊斯導演的作品。這部影片情節離奇,而且極為低調。瓊斯極少接受采訪,在他所接受的采訪中,大多都是由尴尬的冷場收場。演員約翰·馬爾科維奇開玩笑說:“他不會說英語。”瓊斯最近的導演作品是去年的《改編劇本》。

《火柴人》

尼古拉斯·凱奇是老科波拉的侄子,索菲亞·科波拉的堂兄,是科波拉家族另一員虎将。與科波拉家族其他成員不同,凱奇擅長的是表演。他最新的一部作品是今年上映的《火柴人》。凱奇表示,這部片子正合自己的胃口,因為影片既有趣,也不乏嚴肅的思考。

《離開拉斯維加斯》

尼古拉斯·凱奇以感人的頹廢演出獲得第68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男主角。英國導演邁克·菲吉斯采用獨立制片的非主流手法來處理這個沉郁多于浪漫的愛情故事,令人看得心頭沉重。凱奇在片中從頭到尾手不離酒,将酒精中毒者那種不能自制的慘狀演得入木三分,得獎并非僥幸。

作品年表

演員作品

《教父3》TheGodfatherIII(1990)

《BeastieBoys:VideoAnthology》(2000)

《InsideMonkeyZetterland》(1993)

《黑暗之心》HeartsofDarkness:AFilmmaker'sApocalypse(1991)

導演作品

《瑪麗·安托萬》Marie-Antoinette(2006)

《迷失東京》LostinTranslation(2003)

《折翼天使》VirginSuicides,The(1999)

《LicktheStar》(1998)

編劇作品

《瑪麗·安托萬》Marie-Antoinette(2006)

《迷失東京》LostinTranslation(2003)

《折翼天使》VirginSuicides,The(1999)

《LicktheStar》(1998)

榮譽獎項

2010

第67屆威尼斯電影節最佳影片在某處(2010)

2006

戛納電影節(金棕榈)最佳影片(提名)絕代豔後(2006)

戛納電影節Cinema Prize of the French National Education System絕代豔後(2006)

2005

凱撒獎最佳外語片迷失東京(2003)

Robert Festival(Robert) Best American Film (Årets amerikanske film) 迷失東京 (2003) 

French Syndicate of Cinema Critics Best Foreign Film 迷失東京 (2003) 

Czech Lions(Czech Lion) Best Foreign Language Film (Nejlepsí zahranicní film)(提名) 迷失東京 (2003) 

2004

金球獎(Golden Globe)最佳編劇迷失東京(2003)

金球獎(Golden Globe)最佳導演(提名)迷失東京(2003)

金衛星獎Best Screenplay,Original迷失東京(2003)

金衛星獎最佳導演(提名)迷失東京(2003)

英國電影學院獎(BAFTA Film Award)最佳影片(提名)迷失東京(2003)

英國電影學院獎(BAFTA Film Award)最佳原創劇本(提名)迷失東京(2003)

英國電影學院獎(BAFTA Film Award)DavidLean導演獎(提名)迷失東京(2003)

芝加哥影評人協會獎最佳劇本迷失東京(2003)

芝加哥影評人協會獎最佳導演(提名)迷失東京(2003)

美國編劇工會(WGA Award(Screen))最佳原創劇本迷失東京(2003)

獨立精神獎最佳導演迷失東京(2003)

獨立精神獎Best Feature迷失東京(2003)

獨立精神獎最佳劇本迷失東京(2003)

意大利電影新聞記者協會銀絲帶獎Best Director - Foreign Film (Regista del Miglior Film Straniero) 迷失東京(2003)

廣播影評人協會獎最佳導演(提名)迷失東京(2003)

廣播影評人協會獎最佳編劇(提名)迷失東京(2003)

奧斯卡(美國電影學院獎)最佳原創劇本迷失東京(2003)

奧斯卡(美國電影學院獎)最佳導演(提名)迷失東京(2003)

奧斯卡(美國電影學院獎)最佳影片(提名)迷失東京(2003)

在線影評人協會獎BestScreenplay,Original迷失東京(2003)

在線影評人協會獎最佳導演(提名)迷失東京(2003)

俄亥俄中部影評人協會BestScreenplay,Original迷失東京(2003)

佛羅裡達影評人協會獎最佳劇本迷失東京(2003)

U.S. Comedy Arts Festival(Audience Award for Comedy Film of the Year)Best First Time Comedy Director迷失東京 (2003) 

U.S. Comedy Arts Festival(Audience Award for Comedy Film of the Year)最佳劇本 迷失東京(2003) 

Phoenix Film Critics Society Awards Breakout Performance - Behind the Camera迷失東京(2003) 

Phoenix Film Critics Society Awards最佳導演(提名) 迷失東京(2003) 

Phoenix Film Critics Society Awards Best Screenplay, Original(提名)迷失東京(2003) 

Guild of German Art House Cinemas Foreign Film (Ausländischer Film)迷失東京(2003) 

Directors Guild of Great Britain Outstanding Directorial Achievement in International Film(提名) 失東京(2003) 

Directors Guild of America, USA Outstanding Directorial Achievement in Motion Pictures(提名)迷失東京(2003) 

David di Donatello Awards(David) Best Foreign Film (Miglior Film Straniero)(提名)迷失東京(2003) 

Chlotrudis Awards最佳導演 迷失東京(2003) 

Chlotrudis Awards Best Screenplay - Original迷失東京(2003) 

Bangkok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最佳影片(提名)迷失東京(2003) 

Australian Film Institute Best Foreign Film(提名)迷失東京(2003) 

2003

美國國家評論協會獎SpecialAchievementAward迷失東京(2003)

歐洲電影獎(EuropeanFilmAward)ScreenInternationalAward(提名)迷失東京(2003)

威尼斯電影節LinaMangiacapreAward迷失東京(2003)

多倫多影評人協會獎最佳劇本迷失東京(2003)

Washington DC Area Film Critics Association Awards Best Screenplay, Original迷失東京(2003) 

Washington DC Area Film Critics Association Awards 最佳導演(提名)迷失東京(2003) 

Valladolid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 FIPRESCI Prize迷失東京(2003) 

Valladolid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 FIPRESCI Prize迷失東京(2003) 

Valladolid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 Golden Spike(提名)迷失東京(2003) 

São Paulo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 Best in Competition迷失東京(2003) 

Southeastern Film Critics Association Awards Best Screenplay, Original迷失東京(2003) 

Seattle Film Critics Awards最佳導演 迷失東京(2003) 

Seattle Film Critics Awards Best Screenplay, Original迷失東京(2003) 

New York Film Critics Circle Awards最佳導演 迷失東京(2003) 

Boston Society of Film Critics Awards最佳導演 迷失東京(2003) 

Athens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 Golden Athena迷失東京(2003) 

2001

Young Hollywood Awards最佳導演 處女之死(1999) 

MTV電影獎 最佳新人電影制作者 處女之死(1999) 

Empire Awards, UK Best Debut(提名)處女之死(1999) 

Chlotrudis Awards Best Screenplay - Adapted(提名)處女之死(1999) 

2000

金酸梅獎 Razzie Award(提名) 教父3(1990) 

金酸梅獎 最差女配角(提名) 星球大戰前傳1:幽靈的威脅 (1999) 

Las Vegas Film Critics Society Awards最佳導演(提名) 處女之死(1999) 

Las Vegas Film Critics Society Awards Best Female Newcomer(提名)處女之死(1999) 

Las Vegas Film Critics Society Awards Best Screenplay, Adapted(提名)處女之死(1999) 

1991

金酸梅獎最差新人教父3(1990)

金酸梅獎最差女配角教父3(1990)

感情生活

2011年8月27日,《迷失東京》導演索菲亞·科波拉和交往多年男友、法國音樂人托馬斯·馬斯(ThomasMars)在意大利結婚。結婚地點是在Bernalda的一棟别墅裡,這也是她祖父母出生的地方。

婚禮當天,索菲亞·科波拉的父親、《教父》三部曲的導演弗朗西斯·福特·科波拉伴着女兒走來,索菲亞·科波拉身穿AzzedineAlaia設計的婚紗,在場嘉賓大約80人,包括約翰尼·德普和《星球大戰》導演喬治·盧卡斯等人。

市長LeonardoChiruzzi也受邀參加了婚禮,他接受美聯社采訪時說:“一切順利,婚禮在花園中舉行,簡單而甯靜。”

索菲亞·科波拉和托馬斯·馬斯生有兩個女兒:4歲的Romy和15個月大的Cosima,這并不是索菲亞·科波拉的第一次婚姻,她和導演斯派克·瓊斯曾有過4年的婚姻,兩人于2003年離婚。

上一篇:PATA

下一篇:江口洋介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